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2024-06-21

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精选11篇)

1.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一

一、说教材: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五年级篮球教材。它是运球与单手投篮的组合动作,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球与投篮的基础上,把这二项内容结合起来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篮球组合技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辅教材选择上,以“寻宝”(定向运动)耐久跑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选用篮球这一运动项目,目的是以篮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及锻炼意识,以学习简单的篮球技战术为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为今后能更好的掌握整体篮球技战术打下铺垫。让学生通过篮球活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满足健身、娱乐和休闲的需要。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建立在运球与投篮的基础上,它对跨步与接球的同时性要求非常高,是篮球比赛得分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其作为重要内容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篮球练习的成功感,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的安排,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学练情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今后的篮球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寻宝”游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说学情:

小学生由于处于好动活泼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快,相对来说比较爱玩。思维转化快,爱模仿一些有个性或明星的帅气动作。男女生对篮球特别喜爱,学生对篮球的练习兴趣与欲望也较强,自学能力较高。轻快敏捷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学生的个性,适当正确的比赛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爱好,并能个个都乐意参与其中。

2、运动技能:通过本次课的学与练,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动作,少数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协调、速度、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能感受到成功教育带来的快乐和鼓励。

5、社会适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及提高学生的观察、模拟、创想能力。

根据以上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跨步的同时接球。难点为跳起投篮时控制住身体的平衡,投篮出手动作连贯柔和。

五、说教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设疑、直观演示、要点提示、讲练结合以及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点及目的作用,同时简化技术难点,降低技术规范,变竞技运动中的篮球为游戏化、普及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篮球,使学习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全体学生都有条件、更有能力参与这项运动。

六、学练方法

采用自学模仿法、小组讨论学习法、分区、分层练习法和游戏竞赛法等,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在充满趣味和自我展示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已有或现学的篮球技能,激发其学练情趣和求知欲望。在竞争激烈的“寻宝”游戏中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法。

七、说教学程序

鉴于以上考虑,本课教学将通过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7分钟)

1、一分钟自由运球练习。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球的感觉并逐步将注意力集中。

2、游戏“运球占位”。目的:通过使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增加学生球感和激发兴趣点,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练习。

(二)发展潜能合作竞争阶段(30分钟)

1、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模糊意识及初步概念。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行进间运球与原地间手肩上投篮的动作练习。(在上几次课的基础上)目的是为本堂课完整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做铺垫,并通过这二项练习尽量提高学生的连贯性与投篮的命中率。为接下来学生完整练习时提高兴趣。

3、(以右脚为例)让学生每人一球,右脚放后,听口令原地做三步上篮的动作(不投篮)。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及正确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

4、(以右脚为例)原地运球,右脚放后,集体听口令,做三步上篮的动作(不投篮)要求:跨步的同时接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连贯性,在稍迟的练习中不会出现走步动作。

5、学生自由分组,人数不限,让其自行进行练习。并要求小组间能够相互学习并都能正确掌握,如个别不会的可问教师。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体会及自我感受三步上篮的正确动作。并有充足的时间去熟练掌握。

6、动作串连练习:运球、上篮。目的是通过练习学生的真正正确的掌握完整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动作。使本堂课的练习有所成就感,提高练习的兴趣及自信。

7、学生自我评价练习的效果及具体感受,请优秀学生进行示范,并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最后由教师对上述所学的篮球及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概括总评。

8、“寻宝”游戏:每个篮球底下贴一个字,然后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所给的纸条,并根据纸条上的“寻宝”路线,每到一个点,找到并翻开篮球记下篮球上的字,跑完所有的路线后,回到大本营,看哪个学生完成的速度又快,所写的字又对。最后由教师判定名次。目的:通过这次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三)调节情绪恢复身心阶段(5分钟)

1、放松游戏“小白船”目的以游戏来放松身体与心情。

2、学生自评、教师总评。目的:学生自评感觉与学习心得(二人一组,相互传达,教师巡听。)

3、收回器材。

4、师生再见。

课后思考题: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除了今天所教的投篮方法外,还可以有哪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可以和哪些战术配合使用?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体育信息,拓展知识,同时将体育从课堂引入生活。

2.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二

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组合性, 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难度。同时, 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趋向于教学的整体性, 缺乏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这样就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 采用适宜学生实际的篮球教学方法设计,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质上各种篮球技术都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技术环节所组成的, 因此, 立足这一思考, 依据程序教学原理, 借鉴分解教学方法, 对“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的动作结构顺序及各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进行细致剖析, 设计了“分解步骤式”教学方法, 旨在为篮球教学探寻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二、篮球技术教学分解步骤设计的指导思想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积极提倡程序教学法以后, 引起了广大心理学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 其核心是:人类行为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它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 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

程序教学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预先设想, 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直线地编排, 并把这些学习材料分成许多连续的步子, 然后呈现给学生。

在呈现每一个步子学习时, 要求学生进行回答 (行为) 反应。如果学生按照要求回答 (行为) 正确了, 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标, 则继续进行这一步子内容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要按照规定顺序的内容学习, 不能随意跳越任何步子和内容。

根据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思想, 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 在仔细剖析篮球技术动作结构的基础上, 把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篮球技术内容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步骤内容, 并编制出学习顺序, 让学生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每一步骤内容的学习。经过及时的练习考查获得学生在某一步骤内容上的学习反馈信息。如果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 则继续下一个单元学习, 否则, 就继续学习和练习当前步骤内容的技术动作, 从而逐渐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这种教学设想把篮球技术练习中的反馈、强化和每个小步骤内容的练习效果联系起来, 从而及时对学生形成刺激, 学生在练习和思考过程中更进一步强化了技术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这样保障了教学效果。

三、“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分解与步骤设计的基本思路

“运球行进间上篮”是篮球技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内容, 这项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球能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脚步动作、身体平衡能力以及手臂投篮技巧, 因此, 它是篮球技术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

从整个技术环节和动作顺序看, “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包括了“运球—跨步拿球—上步—起跳—投篮”这几个环节。完成该技术时的手脚协调配合、脚步动作连贯性以及投篮时的身体平衡与手法用力是最核心的技术环节, 也是初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球—跨步拿球” 需要学生上下肢配合一致;“跨步 (拿球) —上步—起跳”是行进间上篮的核心技术动作, 需要掌握好步幅、步数、速度和制动;“起跳—投篮”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控制好手臂用力。

在“分解步骤式” 教学设计时把学习内容分解成 “原地抬腿起跳投篮—上一步起跳投篮—上二步起跳投篮—原地运球上篮—行进间运球上篮” 这五个步骤学习内容 (图1) 。“原地起跳投篮”主要让学生练习投篮手法和空中平衡;“上步起跳投篮”主要练习脚步动作及其与起跳的衔接;“原地运球上篮”主要练习跨步拿球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行进间运球上篮”则主要练习运球和上篮整体动作的衔接。教师为每个步骤内容都设置了练习目标和要求, 学生按照这些步骤的顺序进行每一内容的练习, 每一步骤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 并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达到要求的学生就可以进入下一步骤的内容练习, 没有达到的则继续在这站练习。这样, 学习快的学生就能继续学习后续新的内容, 而学习慢的学生则可以继续提高巩固现学内容, 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要。

在常规教学法中, 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分解, 并不会如“分解步骤式”般分成若干联系的小步子, 即便教师也同样为学生设计了如上五个学习步骤和内容, 但却是在每一步骤内容练习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地要进入下一站练习 (图2) 。这样,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习快、水平好的学生感到现有内容难度太低, 学习慢、水平差的学生感到后续的练习难度大或完成不了的现象, 最终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分解步骤式”教学设计的效能机理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分解步骤式”教学, 学生基本都能在一次课时中较好地初步完成“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动作。产生如此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该设计的特点密切相关。概括而言, “分解步骤式”教学设计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效能机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反应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 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通过这一设计思路, 保证了每个阶段都能使学生产生反应, 然后通过强化或奖励来巩固这些反应, 并促使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学习反应。这些积极的反应组合形成一条积极的学习反应链贯穿于整个篮球课堂教学之中,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地预设小步骤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 所呈示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认真剖析“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环节和结构基础上, 合理地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 前一步的技术学习是后一步技术学习的铺垫, 后一步的学习又是前一步学习的延续, 通过这些关联的、逐阶性的内容, 来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完整的运球上篮技术。并且, 由于相临的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 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且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都意味着对前一步骤内容的较好掌握, 因此, 学生既能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自信, 也使得学生很容易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的学习。

3.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反馈

斯金纳等人把每一反应的及时反馈作为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分解步骤式”教学特别强调及时反馈, 即在技术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每个正确的学习反应必须立刻反馈。这个反馈的结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进行下一步子的学习, 这也从侧面使学生知道了自己掌握技术的进度。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对上一步 (前一技术动作) 能按照要求完成, 便可立即进行下一步 (下一技术) 的学习, 这种进阶本身便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告诉学生, 你已经掌握前面的技术了, 可以开始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

“分解步骤式”教学时, 按照学生对每一步骤技术的学习情况来决定该学生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骤学习, 因此学生可以按照各人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学习的进度和速率。这与常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 常规教学法会使技术掌握较快、水平较好的学生被拖住, 而学习慢、水平差的学生又跟不上, 致使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解步骤式”教学则相对关注到了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习中个体差异的问题。

五、结论

(1) 提高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效果, 需要加强对符合中学篮球教学需要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设计。根据篮球技术结构特征和环节进行合理的分解划分, 不能破坏完整技术。

(2) 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与场地情况, 合理安排小步骤的站点与数量, 合理调整和安排队形分布。同时, 由于小步子学习呈分散状态, 教师更要加强对整个课堂的监控, 了解每步子学习内容中学生的练习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毅.普修课篮球小步子教学结合反馈调节的实验研究[A].国家体委科教司编.全国体育学院教学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1986.

[2]周显雀.关于篮球技术程序化教学训练方法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88 (2) .

3.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三

关键词:行进间上篮跑投篮教学“逆向”教法 新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篮球行进间投篮(上篮)又叫“行进间跑投篮”,不论哪一种跑动投篮技术,它的两脚的跨步方法都是一致的。就行进间跑投篮动作本身,《篮球规则》对持球队员跨步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具体要求。在行进间跑投篮时,它可以向任何方向跨出。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依据教材的内容由前往后教,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因素,对行进间投篮做了新的尝试,采用“逆向”教学方法,即依据教材的技术结构由后向前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采用此教学方法,多数同学在短时间内能基本上掌握行进间投篮技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法分析

顺向教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时,技术动作可分为六步教学:

第一,让学生徒手练习三步上篮动作,做到一大二小三高跳。

第二,站在罚球线上,让学生将球托起,老师示范,做三步上篮的练习,注意一定要在将右腿抬起来的同时拿球,紧接着做上篮动作。完成之后,老师将球托起,让学生体会这个动作,这一步要让学生知道起步时球不在自己的手上。

第三,老师抛球,球到最高点时让学生跳起来拿球完成上篮动作,就好像球在老师手上一样(学生迈右脚的同时拿球)。

第四,让学生自己拍球一次,将球弹起和老师刚才抛球一样的高度,完成上面的练习(学生迈右脚的同时拿球)。这一项学生易犯的错误是学生先拿球再迈脚,一定要注意纠正。

第五,上面的动作掌握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拍球两次,然后再做上篮动作,这个动作同样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第六,要求学生从罚球线顶部运球上篮,这一项是练习的重点,一定要多练,熟练掌握以后,再要求从中线运球上篮。

三、“逆向”教法的分析

“逆向”教篮球“三步上篮”时,技术动作可分为六步教学:

第一,先在篮下最佳位置,学生自己持球,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悟手指拨球的感觉。

第二,练习者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后退一步,学生自己持球,学习左脚向前一小步,同时起跳,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提示学生步子不要太大,上步要快,起跳时左脚用力蹬地,尽量高跳以避免向前冲力过大。

第三,练习者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再后退一大步,学生自己持球,右脚先跨一大步,左脚快速跟进一小步,起跳投篮。左脚跨步时,双手将球持于腰腹间。

第四,站在罚球线上,老师将球托起,做三步上篮的练习,注意一定要将右腿抬起来的同时拿球,紧接着做上篮动作,示范时动作一定要慢。

第五,在第四步的基础上,适当距离,左脚在前,接同伴抛起或传的球或自己运球,再双手持球完成上篮练习。

第六,在熟练后,逐渐加大抛接球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球,完成上篮练习。这一项是上篮的关键。

四、实验法

2013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按分层抽样法,选择一所南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南阳农校一年级一个班女生为对照组,另一个班女生为实验组,每组20名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组采用“逆向”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篮球授课时采用“逆向”教学模式,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行进间上篮技术。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变化:表中实验组总成绩比实验前增加49.3分,而对照组增加28.2分,两者相差21.1分,平均分实验组增加了2.34分,而对照组增加1.405分,标准差实验组也由原来的1.558缩减到1.45,缩减了0.108,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六、结论

实验证明“逆向”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顺向”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先难后易,有助于以后多个环节的技术教学,同时结合口诀对动作技术进行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应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对每一堂体育课都反复推敲,多实践,并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并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篮球行进间运球实践心得 篇四

篮球行进间运球本节课是中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所以在课的开始我通过对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功练习,配合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的积极性,基本部分我在教进间运球时采用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从整堂课来看,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但是,在本次课的练习部分,对调动学生的激情和队伍的调动还不够,以后得多下工夫。

上完这节课后,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的教学,课的准备部分我大胆地创设情景,利用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本课的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但她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男女学生开始在身材形态和体能上呈现差别,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害羞,学习篮球运球技术动作,由于上肢与手段力气不足,学生练习时往往出现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动摇稳固性差,特殊是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现篮球脱手到处滚的现象。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男、女生爱好和差异,并且由浅到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行进间运球上篮说课稿 篇五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技术的形成期,有篮球运、传、投的基本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技术稳定性一般,很难形成规范动作,所以应强化练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男、女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水平四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学习、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水平,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增强体质,培养坚强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90%以上学生了解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要领。

2、通过练习,7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情感,提高想象、社交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内容:

1、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6-5)

2、素质练习:“夹球升空”和俯卧撑

五、组织与教法:

“教”法: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主能动性,努力寻找通过篮球运动来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集体练习、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六、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和考勤,安排见习生和宣布本课的内容。队形为四列横队,要求学生集队快、静、齐,精神饱满。

2、队列练习: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动作整齐统一,通过练习使学生感受正确的站姿及各种原地间转法所展示的人体美,培养良好的纪律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徒手操:教师示范动作并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动作幅度到位、整齐、统一,通过徒手操运动达到热身效果。

4、运球慢跑:教师讲解运球慢跑的方法,组织学生有顺序的进行慢跑,通过运球慢跑熟悉球性,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提高学生身心兴奋性,并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5、罚球比赛

教师讲解罚球比赛的方法、要求及要注意的事项;把全班分成四组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并用语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赛后组织学生对比赛进行评价。通过罚球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兴奋性,并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6、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

(1)、教师对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示范,重点讲解一大二小三向上的动作原理。

(2)、学生尝试体验行进间运球上篮动作练习,教师摸底学生水平; ①、自由组合练习三步上篮,体验三步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②、分层次、分步骤教与学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

A、学生徒手体会三步上篮步法练习,让学生体验三步上篮步法动作。B、学生跨步拿固定球做三步上篮步法练习,让学生巩固三步上篮步点的准确性。

C、学生跨步接球上篮练习,提高学生三步上篮步法动作的协调性。D、学生自己运一次球做三步上篮步法练习,目的是提高上篮过程上肢与下肢配合时机

E、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层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自我评价,进行不同层次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3)、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4)、教师巡回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适当的参与各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加深师生的感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教师小范围上点拔,纠正和指导。

7、素质练习:“夹球升空”和俯卧撑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腰腹力量和手臂力量,提高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为学习和提高篮球技术打下基础。教师在小组之间来回巡视、指导、纠错。

8、放松部分:选择了简单的手臂、腿部抖动放松运动,这样使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师生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学生归还器材。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七、课的预计:

6.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教学反思 篇六

课的开始通过篮球运动员姚明引出课题,让学生都能很快的去接受理解篮球运动。为本课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始我采用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在通过篮球的各种玩法,两手掌上下摸球、抛球过头后击掌比多、两人相互同时滚球抛球进一步熟悉球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地运球时比较枯燥的,技术要求对初学者比较难掌握我采用边运球,边看教师手指,并能大声说出教师所出示的手指数字,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总是低头看球运球。

课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采用慢走运球、慢跑运球、中速跑运球、饶障碍物运球来巩固学生技术动作、看到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练习时候不是太积极。我果断的采用游戏《运球捅球》来刺激学生求知欲,增加困难和挑战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看到学生们积极动脑,不服输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最真实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能在愉快中锻炼身体,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7.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七

一、行进间上篮技术初学阶段的教与学

初学阶段的特点, 是学生处于技术动作学习的泛化阶段, 这一阶段教与学采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目的是减少泛化过程的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在学习这项新的篮球技术时, 学生的知觉分化能力较差、准确性不高, 特别是在持球和运球、运球和投篮的衔接环节, 肌肉感知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具有模糊的特点。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示范与讲解, 最好结合优秀运动员行进间上篮的视频进行讲解, 要让学生首先感知这项综合技术动作的外部结构特征, 对持球、运球、投篮不同环节形成视觉表象, 并在头脑中明确行进间上篮技术“一大、二小、三高跳”的特点, 且三拍节奏感很强。其中, 一大, 即一脚向前跨出一大步时人体重心略降低, 速度略慢些;二小, 即另一脚向前快插一小步 (不是跨跳) , 速度很快;三高跳, 即快速拔地起跳, 将球投篮出手。

初学阶段的练习中, 在时间上, 要注意练习的顺序, 可依次采用表象训练、徒手模仿练习、投篮练习、跨步上篮练习、运球上篮练习、接球上篮练习等, 由简到繁, 由慢到快, 由易到难。

1. 表象训练。

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教师示范或是录像中优秀运动员做得正确的行进间上篮技术动作, 并在头脑中形成技术动作的整体印象, 特别是三步的节奏和投篮动作。让学生多次重复地体会练习, 反复体会身体感觉表象和局部肌肉的运动表象, 不断强化时间与空间感觉, 提高控制能力。

2. 徒手模仿。

可先由原地跳起和跨步跳起顶膝、伸臂、指腕出球的投篮模仿练习, 体会跳起出手动作, 体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这一用力顺序的运动学特点;逐步做完整动作技术的模仿练习, 体会三步之间的节奏, 以及跨步与跳起投篮之间的衔接。

3. 投篮练习。

持球于篮下, 与端线夹角在20°~30°之间, 距离1米~1.5米之间, 单手高手投篮, 往篮板黑框上角出球。练习时, 调整好练习的距离和角度, 选择合适的投篮点, 依次由小角度到大角度, 由近距离到远距离, 也可变换球碰篮板的位置。

4. 跨步上篮练习。

跨一步上篮练习, 体会跳起后摆动腿膝关节向上顶, 身体重心上提, 手臂上举, 投球拨指;不运球, 近距离按标记跨步上篮练习;持球跨步脚踏标记的上篮练习, 体会三步的节奏, 及跨步与跳起投篮的衔接。

5. 完整行进间上篮练习。

依次进行运一次球跨步碰板上篮练习、连续运球跨步碰板上篮练习、快速运球跨步碰板上篮练习等, 加快掌握行进间单手投篮的技术。

二、行进间上篮技术基本掌握阶段的教与学

基本掌握阶段的特点, 是学生处于技术动作学习的分化阶段, 这一阶段教与学采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技术的重点、难点的掌握, 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泛化阶段只是对技术动作在头脑中形成了整体的、较模糊的表象, 有的学生在感知教师讲解和示范时, 往往渗入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 对正确的讲解和示范有遗漏或增添, 以致产生错误动作。分化阶段的教学, 教师在讲解时, 要重点分解衔接环节的技术动作表象, 让学生脑海中清晰各个环节的动作, 明确在持球环节自己的中轴脚和跨步的步骤, 以及运球过程中自己重心控制范围、身体对球的适当保护, 然后进行清晰的表象训练。

基本掌握阶段的学习, 在空间上, 可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练习, 如可分别采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投篮时间、不同投篮方式、不同投篮方向等进行练习。

1. 不同距离的练习。

不同距离主要是指第一步的起跨位置离篮的远近, 通过距离的调节可以解决学生练习时, 三步之间“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关系, 也有利于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手脚不一致的问题。在正常距离下练习后, 可先拉大距离进行练习, 再进行缩短距离的练习。

2. 不同角度的练习。

改变运球跑动切入的夹角, 采用不同角度的练习, 能够使学生掌握弧线跑动中脚步的节奏, 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投篮。

3. 不同投篮时间的练习。

采用不同的投篮时间即是在练习中有意识地快速出球或者慢速出球, 目的是为了适应比赛中防守的干扰, 改变投篮的时间, 破坏防守的节奏, 可赶在防守之前或是防守之后出手, 同时, 强化了投篮手对球的感觉和控制能力 (尤其是指、掌的球感) , 能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4. 不同投篮方式的练习。

练习中, 不能只用单手高手投篮, 还可以用单手低手投篮, 也可以用双手低手投篮。变换不同的投篮方式, 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投篮动作的支配能力, 对比赛中的技术应用有很大的益处。

5. 不同投篮方向的练习。

除了做有利手一侧的练习外, 还要改变练习的方向, 换另一侧进行练习, 有利于双手、双脚的协调发展, 也有利于技术的全面掌握。

三、行进间上篮技术熟练掌握阶段的教与学

熟练掌握阶段的特点, 是处于技术动作学习的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教与学采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目的是强化学生技术运用的节奏, 提高对抗条件下运用技术的能力。分化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 对技术的具体环节也能够较好地掌握, 但这不表明这项技术已完全掌握,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对抗情况下运用自如、任意发挥。对抗时, 因为有防守队员的干扰, 行进间上篮技术运用的运球路线、跨步路线、步幅的大小、行进的路线和角度、速度、投篮方式的选择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熟练掌握阶段的练习, 应设置不同的情境, 采用技术组合, 进行接各种传球上篮, 各种运球后选择在不同防守状态下, 不同距离、角度、投篮点、上篮距离、投篮时间、投篮方式等练习, 重点练习运球路线的选择、动作节奏的变化以及投篮方式的选择。

1. 接各种传球上篮练习。

练习中, 做各种角度的侧身切入, 每种切入都可以采用不同的传球方式, 学生接球后直接做行进间上篮, 从最适宜的角度和传球开始, 角度不变, 改变传球的角度、速度、高度, 增加接球的难度, 在调整中完成行进间上篮练习, 进而改变切入的角度, 接各种传球完成行进间上篮练习。通过练习, 能够使学生在困难情况下熟练完成行进间上篮技术。

2. 运球路线的选择练习。

在正常运球路线上设置多个障碍, 学生需运球绕过障碍才能上篮, 在设置障碍时, 要注意改变最后一个障碍的位置, 限制学生起跨的第一步。通过选择运球路线, 能提高学生的运球的应变能力, 有利于运球和上篮的衔接。

3. 动作节奏变化的练习。

动作节奏变化主要是指起跨、脚落地、起跳的节奏变化。练习中, 要分别对学生运球或接球准备起跨时、起跨落地前、起跳前, 突然去进行干扰, 破坏原有的节奏, 迫使学生改变节奏完成投篮。

4. 投篮方式的选择练习。

练习时, 要对投篮进行干扰, 迫使上篮学生改变投篮方式, 在熟练掌握行进间上篮技术的基础上, 可采用抛投技术。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陈春辉.行进间“三步”上篮的“九步”教学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11.3.

[4]陈建卫.小学生初学行进间上篮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08.8.

[5]赵刚.篮球教学中错误动作的心理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6.1.

8.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八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八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独立完成目标的能力较强,所以在课中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练习手段,努力做到少讲解,多提示,学生多体会降低难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

9.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是由跑、跳、传、接、投等多种基本动作组成,在一定对抗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健身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锻炼身体效果好,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配合等技战术的掌握好与否,对能否保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培养爱好特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篮球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主要是通过变向、换手、探肩及加速摆脱动作从而摆脱防守,具有较高的实战练习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生长发育旺盛,好动,易兴奋,能积极关注自身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对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术、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学习进步的大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亲情、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体验参与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实现对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并在练习中逐渐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2、使大多数学生能初步了解篮球体前换手运球的技术原理,并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技术,发展运用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加深对体前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理解,注意安全保护。

4、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学习目标。

5、师生情感融洽,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五、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变换手时,手的正确按拍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换手运球时的快速与协调

六、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1、教学内容

① NBA欣赏——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②个性练习(篮球天地):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教师利用自身示范、用语言不断激励和提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提高球性。

③多媒体演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尝试性练习→挑战性练习——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④行进间折线体前换手运球及学生技术自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2、本课采用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法,过程调节与评价为手段,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了激发兴趣法、自学辅导法、启迪思维法和多向交流等方法。淡化学习技术细节过程,加强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导向性为辅,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学练。重视学生的首次发现、首次示范,自我反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教与学相协调。

4、学习方法的指导

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原则,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等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师生共愉

1、常规教育。

2、多媒体展示NBA精彩画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被NBA精彩场面吸引,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画面人物的变化,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3、个性练习(篮球天地):①教师用语言、手势动作,引导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②抢断球游戏:在限时情况下,师生同场竞技,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控球能力,树立自信心。

(气氛热烈,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渴望,充分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1、多媒体演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热烈的探讨、认真的实践、科学的评价、准确的矫馈。)

2、尝试性练习:原地换手运球;行进间先慢速后快速初步练习;绕障碍物换手运球;有防守人的变向换手运球

(循序渐进,由慢到快、有易到难,分层次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去掌握技术动作。)

(三)拓展练习行进间折线体前换手运球

(达到目标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设置新的目标进行练习;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练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愉悦身心

1、放松活动:放飞心情(向上抛球)——放松身心。

2、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10.行进间运球(教学反思) 篇十

行进间运球属于篮球的基本课程范畴,是初学篮球者下功夫反复练习的训练内容之一,在本节课的组织和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安排三对三对抗赛作为课前引导,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看清楚行进间运球的动作。准备活动部分采用自编的简单的球操来活动身心,继而通过复习原地运球来给予更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上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和发展创新精神,在复习原地运球中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篮球的理解进行自由的活动,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这点做的不够好。

在基础部分,我还是用示范法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观念,如果开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话难免会有些错误的动作,一旦形成动作定性,如果想再进行纠正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技术动作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第一印象的教学。再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在他们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以后尝试不同形式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找到自己的不足。

在课堂组织方面采用10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组织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这样既锻炼组长的组织安排能力,也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提高自主安排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作为引导,引导练习什么,练习的编排形式安排给学生,这样学生知道练习什么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又能体现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本次课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技术得到较大的提高。存在的不足和改进部分

1、在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每个小组要以优带差,利用小组长的篮球技术给本组学生增加自信心,对学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程序,不能总是批评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要有耐心。

2、小组合作游戏时,安排的小组长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小组长的能力培养。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另外,在才艺展示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把自己的最佳状态展现给大家,不管表演的成功与否,只要能站出来都是优秀的好学生,表现欲望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表现。

《行进间运球》教学反思

刘世斌 鸡东一中

11.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材设计

本课是一堂特色体育校本教材为内容的练习课。行进间运球是人教版小学水平三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在一定的篮球基础之上进行练习。要求通过学习小篮球基本技术,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培养与同伴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愉悦。从教材难度上讲,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是由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篮球活动在全校的大力开展,使得学生在较小的年段掌握了较好的篮球技术,给这样的高难度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上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设计

【课的特点】:本课以篮球游戏贯穿全课,充分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通过练习、合作、探究、创造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球性,培养学生的篮球技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提示,同学间的观察讨论,强调对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全面展示的同时,更使体育课的本能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练习,能明确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达到行进间运球动作 自然、球与身体协调配合;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基本连贯完成行进间运球过程.

3.素质目标:发展学生奔跑、灵敏协调等综合素质。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正确评价,自练自控,团结协作,勇敢进取的优良品质。

【学生和内容分析】:行进间运球是小学人教版新课标水平三小篮球游戏部分的内容之一。对水平二的孩子难度较高,而我校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运动在学校开展广泛,2006年学校开始尝试进行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全校从一年级开始篮球课,每年举行篮球活动月比赛,因此,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原地玩球、原地运球等篮球动作,对球性也有了一些熟悉和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堂篮球练习课,既是一堂校本课程常规课,也是学校体育特色展示课。

水平二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自控力,评价能力和安全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篮球技术的基础上,将本单元分为五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重点是强调行进间球与原地运球按球部位不同,难点是行进间球与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本课着重强调动作的技术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完成行进间运球,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性有良好的效果。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进间球与原地运球按球部位。难点:行进间球与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 【课时】:第2课时 【器材准备】:

小篮球每人一个,标志物8个 【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了讲解示范、合作交流,实践与探究,观察评价等方法。

【教学手段】:采取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个别辅导练习。

三、、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活动规律及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堂常规(3分钟)准备部分(6分钟)、主体部分(22分钟)、素质部分(5分钟)结束部分(3分钟)。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二)准备部分 1.复习原地运球.1)原地运球

①一 三组先运 二 四组帮助数数 ②交换进行 ①教师巡视、评价 师:讲解布置要求:

①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手心空出,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球反弹的高度在腰胸之间,学生展示。

师:邀请两位同学上来展示,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生:积极参与,注意观察 发现问题。

师:激发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生合作学习,创建愉悦气氛。对展示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主体部分:行进间运球 运球接力赛 1.行进间直线运球

(1)直线运球

师:。讲解运球时的动作方法:抬头,目视前方,上体稍前倾,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球反弹的高度在腰胸之间,一般拍一次球跑两步。

组织:4人一组,在教师口令下进行练习,每人运球两组

生: 认真听讲运球时注意观察

师:巡视、观察学生出现的问题 纠正动作

(2)师讲解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要求学生运球时眼睛尽量不要看球。

生:认真听讲,了解动作方法。运球时手拍球的后测上方,眼睛尽量不要看球 组织:再练习2-3两组

(3)学生展示师:邀请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要求每组推一名学生出来比赛

生:积极参与

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激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生合作学习(4)行进间运球再练习、强化

2.运球接力赛

①充分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②表扬优生 鼓励差生

师:指导生完成自制运球练习,锻炼生动脑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提示运球的方法练习。

生:按老师的要求练习,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同学的方法。师:抓住时机纠正动作:注意拍球时手心空出。生:纠正错误动作并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行进间运球了那我们来次接力赛 好不好。

生:好!

师:讲解比赛规则和要求 请同学做好准备请没有比赛的同学给同学加油!

生:听清要求准备比赛。师:给学生加油 鼓励学生。

生:认真比赛 比赛完了的同学帮同学加油!师:评出名次 表扬获胜队 鼓励失败队。生:相互鼓励。

师:刚才老师看发现很多同学不服气 那我们在来比赛一次好不好 ?

生:好!准备比赛

师: 比赛完 评出名次 总结比赛

师:强调提高完成动作的能力,身体素质很重要。

(四)课课练:《双龙戏珠》

动作方法:用双脚夹住球通过收腹起跳动作把球向上抛起然后用手接住。

师:提示动作规范化及完成量,鸣哨开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第一次完成20个,第二次完成15个,第三次10个。集体练习。相互鼓励,相互规范动作。

(五)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太极放松球

师:结合球,以语言提示:“全身尽量放松,孩子们我们一起小跳放松一下,停 来我们一起练习一下太极。身体放松 看谁身体更柔和我们来比一比。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

生:跟着老师的口令一起练习身体尽量放松。2.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评价。3.师生道别,回收器材。

四、课后反思

上一篇: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下一篇:话的工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