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2024-07-08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通用3篇)

1.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篇一

《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省图书馆,当时封面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玉仁说:“每次听吴老师的上课,我总被她和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吸引。听她的课的确是一种享受。”怀着这样一种享受的心理,我翻开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仔细体味书中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感受吴正宪老师上课的艺术魅力。

“真情”,是品味吴老师的课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她用这真情诠释着生命课堂的深刻内涵,用真情润泽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培育和谐的课堂环境,用真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用真情点燃孩子创新的思维火花。她的课堂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洋溢着激情与智慧。她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数学的真谛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课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书,我被吴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个学生。吴老师把孩子看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孙晓天教授说: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气氛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随处可见。吴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景或“陷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在波澜迭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4、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主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细细品味吴老师的书,品味吴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课堂大气,有深度,令人回味无穷。她用自己的教学践行了“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用心地读懂儿童”的教育理念,实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标。

★ 年月日教学设计

★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 吴宪亮的别样人生

★ 书正宪扇读后感

★ 新人教版三下年月日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版年月日教学设计

★ 年月日教学反思

★ 年月日教学反思

★ 《年月日》教学反思

2.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篇二

解放村小学

邱素婷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 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并要求老师签名,有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有时间来商丘玩,QQ聊天,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吴正宪经典语录(之一)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吴老师的课堂真的让我痴迷,我痴迷于吴老师的语言的感染力,痴迷于吴老师的课堂的亲和力,痴迷于吴老师对孩子们的感召力,下面是我收集的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共同来体味其

语言的艺术!

1、你要发表意见?来吧。

2、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意见?我也有一个问韪,你先问吧,你要问他们什么?

3、虽然这个组没有搭配全,但我们发现有一点挺亮的,虽没有找全,没有关系。

4、问问同学们,大家对我们组有何想法,问吧,你随便叫吧。

5、你在欣赏他,是吧,哎呀,你在自我陶醉呀,你快向大家介绍经验吧。我得和大葱握手了感谢大葱呀!

6、自我评价,优质呀,你有什么问题呀?

7、给我一次机会吧!

8、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大家都可以发现密秘。大家都能欣赏别人。

9、回过头来,看看刚才我们的方法,你想说点什么吗?

10、我发现大家都能注意倾听,学习习惯很好。

11、同意他的意见的站在一边。不同意他的意见的站在一边。

12、同一个信息发出来,你读懂了。

13、用最喜欢的办法画一画。写一写。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

14、太热情了你,你好有经验呀

15、谁来反驳呀,开始照(咔嚓),多可爱呀。

16、一节课,就这样过来了,感觉怎么样?有收获吧,告诉我,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原谅我吧。谢谢你们的宽容。

17、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18、向大家问句好吧,好吗?谢谢你,这么宽容,让我先说。

19、哎呀,多有爱心呀,你真是好孩子呀,对不起,特别感动是吗? 20、大家来是想看到你的学习过程,你的体验,你的感悟,我们能大点声吗?

21、你不同意他们的分法,是吗?(第一次,质疑先不辩解 不解释)

22、好,你们组先回去,听听别的组的问题。好吧?

23、大家没发现点什么吗?

24、这个小眼镜,你反映大快了你。

25、学生解释后,师再帮其理顺一下。让补充的同学说完。

26、那你就去呀,咋还不去呀。

27、咱们这样啊,师再帮生理顺连好的网络图。那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这名言好哇。你终于2出来了你。

28、你咋那么会欣赏别人呀你

29、你给我拉选票呢你,谢谢

30、你真的与众不同,我真的非常感谢你

31、感谢你给了我一个很美好的下午。

32、你们的数学老师是谁?„„老师是我的好朋友,能有机会和我的好朋友的学生一起上课,很荣幸,希望我们也成为好朋友。

33、给点掌声吧。

34、关于„„我们已经学过,今天对于估算,你还想提示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的?

35、你想怎么估?就怎样估,有没有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的,想来的就来吧。

36、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一样的就不再写了。

37、我先把你的暂时的擦掉。可以吗?

38、知我心者,同学也。

39、你的方法,真的与众不同。

40、停下脚步来,整理整理,会有新的发现。

41、你们估的同时,我也算了,看看老师的答案哪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

42、你很善于借助别人的经验呀

43、面对大家的结果,比较一下,想对自己的方法做出点思考吗?(反思自己)

44、她这么欣赏你,其实他的已经很好了,你怎么看?

45、大家都在思考。

46、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好了,再调整一下,更接近结果了。

47、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

48、你有问题,问他呀,接着问

49、具体解决问题了,是大估些还是小估些好? 50、又有问题了,站起来说吧。

51、你可真是一根筋呀。

52、这位同学那么深沉,考虑问题挺全面,你的这种思想真挺有用的。

53、互动评课:先请„老师谈谈课堂感受,最让你兴奋的是什么?引起学生学问的兴奋点是什么?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53、你们可以质疑啊,有没有不同意见?请回答。问得好。我佩服你,你能利用身边资源。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知识?你这节课设计的目标是什么?你真的很可爱,你能根据性别分类,你很会学习,你说的既完整又流利,你真了不起。你很会欣赏别人。

54、在小组讨论中,你在做什么?讨论了?计算了?动笔写了?你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你是我们全班6个小组中的一组,所以嚎个组研究的只是一种情况,这个时候再想想其它组可能得出什么结论?

太热情了你

一个人负责拼接,一个人负责记录,选一个人代表发言,其它人可以帮忙。

哪组有困难,可以请我来帮忙。

59、对他们的发言,每个同学要会提问题,你们呢?也要接受他们的提问。60 我搭配完了,同这们对他们的搭配有什么意见?问问大家。61 你要发表意见,分享吴正宪经典语录(之二)

我不仅收集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的经典用语,还收集了吴老师的要求大家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来学习!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哪几方面去考虑?如何直面学生的现实?如何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层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1)从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教学线索来考虑。

建议:一个单元每人上一节课,老师接龙上课。

你会发现,材料重复使用,教学目标忽高忽低,如果一个人随意挑课上,则是把一单元中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到一堂课中了。

2:备课中应考虑:

(1)什么素材更能体现:佘数佘下来的必要性。让这生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这个知识的必要性。如:一上课,为了学习《分类》师:小东找不到图画本了,怎么办呢?——分类吧。分类不仅是生活中的一件事,也应该培养的一种习惯。分类对问题的解决有作用。情境的创设一下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也是一种情境,不能把情境的创设指定在一个固定的条件上。数学本身的知识增长也是一种需要的情境。

注:数学情境应怎样根据数学知识的本身来创设?

通过学习发现一些问题、现象、规律,再利用这些问题现象来解决问题,体会分类的作用。这节课的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知识的背后隐藏的一种思想,关键店家生在这个学习活动当中,发现问题解决这个题的过程中学会思想。(2)让学生一上课说法感受到学习这个知识的价值,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

(3)借助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哪些问题。

(4)传统教学中有哪些需要秉承的东西?板书、练习、独立的思考,承上启下的语言。

(5)如何创设课堂的高潮?一堂课有几个高潮?(6)为以后的哪些知识作准备。

3、评课应考虑:

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可持续发展的递进度

58、从学生的知识现状考虑:

有效的教学应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就是有效。原来不明白,课后明白了,就是有效的。如果一进门时就会,下课时,还是这些,上课时不会,下课时还不会就是无效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有新的收获,如:知识的深入,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获得,情感的提升与丰富、生命的成长。那这节课就是无效的。

一个问题出来,学生都举手了,说明全部问题都会了,则说明要求低了。如果无人举手,则说明要求高了。

我们应根据课时目标重新划分课时,高水平的教师,先展示的是学生的错例。而不是正例。而部分教师在循视后,只挑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去板演。我们应想办法让这生的问题显示出来。成功的课就是赢在设计上。

同课异构、一课多讲、同上一节课 要直视数学的本质。直面学生的现实

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被老师进行了初次的筛选,只要正确的资源出示在黑板上,(待到作业中才出现,又后补讲)

4、评价是导向应起导向作用。评价不要空,要有实际意义。

5、应用题的教学问题:

(1)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教学有何不同。(2)解决问题有何策略。(3)发展学生的能力有何举措?

答:不同,应用题是题型教育而解决问题注重了发散与开放,注重了学生的发展。

应用题强调了建模,而解决问题注重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应用题不应用了,不帖近生活,解题模式单一,不在思维上去开阔。答案唯一而且呈现形式是文字式的唯一。

(4)应用题重题型(十一种)以解法做为目标,机械的训练,主要去识别类型记忆的多,模仿的多,扣原类型后去解题。

(5)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挑战性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更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有了基本 的解题思路,去开放,用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注的是他们的情感及方法。重视类型,重视信息的判断和处理。

6、连乘应用题过去:

(1)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两道一步题合成两步题。(2)要求:先知道„„

(3)而如今的教法:看图提问题——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7、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

(1)情境创设与复习。现在开头不复习铺垫了。(2)算法多样与优化(3)直观与抽象的矛盾(4)解决问题与技能的矛盾

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有时复习铺垫的作用超过了情境创设。

教学目标要定得切实可行具体。这是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一堂课不可能培养出它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可太大,太空,目标太多,则易超实。

直面学生的现实,要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这个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试一试——汇报。要把握探究的度。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听吴正宪老师的录像课有感

许夏芬

借个空闲的时间,我和钱老师一起观看了一堂吴正宪老师上的《相遇问题》录像课。吴正宪老师用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将数学课堂营造成快乐的、充满活力和生命的课堂。我感觉这堂课的精妙之处在于:

1、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说明进行数学活动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组织中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和谐的态度面对学生。这点吴老师做得非常到位。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一个学生“溜达”一下,引导学生提问,从而“溜出”一个数学问题——速度×时间=路程。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读题,闭上眼睛想象场面,再借助手上的学习工具铅笔和铅笔盒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示,明确了同时、相对、相遇这些概念,也理解了应用题所叙述的情境,更明确了该在哪里相遇,并说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列出了各种不同的算式。更妙的是这时吴老师不是自己去评判学生列式的对错,而是让列式的同学做小老师来组织课堂的提问,也许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提问不尽人意,于是吴老师在小老师与学生之间来回示范,引导点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提问的方法。这时,吴老师干脆坐到学生的们置上当起了学生,也举手提了一个问题:“‘鲍老师’150×4是4分钟的路程,而要求的是甲乙两地的路程,那是为什么?”好一个学生角色的提问,既把“4分钟的相遇路程,就是甲乙两地的路程”这个知识点突了出来,还为以后出现的相距、擦肩而过等等这些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更是把“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角色体现得淋离尽致。

2、信任学生,给学生系统地渗透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吴老师有系统地渗透一些学习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用教法的“巧”来促进学法的“活”。教学相遇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演示相遇的过程,并提问:在哪里相遇?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中间相遇,而一个同学说是离乙地近的地方相遇?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后,吴老师适时地提问“同样的信息,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从而告诉学生,遇到问题要从多谅解角度、全方位进行考虑。又如,一个学生做错了题,但听了别人的讲解后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吴老师马上给予肯定:“从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出示练习题“┅┅第一小组每小时做50朵纸花,第二小组每小时做60朵纸花,第三小组每小时做40只纸鹤。他们共同折了3小时,共折了多少朵纸花?”在学生列式计算、讨论后,吴老师适时教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提取有用的信息,要求学生学会筛选信息。

3.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篇三

观吴正宪老师专题片《心系学生,情系教育》有感

韩彦玲

在很早以前,我们用的淀粉是这么来的:将土豆切成丝,放在一块或大或小的容器里,灌上水,泡上一两个时辰后,轻轻将土豆丝捞出;再过一两时辰,淀粉渐渐地沉下去,我们将水轻轻巧巧地斜溢去,容器里便剩下了银白色的淀粉。这就是沉淀。这淀粉,当时制作很麻烦,但却是制作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调料。

很久了,我总在思考:是否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沉淀?但是,我们又要怎么沉淀?我们又将沉淀些什么呢?终于,我明白了,教育确实需要沉淀:我们就是土豆丝,而生活却如水,生命中的每个阶段则如同沉淀的时间,而我们沉淀出来的就是生命里最宝贵的——经验。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心系学生,情系教育》后,觉得自己更需要沉淀。在吴正宪的教育生涯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的不懈追求。吴老师友善地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智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她帮助学生实践了“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多年来她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创造了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真诚的朋友。将自己已有的那点切成土豆丝,总结出来,沉淀出来。并要学生去种土豆,以便有更多的淀粉沉淀出来。吴正宪老师,那种甘于平淡的精神是沉淀出来的,吴正宪老师,那种全心教育的精神是沉淀出来。从接触教育的那天起,我们的生命便溶入了教育的水中:孩子们的童年是美丽纯洁的,我们让他们沉淀下来的,应是银白结晶物,也应该没有任何污染的教育。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清晰,教育的现实绝对不是透明的纯净水,我们茫然于繁杂的常规,我们有心无力地构想的教育的所谓蓝图被蚕食,可我们的内心却还有一些不甘,这时候,我们沉淀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蒙着或明或显的尘,它将我们的沉淀物——经验,层层包裹起来,让我们抽茧剥丝般地,一点点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经验。

我们在生命中是盲目的,活着的标识,就是还能呼吸;而有的人,却被生活蒙上了双眼,迷途了,只是轻率地捡起那些还是层层包裹的沉淀物,却少了思考与寻找,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最后他们葬送了自己,或者还将葬送别人,这种沉淀是非常可怕的;有的人,却在生活的蹂躏与摧残中,艰难地沉淀着自己,他们珍惜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认真努力地思考探索着,耐心地将经验的伪装层层剥去,最后找到真实的自己,走出了美丽的人生,他们的沉淀无疑是光辉灿烂的。《心系学生,情系教育》给我们上了让我们振奋的一课,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平庸和渺小,让我们知道奋斗的目标和楷模,让我们知道前进的动力和方式!

上一篇:办公室主任的能力下一篇:学考成绩今年挂钩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