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乡村散文诗(共10篇)
1.圣洁的乡村散文诗 篇一
圣洁的晨露优美散文
清晨,窗外的一片绿叶,因晨露的点缀,显得格外的翠,分外的爽,这些露珠莫非是昨夜的“星星”不肯隐退,悄悄躲进了这片绿色的海洋里?
绿枝摇曳,却撼不动那绿叶上的点点晶莹,莫名其妙地被它的晶莹剔透所吸引。这晶莹的露珠就像叶腮边的一点泪珠,引人暇想万端,又像绿枝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地掩映着一个翡翠般的世界。
晨露默然无语地闪亮着,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和亲昵,闪耀着童年的记忆。它仿佛是我们农家的一缕炊烟,短暂地一现,映射出父老乡亲日日辛勤耕耘的岁月……
窗外的晨曦伸展着绿叶宛如珍珠般流光溢彩的心情,令人心旷神怡,难道这只是一种轻盈缥缈的虚幻吗?
露珠,恬静地编织着乡思的情结,牵挂着乡间小溪的漩,其尽头竟是诗意般的一支情歌,因露珠的闪烁而九曲灵动,荡气回肠。仰望峰峦的高度,眺望故土的辽阔,做着田野的梦想,我不禁沐浴了绿林和稼禾深处的美仑美奂。乡思纤细地在温馨中牵肠挂肚。
纯粹、湿润、晶莹。默感着干渴之时淡淡的凉……
泊,是一种方向,在浪迹中晶莹起希望的.涛声。清淡中记忆犹新,绿荫里一幕幕的虚幻,风景在迷茫中流淌。溪边有一群水鸟在呢喃着,快活的啼鸣。光芒四射,葱葱茏茏的离愁别绪,在漫无边际地漫延扩张……
是谁还在睁着恬静的眼睛?温柔、神韵、深情、渴望。
露珠如时空一样,在有限的绿叶上炫耀、奔跑,但它一旦滑落,响起来的自是心底里的呐喊。想象抵达光明的内心世界,一种命运比青春跑得会更加遥远。我笃信,生命挽留不住永不凋零的光泽。露珠,是以心灵的姿态,凝聚成一颗瞬间流逝的泪花,是那样的圣洁、真挚、亮丽、令人神往……
2.乡村的夜晚-散文 篇二
曾有过短暂的乡村生活经历,记忆最深的是乡村夜晚的美丽景色,乡村的夜晚,特点鲜明而又充满神秘色彩,令人难忘。
和城市相比,乡村的夜晚似乎总是早一步到来。夜幕下的城市和乡村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城市的夜晚,灯火璀璨,人流车流交织的画面,充满生机,鲜活而生动。相比之下,乡村的夜晚更加含蓄内敛,在漫无边际的黑暗笼罩下,褪去了白天的鲜活,多了一份意境,也多了一些灵动。乡村的夜晚,似乎整个世界黑的只剩下天空中一颗颗的星星,那么远却又似乎触手可及。
没了城市人为灯光的束缚,天上的月亮也变得清晰起来,露出她本来的面目,给乡村的夜晚挥洒下柔软细腻的光亮。乡村的黑夜如深海般稠密,朦胧的月光为黑夜增添了些许神秘,夜色中的乡间小路,盘回曲折、坑洼不平、有起有伏,犹如夜海中静止的波浪。行走其上的车辆,如误闯入夜海的一叶偏舟,一路颠簸,随“波”逐流,缓缓前行。车轮碾过之处,扬起一路的尘土,灰尘飘散开来,在车辆四周弥漫,将车辆包裹其中,竟如水雾般缥缈,让人辨不清方向。灯光下飞舞的尘土颗粒,如一个个不安分的分子,四处跳窜,清晰可见,反而将四周的黑暗衬托的愈发深沉。
黑暗中只有车灯发出的微弱光亮,灯光所及范围之外漆黑一片,深夜的乡村小路似乎没有尽头,给人一种就这样一直开下去的错觉。遇上起雾,灯光下的道路越发显得朦胧迷离,给人一种梦境般的不真实感,必须睁大眼睛保持十二分的注意,车速愈发地慢了下来,只有路边偶尔现出的零星灯光才让人暂时感到现实的存在。
乡村的夜晚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凝神望去,无尽的墨色布满眼际,田间的绿色掩映于无边的黑暗之中,和夜色重叠交融,给浓浓的夜色增添了一层浅墨。农作物随风摆动,那一层浅墨幻化为夜色中的海浪,影影绰绰,似幻似真,“画卷”也像有了生命般立体起来。作物间相互碰撞,细小的“哗啦”之声在静谧的夜色中被无限放大,似低吟,似浅唱,灌满耳际,也铺满整个天地。
黑暗中眼睛也失去了作用,努力睁大双眼,目视前方,黑暗中似乎能够看到很远,又好像只能看到眼前。凝望着无边无际的夜色,仿佛能够变换出任何你想象中的东西,各种形象不断在眼中变换,让人忍不住伸出手来试探,眼前的形象却突然消失不见,再一次融于浓浓的夜色之中。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打开手电筒,灯光如箭般射入无尽的黑暗,直直的光束表明了“光箭”的轨迹,光束由灯口处向前扩散,逐渐变宽,直至消失不见,明亮的灯光,竟毫无反抗般陷入其中,融入了这一幅水墨山水画中。
与黑暗的尽头相接的是星空,星空是夜晚呈现给我们的美景,点点繁星将夜色一分为二,两者互为映衬,交相辉映。夜色和星空就像势均力敌的对手,黑暗无法包围整个星空,星空也无法照耀整个黑夜。对手往往也是最好的帮手,没有夜色的衬托,繁星便不会珍贵,正是夜色的映衬,才让星空更加的美丽。
乡村的夜晚平和而又美丽,看似平静的表面却孕育着无限生机,就像大海,平静的海面下却是另一番天地,乡村静谧的夜色中,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停下来试着细心观察,你会看见田地里偶尔冒出的零星灯光,灯光飘忽不定,那是村人夜间照明的灯光,是农人辛苦劳作的标志,他们不辞劳苦地耕种土地,用勤劳换来富足美满的生活。你再仔细倾听,路边汩汩的流水声,细小而动听,那是水泵从机井中抽出灌溉田地的井水流淌的声音,水流顺着垄沟,流入田地,浇灌土壤,孕育作物。
3.冬日的乡村散文 篇三
提起冬日,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些雪花飞舞时刻,白雪皑皑的山岚。然而,在江南的冬日,雪是不常见的,只是冰冷的雨夹着些许米粒雪籽,在寒风中肆意飘洒倒是鲜为人知。
冬日的乡村,经常会有这样的日子。雨一场挨着一场的没完没了,恬燥的麻雀被打湿了翅膀,躲在低矮的屋檐下默不作声的望着雨里的世界发呆。无聊的小犬冲着屋檐下的麻雀狂叫一声“汪——”,吓得湿漉的麻雀瑟瑟发抖,在寒冷的空气中更增添了一份凄凉。要是小犬再做一个张牙舞爪的表情,抬起锋利的爪子挥一挥,胆小的麻雀不得不赶忙一窜,穿过冷雨线,挤在毫无生机的老树丫间不敢做声。
屋里的农人,男人这会也悠闲的抽着烟卷,吞吐几个烟圈,时不时的用手里的.夹钳拨弄着火盆里的火星子;女人们却闲不下灵巧的双手,一会纳鞋底,一会织毛衣,一会赶着时髦绣起了十字绣。屋里大凡是电视闹哄哄,孩子们三五个一群约在一起争抢着玩具,玩起一些小游戏,偶尔躲在木门板后面做起了鬼脸,寒冷丝毫没有打断他们的兴致。实在是雨天多了,走东家,逛西家的人也多了,大家聚在一起,摆一副扑克或者一桌麻将,玩得不亦乐乎。较真的人还会因为为彼此的牌技争得面红耳赤,站在一旁的人们这会脸上挂着笑,理所当然的做起了中间人,参和着理论一番。
杂屋里,擦得溜光的农家整齐的摆放开了,那粗糙的把柄上还留有农人的手掌纹。铁铲、锄头、镰刀、泥耙排着队挂成一排,铁犁,打稻机,扬场机挤满了一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农具泛着光,诉说着今年的收成,心还沉浸在忙碌的喜悦里。你要是听仔细些,还可以听到它们对话呢。你一言我一语,个个摩拳擦掌的集赚着来年劳动的力量。
农人们的菜园子里,逾冬菜在努力的生长着,只有这儿才是乡村最有生机的地方。低矮的篱笆围墙,圈起长方形的菜土箱,绿油油的油菜,细碎叶子的同花菜,长叶子的大蒜苗,攀援而上的荷兰豆……一株株竞相生长。农人看着菜园子打趣的说:“万物有灵,即使再恶劣的天,还是会生长有灵性的植物,要不教人咋活命哟!”
家里的牲畜也收起了野性。肥肥的大白猪低下头,嘴巴一拱一拱的吃着猪食,心里还不知道它也有难挨的‘年关’呢。辛苦了大半年的牛这会半睁着眼,躺在牛栏里的咀嚼着稻草,努力的把头朝向向阳的窗户,心里泛起对冬日暖阳的眷恋。只有对季节反应迟钝的鸡鸭们,从屋檐跑到鸡舍,从鸡舍跑到牛栏和猪圈,咯咯、嘎嘎的没有节拍的叫着,更有不怕寒冷的鸭子,伸长脖子,吮吸得水沟里的脏水啪啪作响。
田野里,北风凛冽地吹过,遍地都是黄色卷曲的小草,暗无生机。很偶然的看到一株说不上名字野花,虽然努力的盛开着彩色花瓣,却无法引来采蜜的蜂蝶,只有孤零零的摇摆在北风里暗自垂泪,任冷雨点在花间汇集成一滴冷露,轻轻的滑落在脚下的黄泥里。黄泥的地底下,冬眠的蛙和蛇把肚皮胀得鼓鼓的,紧闭着双唇,一动不动的躺着自制的小窝里。大地毫不吝啬的敞开胸膛,像母亲那样温暖着天地间的‘野孩子们’。就是平日里常见的硬壳背的屎壳郎这会也不见了踪影,它们扒开一个泥洞一头钻了进去;秋后的蚂蚱再也蹦不起来了,大概化成一赔黄土了罢;蚂蚁蜷缩在地下的暗道里生儿育女去了。田野一片沉寂,只有大一点的雨滴落在黄草叶上,发出一连串微弱的“沙沙沙”。
蜿蜒的小河道里,落叶铺天盖地的顺河水打着转,汇集到河道的转弯处或者是某一个有阻挡力的皱褶里。落叶密密麻麻,一层堆砌着一层,让人使劲地也分不开来,不过恰好给过冬的小鱼们留下了一湾栖息地。本来滔滔潺潺的小河,在冬日里消瘦了下去,两岸留下一大片河床,光溜溜的鹅卵石躺在河床上,细细的沙子挨挨挤挤得这一小团,那一大片,泛着白,好像是从河里捞出来的花骨朵。
远山是凋零的美,万物垂帘,耷拉着他们平日里高昂的头,落叶树光秃秃的一大片矗立在山脊,长青树挤在他们当中也停止了生长。一大丛的野草黑黄黄的,身躯萎缩,齐腰折断,开始腐烂,只有仔细去寻才可以发现一抹来年蓄势待发的新绿。山涧默不作声,安静得一片落叶从大树上落到树根也能听得清。山脚下,农人们精心留下的蜜蜂箱,蜂儿们嗡嗡的围着蜂箱进进出出,只要是雨天,极少有蜜蜂出门远行。
4.乡村岁月的散文 篇四
一
最喜欢的,就是盘腿坐在沙发上,靠着靠垫,在茶水氤氲中听老公给我讲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的事。
也许是因为久居城市的缘故,也许是天性使然,古老的传说中我们这些人不就是用土造出来的吗,对泥土大概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而乡村中的气息就仿佛是挥之不去的情愁,再有的,对于童年生活,我一直以为我是平淡而贫瘠的,听着老公讲这些往事,我都会觉得这样的童年经历,对一个城市的孩子来讲,是幸福的。
坐在装修得精致、收拾得整洁的家里,而渴望乡下的那种平实与纯朴,想着去走一走田间的阡陌,摸一摸村中那棵千年的玉兰树,看一看街头已经斑驳的古屋,嗅一嗅雨后的泥土气息,或者在乡下宁静的夜里点一盏煤油灯嗑嗑瓜子儿、翻翻小人书,这些都会成为一种记忆和享受。
特别是那古老的祠堂,庄严而神圣,还带着一种神秘,随着祠堂里燃着的油灯和供香的袅袅轻烟,缭绕在梁间,也缭绕在我心里。
二
终于随着老公去了乡下奶奶家,那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着的小镇,八百里秦川的崴峨,让小镇显得娇小而玲珑,四周麦田青青,果树成林,从村中央穿过小镇的街道古老而破旧,依稀可以想象曾经的模样,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的熙攘之间,不时有老农牵着耕牛穿街而过,邻家的花狗紧随着主人前后。古屋破旧的门窗与白墙红瓦的小楼房交相掩映,参天的古木、红的花、绿的树,带着尘土的笑脸,慈祥的奶奶,我听不懂的方言,天空中盘旋的鸽子、打铁小铺的叮铛声,火塘里跃动的蓝色火焰、墙头上眯着眼晒太阳的花猫,鸡鸣犬吠,一派热闹与亲切的乡村生活立体而生动的在我面前铺展开来。
清晨在鸟鸣中醒来,天蒙蒙亮,此起彼伏的鸡鸣响成一片,远处一两声牛叫,和着犬吠声、院子里的人语声,都告诉我农家的一天开始了。
“睡得好吗?” 老公侧起身问我。
“好的不能再好了 。”
出了屋,空气里弥漫着莫名的花香,稻草味、水味、泥土味,和着奶奶家老房子散发的味道,和着奶奶手里烟叶的涩味,一起被我吸入了身体,那是一种多么难忘的味道,沁入心脾。远处的山上雾霭一片,将满目的绿色晕染成没有界限的一大片,如同泼墨。院中的花儿还没有完全开放,在清晨潮湿而清冷的空气中瞌着眼,轻轻地将花瓣舒展,花瓣上还挂着水珠,一不小心,水珠滴落在叶片上,划出一道轻痕,圆润地颤动几下,挂是挂不住的,滚落到草间,然后润入泥土。
姑姑们已准备好早饭,摆满了院中的石桌,饭菜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连小黑狗也在石桌前转来转去,从田间地头掐来的野菜,氽了水,用麻油拌了,就成了清晨就粥的小菜,馒头已经在火上腾得焦黄,只一天就已熟悉的小黑狗跑来蹭我的腿,趁着小孩子和大人不在意,叼起一个馒头就跑,大人的阻止,小孩子的追打,让清晨热闹起来。而小狗的顽皮,如同小孩子,在农家人的眼里也是疼爱有加,在给它备的那份饭菜里我读懂了这一切,它也是家里的一个成员。
相互的问候让我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在这些问候声里,夹杂着过多的方言,我只好哼哼哈哈地算作回答,向老公投去求救的目光。
“婆,你们不用和她说太多,她听不懂你们的话。”
亲情是不会随着时光而变淡的,它只会慢慢充盈,慢慢满溢。
新的一天在笑声中、在我不好意思的羞怯里用这样的方式迎接了我。
三
老公抓着我的手,我们踩着河水里的石头,几乎是一蹦一跳地跳到河的对面。老公给我讲他小时候和小伙伴在这条河里逮鱼捉虾米,几个小伙伴挽起裤角,用石头围住流水,慢慢地把鱼儿聚拢过来,身手敏捷地用竹筛子一下子就网住了,成绩好时,一筛子就是十来条半尺长的鱼儿。水的扑腾声,伙伴们焦急的叫声,扑着鱼的欢笑声也都随着流水流向远方,流进人遥远的记忆中。
河水依然清澈,但水小了许多,从河岸上露出的沙石可以看得出来,老公试图捉住条鱼向我显示,但试了很多次,终是无所获,我也急巴巴地上前帮忙,手忙脚乱,却还是眼看着一条条小鱼从我们手缝里溜走,而先前所说的大鱼,也是不见了踪迹,旁边有大娘笑着我们:“现在的鱼都学得精了,抓不住的。”看着日益干涸的水流,童年在河水里逮鱼抓虾的日子终是离我们而去,我终是得不到这份乐趣,在缓缓流动着的河水里,总还是有人蹲在那里洗菜、挑水、洗衣,或是象我一样把脚放在水里冰着,我只能象看风景一样看着他们,河里的水少得很多地方都落出了石头,圆滑细腻,才发现鱼不是学精了,怕是河里的水少了,鱼也少了吧!用脚拍打出的泡沫缓缓而流,和着一些树枝、菜叶,或沿河而下,或滞留在深深浅浅的旋涡中央,淤积为我心里的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失落。
站在山顶俯视村庄,看着山下的农田,看着小如蚂蚁的汽车,看着山上灿烂而明亮的山花,辨认着狼的足迹,如此地贴切大自然,释放着内心最纯美的思想,我的心情又倏忽间开朗起来。在山涧的丛林里穿行,听着山鸟扑楞楞扇动翅膀的声音,有些害怕,有些紧张,紧紧抓住老公的胳膊,但是还是不想回去,任凭草叶上的水珠打湿裤管和鞋子,在采了一大堆蘑菇之后,兴奋得几乎是一路跑着回去的。
回到家,等待我们的还有我见也没见过的山珍——腊肉炖乌龙头,而我采的蘑菇也被姑姑爆炒出来,留出的一些用开水氽了,准备第二天炖小鸡,那种美味,令我至今都意犹未尽。
在不经意间的收获总是冲淡我心中的失望,乡村的特别之处,就是我对它的陌生感,在这样的陌生里,它随意地拿出它的一样东西,就可以换回我的好心情,我不知道它还有多少令我感到吃惊的东西。
四
镇上的学校,不大,但很整洁,两溜顺自排列的平房,有教研室、有教室,红瓦白墙,在竹林刺梅的映衬下煞是好看,雪白的围墙上,有宋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字,红与白的配合,鲜艳而又醒目,这一切,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小学,老公兴奋不己地对我说:这里变化真大,比我小时候条件好多了。在转过弯的一间教室里,我们居然还看到了电脑室,老公说,因为自己是城里来的孩子,当年在这群孩子里就显得格外显眼,特别是下雨时,农家孩子都是光着脚丫来上学,而我是可以穿着一双黑色及踝的雨鞋,他们都是那么羡慕我的小雨鞋,而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可以光着脚啊,所以,我会脱下鞋子拿着手上,和他们一起在泥泞的土路上一路笑闹着跑回家……
走在街上,迎面有与老公打招呼的乡人,老公热情地与他们攀谈,他们的笑容里带着腼腆,还带着一丝丝地躲闪,老公说,刚才碰到的农妇是他的小学老师,还有的几位是他的同学。
我很吃惊,怎么都没想到这个农妇会是一位老师,她苍老的不加修饰的脸和疲惫的笑容,岁月留在她身上的痕迹很重,听老公讲,她曾经是下乡的知识青年,在老公的印象中,老师曾经是美丽而明朗的,然而在她身上,昔日的影子荡然无存,据说,她后来已经不再教书,老公在某次回来,看到她在镇上的街上卖菜。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的改变如此之大,她的笑容里那一闪而过的躲闪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甚至都没能辨别出她的年龄,是生活的重压还是别的什么,我说不清楚。还有那些童年的玩伴,今天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旧事。面对童年的伙伴,在他们的心里,是否还记得在雨中的光脚丫?看得出,他们依然纯朴,依然亲近,但是荷锄的手却有些不敢触摸老公那双没有硬茧的“城里人”的手,仿佛生怕手上的硬茧硌痛了我们,局促地将双手在衣襟上磨擦,“手上脏,手上脏”,心甘情愿地将自己退却到我们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我想起鲁迅的《少年闰土》,成年的世故是否真的取代了少时的纯真?
五
姑姑们向我们询问着城市的生活,小姑姑只比我们年长几岁,听说我们来了,也带了她仅两岁的儿子过来,对城市的生活,她们充满着向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渴望,我能够听出来。
从老公那里曾听说过小姑的一些往事,在她高中毕业后,在她高中毕业后,随大哥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在打工的过程里,少女的柔情都付与了自己的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一无反顾的背井离乡,嫁到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村庄,待一切激情都逝去了,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不智,带着这种悔恨、伤害,又回到了故乡。
这次,在亲人的搓和祝福声中,又一次步入婚姻,并生了小儿子,一个活泼聪明的小家伙,夫妻夫唱妇和,买了车跑运输,虽然借了不少外债,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样子,也令人羡慕。
“等我挣了钱,就去城里看你们。”
“你现在也可以去啊。”
“现在不去,没钱我可不去,让你们小瞧我。”
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钱”能衡量出多少情感,但有一点我却明白,“钱”在某种时刻,会给人以自信。
老公悄悄地告诉我,“小姑让我有时间,能不能替她去那个小村庄看看她与前夫留下了儿子,怕也十多岁了。”自从离开那里,因为各种原因,小姑再没能回去过,也许在她心里,难以割舍的不仅仅是那个孩子。
我想,在小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为着这个梦想,她努力过,在实现的过程中虽然充满了坎坷,付出了代价,但是必竟追求过,虽然又回到了原地,用她的话说就是:认命了,人斗不过自己的命。我不知道小姑是负气,还是真的平静了,但是我知道要想梦想成真,真的.是不容易的。本想,若小姑能平安的过着现在的日子,也是幸事,然而,造化弄人,在毫无征兆的一天,一个电话,又把我们的心思拉回了小姑那边,小姑夫出了车祸,车毁人亡,我们没能回去,但我可以想象,小姑在经历了这一切的变故之后内心翻动着怎样的狂澜,是不是还在叹息自己命运的不济?
六
古老的祠堂,祠堂里燃着的油灯和供香,木梁间袅袅飘荡的烟雾。还有那个热热闹闹的戏台,台上的人,穿漂亮的古装,苍凉悲婉地唱着大秦腔,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令人唏嘘的爱情,令人激动的千秋霸业,台下的人,跟着长吁短叹,而小孩子最盼望这个时候,他们或是围着人堆散欢; 或是爬上高高的树桠,两只脚一摇一摆地荡秋千;或是在戏台旁农家起房剩下的土堆上爬上爬下,垒炮楼、挖地道;或是流连在戏台周围小贩们的摊位前,手里攥着一、两毛小票,心里暗自盘算是吃一个火烧呢,还是喝一碗甜醅……那是一种非常热闹而温情的气氛。
老公常常带着炫耀和自豪的表情给我讲起这些,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很多次,他都趴在土堆上睡着了,等醒来时,已是曲终人散,月亮高高地挂在头顶,只有几只昏黄的灯映照着小摊主们洗碗收拾桌椅,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赶忙从土堆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往家的方向跑去。
往昔热门的戏台早已了无生机,孤零零地居于新建的村舍之间,空而旷的戏台前,堆满了柴伙、砖块,高耸的草垛旁一头老牛正慢悠悠地吃草,见了生人,向旁挪了挪健硕的身体,正视了我们一眼,“哞”低沉的嗓音,算是与我们打了招呼。而戏台俨然变成了堆积杂物的台子,昔日的繁荣已不复存在,电视的普及,在那一个盒子里,装满了神奇,坐在家里便知天下事,昔日里在露天地里上演的戏剧,渐渐地也就没有了观众,旧事物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走向了死亡,是欣慰,也是遗憾。
还有那我一心想看一看的祠堂却被一座基督教堂所替代,我不太明白宗教,我说这些在教堂在信徒面前应该是很不恭敬的,但是看到信徒们出出进进,虔诚的祷告,我还是觉得心里有一丝遗憾,这种遗憾常常地让我想起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我想,老公也一定会有遗憾,只是他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看到信徒们进进出出,也许是现在的人们在内心缺少一种信仰、一种寄托,才在这里寻找,希望他们真能如愿找到令自己和他人平安的源头吧。
这里,不知还有多少老公的童年?而我,再也看不到社戏,再也看不到戏台上的斑澜,只觉得在现代的物质生活面前,人变得虽然富有,却不再亲切,我知道,我内心渴望的是那样一种氛围,邻里、人与人之间融洽而毫无介蒂的生存,是男女老少能围在一起唠家常的温情,以及精神世界里的单纯,我知道,我很难再见到这一幕很难再看到农妇们拉着鞋底,一边唠嗑,一边听戏,孩子们绕膝散欢的温馨了,现代文明丰富了人的生活,但也拉开了人的距离,城市如此,乡村中也日渐如此。
七
已是八十高龄的奶奶身体还是很硬朗,晚饭过后,我们坐在种满万寿菊、蝴蝶花的院落中聊天,夜色渐渐笼罩住我们每个人,在院中一盏昏暗的灯光的映衬下,每个人都是那么恬静,和这夜一样,柔和。姑姑们不停地向我们问这问那,讲着她们的烦恼,家长里短的事说起来又常常哈哈大笑,仿佛那些烦恼在笑声中都消失殆尽。
夜更深地向我们重叠,周围一片沉寂,远处的山影依稀可见,和几个表弟妹坐在屋前的台阶上讲故事。夜风吹来,很凉爽,不时有鸟儿叽喃一声,就没有声息,在这山村的夜晚里,我终于明白了“夜朦胧,鸟朦胧”的意思。环顾院落,树影、花影、屋影、人影攒动,这让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蚝,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陈烟雾……”以及美女蛇夜间在墙头引诱读书人的故事“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
我下意识地转头去看墙,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老公让我抬头看头顶的群星,仰望缀满星辰的夜空,感觉自己已融入其中,在自由飞翔。这时的我,有些惆怅,有些茫然,有些难以名状:人真是渺小,就像夜空的星星。可正是这些无数个的小星星,才组成了茫茫的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都说天上的一颗星代表地上的一个人,我认真地在星空中寻觅,寻觅属于我的那颗星,以及那颗星在星空的位置。
这时的我们,心里是多么的美好、幸福与平静。
八
童年,在回忆中褪了色,在现实中变得既清晰又模糊,乡村里的改变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老公的童年生活就这样清晰而模糊地显现出来,童年的米花糖、童年的锅盔,童年的冰车、童年的人与事,就这样笼罩过来,虽然一切逝去,但在往昔的岁月里,有过这段经历,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至于那些失去的,在遗憾之余,是否还应当向前看,看着山村的改变,看着山村逐渐的开放,看着山村人们的质朴。
年轻的好处,就是容易遗忘不快乐。
而乡村中的岁月,那些辛酸,那些快乐,那些不为人道的故事,却在我们的头脑里扎下了根,无论何时,都让我知道,还有一种生活,岁月只能改变音容笑貌,改变不了的,是血脉中的那腔热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千古一轮月,照谁上高楼。
……
我知道我不应该如此苛求。
乡村里的日子,是为我的好奇与新奇中平添出了许多乐趣,那里的辛酸不是为我这个异乡人、局外人所了解,我对乡村的印象来自这里,但我又很明白,它们是不一样了。
5.描写乡村的散文 篇五
要想体味到这种境界,还是应该走进乡村,走进带着雨的小巷。在这里,你失去温情的双眸能变得清澈,柔和,善睐。在这里,你沾满尘埃的心灵能变得清新,柔软,温暖。
城里,也有小巷,可惜,头上的天是灰的,身边的墙是灰的,脚下的路是灰的,心情自然也是灰的。即使下着雨,也是硬的。乡村的雨巷中,绵绵的细雨在矮的墙头上跳跃,溅开一朵花,跟墙头上的小草嬉闹着。然后,跳到你的脚背上,臂膊上,鼻尖上,你能听到她们的欢快。脚下是软软的沙土,在细雨的滋润下,便有了诗意,“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便是这时节的事儿吧?
有时候,不必打伞,最好是戴上一顶草帽,那种用麦秸编成的。这种草帽不像竹笠那样坚硬,被雨水滋润后,倒显得柔软。雨水打在上面,噗噗有声,很像跟你窃窃私语。记起哪部电影里有一首《麦秸草帽》:“妈妈,我的那顶草帽怎么样了?在那夏日去客里米兹的路上,落在溪谷里的草帽!”草帽之下,充满了哀怨,我不太喜欢。
在我们的草帽之下,当然也有躲不过去的悲,更多的是捧在手心里的喜。你可以呼吸着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尝雨丝的甜美,聆听绝伦的天籁。你可以驻足,可以彳亍,尝一尝岁月落下来的味道,凝视一下祖先离我们远去的背影。
6.乡村的夏天散文 篇六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在明媚夏日里回味这美妙歌声的时候,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乡村的夏天,那是乡村自然辽阔的夏天,那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夏天,那是一种令人产生美好遐想的夏天,就是随着这美好的遐想,把我带进了乡村的夏天。
我的思绪首先进入了乡村夏天收割麦子的片段。那时候的乡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参加生产劳动,生产队长就是生产队里的总指挥,把男女老少集合起来,走向了麦田,接着队长便开始分工:男劳力负责割麦子,女劳力负责捆麦子,放暑假的高年级学生负责推麦子,低年级学生由XX领着拾麦穗。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现在打上干活了”,马上就拉开了收割小麦的序幕。男劳力们开始是整齐并排着的阵势,就如同整齐列队冲锋陷阵一样,一会儿就把麦田像割布一样豁开了一道道口子,阵势在不断地往前游动,跟在后面的女人,只能看到男人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也传给了男人们啧啧称赞声,“你看XXX个头不高,还真会割麦子,”“XXX也不赖啊,也冲到前面去了。”男人们听到女人们的夸奖,似乎像长跑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一会儿就不见影了,到了地头抽袋烟歇歇,后面的.还没撵上,等到都割到地头了,就算一段落,男人们肩上搭上条毛巾,有的赤条条地跳到了周遭的水库里,畅游一番,享受劳累后的轻松和欢乐。女人们则解下了头上的围巾,在水库坝的遮挡下,在坝下的水渠里洗洗手,洗把脸,顿觉清爽、轻松了许多,不时地传出女人们的欢声笑语,响彻在广阔的田野里,这是乡村夏天麦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在田野里,取代了往日从女人堆里发出来的那种爽朗的欢笑声。
乡村夏日里的中午显得十分沉寂,劳累了一上午的男人们吃罢了午饭,就想躺倒炕上歇一歇,不一会儿,就会听到香甜的鼾声,女人们则洗洗碟子、刷刷碗,就拿着蒲扇躺倒了男人身边,摇着摇着蒲扇,就不自觉地进入了乡村的梦乡。那时的孩子们大多都不睡午觉,一颗不安分的心驱使着到处溜达,有的拿着张小狗皮或者那条小麻袋到树荫下凉快、躺躺,有的扛着长杆子粘知了,还有的则赤条条地跑到大口机井里游泳,还嫌不过瘾,就重新爬上井沿,找两块平板石头夹在胳膊窝里,从机井沿上往下扎,这样就很容易沉底,博来一阵阵助威声,显示了少年瞬间威力,似乎有一种满足感。
乡村夏天的夜生活是单调的。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等娱乐设备,就连收音机都很少,到了掌灯时分,等到家家户户吃完了饭,门前的空场地里就开始有说话的了,有的就在家里待不住了,拿着板凳或提着马扎子,有的就用胳膊夹着自己打的草扇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放下,陆陆续续来的人就多起来,都相互打着似乎多余的招呼:“吃饭了?”“吃了,你也吃了?”有时还要说说天气情况:“今晚一点风也没有”“可不是,今晚不凉快”。人多了就热闹了,有的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和娱乐节目,那时经常听刘兰芳说评书《杨家将》、《岳飞传》,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则围着老人听乡村版的《杨家将》、《岳飞传》、《孙膑》,似乎比刘兰芳讲得还逼真,傍边还有插话补充的,更来了兴趣,直到人走的差不多了,也就来个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还有的中年男女凑到一起,也没有那么多好话说,平时不好说的话也说出来了,时不时地还说几句荤话,开几句玩笑,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划破了乡村夏夜的长空,有的乘兴说上一、二个略微带黄的小故事,渲染一下夏夜的气氛,孩子们听着也装没听着,兀自玩着自己的。到了夏日较热的夜晚,青壮年年女则打着手电到村子东河、南河里,乘着夜色的掩护,分段裸浴,女人们则选择比较隐蔽的上游,无所顾忌地嘻嘻哈哈洗澡,有不自觉的男人总要拿着手电朝着笑声处照一照,招惹的是一、两句挨骂声。现在想想,乡村的夏夜还是值得令人回味的,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家乡的夏夜总是令人难忘。
7.乡村的夜晚的散文 篇七
是逃避吗?这个时候,我回到了乡下的老家。父母与妻女坐在房檐下,低声说着话,而我追逐着清凉,独自搬来一个木凳走到院坝内,坐下,感受着清风袭人。
夜出奇的静,萤火虫一闪一闪地,不时撕开夜幕,女儿倒是很新奇,追踪着忽闪的光明.夜虫的鸣叫,丝丝传来,响亮,似嘶破了嗓子.这种虫子仿佛是鬼魂的化身,小时候,我常常疑它是活着的鬼,在我跟随父亲走夜路时常听到它的鸣叫。夜虫很多,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声音挤满了夜空.这个时候,夜虫的鸣叫要比人语更有耐性,小河的.水声低沉很多.站起来,朝小河走去,有几方石头呈灰黑色,河水看不见.仰头而望,天空竟没有月亮,繁星缀满。天幕如此深遂,星星像坠着的玉珠,发出玉的光泽,入眼,伸出手去,却无半点星光落入手中,摘星星在手?那是枉想,不过,此时,我的眼光朝着星光的方向,竟看到无限的深处。在无限的深处,又有暗星闪动,我已望到浩瀚的银河,缀着的全是星星。而每颗星星又似乎朝着我在发光。
今夜大概不是我一个人在仰望星空吧?女儿好奇地仰着小脸朝向星空,北头七星你认识吗?我指着如勺形的星星说,那就是!女儿大声说,我看到了。父母说,我也看到了,原谅我的坦诚,父母也就是在今夜才认识了北斗七星!女儿才十一岁,不认识七星,只怪我没有带她在如此的宁静的夜里看望星空!父母虽然才知道了七星,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养育我们五个子女。“蚊虫多,披件长衣服吧”,母亲说着,转身走进房屋找衣服去了,黑暗中,我看不到母亲慈爱的目光,但那一定比星光绵长,深厚。女儿赶过来扇了几下,像只夜蝴蝶又飞走了,去找到她的乐子,这爱哟,潜藏在夜色中却连绵不断地袭来。
山像墨色的棉花堆放,那花朵就是长在山顶上的树了,树梢上架着星星。山与天空的交集处,如柔和的墨线,它们又似装天的口袋,要装这满天的星星。它们也将我装入其中,封闭了我的目光,只许我看头上的星星,听四周的虫鸣。潺潺的水声倒是与山一起合鸣,奏给谁听呢?河岸几方水田里,满是萤火虫闪烁,仿佛将星光引到了水草里。偶尔有一阵蛙叫蝉鸣来搅和一下,又引起浮想连天,这个时候,我放开思想的野马,任它在星夜里驰骋,一会上了山,一会儿下了河,一会上了星斗,一会儿又追逐着月光,一会儿又跟着夜虫低鸣,一会儿又对生命无限地崇敬,一会儿又对青山细泉无限地感恩。
感谢这夜空吧,它施以我如玉的光泽,让我披着它迎接明天!
8.乡村断想的优美散文 篇八
人类发源于荒野,城市脱胎于乡村。而与短暂的城市文明相比,人类乡村生活的历史可能更漫长。所以乡村是人类曾经的故园,无论城市的楼房有多高,道路有多宽,人的血脉里永远流淌乡村的记忆,生活里永远浸泡着乡村的元素。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乡村,无论走到那里,也不论承认与否,我们总是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喜欢乡村,是因为她的自然。无论是江南的水乡,还是北国的村落,每一个乡村都是人与自然的杰作,处处都流露着原始而灵动的美。水塘、田埂、土屋、矮墙构勒出自然而和谐的图画,让人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
我的乡村生活经历是肤浅而朦胧的,只记得小时候随母亲去过一个叫东大井的小山村,那是姥爷家。
一个长长的院子,一进门,西墙下是羊圈,接着是鸡窝,正面是两间土坯房。每天傍晚,村子里的羊倌就把羊赶回来,于是院子里就热闹起来了,羊儿咩咩地叫着,母亲从井里提上水,倒在井口的石槽,羊们便争先恐后地喝水了。饮完羊,母亲忙着生火,那低矮的土房便升起了袅袅炊烟,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暮色中了。
那一刻的乡村,美不胜收。
在姥爷家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山,叫南山。每到春天的时候,那山便绿了起来,山上长满了青草和灌木,有野蒿、沙棘、芨芨、山杏、红柳,还有山鸡、野兔、狐狸,据说还有狼,所以大人轻易是不让孩子们上南山的。但是孩子的天性让我对南山的神秘充满了好奇,我总是趁着母亲和姥爷下地的时候和表弟一起上南山去玩,在那茂密的草丛中,我们挖鼠洞,掏鸟窝,摘山杏,拔甘草,一个假期下来,收获颇丰,挖的甘草可以卖几元钱。到书店可以买几本小人书。
因为喜欢乡村,所以从小就爱读那些有乡土味道的文学作品,中学时读鲁迅《故乡》,那个机灵的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多少次想象着闰土在月光下插猹的情景。还有赵树理的《三里湾》、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都曾激发起我关于乡村的一切美好遐思,总觉得在那些作品里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也总是在这些作品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乡村情结了。
现代人居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享受着远离乡村的便捷生活,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遭遇着文明的负效应。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存竞争让人们身心疲惫不堪。闹市效应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小时候,不理解《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生活有什么美好,觉得只是文人的自我矫情。现在看来,那种远离城市浮华,晴耕雨读的乡村生活居然是那样的奢侈,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
1946年,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英国即乡村,乡村即英国”。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发达的西方国家,现代化程度是很高的,但是这个国家却处处展现着田园风光,朴实宁村气息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让静的乡人感动,令人向往。
9.我的乡村端午散文 篇九
端午和屈原,是我上中学时,才知道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容我说句真话,我童年的端午与屈原真的没有关系。无论是从大人们的口中,还是在山村里的流传的那些故事里,都没有提到这个伟大的诗人的名字。端午时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都与我的乡村端午节无关。我只知道这一天,大人们都会去集市上割几斤新鲜的肉来,犒劳一下疲惫了整整一个春天的身子。
端午前,是农村里最为繁忙的时节,是边播种边收获的时节,是一边播撒希望一边收获幸福的时日。
春节后到端午前,农村到处是一篇繁忙的景象。过完大年,田里、地里到处是翻土整田的身影。农历二月,玉米、稻谷开始相继下种,菜园里的各种蔬菜随着季节的变化开始变迁。三月是种庄稼的黄金时间,下雨的时候男劳力有闲田翻犁、主妇们一般是打理自己的菜园子,天晴时一家人合计着栽苞谷苗。四月更为忙碌,一边是打田插秧,一边要忙收油菜、栽烤烟、栽红薯苗……
待到端午,田里、地里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玉米在土里排着整齐的队列、秧苗在田里绿得发亮、布谷鸟在树林里开始了婉转的啼唱、野草绿遍了山野。
变热的阳光沐浴着整个大地,田里、地里,那些忙碌的身影也开始渐渐闲下来。带着欣喜的脸色、露出期待的神情,黑瘦的`身影在田坎上拉得老长老长。阡陌上,在一阵扑面而来的芳草清香中,劳累了整整一个春天的乡民们开始放慢了脚步。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唤起了乡民们的记忆,才想起端午节要到了。天晴的时候,人们把一粒粒发黑的,或者是泛着金黄的油菜籽从油菜枝上抖落出来,翻晒在山谷场上。等到晒干后,装进口袋里,送到炼油房里、送到收购点上,换成一桶桶飘着清香的菜油,或换成一张张皱巴巴的纸钞,然后在集市的屠夫手里换成一块块鲜嫩的猪肉。
在享受充满亲情而又悠闲的正月生活后,农家都把过年时剩下的猪肉腌制成腊肉,掉在火塘上方,制成腊肉。随着季节的忙碌,腊肉也在一块一块地在减少。整个春耕时节,人们都没有时间去上集市卖肉,一是没有时间去,另外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没有闲钱买肉吃,而腊肉便成了不是改善添加油水慰劳身子的食品。但那些不多的;腊肉是为整整一年的改善生活而准备的,即使在最忙的时候,肉也是一点点的吃。因为端午时节有新鲜肉吃,这便成为了我们农村孩子最为期待的时候。在端午这一天,母亲会去菜园子里摘来新鲜的南瓜、青椒,炒成一盘一盘的青椒炒肉、南瓜肉丝。母亲的巧手变戏法似的端来了继正月过后家里最丰盛、最美味的饭菜。
端午时节,庄稼在这里跌更,收获在此处呈现,心情在这时交换。一切来得自然,来得惬意。人们割几斤肉,庆祝一年的收成,收拾一季的疲惫,庆祝一季的期待。端午在孩童们眼里充满惊喜,在乡民们心里甜蜜。在那些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的释放自己的感情来得真实、来得淳朴。在农村,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值得期待,就是收获稻谷和玉米,让人们吃上饱饭的中秋节。我想,实用主义才是端午和中秋节能够真正在农村得以延续几千年的真正缘由吧?——我的猜想是这样。
端午时节,惊喜不断。鱼儿开始随着山沟涨满的水出现,田里的黄鳝开始出现在田坎边,邻家的杏、枇杷开始在枝头招摇,院子里的李子开始压弯枝条,下河游泳又到时间了……水沟边有了成群的玩伴,树下有了东张西望的小脸,小河里有了劈波斩浪的笑声,我的牧歌也开始嘹亮——写着写着,我又回到我童年的乡村端午节了!
10.描写乡村的散文 篇十
就同样的问题,问学生,请他们选择一种颜色,代表心中乡村的颜色。学生显得很兴奋,他们的答案也五花八门,乡村色彩明丽,五颜六色。他们有不同的选择,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金色等,但没有人选择黑色,而我进一步让他们说出理由。
选择绿色的桂萍说,乡村的一切都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山,绿色的茶园,大地都是绿的,绿色是乡村最普遍的色彩。绿色,无疑是乡村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绿色的乡村。
选择蓝色的豪斌说,乡村的天空是蓝的,倒映在小溪里的水,也是蓝的,他笃定乡村是蓝色。选择红色的威远答,傍晚时分,乡村的天边燃烧着红霞,红的耀眼,太阳也是红的,他坚定相信乡村的颜色是红色。轮到选择黄色的爱茹发言,她说,他每天都可以看到路旁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稻谷是金黄色,土地是黄色,他的答案理所当然是黄色。
还有其他答案,或粉红,或青紫,色彩斑斓,展现出别样的乡村,异样的色彩。孩子的答案没有错,他们的答案够精彩,他们的答案,不仅仅是书上的描述,也是现实中的存在,他们寻找到了,而却被我遗忘,我只认定乡村的颜色是黑的,那是多么的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