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共8篇)
1.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一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教材分析
《夏天的晚霞》《迷人的小河》是《课外阅读》上的两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字优美生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晚霞的美丽和小河的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冬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
2.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四单元——韵味吗?韵味是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3.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袁鹰感受了枫叶如丹,在张晓风的笔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
4.老师就给你推荐《课外阅读》上的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
二、指导阅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
①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
②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
③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
④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
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
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②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④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
⑤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
⑥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
三、总结
同学们,我还记得张晓风说过:“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热爱读书吧!
四、拓展推荐
老舍 《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 《春》
何其芳 《秋天》
《夏洛的网》
一、导入
(1)师:
有一本书,叫《夏洛的网》,这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一本诞生于52年前的经典,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它,走进童话的世界。
(2)师:看,这就是《夏洛的网》,令无数看过的人无法忘怀。作者是美国的怀特,这本书共22章,有10万多字,是关于一个小蜘蛛和小猪的故事的书,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
首先让我们来读读它的第一章——早餐前
二、阅读第一章
1、师问:课前同学们就已经阅读了这个片段,爸爸最后是否还决定杀掉这只落脚猪呢?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出示弗恩的话——“可是这不公平,”弗恩叫道,“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师问:你觉得弗恩说这段话的时候,会用怎样的语气?有怎样的表情?
生:指名说,你来叫叫看?(教师指导——又急又气又伤心又愤怒地叫道)。
2、师:小结(生命是珍贵的,人有争取生存的权利,动物也有!生命是要受到保护的,是不可以任意践踏摧残的!尤其是面对弱小的生命,我们更应该怎样?更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板书 生命)
师过渡:小姑娘弗恩就是这样做的,她爸爸也被她说动了,于是,弗恩就开始喂养起这头小猪,并为他取名为 威尔伯(板书名字)。后来小猪威尔伯被放到了她舅舅家朱克曼的农场饲养,弗恩经常去看望它。小姑娘弗恩可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呢!那么是谁呢?
(估计:学生会说到是夏洛、是威尔伯,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过渡:)
三、情境想象说话,体会内心世界
1、师描述: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都变成小猪威尔伯,跟着我的描述走——一天,饲养场里的鹅妈妈好心地提醒你,快逃吧,逃离猪圈,你将来肯定要被杀掉的!羊啊马啊牛啊还有小老鼠等伙伴们都支持你逃出猪圈,于是,你进行了一次大逃亡,可惜,你太盲目了,没有计划也没有策略,还很笨,又很馋,受不了食物的诱惑又被关回了猪圈!伙伴们也不理你了,你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烂泥里,夜晚来临,天黑黑的,此时你——
生:想象说话(老师点名几个学生问,学生说说小猪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师:就在你感到万分孤独的时候,从猪圈的黑暗中传来了一个很细很好听的声音:
“你要一个朋友吗?威尔伯?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板书出示句子)知道发出这声音的是谁吗?(对,就是夏洛,一个小蜘蛛。)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
生:继续想象说话。
2、师:知道夏洛为什么会这样说吗?(生自由说)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夏洛那很好听的充满友爱的带着同情之心的温馨而又亲切的声音——(齐读)
(板书在黑板右下角写 友爱 温馨)四 学习第21章
1、师描述:现在同学们不是威尔伯了,还是变回你自己,继续听老师讲述:小猪威尔伯有了小蜘蛛夏洛这个朋友,日子过得可开心了,他们的友谊在一天天的增加,威尔伯越来越喜欢夏洛。一天,听闻自己将在圣诞节前被杀掉,要成为人们所吃的火腿时,他忍不住悲从中来,难道猪的命运就是被杀吗?他哭啊哭啊,在他万念俱灰时,夏洛坚定地对他说:
“你不会死!我救你!”。(先暂时出示)
每当威尔伯恐惧地想到自己即将被杀时,夏洛总这样对他说: “我一定会救你!”(先暂时出示)
“我这辈子说的话,没有比这话更当真的了,我不会让你死!”(先暂时出示)
2、师讲述:夏洛答应过威尔伯救他的命后,就决定说到做到,她运用智慧制定了一个伟大的计划。用她的丝在猪圈上空不辞辛劳地编织写了文字的蜘蛛网。可就在这个时候,夏洛衰老死亡的一刻也来临了,故事在此达到了高潮。在临死之前,夏洛向威尔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默读第21章 最后一天)
3、生:默读第21章 最后一天
师:夏洛说,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做哪些事才算是有意义呢?在你的周围,你碰到过这些做有意义事情的人吗?他们是谁?好好回忆回忆,举个例子来说。
生:结合实际谈
师:夏洛也是这么做的,当威尔伯万念俱灰时,夏洛坚定地对他说——(指着黑板三句话师生开始对接);当威尔伯恐惧被杀时,夏洛勇敢地对他说——;当威尔伯一想到自己会被杀而伤心哭泣时,夏洛信誓旦旦地对他说——
师:你从这三句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
师:小结:这是朋友间友情的宣言,这是朋友间忠诚的宣誓!(板书 友情
忠诚)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一读夏洛的心声—— 生:齐读片段(下半段)
4、师小结:是的,人的一生中,多给予他人一些关怀,一些帮助,对为家人操一份心,为社会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讲诚信讲友情,讲仁义讲道德,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就好比在编织一张网,编织一张张爱的网,一张张温情的网,然后撒向世间,把生命保护,把友情传递,把爱播撒。这就是夏洛的网!一张能编织爱和生命的网。(板书 爱)
5、师:在这之前,夏洛还说了许多话,你们是否觉得有点罗嗦? 师:可当老师第二遍读的时候,尤其是读到“噢,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些珍贵的日子„„夏洛说着说着停了下来”,我被感动了,在这看似罗嗦冗长的话里,我体会到了许多情感,不信,你现在再轻声地读一读,也许你有新的体会。
五、学习第22章(时间来的及)
1、师描述:夏洛缓慢而又安静地死去,在死以前,除了拯救威尔伯,实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以外,她也完成了一件自己的最重大的作品,一个防水的囊袋,里面安安稳稳地装着她的514个未来的儿女。威尔伯想尽办法把囊袋带回了农场,到了来年春天,小夏洛们一个个地破囊而出,乘风而去。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想不想看结局?(发放第22章)好,让我们来读最后一章——温暖的风。默读完了就举手示意。
生:默读发放下来的第22章片段
师:故事读完了,你感动了吗?什么让你感动了? 生:自由说(师随着学生的感受做适当评点)
2、师:读三段读者评论:
(1)《纽约时报书评》这样说道:这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保护,冒险与奇迹,生命和死亡,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的书,它几乎是一本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杰作。(2)有读者这样说:“这实在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3)还有读者这样说:“从我第一次读《夏洛的网》到现在,几乎已经有20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能搞明白,这部‘儿童文学’何以能够如此长久地令我着迷。”
结束语:
同学们,拥有这一册,感动我们一生!读它吧,带着热情和虔诚去读,因为,总有一种感动会触动我们的心灵!请记住今天《夏洛的网》,记住这一张编织了爱和生命的网!
如果可以,你会为身边的亲人朋友也编织一张“夏洛的网”吗?
桂林山水
教师思考: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设计特色:自主赏析,开放式学习。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片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四处景观有什么水同之处?
(通过四处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二、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的形式,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1、自读,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理由是()。
(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必须解放他们。“欣赏点”是学生眼睛发现的文章“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2、交流、赏析、结合资料谈体会。
采用小组赏析或全班赏析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欣赏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课文有关内容的个性感受。赏析的办法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第 二 课 时
一、观看影片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利用录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图,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全文,也可试着背下来。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体特点。(水:奇秀险 山:静清绿)
二、汇报交流资料,教师吸收反馈。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课下搜集的的有关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料。
(汇报交流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是交流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吸收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的新的切入点,学生知识技能新的增长点,利于教学目的的新构建。)
三、提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学生的资料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下学习建议,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主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背诵。并试着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或为什么这样读、背。
2、结合学习谈谈学习文中哪部分
《安徒生童话》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3.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
4.安徒生为何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这里的“真爱”,是对书的的真爱,对生活的真爱,更是对童话的真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5.今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心得,同时还走近了安徒生,重温了安徒生的经典。读书确实让我们美丽,以后,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
《逃家小兔》阅读指导课教案
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想象练说,并复述完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经验相结合,学编浅显的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流程
一、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世界上最美的故事是童话!童话里的世界最精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它来自一本图画书,想不想听?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精彩的世界吧!(课件:童话世界)
二、指导读封面、环衬、扉页
1、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瞧,这是我们进入故事的第一道大门——封面:一只小兔子和它的妈妈在家门口的草丛里聊天呢!它们在说什么呢?
2、翻下去就进入了故事的第二道大门——环衬:哦?什么都没有吗?哦,不是的,这是一个淡黄色的蝴蝶页,淡淡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一定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喽!
3、快点儿进入故事吧!啊?还没进入。别急,这是第三道大门叫扉页:千万不要错过它哦!它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呢!文/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图/克雷门·赫德,译/黄 毓,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4、啊,这只可爱的小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逃家小兔喽!看,它静静的蹲在地上,望着远方,一定在想:我想离开家,可是我要逃到哪儿去呢?你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逃到哪里去?那就注意看,认真听,下面真的进入故事啦!
三、师生一起讲故事
1、课件黑白图: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出示彩图: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的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了那么长的鱼线在钓小鱼,咦?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为诱饵呢?(知子莫如母啊!)
3、顽皮的小兔又变了!
课件出示黑白图:“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去找你。”
彩图:好陡的山,好高的山呦!小兔子灵巧的爬到了山顶,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身体也有些笨重,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正冒着危险爬山去追小兔呢!爬山的会被石头绊倒,磕破!
4、小兔可带劲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课件出示图,看小兔跑到哪里?花园里,猜猜他要变成什么?指名说话
课件出示:如果(),我就(),5、妈妈也在变,谁来猜一猜?
用这样的句式说:如果(),我就(),6、你们比玛格丽特还聪明,说得太好了,奖励大家一张彩图: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变成了园丁,扛着锄头,挎着篮子,来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壮成长啊!
7、还想看吗? 咦!小兔子怎么长翅膀了?它要变成什么?(黑白图)(不要文字)用这样的句式怎么说?如果(),我就(),8、呀!小兔子要飞走啦!妈妈怎么办?
出示黑白图,看图说话:如果(),我就()。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竟然跟作者写得一样。再奖励一张彩图:你们瞧,在广阔的田野里,妈妈变成了一棵妈妈树,她就这样站着,等着,张开着双臂,搂住向她飞来的小兔。
9、哎呀,妈妈还是会找到我!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如果你(),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如果你变成(),妈妈说。我就要变成()。
10、大家的想法真可爱,想不想看看逃家小兔又变成了什么?有一个条件,只让看图,不看内容,行吗?请小作家给插图配字,哪位小作家说得与书上一样,我们给他鼓掌三下,好吗?
四、想象编写儿童诗。
1、让我们把故事变成小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出示老师改编的儿童诗:
永远的妈妈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跳进凉凉的小溪,妈妈就是一个渔夫,抛下鱼饵等着我; 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妈妈就是一个登山人,爬上山顶找到我; 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个花园里,妈妈就是辛勤的园丁,会在花园里发现我; 如果我是一只鸟儿,从她身边飞过,妈妈就是一棵大树,等着我到枝头做窝;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家,妈妈就是风,吹着我,吹向回家的方向; 如果我是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高空荡秋千,妈妈就是走钢丝的人,穿过空气,走到我身边。„„
五、谈读后体会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结合图画说说吧。
2、总结,提升主题:
(1)小兔为什么变来变去的?妈妈为什么也变来变去的?每次都能抓到小兔?(小兔变来变去,想离开家,离开妈妈,想长大。妈妈爱小兔,所以变来变去,一路追随。)
(2)故事中的小兔和妈妈都在变,那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呀?(妈妈的爱)
师:是呀!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就是伟大的母爱!现在,你觉得《逃家小兔》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板书:母爱
(3)亲爱的孩子们,你们不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吗?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离家,但无论你走的多远,哪怕海角天涯,永远走不出妈妈爱的怀抱!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背孟郊的《游子吟》。
3、放歌曲: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心甘情愿》、《感恩的心》
六、阅读拓展,展示学生藏书,激发创作欲望推荐其他图画书 孩子们,像这样美妙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很多!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石头汤》等等,光听书的名字,都那么诱人,你们想看么?那可以到网上购书,还可以去书店买。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能从鲁滨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1、了解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理解鲁滨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来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走进鲁滨逊惊险、新奇而又真实感人的漂流历程。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
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2、交流小说内容:
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板书)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
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A、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B、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C、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讨论交流:
(1)讨论:作者塑造的鲁宾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宾逊这个具有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等优秀品质的典型人物。
(2)指名同学推荐优美段章,并说明推荐理由。如: 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3)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如: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评读与感悟、总结拓展。
1、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课件出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 《绿野仙踪》
四、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阅读目录和简介中大概了解童话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小组讨论中还进行团结互助、交流合作的思想品质教育。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从而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激发情趣,教学过程:
一、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童话故事图片
2.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吗?图片上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讲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他一生写的许多的童话故事人们把它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示他的童话书
图片(课件)。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他和他的童话吧!
2、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1)下面我们就读读《买火柴的小女孩》吧!请同学们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这篇童话快速读一遍。出示问题: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抓住展现这些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学生阅读后提问。问题:谁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我们仅仅读懂人物是不够的,作者写下这篇童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学习,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学生自由交流。小组汇报。(读懂童话还要读懂道理。)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懂人物的呢?(速读、精读)
2、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知识,集思广益。当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读书碰到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学校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
我们读懂人物读懂道理之后我们还要干什么呢?
板书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读童话读目录和简介--大概了解
读懂人物--速读精读
读懂道理--小组交流
写读后感
2.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二
关键词:阅读,指导,创新
一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享受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依据这一准则, 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 不必强行规定阅读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 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负担, 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其次, 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 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 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阅读量不够, 感性认识不足, 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 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最后, 在教师的推荐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 师生共同推荐, 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 使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二让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 可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 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生活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 在学生的心灵体验与生活的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
三让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 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 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 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 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 并不自觉, 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 凝聚起来, 进而燃烧起来, 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 (段) , 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 (段)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20分钟左右的朗读, 日积月累, 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 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 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有章可循, 而课外阅读范围广, 如果缺乏指导, 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 但无章可循, 随意性强, 就很难受到好的效果。因此, 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 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 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 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 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以某篇名作为基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第二,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 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学生们明确, 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第三, 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 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 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 以某一作品为基点, 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第五, 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 向整篇 (部) 作品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 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 也可在其后。
五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 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 读书是吸收, 是继承;写作是创造, 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 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 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随笔本, 摘抄精美文句, 叙写读书心得, 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 积累写作素材, 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 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 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与思考, 从而写出既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路径创新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42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极其重要的环节,更是学生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他们翱翔于书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将来的人生征途打一点“精神的底子”。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不必强行地规定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使得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
其次,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焊的美文,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
第三,在教师的推荐之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师生共同推荐,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使得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总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大需要、一种享受。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绝不局限于教材书本。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也可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人生才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在学生心灵体验与生活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青山巍巍,绿野茫茫,让人领略什么是绰约的风姿;白云袅袅,碧水悠悠,让人一睹娉婷的风彩;桃红李白,橙黄橘绿,让人欣赏色彩的流淌……观照高耸入云的山峰,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直面波涛汹涌的江河,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唱和……家庭生活让人体验温馨和谐,感悟天地人伦,人与人的交往让人知道什么是宽容博爱,丰富的文化古迹让人知道什么是历史的积淀……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广开渠道,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人生,让亲身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阅读的双翼,在实践中积累情感、丰富人生,拓展成长的维度,增长人生的智慧,构建生命的价值体系。
三、让琅琅的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漪老师曾说“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中得益,会其智,融其情。”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段),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段)。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二十分钟左右的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有章可循;而课外阅读范围广,如果缺乏指导,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但无章可循,随意性强,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以课本为基点的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1. 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2.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确,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3. 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5. 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着作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
6. 向网络阅读辐射,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阅读面,使阅读丰富多彩。
五、以閱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了“采蜜本”、随笔本,摘抄精美文句,叙写读书心得,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从而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写出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篇四
我们每逢星期一下午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全身心地阅读课外书籍。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往往坐而不动,恨时光匆匆,读未尽兴,意未欣然。这时,我们因势利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书在本周内看完。
二、加强检测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检测的方法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
1、加强联系。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
(1)建立“家庭学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
(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表演课本剧、办小报、书评、心得交流会等。
三、生生互助读书法
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打破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传统读书模式,每个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如五年级阅读天文知识兴趣小组有20人,在每学期即将开始,语文教师物色好大约20本古今中外不同的有关天文知识方面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不同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本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
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设有联系卡和QQ群。
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将设计班级阅读“接力棒”登记表,规定每学期阅读课外书不少于10本,推荐课外书不少于10本(这是以自然月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每个学期五个月,每月读两本课外书)。根据登记表的情况,期末考核分别评出一星到五星阅读推荐者及阅读接力棒运动员。
四、开展每月阅读大王活动
5.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五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
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
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
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
6.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 篇六
新课标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为了使课外阅读能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从阅读兴趣说起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首先,要让学生爱书,和书成为朋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读书还不太懂,认字也不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他的兴趣。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再次,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如从第二册开始,“基础训练”都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参加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教师应认真组织这些活动,用课内训练促进课外阅读。
二、从推荐读物抓起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兴趣特点。小学生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艰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
三、从指导课外阅读做起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还要开展辅导性活动,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的问题。通常可开展以下几种辅导性活动。
1.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2.作文、手抄报。这种作文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
3.开展读报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因为报刊等于百科全书,各种知识无所不包,人们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得多;二是因为报刊主要反映当前的情报和信息,能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动态。因此,我们应使读报刊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幻灯,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开展以上各项辅导性活动,必须体现这样的精神: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包办代替;既要指导帮助,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指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且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来发展智力。同时,还要避免把课外阅读局限在课堂上。
四、从阅读习惯练起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不但要做个有心人,还要能很好的运用到作文当中去。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7.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高,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更大。教师应该首先热爱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身先士卒, 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学生才受到感染和鼓舞, 从而产生阅读兴趣。但事实上,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压力过大, 课外阅读很难推广, 可以说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陷入了阅读危机。另外, 小学语文新教材上虽然增加了一些优秀的阅读篇目, 但面对信息社会的大环境, 仅仅是书本上的信息量, 远远达不到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量的积累,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爱上阅读, 学会阅读。
那么, 如何让学生自觉畅游在书的海洋里, 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呢?我结合教学实际, 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逐步实现师生共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说, 我们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底蕴,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把自己的阅读经验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渴望。如教师在学期初教师先阅读《名人传》《骆驼祥子》《宽容》《昆虫记》《这样学习最有效》等作品, 并向学生讲解推荐这些书目的理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 除了提高字词积累量之外, 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素养, 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都大有提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传授阅读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因此, 对小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至关重要, 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 如何去理解感悟文本, 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大有帮助,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必须讲课文和授方法并重, 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享受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1. 帮助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读书目标, 实现阅读递进。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 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必须做到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 这样可以使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图文并茂版的《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记》等。让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书籍, 获得不同的收获, 实现递进阅读。
2. 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增加课外阅读积淀。
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要及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理解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另外, 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延伸, 有效增加课外阅读积淀。
3.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要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对于一般的文章主要是采用略读,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大概意思, 明确文章的文体、写作手法、用词技巧等。但对经典的文章必须进行多次精读, 指导好学生精读方法, 根据需要可以对全文精读, 也可以对部分段落精读, 或者对经典的句子进行赏读。要做到读有所获、读有所感, 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或者思想, 能理解文章的结构, 深化文章的主题, 延伸文章的思路。也就是做到精选美文要细嚼慢咽, 同时, 还要做读书笔记。如在进行《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教学时, 精读重点段落, 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4. 读思结合,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思考的重要性。阅读也一样, 必须勤于思考, 要及时对所读文章进行消化理解, 把书本知识转移成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 让学生思考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 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通过活动载体,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度和实践能力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
1. 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要求学生在好书推荐时, 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出版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 尤其是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
2.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 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
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 有主持人, 有具体时间和地点, 每人交流时间有限,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时间观念, 提高写作质量, 在有限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 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 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成为一个习惯, 学生的阅读素养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8.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八
【关键词】课外阅读、范围、方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提高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是吸取知识量最大的阶段。但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经验不足,在阅读范围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把握上,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初中生都可以涉猎。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在阅读范围上要么过窄,要么过乱,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有的过滥,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要做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初一下学期,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要做详细的批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小到词义的把握,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同时,要学会做批注,还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若有所悟、怀疑、疑问,可以在其相应位置,及时地些记载,这就是批注。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以此来加强记忆。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在读一般文章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提高速度,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特别是一本好书,阅读批注完后,再写一写读后感,概述其内容,理清其思路,鉴赏其韵味,探讨其思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提高阅读效率。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不愿写读后感受。这时老师应该加以指导示范。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谈自己的感想,“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例如,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天气愈来愈恶劣,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却越来越少,直到“弹尽粮绝”,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肉体虽倒下,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要加大,内容要加深,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偶像”作文11-06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介绍06-25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08-11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方法08-23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10-13
做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有哪些10-14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08-29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06-28
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10-01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