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2024-06-18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精选12篇)

1.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一

2008年盘县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实施方案

四川省汶川县一场8.0级的大地震震惊全国,灾难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为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防震减灾能力,根据省、市科技、地震部门相关会议要求,我县将在九至十月举办系列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切实做好本次宣传活动的各项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防震减灾意识,重视防震能力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各族人民抗震自救能力,为促进盘县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盘县做出应有贡献。

二、活动开展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和防震减灾重要行的认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广大群众防震减灾能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团结、互助、良好的抗震防震氛围,构建和谐盘县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机构

成立地震科普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薛月琼(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蒋先福(县科技局局长)

徐丽(团县委书记)

蒋士琼(县科协主席)

邹兴林(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局长)

郑林春(县妇联主席)

薛世国(县教育局局长)

王建华(县卫生局局长)

王英武(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

唐林清(县政府信息中心主任)

袁华金(县科技局副局长)

林昌媛(县电视台副台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科技局,蒋先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四、科普活动主题:“防御地震灾害,构建和谐盘县”

五、活动的主要内容

1、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防震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编印《地震应急须知手册》和宣传画等资料在各乡镇发放,提高广大群众防震减灾的意识和防震自救能力。在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知识普及、演练。以学校、医院为单位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

2、开展主题文艺演出活动。

3、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地震救灾自愿者活动。

4、开展救护包扎学习活动。

5、进行系列宣传报道。

六、活动主办单位及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协办单位:团县委、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消防大队、县政府信息中心、县电视台

七、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科技局牵头协调全面工作,编印《地震应急须知手册》、宣传画和标语等资料在各乡镇发放。

2、由文广局组织主题文艺演出到响水、盘江、柏果镇进行巡演。

3、科协随演出展示防震减灾科普版面、挂图等。

4、由县团委组织各乡镇共青团成立科普宣传、地震救灾自愿者队伍,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5、由教育局、卫生局安排在全县学校、医院开展防震减灾救护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

6、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在广大妇女中开展宣传,并成立地震救护自愿者队伍。

7、选一个点由县消防大队进行防震演习,并教授自救

互救、消防灭火知识。

8、选一个点由卫生局卫生防疫宣传和对群众和自愿者进行救护包扎学习活动训练。

9、电视台、信息中心要跟踪报道,开辟专栏进行宣传;电视台对演习、训练要进行电视录像播放。

八、经费安排

本次活动经费由科技局从地震工作经费中划拨10万元。

九、有关要求

各单位须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活动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八年九月一日

2.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二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现阶段的人类科学水平, 对这一灾害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在对地震的预报方面也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的高度, 而同时对地震的预防能力也十分薄弱, 在地震的灾害面前, 人民的生活、生产受到很大的威胁。虽然我国曾有成功的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做出短临预报的案例, 但从世界范围来说, 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人员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 这使社会各界和地震学家们更加的认识到了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的复杂。在这种局面下, 就突显出可靠、全面的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也使地震研究机构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专家与公众之间交流、对话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科普宣传或教育就担当了专业知识与普通大众之间对接的平台。纵观近几年来, 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地震灾害给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设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人类带来了非常惨痛的教训, 充分的提醒了我们, 作好对地震灾害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等防震减灾方面的教育和科普宣传, 对于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 将首先阐述我国的地震灾害程度, 和我国对地震灾害的预警能力, 从而来证明在我国全面开展工作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1 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

我国是一个多发地震灾害的国家, 震灾频繁和造成的破坏严重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共同挤压作用, 地震断裂带分布密集, 造成我国的断裂带的活动十分活跃。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中国占世界7%的土地, 在20世纪, 就是这7%的国土却承受了全球约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 仅6级以上的就近800次, 死亡人数约60万, 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 都发生在中国, 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 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 死亡24万余人。从1949年建国到如今, 发生强震达100多次, 涉及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这其中包括我国东部地区的14个省份, 死亡人数占我国各类因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4%, 造成的受灾面积达到了30多万平方公里, 造成房屋的倒塌达到750万余间。伴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 国家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 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都对我国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当前我国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能力, 基本属于以下的情况:对地震灾害的基本原理和大概规律已经有些认识, 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全认识的程度;虽然已经可以对一些特定类型的地震情况进行预报, 但是还不能全面的预报所有类型的地震, 对于中长期的预测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在短期预报和突发情况下的预测成功率还相对偏低。虽然, 由于近些年在国家的重视下, 国家对有关部门明确了工作,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我国的地震灾害预测能力, 较之过去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几乎能够居于国际水平的先进行列。并且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 曾经几次准确地作出过短期的预测,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 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 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 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 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 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以上的局限性使我国对震灾的防范和处理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水平, 因此, 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自救知识进行全民性的普及就具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3 地震科普宣传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 充分的说明了, 在当前情况下, 全面的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 把防震减灾的知识贯彻到普通大众之中的重要意义。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部分, 是有效控制地震灾害的工具。坚持作到深入持久地开展地震知识宣传, 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宣传, 来不断加深广大人民群众的抗灾救灾意识和增强面对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 就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抗灾自觉性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实现灾害发生时把破坏和损失控制到最少程度的可能性。以此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4 拓展思路, 多方式结合

现今的地震科普宣传工作, 应该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发传单、开讲座的形式。时代在进步, 我们科普宣传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创新、一定的进步性。目前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多种宣传方式的结合:1) 从过去的单一平面媒体, 向电台、电视台等多媒体方面转化, 制作防震减灾宣传短片, 进行多媒体的融合;2) 扩大宣传范围, 将地震科普宣传带到城乡结合部、乡村等防震知识较为薄弱的地方;3) 利用现今发达的通信网络, 向社会发布防震减灾宣传知识, 同时加强对群众来电、来信的回答, 增强与群众的互动;4) 精心设计宣传材料,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喊口号, 列标语。应将群众关心的一些知识、动态和法律法规添加进去。结合群众较为敏感的问题, 为群众排除疑问, 破除谣言滋生的环境;5) 增加宣传次数, 不能仅靠几次“纪念日”、“宣传日”来进行宣传, 提高群众对防震减灾事业的关注度。

5 结论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地震灾害已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 提高全民防震意识已刻不容缓。地震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 是我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普及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 来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科学的地震防、抗、救知识和方法, 逐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的科学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在思想层面上, 要迅速提高对地震灾害的科学普及工作的认识。还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在全国特别是历史上的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地区, 来开展防震减灾的科学普及工作, 尽一切努力的推广相关知识, 彻底的消除迷信思想, 增强整个社会的科学抗震观念, 完善各级宣传网络, 从而增强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 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从而更加有力的保障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挚.级强震备震过程的科普宣传及其减灾意义[J].灾害学, 2008 (3) .

[2]陈冬柏.关于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 2009 (11) .

3.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三

【关键词】科普宣传 减少损失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科学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科普是社会公益事业。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地震工作者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近几年,国际、国内强震发生趋于密集,说明了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地震灾害的威胁会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不论是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这两者的发生,都较之过去表现了更高的强度,受灾后的破坏程度出现迅速的增长,特别是在城市中就表现得更加严重。现阶段的人类科学水平,对这一灾害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在对地震的预报方面也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的高度,而同时对地震的预防能力也十分薄弱,在地震的灾害面前,人民的生活、生产受到很大的威胁。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有必要把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意识,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全面的推进防震抗灾工作。这是保证城市健康地、安全地、稳定地发展的前提,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科普宣传 促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通常指对工程场地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复核、确定场地相关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小區划、厂址区域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地基震害预测工作。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物的密度和财富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城市抗震减灾管理不可等闲视之。现在,我国还处在地震活跃期,所以,加强城市抗震设防工作和采取切实的减灾对策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历史上的地震灾害告诉我们,地震中的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因此,针对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缺乏的现状,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地原则,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不但可以提高人们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的能力,而且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管理也将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加强科普宣传,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的科普工作。根据我市的地震工作方针和市政府对我们地震工作的要求,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我们近两年的一个艰巨任务。在继续做好面向全社会的科普工作的同时,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认真做好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的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有条件的要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或地震科普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最新的地震科普知识、防震减灾措施、科学自救方法、科技精品等通过挂图、模拟实验、电影、幻灯以及先进的光电技术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普及政府综合防震减灾方针、政策、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各种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措施、灾害保险及防止次生灾害的常识。对社会开放,组织学校和政府机关、企业单位有序地参观。强化地震科普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地震、感受地震,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和防震、避震的措施。了解地震应急预案,防止次生灾害。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将地震灾害的程度降到最低点,减少灾害损失。

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和地震科普馆,做好地震科普宣传,使其达到真正来了地震后,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政府指挥系统下,正确地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有效地利用自救互救和防震、避震的措施,把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或次生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以减轻国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快我省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加强科普宣传 提高全民素质

加强科普宣传,营造学科学、信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全民素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四、加强科普宣传 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在科普宣传活动中,就是要根据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增强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把科普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基层、普及到民众。积极探索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科普工作的新举措,努力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

五、加强科普宣传 减少灾害损失

加强科普宣传,办好科普讲座、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咨询、科普文艺巡演、科普展览、科普影视展播、科普基地教育等,当我们的科普宣传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深入了民心,使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民自身,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了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当人们遇到自然灾害、遇到地震、遇到各种灾害来临的时候,就能科学地对待,冷静地处理。用科学的知识来抵御灾害的风险;用科学的精神来正视灾害的危害;用科学的思想来分析灾害的根源;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灾害的损失。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应达到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在地震来临之时,才能减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4.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四

传月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按照教科局要求,今年五月开展了地震知识科普宣传月活动,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活动,现就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校园内和班级内张贴有关地震知识的图片。

2、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及逃生的宣传教育。

3、在召开会议时专门就地震时如何逃生,对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在召开班会时,由班主任专门教学生发生地震时怎样逃生,并进行练习。

4、利用班班通给学生放影碟,让学生观看有关地震的知识。

5、开展了地震逃生演练活动。

2013年5月21日下午第七节课,校园铃声长鸣防震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1分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5.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篇五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一害自己,二害家庭,三害国家。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呼吸道疾病。

3、各种传染性肝炎。

4、爱滋病与性病。

5、感染性疾病。

6、血管损害。

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不孕。

8、精神病症状:人格改变和典型的精神病症状,幻觉冲动,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症等。

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皮肤斑点、溃疡,手部水肿,接触性皮炎、皮疹、紫斑、瘙痒等。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5、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①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变坏。②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朋友索要或借钱。③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④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崇。⑤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⑥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场合佩戴太阳镜。⑦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长袖衣服。⑧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⑨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⑩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6、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香烟;四是远离毒品,不沾毒。

7、要真正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哪“四个意识”,构筑哪“三道防线”?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二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三是帮助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四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消防知识宣传资料 篇六

一、火灾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多发季节

1、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2、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发生燃烧。

①可燃物: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是可燃物。

②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

③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热能源,叫着火源。

3、冬季火灾事故多。

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怡,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二、准确迅速报火警

1、牢记火警电话119和110。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4、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赶赴火场。

5、遇有火情,不要围观。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

三、家庭防火措施

1、家庭室内装修尽量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吊顶内电线穿管保护。

2、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超负荷安装用电器具。及时检修更换破损、老化线路,严禁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选用相应规格的保险丝或保险闸刀。

3、严防液化气泄露,用火时不离人,严禁小孩、老人独自使用液化气,钢瓶不能倒立、卧放、开水加热使用,严禁乱倒残液,定期检修钢瓶。

4、严禁小孩玩火,严禁室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家中存放大量易燃物品。

5、严禁电线、电器与易燃物接触,电视机等电器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

6、做好对残障人员的防护,严禁醉卧吸烟、烛火照明。

四、防火灭火常识

1、不乱接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2、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3、使用家用电器时,切勿私自拆开处理,应通知专业人员来修理。

4、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液化气着火可用湿棉被覆盖窒息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6、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7、遇火灾不可乘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8、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9、若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10、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发生火灾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房间门窗紧闭时,空气不流畅,室内供氧不足,因此,火势发展缓慢,一旦门窗被打开,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迅速发展;同时大量烟气涌入,容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亡。同时,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火焰就会向外窜出,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7.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七

振幅恢复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有基于球面扩散的振幅补偿,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道内振幅均衡, 自动增益控制, Q补偿等。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Q补偿在理论上满足相对振幅保持的要求, 而道均衡和自动增益控制 (AGC) 缺乏物理意义只是通过数学运算调整振幅值, 破坏了相对振幅关系, 完全不符合保幅处理要求。但是AGC方法对于振幅的调整具有可逆性, 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可以对这一特征加以利用作为中间过程出现;如果处理目标成像对振幅属性没有要求, AGC模块也算是一大利器。

1 AGC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

地震资料处理中, 尽管各商业软件的AGC模块计算方法不尽相同, 都是基于统计学原理, 在t-x域根据给定的时窗对采样振幅进行统计, 以统计中值、平均值或均方根值为基数重构采样振幅, 以达到振幅均衡的目的。给定的时窗越小, 这种削强补弱的效果越突出, 反之效果则越弱。通常认为选择一个大的时窗应用AGC处理对于构造解释没有什么影响, 经过试验, 即使选择全时窗统计, 振幅相对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变化, 也就是说, 无论怎样的时窗, AGC都不能做到保幅处理, 另外文献[1]也对薄煤层的研究得出AGC无法保幅的结论, 这里就不再叙述。

2 AGC在去噪处理中的应用

尽管AGC处理是不保幅的, 由于在统计采样振幅并重构的过程中生成生成AGC因子, 新的振幅和原始振幅通过AGC因子形成对应关系, 这一过程完全可逆。

{An}:重构样点的振幅数列, {Ao}:原始样点的振幅数列, {Ca}:AGC因子数列

在地震资料去噪处理中, 为了针对某一种类型的噪音准确去噪, 经常需要根据这种噪音的方向、频率、速度等特征由t-x域转换到其他域加以识别提取, 减去噪音成分再恢复到t-x域。比如根据线性噪音的视速度特征转换f-k域通过设计扇形滤波器去除, 或者转换到τ-ρ域处理。由于振幅衰减的原因, 这些噪音在相应的域特征不太突出, 这就需要做振幅补偿。相对保真的振幅补偿方法因为其自身保幅原则的前提, 难以满足突出噪音特征的需要, 而AGC就能发挥它的催化剂作用, 并在去噪后根据AGC因子恢复原有的振幅关系。

我们以f-k去面波为例, 是做过球面扩散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的f-k谱, 尽管能看出面波在频率波数域的分布, 可由于折叠频率和振幅分布的影响, 还是难以准确分辨, 为在f-k谱上的多边形拾取带来困难。如果简单加个500ms时窗的AGC模块, 那么在f-k谱上, 面波、折射波区域分布会和有效波明显分开。

在频率波数域识别出噪音分布, 经过多边形拾取确定噪音边界, 这时就可以通过滤波将识别的噪音成分滤除, 反变换到t-x域。这一过程同样需要AGC的参与, 否则直接滤波会多出一些滤波算法边界效应产生的噪音。

在一些分频去噪的处理过程中, 由于需要滤除的噪音在某些频带内特征不明显, 同样可以根据AGC这一特性做振幅加强后识别过滤。

3 AGC在不以振幅解释为目的的处理中应用

在一些信噪比低, 有效反射难以成像;火成岩穿插, 下层反射极弱[2];深反射资料等一些没有振幅保真要求的地震处理中, 可以将AGC处理造成的不保幅影响保留到最后, 尤其针对一些能量极不均匀、目标区域反射被噪音淹没又没有合适去噪手段的资料, AGC能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比如大兴安岭某深反射地震, 接收时长30秒, 最大偏移距20公里, 单测线长达500公里, 期间大炮 (200kg) 、中炮 (96kg) , 小炮 (24kg) 穿插, 激发点穿越各种地表条件, 且激发深度不一, 单炮记录能量极度不均匀且各种噪音混杂, 通过球面扩散和地表一致振幅补偿很难使各炮能量平衡叠加, 使叠加剖面出现花斑现象且深部目的层成像效果差, 如果在叠加前加一大时窗 (这里用5000ms) 的AGC, 将大大改善资料的面貌, 对准确解释莫霍面不连续存在和位置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结论

4.1 AGC模块为振幅不保真模块, 在以振幅解释为目的的地震资料处理中慎用, 且不可将AGC对振幅的影响带至最终成果。

4.2 可以利用AGC的催化剂作用在去噪过程中运用, 但必须保存AGC因子, 在去噪结束后及时用它恢复振幅。

4.3 在一些地质概查和对振幅属性没有要求的地震资料处理中, 可以用AGC来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摘要: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常用振幅处理模块。它能使炮集、道集、CMP集以及叠后数据振幅趋于均衡, 但同时也会破坏振幅的相对属性, 一般资料处理中只用来满足显示或绘图需要。由于它具有振幅恢复功能和完全可逆性特征, 如果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合理利用, 会发挥其它模块无法比拟的作用, 并且不会对保幅处理产生影响;另外在一些以了解区域构造特征为目的的地质概查任务中, 对于资料成像能够带来特别贡献。

关键词:AGC,振幅保真,f-k滤波,深反射

参考文献

[1]张宪旭.强娟.杨光明.聂爱兰.孙永亮.ZHANG Xianxu.QIANG Juan.YANG Guanmin.NIE Ailan.SUN Yongliang地震资料处理中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对振幅的影响[期刊论文]-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 (2)

8.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 篇八

(一)一、强制免疫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如牲畜五号病、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强制免疫病种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并实施强制免疫。生猪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猪五号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牛、羊必须强制免疫注射五号病疫苗;鸡、鸭、鹅等禽类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禽流感疫苗;鸡还要注射新城疫疫苗。

三、免疫后果动物接受免疫后,少数动物可能出现减食、减蛋、甚至死亡的免疫副反应,属正常现象,短期内出现减蛋、停食、减产、影响生长,这些免疫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均养殖户自行承担。个别动物接受免疫后出现死亡的,要及时上报乡镇兽医站,由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拍照上报市、区主管部门,责成疫苗生产厂家进行补偿。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1、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根据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按照规定程序(第二条)实施了强制免疫注射的猪、牛、羊按一畜一标一证要求,填发《动物免疫证明》,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家禽,发放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2、必须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并经临床检查健康等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免疫证明上填写的耳标号与生猪耳标号不一致或免疫证明失效的,一律不得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防疫员必须对仔猪实行阉割、注射猪五号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才能发放免疫标识。

四、生猪新免疫程序 即仔猪在25-40日龄时对其进行阉割,同时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15天后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然后在春秋两季普防时,再次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确保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仔猪阉割首免好处 实施阉割首免的仔猪,由于阉割日龄早,刺激小,有利于仔猪快速生长,同时减少了免疫空白期,提高了仔猪防疫水平,能降低发病数和死亡率。

六、动物检疫执法有关规定 凡在境内交易、运输活畜及其产品的货(畜)主必须持有效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对自养自宰自用生猪,必须实行年宰检疫,并按规定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和耳标。

七、仔猪检疫执法规定 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贩运户或畜主必须凭耳标、《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在凤山县境内销售、调运仔猪等。

八、实行动物防疫申报制 对未免疫的畜禽,养殖户(场)应积极主动地向所在地的兽医站报告,以便兽医站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兽医站在接到申报后,必须及时按排人员进行防疫,不得拖延或拒绝等。

九、拒不接受免疫的责任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四条: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对饲养经营的动物不按规定接受免疫的,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限期免疫,拒不接受免疫的,实施强制免疫,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阻碍强制免疫的,按规定一次性处500元以下的罚款,请各养殖户自觉主动接受免疫。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

(二)一、动物传染病的一般特征

①其特定的致致病性微生物存在,寄生虫、细菌、病毒和一些传染隆蛋白因子(如疯牛病)都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通过血清学和病源学等检测方法,可以了解感染和免疫状况。

④耐过动物多数情况下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本病。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从感染到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二、动物传染病的病程分四个阶段

①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疫病的临床症状出现为止(如炭疽潜伏期为1-5天,最长14天;牛口蹄疫2-7天,个别14天)。

②前驱期 是疫病的征兆阶段,临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但特征性症状还不明显。

③明显期(发病期)病的特征性症状开始表现出来,疫病发展到高峰,此时临床诊断较易识别。

④转归期(恢复期)两种结果:一是病原体大量增殖,动物体抵抗力减弱,病畜死亡而结束感染;二是动物体抵抗力增强,机能得到恢复,临床症状消退,病畜康复。

三、平时如何预防动物传染病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传播。

②制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③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④认真贯彻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四、发生动物传染病时应采取的措施

①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或住户)做好预防工作。

②迅速地隔离病畜,对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紧急消毒。

③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按国家规定及时处理。

④对死畜和淘汰病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畜禽散养户如何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①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②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畜禽饲料,严禁饲喂发霉饲料和过期失效的浓缩饲料及颗粒饲料,饮喂清洁卫生的水,对体质瘦弱的畜禽尤其要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增加精料饲喂,保证饲料营养。随时观察动物的食欲、排粪、排尿是否正常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迅速诊断。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来疫病的传入。

③实行严格消毒。具体做法:一是在饲养舍门口设消毒池,勤换消毒剂;二要实行“全进全出”,空栏先冲洗,后消毒,再通风;三要对场区环境每月进行清扫、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四要对包括包头员在内的进出人员进行消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饲养区。

9.人口普查知识宣传资料 篇九

一、什么是人口普查?

答: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

人口普查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收集人口数据的科学方法,是了解一个国家人口基本状况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获得了大量人口基础数据,为国家科学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三、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对象、内容和登记原则?

答:1.标准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

2.登记对象: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登记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10.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篇十

关键词:复杂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多域去噪,速度分析,精细处理

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然而其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 静校正问题严重;且煤层埋深较浅, 干扰波极其发育。复杂的地形给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带来较大困难。为更好地解决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掌握复杂山区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静校正处理技术尤为必要。现以陕北山区某勘探区为例, 对复杂山区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静校正处理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1复杂山区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

复杂山区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剧烈, 高差很大;低降速带横向厚度变化大, 地表高差大。在勘探区内地表高程变化很大, 最大落差达到140 m, 冲沟发育。图1是该区采集的三维野外单炮, 由于地形因素, 初至波和反射波发生扭曲, 高速线性干扰和低速的面波干扰比较严重, 且有较强的声波干扰。

2静校正处理技术

2.1绿山折射静校正

绿山折射静校正基础是解基本折射方程。其思路是使用g2模块定义和检查观测系统, 然后在picker模块中拾取单炮初至时间, 然后在branch模块中对初至进行分层, 接着用fathanal模块求速度并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延迟时, 最后用fathmodl模块反演出各层的表层模型参数, 并根据表层模型参数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在进行绿山折射静校正求取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初至拾取必须精细, 对于不确定的初至不要拾取, 在拾取初至前可以进行滤波和AGC处理, 以增强初至的可识别性。在绿山中拾取初至时, 对于不确定的初至时间, 可以参考picker模块下面的地形曲线。初至尽量每炮都拾取, 可以先隔4~6炮进行拾取然后进行分析计算, 再将4~6炮拾取初至计算出的静校正量应用到单炮上, 这样既易于拾取初至, 也能检查观测系统是否正确, 因为观测系统错误, 则静校正效果肯定很差。无法改正的错误单炮, 应予以剔除。

(2) 要保证初至拾取的是同一层的折射波。根据工区特点确定反演参数, branch分层需精细, 分层控制点的密度要根据工区表层结构特点选取, 原则是横向变化剧烈地段控制点布置密些, 否则可稀些。对反演后的高速层速度作一定的平滑处理。

(3) 充分利用软件的质量监控手段, 效果不好时应查明原因, 然后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图2是对单炮进行绿山折射静校正后的效果图。校正后, 由于地形变化引起的初至及反射波扭曲被校直, 反射波更为突出。

2.2剩余静校正

经初至折射静校正后的道集存在的剩余时差, 可以通过合理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加以消除。根据该勘探区的资料特点, 剩余静校正采用最大能量相关剩余静校正。给定做剩余静校正相关分析的时窗, 精选合理的参数后, 得出的剩余静校正量用于CMP道集, 叠加后, 剖面质量就会有较好改善。剩余静校正最重要的是时窗的选择, 分析时窗应该放在反射波能量强、连续性好、倾角小的层段上, 而对于低信噪比资料, 只能根据弱的影子选取, 或者根据两边信噪比高的资料来控制它。

3叠前处理

3.1多域去噪处理

陕北山区由于其地表的特殊性, 地表地质条件复杂, 地形起伏大, 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快, 激发条件差, 地层对激发能量吸收和衰减严重, 造成采集的野外资料信噪比较低, 对这种资料不经过一系列有效处理, 一般很难见到有效反射波同相轴 (图1) , 此种地区的野外资料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效信号被噪音淹没, 见不到反射同相轴;②有较强的低频面波干扰, 造成近道干扰严重;③有强的折射波和声波干扰, 且这些干扰频率成分与有效波频率成分相近。

按噪声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特征, 将噪声分为线性噪声和随机噪声[1]。对于规则噪声, 如折射波、面波及声波, 由于这些干扰呈线性特征, 所以一般采用τ—p变换、f—k滤波等来压制, 但是这些方法不但对有效信号有一定的损伤[2], 而且也不能彻底把有效信号和噪音分开, 去噪后容易产生假频。为实现最大限度压制噪音又尽量不损害有效波, 采用grisys系统的中值预测滤波法和内切滤波法进行折射波和面波的去除。这种去噪技术的特点是:不伤害有效信号但能有效压制干扰, 运算速度快, 不产生假频, 去噪效果较好。对于高频声波干扰, 采用PROMAX处理系统中的air blast attenuation模块进行消除, 该模块通过给定零炮检距道声波起始时间和声波速度等参数, 使声波发生衰减, 通过多个该模块的迭代使用, 可达到较好的声波衰减效果。对于无规则的随机噪声, 通过CGG处理系统的f—x域去噪方法进行除噪。对噪声的去除, 采用的原则是“先强后弱, 多域多系统联合”的串联去噪技术, 有效地实现了信噪分离, 大幅度提高了资料信噪比。

3.2振幅一致性处理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球面扩散补偿, 消除波前扩张和吸收因素的影响。在对资料进行去噪之后, 对单炮实施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 以校正山地地震资料中的振幅不均匀性, 有利于增强反射叠加能量并能准确研究目的层的横向变化。振幅一致性处理是复杂山区资料处理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3.3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近地表异常对地震子波产生的畸变, 消除地震子波之间的相位差异。该反褶积分2步进行:①进行地表一致性频谱分析, 对输入的数据按时窗求取其对数功率谱, 将对数功率谱按同一分量分别进行累加;②对其进行地表一致性相关分析, 使用CGG处理系统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模块, 可以较好地拓宽原始资料的频谱, 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4速度分析、叠加及偏移

速度直接影响到动校正及叠加效果[3], 特别是浅层速度灵敏, 需要认真作好精细速度分析, 以便提供高质量的叠前处理道集。在分析前, 对CMP道集需作必要处理, 主要包括:振幅均衡、加权或相干、滤波及去噪等处理, 在此基础上精选速度分析参数。在做速度谱前, 可以先进行常速扫描并进行初始速度分析, 将该初始速度作为速度谱分析的基础速度。速度分析质量用能量团谱、超道集和叠加剖面三者控制。对叠加效果差或速度变化快的地段, 通过加密控制点进行多次速度分析来得到准确的叠加速度, 必须加入剩余静校正量后再作分析。利用分析好的速度进行动校正和叠加, 叠加后应进行叠后随机噪声衰减, 提高剖面信噪比, 为偏移作准备。使用CGG的频率空间域偏移, 该偏移基于有限差分法, 画弧现象比较轻, 该方法对速度变化适应性比较好, 适合复杂构造区的偏移成像。在进行偏移前, 应该剔除剖面上的野值, 并进行叠后去噪;对叠后数据做大时窗道均衡, 使能量分布均匀, 防止因能量不均引起画弧;对偏移速度进行平滑处理并测试偏移速度, 对偏移参数进行精细处理, 以取得最好的成像效果。

5处理效果分析

图3是精细处理前后的偏移结果对比图, 从图3可以看出, 通过精细的去噪处理和多系统联合处理, 结果分辨率更高, 波组特征得到改善。根据处理后结果, 可以明显看出2层煤之间间距的变化, 并且B处断层更清楚, 排除了剖面A处的虚假断层。

6结论

(1) 虽然山区复杂地况给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带来很大困难, 但只要认真研究资料的特点, 精细地进行静校正, 认真做好叠前、叠后处理工作, 优化使用多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 是可以获得好的地质效果的。

(2) 通过对复杂山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研究, 深切体会到, 野外必须进行高质量数据采集, 保证有一定信噪比的记录, 才能更好地压制干扰波, 突出煤层反射波, 提高地质成果的解释精度和可靠度。

参考文献

[1]银燕慧.黄土塬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1998.

[2]王文常.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新技术[J].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 (A02) :75-78.

11.环保知识宣传资料 篇十一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近几年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12.学校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篇十二

------防火、灭火、火场逃生及相关消防职责

一、防火有关知识

(一)学校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违章乱拉临时线路并靠近易燃或可燃物,绝缘性能低短路造成火灾;

2、违章使用电热器具,如:电炉、电热器、造成电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3、焚烧信件等杂物,失去控制或遗留火种,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

4、在床上燃点蜡烛,不慎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

5、卧床吸烟或将烟头、火柴梗未熄灭乱扔,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6、违章使用各种灶具,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7、实验课实验中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造成火灾;

8、电气设备老化,超负荷用电造成火灾;

9、建筑物或设备接地不良,雷击引起火灾。

(二)如何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1、学校的每名师生员工首先必须自觉遵守各项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防火安全意识。(1)不私自接拉临时电线。接拉临时电线极易导致供电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2)不在宿舍等公共场所使用电炉、电热器等电热设备,这些电热设备用电功率比较大,易导致供电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3)不在宿舍等公共场所使用煤气炉、酒精炉等灶具。因为宿舍的地方较小,可燃物品较多,稍有疏忽将酿成火灾;

(4)不在宿舍点蜡看书,宿舍熄灯时间已经较晚,如再点蜡看书疲乏睡着,蜡烛易引燃蚊帐等可燃物,酿成火灾;

(5)不卧床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梗,人躺在床上很容易入睡,未熄的烟头或火柴梗掉在被褥等可燃物上,容易造成火灾;

(6)不乱焚烧杂物。焚烧杂物中遗留火种或失去控制时,容易造成火灾;(7)不将台灯靠近可燃物。台灯点燃时间过长,灯头发热靠近可燃物,易发生火灾;

(8)注意做到人走断电,人离开房间要关掉电器开关,拔下电源插头,确保电器彻底切断电源。学校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2、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灭火器材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学校各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均是为了保证消防安全的,一旦发生火情,这些设备将起到报警,引导大家疏散,防止火势蔓延和扑救火灾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保护这些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目前学校在各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有以下几种:

(1)防火报警设备,用于监测火灾。防火报警的手报按钮和烟感探头,一般安装

在人员集中场所或重点部位,一旦出现火情,它将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2)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它是引导人们疏散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一般安装在疏散通道内或安全出口处,一旦发生火灾,供电中断,人们利用应急照明灯提供的照明,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指示的方向,疏散到安全地点。(3)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它是用来紧急疏散的。安全出口设在人员集中的场所,正常情况下它是关闭的,但遇紧急情况它必须能及时打开。疏散通道必须随时保证畅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能及时的通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疏散到安全地点。

(4)防火门,它是用来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门一般安装在较大建筑物的楼道里,它将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防火区域,并安装有闭门器,保证防火门常处关闭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它将隔断浓烟和有毒气体并阻止火势蔓延。

(5)消火栓,它是用来扑救火灾的。消火栓分为室外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设在建筑物周围,室内消火栓设在建筑物内。消火栓是扑灭火灾的主要水源。一旦发生火灾,可在消火栓上接入水带取水灭火。

(6)灭火器,它是用来扑救初期火灾的。学校的各个部位均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灭火器,一旦发现火情可用附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上述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在保证通畅、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出现火情后,人员及时顺利地疏散和有效地扑救,将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火场逃生有关知识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我们每个人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知识,困境之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1、参加消防演练,才能遇火不慌

各单位均要在本单位或重点部位进行疏散演练,我们作为工作、学习或生活在这一环境之中的每个人,应积极主动参加,只有有了疏散常识和亲身经历,你才会遇火不慌。

请牢记:要想遇火不慌,必先练。

2、熟悉环境,牢记疏散通道和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刻能尽快逃离火场。

请牢记: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道。

3、扑灭小火,惠及自己和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而且周围又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应奋力将小火控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请牢记:争分夺秒才能扑灭初期火灾。

4、保持镇静,辨明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跑。撤离时要注意,朝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下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堵,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请牢记:遇事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5、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预防中毒和窒息。为了防止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烟气较少是撤离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棉被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请牢记:多一层防护就多一分安全。

6、善用步道,不用电梯。

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通道、楼梯和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阳台、窗台等攀到安全地点。高层的建筑物,电梯在火灾时可能断电,因为电梯井贯穿每个楼层,电梯运行会使火灾加快蔓延速度,而且电梯受热会变型,将人员困在电梯里。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电梯逃生。

请牢记:逃生时,千万不要乘普通电梯。

7、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如没有这些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烟火封堵,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泡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一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牢记:心细胆大,自制绳可逃生自救。

8、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关紧迎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泡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地往上浇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请牢记:坚盾何惧利矛。

9、缓晃轻抛,寻求救援。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晃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摸索行进,所以在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另外墙边也可防止房顶塌落砸伤自己。

请牢记: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

10、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要惊跑或用手扑打,因为跑和扑打时会形成风,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物着火时,应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请牢记:火已烧身就地滚,易行有效。

三、灭火有关知识

要想扑救火灾,首先要掌握灭火设备和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一)消火栓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1、消火栓的性能。消火栓是与自来水管网直接连通的,随时打开都会有3公斤

左右压力的清水喷出。它适合扑救木材、棉絮类火灾。

2、消火栓的使用方法。室内消火栓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物公共部位的墙壁上,有明显的标志,内有水龙带和水枪,当发生火灾时,找到离火场距离最近的消火栓,打开消火栓箱门,取出水带,将水带的一端接在消火栓出水口上,另一端接好水枪,拉到起火点附近后方可打开消火栓阀门。注意:在确认火灾现场供电已断开的情况下,才能用水进行扑救。

(二)灭火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1、灭火器的性能,灭火器是用来扑救初期火灾的,目前一般学校配备的主要是手提式灭火器。

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附近站在火场的上风头:(1)拔下保险销;(2)一手握紧喷管;(3)另一手捏紧压把;(4)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扫射;(5)喷射有效距离应保持在1.5米左右。

(三)参加灭火的注意事项

火场是人员多、情况复杂的场所。要迅速有效地扑救火灾,必须统一指挥,才能保证灭火战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避免影响扑救效力,更好地完成灭火工作。

1、一切行动听指挥;

2、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伤亡;

3、用水扑救带电火灾时,必须先将电源断开,严禁带电扑救;

4、使用水龙带时防止扭转和折弯;

5、灭液体火灾时(汽油、酒精)不能直接喷射液面,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扫射,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

6、注意保护现场,以利于火因调查;

(四)如何报火警

当火势较大无力扑救时要迅速拨打“119”报警。拨打火警电话要做到:

1、打电话时要情绪镇定。

2、听到话筒里说“我是火警报警中心”时,在报告火灾情况,要说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详细地点、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报警电话、报警人姓名。

3、要注意报警中心的提问,不要说完就放下电话,当对方说消防车马上就要到时再挂断,并且派人在校门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准确到达火场。同时要将火灾情况报校保卫处、派出所。

四、相关消防职责

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消防义务:

1、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

2、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3、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地灭火工作的义务;

4、任何个人发现火灾时,都应该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单位的法定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3、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职责:

1、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2、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3、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上一篇:放飞环保梦想下一篇:中学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