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精选7篇)
1.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一
小班健康教案《蔬菜》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吃蔬菜的好处,产生吃蔬菜的愿望,认识几种常见蔬菜,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健康《蔬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蔬菜。
2、知道吃蔬菜的好处,产生吃蔬菜的愿望。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准备几种常见蔬菜:芹菜、油菜、西红柿、菜椒、胡萝卜等。
2、纸箱做的摸箱一个、盘子、筐子若干个。
3、供幼儿品尝的菜肴:胡萝卜丝拌芹菜。
4、小勺、盘子每人一份。
5、幼儿学习资源2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的蔬菜。
二、基本部分
2、说说我认识的蔬菜。
(1)将幼儿分成几组,在每组的桌子上摆上芹菜、油菜、西红柿、菜椒等。
(2)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蔬菜。
“班里来了这么多蔬菜宝宝,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3、一起认识蔬菜。
(1)教师拿出芹菜和油菜,请认识它们的小朋友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说说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及茎、叶等,引导幼儿发现异同。
(2)请幼儿将自己小组的芹菜和油菜分别放到相应的筐子里。
(3)同样的方法认识西红柿和菜椒。
4、游戏“蔬菜宝宝快出来”。
分别将芹菜、油菜、西红柿、菜椒放入摸箱,请幼儿通过触摸来判断,!.快思.教案网出处!并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的蔬菜。
5、蔬菜香香真好吃。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胡萝卜丝拌芹菜请幼儿说一说,这些是用什么菜做的?
(2)出示胡萝卜、芹菜等简单介绍
(3)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激起幼儿想吃这些蔬菜的欲望。
“我是胡萝卜宝宝,我会让小朋友的眼睛更明亮。”“我是芹菜宝宝,身上营养多多,我会让小朋友的身体更棒。”
(4)幼儿品尝。鼓励幼儿慢慢咀嚼、细细品尝食物,说说它们的味道。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勺子盘子送到指定位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先让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结合蔬菜实物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做游戏给送蔬菜宝宝回家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环节组织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和聆听蔬菜宝宝的信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文扩展阅读: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二
一、问题思考
(一) 何谓体育课成绩评价
所谓体育课成绩评价, 从本质上讲是评定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所产生哪些方面价值的简称, 形成了哪些方面价值的判断活动, 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定。体育课成绩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中, 在全面观察、系统检查、具体测试、多种方式评价基础上, 通过定量与定性整合分析, 对学生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的最终判定与评价。
(二) 体育课成绩评价作用
通过认真研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1] (以下简称《课标》) 中提出评价五大条和具体14条建议与我国60多年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嬗变,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实证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反思, 深深感悟到做好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评价工作有特殊作用 (见图1) 。
二、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嬗变简析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经历了学习实践、探索充实、改革创新、稳步发展阶段。研究体育课成绩评价嬗变过程, 是研究继承、创新、发展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最好方式 (见表1) 。
三、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实证操作
《课标》[1]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五个方面。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践及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提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实践操作途径。
(一) 系统设计学段、学年、学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方案
1.高中学段、学年、学期 (高一、二、三年级) 学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方案 (见表2)
2.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要达到最优化效果, 需要长期累积性对每个环节进行高质量评价, 更强调在学期、学年、学段评价中,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此, 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宏观上位学段、中观中位学年、微观下位学期一体化整体评价思考体系, 才能全面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目标地逐步实现《课标》中提出的评价要求。
3.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评价行为。比如, 每单元、每课时教学与部分阶段学习脱节;学期和学年评价脱离;学年和学段评价脱钩, 没有相互联系的评价等现象和问题。
(二) 科学合理设计分配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是完成好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关键
1.设计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见表3)
2.设计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权重比例 (见表4)
根据教学实证经验, 依据小学与初中四个学习方面、高中五个学习方面评分标准细则,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为了有意识地在不同阶段促进学生“特殊性基础技能”学习提高, 某些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发展, 提出了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四个学习水平方面权重比例;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五个学习水平方面权重比例, 对学生进行运动项目内容测试和考试评价。
(三) 精心策划教材内容测试定性评价标准
1.从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定性评价。比如, 可发给学生激励条, 鼓励学生上好体育课。激励条示例: (1) 你今天上课特别认真积极, 跑的技术有明显进步, 希望保持; (2) 你今天上课有显著进步, 在双杠练习中能主动帮助学生, 在小组练习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老师最喜欢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进步的学生; (3) 你有很大提高, 这节课能非常投入地参与锻炼, 是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的好学生, 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从学生参与不同运动项目技评测试中所完成动作质量的优劣给予准确定性评定。示例: (1) 你今天做“头手倒立”这一技巧动作非常规范、特别优美, 是全班学习的榜样; (2) 你完成整套健美操动作正确到位、协调熟练, 这是你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 相信你能坚持下去; (3) 你是全班跳短绳速度最快、技术最好的学生, 希望你在思维中学练, 老师想早日再看到你能掌握新的跳短绳技术, 加油!
3.教师精心策划多条定性评价语言, 课前打印成激励条, 慎重发给上课特别积极认真、自觉主动、刻苦学练的学生, 并将学生一学期所收到教师的激励条数量多少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分要素之一。
(四) 按国家对学生在体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考核内容
1.动作技能与身体素质测试内容 (示例, 见表5)
2.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测试内容选择依据
(1) 小学以发展基础动作、基本技术和人们自然动作为主;适当选择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部分内容;穿插发展五项身体素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编入; (2) 初中与高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教材内容为主, 选择发展七项身体素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编入, 结合选项模块专项要求编入。
(五) 体育课成绩考评十注意
通过多年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考评20字口诀:“内容要全, 考评要严, 评价要准, 方法要当, 效果要好。”注意克服不重视、不认真、不规范, 随意性、凭印象、马虎不敬业等考评现象。教师要牢记体育课成绩考评10点要求。
1.全面细致制定好学段、学年、学期考评项目内容、标准、时间。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务必要告诉学生一学期考几个项目、第几周考, 使学生对本学期的考评内容、标准、时间全面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激发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自行安排练习。考试前1~4周向学生再次宣布, 让学生认真准备。
2.教师要严格按制定考评项目与时间执行, 绝不能随心所欲、勿忙上阵。假如教师在上体育课前突然向学生宣布本节课要测试长跑项目, 而且又在上节体育课没有通知学生的情况下, 由于学生无任何准备, 这样勉强应试不仅达不到考评目的, 还会损伤身体、影响平时学练成绩, 会对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 会使学生产生怨声载道情绪。
3.在每项考评前, 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规则, 熟悉掌握考评操作方法, 严格按考评规则操作。防止没有任何规则要求的考评, 例如在铅球考试中就不能不在投掷圈、不通过圆心丈量成绩;跳远考试就应有固定起跳线, 不能在哪儿起跳就在哪儿丈量成绩;长跑考试就不能绕近路、学生之间互相拉着跑等现象。通过不同项目考评, 对学生正确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规范体育知识教育, 为学练好知识、技能打好基础。
4.考评前教师要根据考试项目内容要求, 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如, 画好场地, 检查准备好器材, 防止课前准备不足、时间仓促以致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如, 短跑考评时距离丈量不准, 体操器械不安全等差错。
5.出现某一项内容补考的学生, 教师要按要求严格把关、亲自测试, 测试时最好有班级体育委员或组长在场, 防止降低评分标准, 掺有“水分”。
6.体操、球类、武术、田径、健美操等项目技能评定, 为了客观真实反映学生水平、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及早向学生宣布考评细则与操作方法, 标准尺度要前后一致, 避免凭印象评分。
7.适当穿插体育理论知识考评内容, 理论知识考评内容要简单实用、方法要多样, 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科学参加锻炼, 通过理论考评使学生形成重视学习理论意识和氛围, 建立良好的理论知识考评制度。
8.每学期考评结束后, 教师要对照课前向学生宣布的标准查分, 加分时要仔细, 预防出现错误造成评分失真, 影响学练情趣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9.考评组织要严密, 防止考评经验不足而造成混乱。例如, 防止在长跑考评中每一组考试人数较多、又没有记录成绩的好方法, 从而容易造成登记成绩时张冠李戴错误以及因组织不当出现考试伤害事故。
10.结合《课标》提出的评价理念与要求, 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与体质状况、进步发展幅度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引领下, 注重在每学期评价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运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促进评价方式改革。
(六) 选择体育课考试内容, 要充分体现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评什么
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考试评价, 要避免出现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反复教、多次练的内容最终反而不考试现象;而平时根本没教、没练内容反而出现在体育课堂中考试的现象。这是典型的“教考分离, 教考脱节”问题。这种考试内容选择方式严重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大大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情感。由此, 根据体育学科性质特点, 提出在学生选择体育课考评内容中, 一定要严格体现教什么内容就考什么内容, 考什么内容就评价什么内容的“教考评”一体化思想。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认真刻苦地学练。
(七) 多样评价相结合, 教师起主导评价
1.运用多种、多元评价结合进行体育课成绩考评是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发展方向。这种评价是主观评价占主导, 如, 运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 主要目的让全体学生明确评价意义, 提高评价认识, 了解并熟悉评价方法、端正评价态度, 提倡个个参与评价的意识, 提高人人参与评价的水平与能力。
2.无论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可以选择其中2~3项方式变化运用。如一学期选择评价方式过多, 会显得“繁难多杂”, 还会过多加重体育教师工作负担量,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长期坚持。
3.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 教师应当始终起主导评价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规定的测试内容, 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评定学生成绩。如果按照体育课成绩百分比计算, 各种各样多元主观评价成绩最多占20%~30%, 而教师运用客观评价成绩占70%~80%。不同学校校风、班风、学风对多元主观评价和教师客观评价比例可做调整。
(八) 创造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方式
1.判定学期、学年、学段学生体育课成绩时, 不应单一模糊不清, 更不应宽泛不细致, 克服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 小学、初中只有四个级别 (优、良、及格、不及格) 或高中四个级别 (A、B、C、D) , 实际操作中只有两个级别 (A、B) 的现象。上述体育课成绩评价方式明显马虎不严谨、随意草率、不科学、不全面, 更是不负责的评价行为, 必须改进提高。
2.在判定学生最后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总成绩时, 应当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方式整合运用到最终评价中, 以利于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学生体育课成绩整合评价示例 (见表6)
3.表6反映出四个级别, 四位学生真实的体育课成绩, 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级别中, 增加分数成绩和闪光点关注点, 如果只用一种等级评价方式是达不到体育课成绩评价最佳效果的。
(九) 体育课成绩评价要简练实用利于操作
1.创新初中学生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表 (初三年级) (见表7)
2.由于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的评分标准权重不同, 因此各年级评分标准内容的权重分配应是不一样的。如初三年级运动参与占10%, 运动技能占30%, 身体健康占40%,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占20%。
3.采用定量评价标准测试内容。 (1) 必学项目与选学项目动作技能; (2) 身体素质内容;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 (4) 知识与技能技评项目。
4.表7学生体育成绩计算方式是: (1) 依据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上课情况在空格栏内打“√”, 打“√”栏内有六项标准是定性定量评价; (2) 在10个空格内打“√”得出每项成绩, 把每项得分累计, 在总评价中用分数显示; (3) 闪光点与关注点写得要简明有特点。见表7操作示例。
5.表7可以作为学生每学期体育课成绩单发给学生。
(十) 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成绩评价功能
1.学生学期、学年、学段体育课成绩应及时地在班级、年级或校级公布。这样有三个作用, 一是公开每位学生体育成绩, 可使师生互相约束监督, 真实反映体育成绩;二是防止个别班主任任意改动没有达到三好生评比标准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三是使学生明白自己体育课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 知道自己优势运动项目与弱项差项, 明确努力目标, 形成上好体育课的氛围。
2.召开家长与学生体育会议, 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课成绩评价功能, 宣传上好体育课的意义、作用, 提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与不同年级应达成的体育锻炼目标, 公布学期体育课测试项目与内容及各项成绩的班级记录和小组平均成绩, 同时发放体育课成绩单, 引起学生与家长高度重视。
四、案例示例——小学六年级武术“五步拳”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案例
(一) 本案例教学背景、上课地点、时间、上课学校、年级、班级人数、上课内容简介、本课选择教学内容思考、运用教学方法 (省略) 。
(二) 案例操作过程 (本单元共四课时, 本课为第三课时) 。
1.教学常规:1~2分钟 (省略) 。
2.本课引入:2~3分钟。 (1) 教师提问:强化复习“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是什么? (2) 学生回答:第一, 步型;第二, 功架;第三, 手型。 (3) 教师归纳:第一, 弓、马、仆、歇、虚五种步型准确到位、功架工整;第二, 五步拳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第三, 在动作准确的基础上熟练完成整套动作。
3.准备活动8分钟, 实练5分钟 (省略) 。
4.主教材强化复习“五步拳”26分钟、实练15分钟。
(1) 全班集体复习“五步拳”5遍: (1)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喊“动作名称与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2)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喊“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3)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背面示范领做, 学生喊“动作名称与口令”并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4)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镜面示范领做, 学生喊“口令”并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5) 四列横队。教师喊“口令”, 学生模仿纠正每个动作。
(2) 分四小组强化复习“五步拳”10~12遍: (1) 按照教师提出的三点基本要求, 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练习 (强化动作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省略) ; (2) 教师从第1至第4组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辅导并纠正动作; (3) 认真观察发现各组中达到“五步拳”三点要求的好学生; (4) 小组练习时再要求分成两人一组, 互相帮助练习并纠错。
(3) 分四小组汇报展示1~2遍, 教师集体再强化动作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
(4) 集体复习4遍: (1)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镜面示范领做喊“口令”强化练习; (2)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口令”, 学生呼号 (“哈!”) 强化动作练习; (3)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预备—1、2、3为开始口令”, 学生自己独立完整练习, 教师继续过程性评价; (4) 四列横队。教师在前喊“预备—1、2、3为开始口令”, 学生自己独立再完整练习一遍, 教师继续对练习中学生掌握“五步拳”的情况做过程性评价。
5.评价方法
(1) 针对教师归纳“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第一, 弓、马、仆、歇、虚五种步型准确到位、功架工整;第二, “五步拳”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第三, 在动作准确的基础上熟练完成整套“五步拳”动作, 进行评价。
(2) 评价中既注意对每名学生练习评价, 也兼顾小组评价, 更突出掌握“五步拳”动作质量, 完成整体教学目标评价。
6.本案例反思
(1) 通过本节课武术“五步拳”的教学方法变化, 重点突出集体练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分小组之间的过程性评价;两人相互之间的过程性评价;再集体强化复习和练习中的过程性评价, 使全体学生达到本节课教师提出的“五步拳”练习的三点基本要求。
(2) 全体学生每练习一次, 教师就给予及时性过程性评价, 使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得到及时地纠正与改进, 这样“五步拳”动作做得更熟练更优美了, 学生参与练习武术“五步拳”的兴趣更浓了, 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 运用及时性过程性评价的水平与能力是上好武术教学课的重要基础,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教师要掌握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真本领, 才能真正达成学习目标。
(4) 由于本节课教师始终运用及时性过程性评价方法, 使得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学习, 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情感, 师生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都得到空前的扩展。
(5) 这种边练习、边指导、边纠正的武术学练方式, 彻底打破了陈旧落后的传授性教学式和训练式教学方法, 非常适合小学年龄阶段的教学练, 更是武术“五步拳”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6) 本课运用场地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五、结语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多样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 多元的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 是构成科学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主体元素。在当今体育课成绩评价中, 一定要克服体育课成绩评价“新八股”现象, 即:第一, 重主要运动项目锻炼内容评价, 轻情意态度, 全面锻炼内容的评价;第二, 重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评价, 轻基本体育学科内涵潜能发展的评价;第三, 重定量取向评价, 轻描述定性取向评价;第四, 重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评价, 轻基于体育学科固有特殊性标准的自我评价;第五, 重个人层面评价, 轻集体层面评价;第六, 重教师评价, 轻学生评价;第七, 重单一评价, 轻综合学习能力评价;第八, 重终结性评价, 轻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向着规范、准确、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方向发展。
没有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是一个不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尽快研究构建科学正确、系统完整、创新创造, 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小学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 应是我们共同探索前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嵇明海.有效教学——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猪肉与蔬菜怎样搭配更健康 篇三
1.猪肉+黄瓜
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功效。若将黄瓜与补中益气的猪肉搭配食用,可起到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作用,适合有烦热、阴虚干咳、体虚、乏力、营养不良、便秘等表现的人食用。
2.猪肉+莲藕
莲藕味甘、性凉,具有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的功效。若将猪肉与莲藕搭配食用,可起到滋阴血、健脾胃的作用,适合有体倦、乏力、瘦弱及干咳等表现的人食用。
3.猪肉+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安五脏、补心志、明目等功效。若是将其与滋补肾气的猪肉搭配食用,可起到滋补气血、填精添髓的作用,并能防治神经衰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欠佳及体虚乏力等病症。
4.猪肉+大蒜
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这种维生素极不稳定,而且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进食含有这种物质的食物后,这种物质就会很快随着尿液大量地排出体外。
不过,大蒜中的蒜素能与猪肉中的维生素B1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可增强胃肠道对维生素B1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将两者搭配食用保健效果更佳。
5.猪肉+洋葱
4.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蔬菜食用部位的了解。
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蔬菜营养。
3、能够用几种分类规则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每组3-7种蔬菜,如:白菜、豌豆、黄瓜、丝瓜、马铃薯、西红柿等。
【活动过程】
(一)小组讨论
1、介绍几种常见的蔬菜的营养的知识。
2、引导幼儿与小组同伴一起观察桌面上的各种蔬菜,说一说这些蔬菜的颜色,吃什么部位?有什么营养?
(二)集体分享
1、组织幼儿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是什么蔬菜?什么颜色?我们吃它们的什么部位?
2、提问:你知道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
3、小结: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
(三)整理蔬菜
1、出示分类筐,引导幼儿讨论:要整理桌子上的蔬菜,要怎么整理?
2、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的分类规则将蔬菜整理到不同的框子中。
3、组织幼儿互相检查讨论分类是否正确。
【反思与推进】
班上的孩子都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蔬菜名称,有的孩子认识的还不少,在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观察触摸实物蔬菜让孩子观察里面,并通过让孩子闻出味道,梓轩小朋友说:洋葱的味道不好闻,我不喜欢吃洋葱;西红柿有维生素,我喜欢吃;于是就组织孩子说说喜欢吃的蔬菜及都知道蔬菜都有哪些营养,但是他们对蔬菜的营养及对我们身体的好处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很笼统的回答蔬菜含有维生素,蔬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对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很大,别说孩子,连我们老师都很难掌握,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5.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蔬菜及种子。
2.尝试对蔬菜种子进行比较、归类。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一)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的蔬菜。
(二)准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的蔬菜种子。
(三)准备可让幼儿画蔬菜图标的小快纸张和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说蔬菜比赛:教室里摆放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蔬菜实物若干份。,!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要求幼儿用完整语言说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和名称、说对的小组领走一份蔬菜。
(二)观察蔬菜:
1.引导幼儿把领回的蔬菜切开,看看横切面是什么样的,纵切面又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把蔬菜籽剥下来了,放在盘子里,看看这些蔬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三)认识种子:看一看带来的蔬菜种子标本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摸一摸,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四)种子分类:
1.请幼儿制作蔬菜小标签,贴在塑料袋上,制成种子标本。
(五)活动延伸:
将学习包《主题活动、蔬菜拼图》中的图片放到操作区让幼儿操作。
反思与推进:
本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蔬菜认识的经验,因此孩子们都能说出常见的蔬菜,通过观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称和特征,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和蔬菜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对颗粒较大的菜籽认识较清晰如:南瓜、蒜、小青豆等,对哪些形状、颜色都差不多的菜籽孩子们要分他们辨别难度较大,所以我只挑选一些较大颗粒的菜籽让幼儿分类。活动结束后我带幼儿将小菜籽种在花盆里放在植物角,供幼儿观察。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蔬菜认识的经验,因此孩子们都能说出常见的蔬菜,通过观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称和特征,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和蔬菜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对颗粒较大的菜籽认识较清晰如:南瓜、蒜、小青豆等,对哪些形状、颜色都差不多的菜籽孩子们要分他们辨别难度较大,所以我只挑选一些较大颗粒的菜籽让幼儿分类。活动结束后我带幼儿将小菜籽种在花盆里放在植物角,供幼儿观察。
6.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六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金丝鸟的动作和造型。
3、在活动中练习下蹲、平衡等动作。
【活动重点】
练习屈膝下蹲、屈膝半蹲、单脚站立等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
学会与同伴合作,并能够创造性的做出多种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了解有关金丝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常识。
2、金丝鸟头饰每人一个、饮料瓶20只。
3、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进入场地,活动身体
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与老师一起做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腰部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等准备动作。
2、创设情景,自由探索
(1)教师提示:我们要到树林里去学本领,路途很遥远中途需要休息,哪种姿态既优美又舒服呢?
(2)幼儿亲自尝试,探索多种动作造型,教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展示自己做出的动作造型,如:屈膝半蹲、屈膝下蹲做展翅动作,单脚站立做展翅动作等,幼儿相互欣赏并集体练习,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并鼓励其再想出其他优美造型。
(4)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幼儿集体练习基本动作。
——并腿屈膝半蹲:双脚并立,膝盖弯曲,上身稍向前倾,双臂侧后举。
——分腿屈膝下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蹲下,双臂自然垂在身体两边。
——平衡: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提起贴在立着的腿上,抬头挺胸,两臂侧平举。
3、合作游戏,巩固动作
——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将饮料瓶分散摆放到场地上做“树”。
——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音乐响起,金丝鸟在“树林”里自由飞翔,但不能碰到“树”,否则将被淘汰下去;当音乐停止时,金丝鸟做出动作造型。
——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讲评,强调游戏规则,幼儿稍做休息,再次游戏。
——引导两只金丝鸟合作,创造性地做出多种动作造型。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合作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4、降低运动量,放松身体
——幼儿在轻柔音乐背景下做放松动作,使运动量逐渐降低下来。
——“鸟妈妈”带“金丝鸟”回家,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延伸】
7.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七
本文拟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三个方面, 对课改10年来在课程研究领域, 特别是近6年在教学实践领域所显现出的一些特点和热点问题予以研究和简要评述。
一、“理性反思、多元理解、注重实践”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主流话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整体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其课程思想、课程理念与整体是一致的。10年来, 新课程改革所确立的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崭新理念, 已经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 并成为主导实践的主流价值观念。然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许多深层次问题不断涌现, 近几年引发了一股反思与修正的思潮。
从笔者对所研究的文献资料展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 率先系统反思的时间大概是在2001年12月。有的专家认为, 我国体育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主要是在技术教学观念、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能力教学的观念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例如:关于技术教学观念, 有的专家提出“我们承认体育课程是离不开技术教学的, 如果没有了技术教学, 体育课程就会随之消亡。然而, 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必要过分地强调技术教学?我们的中小学生是否个个都能掌握好那么多的运动技术?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的运动技术, 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又有多大的作用?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 该专家还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反思。2003年12月, 又有专家从对高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中提出“12年体育课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从而对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反思。同时在“体育教学改革与走向的几个背景分析”中指出:“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 到今天体育教改已经有了成果, 成了气候, 而且已经成了大气候。一些在十几年前、甚至在五六年前还动不得、惹不起的保守观念和陈旧理论现在被逐步地推翻了、更新了。”笔者认为:这一时期, 全国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求改、求变的思想和反思特征表现明显, 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这与大的改革潮流是一致的。然而, 随着课改的展开和深入, 对一些理念和所出现的问题的探讨, 也呈现出多元理解、各抒己见的局面和状态, 这种局面和状态对后续的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2006年3月, 在关于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上, 有专家认为:“第一, 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第二, 要充分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第三, 特别要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师资培训工作。”也有专家认为:“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理论的准备、理论的指导,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究竟是什么。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课程体系, 使课程能更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个方面更好地主动地发展, 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还有专家认为:“主要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 巩固成绩;第二, 反思不足;第三,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改革创新, 不断取得新成绩。”也有专家认为:“1.要正本清源, 把我们国家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脉络好好梳理一下, 肯定应该肯定的, 否定应该否定的;2.还体育教学的本来面目, 使体育课程真的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3.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等。”还有专家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六个方面:第一, 高分低能;第二, 学而无用;第三, 片面发展;第四, 效率低下;第五, 非民主化;第六, 厌学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 有的专家认为:从逻辑上说太蹩脚。这说明我们没有认真研究, 这个概念在逻辑上不清晰, 运动参与是个自觉的行为, 还是一个技能?它作为一个目标, 如果不参与的话, 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那些目标都达不到, 那些目标也都不存在了。而有的专家认为:课程标准把运动参与作为达成目标的前提, 这一点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从理论上说, 学生首先要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参与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 这是正常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是目的, 目的是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参与的能力。
笔者认为:从上述专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 目前在对待课程改革问题上都在进行理性的反思。专家们对待同一个问题, 既有趋同的观点, 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理解上的多元, 是过去一个时期以来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 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认识上的问题将进一步呈现多元化, 朝多角度、多方位理解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还是对一节全国展示课的观摩评价, 都呈现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多元理解的状态和局面。
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多数专家大都采取“辩证思维”的方式。有的专家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尊重教育规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近年来, 大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专家提出:学校体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服从精神, “体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 对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作风进行严格训练, 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影响, 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什么是符合或违背体育道德的思想和行为, 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有专家认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 树立并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运动实践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作用, 深入研究学生, 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 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专家指出:“课程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但是, 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提出, 以及部分专家对精神层面目标的极度渲染与推崇, 使体育课程的目标出现泛化和均衡化的倾向, 课程目标主次不清, 核心目标逐渐弱化”。他们认为:“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价值的话, 其中必有一种居于主要地位的价值, 即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课程基本特征的反映, 也是一种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课程的核心价值决定并支配着课程的核心目标, 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目标, 核心目标则是与课程性质和课程核心价值高度吻合, 在诸多目标中居于主体和首要地位。”并认为:“确定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要考虑两点, 一是多元目标中非核心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 或者说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是实现非核心目标的载体与途径;二是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应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目标。”笔者认为:这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元理解, 无疑会丰富、加深大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目标、价值、功能的思考和再认识。笔者还认为:就具体实践层面而言, 目前最紧迫的, 应该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
二、课程的核心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备受关注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 笔者认为:目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最大问题, 不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而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 体育教学内容的“泛化”, 文本解读的“漫无边界”等现象, 都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 体育学科本体建设薄弱有关。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未得到真正重视和有效解决, 笔者从《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文献中看到, 从1902年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到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发展脉络, 的确存在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众所周知, 课程内容是确定教法、实施教学的依据, 建构明确、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问题是深入课程改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这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的专家认为:选择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需要,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 (身体练习) 、特点 (运动文化) 和价值 (发展身心) 。保证教材的健身性、教育性、发展性、文化性与趣味性。
对于新课程改革成绩的认识, 有的专家认为:“ (前一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主动放弃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号召基层的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这给基层学校和第一线体育教师自主进行课程研究和课程设计给予了创新的压力和空间。事实上, 此时, 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需要由基层学校独立设置, 改革实验的经验交流还需要他们对设置的理由进行解释, 这是几十年来基层的体育教师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因此, 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研究被促动和活化, 一些新教材很快地走进体育课堂, 如定向越野、心理拓展训练、旗式橄榄球、软式网球等新兴体育项目以及珍珠球、傣式摔跤等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的研究促进了基层学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在如何选择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的问题上, 有的专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文件的性质, 由过去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大纲, 变成了以目标和标准为主的课程标准, 对课程内容不做具体的规定, 同时也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新任务, 即“教什么”的问题。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成为课改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有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之所以难, 主要难在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内容的后备军太多, 太纷杂;2.人们判断好体育教学内容的视角和标准很多;3.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发展性不清晰;4.地方文化和场地器材条件的差异使选择标准的具体性更差;5.时代的变迁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变更影响巨大;6.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理论研究薄弱等。”也有的专家认为:“体育教材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2.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 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3.与学校特点相适应,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4.贴近学生生活, 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还有的专家提出:“概念模糊, 内容随意性大。由于对什么样的体育素材可作为教学内容的概念模糊, 同时受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教师会的教, 不会的不教;有条件的教, 没条件的不教;想做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扫把、上山采杨梅、果园摘橘子、捡破废品、搬运南瓜等都变成了教学内容。计划归计划, 上课归上课, 制定的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统一, 使计划成为形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的问题上, 有的专家认为选择原则应该是:“1.教学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宽泛性原则;6.重复性原则。”又有专家认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主要有:1.健身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文化性原则;5.趣味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8.安全性原则。还有的专家认为:“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内容标准, 却没有提供相对应的被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课标的这一做法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和空间, 在实践教学中, 这一操作由于对教师要求太高, 造成可操作性不强, 难以全面实施;在研究层面上, 由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 谁都言之有理, 但谁也不能包罗全部, 不能让其他人认可, 而造成了整个教学‘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
笔者粗略统计, 就“选择教学内容原则”而言, 专家们各抒己见, 大约就有10项之多,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 如果“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真的普遍存在, 的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笔者认为:专家的观点是一个方面, 真正深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三、课程实施:“技能教学”受到重新关注, 科学话语呼声渐起
上世纪70年代, 有的专家在教学大纲编排体系中提出:“打破以运动竞赛项目为中心的编排体系”, 其原意是针对当时有人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运动竞赛都要和奥林匹克竞赛对口, 教学内容要围绕学校运动会而编排, 学校开运动会是什么内容, 教材的排列就应该是什么内容。当时所提出的“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的思想, 并以此对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正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个是在教学目标上, 不能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只建立在培养少数运动员上;二是在教学方法上, 不能照搬运动训练的方法。这种反思和修正, 旨在明确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在上世纪80年代又有专家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 为什么要教100米?为什么不教80米、90米、110米?从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来说, 教100米与教90米其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要用很多时间教学生起跑、急跑、途中跑、冲刺。还要教学生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急行跳远为什么要教踏板?从发展学生跳跃能力来说, 急行跳远根本就不用教踏板。为什么要教背向滑步推铅球?这项内容的学习对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有何意义和价值?没有一个人会用铅球锻炼身体。在中小学阶段, 运动技能到底应该教授多少?哪些技能是主要的, 是必须教和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次要的, 可以只是了解不必掌握的?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以及后来快乐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笔者认为:在学术研究层面的讨论和争论,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多元理解, 相应理论研究的缺乏和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操作上的认识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至后来有的专家又提出运动技能可分为“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等概念上的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多元, 为后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思想上、认识上、实践操作上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也促使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 有的专家在课程标准宣讲、教师培训中提出“淡化运动技术”的观点。有的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淡化运动技术?怎么淡化?淡化到什么程度?也有的专家认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 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强调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完整技术, 而不过多地在技术细节上下工夫。”又有的专家认为:“必须客观地看待运动技术这个载体能 (教学中) 起什么作用, 既不能把运动技术教学作为唯一任务, 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功能。应该防止在运动技术问题上走‘Z’路, 从只教运动技术走向淡化运动技术, 这样摇摆对体育课程建设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十分不利。”还有的专家认为:“技术不但一定要教, 而且还要加强, 只要是有用的运动技术都要教, 不用分竞技性运动技能和非竞技性运动技能, 只要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娱乐有用、对终身体育有用的都要好好教。”
笔者认为:对于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专家们似乎在告诉教师,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 要求教师在“淡化与强化”“系统与局部”、“分散与完整”中去追寻、去探索、去理解、去把握, 这对于广大教师而言, 似乎仍然有些难以甄别、运筹、把握。似乎仍然有些晕晕糊糊, “既要重视, 又不要过分强调”、“重视运动技术教学, 不要过分强调技术细节”似乎有一种在玩文字游戏的感觉, 什么叫“过分”什么叫“不过分”教师比较难把握。在客观现实中, 某一项技术动作的细节就是掌握这项技术的关键, 跨栏的攻栏技术、足球中脚击球部位等都是如此, 这些技术“细节”不去学习和掌握, 很难谈得上运动技能的提高。
近年来, 随着对“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思和再认识, 科学话语呼声渐起,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尊重教育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教学”、“体育是所有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基本功需再上议事日程”、“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与预测”, 我们从中似乎可以看出, 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和认识学科特性、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呼声越来越强烈。
四、结束语
今年是21世纪前两个10年的交汇点, 是我国“十二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的一年, 是深入学习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年, 是中央七号文件颁布的第四年, 也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的一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总结过去经验, 规划未来蓝图, 脚踏实地苦干, 以科学精神、务实态度, 使走在路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毛主席在1941年3月17日写的《农村调查》序言中提出:“要了解情况, 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还强调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还指出:“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解教师、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是深入改革的着眼点。有勇气去修正认识上的偏差, 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和解决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是我们加快行走步伐的前提。
目前,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大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承认和看到:无论是本学科理论建设, 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方法, 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只能前行。
本文笔者只是将部分专家的一些观点做个简要回顾与评述, 试图从一点或几点上, 从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节点上总结过去、立足当今、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第一版.
[2]毛振明等.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6年3月, 第一版.
【蔬菜与健康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大班健康教案 蔬菜水果变干净 健康教案11-03
关于赤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9-02
我快乐我健康教学反思08-09
大班健康《牙掉了》教学反思10-31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07-06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反思09-02
大班健康活动《我的眼睛》教学反思09-12
中班健康优质教案《胖胖减肥》及教学反思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