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2024-06-23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共11篇)

1.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篇一

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中的课程游戏化

镇江新区大路中心幼儿园 韦云勤 教龄:29年 职务:办公室主任 无职称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我国幼儿教育的《规程》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关键词:主题活动开展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确立了总的目标方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主题活动过程游戏化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主题活动内容

春暖花开,最适宜外出踏青春游,孩子们手牵着手一起走出幼儿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寻找过程中,他们被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绿绿的小草、野菜陶醉了,纷纷议论起来:“这里的景色好美哦!”“我妈妈过两天带我去爬圌山去的,山上的景色肯定更好看。”“过年的时候我爸爸还带我去温泉度假村的,那里才漂亮呢!”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家乡的景色,何不开展关于家乡的主题活动。《纲要》 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可爱的家乡——大路”这个主题活动就生成了。

二、环境创设中的游戏化

环境创设是主题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幼儿日常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教师就必须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中将主题分成了三大块,一是家乡的特产,二是家乡的名胜古迹,三是我心目中未来的家乡。这样孩子们即可以将自己教学活动中和游戏活动中的作品呈现在主题环境中,又能将自己玩过的名胜古迹通过照片、故事与老师、同伴交流,还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把自己心目中的家乡通过美工区、建构区的游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环境创设已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三、集体教学中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在韵律活动《打莲湘》教学时,教师在组织活动开始时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打莲湘的工具,它们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在儿歌《可爱的家乡——大路》教学中,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老师做导游,小朋友做游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大路的美景吧!从而引出儿歌里各种大路的风土人情;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比如在数学活动《给小动物喂食》组织过程中,教师会请一些幼儿边说边给小动物喂食。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3、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例如在综合《参观柳器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观柳器成品、看师傅编柳器等激发了幼儿对柳器成品的喜爱和动手试一试的愿望,然后再让他们动手编一编简单的图形,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既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样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体育活动《踢瓦片》中,最后的游戏就是让孩子们比赛谁第一个到达终点,这样的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四、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主题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角色游戏区“大路美食一条街”里,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忙着做长鱼汤并且大声吆喝着,有的在像模像样的做着蟹黄汤包,还有的拿着红烧羊肉招呼着来往的客人。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对大路的美食熟记于心,而且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了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玩沙区内,孩子们堆起了高高的圌山,用木块架起了扬中长江大桥,用各种积木搭出了安置小区、马路、汽车、花、树等,大家都想用自己的小手把美丽的家乡表现出来。在这同时,还帮助了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在玩沙游戏中,区别了干湿、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又能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五、晨间活动、户外活动游戏化

丰富的幼儿园晨间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个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本地区的民间体育游戏在这两个时间段里教孩子们玩,如“马兰花开、贴烧饼、炒蚕豆炒黄豆、踢瓦片”等,这些民间游戏充满了浓郁的泥土味,它具有随意性、简便性、趣味性、地方性等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体魄而且提高了身体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规则意识。这样,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课程游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韩秀明,2013-12-16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彭湘晖,2012-12-29

2.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篇二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1.游戏使幼儿热爱学习

在幼儿教学中, 游戏可以融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 并通过拟人化的、流动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幼儿, 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得幼儿能够积极、自主、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学习活动中来, 并且逐渐形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玩相结合的氛围。除此之外, 游戏教学还能使幼儿乐于探索学习中的奥妙, 帮助幼儿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 让幼儿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符合幼儿认知规律,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尚处于心智成长的初级阶段, 在年龄特征上, 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而游戏教学法, 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轻松环境的营造, 将学习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 让幼儿能够在教学游戏中更加自由、纯真地展现出个性, 表达出情感, 促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有效减少其学习压力的同时,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可见, 游戏教学法是满足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好方法。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幼儿教育游戏, 要求幼儿首先必须充分理解游戏玩法, 并且通过与其他幼儿进行有效互动与协作来完成游戏结果。这种学习过程不仅有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其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也在与其他幼儿进行的游戏协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除此之外, 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游戏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锻炼, 大大促进了其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1.明确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是进行游戏和评价游戏结果的重要指导与指标, 使幼儿明确游戏规则是有效进行游戏环节的必要前提。因此, 教师在课堂前应当把游戏规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向幼儿解释清楚, 并以适当的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尽快理解游戏规则, 在确定其明确游戏规则后再进行游戏, 否则, 可能导致幼儿因对游戏目的不清楚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例如, 在单词的游戏中, 找几个幼儿拿着单词卡, 教师说哪个单词, 拿着哪个单词的幼儿旁边的幼儿就蹦一下。如果幼儿还不能明白游戏规则, 教师可以亲自示范一遍, 以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有效理解。

2.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游戏类型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通常自制力都不够, 比较爱动、爱玩且注意力不够集中、持久。为此,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的元素,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游戏只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 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游戏环节在教学时间上的安排, 同时科学安排好游戏类型,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最大功效。

3.科学策划游戏, 创设游戏情境

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篇三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1.游戏教学法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发自内心进行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自主进行活动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流动画面将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融为一体并展现给幼儿,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和学习。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幼儿处于心智成长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具体特征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活泼好动、不安、对陌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心智的特性,机械式讲解和练习不利于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而游戏教学法则通过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设置有趣的教学情景将学习和游戏融于一体,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的活动中自由展现个性,表达情感,减轻学习压力,使幼儿得以在轻松愉快且符合幼儿心智特点的环境中学习,做到“玩中学”和“学中玩”,有利于幼儿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3.游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进行游戏之前,幼儿首先要充分理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游戏。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升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在应对突发状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可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分析在幼儿园课程中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路径

1.科学策划游戏。有效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前提是科学策划游戏,创造游戏情境。游戏策划的内容包括设定游戏内容、材料准备、场地选择等。有趣而有效的游戏教学离不开以上环节的支持。在游戏内容的设置上,一要充分考虑趣味性,不能让知识性掩盖趣味性。比如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果游戏内容类似于“教师准备动物卡片进行提问,让幼儿抢答,答对了给予某种奖励(食物\卡片\文具等)”即为知识性掩盖了趣味性。幼儿参与其中不是因为游戏有趣而是因为有奖品,这与游戏教学法的精神背道而驰。二是要考虑到游戏难度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例如为了让幼儿学会双脚并拢跳,设计的游戏内容是让幼儿模仿兔子往前跳,游戏规则是把幼儿分成几组进行比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规则”和“竞赛”究竟是什么,只是被游戏中需要做的动作“双脚并拢跳”引起了好奇心,比赛进行到最后他们可能会无视规则自行玩耍。在材料准备方面,可以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准备材料。例如游戏中需要用到橡皮泥人、树叶标本时,可以先安排幼儿收集好相应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制作,让幼儿从游戏准备阶段开始参与进来,可有效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场地选择方面,要选择能充分保证游戏正常进行的空间,如果游戏中涉及跑步、跳绳等体育项目,就需要准备较大的活动空间。

2.合理安排游戏类型与游戏时间。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通常有自制力不强、不能持续集中注意力、爱玩和好动的特点,将游戏融于教学之中可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游戏是为教育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比如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到水的特性,课堂上的活动却是看节约用水的视频、玩寻找水珠的动画游戏,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但不符合教学目标,而且与教学内容也没有逻辑上的意义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戏看似起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实际上是沦为了教学内容在形式上的输出方式。在游戏类型和时间的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游戏的类型要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相连,不能把整堂课的时间都用于玩游戏。例如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鱼的种类和特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幼儿观看与鱼相关的短片、教幼儿学习与鱼相关的歌谣、模仿鱼的行为,在活动中可以适时对幼儿提出诸如“鱼有什么特点”、“鱼一般都生活在哪些地方”等问题,课堂进行到最后由幼儿或者教师本人进行总结,巩固幼儿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印象,把握好“玩”与“学”的时间比例。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价值,科学合理地将游戏应用于教学中,推动幼儿教育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群力幼儿园)

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 篇四

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卢主任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卢主任用一段视频更加逼真的诠释了什么是课程游戏化。

在这段视频中,是小班的幼儿与教师的展示。教师通过与幼儿听音乐进入课堂,在听音乐的部分教师讲清要求,幼儿每人找到自己喜爱的点点,当音乐停止时会让幼儿说出自己选择这个点点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是幼儿与教师共同感受点点的神奇变化。教师采用的是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画面来感受出点的变化,可以是长颈鹿,可以是草莓。其中还让幼儿亲身体验变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幼儿的点画下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点点出现,幼儿的游戏兴趣被推上了高潮。在幼儿了解了点可以是大的和小的,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图形等等之后,教师最后要求幼儿来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底版,不同的圆点,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千变万化。最后幼儿的作品真的很成功。不得不说这是教师在游戏化课程中的成功制作。

在这节课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没有让幼儿只看教师的操作,从开始的引入配合音乐的力量来给这节课增添乐趣,幼儿的出发点被带动。几个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很少,与幼儿的互动确体现了游戏的作用。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幼儿喜欢的,真正的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的游戏化课程。

虽然是一节课,要想达到游戏化,教师的准备不容忽视。教师要提前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适宜的游戏,然后是教具的准备,想要游戏动起来,要达到每个小朋友都有事可做,那学具就要人人都有。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沟通游戏。

5.幼儿园课程游戏活动方案 篇五

增强手指尖的触觉分辨能力。

准备:

式样、大小相同,带有拉链的小布口袋若干;扁豆、纽扣、小钥匙、小棋子、小瓶盖或各种几何图形的小物体若干。

玩法:

1.游戏前,大人先让宝宝认认摸摸所要触摸分辨的物品,留下初步的印象。

2.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每一种物品分别放入每一个口袋中,装好后拉上拉链。大人把口袋顺序打乱后,让宝宝一个一个地触摸,说出里面放的是什么。

6.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方案 篇六

一、自身建设:

(一)教科研资源优势

六合区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5年,为六合区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幼儿园,20__年创建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近几年来幼儿园先后获得了“国家十一五课题实验园”、“六合区教科研实验基地”等称号,在区每年进行的省优质幼儿园差别化评估过程中均获得一等奖。

我园自20__年至今有六项规划课题分别在省、市、区立项,其中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已成功结题。

课题《在绘本阅读中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园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荣获省二等奖。每项课题研究都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

科研兴园,如今幼儿园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每位教师积极都参与到教科研的行列中。

(二)人力资源优势

在近十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园的区学科带头人8人,优秀青年教师5人,在全区幼儿园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近年来,教师撰写的与游戏相关的论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案例有数十篇在省、市、区优秀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或发表,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

(三)注重内涵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园始终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教师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终身学习中引领自身的专业发展,每学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每位老师读一本关于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理论书籍,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我园把《纲要》、《指南》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感悟其中精神,从学习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从内化到转化,由内而外地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

(四)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为有效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建设,就必须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种“游戏化课程”的良好环境。我园结合美术、游戏、音乐、绘本、节庆等课题,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例如美工区我们结合“小小毕加索”让幼儿自由地涂鸦创作;语言区结合绘本内容,创设相关情境,供幼儿进行情境表演、亲子活动、童话剧表演等;表演区结合课题,提供乐器、音乐、道具等让幼儿自由地表演;每逢节庆活动提供与节庆相应的材料供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与主题相结合的游戏氛围,能进一步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目前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会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二、如何帮扶建设园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本园骨干老师到建设园传经送道,提高建设园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理解游戏化建设的含义。

(二)跟踪指导,有效落实

我园成立了共建小组,定期到帮扶园一对一指导,同时也定期邀请帮扶园的教师来我园观摩,交流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大家共同商讨,使课程游戏化建设得以有效落实。

(三)专家指导,提升经验

7.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篇七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 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 (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那什么是幼儿游戏精神?当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充分的, 孩子们要什么, 家长总想方设法去满足。电脑、电子游戏、动画、精美的玩具, 应有尽有。孩子们缺少的是在宽广的天地间奔跑, 和同伴一起搭草房, 捉迷藏, 用贝壳玩抛接, 用积攒的卡片、糖纸、玻璃球去和小朋友们交流“收藏”的乐趣。孩子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滋润的同时, 却少了许多童年游戏的乐趣。孩子们言语之间没有了童年的纯真, 成为了模式化游戏的误导。所以, 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 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中方法, 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起发, 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 (指活动的客观特征) , 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 联系一些先进幼教理论, 结合笔者对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粗浅认识, 现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 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面对孩子, 只要你告诉孩子说,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马上高声应和, 两眼发光, 可见, 游戏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其中, 百玩不厌。在游戏中, 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性体验, 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 与工作、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从理论上来说, 工作和学习都是受外在力量驱使的。工作是为了产出可以消费的产品, 为了获取金钱、名誉或地位,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游戏是受内在动机驱动的, 它可以仅仅为了获得快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游戏。如捕鱼、种植等工作, 参加者如果带着游戏的心态, 就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 也就是游戏了。

幼儿园的孩子, 所有的活动可以说都不带有功利性, 都可以是快乐的, 也就是说, 在幼儿园, 不管是生活活动, 还是学习活动, 是课内还是课外, 是老师组织还是自发产生的, 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还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二、注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 使教学游戏化

按照传统游戏分类, 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 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首先, 我们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 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 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绘画活动中, 我常和孩子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 慢慢地, 逐步画出物体的局部, 让孩子一次次猜想我要画的是什么东西, 在越来越明朗的绘画过程中, 把孩子的注意力一步步抓牢, 学习兴趣便也被调动起来。当然, 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 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认识完各种车, 我便设计了“请你来乘车”游戏, 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车辆的认识, 快快乐乐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另外, 一些师幼互动的小游戏如“鳄鱼和猴子”、“手指谣”等, 顺手拈来, 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活动中, 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 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就是创造性游戏。在幼儿园, 创造性游戏俗称三大块游戏, 即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 表达自己对游戏中角色、情节, 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的理解和认知, 从而变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模仿性质的角色表演, 比如幼儿学习《三只小猪》后, 在游戏时常常模仿故事情节, 对话, 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表演;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 比如文学作品《月亮姑娘做衣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 于是围绕什么东西也在变, 幼儿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另外, 在社会认知活动中, 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生活的环境, 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 如参观幼儿园、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人民币、上超市购物等, 有了这些活动经历、生活经验, 孩子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 在建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 因此在幼儿园每日的活动中必须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但由于创造性游戏的目的不像其他的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有效, 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在课程设置中, 教师应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游戏时间、空间, 提供材料和帮助, 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

三、利用游戏因素, 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就必须使得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 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 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进餐时, 我常和孩子们玩一些进餐游戏:饼干咬一口, “我吃出了一个月亮!”“快看, 小山!”……馒头一块块掰开, “这是鸡腿哦, 谁吃?”“来一口冰淇淋, 味道好极了!”……不一会儿, 一个馒头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道美食吞进肚子里。又如, 在活动之前, 请出某种小动物, 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 鼓励和表扬幼儿,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 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 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 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用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 增强活动趣味性, 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思维非常活跃。他可以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太阳, 水果, 面包, 呼啦圈……, 同样, 他可以把一条线当成小河, 大海, 草地, 大房子……, 并自得其乐, 玩得不亦乐乎。在组织活动时, 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作不同的假想。可以对角色的假想, 也可以对活动情节的假想, 更可以对情境进行假想。在这类活动中, 老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来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一次认识图形活动中, 老师以假想活动情境引入:兔妈妈家门前的路被雨水冲毁了, 请小朋友帮兔妈妈铺路。老师提供的材料就是各种图形卡。在铺路的过程中, 孩子享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 又有了游戏的快乐体验, 还认识了各种图形, 大大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效果。

3.让幼儿自己设计, 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 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 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 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 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 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 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 参加长长的舞龙队, 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 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 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 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 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 为幼儿所喜欢。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操作活动, 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生活方面的活动, 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比如, 练习穿衣、穿鞋、叠被、整理抽屉之类的比赛活动, 还有以练习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目的的竞赛, 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具有游戏性, 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幼儿的权利;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游戏活动的过程, 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课程都要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游戏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 用游戏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 更是重要的组织策略。总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 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 使得课程和游戏有机地融为一体, 让孩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体验,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8.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篇八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课程建设;游戏化

幼儿思想天马行空,思维跳脱,天性爱玩,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游戏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幼儿园教学应当以游戏精神为基础,充分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和生活化,以此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幼儿园教学效果。

一、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原则

在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游戏精神”这一核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以幼儿为中心。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游戏,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幼儿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第二,因材施教。由于发育期早晚差异以及成长环境的差异,幼儿在发展水平、实践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把握每一个幼儿的特点,避免出现“一刀切”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第三,实践性。幼儿教学和中小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原因,在幼儿教学中,不能将教学局限在教室中,要注重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实践中积累知识,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

二、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措施

1.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和空间。集体主义思想在众多教育者心中根深蒂固,对于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建设来说,增加集体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思想性格、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味地增加集体游戏时间必然会减少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实现幼儿教学的因材施教。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协调集体游戏和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以此深化教学效果。以“踢毽子”游戏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培养幼儿集体协作的精神,每一个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踢毽子,让幼儿自由沟通,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小组内合作游戏,并与其他组进行踢毽子比赛,充分协调集体游戏和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实现因材施教。

2.以游戏精神为核心,促进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游戏化教学深入人心,许多幼儿园都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为了游戏而游戏以及将课程与游戏生硬地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融入游戏,不仅感受不到参与游戏的快乐,同时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以游戏精神为基础和核心,保证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充分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例如,许多幼儿对“挖沙坑”游戏青睐有加,但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将游戏有机地融合在课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攀比心理,经常会为谁的沙坑挖的深而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谁的沙坑挖的深啊?那么我们就用尺子来测量一下吧!”之后,引导学生学会用尺子测量沙坑的深度,在倡导游戏精神,让学生享受游戏趣味的同时,实现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

3.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以模仿教学为例,幼儿思维活跃,思想跳脱,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但幼儿毕竟接触的事物较少,这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模仿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渴望,让幼儿在模仿游戏中能够抓住人物特点,提升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人物模仿游戏之前,可以播放《葫芦兄弟》动画片,动画片对幼儿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葫芦兄弟》中有着特点各异的人物,有的葫芦娃有千里眼,有的葫芦娃会喷火,有的葫芦娃有顺风耳,在创设这一游戏环境之后,幼儿会产生浓厚的模仿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模仿,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吸引幼儿参与到模仿游戏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思想天马行空,行为无拘无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游戏精神,以游戏精神为基础,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积极进行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建设,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幼儿在享受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从而深化幼儿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0-221.

[2]邹晓敏.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16(8):72-73.

9.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篇九

王泽明

大孟庄镇中心幼儿园

***

摘要:农村幼儿园教师要想通过游戏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要适合农村幼儿园整体环境。同时,教师要在生活游戏中渗透教学目标,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美术游戏以及益智累等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同时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

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省教育厅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我们应该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把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而当前,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以“权威”的面孔出现,指挥幼儿游戏,教师重知识的讲解,轻幼儿的主动探索;重知识的系统性,轻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惟书、惟师,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因此,开展农村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首先要帮助教师清晰认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更是实施课程的途径。一个无视或者轻视幼儿游戏的课程是不可能真正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要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调整,生成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融入游戏之中。

有的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不够重视,在游戏环境创设上,总是觉得费时费力;在游戏课程实施上,总是停留在浅层水平;观察、指导游戏的水平有限,存在畏难情绪,害怕组织游戏活动。于是我们从转变思想理念人手,组织教师进行“游戏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

同时,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并将学习的新理念进行二级培训。每周分管领导不定期地进班观摩,每学期定期开展游戏评比活动,促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走进童心,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教师驾驭游戏活动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

二、积极探索,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教学活动游戏化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自觉地把游戏方式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

(1)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化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发展。如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活动,可以通过“指水果拍手”游戏来学习新节奏类型,通过“小动物参加水果博览会”来表现乐曲节奏,通过“生活物品代替打击乐”来巩固乐曲节奏。

(2)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猜谜语、唱儿歌、听故事、做手工等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能融知识学习于情趣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手段,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如主题活动《六个好宝贝》,我们可以准备与人体器官有关的谜语,预设体育游戏《走走爬爬抱抱》、音乐游戏《碰一碰》、美工活动《点一点、吹一吹》,幼儿在快乐、松弛、自主的游戏情境下进行着各种感受、积累和体验。

(3)游戏化的教学延续

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并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延续课上的游戏活动,以拓其思、延其趣。如数学活动《十以内的相邻数》结束后,孩子们对百宝箱里的数字宝宝很感兴趣,有的摸出数字宝宝后把它贴在自己的额头,大一个数和小一个数的小朋友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语言活动《河马村长》结束后,孩子们对语言区的动物头饰很感兴趣,自发分配角色,参与表演。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2.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幼儿在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锻炼是幼儿区域活动游戏化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1)活动区设置儿童化

我们可以带幼儿一起参加区域环境的布置,组织幼儿讨论班级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命名。如美工区命名为“小巧手”,表演区命名为“宝宝时装秀”等儿童化名称,并用相应的卡通图片在区域的醒目位置告知。在布置活动区环境时,努力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2)活动区材料多元化

以前,我园的游戏材料大多来自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固然节约了经费,调动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玩法单一,不够结实耐用,玩具一般都是小型化的,不适应课程游戏化的需求。因此,园部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游戏材料的选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需要选择购买不一样的游戏材料,定期交换互玩,力求活动材料来源多元化,确保数量的合理增长和不断更新。

(3)活动区常规游戏化

良好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是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我们尝试将入区规则用简单的自编儿歌、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各活动区门口,方便幼儿了解自己必须遵守的活动规则,更加便利地开展游戏。

3.生活活动游戏化

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着力推进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1)图文并茂,培养生活习惯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用图片呈现活动要求,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能更有效地培养习惯。例如,幼儿每次洗手都很积极,却也很马虎,为此,我们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洗手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粘贴在水龙头旁边,这样幼儿查看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2)儿歌引导,提高自理能力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儿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生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用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穿衣系鞋带的步骤。《穿衣》儿歌: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系鞋带》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3)巧妙过渡,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

反思我们的一日活动,可能在很多过渡环节都存在“放羊”的现象,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各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过渡环节的游戏活动,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中稳定情绪,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4.户外活动游戏化

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恰当地安排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积极尝试变换游戏玩法,使一物能多玩,让老游戏有新的玩法。如在《纸箱变变变》活动中,我们将纸箱变成“小汽车”、搭成“迷宫”、铺成“小路”、做成“球门”,孩子们和纸箱频频互动,玩得不亦乐乎。

1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篇十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是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11月份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到淮安参加“儿童发展评价与阅读”专题研讨会,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县域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园内开展园本培训学习。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指南》、学习“六个支架”和开展“创设班级特色环境”,再结合我园市级课题举行系列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大投入,增设户外游戏项目。

一是改造玩沙地。去年 10月,投入近万元,填运近30吨沙子将原有仅10㎡,扩大至100多㎡。

二是增设了攀爬类大型玩具。投入了1万元,增设一组攀爬长廊、攀爬木制玩具,购买了100多个轮胎等,丰富了孩子的户外游戏设施。

三是增设区域游戏角,自制户外玩具。我们发动家长、教师收集各种乡土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并于10月份开展区域游戏和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墙壁、走廊及闲置活动室,设置了编织坊、盒子王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初步尝试两点一餐幼儿自主服务。

我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就比较少,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在试行“两点一餐自主服务”上就更难了,我们慢慢尝试,让幼儿慢慢学会自主用餐,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

4.试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11.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 整合

我们尝试进行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把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游戏整合溶入其中,现就这一教育活动新模式作一阐述。

一、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活动符合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能够增进孩子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

幼儿园的游戏承载着重要的幼儿课程教育。整合式的活动使游戏与学习不是分离的。这样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了儿童发展的过程,也成为了儿童游戏的过程。在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进程中,儿童的学习活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注重儿童的认知,身体,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又重视以知识,技能,价值和态度为基础的课程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活动使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其发展具有整体性、有序性,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研究中教师是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儿童游戏需要的反应者。《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活动既重视儿童如何通过游戏来学习又重视教师如何通过游戏来教。思考如何使游戏与教育目的清晰地相连,通过游戏来支持特定的学习,不留痕迹的把幼儿游戏转化为他们最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使游戏既成为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成为课程的内容。研究中我们对游戏的价值以及成人(包括幼儿教师和父母)应当在幼儿的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并且具体讨论了幼儿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了解怎样通过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和适宜的指导干预,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学习。我们发现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是不够的,通过游戏来教正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等式所缺乏的另外一半,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目的的游戏和有价值的活动,强调为幼儿设计和提供以游戏为突出特征,学习内容广泛且平衡的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就要把课程的目的、意图贯穿、融汇到准备的材料中,按照课程的目标来选择和确定材料,使材料蕴涵或渗透课程的内容,当儿童操作材料、与材料互动时就可积极接受这些材料所发出的信息,并反作用于这些材料,于是材料所具有的“潜在教育价值”也就在课程中得到了发挥,游戲整合课程也就有了中介桥梁。

游戏与更为清晰地教育目的相连,教育情境中游戏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游戏的潜在功能都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教师在设计学习环境,阐明学习意图,通过适宜的学习活动施教等方面有着更为主动的作用。经常通过游戏来支持特定的学习。在这个情境中儿童主要通过同伴群体互动来学习,实践和发展这些技能。教师则通过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了解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的信息,与正式活动相比,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够达到更高的独立程度。

研究中我们通过对认识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发现如果我们允许儿童去发展自己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甚至较少地出现纪律问题,在游戏的时候,儿童似乎有更多的精力。在课程与游戏整合活动中,他们非常放松和自信。对于儿童来说,有目的的游戏是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和丰富的部分。游戏是强有力的激发因素,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并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和语言能力。通过游戏,儿童探索,运用和实践着他们所知道的以及能够做的。这样通过游戏来教确保游戏能够被包含在课程框架之中,确定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在有效教学的班级中,游戏被积极地用作在各种活动中成为促进儿童能力发展的手段。活动中既保证儿童自由选择的权利,又使教师为所有儿童都能和谐发展进步。

三、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效整合使课程与游戏自然地整合学科领域的内容,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模式向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模式。主题教学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依旧沿用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在幼儿园小、中、大班首先确定活动主题,然后根据主题以及主题目标安排所有集体以及区域活动,教师按照课程目标特意创设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是在游戏与课程共同价值目标统摄下游戏与课程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它们之间不是并列或综合的关系,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有序的统一。

通过幼儿园各领域课程与游戏整合,让游戏活动成为孩子主动活动的情况下获得各领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既促进了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又能让幼儿在想象和游戏世界中自主创造、自由表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使幼儿园课程变的更为完善、更为生动。

四、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实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突破口而进行。整合式是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他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常常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了。这种结合方式操作难度大,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幼儿的所思和所感,有应变地处理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教师计划与幼儿心趣和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最优化结合。在本次合作研究中,研究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需要就某个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思考,讲述,解释甚至是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自己独处时不曾注意到的一些内隐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就有可能得意外化,得以提升到意识层面,并最终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调适和改进,进而能使教师的思考和做出教育决策的能力得以提高。各自观点的交汇,包容,相互启发,激荡,冲撞,以及不断地来回互动。而这实质上就已经进入了共同反思,共同建构的境况,并最终导致教师的专业观念发生某种积极的转变。其实就实现了研究共同体所追求的目标。每位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理念、思想、行为也不断转化和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和带动、提高了园本教研以及园本教育的整体提高。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实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上一篇:2022班级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水环境保护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