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学生会检讨书

2024-10-17

进校学生会检讨书(精选2篇)

1.进校学生会检讨书 篇一

中小学生进校门先测体温

深圳商报   -04-18

【本报广州讯】(深圳商报记者古国真通讯员岳峤霆)昨日,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校医院院长、医生开展“非典”预防培训班,以加强校医对疫情的诊断能力,同时省教育厅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提出具体要求:为防止非典型肺炎向校园蔓延,广东省各中小学校将实行晨检制度,每位中小学生进校门须先测体温;而高校则要求落实专人盯紧每一个“发热”学子。据悉,卫生部专家也提出类似的八项措施预防非典入侵。据医院临床病例显示,非典型肺炎患者100%有发热症状。省教育厅由此对各级学校提出要求加强晨检。其中,中小学校包

括幼儿园实行在校门口进行体温检查。学校必须指派老师或医务人员每天早上在校门口检查学生的体温,如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应尽快通知家长将学生送至专门医院进行检查,不得让有发热症状的学生进入学校带病上课。

由于省内大学生多寄宿在校内,省教育厅建议每个学生宿舍配备体温计,每日测量体温。省教育厅还发出了对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编写的《解读非典型肺炎预防与对策》一书的紧急征订单,要求各校向学生发放,做到人手一份。同时将在各校实行报告制度,各个学校每天10时前将该校学生发热的人数和异常情况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防疫站,即使当日无疫情,也要告知相关部门。

此外,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的`饭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同时尽量避免举行全校性的室内集体活动。要求师生多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学生每天必须坚持1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2.进校学生会检讨书 篇二

2011年11月, 本刊曾在《博客与文摘》栏目转载了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的《手机Q聊五宗罪》一文, 探讨手机Q聊对青少年学生的不利影响。时隔不久, 也就是在11月16日, 《南方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 称佛山市一中将在全市率先发文, 允许学生有条件使用手机, 该校的管理办法将之前“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的校规改为了“学生在校内可以使用手机”, 但是将“规定时间、规定地点”, 一旦学生违反规定, 将予以警告处分。2011年11月19日和22日, 该报又陆续发表了关于广西平南实验中学“20余名学生因带手机上学被开除”的报道, 实验中学校领导称开除带手机的学生是按照学校的校规办事, “合情、合法、合理, 合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学校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更为了便于管理, 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 完全是好意。然而, 学生用手机并不是没有任何正当理由, 也不是所有学生都管不住自己, 滥用手机。区别对待有失公平, 一刀切似乎又不合情理。尽管两所学校在处理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但依然不难看出学校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所存在的无奈。

在当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随着媒体与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 手机已由普通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网络、游戏、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终端。手机的便捷性、多功能等特点使其广受人们的欢迎, 将人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 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与家长及外界的联系。此外, 据报道, 学校、公安机关、网络供应商也都想出了一些通过手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帮助、引导中小学生学习,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举措。例如, 2006年, 长沙巡特警支队岳麓大队对河西高校区周边治安环境集中巡查, 为每位学生发放民警联系卡, 还把民警的手机号码发到每个学生手上, 接听报警电话的手机24小时开通, 学生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报警, 为保障学生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法制日报》, 2006年8月29日) 。又如, 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9月的一篇报道介绍, 当时在中学生中流行的一种新兴的手机网络文化“红段子”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好方式。无独有偶, 2010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联合中国移动等多家单位, 开展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 向全社会征集优秀手机短信作品, 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网络。在《现代传播》2011年第1期的《手机媒介传播形态及其使用现状的万人调查——以江苏省17所中小学家长、学生、教师为例》一文中指出, 调查发现, 小学生对时尚的理解、对消费的追求、对明星广告的痴迷基本来自手机广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一刀切式地禁止或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一是不利于学生接触现代工具, 二是不利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此外也难以服众;但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中小学生可否带手机进校”便成为教育界莫衷一是、社会上争议不断的话题。

上一篇:干部考察谈话问题提纲下一篇:初中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