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计部岗位职责

2024-09-17

印刷设计部岗位职责(精选7篇)

1.印刷设计部岗位职责 篇一

印刷机长岗位职责

岗位职称:机长

报告对象:生产厂长

一、岗位要求:

1.1、初中及以上学历;

1.2、三年及三年以上印刷机长经验。

二、岗位职责:

2.1、严格遵守公司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制度;

2.2、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3、配合主管其相关部门做好人力调配工作,合理调配好本班组

人员;

2.4、定期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2.5、妥善保管好本班组的所有工具及其它用品。

三、操作规程

3.1、班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交接班卫生是否干净,交接班记录

是否清楚;

3.2、根据印版网点多少预置墨量;

3.3、严格参照客户所提供的有效样稿校色,无样稿的参照本公司的密度值标准;

3.4、印前检查,检查用纸是否符合工单要求,客户要求,检查拼

版版式是否正确,检查副机长所校“十”字线是否达到四线合一;

3.5、过程抽样检查,每平均150—200张进行抽样检查,进行墨

量大小跟踪及处理其它不良原因;

3.6、数量控制,裁切单张产品下机合格数多于计划数30-50印

张,样本封面 下机合格数多于计划数50-100印张,样本内页下机合格数多于计划数80-150印张;

3.7、下班前负责检查班组其它人员工作完成情况。

慈溪凯丽印务

生产部

2.印刷设计部岗位职责 篇二

笔者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印刷字体中的书法原型研究》重点探讨了传统印刷字体特征的丰富性及其对书法因素的传承和演变, 并对其现代应用价值进行了一定分析, 但对其应用价值并没有深入探讨。通过研究传统印刷字体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通过对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变化规律的梳理, 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对印刷字体风格的设计规律。

一、《中国传统印刷字体中的书法原型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 清代印刷字体的多重特征

较前代相比, 清代的印刷字体极大丰富, 有字型方正的宋体, 有长宋体, 有扁宋体, 有横窄竖宽的宋体, 有横竖等宽的宋体, 有楷宋结合体, 有楷书体, 有仿宋体等。

就宋体字来看, 至明代, 其字型已基本成熟, 清代则是在其基础上的完善和扩充, 主要体现在宋体字的种类增多和笔画起笔、收笔处特征的多样化, 例如“横”笔画收笔处的顿脚即有了多种不同特征。

关于仿宋体, 虽然这个名称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出现, 但仿宋体字样在清朝已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立, 主要表现为主动塑造和扩充仿宋体字样的多种特征, 而在明朝时期, 仿宋体字样只是机械地模仿宋本书籍的附属品, 无法谈及字体样式的创造自立。事实上, 这种介于宋体和楷书字体之间的字体样式确实代表清朝印刷字体的成就。

关于楷书, 清代楷书字体的特征是不模仿某一家的书法字体, 而是一种基于馆阁体楷书基础上的字体, 其特征是笔画开阔明朗, 结构方正。值得一提的是扬州诗局于嘉庆十九年所刻的《全唐文》, 其字体和楷书十分接近, 但对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做了弱化处理, 横笔的倾斜角度较其他楷书要小, 这种非常细微的差异使得其字体既具有楷书特色, 又略带硬朗之感的整体气质。

(二) 传统印刷字体的演变特征

传统印刷字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 是以楷书为原型的, 在这个过程中, 以唐欧阳询的书法为主体, 吸收和糅杂了柳公权等其他书家的字体特征。在从楷书向宋体演变过程中, 汉字的几种主要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均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以横笔为例:宋代印刷字体以欧阳询的楷书笔画为模型, 到明万历年间, “横笔”的收笔明显要比起笔重, 收笔处形成一个三角形, 而起笔收缩至基本和中间笔画等宽, 随着收笔处上端向上发展, 下端则向上提起, 形成收缩效果, 直至和笔画中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其他笔画的收笔处也表现出有规律的收缩效果。

传统印刷字体在以宋体发展成熟为主线的过程中, 几种主要笔画的演变进程和成熟并不完全同步。总体来讲, 明万历年间, 横笔和竖笔两种主干笔画变化最为剧烈, 并率先成熟和确立自己的风格特征。在清康熙和乾隆年间, “捺”和“勾” (包括竖勾和外向勾) 两种笔画变化最为剧烈, 基本成熟和完善, 而“点”和“撇”两种笔画则变化较小, 保留了楷书该笔画最多的特征。

印刷字体的发展, 无论硬体字 (宋体) 如何发展变迁, 每个时代同期都有软体字 (楷书字体) 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仿宋字体刻书作品出现, 这反映了印刷字体寻求楷书深厚土壤的隐线和字体风格多样化的文化需要。

(三) 传统印刷字体的演变特征对现代字体设计的启示

印刷字体的视觉创新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笔形上, 对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进行塑造:以楷书为原型, 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是, 分别可向上方和下方隆起, 形成一定程度的装饰——本文描述为向下和向上的生长方向, 生长的程度不一则装饰效果相异, 可以形成若干不同的风格效果。在角度方面, 可在向左倾斜的楷书模型基础上, 向左和右方形成不同的倾斜角度, 亦可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以隶书为原型, 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和楷书原型的字体特征一样, 也可向上和向下生长, 程度不一则风格效果相异, 这样也可以形成若干不同的笔画风格特征。在角度方面, 也可在向右倾斜的隶书模型基础上, 向左和右方形成不同的倾斜角度, 亦可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非书法方向, 横笔的起笔和收笔处的变化不受局限, 可在正90度和负90度之间变化, 形成诸多特征。

2.在此基础上, 在结构方面 (指字体结构的倾斜角度) , 可以向上倾斜不同的角度, 形成不同的风格, 为了保证良好的阅读性, 一般倾斜角度控制在5度以内为宜。

3.在笔形和结构角度塑造的基础上, 总体风格的微调变化又可以形成从刚硬到柔和的不同风格。

此三项的塑造可以对应变化, 也可以错位搭配, 最后形成的字体风格几乎是无穷的, 这也说明, 汉字印刷字体视觉创新的潜力和丰富性。

二、后续思考与印刷字体设计方法规律的探讨

(一) 清代印刷字体多重特征的现代应用价值

清代印刷字体的特征十分丰富, 加之距现今时代较近, 大多保存完好, 有些古籍中的印刷字体完全可以开发成现代电脑字体。

若以比较忠实于宋本刻书的清代书籍《司马氏书仪》中的字体样式作为参照, 清代的仿宋体字样可谓极具创新性。比如《托素斋集》中的字体, 横笔和竖笔起笔处强调楷书用笔, 在起笔处形成一个向左上的尖角, 使得起笔处的特征明显加强, 也使这种字体既具有仿宋体的特征, 同时又有浓厚的楷书韵味;《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中的字体则别具特色, 这种字体的特征是在仿宋本字体的基础上, 将笔画的宽度加粗, 这可能是受到宋体横轻竖重的启发而产生的;另外, 刻于乾隆四年的《碧箫词》中的仿宋字体样式也有鲜明的特色,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横笔有向下弯曲的弧度, 其他笔画的特征则介于宋体和仿宋体字样之间。

由于古代书籍的印刷多为雕版印刷, 使得即使使用同一种字体, 写版者或雕版者不同, 字体面貌也会有差别。对古籍中传统印刷字体的开发应该细化, 这一细化, 也可以极大扩充现有宋体、仿宋体、楷体的字体系列, 如日本单论明朝体 (宋体) 就有一百多种。

日本在开发传统印刷字体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其研究和设计之细, 已经深化到具体单独的古籍字体。比如, 日本欣喜堂根据宋代浙江刻本《姓解》开发的浙江宋朝体 (和中国所称之仿宋体相当) , 根据四川地区刻本《周礼》开发的四川宋朝体等 (如图2) , 已使宋朝体的字体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征。他们不仅在开发传统印刷字体方面, 而且对于开发古籍中的印刷字体, 还进行系列设计。如日本欣喜堂根据《南齐书》 (1589年南京国子监刊本) 开发的金陵系列明朝体 (宋体) (如图3) , 即尝试了不同磅值的字体效果。在对古籍中传统印刷字体开发设计方面, 其深入和细化的程度, 已经远远将中国抛在后面, 值得我们反思。

(二) 传统印刷字体演变特征的启示及设计风格的规律探讨

通常, 左右一款汉字印刷字体风格的主要因素, 取决于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塑造, 尤其是作为主干笔画的横笔收笔处、竖笔起笔和收笔处的特征以及作为枝叶笔画的撇、捺、点等笔画首末端特征。传统印刷字体中横笔的演变规律前文已经探讨过, 在此不再赘述。

印刷字体在从楷书向宋体演变的过程中, 除了横笔画收笔处特征的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外, 从其他笔画的演变中也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比如, 以“竖”笔起笔处的特征变化为例, 在从楷书向宋体演变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趋势:“竖”笔起笔处的左端向右方收缩, 而右端则继续向右方生长, 使“竖”笔起笔处整体向右偏移 (如图4左) 。这一演变过程, 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如图4右, 在设计印刷字体时, 对该笔画的塑造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进行变化, A、B两个端点和C、D两个端点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不同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征。笔者尝试将这些变化按规律排列如图5, 形成一个周期, 圆圈内为竖笔画在左右方向上的横向变化, 分别形成装饰角向左倾斜和向右倾斜的明显周期性规律和特征, 而在圆圈外, 分别由圆圈内不同特征的笔画的装饰角向上分别压缩的变化趋势, 并由此形成一个庞大复杂而精密规律的竖笔画起笔的变化家族。

对于这一规律性极强的周期性变化, 图5中各个变化链上的现代字体公司的字体成品, 也印证了它的合理性。如装饰角不同程度右倾并向上压缩的代表字体有日本的龙明朝体、中国的方正兰亭宋等, 装饰角同时向左和右倾斜的代表字体有方正报宋体等。

从这个周边变化图例中可以看出, 如果将横笔和竖笔的变化进行错位搭配, 再加上点、撇、捺等枝叶笔画的配合, 汉字印刷字体的特征的设计几乎是无穷的。

(三) 重新反思传统印刷字体中的书法因素

通过分析传统印刷字体的发展, 可以看出印刷字体在以楷书为原型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楷体、仿宋体、宋体三种主要的印刷字体, 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楷体、仿宋体、宋体和黑体四种系列的印刷字体, 但这一历经千年的发展, 使其成为固有习惯从而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通过探讨和分析, 笔者以为在保证良好的阅读效果和流畅的视线流动的前提下, 可以将汉字印刷字体的创新方法归结为几个方面, 分别是以楷书原型、隶书原型和非书法方向的笔形塑造, 以横笔倾斜角度带来的结构变化的塑造和整体风格的塑造三个方面, 这也说明, 汉字印刷字体设计创新的巨大潜力。例如, 现代印刷字体的设计完全可以在以楷书结构为基准的前提下, 在笔形的设计上借鉴和融入隶书的笔画形态, 设计出完全不同于以上四大字体系列的字体, 从而打破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字体的束缚, 极大地推动汉字印刷字体的发展。

三、展望

总结和研究中国传统印刷字体, 不仅可以得出汉字印刷字体的演变规律、变化特征, 同时,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印刷字体的特征, 也可以重新发掘传统印刷字体的现代价值, 将其中可以为现代所用的字体进行电脑开发, 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设计所用。

近年来, 中国的字体设计者已经加大了对传统印刷字体的研究, 并进行了现代电脑开发, 例如方正字体公司, 最近就已开发出即将面世的清朝印刷体等字体。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相信未来中国的汉字印刷字体设计必将得到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葆华.图示汉字书体演变史[M].济南:齐鲁书社, 2005

[2]顾音海、陈宁.古籍善本[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3]赵前.明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黄裳.清刻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印刷媒体设计的图像来源与应用 篇三

关 键 词:读图时代 传媒 版面设计 图像

传播媒体简称传媒,它既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与广电媒体形式,也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互联、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兴数字媒体形式。平面印刷媒体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媒体技术,在历次的产业革命中,它不断融合新技术而持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1]。广电媒体是随欧美先进电子技术发展而催生的大众传播媒体形式。数字媒体也常被称为新媒体,它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下的新兴产物。所谓“新媒体”,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持续创新的数字技术的推动与融合下,现有媒体或传统媒体将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体形态。在当今这个读图的时代,图像是传媒重要的信息载体与版面构成要素,它已成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2]。因此,在传媒版面或界面设计工作中,研究图像要素的采集来源、质量处理、知识产权归属等应用法则是必不可少的。

1.图像的采集渠道与设计应用

1-1.图像来源与选择

传媒版面的图像来源可从产生来源与输入来源来进行分类。图像的产生来源主要有绘画、摄影、印刷等;输入来源既可以通过扫描、数码摄影等手段将绘画、照片、印刷品等实物图像转化为数字化图像输入电脑工具,也可以使用电脑辅助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直接使用数字图像。无论是电脑数字化图像,还是传统手绘图像,大众传媒版面的图像素材来源都可从产生来源和输入来源来认识。(图1)

从图像的产生来源来看,绘画制作是最具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绘画。传统手绘的种类很多,如国画、油画、连环画、版画、装饰画等,这类手绘作品在手工设计时期的传统纸媒版面中使用较广。电脑辅助绘画也称数码绘画,常用于绘制插图、漫画、动画角色、创意图形等,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中都有广泛使用。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数码照相技术的普及,摄影图像在媒体版面设计中越来越广泛使用。在当前,数码照相已经成为了图像素材产生的重要手段与采集渠道,它是这个时期的图像采集明星,数码拍摄的图片影像称为数字图像,是传统平面媒体制版印刷及数字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型原稿。输入来源,是指图像通过某种途径或手段输入电脑成为数字图像,以便用于图像资源储存、版面设计、图像处理等。图像素材输入来源主要有电分扫描、数据光盘图库、互联网图像资源等。电分扫描是实物图像、照片、印刷图片最基本的输入方式。另外,数码照相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输入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电子扫描工作。

从设计应用的角度看,电脑辅助设计比传统手绘设计拥有更为广泛的图像素材来源,前者的图像选择余地与创意空间也更大,图像原稿的规范程度与生产效率也更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至今的二十多年间,在电脑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媒体方兴未艾、应用广阔,而平面印刷媒体也很快顺应了发展的潮流,出现了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的新局面,传媒版面设计的图像素材来源与表现力也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向。电脑数字化技术应用是中国印刷设计界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促进了印刷“手工设计”期向“电脑辅助设计”期的历史转变[3]。

1-2.不同图像来源的质量差异

从“产生来源”看,摄影图像的品质主要受摄影器材、拍摄环境、技术水平及加工材料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绘制类图像无论是传统手工绘制,还是电脑辅助绘制,其质量影响一方面是工具、材料、设备、环境等物质条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员因素,人的艺术修养、技能水平会更多地影响绘画图像的质量状况。从“输入来源”看,扫描输入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保证扫描图片原稿的质量。扫描原稿一般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反射图像原稿主要包括照片、印刷品和绘画作品;透射图像原稿主要是指正片、负片(菲林)。这些图像属于直观性实物类稿件,需要设计师凭经验或借助工具从专业角度去加以选择、甄别和利用。第二,扫描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因素,重点是机器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能力,如扫描机的精度、色彩还原度、层次效果等;再就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经验。图库、网络图像的输入质量主要受图像分辨率、存储格式、存储介质、网络传输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网络图像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会给设计师造成一定的困扰,需要谨慎对待。

可见,不同的图像来源,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并给媒体版面设计成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根据媒体主题和信息传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像来源,并掌握好图像的工艺应用与处理技术,是做好传媒版面设计及提高成品质量的关键。在今天,图像摄影、分色扫描、数字绘画等图像输入与产生手段都包含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图像制作、调整修改与版面编排等是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

1-3.图像信息处理提升质量

图像信息处理是媒体版面设计应用的重要内容,是媒体成品质量的保障。对平面印刷媒体而言,它是印前设计原稿进入印前制版、印刷阶段的工艺规范环节;对数字新媒体而言,它是媒体版面视觉美感与信息传达的保证。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工艺应用与技术处理,使原稿图像达到平面媒体制版、印刷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或使图像符合数字媒体的显示、传输、触摸等发布规范,最终实现传媒的信息传播预期。

从图像来源看,对于尚未进入平面印刷传媒版面设计阶段的数码照片、扫描图,需要重点考虑图像品质与视觉效果的选择,拍摄者、扫描者和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很重要;已经输入电脑数字图像、光盘图库、网络图库等合法图像素材,有必要进行图像优化处理,要特别注意图像精度、规格、色彩模式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工艺应用与技术难点。在传媒版面设计的图像应用过程中,图像处理的结果必须经过多方、多阶段的检验确认,控制好成品图像质量,既要把握好源头,也要控制好过程与相关因素。

nlc202309041037

2.图像应用与知识产权

在数字化、网络化等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丰富多样的数字图像资源给传媒版面设计与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媒体设计师可以省去许多图像拍摄和扫描的时间,在设计草图方案确定后就可快速地进入到正稿制作阶段,且便于网络快速传递文件,以及团队协作、方案提报、效果展示、信息反馈等。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只看到数字化技术的优点,还应看到它的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电脑硬件、网络设施、电源缺乏等情况下,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就难以得到利用并发挥其作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条件更容易滋生侵权违法行为。

在数字化时代,传媒版面设计往往需要利用大量素材进行创作,并在素材的基础上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4]。对于各种来源渠道的图像素材,首要任务就是核实好图像的知识产权归属,然后再去进行技术处理与设计应用。对待传媒版面的各类信息设计,千万不可奉行拿来主义,随意下载、复制网络图像素材。对设计师而言,“市场调查”是获得图像素材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通过调查访问,采取现场拍摄与资料收集等手段,并通过分析整理媒体设计的相关素材资料,从而为图像拍摄、图书文献扫描、插图绘制、图库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与下载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参照依据。

互联网图像搜集与下载是网络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途径与技术手段,它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出现的侵权问题也最突出。利用网络图像资源进行媒体版面设计要特别注意图像的合法性与质量状况,在使用、发布前需要认真核实,确认好知识产权归属,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导致侵权违法并蒙受损失。据大学版协2011年8月统计,全国近70%以上的大学出版社遭遇过图片侵权纠纷案件,其中由北京华盖创意和上海富昱特两家图片公司发起的诉讼案件占到总诉讼案件的90%以上[5]。在2012年的网络图像侵权事件中,最为讽刺的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海报与片头图片——那块可口的“腊肉”,实为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的山水画作品局部。设计者通过网络下载未经授权的图片进行设计制作,传媒机构在没有核实设计图像权属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了发布与传播,最终引发了一场侵权风波,并导致了传媒与大众的哗然。此类网络图片侵权的案件每天都在上演,多得不胜枚举,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设计师、媒体、政府重视与反思了。当然,传统纸媒图书文献的图像资料也绝不可随意使用,除了质量因素,图像的版权、肖像权等事项都需确认,对于无法核实权属的,原则上就不能使用,即便是使用不侵权的图像,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约定及著录规则等。

事实表明,自行拍摄、绘制图像素材是媒体版面设计最为保险、最具原创性的途径,通过图库交易获得的图像素材一定要确认好权限使用范围,网络下载的图片,如未经授权或未确认权属,则不得用于设计或传播,传媒及媒体设计从业者必须共同遵守。为了减少侵权违法事件的发生,传媒与设计机构应加强防范措施与管理细则的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传媒版面的图像来源可从“产生来源”与“输入来源”去加以认识,不同来源渠道的图像存在质量差异,在媒体版面设计中必须注意适当选择和利用。同时,媒体设计师还必须熟悉一般的图像信息处理方法与手段,以便更好地优化图像质量与应用价值。此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扩展了传媒的图像来源,给媒体设计带来了便利性与高效率,但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可见,在读图时代,数字高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媒体人、设计师好好地驾驭它,以趋利除弊。

参考文献

[1] 陈梅,数字出版时代印刷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新思考[J],中国出版,2009,2(3):69-69

[2] 韩丛耀,图像传播与文化转向[J].当代传播,2009,04(4):35-35.

[3] 曾朝辉,印刷设计电脑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与反思[J],包装工程,2011,9(18):87-87

[4] 王太平,知识产权制度的未来[J].法学研究,2011,02(3):86-86.

[5] 张新建,出版物中图片侵犯著作权问题及其防范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2,10(10):64-64.

4.基于DSP的印刷机控制系统设计 篇四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简单电器逻辑控制发展到连续自调节控制。近年来,国家对包装行业越来越重视,包装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展很快,带有自动套色系统的印刷机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某四色套印印刷机的特点,构建了基于DSP的四色套印印刷控制系统,实现了套印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 套印印刷机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印刷的纸张在前后轮的带动下不断向前运动,印刷轮(上面印有被印刷图案)不断作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纸带上不断被印刷出图案。但是在实际套印时,为避免拖花现象的产生,需要将纸带先往后退一定距离再进行下一个图案的印刷,回退时印刷轮处于不印刷位置,它与纸带下方留有一定空隙,因此不会出现卡纸。印刷机的四个印刷轮都由同一个主电机拖动,印刷机的前后轮分别由前后两个电机带动,动作顺序为前—后—前—后,向前的运动距离大于后退的运动距离。纸带在前后轮的带动下在不断前后往复的运动中前移,从而在印刷轮1、印刷轮2、印刷轮3和印刷轮4处进行四种不同颜色的印刷,进而完成套印印刷。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针对该四色套印印刷机的特点,本文设计的印刷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如图2所示,包括:触摸屏、PLC、基于DSP的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模块等。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印刷机工作模式和设置印刷相关工作参数等;PLC实现对触摸屏管理,并将相关信息处理后通知DSP系统,另外,PLC还管理部分外部输入的开关信号如面板上的启动、停止、点动按钮和印刷轮位置传感,PLC也将这些信息处理后通知DSP;DSP部分实现对伺服驱动部分的控制,如启动、停止与加减速控制;伺服部分根据DSP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完成相应动作。

3.1 DSP与FPGA控制模块设计

DSP,即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DSP芯片的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本文选用TI公司针对控制领域开发的C2000系列中的TMS320F2812型32位DSP处理器。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含大量的可编程逻辑单元,可以完成较大规模的内部逻辑电路设计。FPGA适合作高速、并行的逻辑处理,它可以完成模块级的任务,起到DSP的协处理器的作用。基于DSP与FPGA的控制模块(如图3所示)是本文设计的印刷机控制系统的核心。DSP通过串口协议与I/O脉冲信号实现与PLC的通信,并根据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前电机、后电机及主电机的运动控制。为了避免伺服部分对DSP与FPGA控制系统的影响,FPGA与伺服部分用光耦隔离。

3.2 伺服驱动模块设计

印刷机的伺服驱动包括主电机驱动,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如图4所示)。印刷主轮电机选用日本安川公司的伺服系统,主电机带动印刷机的主轴运转从而驱动四个印刷滚筒轮的转动。印刷前轮电机和后轮电机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MELSERVO-J2-SUPER型伺服驱动器和HC-KFS73型伺服电机。前电机和后电机分别带动印刷机的前轮和后轮,从而带动印刷纸带不断做前后往复运动。

3.3 PLC控制模块设计

PLC控制部分(如图5所示)一方面实现与触摸屏通信,一方面实现与DSP数据通信;同时还处理外部输入的开关信号。

4 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本文套印印刷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显示屏接收用户输入的按键命令和印刷参数,并将各种数据和指令通过RS-422串口传送给PLC;PLC将来自控制面板触摸屏或各种传感器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后,通过RS232与I/O端口通知DSP;DSP对来自PLC的指令进行识别处理,控制FP-GA带动控制电机驱动印刷机正常工作。该印刷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手动调整,实现印刷纸的张紧、松开以及前后移动;正常印刷,完成实际套印印刷;特殊印刷,无回退印刷;停止印刷,停止印刷过程,设置印刷参数与模切方式。印刷控制系统功能需求用例分析如图6所示。

4.1 基于UML的印刷控制系统动态分析

UML利用可视化的框图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实现,为开发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展示系统各种功能和行为特征的有效方法。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主要包括建立顺序图、协作图和状态图。本文采用顺序图来帮助分析印刷机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4.1.1 印刷机手动调整过程

从图7可知,用户首先进入手动调整状态,然后操作触摸屏,PLC不断将信息通知DSP,DSP不断通过FPGA调整伺服驱动状态。

4.1.2 印刷机参数设置

用户先进入参数修改状态,然后通过触摸屏不断修改DSP中有关的印刷参数(如图8所示)。

4.1.3 正常印刷系统流程

当用户通过选择进入正常印刷模式,DSP控制系统进入印刷等待状态,等待印刷轮的原点信号,然后控制前后轮正转-停止-反转-停止-正转,逐渐完成套印印刷(如图9所示)。在正转与反转之间插入停止等待可以防止印刷电机高速运行时候的电机过冲现象,确保印刷质量。

4.1.4 特殊印刷流程

当用户通过选择进入特殊印刷模式,DSP控制系统进入印刷等待状态,等待印刷轮的原点信号,然后控制前后轮当方向运动完成印刷(如图10所示)。

4.2 印刷系统控制软件实现

4.2.1 触摸屏软件实现

根据印刷控制系统需求,编制好的控制界面主要包括主界面、手动调节界面、正常印刷界面、参数设置界面等。并实现与PLC的基于RS422的通信。

4.2.2 PLC软件实现

实现与触摸屏基于RS422的显示通信,实现了与DSP基于RS232的数据通信,并管理部分外部开关输入信号,并将处理信息通过与DSP相连的I/O通知DSP。

4.2.3 DSP与FPGA控制软件实现

与PLC的RS232串口通信采用中断方式实现,根据接受到PLC串口信息和I/O口状态调整DSP的控制状态。印刷轮的原点信号采用中断实现,以保证印刷控制的响应速度。DSP印刷控制系统复位后,首先初始化DSP的内部寄存器,初始化相关RAM,初始化FPGA,然后启动RS232串口通信,等待用户指令。

5 结论

本文采用DSP,FPGA与PLC技术构建了印刷机控制系统,并运用UML的用例图来分析印刷机控制系统需求,使用顺序图分析印刷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实践证明,本控制系统提高了印刷效率,显著降低了拖花现象,提高了印刷质量。同时由于该控制系统基于DSP与FPGA,DSP与FPGA系统有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下步实现印刷过程纸张预紧力自动调整与印刷过程网络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玲.PLC及其在印刷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68-70.

[2]蒋斌,颜钢锋.凹版印刷机自动套色系统的控制方法与实现[J].包装工程,2000(1):9-11.

[3]万山明.TMS320F281X DSP原理及应用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平面印刷品中的互动设计 篇五

关键词:平面印刷品;平面设计;互动设计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科技的越加普及,使得平面印刷品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互动理念的出现让传统的平面印刷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论是思维模式,还是手法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笔者就以视觉传达的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分析出在互动背景下,平面印刷品的新方式和新特征。

1 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模式出现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越加普及,使得更多的群体习惯了用互联网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而这恰恰对传统的媒体(比如平面印刷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平面印刷品的互动设计模式便应运而生了。其中,这种技术模式是一种以传统模式为基础,向多样性、多元化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模式,它会通过多种感官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而且,这种互动设计模式还会朝多维层面扩展,直至现今,立体设备、新生材料、动态影像等都已被应用到了平面印刷领域当中了。

传统的创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叙述的方式,这种创作模式下所衍生出的印刷品一般都是通过一种单向传达的方式来与观者进行联系的。而当互动设计模式出现后,却改变了这个格局,其不仅将印刷品与观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了,同时也让印刷品变得更加具有感情色彩,从而让印刷品摆脱了枯燥乏味的尴尬身份,让其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玩具与玩者之间的关系。其中,以“玩”作为发展的象征主题,这不仅是设计之初设计师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更是他们时刻研讨的主要问题。

2 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模式的本质概念

当前,从国内的角度来说,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的概念还尚未明确,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因为“互动”两个字而陷入到了一种狭隘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认为这是一种科技含量高,且以数字作为基准的互动装置)。直到现阶段,我国仍然有大部分群体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互动设计。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当中,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很多人都开始追忆起过去的那种传统性、简单性的媒介模式。因此,那些具有巧妙的趣味性、极强的多维性的平面印刷品便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比如日本设计大师所设计出的别具一格的“日历模块”,见图1,这种设计风格完全脱离了传统形式,让使用者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喜好而拼出不同的形状效果。

又比如美国的设计机构所设计出来的“雪球贺卡”,如图2所示。这种卡片的颜色为闪闪发亮的白色,而它的设计风格所要求的本质更是希望被人揉成一团,也就成为了雪球。

其实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实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互动设计适用于任何媒介。

从现阶段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来看,很多的设计师都摆脱了“用平面制作平面”的桎梏,他们都纷纷开始利用具有人情味、互动性强的设计方式进行平面设计,从而让许多的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平面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较为典型的如黄少阳设计出的“猪鼻子纸杯”,如图3所示。这种设计的原理完全融合了“仰头”这一动作,因为喝水的时候一定是要仰头的。而把纸杯的下方设计成猪鼻子,这样一旦有人去喝水的话,定会让这个猪鼻子取代自己鼻子的位置,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笑意。

在这个趣味横生的设计当中,观看者和作品的本身之间具有一定的视觉互动,而用这个“猪鼻子纸杯”喝水的人则成为了这次活动的参加者与实现者。

3 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模式的手段方法

(1)时间空间的综合运用:平面设计并非一定要集中在二维当中,当它与房屋建筑墙体、道路,或者是公園广场等外界物相互融合的时候,这种设计模式便成为了一种空间性强的三维表达形式。而且,平面设计理念与周边环境之间所具备的某种联系,也会大大地扩展设计师的思路,从而让平面设计向空间设计延伸,并纷纷展现出自己的合理表达方式。

以“词语堆积”这一作为为例,如图4所示。这是一条人行道,位于英国。这种设计风格不仅结合了人类日常接触到的公共场所,同时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这条道路一共长三百余米,上面所印刷的文字均是一些抒情诗之类。像这种将设计与生活进行贴合的创作,其不仅可以供人们行走,更能够让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种结合了空间特质的平面设计较之前的传统设计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材料技术的完善处理:在印刷品当中,不同质感的纸张和已让互动的效果变得千奇百怪。同时,纸张的厚度和硬度,以及其透明度等都会带来各异的视觉效果。比如铜版纸相对其他纸张来说更为光滑,牛皮纸相对其他纸张来说更为粗糙,硫酸纸相对其他张纸来说更为通透。这些不同的特点都会让设计出的作品出现相应的变化。

比如毕雪峰所设计出的“六人展请柬”,如图5所示。这种设计理念源于硫酸纸所具备的良好透明性。作者将不同的笔画分别印在不同的三张纸上,这样一来,当请柬被合上的时候,便会发现这些笔画组合成了六个人的名字。

(3)色彩特性与形态搭配:将色彩与设计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施德明老师的作品MADE YOU LOOK,如图6所示。该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色彩学当中红绿盲板的特点。从而让人们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会惊讶地发现,在红素封套未取下来之前,封面上的狗是温顺善良的,而当取下封套的时候,这条狗的面部却变得非常可怕、狰狞。像这种设计方式,它完全让作品变得鲜活起来,方法是活的一样。

除了色彩之外,形态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在最早之前,因为方形具备旷阔的信息承载能力,所以自从纸张出现以来,书籍几乎都是方形的。不过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能力的越来越高,购买欲望越来越强,使得一些形状怪异的书籍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而这些书籍的读者一般以儿童为主。像这种特异形态的创新主要是为了能让产品更好地抓住购买者的眼球,比如“怪异的图书护封”,如图7所示,设计师将护封设计成了鸡蛋保护模具的形态,这很容易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现世,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途径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得平面印刷品开始向多元化、综合化的领域迈进。其中,在设计平面印刷品的时候,将设计的方式放入到更加宽广的空间中去思考,利用时间、空间、形态、材料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符合社会实际,充满人情味的互动设计,让其个性化和多维化得到加强,这是当前的设计师们所应该积极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罗昭信.平面印刷品互动设计[J].苏州大学学院学报,2007(12).

[2] 周平,陆萍.中国平面设计的“胜利”曙光[J].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02).

[3] 李超德.印刷品平面设计互动理念视觉传达[J].苏州大学学院学报,2007(08).

[4] 郭春芳,祝普文.平面设计陈幼坚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元素西方文化借鉴[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25).

[5] 郭春芳,徐欣.平面设计东西方文字形象视觉传达审美差异[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05).

6.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 篇六

关键词:印刷美术设计;视觉艺术特色;视觉美感

0 前言

近些年来,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对于印刷美术设计工作来说,其视觉效果对作品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视觉艺术特色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然而,就当前印刷美术设计工作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从问题的本源上分析,主要是对视觉艺术的表现不够明显,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水平的提高,对此,必须合理运用视觉艺术,本文主要对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1 印刷美术设计与视觉艺术概述

所谓的印刷美术设计主要是运用印刷的方式进行平面美术设计,其中印刷工艺对美术设计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印刷工艺水平较低的话,将会出现图案重影、文字模糊、美术色彩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印刷工艺,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1]

视觉艺术主要是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供人观看的各种造型艺术,而且,视觉艺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仅应用于印刷美术设计中,在绘画、实用装饰、工艺品、建筑、雕塑、影视等行业也广泛地应用到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的运用对设计师来说极为关键,如何将视觉艺术进行准确的定位,加快设计作品的传播速度,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是印刷美术设计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从某个角度上来讲,视觉艺术是抽象概念,如何运用视觉艺术也需要依靠设计师对其进行充分的把握。

2 印刷美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发展较为迅速。[2]然而,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在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印刷美术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技术人员却成为阻碍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设备上的科技含量不高,现有的印刷设备很难保证印刷美术设计的质量;另外,在当前印刷美術设计中,过度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未能有效地将视觉美感充分地体现出来,甚至会使人们在观看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而且,作品缺乏视觉中心,无法更好地去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3 印刷美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特色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印刷美术设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视觉艺术特色表现的不足,从而造成设计作品未能展现出更多的活力以及视觉美感,影响到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发展,对此,应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出视觉艺术。

3.1 形成视觉美感

众所周知,优秀的印刷美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将其自身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出印刷美术作品的美感。[3]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将视觉艺术有效地运用到印刷美术设计中之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对增强作品的流畅性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视觉美感的形成,从而有效的促进印刷美术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视觉艺术的应用,从某个角度来讲,视觉艺术的应用能够增添美术印刷作品的设计表情,而设计表情作为印刷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凸显出视觉美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视觉艺术特色,这样更有利于设计师将各项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并且对提升印刷美术设计的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可见,在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科学的把握视觉美感,运用视觉艺术特色,不仅可以使作品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够使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整个结构充满灵性和美感,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营造视觉冲击

对于印刷美术作品来说,往往会有其亮点吸引人们的眼光,从而使人们将视线停留在印刷美术艺术作品上,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冲击。[4]只有具有良好视觉冲击的印刷美术设计作品才能更好地去吸引观众的眼球,人们的目光也才能够长时间的停留在该作品上,让观众心生仔细观赏作品的心情。而且,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观赏,对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整部作品的欣赏,能够充分的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情感。而要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设计师则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进行图形之间的搭配,以此来彰显出印刷美术作品的特点,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将印刷美术作品的特色展示出来,充分体现出印刷美术设计的视觉美感。第二,可以充分地突出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主题,通过合理运用视觉艺术,将作品主题的视觉美感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视觉冲击下,印刷美术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第三,合理处理好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视觉中心,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应充分突出视觉中心,以此来提升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3.3 减轻视觉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术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多元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多元化的观赏者。而印刷美术作品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眼球,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该作品已是当前印刷美术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5]通过视觉艺术的应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在巧妙的设计下,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减轻视觉上的压力,并不会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视觉疲劳感,这对印刷美术设计作品的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

4 总结

视觉艺术在印刷美术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印刷美术设计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印刷美术设计中设计师应注重视觉艺术的运用。通过本文对印刷美术设计中视觉艺术特色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视觉艺术的运用下,可以有效地形成视觉美感,并营造视觉冲击,吸引更多的观者,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更有助于减轻人们视觉上的压力,更有利于印刷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设计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将视觉艺术特色有效的应用于印刷美术设计工作中,以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玉洁,王章苹,杨传.基于学生求职就业的高职出版印刷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01):123-124.

[2] 曾鸿燕.印刷设计工艺实践教学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包装工业,2012,12(09):109-110.

[3] 高甫.浅谈印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以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3,05 (10):243-244.

[4] 周林一.从《印刷设计》教材谈高职艺术专业技术性教材的编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4,12(06):253-254.

7.印刷设计部岗位职责 篇七

在我国凹版印刷领域中, 目前仍然在大量使用溶剂性油墨, 一方面溶剂油墨在使用过程中所大量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对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日益带来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在食品包装及人体接触包装中的溶剂残留也给人体造成直接的危害, 因此在印刷油墨中要求减少甚至完全不用有机溶剂的呼声此起彼伏, 所以, 将凹版印刷油墨水性化作为防污染大气的理想手段, 就越来越受到印刷行业和油墨行业的关注。

近年来, 中国包装协会已经提高了各类包装物的有机溶剂限量标准, 尤其是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8年发布了《卷烟条与盒纸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的限量指标》, 对其中的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进行了控制, 大大提高了该行业内印刷油墨的环保要求, 促使油墨行业集中精力研发水性凹版油墨, 以便彻底解决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由于烟包产品印刷在我国印刷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烟包印刷行业对推动凹版印刷水性化将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凹版印刷方式份额占印刷市场份额超过60%,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 水性凹版油墨在未来印刷行业将具有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开发的技术难点与设计方案

(1) 烟包凹版印刷用水性油墨与溶剂性油墨相比存在的技术难点:a、干燥性不好, 在高速印刷过程中易出现干燥不良的印刷故障;b、在印刷过程中易出现的印版灰雾、堵版等印刷适应性问题;c、水性油墨在印刷效果方面与溶剂性油墨存在一定差距。

(2) 本配方设计过程中采用特殊工艺制作水溶性树脂液, 并遴选国内外功能助剂及颜料制作出水性油墨用色浆;对水性色浆采用乳液型树脂及相关功能助剂进行调整, 制作出满足烟包凹版高速印刷的水性油墨。

3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配方设计所需材料

(1) 树脂类:S-90丙烯酸树脂 (韩华) , A-1091乳液 (DSM) , J-74乳液 (BASF)

(2) 颜料类:金光红P R53:1 (杭州百合) , 洋红PR57:1 (常州北美) , 大红PR48:2 (常州北美) , 钛白粉RDI-S (芬兰SACHTLEBEN) , 永固黄PY14 (龙口太行) , 15:3酞青蓝M3D4-X (印度Mallak) , 特黑4A (DEGUSSA) 。

(3) 助剂类:3062消泡剂 (TEGO) , 8 1 5消泡剂 (T E G O) , 3 4 6流平剂 (BYK) , 191分散剂 (BYK) , 5223NR蜡粉 (美国三叶) , DC-51爽滑剂 (美国道康宁) , 催干剂 (BAYER) 等。

(4) 溶剂类:去离子水, 95%乙醇, 环保型醚类溶剂, 氨水 (28%) , 一乙醇胺等。

4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的配方设计步骤

(1) 水溶性树脂液的制备:依据本油墨的使用性能和印刷适性的要求, 预选碱溶性树脂或乳液或多种聚合物的复配物, 对其中的碱溶性树脂或胶态乳液进行氨化, 为了平衡快速干燥成膜以及印刷稳定性的要求, 氨化中和剂采用氨水和有机胺的混合形式, 以得到树脂的水溶性、油墨在印刷机上和储存稳定性、固化速度、膜的抗水性能等这些指标的最佳平衡。

水溶性树脂液制备比例如下:

S-9 0树脂:4 0%;去离子水:3 0%;95%乙醇:10%;氨水 (28%) :9%;一乙醇胺:3%;3062消泡剂:0.3%;醚类溶剂:5%;其它:2.7%。

(2) 水性色浆的制备:本体系油墨选择国内外耐碱性好、遮盖力高、色浓度高以及易分散性、储存稳定性良好的颜料, 制备成各色水性色浆储存。

水性色浆制备比例如下:

前制水溶性树脂:20-30%;191分散剂:4%;3062消泡剂:0.5%;5223NR蜡粉:0.5-1%颜料:40-50%;去离子水:15-20%;95%乙醇:10-15%。

(3) 基色油墨的制备:将前制水性色浆进行调整, 制作出烟包凹版印刷所需的各色基色油墨

前制水性色浆:40-60%;A-1091:30-40%;J-74:10-15%;815消泡剂:0.5%;D C-51爽滑剂:0.1%;346流平剂:0.3%;催干剂:0.5%;去离子水:5-10%;95%乙醇:5-10%。

5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的主要技术指标

颜料分散及稳定性:在-18℃--60℃下, 静置6个月, 无颜料返粗、絮凝、沉淀、胶化等不良现象;

颜色 (刮样法) :近似标准样;

着色力 (刮样法) :为标准样的95—105%;

细度 (刮板细度计法) :<15微米;

PH值:8.0~9.0;

粘度 (涂—4杯, 25℃) 20~50秒;

初干性 (刮板细度计法, 25℃) :10~30毫米;

彻干性 (刮板细度计法, 25℃) :70~100毫米;

耐热性:>120℃;

耐光性:≥4级;

附着牢度:≥90%。

6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印版要求:使用水性油墨专用印版:雕刻深度为:28-32微米。

(2) 印刷条件的设定:印刷速度为150米/分钟;烘箱温度设定为90℃, 风量开到最大。

(3) 油墨稀释用溶剂:去离子水:95%乙醇=3:7。

(4) 稀释比例:将水性油墨稀释到2#察恩杯18-19秒。

(5) 印刷过程中每隔30分钟对油墨粘度进行复测, 及时调整, 保证油墨粘度稳定。

7 烟包用水性凹版油墨的使用效果及结论

通过在烟包凹版印刷机上印刷测试, 将印刷效果与溶剂性油墨对比分析:本油墨在上机印刷过程中, 干燥速度能够满足要求, 印刷网点转移清晰完整, 阶调再现性好, 色彩还原基本上达到溶剂性油墨印刷效果;印刷品在流平性及光泽方面优于溶剂性油墨。但在印刷稳定性方面较溶剂性油墨还有一定差距, 连续印刷时间超过48小时后会有轻微的堵版、雾版现象, 需要对印版进行清理后方可继续印刷。

印后加工性能测试:在烟包印后加工过程中, 模切、压痕、烫金以及成型、包烟过程中均能达到使用溶剂性油墨印刷产品的同等效果。

综上:该配方油墨基本可满足烟包高速印刷的需求, 具有无毒、安全及环境友好的特点, 具备在烟包印刷行业推广的基础, 但在印刷适应性方面仍需结合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

参考文献

[1]辛秀兰, 等编著.水性油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大学毕业评语下一篇:读书报告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