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应用

2024-07-04

关联词应用(精选10篇)

1.关联词应用 篇一

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过程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互明,因而,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应用翻译强调顺应的语文化规约,译文要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二者可谓不谋而合.鉴此,根据关联理论的原理,可以提出应用翻译中“归化”性明示和“异化”性明示两大处理手法,化暗含意图为明示信息,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作 者:贾文波 JIA Wen-bo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刊 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1(2)分类号:H059关键词:关联理论 应用翻译 认知互明 最佳关联 最佳语境效果

2.关联词应用 篇二

1. 关联理论概述

认知语言学表明, 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心理, 人通过相关的知识来认识事物。Sperber和Wilson从人类的认知特点出发, 提出了有关言语交际的理论, 即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95年的第二版中对该书第一版进行了部分修正并完整地提出了关联理论二原则:第一原则 (或称认知原则) 是“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第二原则 (或称交际原则) 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是通过明示—推理过程去寻求话语的最佳关性的。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就是一种明示过程, 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示出来, 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 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 结合语境假设, 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从而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认为在明示—推理的过程中, 其语用推理是非论证性的演绎推理, 从一个假设推导出另一个假设, 直到在话语中找出最佳关联。语用推理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推理, 而是借助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 即认知语境 (cognitive context) 来完成的。当话语的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 就会取得语境效果, 也称认知效果: (1) 新信息加强了现存的语境假设; (2) 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结合, 产生语境隐含; (3) 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互矛盾, 或否定、放弃现存的语境假设。认知效果和付出的努力可以用来定义关联性, 即关联性:a.认知效果越大, 关联性越大;b.为取得效果而付出的努力越少, 关联性就越大。

2. 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 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梅得明, 2000) 。它的过程是输入—解译—输出,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 其实较为繁复, 它需要译员根据发话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和言语, 迅速、准确地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抽出相关的资料信息, 进行瞬间的合成。口译与笔译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的特征:笔译强调“信、达、雅”, 口译强调“准、顺、快”。口译时要求译员抓住原话的实质内容, 快速、灵活而又正确完整地再现原话, 整个过程突出即时性, 没有时间推敲, 也不可能求助第三者, 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在现场得到解决, 因此, 口译对译员的知识面及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 口译的过程一般是:听懂 (listening) →理解 (understanding) →解码 (decoding) →储存 (storage) →口译 (interpreting) 。也有人把口译的过程概括为:听 (listening) →解码 (decoding) →重建 (reconstructing) →反馈 (译) (retrieving:interpreting) 。由此可见, 口译的过程涉及解码 (decoding) 和重建 (reconstructing) 这两个步骤, 而要做到这两步, 就必须有推理和关联, 单单只凭字面信息是很难获得口译的交际成功的。

3. 关联理论与口译

3.1 语境

在口译信息传译和异语转换的过程中, 口译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 其中语境对于交际各方语言的使用, 以及话语交际意义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通常包括认知环境、社交语境和语言语境三部分 (何自然, 1998:210) 。其中, 认知环境由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三部分组成, 与个人的经历、经验和知识等密切相关 (何自然, 1998:126) 。它是交际的大前提, 所以对于译员来讲, 平时注重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离开了语境, 语音符号就没有意义, 不能传递任何信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 语音符号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正如刘宓庆所说:“口译是特定语境下的翻译传播行为。”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译员对源语的理解和对目的语的表达。它既会影响译员在表达内容、表达方式、表达手段等方面的选择, 又会影响译员对译语受者的考虑, 从而关系到口译成功与否 (马霞, 2006) 。寻找关联要通过选择语境实现, 话语理解过程也就是语境建立的过程。

口译人员对话语理解的前提是, 其头脑中是否拥有与话语信息发生联系的语境假设, 这就是关联理论提供给口译理解的重要启示之一。只有当译员的大脑中已经具备, 或者能够形成与所接受的话语信息相互交叉的部分, 话语理解才能取得成功。交叉的程度越高, 推理所耗费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 理解的难度也就随之降低, 理解的速度和质量就越高。反之, 交叉的程度越低, 理解的效果就越差;倘若完全不交叉, 那么交流就会中断。因此, 提高口译理解速度和质量的策略在于, 译员应当尽量建立或寻找和话语信息密切关联的语境假设。

根据关联理论,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语境效果, 最大限度地减少推理努力, 从而达到最佳关联。所谓最佳关联就是过滤了琐碎信息的关联。交际如此, 作为交际形式之一的口译自然也是如此。在口译过程中, 首先是输入, 译员与原交际者构成交际的双方, 译员仔细倾听原交际者的言语表达, 原交际者把信息输给译者;接下来是解译的过程, 译员通过关联把原交际者输给他的信息进行推理, 综合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识进行合成;最后是输出, 译员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交际双方, 译员把经过推理合成的信息传递给受体 (柯淑萍, 2005) 。

3.2 最佳关联

口译交际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实现源语讲话人 (下文简称A方) 与目的语听众 (下文简称B方) 之间的沟通, 他们各自的谈话是针对彼此, 而非针对译员而言的, 译员只起一种传递和转换的作用。按照关联理论, 如果A方与B方之间直接进行交流, 那么B方根据自己的语境假设来寻找与A所发出的话语信息相关联的内容。在口译活动中, 由于语言的隔阂, 这种寻找关联性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译员来真正实施的 (芮敏, 2000) 。所以,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 尽管如前文所述, 其可划分为两个明示推理过程, 但该交际最终的目的却是实现A和B的沟通。作为桥梁的议员, 其角色应该是促进保证此AB之间交际目标的实现。

根据关联理论, 言语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认知过程。示意是指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意图的过程, 推理则是听话人在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 按照关联原则, 应先寻找最佳关联, 再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理解话语的过程。说话者怎样考虑自己所发的信息, 译者对这一点的了解很重要。说话者的身份、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影响着他对语境的选择, 也影响着口译者对语境假设的判断和意义的选择。口译者在理解话语时, 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诸如讲话者的观点、信念、态度、兴趣等, 对语境进行审度推断并作出选择。再根据对听者认知环境的预测和判断, 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 准确无误地把讲话者的意图传递给听众 (黑玉琴, 2003) 。所以, “语篇的意义不在于语篇本身, 而在于受话人对语篇的理解” (转引自黑玉琴, 2003) , 在于受话人对语境的选择。他可以根据语境、交际环境、主题、对话语进行分析, 找到最确切的意思。

试看以下两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9年4月2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中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taking place at a time wh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gaining momentum and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dependent.No country can stay immune from the crisis, and the only right choice is for all of us to work together anddeal with it.) ”其中“独善其身”引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 不管别人。口译者此时只有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语境, 才能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成语的意义较好地传递给大家。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于2009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题为《美中两国为复苏和增长的合作》的演讲中两次用到“explore”一词, 如: (1) As we explored this city andtraveled through Eastern China, we had the chance not just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your history and your aspirations, but also to begin to see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your eyes。 (我们走遍这座城市并在中国的华东地区旅行, 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你们的历史和你们的抱负, 还开始通过你们的眼睛看美国。) (2) These meetings will give us a chance to discuss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on the economic front, to examine some of the longer term challenges we both face i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a mor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recovery, and to explore our common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form. (这些会见将使我们有机会讨论经济领域的风险和挑战, 审视我们在为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奠定基础的过程中, 所共同面临的长期挑战, 并探讨我们共同关心的国际金融改革。) 口译者根据“explore”出现的语境, 以及自己对它的认知, 准确无误地把讲话者的意图传达给听众。

由此可见, 口译者在口译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并联系讲话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交际的人、相关的情况等语境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的意义选择。

4. 结语

口译是一种双语交际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 而口译者作为交际双方的桥梁, 其对话语的理解和意义的选择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口译理解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依赖于译员对交际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掌握和利用的程度, 译员如果善于调动和捕捉相关知识, 善于创造和寻找关联性语境, 便能迅速而准确地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而这正是关联理解给予口译理解的重要帮助。

摘要:本文以语言学理论和语用学原则为基础, 从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着手论述口译过程中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旨在更好地把握口译的本质, 进而指导实践。

关键词:口译,关联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黑玉琴.从关联理论看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J].外语教学, 2003, (11) .

[3]柯淑萍.寻找口译过程中的最佳关联[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5]马霞.口译:选择、协商与顺应—顺应论的语境关系在口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 2006, (3) .

[6]梅得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芮敏.关联理论与口译理解策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 (7) .

[8]宋秋莲.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

[9]王静.关联理论对口以过程的解释力[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10]徐翰.口译信息解码与动态语境的关联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7) .

3.关联应用手机联想P928 篇三

数码相机

130万像素

铃声:

40和弦

话簿容量

1000

机身内存

32MB

3月初,联想移动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款关联应用手机P928。这款手机基于闪联(IGRS)标准,可以与关联设备间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如无线遥控电脑进行CD、PPT、Media Player播放等;也可以作为电脑的无线摄像头,进行网络视频会议或者视频聊天;还可以将手机拍摄的图片无线传输到电脑上进行浏览。丰富的关联功能使得P928手机真正成为了通信领域内功能强大的关联个人信息终端。

除去关联应用功能,P928还是一款内置130万像素摄像头的高端商务手机。它配备有26万色TFT彩屏、40和弦铃声,内存高达32M,可存储2000条短信、1000组名片式通讯录。此外,语音短信、开拓性外屏应用(通过滚动三向滚轮侧键,即可实现外屏拍照、读短信、玩游戏等功能)也是市面上同类手机中难得一见的实用功能。它内置的数码相机支持4倍8级数字变焦,支持特殊效果(褐色、黑白、底片);自带闪光灯,支持外屏拍摄,电脑摄像头功能。

点评:

4.关联词应用 篇四

插入新的工作表,在表中制作课程表,调整使其正好填满一张A4或B5纸。然后向下复制,个数与任课教师人数相同,其中第二行第一个单元格为任课教师标识。

比如要制作高一年级一、二班数学任课教师的授课表。首先,在标识单元格内输入“数学1-2”。然后,选中一班星期一第一节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IF(高一各班课程表!B3=”数学“,”1“,IF(高一各班课程表!B14=”数学“,”2“,”“))”,该授课表星期一第一节就设置完毕。最后,将该单元格用填充柄复制到星期二至星期六,用相同的方法把第一节复制到最后一节。则高一年级一、二班数学任课教师的授课表就设置完成了。如果年级课程表中有数据,则会在授课表中反映出来。

在编辑栏输入的公式可以表述为:如果高一各班课程表的B3为“数学”,则本单元格显示为1,如果不是就进入下层,

如果高一各班课程表的B14为“数学”,则本单元格显示为2,如果不是本单元格为空。

为了避免出错,也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做:选择“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中选中“IF”。单击[确定]按钮后,出现“函数参数”对话框,光标指针在logical-test行。单击高一各班课程表,再单击一班星期一第一节对应的单元格,输入“=数学”。把指针移到value-if-true行,输入“1”。再把指针移到value-if-false行,在编辑栏左边选中函数“IF”。这时再进入“函数参数”对话框。下面的操作与上面相同,只是将“1”改为“2”,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5.关联词应用 篇五

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考虑公路交通事故状况、公路里程、旅客和货物的周转量、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对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6个省份的`公路交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为政府决策部门加强协调与管理、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作 者:陈斌 CHEN Bin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6(1)分类号:U4关键词:灰色关联投影法 区域公路交通 综合评价

6.关联词造句 篇六

尽管这次比赛我得了第一,可是我知道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虽然这份礼物很朴素,但是我很喜欢。尽管天下着雪,同学们却没有迟到

虽然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却动摇不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我以为他会来,然而他一直没有来。

我以为他会因此生气,然而他却笑了。他想吃雪糕,可是现在商店都关门了。天下着雪,可是同学们依然坚持上学。

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如果你继续沉迷网络,成绩就会下降。无论天气有多糟糕,他都按时到校。

无论老师怎样教育他,他都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

不管绕道斑马线多么麻烦,他也(总是、都)遵守交通规则,从没有横过马路。不管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多少,我也(总是、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倘若(假若、要是)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就会好好把握那次的机会。倘若(假若、要是)小明再执迷不悟沉迷网络,就会把他自己毁了。

教室里我们一边听课,一边做着笔记,恨不得把老师说的全都记下来。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玩得不亦乐乎。即使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上学。

即使风吹雨打,大榕树也坚强不屈地挺立在学校门口。

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阅读课外书既可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应该支持。

他做错了事,不但不承认,而且还振振有辞!

我考试失败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还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小明不光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拔尖。(体育成绩也(还)拔尖)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小明是个好学生,他每天放学后不是赶紧写作业,就是在复习功课。小刚总是很粗心,不是忘记带钢笔,就是忘记戴红领巾.广州是购物天堂还是饮食名城。

在困难面前,你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 明天是星期天,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了,或者在家看书,或者去河边钓鱼。我明天或者去图书馆,或者去外婆家玩。(要么……要么……)

下雪啦!与其在家里隔窗欣赏,不如去外面堆个雪人,打场雪仗!今天下雨了,与其出去游玩,不如在家里看书呢。

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受苦.小明宁可多等几分钟,也不任意横穿马路.我宁可被老师责骂,也不撒谎骗人.因为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所以今天上课时,他睡着了。因为小华身体不舒服,所以她没来上课。

种树时,我先挖一个深坑,然后把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接着往里面填土,最后浇水。要成绩好,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然后要勤奋,最后加上正确的方法。

只要经常锻炼身体,就会增强体质。

7.关联规则在DB开发中的应用 篇七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最初的目标是面向事务数据库, 但是数据存储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做出相应的改进。

本文研究主要基于《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这个课题, 很多系统中都存在大量的在业务上联系很松散的数据表, 并且这些数据表里的数据相对比较稳定, 如何自动生成这部分数据表的编辑界面从工程上来说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可以节约很多的运营成本, 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这个课题的研究中需要对DB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产生有价值的规则, 指导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本文主要研究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挖掘在《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课题中的应用。

1关联规则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于关联规则形式简洁、易于解释和理解并可以有效地捕捉数据间的重要关系, 成为数据挖掘中最成熟、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内容[1]。

关联规则挖掘问题包含两个子问题: (1) 发现频繁项目集; (2) 生成关联规则。

2关系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

关系数据库是依照关系模型建立起来的数据组织和存储体, 数据表是其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关联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应用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中发现强规则的过程。

关系数据库中关系表的存储结构决定了从中获取的关联规则往往会带有以下明显特征: (1) 多维性:参照多维关联规则的定义描述, 关系表的每个属性即是一个维; (2) 多值性:由于关系数据库中属性的取值类型具有多样性, 数据库的属性可能是分类的或量化的; (3) 多层性:关系数据库中的每个属性即可看作是一个维, 而在多维数据库中许多维的取值在实际意义中是具有概念分层的。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多维、多值、多层的性质, 一般在关系数据库的关联规则挖掘中采用基于布尔型转换、基于SQL集合操作两种方法。

布尔型关联规则是早期应用于事务数据库中的, 后来人们根据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主要是把关系数据库中的属性映射成布尔型的属性, 这种方法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来完成这样的映射和存储映射的结果。

3基于SQL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SQL语言, SQL语言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 功能强大、简洁易懂。

SQL语言高度非过程化、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自含式和嵌入式两种使用方式、语言简捷, 易学易用的特点, 使得人们在研究关联规则时想到了利用SQL语言中提供的分组聚集语句来实现频繁项集的计数与筛选[2]。

在分析了关系数据库中关联规则的特点后, 借鉴Apriori算法的思想, 通过产生比源表的数据规模更小的临时搜索表[3], 利用产生属性组合以支持在临时搜索表中执行聚集操作和频繁关系项目表之间的连接查询等关键技术,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关系数据库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见图1算法流程图) 。 (其中RDB代表关系数据库、min sup代表最小支持度、min conf代表最小置信度、相关属性代表所有参与数据挖掘任务的属性。)

算法也是分为两大部分:频繁谓词集的搜索和关联规则的生成。其中频繁谓词集的搜索是整个过程的核心, 这里是利用SQL语句中的聚集查询来进行频繁谓词集的搜索。下面说明一下算法中几个主要步骤:

3.1频繁谓词集的搜索

(1) 生成临时搜索表:例如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A1, A2, ., An为所有参与数据挖掘任务的属性, 则利用下面的SQL语句:SELECT A1, A2, ., An, COUNT (*) ASsup_TempFROM RDB GROUPBY A1, A2, ., AnINTO TABLERDB_TEMP, 生成用于关系项目集支持度计数统计的临时搜索表RDB_ TEMP。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算法的执行时间, 新生成的临时搜索表会比原始的数据表规模小很多, 在计算其他长度的关系项目集的支持度时就以这张临时搜索表为操作对象进行聚集查询, 并用sum () 函数对临时搜索表中的支持度计数进行累加得到新的支持度计数。

(2) 在生成相关属性的k组合表Ck的时候就是把Ck-1和C1的连接来完成。

(3) 频繁关系项目集L1-Ln的生成是在第一步生成的临时搜索表的基础上, 按照第二步生成的属性组合表 (C1-Ck) 进行聚集查询。例如A、B、C是n个属性的一个3组合, 它是C3中的一条记录, 运用SQL语句:SELECT A, B, C, sum (sup_Temp) ASsup_TempFROM RDB_ TEMPGROUPBYA, B, C HAVING sum (sup_Temp) >=min_sup就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3的关系项目集支持度计数, 遍历C3中所有记录运行聚集查询的结果的并集, 同理可以完成所有长度为k (1<k<n) 的频繁关系项目集L1-Ln的产生。频繁关系项目集以临时表的形式存放, 以便找出关联规则, 并且同时删除前面的临时搜索表。

3.2关联规则的生成

根据前一步产生的频繁关系项目集, 采用连接查询的方法就可以产生规则。关联规则存放在知识库里, 同时删除前面存放频繁关系项目集的临时表。

4关联规则在DB开发中的应用

规则存放在知识库里, 在《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这个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见下图 (图2《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模块设计) , 其中界面部分是基于功能模块自动生成的, 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多维关联规则挖掘。

首次运行《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系统时首先启动多维关联规则挖掘模块, 然后自动把产生的关联规则存放到知识库中, 用于指导界面的自动生成。

知识库里的规则具有实时更新功能, 这样只要在首次运行系统时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再次运行系统时会自动更新部分规则, 大部分规则是稳定的, 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下面举例说明关联规则在界面生成时的部分应用:例如存在一个5维关联规则:X (2) ∩Y (5) ∩Z (7) =>A (12) ∩B (9) , 那么我们在编辑的时候当字段X、Y、Z的值分别为2、5、7, 那么字段A、B的编辑框则自动提示12、9, 说明字段A、B的值取12、9的几率比较大。如果还存在规则:X (2) ∩Y (5) ∩Z (7) =>A (6) ∩B (8) , 那么字段A、B的编辑框则自动提示为12、9/6、8, 并且字段A选择12则字段B提示9, 同理字段A选择6则字段B提示8 (参见推理1) 。

推理1:如果规则1:A1∩A2┅Ai=>Ai+1∩Ai+2┅Aj, 那么规则2:A1∩A2┅Ai-1=>Ai∩Ai+1┅Aj也成立。证明如下:假设规则1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为support1和confidence1, 规则2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为support2和confidence2, 根据前面支持度的定义可以证明support2=support1, 根据前面置信度的定义:confidence (i1=>i2) =support (i1U i2) /support (i1) , 从规则1到规则2分子不变但是分母变小了或者不变, 从而confidence2≧confidence1, 推得规则1成立的情况下规则2肯定成立。

关于规则自动更新功能以及《DB编辑界面自动生成》中涉及的其他方面的研究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详细说明。

5总结和展望

本文的研究内容已经应用到实际的软件生产中,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需要今后不断改进,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怎么改进多维关联规则产生的算法的性能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方向, 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算法的性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明.数据挖掘.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100—164

[2]周宇, 叶庆卫.多表关联的关联规则提取SQL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2; (8) :132—133

8.关联顺应理论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 篇八

一目前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现状

首先,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袭固有的教学模式,即词——句子——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对生词意思、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的讲解,习惯性地将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掘地三尺”地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再对这些句子进行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甚至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翻译。这无疑将阅读课变成了精读课、语法课、词义辨析课。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注重词的含义、句子的意义,而最终忽视了阅读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其次,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就指定的阅读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接着核对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促使学生注重文章的篇章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学生一直是跟随教师的指挥棒,被动地进行做题练习,使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长此以往,这势必会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英语阅读逐渐失去兴趣。

为了进一步改善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我们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尝试将关联理论及顺应理论的相关成果渗透给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应用其来辅助阅读英语文章。

二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

从认知的角度,Sperber和Wilson共同提出了关于人类交际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基本设想就是人类会本能地注意关联刺激,这一点在关联的认知原则中得以体现,即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这一交际观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之后,JefVer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中,提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a perspective on language)。而且他还提出一种“顺应论”(Theory nf adaptation),他将语言顺应论和语用综观论搭建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下,语言的使用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人类生活中的认知、社会以及文化因素紧密相关。他强调语言的功能,探索语言是如何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紧密联系而产生意义的。

在前文中,我们简要地概述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部分内容,而且这两个理论具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这两个理论都强调了交际参与者在交际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顺应论中,说话人和释话人在语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物理世界、社交世界还是心理世界,其包含的各种语境顺应的相关成分都要通过说话人和释话人才能被激活,也只有这样,说话人和释话人才能依据这些语境相关成分作出语言选择。而根据关联论,交际的成功与否是基于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及听话人的推理过程。而这些又是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境的变化会促使说话人明示新的信息,听话人会依据这些信息作出一系列新的语境假设,这样才能达到预计的语境效果。

其次,这两个理论都认可交际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过程。在关联论中,交际就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因为其包含了现有的语境假设与新生成的语境假设之间的互相作用与影响。而顺应论认为意义的产生过程是动态的。这里的动态涉及到语境中顺应的相关成分及语言结构的内容。语言使用者需在每一个可能的语言结构层次和策略方面作出选择,进而在交际中作出选择。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将关联理论与语用顺应论相结合,并以这一框架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三借助关联、顺应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结合关联理论及顺应理论,我们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尝试将相关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设计相关阅读材料来辅助学生练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将关联理论及顺应理论的相关内容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在理论介绍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领悟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语言学理论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枯燥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因此而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来辅助学生理解具体的理论内容。例如在介绍顺应理论的推理过程时,教师可以使用英文笑话、英文短片、英文电影片段等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包含的语境、领会说话人及听话人传递的各种信息、分析交际双方所包含的隐含信息进而阐释交际双方尤其是听话人是如何综合各种信息来完成语用推理的。这种方法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而且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以下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应用已学的语言学理论来辅助阅读理解。

在众多的阅读技巧中,我们这里选取推理(inferring)这种阅读技巧为例。推理这种阅读技巧要求阅读者根据阅读内容进行猜测或推理出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或作者对某一事件、人物的态度。无论在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或是公共外语四六级考试中,这类推理性问题是每年必出的一类题型。由此可见,应用推理这种阅读技巧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讲授英语专业阅读课教材《积极英语阅读教程3》时,第十六单元就涉及到了推理这一阅读技巧。教师可事先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如让学生在两分钟快速阅读后简述作者对于发明家的态度。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文中并没有直接的相关表述。教师可提问几个学生来回答并要求其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关键句。

这些关键句实际上就是关联理论所指的明示信息,里面包含了作者的交际意图,为了使学生顺利推导出作者的真实交际意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听话人”的角度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这一分析始于对于字面意义的信息解码过程,即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的具体含义。此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应用所掌握的语言学理论进行语用推理,而这种推理就是进行不断地选择语言的过程。根据Verschueren的理论,首先,选择实际上是在结构的每一个可能的层面上进行的,如语音/音位的、形态的、句法的、词汇的、语义的等层面。其次,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策略。也就是说,前一种选择属于对于形式方面的选择,而如果我们选择了某种策略,这又必然导致相关的语言层面上作出连锁的选择。第三,“做出选择”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是某种意识程度。这种意识程度可以是很高的或是完全自动的,这要取决于不同的语境。第四,话语的产生和解释中都涉及到选择,而且这两种作出选择的过程对于交际流程(the communication flow)和意义生成的方式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第五,在要不要选择的问题上,语言使用者是没有选择自由的,其唯一的自由就在于语言使用者可以决定是使用语言还是保持沉默。第六,选择之间并不等值。最后,选择总会引出或伴随有其他的待选项目(ahem~ives)。通过这一系列的推理,学生可以消除歧义、确定指称并进一步推理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种推理过程看似复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给学生供选择的信息,而引导学生自主作出选择。这不仅可以降低推理过程的复杂性,也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通过两至三次的选择及推理后,学生会逐渐无意识的养成进行语用推理的习惯。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各种明示信息,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来推理出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隐含信息。

9.关联词 篇九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1.长句和短句;2.主动句和被动句;3.肯定句和否定句;3.陈述句和反问句;4.单句和复句;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6.顺装句和倒装句;7.整句和散句等等。

变换句式要注意下面几点:

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做变换句式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因此,与考察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以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主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属修辞问题。一般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同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例如: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

老师把我表扬了。2.我把衣服洗了。

衣服被我洗了。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必须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须知: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例如:(肯定句)他承认这个已成的事实。

(双重否定句)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已成的事实。

老一辈革命家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

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

三、单重否定句表否定。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灵。

已经有一重否定或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又等于一重否定,便构成双重或三重否定。

例如:难道他们能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对他国民族的侵犯吗?(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难道我们能否认他不是民族的英雄吗?(三重)

四、陈述句变反问句

1.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

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或“难道(不)……吗?” 其格式:(1)难道(不)……吗?

(2)怎能(不)……呢?

怎么(不)会……呢?

怎么可能(不)……呢? 例如:a.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美丽的草原难道不让人陶醉吗?

b.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中秋节,我出差在外,难道不想念亲人吗? c.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真正的力量怎能不是人民群众呢?

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d.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

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

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四、引述句变为转述句

转述句便是把他人说的话间接的转述给别人听,其方法是:

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

例如:王宁说:“我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改:王宁说,他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2.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3.若(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中混乱。

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成习惯称呼。

5.后面的问号不变。

例如: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改: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五、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2.“是”和“动作”的前面;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a。(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谁”之前)(“什么”之前)(动作之前)b。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之前)(“什么”之前)c.海娃(非常)高兴。(“怎么样”之前)

d.海娃高兴(极了)。(“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英雄”的前面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

1.不能违背愿意;2.不能改变结构;3.必须搭配恰当;4.力求内容丰富。例如:“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又如:“禾苗点头”扩为“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么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

1.画一画,看看扩哪些地方;2.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3.连一连,看看搭配的是否恰当。

六、缩句

缩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例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否定词。例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例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是: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果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缩句的步骤是什么: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保留的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小学生常用关联词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如果...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10.关联词 篇十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接着……、……就……、……于是……、……又……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⑴ 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不仅……还……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6()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9()我们已经学过了法律知识,()应该更自觉地遵守法律。

10这件事()班长做的,()是学习委员干的。

11()没有亲临其境,()很难叫人相信这是真的。

12()你能刻苦学习,()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13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写得工工整整

14()认真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15()你对别人没礼貌()别想让别人尊敬你。

16()刮风下雨,警察叔叔()要在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17()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18齿鲸()吃大鱼,()吃海兽。

19你()喜欢数学()喜欢语文?

20放假了,我()去学画画,()去学英语。

21你()知道错了,()应该改正。

22犯了错误,他()认真检讨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解。

()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完成这项任务。

23()这种桥的各拱相联,()人们就把它叫做联拱桥。

24()考试前加班加点搞突击,()平时刻苦学习。

25老师()教我们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人。

26你()不怕困难,走上成功之路,()被困难所吓倒,自我毁灭。

27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能使我们领略语言的无穷奥妙。()你答应找玲玲去游泳,()应该准时去找她。

29()下一场暴雨,这场足球赛()可能取消。()有多少艰难险阻,()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决心。

31()你愿意跟我们一起植树,你明天早上()拿着工具来吧。

32革命先烈()牺牲自己,()不出卖党的机密。

粽子的外形很特别,()不是方的,()不是圆的。

34李老师()是今夜启程,()是明晨离开。

35()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去香山看红叶。

董医生给乡亲们看病,()看得仔细,()从来不收诊费。

田季赛马、一鼓作气、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你追我赶、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力争上游、不甘落后、奋勇向前、你争我夺、剑拔弩张、紧锣密鼓、摩拳擦掌、遥遥领先、鹿死谁手、从容不迫、十拿九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出神入化、一支独秀、势均力敌、得心应手、昙花一现、峰回路转、屡败屡战、心有灵犀、争分夺秒、争强好胜、鸦雀无声、地利人和、首当其冲、当仁不让、探囊取物、螳臂当车、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欢天喜地、功成名就、锦上添花 如火如荼硝烟弥漫剑拔弩张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力争上游不甘落后你争我夺摩拳擦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龙争虎斗、不相上下、不分胜负、不分伯仲

一场难忘的拔河比赛

岁月象湍湍激流,不断冲刷我的记忆,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但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

记得那是去年的秋天,在作文班上,老师为了让我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

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个队,一个是猛虎队,另一个是雄鹰队。我被分到了雄鹰队。

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即将展开了。

随着随着老师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

后来两局我们队乘胜前进,连续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更激励我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拔河比赛。

一场拔河比赛

一场拔河比赛

今天我一早就醒了,再也睡不着,因为下午我就要参加拔河比赛了。

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我和队友们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上了赛场。比赛就要开始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两眼注视前方,双手紧握绳索,身体尽量往后倾,两脚像钉子一样紧紧地钉在地上。裁判一声令下,我使出全身的力气,牙齿咬得嘎嘎响,我感到我的眼睛都快冒出火花了。大家和着拉拉队的节奏,步调一致地拼命往后拉。对方也不甘示弱,和我们展开了拉锯战。

绳索中间的小红旗眼看就要靠近我们了,可不一会儿又晃悠晃悠地离我们而去。我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能长出三头六臂,或者能拥有哆啦A梦的魔法,一把把红旗拉回来。这时汗水从我的额头上不断地渗出来。我暗暗告诫自己不要泄气,要坚持到底。我和队友们一起先稳住阵脚,积蓄力量,然后等对方乏力的空当,突然发力,只听“哎哟”、“哎哟”的声音从对方场地上传来,原来不少队员都摔了个嘴啃泥。

上一篇:如何成为顶尖销售员下一篇:三字经初中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