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共10篇)
1.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一
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论文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以及建构游戏以人际交往为基础,通过游戏的交往互动,幼儿学习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感,发展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社会性适应能力,发展幼儿轮流分享、合作、关心、帮助等亲社会行为。丰富的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为教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创造了教育契机,教师应以游戏环境的创造者和幼儿游戏需要的反应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实现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
一、挖掘游戏对亲社会行为发展独特的价值,引领幼儿学习
伙伴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社会性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轮流、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发展幼儿的同情心和友好关爱的情感。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游戏,幼儿以模拟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在角色游戏中结成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同伴友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更为充分的同伴互动的机会,在了解他人的态度行为同时学习解决同伴交往的问题,学习同情、关心、分享,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耐心地给娃娃用小勺喂饭、帮娃娃穿衣服,模仿着家人关心娃娃的冷暖、不弄痛娃娃,学习同情和关心。当孩子生病时,“爸爸妈妈”模仿着自己的亲人去安慰、关心“孩子”。
在美发院、图书馆游戏中,随着游戏情节的丰富涌现出多种角色,为幼儿自主学习协商、轮流扮演角色提供了机会,同时幼儿还要学习分享游戏中的吹风机、漂亮的发夹等材料。促进幼儿学习分享角色和游戏玩具材料。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幼儿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更多时则需要小组幼儿围绕一个故事共同表演,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围绕角色、情节、表演动作、对话、材料等进行沟通协商,学习达成对作品理解以及对动作表现等的共识,学习轮流分配角色、表演中互相提示帮助等交往行为,幼儿在体验游戏性、表演性的过程中,发展合作、轮流、帮助等亲社会行为。
积木建构游戏蕴含了学习社会性交往的可能性,对支持幼儿合作、谦让等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积木游戏中,有限的搭建空间和材料,让幼儿常常面临争抢积木、抢占场地的冲突,这些问题情境成为幼儿学习谦让的良好契机,有利于幼儿接纳现实,产生谦让的利他行为。积木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幼儿要建造出生活中所见的复杂的建筑或物体,需要合作搭建积木。合作的积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形成建构想法、搭建行为一致性的契机,幼儿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习协调自己的行为,在搭建积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游戏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同时,促进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他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同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以游戏材料作为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媒介,暗示幼儿学习
游戏是幼儿每天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游戏玩具与材料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正是在与玩具、游戏材料以及同伴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和发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游戏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利用玩具相互模仿,或者分享,亦或共同合作,甚至还会因为玩具引发幼儿间的争抢等冲突,而这种同伴冲突也恰恰成为幼儿学习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机会。游戏材料影响着幼儿交往方式,同时游戏材料和玩具的类型和种类都会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考虑游戏材料、玩具的设置与投放。调节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和种类与幼儿人数的平衡。在小班初期,提供相同的玩具,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和平行游戏,从小班中期逐步提供几种类别的玩具,每种玩具数量控制在少于游戏幼儿人数,以促进幼儿学习分享和相互合作。例如,在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仅提供一套小熊等相关角色的服饰和道具,幼儿进行游戏时需要协商分配每个小朋友扮演的角色,在演过一轮后几个幼儿协商更换角色学习轮流扮演狐狸、小狗等自己喜欢的角色,服装道具的投放支持了幼儿表演故事情节的需要,促进了幼儿形成轮流、合作的行为。
投放集体玩的社会性玩具,增加社会性相互作用。有研究将玩具分为社会性玩具和孤立玩具两种类型,其中集体玩的社会性玩具对幼儿的合作、帮助亲社会行为有影响。因此,要为幼儿提供社会性玩具,这些社会性材料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社会性互动的机会,培养幼儿在使用材料中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
三、顺应游戏情境引导亲社会行为,推进幼儿学习
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影响与指导,通过对幼儿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积木建构游戏等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在以上游戏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分享、谦让、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但是这些行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幼儿尤为明显。因此,教师的引导时机和引导方式关系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捕捉时机、果断决策、适时引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结合游戏情境,适时介入、顺势引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冲突与纠纷时,教师介入并提出合理建议,可以顺利解决游戏冲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例如,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当“爸爸”拿着小拖布兴致勃勃地来回擦拖地板时,“哥哥”看着好玩也想要,但是“爸爸”不给他,争执未果时“哥哥”上去就抢,两人争夺并推搡起来。这时一旁观察的教师适时介入及时制止,并建议家里想收拾得干净需要擦两遍地板,第一遍用肥皂水,第二遍用清水,并建议“爸爸”和“哥哥”商量谁先擦谁后擦,在情境中幼儿欣然接纳了教师的建议,大家继续开心游戏。教师建议小班幼儿轮流玩拖把,在冲突时引导幼儿学习轮流的方式与技能。而且在其他游戏中,幼儿学到的轮流的技能被迁移到类似的冲突情境中,这对幼儿形成分享的态度和习惯奠定了基础。
在游戏情境中换位思考,帮助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识别他人意图时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幼儿去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美食店”中,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在一起玩摊煎饼果子游戏,但是娜娜一直没有机会轮到,她情绪沮丧地坐着不动,老师悄悄地了解了娜娜想法后,对其他孩子说:娜娜看起来很不开心,因为她做了很多协助工作,等了很长时间都没轮到她摊煎饼果子,我们能做点什么让她高兴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娜娜的感受,帮助幼儿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去同情、帮助、分享等具体亲社会行为。
四、运用正面反馈关注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强化幼儿学习
“幼儿受到鼓励选择适当的行为”是Honig 研究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条件得出的结论之一。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正面的关注是一种有力的强化,成人及时给予幼儿肯定、鼓励等正面的反馈,幼儿就会理解哪些行为是得到认可的。
肯定、鼓励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教师要非常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分享与互助、合作游戏等行为,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肯定与鼓励,通过注视幼儿、微笑及抚摸等行为进行非语言奖励,运用肯定的语言表示对幼儿的赞许和肯定。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指出亲社会行为及其正面的效果,例如,在幼儿搭建蝶形立交桥后,教师对搭桥的孩子说:“明明,刚才看见你帮助小童扶着桥墩搭建出高高的桥真是太好了,童童现在特想跟你一块玩。”当这些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老师肯定欣赏时,他们会受到鼓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群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观察表扬和肯定幼儿的分享、帮助、谦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愉快,发现积极良好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同伴友谊,同时,在群体中的肯定能扩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起到示范和导行作用,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过程,从被动认同达到内化,真正成为他们自身拥有的良好品质和行为。
2.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二
一、创设情境化的游戏环境
本学期我们以《指南》背景下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幼儿各种发展为基点展开了研讨,结合我园的特色课程,就有了如何使游戏环境情境化这一课题。根据幼儿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对幼儿有较好的学习价值与意义背景的游戏情境,不但能够体现班级活动的进展情况,推动主题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于是把我们所在的镇———黄石镇所特有的工艺美术城搬进我们幼儿园大班的游戏课程里。黄石工艺美术城是家喻户晓的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全国性工艺品专业市场,孩子们生活在黄石,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参观美术城,也有很多家长在美术城上班等,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最能获得第一手感性经验。基于这一有利资源,我们以工艺美术城为主题,创设出工艺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游戏场景,启发幼儿模仿工艺美术城里工艺的雕刻、加工、包装、经营、参观等各个活动,隐含着区域活动的各个操作环节。游戏以工艺美术城为载体,赋予幼儿工艺城里的角色身份,让幼儿在生活化、情境化的游戏环境中自主地、积极地游戏、探索。通过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游戏情境的创设,将近阶段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使幼儿巩固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可见,情境化的游戏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二、投放情境化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关键,因此材料情境化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增强游戏的情境性。根据美术城里各种不同类型的工艺雕刻、加工、包装、经营、收拾、摆放等,以及美食一条街里的各种特色美食等,我们投放了各个不同类型工艺的摊位架以及相应的材料,幼儿易模仿易操作。同时也提供了成品与半成品的游戏材料,能为丰富游戏情境创设条件。如:在木木雕刻摊位店里投放了一些成品木雕,展示架、展示盒、包装盒、包装带,以及半成品萝卜、马铃薯、黄瓜、雕刻工具、工作服等供幼儿加工;在福福金坊摊位店里投放了一些成品金银饰品,展示架、展示盒、包装盒、包装带,以及半成品金银线等供幼儿加工;在亲亲手工摊位店里投放了一些成品树枝工艺品,以及树枝、颜料、各种色纸、毛笔等供幼儿加工;在贝贝珠宝摊位店里投放了一些成品珠宝工艺品,展示架、展示盒、包装盒、包装带,以及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供幼儿加工;在宝宝泥塑摊位店里投放了一些泥塑工艺品,展示架、展示盒、包装盒、包装带,以及手工泥、工具工作服等供幼儿加工;在各个美食摊位店里投放了相应的厨具、餐具、食品以及这些食品的半成品材料;投放银行、游览车、娃娃家等。这些材料的投放,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感受。当成品卖完了,他们就要继续雕刻、加工、制作、设计等,送到柜台前供顾客挑选,孩子们沉浸在情境游戏中,忙得不亦乐乎。
三、扮演角色参与情境化的游戏
新《纲要》也强调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应及时提供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实际的游戏材料, 使幼儿在游戏中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与教师和同伴的游戏互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体现游戏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交往意识,游戏中也出现了与同伴简单交往的情节,但游戏情节显得不够丰富,而情境化的游戏更容易吸引幼儿去操作、去探索,从而更能体现出丰富的游戏情节,幼儿就有更多的游戏行为和语言。因此,我们创设的以“工艺美术城”为主题的情境游戏,就是根据幼儿的情感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情趣化,幼儿喜欢、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如:扮演顾客的孩子们背着小包包到银行取了钱,出发了,坐上公交车去工艺美术城逛逛,看看漂亮的工艺品,遇到适合的喜欢的就试一试戴一戴,好看就把它买下来,累了或肚子饿了就在旁边的美食一条街选择自己喜欢的美食好好享受,又能歇一歇,一举两得,妙哉!扮演工艺品店的导购员、设计师、美食店的厨师、服务员、保安、司机的孩子们,时间一到,开始上班啰!上与自己角色相应的工作服上岗了。瞧,导购员们操起各自的宣传本事:晶莹剔透的贝贝珠宝,栩栩如生的泥塑品,好看又好吃的庆丰包子,香喷喷的豆浆炒米粉,还有又香又脆的油条等;美食店的厨师们也不甘示弱,各自亮起自己的看家本事,做出色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服务员们忙着为顾客服务:端茶送水、送美食、收拾洗涮碗筷等,还会吆喝招揽生意;保安、司机各司其职,保安巡视站岗,孩子们拿着警棍,看起来俨然就是“警察叔叔”;司机们忙着接送顾客,不亦乐乎。从幼儿活动时那投入专注的表情和动作里,看到了“有情有趣”的游戏,孩子们沉浸在愉快的主题情境中,忙得不亦乐乎。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轮班、轮岗、招聘岗位等,游戏情节自然地延伸了下去,而且还让孩子们感觉到与人交往的快乐,促进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欲望。
3.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三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幼儿天性好玩好动,相关研究显示,幼儿教育必须遵守幼儿的生长、活动规律,并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针对幼儿的特点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教育和引导。3至6岁是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个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培养时期。笔者认为,针对幼儿的特点,实行游戏是一种收效显著的教育方式。游戏能够以某一个主题或某一个故事情节贯穿在整个游戏中,游戏的内容能够围绕着全面教育实施。这一种游戏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强化幼儿的社会感受,培养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品质。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对于幼儿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样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力引导措施之一,幼儿借助游戏,能够丰富更多的情感体验与社会阅历,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幼儿天性好动,将游戏当做是最重要的玩具,游戏非常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与心理特点,这是一种特殊并且符合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就当前我国幼儿教育而言,许多幼儿园与教师都非常重视游戏教育,能够意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无法替代的作用。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游戏的过程也正好能够推动幼儿智力发育,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知觉力、判断力、想象力、创作力、观察力以及冒险心。在幼儿教育中借助各类游戏、玩具材料,根据游戏认识到各类物体的用途与特点,并感受物体之间的事物关系以及空间关系,从而形成对各类型事物的基本概念,这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必须围绕着幼儿的成长需求进行策划与实施。游戏的设计需要以幼儿为核心,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和感受。借助一些关于社会角色的游戏,能够通过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扮演自己习惯的角色,从而体会社会中人物事情的工作、行为内容,并促使其在游戏中发表自己对角色的认识观点,虽然观点会很幼稚,但是也能够充分体现幼儿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与认识,通过正确的游戏,必然能够促使幼儿真正感悟社会、融入社会。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取材,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
针对幼儿教育,重要因素不仅是教育方法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参与游戏的情绪,积极地情绪是促使幼儿游戏是否能够起到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借助游戏,幼儿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内容,从而形成向上、自信、乐观的性格,这也为幼儿的个性成长提供了想好的基础。在体育类游戏当中,教师可以按照活动的的目的,合理采取适当的游戏材料,建立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游戏背景,借助背景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体育类游戏《穿越障碍》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借助高跷、木凳、铁丝、竹竿以及爬梯等材料,为幼儿创造一个障碍穿越路径。因为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对充满“危险性”的游戏背景有非常明显的乐趣。对此,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描述游戏的背景,如背后有敌人在追赶,然后通过借助各种有“危险性”道具的衬托之下,让幼儿体验充满乐趣的游戏。在安全前提下,幼儿可以经过钻铁丝网(半蹲或爬过铁丝网)、过草地(爬过垫子)、走独木桥(走长凳)、穿越森林(走过S型摆放的竹竿)等游戏活动,通过这类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促使幼儿保持较高的参与情绪以及积极性,通过灵活的动作,在整个游戏中都呈现非常高的投入感。幼儿在游戏当中也能或多或少的理解互帮互助、相互协作以及团结友爱等多方面品质。
2.根据幼儿成长需求,合理设计游戏内容
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往往受溺爱,不喜欢与别人分享或合作,这也导致大多数幼儿的情感上严重缺乏“友好”和“互助”的情感。对此,针对这一种状况,便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相应的游戏,并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主题内容,通过该主题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学会友好、学会配合。
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当中,这一个游戏可以说是总所周知,在游戏当中,让幼儿来当鸡与老鹰。在游戏当中,让每一个“小鸡”当一次“母鸡”,然后一起合作躲避“老鹰”,最后比哪一位幼儿在当“母鸡”时“小鸡”被抓得最少。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幼儿分为两组,然后对比两个小组哪组成员的配合能力最强,通过竞争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游戏开展时,教师应当适当的鼓励并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以合作为核心让幼儿学会配合,帮助幼儿掌握游戏的技巧。通过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一起合作玩游戏的乐趣,还能够学与人配合、与人相处的乐趣,从而强化幼儿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游戏规则,掌握礼貌游戏、礼貌用语以及以温和的口吻交流等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幼儿教育必然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变。作为幼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特异性发展,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安全、娱乐、健康的游戏活动,并根据幼儿的综合性教育为核心开展游戏,促使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培养幼儿的多方面品质,进而培养幼儿全面素质,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建平. 浅谈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13(41):13-13.
[2]马丽云. 以游戏为媒 张幼儿天性——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11(5):81-81.
[3]葛灵怡.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小学, 2015,10(12).:190-190.
4.游戏在幼儿教育的应用策略论文 篇四
【摘要】幼儿园要经常举办一些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每一种游戏活动类型都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这些游戏活动的进行都是从年幼儿童的角度出发,以教育和引导儿童为主旨。与此同时,幼儿园通过开展儿童教育活动来促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能够带着阳光地心态健康成长。笔者多年以来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进行了细心关注,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近些年来,国家对儿童的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更加重视。目前,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范围在逐渐变大,理念的样式也十分新颖。其发展目标在于为儿童打造一个快乐学习、健康娱乐的成长环境和心态。
一、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幼儿教育理念的发展较为迅速,指导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根据笔者对其了解情况来看,认为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论述如下文。
(一)儿童缺乏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读幼儿班的学生们,多数都非常讨厌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语文、数学这两门学科,在他们眼里,更是极致的乏味。幼儿教师们一致反映,在开学之际到来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甚至有的孩子直接用哭和闹的方式来告诉家长他们不想上学,但是,每当大班学生在做课堂游戏的时候,却异常兴奋,尤其是在教师宣布带领他们做游戏的一刹那,更是乐的手舞足蹈。教育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孩子们的这种举动,进行了细微的分析,并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的时候,尽量要采用游戏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园缺乏儿童游戏活动器材
普遍情况是,部分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过度的去节省资金。这直接导致了儿童基础设施活动器材不能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发生,而儿童对游戏活动喜爱的范围却在不断扩大。所以可谓是儿童对于活动器材的需求与青少年宫所能提供的产生了矛盾。
(三)幼儿园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体制。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据了解,幼儿园在举办儿童教育活动时,却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普遍现象是,儿童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就开展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儿童不喜欢什么样式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就停止相关课程的开立。这种开展活动的模式,表面看上去是为了投儿童所好,好让其有更多的兴趣去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活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并不完全可取,因为它会造成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松懈,会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清晰的规划。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儿童偏科的恶果,不利于其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如下叙述则是笔者总结出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采用游戏教学方法以增强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就单拿学习拼音来说,只要不打乱讲课时的字母顺序,学生们轻而易举就能读出来,但是,在字母顺序被打乱后,学生们就开始难以识别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幼儿教师开始变换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的模式,即是在卡片上,工整的书写出要讲的拼音以及汉字,并用颜色鲜明的彩笔重点标出。这样做有益于学生的识别。该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另外,将卡片记忆方法做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把卡片做成一种类似于跳棋的小游戏,游戏规则不变。然后,老师们手持卡片,学生们负责拼读,每拼读正确一次,就能够向前挑一步,倘若拼读错误,则退后一步,最后的赢家即是向前跳跃步数最多的那位同学。游戏结束时,教师们要奖励赢家,鼓励输者。卡片记忆法增加了大班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的特征,提高了它们的`学习效率。
(二)完善儿童游戏器材设施
游戏教育理念下,要求幼儿园要对相关器材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例如,要有足够儿童使用的滑梯、转椅以及跷跷板等,只有器材样式多,才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种类,让当今时代的儿童在参加活动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才能够使他们真真正正的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游戏活动。
(三)建立健全体制
民间有句谚语,脍炙人口,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这句话算是得到了具体的验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或是私人工作单位,最不缺少的就是维持正常秩序的体制。由此可知,游戏教育理念过程中,也要求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体制。该体制应该本着能使儿童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为祖国培育出更优秀的青少年为原则。与此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脚步,遵循社会发展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经过研究与分析后,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今后的实践中,要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来让更多的儿童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5.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五
[摘要] 游戏化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直接参与美术欣赏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获得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在充实幼儿美术欣赏活动途径的同时,发掘幼儿的潜力。因此,研究美术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策略,对于幼儿园有效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游戏化
在综合课程观的指导下,为了培育幼儿的艺术修养,幼儿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美术欣赏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参与美术活动、与大师对话,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充实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发展起点,开阔幼儿的视野,提升幼儿的审美情操和自信心。游戏化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直接参与美术欣赏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获得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在充实幼儿美术欣赏活动途径的同时,发掘幼儿的潜力。因此,研究美术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策略,对于幼儿园有效开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目标的策略
带来愉悦的美学体验是美术欣赏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幼儿美术欣赏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体验。幼儿还处在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逐步认识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认识是其成长的基础,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幼儿的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解读基础上。因此通过选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若是缺乏基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幼儿的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将成为无本之木。通过对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认知和解读,有助于幼儿形成对自身的定位。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有时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例如,文艺复兴三巨头之一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幼年所受到的美术熏陶有关。米开朗基罗是由奶妈养育的,而奶妈的丈夫是一名雕塑家,艺术作品的熏陶开启
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门。“文艺复兴”三巨头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出生在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在父亲的影响下,拉斐尔自幼便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气质。由此可见,美术欣赏活动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开发其艺术天赋是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二、活动形式的策略
色彩的训练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老卡尔•威特的儿子在14岁获得了博士学位,轰动了整个德国。在培养儿子时,他就运用游戏的办法。为了训练儿子的视觉能力,他会进行 “颜色比赛”的游戏。他用红色的笔画一条线,然后让曾被医院诊断为“弱智”的儿子选择相同颜色的彩笔,画同样长短的彩线。要是颜色和长度都一样,儿子便赢得比赛。这种方法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幼儿观察力的方法。
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在小时候也接受过类似的训练。有时伦勃朗的父亲会手拿一个新的彩色玩具,在伦勃朗面前一晃。随即让伦勃朗说出看到什么颜色和形状的玩具。如若说得不对,父亲会让伦勃朗在现有的玩具中寻找颜色最相近的玩具,并与新的玩具进行比较。通过这类游戏训练,伦勃朗掌握了超乎常人的辨别色彩细微变化的能力。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在游戏中进行与美术相关的色彩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色彩的辨别能力。因此可以将色彩丰富的油画图片放到幻灯片里,展示几秒,然后让幼儿回忆和再现刚刚看到的图片。这种方式可以诱发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通过短时记忆的再现,训练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记忆力。
三、主题选择的策略
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因此美术作品的主题应该多元化。因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其对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认知,所以选题应该围绕几个方面。过于抽象的美术作品,幼儿不易理解,无法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创作深意,教师讲解也颇具难度,所以不应在选择之列。
主题的选择可以考虑多种形式,画的内容,可以选择山水画、人物画等;画的形式和颜色,应选择色彩明快,表现力丰富的作品。国画中单纯用水墨的美术作品因为缺乏色彩,应慎重选择。更多的应该选择青绿、金碧等风格的彩色作品。油画因为是彩色的,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广,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皆可。
四、内容选择的策略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需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模式,而是由教师引导幼儿进入到美术欣赏中,成为欣赏的主体和中心,并参与其中进行美术创作。美术欣赏活动主要是由如下五部分组成。
1、展示回忆。将需要展示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先展示数秒,然后让幼儿抢答。说出看到的景物及颜色,说得越详细越好。并鼓励其他幼儿补充,陈述准确的,给予奖励。若幼儿一时无法完全说出,可以多展示几次画作。
2、欣赏讲解。由教师对美术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引申。以明代大画家沈周的《雪际停舟图》为例,沈周以善于描绘生活景物著称,位列“明四家”首位。他笔墨生动,意蕴深远。《雪际停舟图》运用了青绿山水画的技法,色彩生动,既有国画的水墨灵动,又意境高远,适合幼儿观赏。可以让幼儿在领略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到自然山水之美。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国画的特点,继而从本画的主题到画中的高山白云、苍松翠柏、蜿蜒江流、泊舟商旅等向幼儿进行解说。
3、游戏分组。引导幼儿从画面中美丽的自然山水联想到曾经游玩过的地方,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并萌发描绘下来的愿望。在此可以将幼儿按照每4人一组。分别绘制高山白云、苍松翠柏、蜿蜒江流、泊舟商旅,并且组成一个四幕剧的小故事。
4、模仿创作。在幼儿分组完成后,鼓励幼儿模仿画作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将故事融入自己的画作中。并与本小组的小朋友一起编一个小故事。各自负责不同的部分。
6.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六
一、引言
在人的整个身心发展阶段,幼儿期作为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指的是年龄在三岁至六岁间的儿童,就其身体发展特点而言,他们正处于生命起步、开始发展的阶段,身体器官及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作为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时期,实现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及开发智能作为此时的首要任务。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体育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可有效促进其身体及智力发展,同时对幼儿的情感及自我概念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目标不够清楚;不能遵循幼儿身心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不重视对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所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多元智能的研究发现: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表现,同时发现幼儿的智能结构至少包括两种较强的智能组合。充分利用幼儿的强项智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促进其弱项智能的共同发展。本研究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以体育游戏为手段,探讨幼儿进行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为理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育游戏,从而为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尝试。
二、认识多元智能理论
1.内涵: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作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国际教育理念。最初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中首先提出。加德纳认为:智力作为一种在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为了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或创造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每一项智能在人类认识及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均发挥出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
2.构成:加德纳提出八大智能,具体如下:
2.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沟通、交流及文案书写等方面的能力。就职业而言,作家、演说家及主持人等均可以表现出高度的语言文字智能。
2.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通过计算、量化及相关假设,进行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家、会计师、侦探及科学家等均显现出超强的逻辑数学能力。
2.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可以采用三维空间的方式准确感知空间图像及辨别空间方向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及画家均能表现促较强的视觉空间智能。
2.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可以灵活操控物体及自如控制肢体动作的能力。运动员、舞蹈家、演奏家和手艺人等此方面的能力非常突显。
2.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可敏锐地感知音调、音色及节奏的能力。演唱家、作曲家及调音师等均具有该方面的能力。
2.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能够了解他人性格、爱好并与之交往的能力。优秀的教师、成功的管理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2.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自我认识、体验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哲学家、心理学家等是拥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范。
2.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的是可利用自身感官能力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并对事物实施分类,洞察人造系统的能力,如猎人、植物学家何动物学家等均具有较强的自然观察智能。
三、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游戏模式过于程式化:目前的幼儿园体育游戏依然沿用传统“三部曲”体育教学方法,即将体育游戏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该模式虽然具有系统性及完整性等特点,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其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同时对规则的理解与认知还相对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对幼儿的差异性缺乏必要的关注:幼儿正值快速生长期,年龄相差几个月在身体及心理方面均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会因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而产生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而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过于注重游戏的可行性,却忽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差异性,致使幼儿发展不够均衡。
3.不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游戏的应用评价过于片面,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生活习惯和个性发展等等,却忽视了对其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自省智能等同样重要智能的开发。
四、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体育游戏的实施策略
1.设定明确且易于调整的目标:幼儿体育游戏的目标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预先设定及规范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体育成效的评价尺度,所以,在幼儿体育游戏的实施实践中,需根据幼儿的身体机能状况及幼儿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及时调整所设定的游戏目标,从而促使体育游戏适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
2.进一步丰富游戏的内容与形式:由于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若仅采取呆板的游戏形式,很难激发出幼儿参与的热情。所以,在创编及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认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注重游戏情节的构思,促使体育游戏的情节不仅可以满足身体锻炼需求,同时符合幼儿兴趣及认知背景,从而为其留下丰富的想像及创造空间。
7.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七
在幼儿早期接受教育的阶段, 游戏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入游戏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内, 游戏已经系统运用于教育活动中了。
游戏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 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 而且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开发与发展。 一方面, 在儿童发展的阶段, 他们对游戏比较感兴趣, 另一方面, 适当的游戏对于满足幼儿的需求, 促进幼儿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 不仅接近于现实生活, 而且能够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以快乐, 使幼儿能够在心理得到安慰和尊重,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儿童发展及促进儿童高级心理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这充分说明了游戏是符合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深深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不仅是玩的手段, 更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只有将游戏更好地运用于幼儿教学中, 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发展孩子天性, 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当人具有充分的意义时, 他才会游戏, 只有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真正的人”, 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游戏对人们发展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当孩子过少涉及游戏时, 他们发展的大脑将会比一般的同龄人小20%左右。
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孩子对社会的认识, 而且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 要充分对幼儿进行赏识, 使幼儿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相联系, 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深化认识, 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积极性, 能够有效运用游戏方式, 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幼儿处于刚刚接触知识的阶段, 因此, 对他们来说, 更容易接受的是游戏中的愉悦, 而不是课堂中枯燥的内容。 在对幼儿的教学中, 应该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运用到课堂讲解中, 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缓解幼儿学习的厌烦心理, 使幼儿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掌握更多知识。
西方心理学派强调游戏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 认为游戏对人们精神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游戏中, 一般没有任何因素能够牵制幼儿思维, 使幼儿能够随心所欲地参与到游戏中, 将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使情感与想象相结合,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体验生活, 体会游戏的愉快和放松之感。 在游戏中, 幼儿能够摆脱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管束, 使自己的压力能够得以放松, 促进幼儿拥有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心里形成自己的思想, 加快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 要充分地将游戏运用于其中, 使游戏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在游戏设置中, 要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 将游戏的操作简单、互动性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首先, 必须将游戏的趣味性表示出来, 能够看到, 虽然我们运用游戏的初衷是为了教学, 但是如果一旦真的忽视了游戏的趣味性,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不能对幼儿产生良好影响。另外, 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 幼儿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在游戏的设置中教师要能够合理进行设置, 尽量设置一些简便、操作简单的游戏, 否则将会不利于幼儿发挥, 同时会使得幼儿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影响幼儿发展, 使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大大降低。其次, 在游戏设置过程中, 要使游戏和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能够收获一些生活常识, 在此基础上, 让幼儿懂得合作团结的重要性, 能够在生活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对游戏环境进行创建, 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
四、结语
孩子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的观察, 为幼儿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能够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指导, 通过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让幼儿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 让幼儿体会到学中玩的乐趣, 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生活和学习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裔婧.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学园, 2015, 32:136-137.
[2]张佳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5, 03:180.
[3]张莉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J].学子 (理论版) , 2015, 22:94.
8.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学;策略
幼儿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不断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策略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调节教学的气氛,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之间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运用游戏方法开展教学科研能很好的促进教学的发展,丰富教学的内容,同时不断拓宽教学的辐射面。优化游戏教学法的开展思路和策略,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幼儿教师的注意。
一、对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解
首先,作为现代幼儿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游戏观,教师对游戏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游戏教学的成效,教师要认知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任何禁止幼儿游戏活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尊重、理解和爱戴孩子,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对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调皮等问题要尽量包容和指正,不要横加干涉,也不要大动肝火甚至打骂孩子。其次,教师要摆正自身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引导者,无论教师是旁观游戏还是亲自参与游戏,都要对游戏的各个环节了然于胸,例如游戏中的材料投放是否合适,幼儿活动中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对待,游戏时间是不是合适,场地选择是否合理,这些问题的深刻了解,有助于帮助幼儿教师判断这次游戏活动适当与否。教师还可以对个别幼儿进行追踪观察,了解该幼儿的专注性、忍耐力、意志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个性品质。
二、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给幼儿广阔的空间以满足游戏心理需要
游戏是幼儿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幼儿能够自主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是在一定的环境启发下的,也只有有规则的游戏才能使幼儿从中学习到知识,实现能力的增长。在幼儿教学中要实现游戏化,就必须先给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游戏心理的需要。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原有的关于科学的意识和知识基础,给幼儿提供了接触科学的蓝本,如“天为什么会下雨”“草为什么会长大”,幼儿的这些疑问,虽然通过精彩的教学内容,如学习儿歌等得到解答,但是这些答案大部分来自口述,幼儿在规则中(音乐的频率规则和儿歌的歌词规则)了解科学的内容,实际上与科学的本质不相符合。要使幼儿真正了解科学,从自然中获得知识,完善自我和外界的内部图式,除了实际的探索,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因此在进行“植物”的了解过程中,教师放下了班级里的植物卡片和色彩缤纷的教科书,直接把幼儿带到学校的草地和花园中去,给幼儿一个任务“老师想得到来自每个小朋友的两片不同的植物的叶子和花!”幼儿马上进入草地,开始进行观察,仔细比对所看到的小草和野花,互相之间讨论着“你这个和我这个是一样的!”“这个花是蓝色,这个花是白色,可是长得一样,是同一种花吗?”“在草地上寻找相同(不同)的东西”成为幼儿间游戏的规则,一节科学课就在这种游戏的气氛中结束了,在此期间幼儿学会了对比,并且获得了“仔细观察”“多问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孩子们的想象力进行正确的引导,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对角色游戏的研究分析,通常孩子们都不会对教师制作的玩具有很大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制作玩具的材料,孩子们反而更加感兴趣,脑子里充满想象。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制作玩具的材料,比如,泡沫、纸、橡皮泥等摆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力,教师们在旁边进行指导。
五、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实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六、以幼儿主体评价为主
幼儿游戏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要常态化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后总结和讨论,为幼儿经验提升提供指导性依据,是幼儿逻辑总结、问题交流、情感分享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语言描述、情境绘画等手段让幼儿积极回顾和讨论,要以幼儿主体意识为主,鼓励幼儿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感受和意见,充分考虑幼儿个体的个性和兴趣特点等因素,并给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整体认知和个体审视能力,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的是多方位的。通过多元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游戏教学的价值和效果。
游戏教学策略强调的是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去,从中获取乐趣的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它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幼儿园要积极实施游戏教学,确定好教学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并对游戏的时间加以控制,适当引导,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利亚.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一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9.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九
摘要:“算”与“用”结合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常把情境教学当作“算用结合”的最佳作用点。本文从情境教学的特点、使用时机、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在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使情景教学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纽带,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情境教学 算用结合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因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的应用。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是低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效果呢?
一、根据情境教学特点,开展算用结合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情境教学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算”与“用”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就会感到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真实性:是指情境教学中提供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思维规律,它是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能成为数学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面向生活。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就自然而然地激起了探究、体验的欲望,从而进入亲身体验的境界。
2、针对性: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情境内容与方式,它是情境教学效果高效的关键。任何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如年龄、城乡生活环境等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设计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保持他们的持续注意;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3、数学性:是指设计的情境必须“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而且要非常具体。这样学生才能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才能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启发,获取数学知识,它是情境教学的生命所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较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4、简约性:是指在情境设计过程中,应当抓住最本质、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由于教学情境大多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服务,所以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运作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使用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以免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教学主次不清,扰乱学生的思维。
5、问题性:是指创设情境中必须蕴含具有一定挑战性、能使学生产生疑惑、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思考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景教学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寻求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从而解决由认知冲突产生的疑问,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教学时机,找准算用最佳结合点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把握教学时机,找准算用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实验演示、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语言的叙述、音乐情境等,创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时,教师谈话引入“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学生纷纷回答:“健跳大桥、草头木勺、蛇蟠岛”,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校在春游活动中准备组织同学们去草头木勺看大海,有三辆车,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我们班有46人,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从而引出 “45+30,45+3,30+3”。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活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准课堂教学“算”与 “用”的最佳结合点。
2、在探究新知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探求新知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问题蕴含其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使“算”为“用”服务。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撷取商场的一条广告 “好消息,本店所有商品价格一律按80%出售,欢迎选购”,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选购1~2种物品,尝试计算“自己选购的物品要付多少元钱,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钱?”使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算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相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情景教学中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反馈练习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格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且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反馈练习时,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架设起“算” 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学雷锋活动”的情境,来解决“学校修理桌椅问题”;教学“厘米的认识”后,组织学生测量自己身上的手指、手掌、腿、头、裤子的长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他们从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目的,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1、角色参与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扮演旅游公司的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引出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租车问题、旅游所要准备的物品(饮料、食品)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故事激趣法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故事情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根据《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景:“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感到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让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让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1/4”。结果猪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1/6,最少也要吃1/5”。孙悟空听了连说:“好!好!”马上切了1/6给猪八戒,大家高兴地吃起来。孙悟空指着猪八戒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3、问题探索法
根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几和第几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出示火车票、飞机票,提出问题:“我这儿有一张火车票,车票上写着04号车012号下铺。根据这些信息,你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答:“只要到4号车厢里去找,第12号的下铺就行了。”“我这儿就有一张登飞机的号码牌,上面写着5d,那你知道该怎样找到座位呢?”又有学生站起:“肯定是飞机上第五排的第四个座位。”“上面并没有写‘4’呀!那你又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骄傲地说:“上面的5,肯定就是第五排,那个d,就是a、b、c、 d的d,第四个的意思呀!”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4、活动体验法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去“超市” 购物的情境:三(1)班有4个小组,每组10人,“六一”节那天,学校给这个班200元为每个学生买礼物,圆珠笔每支1元,旺旺雪饼每包2元,溜溜球每个 3元,根据这些条件你们打算怎么买?学生们在轻松的“购物”情境中,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更加轻松。
5、矛盾冲突法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间产生矛盾冲突,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矛盾冲突”往往会激化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学“小数的加法” 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新华书店有以下一批儿童读物打折出售,你会怎么买?并说出你的理由。①《西游记连环画》(原价8.50元,现价4.50 元)②《作文选》(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③《儿童漫画》(原价10.80元,现价7.80元)④《童话选集》(原价18.80元,现价 13.80元)。在讨论当中,学生们据理力争,毫不相让。有的选择了《童话选集》,因为价格下调了5.0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有的认为买《西游记连环画》合算,因为它下降的幅度最大,价格几乎是原来的一半,而《童话选集》下降幅度还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一些更新颖的观点:我要买作文选,因为它对我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我要买《西游记连环画》,其他的我不喜欢;我要买《童话选集》,其他的我都有了,买来没用……由于每个同学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因而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局面,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得到激发。
6、实践操作法
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摸、做做、量量、画画、折折、拼拼,从中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接着,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算用结合的过程,既是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经验共享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学会自主地发现与获得数学知识。
参与文献
[1]潘小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国忠,课堂教学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育,2005.10
[3]林艺萍,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育,2004.10
10.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篇十
摘要: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事物认识、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与作用,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浅要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 作用 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保证。因此,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健康体魄和运动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特征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体育运动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即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以锻炼身体为基本目的,受体育规则和体育制度约束之下的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既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一项游戏,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游戏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同时达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简单地说,体育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的体育活动。根据体育游戏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同时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竞赛性的特点。
(二)体育游戏的特征
一是具有趣味性特征。体育游戏是一种游戏,而非正规的体育训练,因此,其天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姓。尤其是对小学生阶段的体育游戏而言,如扔沙包、跳绳、老鹰捉小鸡等,都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氛围的,同时也融合了竞争性和技巧性,使得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枯燥性得以极大缓解,也更受小学生的欢迎。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会非常快乐地与同学进行互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和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能够使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期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欲望。
二是具有形式多样的特征。小学阶段的体育游戏相对来讲多比较简单,对场地、器械的要求也不高,往往拥有一块操场、一件道具即可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体育游戏的普及性,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小学体育游戏既可作为准备活动,也可作为体育课的正式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有利于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具有竞赛性的特征。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大多数都带有胜负的规则,如扔沙包要求替换被击中的学生,跳绳有数量和技巧的要求等。不论游戏主体是个人还是小组,最终都会有胜负之分。这就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互相配合与竞赛意识的形成,使小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胜负中获得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体育游戏还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和教化性特征。体育游戏并非是随意的游戏行为,而是在体育运动基础上进行明确规则约束的游戏,游戏参与者必须遵守相关规则,才能在玩耍中取得胜利,这就有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自觉遵守规则。因此体育游戏也具有教化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育理论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中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大大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也更契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从而提高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可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可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完成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课程的课前热身与导入环节,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代替追逐赛跑教学,搭配教师对赛跑的理论讲解,既能达到热身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以小组比赛的方式,代替学生个体进行项目学习,以集体成绩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个体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和心理压力。同样,在体育课结束的课后放松环节,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环节,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还巩固了教学内容。
(三)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规范养成
小学生受年龄和体质发展的限制,对体育课的部分项目会怀有反感、害怕等负面心理和心理负担。针对这些因素,有效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如“三人两足”“接力赛跑”等,把个体需要承担的长距离、重负担体育项目化解为团队行为,就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使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促进小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
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阶段的限制,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容易分散和转移,而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体育课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利影响,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所占份额过多,将弱化体育教学的知识性、技能性要求,使小学生产生体育课就是“玩闹娱乐”的课程的想法,降低体育课的教学程度。又如,如果体育游戏与体育课教学内容不符、游戏组织结构不严谨等,都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必须科学选择、严谨安排、灵活运用。
(一)必须结合教学任务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而非盲目地选择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先参考教材的内容,将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序中加入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或者设计出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科学选择与应用体育游戏
在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小学阶段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各有不同,与他们相适应的体育游戏也各不相同。教师在选择时要因人而异,比如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要选择一些动作简单、活动量小、技巧要求不高的游戏,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避免学生运动量过大,或在游戏中发生意外身体伤害等。而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选择拔河比赛、青蛙跳水等,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游戏的内容要有科学性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非是简单的玩耍,而是要服务于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最为关键的。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规范的组织、正确的示范和有效的指挥,还要维持游戏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活动中营造快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育精神。在良好的身体和状态之下,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予以公平的总结与点评,引导学生把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竞赛性、规则性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此外,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安全。教师要避免小学生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剧烈运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结语
綜上所述,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在促进小学生体质发育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团队合作、荣誉感和思想品德的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PPT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09-02
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11-18
浅谈幼儿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10-05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实践和利用论文06-18
浅谈幼儿园培训管理的策略11-19
浅谈幼儿游戏的重要性09-18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10-22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09-07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