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说课稿(通用8篇)
1.和平与发展说课稿 篇一
《战争与和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保山市施甸县第二完中学的美术教师,杨余荣。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湘版高一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一)教学思路: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我采用绘画、雕塑、电影、音乐、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体现艺术教学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让学生们知晓战争的残暴与破坏性,以及和平的可贵。
2、通过对战争的正义与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具采用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创设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平题材的音乐《最美的未来》来营造课堂氛围,以影片中的血腥场面来渲染战争的残酷,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情及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电影《集结号》片段] 5分钟
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创设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同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积累情感)
1、摄影作品欣赏 5分钟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长城(great wall)
[思考交流]秦始皇为何修建长城,它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刘德华中国人《中国人》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点出课题。让学生讲出中国长城的几个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雕塑欣赏 3分钟 《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思考交流] 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
(设计意图:欣赏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让学生思考作品与战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反思战争 15分钟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①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戈雅 [思考交流]在画面上都是些什么人?
画家用怎样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独特的光源)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光源的运用 ②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
[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情感纠结的场面?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 ③《内战的预感》——达利
[思考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④《格尔尼卡》——毕加索
[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 [思考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内战的预感》《格尔尼卡》以上四件作品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对战争进行控诉,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还应该注意作品抓住的战争的瞬间。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件作品,观察体会后进行发言。
(四)、呼唤和平 8分钟 《免胄图》——李公麟
《布雷达的投降》——维拉斯凯滋 [思考交流]作品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愿望? 《和平鸽》——毕加索
[思考交流]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那么,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结合画面背后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唤起学生情感。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布置课外作业:
2分钟
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制作步骤]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六)课堂小结
四、说课反思
2分钟
总结并联系当时的事实——北京奥运会 祝愿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能够点燃世人心中的和平理想,期盼冲突各国和地区都能坚持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而休战,让世界不再听到人类相互仇杀的枪炮声,祝福全世界人民永远和平幸福。
2.和平与发展说课稿 篇二
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 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 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
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 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 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 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目标)
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 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
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 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情感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阅读法、交流法 (心灵对话) 、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 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 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课题)
(幻灯片2———小诗)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 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2.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成熟的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体悟爱是一种能力, 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三、初步感知:
纵观全文, 看看本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阅读方法:速读, 一目十行, 抓住过渡句, 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过渡段 (即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飞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及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给予分析把握。
明确:本文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读品味:
(一) 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1.阅读1-3段, 完成下表 (前后同学讨论, 用最专业的话来作答)
(幻灯片) 答案一
1、婴儿期:无爱的意识;2、八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3、八至十岁:有爱的观念;4、少年时代:创造爱, 有成熟的爱。
答案: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2.品读哲学语言, 理解两种爱的原则, 结合自身深化理解:
按照哲学家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家弗罗姆的观点, 在座大多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六一”要作为“五四”的主角了, 我们应该属于爱的哪个能力层级?实际是这样的吗? (交流自我认识, 可以畅所欲言, 即使是检讨式的, 也应给予肯定, 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的能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提示:应该属于“克服自我中心,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 即能创造爱的阶段, 而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直想要的OP音乐手机我喜欢老爸, 父亲节时我孝敬他一朵郁金香, 表达我无尽的最爱。这段时间找妈妈要篮球, 到今天还没到手, 回家懒得跟她说话。有这样的现象不?因为被爱而去爱或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爱你, 这都是天真的孩童式的爱, 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点。
(幻灯片) 孩童式的爱——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小结:从爱的发展过程来看,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它是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主观去发展的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一种艺术。
(二) 理解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话题导入:在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 是什么? (第四段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爱的对象的发展) 这对象就是母亲和父亲和我自己, 文题也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在孩子爱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
1.感受母爱
第一步: (跳读1-6段, 重点第5、6段) 找出体现母爱特点的语句, 精读并结合实际仔细体味)
自我感受———母爱不仅是孩子, 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是一种祝福, 是和平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心, 生活上的安全感
实例:汶川地震血奶孩子的母亲、高考送考坚强的母亲、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
母爱特点———本质:无条件 (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我只要是我, 我就会被母亲爱)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幻灯片) 母爱本质———无条件
第二步:探究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讨论)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 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 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 孩子会给她慰藉和希望, 这其实就是母爱的条件。母爱是一种潜意识的, 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 但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空虚正是因为她期待孩子的慰藉而造成的, “成龙成凤”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感受父爱——— (合作讨论)
第一步:自读6-8段, 看看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 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的分析。
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 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 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 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特点———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亲的惩罚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 可能会失去父爱
援例———红楼梦里贾宝玉, 《西江月》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因为叛逆, 不愿历练仕途经济, 与父亲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被呼为“混账东西”“孽障”。当他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 淫辱母婢;不乐意与贾雨村等官僚阶层周旋, 可谓数罪齐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说着, 便要绳索来勒死。
(幻灯片) 父爱本质——有条件
第二步: (阅读8-10段) 研讨“父母之爱”对孩子爱的成长的作用
第8段:中心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什么要求?
对母亲———生活上的安全感, 最终脱离母亲自己独立
对父亲———宽容、耐心, 指导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产生自信心, 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最终会脱离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 自己是自己的父母,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自己,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 爱他人, 这就是我们成熟的爱。
第9段:自读体会成熟的爱的内涵。
中心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从爱他人中学会爱自己, 既有爱自己的能力, 又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幻灯片) 男子半蹲给老人当凳子
感悟:小时候总被大人这么抱着, 长大了, 我们自然应该回报, 可是这么理所应当的一幕, 竟让人感动万分。我们学会给予长辈的太少了。
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 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真的, 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爱, 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五、小结:
3.《发展与合作》说课稿 篇三
1、运用地图,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点。
2、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3、学会辨证的看问题,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
学习重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点。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学习难点:
会分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读图和课本103页第一自然段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交流:
1、根据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有多个,主要分布在、、和洲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有多个,主要分布在、和洲。
3、发达国家在半球(北或南),发展中国家在半球(北或南)及北半球的部。
达标练习一:
1、下列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英国B、埃及C、中国D、巴西
2、指图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的大洲。
自学指导二: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的不同,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交流:
1、通过读图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农业、教育上有什么差异?
达标练习二:
是真是假,并说明理由。
1、李扬的爸爸刚刚从非洲回来,他介绍说:非洲各国到处高楼林立,大批的彩电和电脑正待出口。
2、一位来自美国的中学生也说:在我们国家,家家住别墅,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人会驱车到野外郊游!
自学指导三
阅读课本104页,小组内讨论交流: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达标练习三:
4.和平与发展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第二框题。第二单元主要讲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观点:联系、发展和矛盾。学好本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对第一框题的内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为完成本单元最终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从理论上看因为已经有了前四课作为铺垫,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自卑观念比较强,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能做到勇敢地去面对,大多数是采用消极躲避的方法。所以他们是非常渴望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顺境和逆境,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顺境和逆境,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强的。
承接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个维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体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运用目标: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点。侧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对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重点是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设计意图: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它应用到人生中去,所以这一观点应是本课的落脚点,掌握此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哲学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顺境逆境。难点:
1、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设计意图:
1、难点依据:从现实来说,中职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机遇。如何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进的动力,在教学上有比较大的难度。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2、难点依据: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有自卑心理,所以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积极地对待逆境和挫折,在教学上也是有难度的。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五、教法、学法分析
承接语: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1.探究法 2.讨论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歌曲导入:《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以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又重走近风雨…… 提出探究问题:这首歌的歌词包含着怎样的哲学道理?
设计意图: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热烈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哲学知识,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同时也为我们接下来的讲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讨 《一位职校毕业生的成长经历》
小组讨论:
1、找出小伟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他的成长经历,你能说出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吗?
3、谈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境遇?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结合这个案例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顺境和逆境,关键是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以他们身边的案例,来告诉他们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如果我们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而教导学生顺境的时候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时要不懈奋斗。从而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讨。表格归纳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情感升华,行为引导
1、播放视频:美国半截人励志演讲
2、向学生讲述SHE成员slina的故事。请学生思考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以及结合90后学生都知道而且比较感兴趣的明星话题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去思考,讨论。
主要是结合90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让他们看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坚定信念,积极向上,永远不要不放弃生活的目标和希望
(四)、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设计意图:最后励志歌曲大合唱,一方面可以再次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中来领会本课的精神。
(五)评价反馈,增强自信
1、通过总结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5.和平与发展说课稿 篇五
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逻辑归宿,是在第二课关于“发展”的观点之后,进一步回答发展的趋势问题,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辩论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在懂得新事物必定战胜新事物,而道路又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道理。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用这一原则为指导去观察、分析事物,提高理解事物发展前途的思辨力。
3、觉悟方面: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对改革事业中出现的问题抱有正确的态度,从而提高觉悟,增强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是因为掌握这一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人生观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2、难点:“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既是本框难点又是全课的难点,首先是因为它是本课思想教育的“热点”之一,其次,中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方法上容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
四、教学方法运用:
本课应以谈话法说理教育为主,结合多媒体展示典型事例,增强说明性,特别对于重难点的教学,应加强说理分析并以事例说明。
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播放大革命失败后的电影片段和《开国大典》的电影场景,引出一个论断:
[一、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板书)],从电影片断分析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三大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发展方向,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在此,通过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从而说明正是因为这些事物发展符合了客观规律,因而她能够战胜藐似强大的国X党的军队。
2、为什么说符合规律就能够战胜旧事物呢,过渡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此,我们让学生来对比分析国共的区别,说明新事物的优越。从而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党的感情,加强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觉悟。
3、然后,在通过过渡: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以说明。在国共斗争中,共产党之所以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因为她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里,还可以结合“三个代表”的思想以及xx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说明,加强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然而,革命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到影片。
[二、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板书)] 分析原因。
[1、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板书)],结合影片,说明由中共1921年刚诞生时的五十几个党员到今天的七千万党员这一过程加以分析。并引导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比如,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的分析,它来说明这一问题。
接着分析第二个原因:
[2、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板书)],结合影片分析国X党军队对共产党的围剿。在此,可展开分析。
最后,回到社会历史领域,引出第三点: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过程(板书)] 结合影片分析说明。共产党的军队在开辟根据地的时候,人民群众是如何由害怕、由逃避到喜欢支持进而投身其中的过程说明这一过程。
总结上面内容: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引出方法论意义。
[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板书)],结合学生切身事例分析,并由学生讨论,比如,学生应如何处理好平常考试成绩偶尔下降的问题等。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困难,加强学生的耐挫能力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引申,个人如此,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呢? 同样:
[三、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板书)],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议的实例分析说明。比如,发展经济中出现的“经济波动”问题,“腐朽问题”等等,重点说明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用1998年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加以分析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1、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的统一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
③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3、方法论 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 科技发展的双面性作文
★ 反社会型人格与性
★ 警示性法治教育教案
★ 休闲农业发展外部性分析论文
★ disease的可数性与用法
★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部队警示性法治教育教案
★ 诊断性测评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论文
★ 真理的价值性与主义真理观
6.和平与发展说课稿 篇六
一、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 由时代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 对未来世界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指导意义的论断。“时代”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主题”是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资产阶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诞生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被争夺对象的丧失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新独立国家间矛盾的缓和, “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所取代。这些新独立国家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艰巨而迫切的发展任务, 而老牌的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自身的再发展问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强化着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 削弱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能力, 发展的鸿沟在不断加深, 贫困与动荡问题依然突出, 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盛行,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二、和平与发展问题难解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以来, 和平与发展问题从未得到过真正的解决。拉美等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甚至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未能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反而深受“资源诅咒”现象的困扰:自然资源对其他经济要素所产生的挤出效应造成了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能力越来越弱。发达国家甚至进入到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发展“滞胀期”。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 “零和博弈”思维模式的影响。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中, 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其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 整个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如由美国冷战思维所导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日本和东南亚相关国家甚至拒绝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倡议, 执意将中国固有领土据为己有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的体现, 从而造成地区安全形势的剑拔弩张, 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如在中国南海共有200多家石油公司的1, 000多口油井, 竟没有一口是中国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在成员国各自“国家利益”的驱使下也很难步调一致地高效运作。
(二) 发达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竭力维护。
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愿放弃有利于他们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能够保障其世界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竭力在全世界推广其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价值观, 试图按照“自己的模样”来改变整个世界。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殖民后遗症影响, 经济科技长期落后, 深受“资源诅咒”的困扰,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战后美国还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禁运政策。发达国家的发达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之上, 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来支撑发达国家的繁荣。
(三) 发展中国家相对封闭的体制机制障碍。
现代国家间的竞争已不单单是军事领域的竞争, 更多地转向以经济力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体现在对人才的竞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 难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国家间的主权等限制因素, 国家间“人财物”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甚至是自身成为发展的“孤岛”。如夹在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朝鲜, 由于实行“先军政治”, 经济发展较滞后。
(四) 缺乏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机制。
一般而言, 国家关系通常是用“利益”来界定, 导致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现象发生。国家间关系是以利益为核心来衡量, 他们可以为共同的利益而聚在一起, 相互利用;而一旦利益相左, 国家间关系就可能分道扬镳甚至是相互攻伐、涂炭生灵。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能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将自身的命运与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发展局面, 进而缔造出人类永久和平的发展局面。
三、“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选择
(一) 它体现的是“共赢”精神。
实践证明, 建立在“零和博弈”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获取方式不能解决“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无论是“南北对话”还是“南南合作”, 基于“利益共同体”考量的国家关系变数较大, 而基于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考量的国家间合作则稳固得多。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思想承认事物间的差异, 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 完全契合“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 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解决国家间“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 是集平等互信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文明观于一体的前瞻性战略理念, 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集中体现, 对解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问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 具备实现的现实条件。
政治上,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冷战对峙结束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加深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经济上, 经济全球化在将各国利益和命运进一步捆绑的同时也将全球性问题带了进来, 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各国应该同舟共济, 在追寻本国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别国, 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合作关系”。技术上, “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安全上, “当今世界, 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时空领域更加宽广, 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取代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愿意为打造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三) “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的美丽花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分别提出“一带”和“一路”倡议, 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沿线国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它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它不限国别, 不搞封闭机制, 凡有意愿的国家、经济体均可参与其中, 成为其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为保障“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2015年2月, 中国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领衔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导成立了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企业、商品、资金、管理和技术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已成对外高技术出口的名片, 而沿线国丰富能矿资源可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料显示, 2015年,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进出口贸易良好, 同比增长25%, 其中出口增长27%, 进口增长22.7%;仅2015年一年, 我国在65个沿线国的49个国家投资1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2015年年底, 我国已与沿线65国的60个签订了3, 987个基础设施项目, 包括高铁、港口、机场以及道路等, 完成投资629亿美元, 在23个国家建有77个境外合作区, 参与中国企业946家, 提供工作岗位近20万个, 财政收入9亿美元。
四、结语
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也是必须要得到解决的时代课题。立足现在, 回望过去, 展望未来, 用中国倡导的构建“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机制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相信在中国的有力推动下, 在沿线国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 “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之花必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8
[2]陶文昭.科学理解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4
[3]吴兴杰.鸟瞰移动互联网如何推动社会变革[J].商业文化, 2015, 1
[4]谢力.晚报都市报的“融合”三向度[J].传媒观察, 2015, 4
[5]杜飞进.论政府与社会[J].社会科学研究, 2015, 7
[6]许柯.当代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及“协同防御”路径[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4, 12
[7]王洋涛.浅谈德媒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J].长江丛刊, 2016, 4
[8]户晓辉.民间文艺法律保护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化遗产, 2016, 5
[9]白朋举.张爱萍国防科技思想探析[J].军事历史研究, 2007, 9
[10]孔庆峰, 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5, 12
7.《可持续发展》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Ⅲ的主要知识构成为区域地理学,作为必修Ⅲ的关键知识内容--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案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不同区域类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效果,旨在解决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农业产业活动作为区域整治与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为其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是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教材由“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部分组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本堂课将只讲授教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这两部分内容,而这两部分内容对后面学习“美国农业生产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
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2、难点
①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
②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
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重难点突破
农业生产活动、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联系,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节注重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除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外,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调用原有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以及掌握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如“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图”、“美国地形平面图”、“美国地形纵剖面图”等相关资料,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并结合活动内容,创设了相关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②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如“我来说说美国农业生产条件——我说、我说、我说说说!”、“我为玉米、小麦、棉花、乳畜业找‘婆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来获取答案,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远比老师的简单传授印象更深刻。
③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调用、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法、归纳法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对于本堂教学内容,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同时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地理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老师的辅助归纳总结中,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2、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既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对于本节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一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对美国农业有一种感性的了解。
图片欣赏完以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学生是否能猜到这是哪个地区或者哪个国家的农村风光,在学生的踊跃回答以后,告诉学生答案,这是美国的农村风光。
通过图片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侧面来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本节内容——以美国为例,来探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讲授新课环节。
2、讲授新课
①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一,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获取、分析相关信息,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因此,对此教学难点的突破,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信息,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概况——“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不多,但是其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从而可见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既然美国农业生产如此发达,那适合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又有哪些呢?通过此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
对其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我设计了“我来说说美国农业生产条件,我说、我说、我说说说”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两组图片,一组是美国本土经纬度位置图和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图,一组是美国地形平面图和纵剖面图,让学生自己从这两组图片中获取信息和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谈谈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同时对于教材“冷空气的影响范围为什么会如此广大”这个活动题目,我创设了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学习情境,结合此情境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这样,通过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情境的创设,再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气候、地形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了解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以后,又以问题的形式:“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说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呢?”,仍然经过学生的讨论学习,让学生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追求效益、便捷的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等。
最后总结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这样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经过一个一个问题学生的自主讨论解决,从而实现“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这个难点的突破。
至此,教材第一部分:“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讲授到这里也就完成了
过渡:
提出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国的农业生产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内容——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学习。
②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作为本节的难点之二,是在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特点。对于此难点,首先通过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简单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并通过四幅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接下来便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同时提出问题:美国的农业带究竟是如何分布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设计了“我为玉米、棉花、小麦、乳畜业找‘婆家’”的活动,活动分为小麦、棉花、玉米、乳畜四个组进行,让学生根据棉花、玉米、小麦的生长习性,发展乳畜业应考虑的条件以及结合图中所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小麦、玉米、棉花、乳畜业找到合适的“婆家”。各组讨论及交流以后派出代表来为各自负责的农业生产找合适的分布区域。根据各小组的讨论及发言情况,由教师对每组讨论回答情况进行小结,最后再从总体上进行总结,形成整体印象。
这样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及交流学习,了解了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各农业生产活动应考虑的条件,由浅入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情况。
最后提出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这样又具有什么样的优越性呢?让学生试着归纳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与优越性,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至此,完成“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讲解。
3、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4、反馈练习
本节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美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了此开放性题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湖南省发展水稻生产的条件。”让学生结合这堂课所分析的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湖南省的水稻生产,这样就实现了本堂课第三个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突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8.《台阶》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介。《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 是小说, 但也是叙事类作品, 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 而且有敢于拼搏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简介及重点、难点确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把握父亲形象及意蕴。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 安排详略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 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父亲形象及作品思想。难点:父亲形象及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 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 情节朴素感人,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 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 能力分析。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 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 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 因此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 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初读, 再细读,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 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 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 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4)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即在学生的学习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 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 激情导入:以歌曲《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震撼学生, 理解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引出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创设情境如下: (1) 一直喜欢一首歌曲《愚公移山》, 今天我想介绍给大家, 一同欣赏。播放影碟《愚公移山》。 (2)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感受) …… (3) 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让我们震撼, 他坚忍不拔的毅力让我们钦佩, 让我们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去体会困顿前行中的父辈在现实生活中演绎《愚公移山》。
(2) 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 简述故事情节。 (2) 浏览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 你有什么认识和发现, 还有什么不解, 请说一说。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交流感悟)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 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5分钟。默读课文, 探究投影上的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品味赏析。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 形象地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 (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 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更形象、更直观。)
(5) 拓展迁移。和小说相比, 我们的父辈在生产力有所发展的今天, 似乎没有了小说中父亲的凄楚和辛酸, 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累积家庭大厦的基石。在交谈与观察中, 你知道父亲 (母亲) 的追求吗?你看到父亲 (或母亲) 是如何奋斗的吗?想一想, 说出来。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 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 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有人说过,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师生小结。2分钟。首先学生自发地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和平与发展说课稿】推荐阅读:
中国梦与和平发展道路10-27
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11-17
自由与和平演讲稿08-20
和平战士作文06-19
和平的诗歌09-29
传送和平作文10-16
和平积弊活动方案07-18
呼唤和平,告别战争08-17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征文08-01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初中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