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点精粹

2024-11-18

202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点精粹(共5篇)

1.2024考研专业怎么选择 篇一

①你是属于应试突击型还是长程踏实复习型,你对单位时间的学习利用率高还是低;

②你的英语水平高还是低,水平低的话是自小一直不行还是之前行但近期不学导致的水平下降;

③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擅长数学应试,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道;

④本身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上手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

⑤政治、哲学、经济学、数学是否有前期的理解基础,是否有快速高效的文科背诵能力;

⑥心态调整能力;

⑦其它复试相关的资源及能力。

报考研辅导班应注意什么

如果要报名考考研辅导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班时间

一般情况下考研辅导班的开班时间在考研前一年的11月份左右,如24年考研的考研辅导班一般情况下在22年11月份开课,而且考研的备考周期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对于想考研的学员来说,一定要注意考研辅导班的开班时间,尽量早些准备备考。

2、上课类型

上课类型大体分为线上授课、面授与线上+面授三种,有的考研辅导班可能只有线上课,有的考研辅导班可能只有面授课,大家在报考研辅导班时,要注意其上课类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例如受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学员要注意想报的考研辅导班支不支持线上授课。

3、费用

市场上的考研辅导班有许多,费用高低都有,在报名考研辅导班时要注意其费用是否虚高,超出市场的平均价位,大家可以多对比几家考研辅导班的费用再考虑是否报名。

考研报辅导班有什么效果

考研报一个好的辅导班,对考生的帮助不言而喻:

一是能帮助考生建立复习知识体系,理清复习思路。

二是能帮助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考点,挖掘自学中的漏点和失点。

三是能帮助考生关注复习的范围,提高复习的效率。

2.考研政治 考点与时事结合 篇二

2013考研的政治考试已经结束,透过今年的政治试题,我们需要颠覆一个观点――“政治考前突袭记忆即可”!2010年考研改革后,政治试题的考察一方面越来越灵活,另一方面则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埋头苦学,不闻世事的学习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考取一个优异的.成绩我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还要抬头望身边、望社会、望世界!

三十六题的材料背景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复兴同样也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个材料与毛中特、史纲的考点紧密联系,同样还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世界性的热点话题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在复习政治的时候不能机械的背诵一些“死”考点,还要有一个敏锐的心灵,尝试把握时代的脉搏!

3.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 篇三

政治考试知识点虽然多,但是总有一些考点备受青睐,一些重点难点一直占据考试头筹。但也有热门考点在和都以分析题出现,那么再考的几率也所剩无几。

一、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最大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含义不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命题提示:

例如,运用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二、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地位和定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大脑等生理因素对人的认识和才能有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所以,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学习和继承他人的间接经验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但归根到底,他人的经验也源于实践。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认识之所以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其二,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

其三,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

其四,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

其五,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最终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4)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命题提示:

例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也可以用格言、成语、警句为材料,要求论证其包含的哲理。比如“实践出真知”等。

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根据往年真题预测以上两个马原的重要考点。提示,在考前一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根据自己前期的复习,找出重点考点重点看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祝亲爱的同学们,2013马到成功!

4.考研政治考点精析-大国关系 篇四

中期选举后,奥巴马可望接受教训,为了两年后能够连任,他必须将经济搞上去,为此,就需要很好地经营中美关系,而******主席访美,势必将会成为中美双方增进信任和缓解冲突的良机。而且随着中期选举的结束,选战的压力也释放掉了,这意味着议员们没必要为了选战而折腾中美关系了,而共和党在国会尤其是众议院中席位的大幅增加,则意味着理性的声音会多起来。相比民主党人,共和党人要更注意经济,更在乎大企业的利益,而美国的跨国公司和朝阳产业,也普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愿和中国撕破脸皮。

结合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美国“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2,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及走向。

「答案要点」

(1)美国“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总统选举,一些议员打出纠正中美贸易不平衡、夺回被中国抢走的美国就业岗位等口号,妄图笼络选民,帮助本党在总统选举中捞取选票;根本原因在于运用汇率手段打压中国,转嫁国内危机,遏制中国发展,甚至破坏中国稳定,以此弥补美国竞争力下降的缺陷。同时,美国再度挑起汇率之争,有助于解决美国经济扩大出口的燃眉之急,为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寻找替罪羊。总而言之,美国是8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最大受益者。

(2)随着国际局势和中美相互地位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近期主要出现了如下一些新的特征:第一,中国对美方的期待值提高。第二,双方政府都变得更为务实。第三,中国对美价值和可为美利用弱点同步增多。第四,美国在努力保持双边关系稳定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组建联合阵线对华施压,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以不损害中美关系大局为前提,更不太可能为了他国利益而对华开战。

5.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析-实践 篇五

“实践”一直是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是考研政治名副其实的高频考点。考研政治的第一题对“实践”的考察一定仍令大家印象深刻。近年来,对“实践”的考察越来越深化、也越来越综合化。这反映了学术界对“实践”范畴研究的深入,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研究的阶段性局限。我们政治教研室王立明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分清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思想进路对“实践”的不同认识和定位,以及这种分歧在考研大纲中的反映带给同学们理解上的困惑。

一、实践认识论

传统的对于“实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实践认识论”,这主要肇始于列宁。反映在考研政治大纲的第三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即所谓的认识论部分。“实践认识论”主要是把实践放在认识论的领域去看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版及以前的大学政治公共课教材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概括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四个方面。大学政治公共课教材则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概括为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个方面,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简言之,“实践认识论”是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去看待实践的地位与作用的,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定位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现在仍牢牢地统治着考研大纲的认识论部分。但传统的“实践认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其基本要点是没错的,主要的不足在于对“实践”的认识过于狭隘,把“实践”仅限于认识论领域是违背马克思哲学本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相统一的特性的。

二、实践本体论

为了克服“实践认识论”的局限,同时响应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浪潮,上个世纪末以来,学术界进一步强调了“实践”不仅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明显反映在考研政治大纲和大学政治公共课中的就是将“实践”从第三章的认识论提前到第一章或者第二章的唯物论部分,放在唯物论的物质、意识概念之后。这一思想进路的极端做法就是要求把“实践”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替代原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根基的“物质”概念。20初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期刊上就登出了一些马哲界老一辈学者对教科书体系中“物质”与“实践”的地位与关系的批评和建议。“实践本体论”反映出学术界对“实践”的高度重视,甚至一些学者不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苏联式概括,而是直接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实践哲学。但是,“实践本体论”终究只是小众化的认识,其存在和影响也只是短暂的,没有“实践认识论”那样长久和稳固。这是因为,“实践本体论”不仅过激,更重要的是其学理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实践”本身是反对“本体”这样的形而上学概念的,“实践本体论”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去拒斥形而上学,最终还是被形而上学所吞噬。连“物质”都被做了去“体”的辩证改造,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不再只是“物体”,还包括物质过程、物质行为和物质关系等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那么“实践”就更不应该被僵化为“本体”了。但是,这种思想进路的折衷模式仍然体现在考研大纲和政治教科书中,认为实践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处于根本地位。

三、实践生存论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和中、西、马结合研究的加强,尤其是受到海德格尔的启发,学界逐渐兴起“实践生存论”的思想进路,以期改进“实践认识论”和“实践本体论”,从而获得对“实践”更为准确和“本真”的认识与理解。“实践生存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的色彩,但也依据马克思原典做了比较细致和值得肯定的融合改造。“实践生存论”是目前最为时新和前沿的对于“实践”的理解,体现为考研政治大纲中第二章唯物论末尾的“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等内容。“实践生存论”基于对“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自觉地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与人学相结合,强调从人的存在方式的角度理解“实践”,提倡实践与人自身的统一。“实践生存论”立足于“生活世界”,反对把“实践”进行庸俗化理解,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指向人的解放,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对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现实性和超越性作了协调性的理解。当然,实践生存论的合法性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这种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马克思本意的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总结

上一篇: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观后感下一篇:高中第一学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