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特殊影像表现(精选2篇)
1.肝癌特殊影像表现 篇一
在泌尿系统检查中,B超为首选而无创的检查方法,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显示肾盂肾盏形态、梗阻部位、原因。CT对于细小结石、腔外压迫、泌尿系统肿瘤具有确诊价值。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可显示梗阻部位、形态。MR检查可显示泌尿系统全程形态、梗阻部位及原因。收集安宁市人民医院112例有临床症状,且资料完整,B超提示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后行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查,部分病例行CT、MR检查,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月~8月B超提示肾盂肾盏积水、输尿管扩张、后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部分病例行CT及MR检查的病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部胀痛及绞痛,部分病例有向下腹部及阴部放射性疼痛史。大部分红细胞在(+)~(+++)之间,部分病例有白细胞、脓细胞及上皮细胞。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临床以腹部酸胀疼、绞痛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方法:对B超提示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的所有病例均行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X线检查使用东芝800 mA数字胃肠机,采用双剂量非离子造影剂,头低足高30°,分别于5 min、15 min、30 min透视点片观察,对显影浅淡者延时至45 min、60 min及120 min点片观察,不显影者行180~360 min点片观察。CT检查使用GE-1600CT机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60 mA层厚层间距为10 mm,可疑部位行2~5 mm薄层扫描,MR扫描使用GE-Signa Profile/Gold,行冠状位及轴位扫描,部分病例行逆行输尿管肾盂检查。
1.3 影像学表现
1.3.1 B超:①轻度肾积水:肾外型和肾实质无改变,仅见肾窦部出现窄带状或扁卵圆形无回声区,肾盂轮廓饱满,肾盏包括肾小盏均有轻度扩张,肾锥体顶端变平。超声诊断轻度肾积水应慎重。必须除外大量饮水或使用利尿剂后膀胱胀满可能引起的一时性肾盂轻度扩张,并应注意和正常肾盂产生的无回声区鉴别。必要时可在排尿后复查。②中度肾积水:肾窦区显示手套状或烟斗状无回声区,肾盂肾盏皆有显著扩张。肾小盏的终末端和肾锥体顶端轮廓均变平坦。肾外形和肾内期于结构不明显改变。③重度肾积水:肾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因肾窦区囊性扩张而显著受压、变薄甚至完全萎缩。其断面表现包膜尚光滑,其内呈调色碟状或相互通连的多房囊状结构,有时酷似巨大的“肾囊肿”。肾实质不同程度萎缩为重度肾积水的特征[1]。
1.3.2 X线表现:①轻度肾盂肾盏积水:肾小盏杯口饱满、变平或稍突,但肾功能良好。本组占42例,其中5例为肾小盏稀少而显示肾盏的相对饱满;9例为输尿管扭曲,折叠所致;7例由输尿管炎性改变,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管腔狭窄,扭曲所致;其余21例均由输尿管小结石所致。②中度肾盂肾盏积水:肾小盏扩大呈杵状,肾盂丰满圆钝,梗阻点以上输尿管增粗,显影稍示延迟,但肾功能尚好,本组占36例,均由输尿管结石引起[2]。③重度肾盂肾盏积水:肾脏轮廓增大,肾盂肾盏显球状或囊状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肾盂肾盏显影浅淡、延迟或不显影,表面肾功能严重受损。本组占34例,其中28例由输尿管结石所致,1例输尿管中段息肉合并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确诊)。有5例为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后下行至输尿管所致,12例为输尿管下端及膀胱肿瘤所致,8例为双侧结石,由于结石引起不同程度梗阻而有不同程度积水。对本组病例疾驶引起者,根据情况行输尿管肾镜、气道弹道碎石及手术取石,术手半年复诊,肾盂肾盏积水减轻,肾功能明显恢复。
1.3.3 CT检查:对B超、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满患者,35例行CT检查,15例行增强检查,对输尿管扩张者向下追踪扫描,均可检出梗阻原因,增强扫描检查中,2例由输尿管膀胱肿瘤引起,肿瘤明显增强。
1.3.4 MR检查:18例行MRI检查,对结石不敏感,很少用于检查泌尿系结石,但B超显示积水而造影不显影者,MRI水成像可显示梗阻上方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扩张,结石表现为梗阻处的弧形低信号影[3]。
2 结果
112例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结合系统分离、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盂肾盏显影85例,壶壶型肾盂10例,右侧不显影12例,左侧不显影10例,5例为肾绞痛期间检查未显影,其中轻度肾盂积水45例,中度肾盂肾盏积水25例,重度肾盂肾盏积水18例,不显影14例,为囊内压增高所致。
3 讨论
B超检查具有时间短、无创伤性、获得结果快等优点,较常采用,对肾盂积水、输尿管积水、肾盂肾盏结石及膀胱内的阳性及阴性结石检出率高,但对输尿管中段梗阻由于胃肠道气体影响有一定的检查限度。腹部X线可发现泌尿系阳性结石,但对细小结石也很难发现,阴性结石则无法检出。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查仍是泌尿系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造影检查除能确诊积水原因、梗阻部位以外,还能观察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形态,了解肾脏功能的好坏及并发症的`有无。根据B超、X线检查,有针对性的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可发现肾、输尿管、膀胱内结石、肿瘤及腔外压迫及泌尿系先天变异。MRI检查很少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检查,但MRI可显示梗阻所致的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积水及腔外情况,结石则表现为梗阻端处的低信号影。
本组病例肾积水大多由结石所致,其中小结石以输尿管下端第三狭窄处多见,引起肾盂肾盏积水程度较轻。较大的结石大多停留在输尿管第一、第二狭窄处,引起肾盂肾盏及梗塞以上输尿管积水扩张程度较为严重。但少数病例虽然结石偏大但梗阻程度轻者肾结水亦不严重。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输尿管不能全程显示,此时俯卧位半立位检查可显示梗阻以上的全部输尿管。对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显影而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者,可行逆行输尿管肾盂检查,均可获得影像学诊断。肾盂肾盏积水除结石与输尿受压性狭窄引起外,还可由血凝块阻塞肾、输尿管、膀胱肿瘤及外在性压迫等引起。一般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均能明确积水的原因及梗阻的性质。
笔者认为,B超提示肾盂肾盏积水及输尿管扩张,说明有梗阻存在,为进一步查明原因,均应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它不仅能明确积水程度、梗阻部位及性质,还能了解肾功能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 参考文献
[1]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05.
[2] 樊苏培,方昆豪.临床泌尿外科X线诊断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72.
[3] 孔祥泉,冯敢生,罗汉超.急症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
2.肝癌特殊影像表现 篇二
关键词:单层螺旋CT,原发性肝癌
采用常规的CT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时候往往需要较长的扫描时间, 而且无法将全肝的动脉抓住, 因此在定性诊断肝癌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目前螺旋CT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 所以一次注射造影剂就能够将全肝的影像获得, 从而使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显著提升[1]。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对单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男45例, 女15例;年龄37~80岁, 平均59.1岁;观察组:男43例, 女17例;年龄36~82岁, 平均59.3岁。所有患者在一次诊断时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这些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包块、黄疸、削瘦、腹胀和腹痛等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进行诊断, 观察组患者选择单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具体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选择尖端影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采用3.5~5.0 MHz的频率, 在患者空腹8~12 h之后, 对患者的腹腔脾、胰、肝及胆等情况进行扫描, 对患者肝脏癌肿的部位和大小进行观察和记录, 将肿瘤内部和肿瘤周围的彩色血流图像显示出来, 并且将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显示出来, 与彩色血流显像相结合, 对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内径进行测量, 对血管和声速夹角进行调节, 保证其小于60°。在得到患者稳定的频谱形态后, 对患者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对其最大速度即峰流速进行记录[2]。
1.2.2观察组选择美国GE Hispeed/i螺旋CT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肝癌双期连续容积扫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 5 mm层距、5 mm层厚进行平扫, 随后选择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的方式将100 ml的碘佛醇注入进去, 保持3 s/ml的注射速率。肝动脉期共计25 s, 门静脉期共计60 s, 延长期共计180 s[3]。
1.3 观察指标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辅助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 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 辅助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ALT、γ-GT等指标显著降低, 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 血清总胆红素、ALT及γ-GT等指标无显著变化。计算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其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主要对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确诊数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次诊断之后, 对照组患者中共计有39例患者诊断出原发性肝癌, 达到了65.0%的确诊率;观察组患者中共计有60例患者诊断出原发性肝癌, 达到了100.0%的确诊率。两组患者在确诊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单层螺旋CT能够对一般动态扫描缺陷进行弥补, 在门静脉期和肝动脉期进行2、3次的全肝螺旋扫描。这样一来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螺旋CT扫描。肝细胞性肝癌主要是通过肝动脉进行供血, 肝脏具有双重血供的特点, 因此使用单层螺旋CT能够对病灶的CT特征进行充分的反映, 使病灶可能被2次检出, 从而有效地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和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一般将肿瘤直径<5 cm的称为结节性肝癌;将肿瘤直径≥5 cm的称为巨块型肝癌;将结节较小、分布广泛的称为弥漫型肝癌。在整个肝脏中都分布有肿瘤, 通过CT平扫可以发现不规则、片状、内源性及椭圆形核苷类圆形的块影。包膜型肝癌和直径小于3 cm的小肝癌边界比较清晰, 病灶密度较低。较大的病灶由于病变、坏死和出血, 容易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现象和结节[4]。
本研究中, 患者在肝动脉期的肝癌病灶出现了强化表现, 这充分说明使用单层螺旋CT能够对肝癌血供的特点进行有力的反应。在门脉期病灶的密度会迅速的降低, 体现出肝细胞癌速升速降的特点。这也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征象。还有一些病灶在门脉期呈现出高密度灶或者等密度灶, 这也说明其具有双重供血或者门脉供血的特点[5]。使用肝脏单层螺旋CT对原发性双击增强进行扫描, 能够将肿瘤血管和肝动脉较好地显示出来。肿瘤血管CT一般为轮辐状、网状、扭曲状或增粗状, 肝动脉期容易见到肿瘤边缘血管的不规则增强, 有时门脉期也可以见到这一情况[6]。在肝癌血管造影中, 肝动静脉瘘是一个重要的征象。在肝癌伴动静脉瘘的诊断中螺旋CT快速增强扫描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使用常规CT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显示。单层螺旋CT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单层螺旋CT能够清晰地检查出患者肝脏内部的病灶, 对病灶周围的病变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7]。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相比, 单层螺旋CT扫描不会遗漏病灶, 能够实现对一个部位或者整个器官一次屏息下的容积扫描。既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扫描速度, 提高造影剂的利用率, 并且不会受到重建次数和间隔大小的限制。通过容积扫描的方式能够提高三维重建图像和多方位重建图像的质量, 从而提高肝癌的诊断率。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65%;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100.0%。两组患者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充分地证明了单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进行单层螺旋CT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扫描中可能会出现同病异影或者异病同影的现象;扫描时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 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由于扫描位置的误差, 单层螺旋CT也可能会出现漏诊和误诊[8]。
综上所述, 单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具有良好的效果, 能够有效地提高扫描的准确率, 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清晰的识别,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肝癌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腾, 洪永孟, 胡晓云, 等.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3, 213 (6) :695-697.
[2]黄莹, 李嘉家, 黄艺峰, 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 10 (3) :223-226.
[3]唐友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 2011, 30 (35) :182.
[4]杨健惠.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7) :3.
[5]张安, 郭吉刚, 郭顺林, 等.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初步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38 (6) :177-178.
[6]牟楠楠, 李响, 张乐.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疗效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 24 (4) :271-274.
[7]李振芝, 于进超, 吴伟, 等.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 10 (3) :220-222,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