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2024-09-05

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共8篇)

1.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一

如何记笔记?

不是简单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照抄照搬,更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没弄懂的问题,书上有的内容标记下页数,下课后整理。可以把笔记本分成2/3和1/3两部分,2/3部分用于记录老师课堂上的内容,书上的定理、证明和公式等;1/3部分留给自己梳理、体会。整理笔记要去粗取精、有的放矢,温故知新,一定要加上自己理解之后的内容。

练习题做多少合适?题量至少超过书上的2倍。

一本书有选择性地做,比如期中做1、3、5,期末再做2、4、6。做错的题要及时拣出来,概念错误要更正;即使答案对了,算法不好也要留意,记住更快捷、简便的做法。

不要重复做考查相同概念的题,也不要一上来就做难题,打好基础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惟有源头活水来”也是这个道理!基础年级务必重视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怎样减少做作业时间?

要集中精力,培养专注的品质。时间是有限的,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听音乐,不要分散精力。可以把做作业当作一次考试,给自己计时间,通过这种训练养成快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上课听懂了,做题不会做怎么办?

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是没有真正明白基本概念,应该先回到书上,不要急于马上做题。如果一道题20分钟之内都没有想法,就停下别做,等着和同学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但要明白这道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更要明白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到这些步骤的。

怎样选择课外练习册和辅导书?

现在的教辅市场很乱,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学习计划制定得很好,实行起来很难怎么办?

学生的目标可分为近、中、远,远期目标有一个大概就行,近期目标最好具体而不满。周末上几个辅导班,看多少书都要有计划。制定的计划是要比能承受的最大量少一点,这样每天都会有成就感。学会三本书平行看,书里面重复的地方就是重点、难点。

做作业正确率很高,但考试成绩不行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定很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一考试就高度紧张。家长平时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免给他太多压力,还要经常与孩子的任课老师交流,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总之,应试能力也是高中学习阶段应该培养的一项综合素质,让孩子有意识、有态度就变得尤其重要。考试是军人训练中的军事演习。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相信学生和家长,自有尺度。

2.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二

一、立足学生,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因此,一个人要想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必须要有一个优先注意的过程,然后产生向往之情,这样才会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去研究,最终掌握它。

初中学生仍然处在不成熟的年龄阶段,思想比较单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还无法掌握思想品德的学习方法,不知该如何去学习,找不到求知“良方”。怎样才能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充满兴趣?这是摆在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要想引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原本枯燥、呆板的文本变得更为具体、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更加愿意接受。因此,笔者就从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着手,然后借此机会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如在教室墙壁上或者在校园里张贴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或者名人名言警句,这些宣传物的功能就十分强大,能启迪学生思维和震撼他们的心灵,进而纠正自己不端的行为或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个阵地,学生就能得到极大的感悟,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化、启迪,学生就会更加明理,慢慢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他们会明白,无论是做一个好学生,还是做一个好公民,必须以讲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作为教师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让学生努力地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如可让学生去捐助活动,也可以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总之,要使学生在心中牢牢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把团队精神发扬光大。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不是让课堂静悄悄的无人敢言,而是让学生听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想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行为,进行角色模拟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站出来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场景的模拟,把生活引入课堂,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真实。这样做要远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相反,还会爱上思想品德课,会觉得思想品德课很有意思,知道它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长此以往,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內驱力的驱使下,学生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出色、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也就真正实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品德教学切忌一味地灌输,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学生理解,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受到好的熏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道,最终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活动中受教育

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学会运用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活动来“晓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提高和升华道德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模范崇高的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学生自然能“见贤思齐焉”。所以,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激励、引导学生;也可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以增强学生的毅力和能力。当学生有了坚定的道德意志后,就能排除各种干扰,顽强地把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3.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三

一.将数的的问题等价转换成形的问题

例1.求函数y= 的最小值.

分析:考察式子特点,借助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为

例2.求y= 的最值.

分析:y是分式,其结构类似斜率公式,因此可视此式为定点

Q(2,1)与单位圆上的动点P(cosx,sinx)连线的斜率.当PQ与单

位圆相切时,切线的斜率取值就是所求函数的最值.由 ,得 .

例3.已知实数 满足方程 ,求代数式 的最小值。

分析:方程 对应的图形就是单位园,代数式 = ,

即为点 到直线 距离的5倍,将代数问题转换成几何问题,

当然继续将问题转化成圆心 到直线 距离问题,

这样,易求 的最小值=

例4.关于 的方程 至少有一个负数解,求a的范围

分析:如果从代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较麻烦,虽然是常规方程,但需要反复讨论,不容易做得对.所以采取数形结合的解法.构造两个函数 和 , 的图象是一个确定的抛物线, 的图象是一个顶点为(a,0)的V形图, 当顶点 (a,0)在原点左侧时,且射线 与抛物线 相切时, .当顶点 (a,0)在原点右侧时, 射线 经过点 时, ,当且仅当 时,两个图象的公共点落在第二象限,即关于 的方程 至少有一个负数解时, a的范围是

说明:关于求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有关方程的解的问题常常通过转化思想将数的问题转化成形的问题来解决。简洁,直观,易懂。诸如此类问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将形的的问题等价转换成数的问题

例5.当实数 取何值时,两个函数 与 的图像有4个交点?

分析:这是一个形的问题,但是用两个函数图形是不能求出 的范围的。这时运用转化的策略将形的的问题等价转换成数的问题来解决,其实两个函数 与 有图像4个交点,就是联立方程组 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转化成方程 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再将数的的问题等价转换成形的问题,构造函数 ,注意到

函数 是偶函数,所在其图象是关于 轴对称的,因此,函数 与有4个零点就等价于函数 在原点右侧 有2个零点,求导得 ,当 时, ,所以 递减,当 时, ,所以 递增,所以,函数 在原点右侧 有2个零点时,必有当 时, ,即 , 所以,函数 有4个零点时,实数 的范围为: 。

说明:这是一道已知交点的个数,求参数的范围的题目,当 时,不需要证明在区间 上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在区间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因为已得在 上一定有两个交点,如果钻进牛角尖,把这样的条件当成未知,非要加以证明不可,是因为没理解题意,也是得不偿失的。

三.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例6.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在底面上的射影N位于底面的高CD上,M是

侧棱SC上的一点,使截面MAB与底面所成角等于∠NSC。求证:SC垂直于截面MAB。

分析 :容易证明SC⊥AB,再在平面SDNC中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SC⊥DM。

证明:由已知可得:SN⊥底面ABC,AB⊥CD,CD是斜线SC在底面AB的射影,

∴ AB⊥平面SDNC

∴ ∠MDC就是截面MAB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

由已知得∠MDC=∠NSC

又∵ ∠DCM=∠SCN

∴ △DCM≌△SCM

∴ ∠DMC=∠SNC=Rt∠

即 SC⊥DM 所以SC⊥截面MAB。

四.将一般数列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例7.已知 ,在数列 中有 ,若 ,求 的值. w.w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看似函数问题,剥去函数外衣,实质乃常规问题。

,可知 是公差 首项 的等差数列

五.将特殊问题转化成一般问题

有时,我们解决一个特殊问题,先将问题作一般化的探讨,通过解决一般问题,达到解决特殊问题的目的。对此波利亚给出了如下的解释:“一般化就是从考虑一个对象过渡到考虑包括该对象的一个集合。”一般化又称为普通化,它是把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考虑的思维方法。一般化是一种特殊的概括,但不能等同于概括。概括的特点是把若干个事物或对象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一般化的特点是把若干个事物或对象推广到更普通的情形。概括是从若干个事物或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规律,是寻求共性思维方法。而一般化是将某一事物或对象的有关性质加以保留,而将其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相关事物或对象,是考虑事物之间, 相似性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时,我们常把问题的条件进行等量变换,或用变量去取代常量等方法,把求特殊性问题转换为求一般性问题。

nlc202309051049

例7.计算

分析 : 数字较大,运算繁,不易发现隐含的一般性质,设 ,则

原式

六.将一般问题转化成特殊问题

特殊化通常是指考虑一般性命题的特殊例子,或如波利亚所说:“是从考虑一组给定的对象集合过渡到考虑该集合的一个较小的子集,或仅仅一个对象。” 特殊化是把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缩小到较小的范围或个别情形进行考虑的思维方法。解一个较复杂的数学习题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大可能的,若从问题最基本的情况入手,层层深入,使问题渐渐明朗,通过仔细分析,用取特殊值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得到问题的结论。相对于一般情况而言,特殊的事物往往显得简单、直观和具体,并为人们所熟知。

例8.已知数列 的首项 (a是常数,且 ),

( ),数列 的首项 , ( )。

(1)证明: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设 为数列 的前n项和,且 是等比数列,求实数 的值;

分析:第(1)问用定义证明,进一步第(2)问将一般命题转化成特殊问题即可解决。

即: 解得:

。再检验知 是等比数列。

说明:这一过程是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过程

解题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对原问题的一系列的转换和变形,可以转换条件,也可以转换结论,还可以同时转换条件与结论;数字与图形等形式上的转变;变量与常量替换等等。上述问题转化的方法仅仅是较为常见、运用普遍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于某个问题中,它们可以在不同问题中同时使用,也可以在同一问题中交替使用。问题转换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概括性。化归转化的实质是不断变更问题,因此可以从改变问题的成分这方面去考虑,也可以从实现化归转化的常用方法去考虑。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问题转化解题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学者在问题转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解题能力,也可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转化原则在数学解题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并灵活运用问题转换方法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利用数式的运算另辟捷径来提高解题能力。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化归转化的意识,找到正确的化归转化的方向和途径,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四

2、一行写一排数字,而不要两行数字挤在一起写。不要写得太满,要让草稿纸版面清晰,因为有的学生在打草稿时“过于节省”,见缝插针地用草稿本,导致整个草稿纸满满的,看起来很让人头大。

3、画图仍然要用作图工具画,但速度要快一点,不求精益求精,但不能影响做题,毕竟考试时间是宝贵的。

4、考试时,如果遇到不敢确定的题,要注明检查环节,便于最后查漏补缺。

5、草稿纸上要有分区或有分割线隔断,有的时候两道题的草稿内容挨得太近,就一定要用分割线把题与题之间的草稿内容隔开,以免在试卷上作答时把A题的过程誊抄到B题的答题区域内。

6、标记题号。无论是平时做数学作业,还是正式考试,在草稿上标记好题号,通过题号来定位在草稿纸上的位置,一目了然,方便快速查找。

7、按顺序打草稿,有的学生在打草稿时,喜欢挑空白的地方,以至于各个方向都有草稿,那样就只要“草”没有“稿”了,过一会儿自己都找不到,考试中这样的草稿是绝对不行的。

8、计算步骤、大纲、思路基本完整,过程大致规范。为什么说“基本”、“大致”呢,因为草稿的功能就是如此。计算跳步,一会儿错了还是找不到问题,检查不出来。不完整的草稿,和没有差不多;过于细致那倒也用不着。

让草稿本不“草”,变“草”为宝,这是每一个学生的优异成长基石。

优秀的草稿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满载着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不仅使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奥数除了坚持,还需要很多的方法,欢迎家长在留言板留言,提出宝贵的意见,如果您的孩子那个环节薄弱需要更多类型的奥数题型,可以随时@我。以上题型孩子做完不会的可以随时问我!

5.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篇五

关键词:动手操作,兴趣,方法创新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效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现在的课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操作,有的甚至是为了操作而操作,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充足的学具,同时注意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的操作活动、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动手操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1. 激发兴趣,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活跃、爱玩,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对他们而言,动手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心理需求。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从而产生畏难心理。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时,跟学生玩一个“小魔术”: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背过身去不看图象),并让学生用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三个角的大小。当学生刚测完第二个角时,教师就能迅速“预言”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角度大小。在学生的惊讶中,让学生量出最后一个角度,果然分毫不差。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最后揭示“魔术”的秘密:平面上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一定是180°。

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笔者带领4个学生,进行摸球比赛:袋里有3个红球,3个黄球,闭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猜一猜:若一共摸40次,则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纷纷猜测,而要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后,让台上的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小组长分工,小组内有序地进行游戏。最后小组汇报摸球的结果: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交流,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提供学具,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条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推导公式的重要途径。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这样一道题目:要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铅笔,从分铅笔的过程中得出: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人,并写出除法算式:10÷2=5(人)。那么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呢?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并在小组里尝试着分一分,发现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有剩余时,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10÷3=3(人)……1(支),说出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从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从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显得自然而合理。

3. 方法指导,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是要讲求一定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导”。(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研究的事物或对象;(2)根据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3)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甚至概括出结论。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设计一系列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学具里摸出一个表面有角的物体———初次感知角的特征。然后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并学着教师的摸法,示意角———再次感知角的特征。接着用三角板的角刺一下手心,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感知角的特征。接下来用一个不规则的工具和材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次抽象出角,接着利用学具袋里的工具和材料独立做一个活动的角———更进一步抽象出角,然后用直尺和三角板照角的样子画一个角———形成角的概念,最后反复拉开靠拢摆弄自制的能活动的角———感受角的大小。这一系列的活动,实现了由具体形象抽象出角的认识过程,最终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角的含义。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动手操作的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 学会创新,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进行思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6.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六

每个学生都想把数学学好, 但在学习中又有多少人喜欢数学并乐在其中呢?这样的学生极少, 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从学习数学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没有学习动机, 没有科学的系统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 不满, 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甚至中断智力活动, 会破坏学习的向心力, 当然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 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久, 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树立信心?现浅谈如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力,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 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 才敢于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 充沛的情感、精炼, 高度的概括能力, 娴熟的演算技巧, 高超的解题方法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 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宽容之情, 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 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 “亲其师, 信其道”。让学生觉得你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学生就会有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 由此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教师生动易懂的语言能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的引导也特别重要, 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表达, 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表达, 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判断, 定理具体化, 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难懂的理论形象化, 易于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捕捉有用的信息, 随时抓住萌发的灵感。部分学生认为, 数学老师讲课非常有趣是他们集中精神听课的原因。更有部分学生喜欢数学是因为他们认为上数学课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 对于教学历史他们爱听, 踏着前人的足迹去感受当时的热情, 使其自身也受到感染, 愿望老师要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 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教师要结合教材, 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 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讲圆周率时讲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 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通过数学史的学习, 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 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 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更有利于在今后学习中加以借鉴。

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介入激发兴趣

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课堂上感觉自己讲得很好, 学生也说听懂了, 可是遇到具体问题, 学生往往不会解决,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方法的本质认识, 它是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固有的数学灵魂;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 是数学思想化的反映。高中阶段的基本思想, 有分类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教材中处处蕴含着这些思想, 教师要悟透这些, 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例如,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体现了分类和转化思想。通过分类, 利用绝对值的特性把有理数运算转化为小学所学的非负数运算;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就如同插上了能力的翅膀, 可以自由翱翔。这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

五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很多学生感觉学数学好像没有什么用, 三角形、四边形、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内容既多又难, 而只要仔细想想, 就能发现数学的无处不在, 应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论联系实际, 把纯粹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相互转化, 有机地结合。例如:数学在税收中的应用:

李老师在2011年10月的基本工资为2060元, 该月的上课津贴为1260元, 问李老师这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解:因为李老师10月份总收入2060+1260=3320元, 所以, 应采用税额函数表达式中y=10%x-225,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y=0.1×3320-225=107 (元) 。

总之, 学习数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识, 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的信心, 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今后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还将根据数学教学内容, 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过程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把数学兴趣与数理逻辑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 掌握科学的知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为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7.浅谈什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篇七

数学的教学, 最终需要教师落实到课堂中去, 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 就要教得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 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 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 应拉近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 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 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做到返璞归真。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有这样的困惑, 在同学们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 对任何科目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新的环境、新的课堂、新的老师, 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在这里没有优等生也没有差生, 但是当这个新环境不再是新环境的时候, 同学们的兴趣也就不再那么积极, 成绩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异。怎么样才能让同学们一直保持那样的热情呢?怎样才能让学习更见效率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 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 常成功的活动, 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习以成功的体验, 帮助它们获得积极的情感, 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对数学学习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态度不仅是一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 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成分。认知因素是态度主体对于对象的了解和评价, 情感因素是主体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 意图因素是由认知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态度的反应倾向, 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 获得和谐和充分的发展, 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 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 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基础的形成, 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的教学, 最终要教师落实到课堂中去, 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 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 教师必须深钻教材, “沉下去”, 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 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掉队, 这个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 有新观念;第二, 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 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 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数学学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素质。要给同学们输入这样的概念和信息,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学习, 要往深处看。让同学们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8.动手是学好数学的法宝论文 篇八

1精心准备学具

要想保证小学生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提升,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对需要的学具进行充分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准备的学具还需要对学具自身安全性起到高度重视,保证学生在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在进行数学学具准备的时候,发现还有一部分学具是需要小学生自行准备的,这里所涉及的学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计数学具、计量学具和几何学具。

2实时指导操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身的好奇心还处于比较强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动手操作培训对于提升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范,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单纯模范的过程中会造成学生自身思维发生禁锢。因此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状态选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能力。

2.1明确动手的目的性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动手操作不仅仅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需要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又以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对于保证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知识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动手操作之前需要教师对整个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研究,保证小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身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提升。

2.2选择适宜的时间指导操作

在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数学知识自身涉及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提升学生自身动手操作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学生进行的机械化操作。

2.2.1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身思维还存在一定缺陷,也就是说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化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一定提升,就需要对学生采取学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2.2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和准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学具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和准则指导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保证学生对准则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对学生讲述相应公式和准则的来源,保证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的目的性得到全面的表达。

2.2.3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里所说的学生学习障碍主要是指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因此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分解,使得学生对几何体的了解有很大的提升,这样对于促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和自身空间观念提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灵活选择、采取方法

人在认识事物时,整个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反之,如果没有注意的参加,任何认识活动都不能进行,只有当客观事物引起我们注意时,才会留下明晰的印象。小学生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如果想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操作活动的形式、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富有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

3.1操作的形式

3.1.1个体独立活动

学具统一时,课中可以按照预设教学设计展开学习;学生有能力通过独立操作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要求学生自选学具操作这种活动形式。入到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平面图形上用彩笔表示这些分数,有些学生则利用线段图加以比较,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3.1.2群体合作活动

当学生独立操作困难较大时,可加强指导或组织群体合作。如推导某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数学广角”中的许多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3.2操作的方法

在教师采取合理操作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定的操作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2.1摆弄法:如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然后在操作的基础上观察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总结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2.2剪拼法:如在设计“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利用轴对称知识创造性地剪出美丽的图案,使他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更深的了解。再如,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先剪后拼的方法帮助推导。

3.2.3游戏法:如在设计“数学广角”的“策略问题”时,可先让学生(演齐王)和教师(演田忌)以游戏的形式再现“田忌赛马”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田忌每次能赢?这里面有什么窍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这种田忌获胜的策略逐渐清晰,然后,可以让同桌以游戏的形式动手操作,巩固新学知识。

3.2.4实验法:如在设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可预先准备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圆锥里装上细沙,倒入圆柱中,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的结论。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招慧红.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2]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祝浩军.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

[4]梁伟.小学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上一篇:电器家族的故事下一篇:内一科出科自我鉴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