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2024-08-15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精选10篇)

1.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篇一

《咏雪》教学设计及其说明

Ⅰ、《咏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读文本:

1.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

① 词语: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欣然 何所似 拟 未若

② 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 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或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疏通文意,理解文本内容与写法:

① 疏通文意 ② 概括文本内容 ③ 品味文章写法:照应、补叙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翻查、概括、推断等能力

(二)感悟文中人物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学习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本内容与写法

2.难点:比较“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比较法

四、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旧引新。即由《伤仲永》→《<世说新语>两则》→《咏雪》(点题)

(二)走进文本:

ⅰ、读“通”文本:

要求:学生自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

1.找出不认识的字,自行查字、词典解决好,并带着注音将其整理在笔记本上。

2.找出自己易写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连同其所在的句子一起整理在笔记本上。

3.找出易破读的句子,通过与同学商讨或请教老师读通后整理在笔记本上,并用“/”划出读法节奏。

4.出声读课文两遍以上。

5.师生总结。(略)

ⅱ、读“懂”文本:

要求:1.学生边读文本边探究下列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①文本写了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起因、经过、结果各是怎样的?

②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2.师生共同交流,弄懂文章大意。

3.师生总结。(略)

ⅲ、读“深”文本:

要求:1.学生边读文本边探究本文写法,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采取的是第 人称的写法,是按照 的记叙顺序来叙事的;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②刻画人物时,作者主要采取了 的描写方法。

③对环境的描写主要体现的是对 描写,请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④在叙事方面,作者采用的是 的写法,其作用是 。

2.师生总结。(略)

2.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篇二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章第一句话讲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二、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大笑乐。

四、公大笑乐。说明谢太傅更喜欢哪一个比喻?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六、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

七、写出关于雪的比喻词或诗句。

例如:梨花飞花鸭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咏雪》教案(详案) 篇三

年级:七年级

执笔人:王立军

学科:语文

内容:新授

时间:

审核: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如“内集”“因”等)以及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如“儿女”为古今异义词、“何所似”为倒装结构等)。

2、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通过对比,透过文字感受文学作品中丰满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以反复诵读的形式,通过想象、比较,分析谢安为何而“笑乐”的可能性,品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语言的妙处。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

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大笑了起来,很高兴。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改变下顺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全班学生再齐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3、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析:大笑乐。

4、(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不同意见,学生小组间展开热烈讨论,言之有理的答案教师都可认可)

析:

(1A)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两个答案都满意,故“笑乐”。(追问拓展:两句话各好在何处?)

“撒盐空中”好在: A、“撒盐空中”在晋代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风俗,以敬神、驱邪,这一比喻来自于生活,有现实根据可依,说明胡儿善于体会、感悟生活。

B、历史上也不乏以盐喻雪的名句:李贺“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白居易“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玉热”、苏轼“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后庭已堆盐”。皆可见以盐喻雪恰当。

C、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因此将雪比作盐,十分形似。“柳絮因风起”好在: A、“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

B、柳絮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

(1B)谢太傅笑前喻,乐后喻。(即:对胡儿的比喻有略含贬义的笑,对兄女的赞许之乐。)(追问拓展:为何笑前喻乐后喻)

“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况且“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而盐是被动的“死”的意象。

“撒盐空中”过于追求形似,却忽略了神似,忽略了诗句应当具有意蕴美的要求,追求形似忽略神似,没有意蕴美的诗句自然比不上形神皆备、意蕴深刻的诗句,自然“撒盐空中”也是比不上“柳絮因风起”的。

注:上述两种答案学生都有可能会想到,出现的次序皆有可能。若(1A)出现在前,即按照上述过程上课;若(1B)出现在前,可用追问(追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撒盐空中”这句比喻差到一无是处?)的形式在充分肯定“柳絮因风起”句子更佳的基础上,也附带对“撒盐空中”的正面评价。

(3)谢太傅对“未若柳絮因风起”“笑乐”。(此处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

句子的优美意境即可,对胡儿的未评价,对兄女的高度肯定。)

(4)谢太傅对家庭氛围的“笑乐”。追问: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出来的?

析: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 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未若”(说话直率,可见氛围轻松)等句子、词语看出。

注:可能会有学生认为谢太傅是对“撒盐空中”的认可(“撒盐空中”更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用盐更加形似。碰到这个答案,教师应用“好的诗句应该不仅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有意蕴美”来进行讲解。

5、兄子胡儿和兄女对自己的诗句有无评价? 析:学生很可能会说“没有”(“找不到相应语句”。)教师要善于引导:“差”和“未若”,不自信和自信的区别,其实是有评价的。

6、追问:作者有无对这两句比喻有个谁优谁劣的评价? 生:有。

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最后一句可以明显看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句特意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不刻意去写胡儿谢朗),暗示谢道韫既有天资才气,又有后天的艺术熏陶等。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是赞赏的。

7、资料补充

师:其实后人也多是对谢道韫的这句诗赞赏有加: 宋人蒲寿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朱淑真“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秋瑾“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

《咏雪》中,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7岁,小小年纪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曹雪芹《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他的判词从侧面写出了对谢道韫此句的肯定。

五、拓展积淀

1、文中的家庭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氛,让我们也参加进去,看看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比喻来形容雪?

析:羽毛、棉花、蒲公英、梨花„„

2、古人咏雪的诗句也有很多,你能记起哪些?(PPT展示,学生回答后齐读一遍)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世说新语》简介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我们现在能够有缘看到这句优美的诗,得益于《世说新语》的记录。下面请一位同学阅读屏幕上对《世说新语》的简介。(PPT展示)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共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第二门——言语。在“言语”门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人物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言辞或得体巧妙,或哲理深刻,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4、反复诵读,背诵全文(时间多余情况下)

六、总结课堂

在这堂课中,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有“咏絮才”美誉的谢道韫,也感受到了东晋士人家庭和睦欢快的气氛与雅趣;更让老师高兴地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在眼中闪现。现在我想把冰心的一首小诗送给你们,希望你们都做一名出色的聪慧、睿智的少年!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冰心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小作文:发挥你的想象,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加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将原文扩写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记叙文。

八、板书

《世说新语》

撒盐空中(形似)

大雪纷纷

大笑乐?

柳絮因风起(神似、意蕴美)

4.咏雪 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

3、能借助书中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理解、赏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见过漫天飞舞的大雪吗?因为老师是北方人,所以从小的时候就见过雪,小时候最喜欢的季节也是都冬天,一到冬天的时候就盼着下雪,而且下的越大越开心,因为这样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中做游戏了。自古以来,雪以其洁白轻盈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如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世峰迥异,涵义深远。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两位古代的少年朋友,大家共同去感受一下他们的才起。我想同学们都会很乐意同他们交朋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咏雪》,更深入地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我们也可以同他们比试比试,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啊?

二、粗读、熟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短小精炼,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或是读不准的字,等下我们共同解决。

(一)朗读练习

1、注意字音

同学们刚刚都朗读了课文,肯定会有一些拿不准的字词,下面我们就来规范一下这些字词的读音。谢太傅fù俄而é ..

雪骤zhîu差可拟chànǐ ...

柳絮liǔxù无奕yì ...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

① 指一学生读生字

② 全班同学齐读

2、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规范了文中字词的字音,现在我们在重新来朗读一下课文。

① 指一学生读课文

很好,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字音读的很准确,只是在韵律方面稍微欠缺了一点,下面老师来示范一下,同学们认真听。

② 再指一学生读课文

这位同学要比上一位同学读的好一些,下面我们来齐读一下这篇课文。

③ 齐读课文

三、疏理、背诵课文

(一)疏理、翻译课文

熟悉了词语的读音只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朗读,要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我们就要明确它到底讲了些什么。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书下注释。① 小组翻译课文

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翻译一下课文,有不会翻译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我们共同交流。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A、找学生起来一句句翻译

B、重新疏理

C、找学生重新翻译整篇

② 找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背诵课文

经过刚刚对课文的翻译与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就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来背诵这篇课文。

① 抽一学生背诵课文

② 全班一起背诵

四、品读、分析课文(以学生讨论为主)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

能引出“咏雪”的事件。(板书)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重点)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的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胡儿将雪比成盐,是就物质的特点而言,他抓住了物体的物象。(板书)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意蕴。聪明的道韫将雪比成柳絮,简洁中透着高远的内涵,一语道出雪的意蕴,即抓住了物象,又抓住了意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板书)

4、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有力的暗示出作者非常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五、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难点)(学生讨论)

①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 “笑”前喻,“乐”后喻

③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谢道韫出身名门,聪慧能辨,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你们是不是也很佩服这两位少年的才学呢?下面让我们也来说说古今有哪些咏雪的名句。

七、名句积累(学生先说,老师补充)

1、北国风光,千里冰冻,万里雪飘。——毛泽东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八、课后作业

1、练笔:景物描写,题目自拟。200-300字

2、积累描写雪的诗句、段落。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撒盐空中(物象)

谢太傅家人聚会比喻

融洽、欢快柳絮因风起(意象)

5.《咏雪》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古文,背诵小古文。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背诵小古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古文的意思,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读课文。

指名读词语。听老师朗读小古文,根据文意断句,齐读、指名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预设:融洽欢快轻松。你们家有没有讨论过什么事情呢?预设:李尚憬爸爸寒雪日内集,与儿子讲数学。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③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五读课文能背诵。

三.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小古文的意思。

6.咏雪教案 篇六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赵雪莹 学校 轩辕中学 授课班级 七五 学生人数 60 课 题______《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二、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七、教学流程设计:(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板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八、作业设计:

A:

1、完成课堂作业;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7.《咏雪》公开课教案[推荐] 篇七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8.《咏雪》教案设计[小编推荐] 篇八

教 案 设 计

蕲春思源实验学校

叶红葆

Qq:1148439708

手机:*** 案例名称:

雪 科

目:

文 课

时::

时 教学对象:

级 提 供 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咏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一则。

本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雪天,东晋赫赫有名的谢氏家族在无法外出之时,与子侄辈谈论诗文的雅趣。天上的雪忽然纷纷扬扬,下得越来越大,这使主讲者谢安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不易读通,读懂,特别是时隔境迁的词语,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我采取诵读跟复述故事结合,直至成诵。化文言为白话,易于理解字词,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2、难点: 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这种要求,设计上述目标和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朗读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雪”的谜面,让学生猜。

一夜北风猛,遍地大笼统,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多媒体展示雪景)

3、让学生猜猜古代诗礼簪缨之家下雪天可能干些什么事。(引出作者介绍。)

(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品析文中咏雪的比喻句做好了准备。)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节奏。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了解,文言文的阅读,强调诵读。诵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根据注释口头翻译,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 ⑴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

⑵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你还能说出一两个飞雪的好比喻吗?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 进行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四、检查讨论结果。

1、不看书解释加点字。

俄而雪骤()

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2、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4、读读背背课文。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进行记诵积累,培养语感。)

5、关于用“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设计此题意在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爱护学生想说敢说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兴趣和自信,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和总结。)

6、请学生说说搜集到的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

(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时代语文课程的新要求。)

五、请学生欣赏描写雪的佳句,体会这些诗句妙在哪里?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白居易)

(在鉴赏佳句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

六、指导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1、观察——感受——绘景。

2、观察图片“朝霞”,用心体会,抓住特点,用恰当的比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加以表达。

(设计此题,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联想、想象,加以准确生动的表达。)板书设计 咏 雪

雪 撒盐空中------未 若-------柳絮因风起

9.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篇九

一、导入《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二、新课学习(一)学习《咏雪》。

(二)1.一读课文: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下列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温馨、融洽、欢快、轻松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1、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想一想议一议: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7、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请欣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四、课后作业: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陶灿灿

10.《咏雪》教案 篇十

王倩

教学目标:

1、通过生不同形式的读和师范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写诗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写诗的欲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写诗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了一种文字,这种文字被刻在乌龟的甲壳上,也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后人把这种文字称之为什么?引出甲骨文。

2、观看甲骨文图片。

3、观看几个甲骨文,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现在的什么字?师出示大屏(雨、羽、雪)

4、引出“雪”字,师生共同书写“雪”字。

5、用“雪”字组词,教师拓展四字词语。

二、朗诵诗歌。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雪的诗歌。

2、出示《咏雪》。

3、自由朗读诗歌,指名读。

4、他人评价。

5、教师范读,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

6、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老师的读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

7、生交流,师板书,并小结。

8、生模仿老师的样子上台表演读,全班齐诵。

三、指导仿写。

1、教师导语:雪下过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将会来临,春天池塘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看,谁来了?(蝌蚪)

2、思考:池塘里除了蝌蚪还有什么?生回答(金鱼、虾、螃蟹、青蛙)

3、除了动物有植物吗?生答(水草)

4、教师在池塘里找朋友,和伙伴打招呼(你好,我是蝌蚪,生回答)。

5、教师大屏出示,学生以蝌蚪的身份补充填写诗歌,指名作诗。

6、以水草的名义作诗。

7、学生自由练习补充诗歌,全班交流。

四、小结。

1、只要把内心的情感念出来这就叫——咏(板书)

2、集体背诵该诗。

五、课后作业:

1、把今天所学和所写的诗跟爸爸妈妈分享。

上一篇: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文字资料下一篇:完整的团队培训游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