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分析

2024-08-08

文明创建分析(精选8篇)

1.文明创建分析 篇一

在中共**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同志强调,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笔者认为: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金融部门(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同)大有可为且任重而道远。

一、金融部门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意义重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中

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把握规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结合**省实际情况,我省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力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若干意见》精神,所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部门,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在支持创建村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现有农村经济、培养新型农民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既是金融部门的历史责任,又是金融部门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金融部门支持创建村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现代农业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良好的政策背景下,作为为现代农业提供资金重要保障的金融部门大有可为。金融部门可以重点在以下方面为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从而有效推进创建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部门应以支持工业化的理念支持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农业特色产业。金融部门应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择优扶持”的原则,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3、农业旅游产业。金融部门应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培育农业旅游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4、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努力提高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业和各类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规范经营、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这些专业经济组织都是生产合作、销售合作、信用合作的集合体,只有三项合作结合在一起,它们才会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它们要发展起来,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部门在扶持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化建设发展方面大有可为。金融部门可以重点扶持下述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化形式:

1、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如“公司+农户”形式及其衍生形式,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农业专业互助合作社形式,如相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互助组等形式,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信息、运输、销售等综合服务;

3、农业生产服务合作组织,如蘑菇协会、黄牛养殖协会等,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它既能提高现有土地的产出率,又能把荒废的土地变为可用资源。金融部门应积极配合有效的财政政策等,充分发挥资金保障优势,有效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协调联动、区别对待”的原则,扶持下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如兴修农田灌溉设施等;

2、不良土地改造为农业用地项目,如盐碱地改造等;

3、农机推广应用项目,如联合收割机经营等;

4、特色农业项目,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科技推广型农业等。

三、金融部门支持创建村现有经济实体发展任重道远

在文明生态创建村中,拥有性质不同、数量众多、前景广阔的经济实体,比如村办集体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等,这些经济实体大多效益良好,吸纳了大量村民“农转非”,实现在本村就业,在创建村发挥着重要的支柱领军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创建村的经济实体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金融部门的相当一部分信贷资金投向了这些经济实体,支持着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针对当前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金融部门仍然要在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支持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比如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农姓企业;产品适销对路,促进流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商业户、超市、连锁店等;其它类型实体。

四、金融部门支持创建村拓展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

建设村容整洁的文明生态村是文明生态村创建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要求。如何建设,当然最重要的要靠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和加强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更重要的是靠党政部门的引导、政策的扶助和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在**省大多数区域金融机构存差严重、贷款投放难的现实情况下,无疑这给金融部门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实际情况,金融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拓展:

1、农居消费市场。应当看到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兴建购置房产意识在人们头脑中仍占重要地位,农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金融部门亟待开发的重要金融业务。金融部门要结合创建村的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农居消费市场;

2、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在促进工农业产品流通、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领军作用,金融部门要树立“小客户,大市场”的经营理念,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业、物流业的支持,加大对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的支持;

3、农民重大项目消费市场。金融部门要结合创建村的实际,结合重要政策落实,积极拓展农民重大项目消费市场。如针对农民工流动量大、创业意识增强的实际,探索推出“打工创业”贷款项目;针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推出“健康医疗贷款”;针对示范性初高中建设,探索推出“初高中助学贷款”等。

五、金融部门培育新型农民任务繁重

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明生态村创建的重要方面。金融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培育新型农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丰富农民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意识。金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大多数农民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金融意识不强,比如存贷款知识、反假币知识、理财投资知识等,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这就需要金融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手段来提高广大农民的金融知识、增强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更好地了解金融、掌握金融、运用金融,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做新型农民;

2、为创建村农民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发展创建村的经济。作为掌握大量经济社会信息的金融部门,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信息灵、广、众的优势,为创建村农民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使农民掌握信息,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需要,提高农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3、大力培育农民的诚信理念。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建设是文明生态村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环节。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诚信的天职,采取适应农村、农民特点的形式,如文艺演出、交友谈心、诚信课堂等,加强对创建村农民的诚信培育,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民文明素养。

六、金融部门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创建

金融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同心协力促进创建的原则,提升文明生态村创建水平。这是因为:

1、农业是弱势产业,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在此基础上吸引金融部门投身支持现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共同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2、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必然涉及国家或地方的某些政策制度,这需要国家或地方的某些政策制度实施在先,金融部门相应拓展在后紧跟,及时填补金融服务的缺失,做到相辅相成,才会相得益彰;

3、在培育新型农民方面,丰富农民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意识、培育农民的诚信理念等决非金融部门一力所能独自担当,需要在地方党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多方努力协作,才会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文明创建分析 篇二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以往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言, 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的相同点, 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明显的不同点就是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 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 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 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所以, 生态文明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生产都高度发展,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文明。这种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荣。生态文明具有如下特征:

(一) 人与生态的和谐性

生态文明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与自然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一点否定了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观。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的同时, 也将“征服自然文化”推向了顶峰,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 着重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使经济增长所消耗能源的速度不超过自然资源自我更新的速度, 使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三废, 不超过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把人的价值取向从狭隘的生存和享受中解放出来, 增添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个新理念。

(二) 生态意识主导性

思想意识是要解决人们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它指导人们的行动。所以,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绿色和平运动风起云涌, 客观上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运动。无论是早期的罗马俱乐部探讨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 还是后来形成“增长极限”的思想, 以及到现在提出的“循环经济”的设想, 都能说明人类文化战略的转变, 实际上也是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 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因此, 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携起手来, 共同为建设生态文化, 塑造生态文明作出贡献。也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才能成为社会文明的主导方向[1]。

(三) 生态产业支撑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科学技术, 特别是技术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并成为当今世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生产力和强化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高新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也是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以生态文明下的人类生产劳动要在遵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采用新型的绿色技术, 合理节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 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也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四) 绿色消费合理性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消费者的购买倾向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提倡一种合理的消费方式。20世纪80年代, 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 发达国家兴起了绿色消费浪潮。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环境友好型消费的通俗简称, 代表一种新的消费理念。绿色消费的本质直接体现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产, 环保选购;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分类回收, 循环再生;环保自然, 万物共存。所以, 绿色消费倡导的是生活质量, 反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形成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习惯。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差异, 加之我们现在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还不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 所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2] (P27)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民族生态文化素质

建设生态文明, 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和自觉行动。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 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 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 普及生态环境知识, 倡导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形成具有生态道德特色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普及宣传, 将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将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 是提升全民生态文化素质的重要战略手段。

(二) 大力发展生态技术,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 目的还是要加快发展。但是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其中科技创新是潜在的物质生产力, 是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所以, 在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任务还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 要解决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出现的矛盾问题, 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引导性条件, 利用高新技术为支撑, 转变生产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运用绿色技术改造和重组经济结构, 把工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总交换过程, 实现生态系统的总供给能力和人类总需求的平衡, 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从而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 完善法制、政策,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证, 这是发达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做法。无论是法国2005年出台的《环境宪章》, 还是加拿大政府设立的“节能之星市场改造奖”, 都是我们学习的先导。我国现行的宪法没有明确“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 虽然已经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纳入了《刑法》体系, 但全国性的公民环保意识远未形成, 且部分地区为谋求局部经济发展,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置若罔闻,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致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极其严重。因此, 要及时制订和完善一批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环境的法律、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生态法律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 而且还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时, 政府制定的生态政策还可以具体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给予指导, 如生态公益林建设、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耕地的集约管理、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 等等。政府充分发挥综合决策的作用, 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 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只有在法律政策的保障下, 诸多制度才能相应建立起来, 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支撑的制度体系。

(四) 改革市场运作机制, 奠定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

生态文明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 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政策手段。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就要不断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作用。各级财政要增加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入;政府要引导资金运作推动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社会化;推动生态、环保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综合多种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5]。这样才能保证优化生态市场运作机制,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发展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使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物质基础。

(五) 倡导绿色消费, 引导生态文明新动向

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绿色消费从经济视角来看, 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排除环境污染, 减少资源浪费, 实现经济最优化。从生态伦理视角来说, 绿色消费不但可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还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从政治学视角来看, 绿色消费体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可分割及社会的公正性[6]。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从长期来看,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来看, 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7]。所以, 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消费将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全新导向。

参考文献

[1]姬振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地方在线, 2007, (11) .

[2]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郭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认识[J].生态文明建设, 2008, (3) .

[4]伍瑛.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J].生态经济, 2000, (2) .

[5]胡长清.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J].湖南林业科技, 2008, (1) .

[6]李圣华.浅析不同视角下的“绿色消费”[J].科学教育家, 2008, (1) .

3.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创建分析 篇三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科杨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课堂。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主要课程,创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越来越凸出,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必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高的课堂效率。

一、创新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实质上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尤其是对物理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物理课堂可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知道作为一门科学性课程,其明显特征之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那么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特征,从创新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出发,通过实践验证物理现象、探索物理理论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一个实验:首先让两位男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然后让一位女同学上台与两位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此时台下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困惑,这就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在这种悬念的牵引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指导女同学在垂直拉近的绳子中间用力拉绳子,这样两位男同学就会被拉动,接下来,教师便可乘着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问到关键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要想了解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寻找答案”,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就将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到学习书本知识上。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猎取,自觉求学,从而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目的。

二、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和高效课堂构建是离不开教师引导的。

在高中物理科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从而创造出优化引导的方法。教师通过合理引导,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因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在冬天的时候,冰冻的路面上十分光滑,有的司机会在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而有的司机则在车后面放几块大石头,有的司机则会在地上铺上草或者麻袋之类的东西防滑,那么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司机在车轮胎上安装的防滑链是安装在前轮还是后轮?当车辆行驶在光滑的路上打滑时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就这样一层一层向前推进,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逐渐引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思考复杂或抽象问题时便可以不必要走弯路,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创造高效课堂

1.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探索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需要学校为教师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高中学校在评价物理教师是否为优秀教师或者在评价课堂教学是否为优质课堂时,不能仅仅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唯一标准,而是需要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在评价机制中确立多种评价标准,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会被带动,这对创造高效课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虽然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其课时相对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些主要课程却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创造高效课堂,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合理规划课堂时间,这时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物理课程中没有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和讲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表述和教学,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知识,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将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越简单越好,因为简单的课件能够将书本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突出,而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高,对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并且,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声音等展现给学生时,学生便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加之教师的阐述和自身的想象,便可轻而易举的掌握这些难点知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实质上物理并不是一门理论课程,而是一门源于实践生活的科学性课程,但是在学生看来物理课本中论述的知识又是那么抽象和复杂的,因此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际意义和物理知识的真实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物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在高中物理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充分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电梯在停靠时,电梯里的人为什么会有昏眩或漂浮的感觉?宇宙飞船发射和运行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这种由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必然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加以弥补和改正,对传统教学中的优点继续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尤其是对高中物理这一相对较难的课程,要想创造高效课堂,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钟赣萍.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4,(07).

[2]王志芳,谢荣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1,(07).

4.生态文明思想的分析论文 篇四

生态文明思想早在上世纪中期开始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逐渐被广泛地接受,实践十社会经济生活中。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汲取学界研究取得的积极成果,赋子科学发展观崭新的生态文明思想。从此,学者们的研究从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条件进一步扩展到科学发展观中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的研究。

如韩宝平等人将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放置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思考,认为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人类通过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使人类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应该考虑自然成本,要有利十自然生态的积累。这是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5.文明创建分析 篇五

当代中国,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校园是广大有志青年梦想的地方,我院更是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求学任教于此,而各时代的优秀社会人才也在我院一一涌现。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学,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我院的文明状况自当是木秀于林,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走在校园幽静的绿化道上,木制的指示牌上古色古香的写着“小草依依,践踏何忍”之类的字样,然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整片绿茵草地上,有数条赤裸裸的泥路显露出来。再往前面走,有屋子般可爱的垃圾桶,然而,远远就看到一大堆白色垃圾堆在垃圾台周围。而走到有平面的地方,如电线杆.宣传栏.墙壁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牛皮广告。走进教学楼,我们永远都不愿经过洗手间那段,因为远远的里面就“飘香四溢”了。走进食堂,餐桌上饭菜到处都是,让人联想到大缷朵颐后的杯盘狼籍。走进寝楼,楼梯过道通常很滑,地面时不时有垃圾被从寝室扫到走廊上…这是我们清洁的校园么?不清洁不卫生的原因又在哪呢?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我认为问题有两个关键:一是学校设施不够完善。如垃圾桶设置太少,教学区卫生间水龙头问题,院物业管理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等。而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我们学生素质下降了。本可以走小道却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本可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却图省事随手一扔掉在地上;食堂里本可以吃饭的同时保持桌面清洁,却要将不吃的全都挑到桌上;寝室过道本可以随手扫干净,然而大家都不扫只往外乱堆… 结果便出现了这样一个与文明清洁相异的校园。

学生素质低下导致了更多问题的出现,有的学生在教室.自习室内接听电话,聊天,打闹。严重的沉迷于网络,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甚至还出现危害他人财产及生命健康的恶劣行为,如偷窃.打斗等。这些更是加大学校文明隐患。

6.化工煤化工特色创建分析论文 篇六

一、煤化工特色的背景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炼焦化学专业”,1985年改为“煤化工专业”。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分别招收新生。,随着教育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归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尽管名称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煤化工培养方向和煤焦化的特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武汉钢铁学院”和“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原来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毕业生主要面向钢铁冶金系统;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受到钢铁冶金行业焦化企业、科研院所的认可。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规模及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化工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一次能源中,煤炭占70%左右,在较长的时期内这一能源结构不会改变[4]。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广洁净煤技术,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能源政策。其次,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煤炭综合利用方法。至少在50年内,采用高炉,利用焦炭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还原剂和料柱支撑体的技术仍将是钢铁冶金的主流技术。再次,“节能减排”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世界面对的主要挑战。面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和焦化行业普遍污染严重的现实,从煤炭利用源头减少污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煤化工(包括焦化)行业涉及到中国能源供应和安全、钢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当前以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因此,武汉科技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是非常必要的;理顺两者的关系,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价值。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具有煤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以煤化工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6]。

(一)市场导向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自主创新

特色专业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本身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加之各校各专业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因此,特色专业建设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三)错位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和发展潜能,集中力量,凸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正面竞争。

(四)相对稳定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针对“宽口径”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多次研讨,并邀请、走访用人单位,进行深入地调研,逐步树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特色教学的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又是专业工程的实践者。他们多数在武汉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从事煤焦化设计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没有煤焦化专业的知识背景,为此,安排新教师随班学习煤焦化方面的课程,而后安排到焦化厂进行3个月现场学习,并在学校设计院教师指导下完成焦化的工程设计,经教研室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创新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设置合理、科学、超前、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焦化特色模块”、“精细化工模块”等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将煤化学课程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煤化工的知识背景。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考虑到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公司为主体。该公司在国内具有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可以说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建有4.3m、6m、7.63m焦炉,所采用的配套工艺也有多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本科专业特色教学实习基地[7]。在实验教学方面,依托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开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教学提供了保障。

(五)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内涵建设,重新整理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在煤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进来,从而形成了能源化学课程。在化工设备及材料中融入了力学、材料等知识;化工设计基础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在原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工设计内容,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增设了化工CAD绘图与识图。教材的质量体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与出版具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的教材,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煤化学》《燃气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学》《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以及《环境工程导论》等,其中《煤化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六)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是创建特色、保持特色的关键。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优势突出;只有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才能使学校加强对某一专业重点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取得预计的成果。特色专业更强调精干高效,它是学校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专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质量监控。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实行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收集制,等。此外,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焦化特色化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结语

7.船舶心理环境的创建途径分析 篇七

心理环境最早由法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 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船舶心理环境, 是指在船舶航运期间, 对船员心理产生影响的外在环境, 包括物理环境、人际环境、管理政策、工作成就感与被认同感等的总和, 涵盖了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对心理的影响[1]。

1 研究船舶心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1.1 封闭孤立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中, 被试在封闭环境中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错觉幻觉, 注意力涣散, 思维迟钝, 情绪烦躁等, 各种心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船舶环境是某种程度的“感觉剥夺”, 也是人际交往需要的剥夺, 船员工作生活长期限制在狭小的船舶空间内, 缺乏与外界环境的广泛接触和联系。“在船上基本上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每天面对那几张熟悉的脸孔, 每天看到的都是大海。……大家每天就是在船上那么封闭的空间里被压抑着。”[2]封闭、艰苦和持续多变的工作生活环境给船员带来更多心理压力, 这种封闭的感觉直接导致其比普通人群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1.2 社会角色单一引起的心理失衡

船舶环境是工作环境, 也是生活环境, 船员们既是工作同事, 也是生活伙伴。在陆地上, 人们所处环境通常可分为工作地点、社交场所和个人区域,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时可能是威严的领导, 在社交场合是平易近人的朋友, 在家庭里又是慈祥的父亲或亲爱的丈夫。但在船舶上, 这三个区域是无法分开的[3]。普通人群往往会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是船企在组建船员队伍时只能考虑个人职务, 在船舶航运期间, 由于性格特点导致的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免。此外, 船舶环境是单一的男性社会群体, 性别单一导致船舶变成了“活动的和尚庙”, 要求他们过漂流的苦行僧般的无性生活。

与社会隔离, 人际关系的弱化, 性别角色的单一, 导致船员成为世界上孤单感最强的职业群体之一, 他们会为了摆脱孤独感而过度抽烟、饮酒, 进而引发身心健康问题。

1.3 船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队伍流失现象严重

船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均表明其存在躯体化、强迫、偏执、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4,5,6], 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噪声、振动、高温、风浪、职能和角色固定与特殊的轮班制度) 、人身安全 (如海盗事件) 、工作压力 (承担的工作责任、不断增加的港口受检压力)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个人发展等心理应激的持久作用, 往往使船员出现心理或行为的异常[7], 形成难以解脱的“远洋船员心理综合症”。

2 如何创设优良的船舶心理环境

航海中的物理环境如恶劣天气、噪音、振动、狭小舱室等难以改变, 但是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创设和改善。笔者尝试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 提出构建船舶优良心理环境的一些措施。

2.1 创建舒适的物质环境

船舶居住区的设计应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内容。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平面大小及比例, 室与室之间的联系。而精神功能的体现必须伴随色调、线条、装饰、设施及一些小物品点缀等内容对空间的适当烘托, 创造出舒适和谐的氛围, 实现舱室空间从“生存空间”向“质量空间”的转换[8]。例如船舶舱室色彩搭配对船员工效会产生影响, 工作舱色彩中性偏冷、生活舱中性偏暖有利于船员工效的保持或提高[9]。

2.2 创建独立的心理恢复环境

如同身体会感受到疲劳, 心理也会进入疲劳状态, 有些环境能使人产生恢复反应, 被称为“恢复性环境”。当人感到压力时, 会选择出去走走, 大自然是最好的恢复性环境。但对身居大海的船员来说, 很难抽离现有环境, 因而在船舶内部设置这样的“恢复性环境”非常必要。它可以是一个有着隔音效果的宣泄室, 船员通过捶打、乱涂乱画、呐喊等方式独立完成负性情绪的释放。也可以是一个安静的房间, 船员可以独自静坐, 放松, 听音乐。在这个环境里, 船员可以和负性情绪正面抗争, 而无需顾忌他人在场, 直至恢复平和的心境。与此同时, 鼓励船员通过某种方式 (向其他船员、政委倾诉、日记、大声呐喊、深呼吸等) , 宣泄心理压力。

2.3 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对船员的心理调查中, “人际关系敏感”问题较多, 船员间只是“有共同责任的同事”, 无法成为“可以交流的朋友”。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前提, 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采取的方式十分多样。笔者建议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团体辅导, 如心有灵犀、心有千千结、同舟共济、一双魔鬼鞋、愚公移山等, 在活动中达到放松, 在互动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方式之二是填写《心情晴雨表》, 每名船员选用 (快乐) (平静) (悲伤) 评价自己当日的身体状况、情绪状况、疲劳状况、睡眠状况。每周内任一方面呈现 (悲伤) 四次及以上者, 政委约其谈心, 了解缘由, 帮助缓解。动员其他船员向需要心理干预的船员提供具体可行的情感支持, 如问候、微笑、交谈、关心、参加娱乐活动等, 使有心理问题的船员体验他人情感支持下的愉悦感受, 同时支持者也能体验给予他人关爱的心理感受, 在船舶上营造充分交流、互相关怀的和谐“生活小环境”。

2.4 改善引发心理疲劳的环境

学会克服生活单调对船员是很重要的, 建议有条件的船舶尽量为船员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 比如桌球、乒乓球、俯卧撑、跳绳、哑铃操等小场地体育运动, 或阅读小说杂志, 在靠岸时如果能提供船员上网的机会将会给船员巨大安慰, 哪怕是收发几封邮件的时间, 也沟通了船员与其在陆地上的支持系统。根据船员的兴趣和需要, 发挥政委的主观能动性, 在适当的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充实船员的业余生活, 比如周末影院、垂钓、生日聚会、新年聚餐、歌咏比赛、船上运动会、猜谜、棋牌类活动等, 在活动中抽离工作环境, 缓解心理疲劳。

2.5 增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船员工作环境风险大, 很辛苦, 可是船员真正面临的最大辛苦是“心苦”。如果航企管理人员严管善待, 提供足够的人性关怀, 实行积极的管理方式, 科学安排船员的工作和生活, 着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育船员良好的团队意识, 这些举措将大大提高船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船员管理公司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给予船员更多人文关怀, 包括:船员思想的关心、福利的关心、公休的关心、家庭的关心、文化生活的关心、健康的关心、生涯的关心等。

参考文献

[1]葛鲁嘉.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103-108.

[2]张欣然.恒向线——70后远洋船长的航海日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3]辛一涛.海员的航海生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世界海运, 2004 (5) :55-56.

[4]朱国锋, 何存道.中国船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航海, 2002 (3) :59-63.

[5]张晓, 周元丽, 曹春景.远洋船员SCL-90测试结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2) :803.

[6]王燕, 姜潮, 刘启贵, 等.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 2010 (4) :369-371.

[7]施利承, 李娜, 李静, 等.中国近20年海员心理健康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职业医学, 2013 (2) :169-171.

[8]满意, 管斐斐.船舶舱室色彩人性化设计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68-71.

8.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创建分析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创建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低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都容易影响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以质量为标准,以高效为基础,号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从而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的创建首先应该要有一定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将是分散的,凌乱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系统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工作难以规范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合理的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组织计划及教学内容体系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可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还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开展。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还应该科学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得到均衡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来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科学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1.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内容的设计笼统、含糊,缺乏一定的概括性。那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简约化的设计,有效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明确训练点,使教师和学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体现一定均衡性。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掌握情况等来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体现合理的时间安排,要充分体现一定的均衡性,尤其是时间安排,保障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以此来保障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没有强调时间观念,没有科学系统的运行步骤,不仅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进度,同时还严重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3.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做好留白处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被教师严重挤占,学生被动性地進行学习,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做好一定的留白处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切忌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切忌面面俱到,而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应该面面俱到地讲解内容,而应该让学生独立地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别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营造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带着自己的情绪上课,在讲堂上板着一张脸,那么初中语文的课堂气氛是压抑的是不活跃的。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始终面带微笑地进行授课,那么初中语文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是积极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敢于踊跃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整堂课程将是轻松的高效的。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声音应该高亢洪亮,将自己的积极态度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以保障学生同样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来。

2.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分别的指导,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要鼓励他们戒骄戒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要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要鼓励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用功,要敢于提问,要积极地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还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如部分后进生的知识基础很扎实,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对,造成成绩替提不上去,教师在评价这类学生时,应该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以促使他们进步。

四、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采用单一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将难以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优化与归纳丰富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互动交流共享的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班级人数,合理的确定小组成员,然后鼓励学生带着“探究性”思维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由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在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享讨论心得。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技术性,通过视频、图像、图文等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来创建高效课堂,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不断改良教学手段,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孙银燕,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2011年03月.

上一篇:教案杯子下一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主观题精练与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