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

2024-10-17

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7篇)

1.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 篇一

我家有一只美丽的小乌龟,活泼、可爱。每当我放学回到家,它都不看我一眼,缩起头,好像讨厌我似的。它有着13块背甲,裙折22块,腹板12片,每当我碰它一下,它就缩起头,很害怕的样子,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乌龟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天炎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人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等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吃也不会饿死。

今天,我把一块妈妈刚买来的肉丢在乌龟缸子里,它盯着这块肉一动也不动,我一直盯着乌龟,它还是一动不动,我失望的走开了,过了三四分钟,我才过来;我一看,呀!肉一下子没了。原来小乌龟在我走了之后偷吃了。

每当我看到这乌龟,便想起小时候妈妈讲给我的《乌龟赛跑》的寓言故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寿龟体内的长寿因子能充分被人吸收,科研人员还发现龟从不患癌症,体内含有抗癌物质。

我非常喜欢这只美丽的乌龟。

2.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 篇二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又取决于他养成的优良的学习习惯,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七年级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将对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行为上不同时期的特点。

七年级处于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小学课容量小,课业负担轻,初中课容量和课业负担有了质的飞跃。而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仍停留于小学阶段,主要存在以下的缺点:

忽视课堂的重要性,上课爱讲话,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爱动,经常走神;课堂上只听不记,包括笔头记忆和动脑记忆,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只要听得懂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课堂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并做好笔记,以便课后巩固;考试爱交流,缺乏独立完成的意识,造成老师、家长、自己,无法判定知识掌握熟练的程度,无法及时补缺补漏;对待作业态度不严肃,不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缺乏主动寻求帮助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不主动去问老师,同学;缺乏协作学习的意识,没有学会在协助中培养探究学习的精神。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加,新鲜感很快被“课业负担”代替,手忙脚乱,不能很好地安排完成英语口头任务的时间;对于确立的学习目标不会持之以恒。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时间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老师给出每天的预习任务 ,要求将不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第二天检查书上是否有预习标记;培养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记下老师课堂上讲解和板书的重点。把来不及内化的知识点放到课后去内化,根据笔记梳理所学知识;培养课堂上专心听的能力和动脑记忆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回答本节课重复出现的知识点,培养课堂记忆的习惯。

2.杜绝考试作弊现象。考试中发现交流、作弊现象,应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阻止学生依赖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3.及时落实布置的任务。笔头作业的落实:1)未上交作业,雷同作业及时落实。2) 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3)无法批改的练习要给学生集体纠正的时间,可以采取教师讲或是个别提问、集体回答等方式,并要求说出解题理由。口头作业的落实:1)课堂听写。2)个别提问。3)集体默写。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或物质上的鼓励。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的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若干学生助手,由小组长组织每天活动课的口语对话和单词检测。课代表安排早读课的单词、对话、课文朗读及语言点的复习并听写,每次10个单词加基本句型。对于听写没通过的同学,要重新听写。为了防止学生的“作弊”,老师可以在第二天进行“抽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经过正确的引导后强化训练形成的,制定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去做,在反复纠正中强化养成,才会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越来越稳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使良好的习惯得到保持,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德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学英语的方法?

1.教会学生识记单词:英语单词的识记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要牢记单词首先要掌握好单词的发音规则,学好“音标”。熟练了26个字母以后,逐渐培养借助“音标”步入“单词记忆”的能力。音标教学应持续到学生看到一个单词,就能快速正确发音为止,其次运用句型操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单词的意思;最后运用对话交流和短文阅读帮助学生全面巩固单词的读音、意思和拼写。学生一旦掌握了识记英语单词的技巧可以“受益终身”。

2.加强学生口头训练,培养英语语感:利用教材对话模仿训练,给出关键词练习复述课文。

3.加强笔头练习:1)缩写或改写教材里编辑的文章。2)练习运用短语进行遣词造句。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越明确,学习行动就越能够获得成功。“路曲心直”的故事告诉我们玄奘法师小时候去镇上买东西,走的路比别人远而且难走,可是回来得却比别人早,只是由于玄奘法师心中只有目标没有路。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一万名毕业生的调查,27%没有目标,60%有模糊目标,10%有明确目标,3%有非常明确目标。25年后的结果显示,目标与个人的成功是夕夕相关的。27%的毕业生靠社会救济度过一生,60%的毕业生成为蓝领阶层,60%的毕业生成为白领阶层,3%有明确目标的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

有了目标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故事和具体的数字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组织学生时常听听有说服力的讲座,帮助学生在思想上确立起自己的明确目标,为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提供坚持的动力与依据。

3.七年级语文周末1(范文模版) 篇三

出卷者:涂齐胜审核人:

一、积累运用(38分)

1、词语(10分)

诅(zhòu)(tuí)唐(tī)透

相得益(zhāng)__kai油()发liǔ()马zōnɡ()chóu chú()()kē头()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退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嗑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②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平台、楼梯交错相连,给人以变换莫测的感觉,3.默写(8分)

①,潭影空人心。②吴楚东南坼。③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___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⑤,禅房花木深。⑥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

4、填空(5分)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___________描写;外貌描写(肖像);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五种。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5、文学常识(7分)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我”是____________(人名)。(3分)

(2)假如让你穿越时空,作为记者去采访高尔基,就《童年》这本书你会提哪些问题?(至少两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得超过15个。(4分)

《人民日报》记者肖东文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同时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西部开发只能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是核心,但绝不能将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持对立起来。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跨越式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一)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的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突然记起了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丁)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1)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2)把一生的时光全交给了我们,(3)越老强的战士!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7、引文(甲)(乙)(丙)(丁)四段都提到了“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文“乙”段中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句中,作者运用了____ 修辞方法.乙文中“瘦得教人担心”一句能否写成“非常的瘦”?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丙)三段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有何不同?为何有所不同?(5分)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丁)段中“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一句中对于同一人物用了不同称谓,试具体分析每一称谓所包含的意思。(4分)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丁)段中画线句是从那三个角度来赞扬“他”的?(3分)(1)句________(2)句 ________(3)句 ________A.战斗意志B.阶级立场C.奉献精神

12、文中对烟斗和鲁迅抽烟的神态的细节描写有什么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文中对鲁迅的描写,结合平时你对鲁迅的了解,请引用两句诗或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山猫(10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14、解释下列加线字;(4分)

(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

15、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译:

16、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周末作业(答案)

1—6略

7、突出了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8、比喻不能。改了以后,就不能表现鲁迅瘦的程度,也表达不出我对先生的关心和痛惜之情。

9、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远景)乙:从近处细描;(中景)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10、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父亲——崇敬爱戴。师傅——仿效学习。

11、1)B 2)A 3)C12、抓住最典型的细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忧虑)(2)告其父曰:“盍去诸?”(赶走)(3)是非若所知也(这件事)(4)不病于无鸡乎?(担忧)

15、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16、C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周末作业(答案)

1—6略

7、突出了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8、比喻不能。改了以后,就不能表现鲁迅瘦的程度,也表达不出我对先生的关心和痛惜之情。

9、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远景)乙:从近处细描;(中景)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10、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父亲——崇敬爱戴。师傅——仿效学习。

11、1)B 2)A 3)C12、抓住最典型的细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忧虑)(2)告其父曰:“盍去诸?”(赶走)(3)是非若所知也(这件事)(4)不病于无鸡乎?(担忧)

15、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4.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 篇四

二 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一 安排四教时。

二 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三 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一 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社戏 鲁迅(板书)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三 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 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五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六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七 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 检查旧课。(以下内容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一)辨别字音: 行()辈、银行、()、行()走、归省()、省()略 省()悟

(二)辨别字形并组词:

倘若、淌汗;抵挡、底细;同伴、搅拌;鱼钩、钓竿;挖掘、倔强;豆浆、木桨;竭力、揭示;陪伴、赔偿

(三)解释下列各词并指出词类: 朦胧 模糊 皎洁 飘渺 婉转 悠扬

明确:朦胧,在课文中指月光不明亮的样子。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其余词的解释可参阅课本注释)以上这些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四)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两段。(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最能表现“我”的乐与不乐心情的词语。)

二 指导学习课文。(教师板书:

(一)(二)

(三)(四),后面的内容要学生回答。)

(一)课文写乐土平桥村,只用一句话,却表达了多方面的内容。想一想,是哪句话?表达了哪些内容?

明确:课文写乐土平桥村,用这样一句话:(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表达内容很丰富。第一,写清了它的位置:离海边不远,临河;第二,交代了环境:极偏僻;第三,指出人口:住户不满三十家;第四,点明了平桥村人民的生活情况: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说明多是劳动人民。这样,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文章就精炼了。

(二)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三)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

“我”的不乐,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齐读“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怕外祖母要担心”,体会对不同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四)课文表达“我”的不乐心情,用词十分确切,我们要很好地体会。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1组第一句表达较笼统。第二句把着急的程度描写得具体,“我”所第一盼望的看戏的愿望没有实现,“急得要哭”是很自然的事。第2组第一句与事实不符。第二句的“似乎”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是猜测。正因为有这猜测,所以有“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的推测。从猜测到推测,反映了儿童的焦躁的心理状态,写得确实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鲁迅用词是准确、鲜明、生动。当然,需要说明一点:由于课文的写作时间以及所反映的生活距离今天较远,特别是“五四”时期有些词的用法与现在有点不同。如结构助词“的”和“地”不分,一律用“的”;人称代词“他”和“它”不分,都用“他”。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三 布置作业。

2.阅读第三部分,熟悉从出发看戏到回家的记叙过程。3.抄写词语:

怠慢 大悟 撺掇 委实 凫水 篙 磕 潺潺 朦胧 婉转 悠扬 疏疏朗朗 瓢 缥缈 融 蹿 踱 颇 懈 楫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作业,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教学过程:

一 检查上堂课作业。

(一)检查抄写的词语。并在检查时改为课堂听写。

(二)复述课文第5、第6段内容,把“气恼”、“絮叨”、“宽慰”、“急得要哭”、“嘱咐”、“装模装样”等词语用进去。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引导讨论第三段的记叙层次。明确:这一段写晚上乘航船到赵庄去看戏,是课文的中心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五个层次(分行板书): 1.双喜的好主意(7—10段);2.行船到赵庄(10—16段);3.船头看戏(17—21段);4.返航路上(22—27段);5.平安到家(28—30段)。

5.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五

吴志壮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诵读欣赏、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人物分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通过学习可以领略古今优秀人物的风采,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介绍童年趣事的文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建筑艺术,欣赏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艺术,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可爱的动物让你兴趣盎然,第五单元主要是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报道,第六单元是诗词荟萃,吟唱讴歌祖国的动人诗篇。

从诵读欣赏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本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有两个考20分左右的差生。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三、教学设想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五、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初一下学期112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吴志壮

我所带的班级已经进入初一年级的下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特点,应该说,这个学期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个人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本学期都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进步。因此,本学期的工作不仅对于我个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们已经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及规章制度较好的适应性,能够融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当中。但在心理上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才能够正确地树立人生观、社会观。鉴于此,特作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以明确目标。

一、争创模范班集体

对于班集体,我一直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把自己的个人行为放到班级中来,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整个班集体的形象。所以,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争创模范班集体上。具体工作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制度》,重点从提高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做起,从小事做起,建立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要求学生力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班争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也保持个人的卫生和服饰整洁。开学初,及时召开班会,明确本学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在学习及做人中都体现出积极性和先进性。定时召开干部会议,鼓励、培养他们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争取使每个班干部都能胜任自己工作。

第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比学、敢学的好风气。学期初,强化表扬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奖励的优秀学生以及最有进步的学生,调动学生们互不服气的意识,使优秀学生相互学习,中等学生围绕优秀学生,较差生围绕中等生,形成“优比优、优带中、中帮差”的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充分利用课间和自习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督促。

第三,融洽师生关系。经过一学期的接触交往,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有感情了,我相信我真诚的爱和关心,他们是应该能够体会到的。另外,还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再发掘培养一支合格的班干部队伍

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将继续重用,同时发掘一批新的学生干部,以旧带新,使班里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培养更多的学生胜任班级管理,使大家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作为班级的一个管理者,而不总是被管理者。

三、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进行每天的小打扫和每周的大扫除,并主动承担义务劳动。

四、积极配合任课老师进行有序的教学工作

6.略谈七年级语文作业的设计 篇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50-02

七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想让学生在初中学好语文恐怕有点难。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练习设计思路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语文作业模式基本为“教师布置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打分—教师公布答案”,其侧重的是“练习”二字,而新课标程教材中的练习都是围绕课文设计的,注重学生的“研讨”与“练习”,对课堂教学起指导作用。教师只有把握好练习的这些变化,才能更科学地布置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便减轻学生负担。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通过科学设计作业来引导初中生学好语文呢?

一、设计竞赛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语文教师重视语文作业设计,设计出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的作业类型,将会促使学生喜欢上语文作业,进而喜欢学习语文。鉴于此,设计语文作业时我们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想方设法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的作业类型。学生都喜欢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研讨与练习”分别安排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每个学习小组课后整理出整册书中出现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然后结合身边的案例谈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打分规则是:每小组搜集到一个比喻或拟人句,加1分,每小组联系自身实际谈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合理得当的加1分。看哪个小组收集的比喻、拟人句最多最完整,看哪个小组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最妥当、贴切,以分数最高者为优胜,优胜组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这样的激励制度下,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完成语文作业。

二、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由于先天禀赋不同以及受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所需的知识也都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层次性。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斑羚飞渡》一课的作业设计,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只需熟读课文,完成两道把握课文内容的练习即可,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进行品味(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品味),并回答练习后面括号中的问题;绩优生则可以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作为能力拓展题,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主旨,达到思考课文的目的。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联系生活,给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构思作业的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五单元中以“亲情”为主题,阐述浓浓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特别是《诗两首》以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展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母爱,教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给学生安排这样的语文作业:请你回家后抽时间与妈妈交流沟通,让妈妈回忆一下从你出生至今,发生了哪些事件是最让她印象深刻的。请你把妈妈述说的这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同时写下你对这些事件的感受,然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作文。完成这篇作文后拿回家给妈妈看,并让妈妈把读后的感受附在文后。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而母亲也能从孩子的作业中感受到孩子的感恩之心,这就很好地达成了本单元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

四、设计实践型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智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实际,把语文作业和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中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学生学完这个单元的知识后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初步培养了科学精神。那么,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巧妙设计作业。如《绿色蝈蝈》一文有一道课后练习是:“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和特长,或写科学报告,或做绘画插图,做一期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内容围绕主题和中心;题目可自拟;注意长短文章的安排;插图应根据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进行设计,突出活动主题;收集的资料应积极向上。这样,学生既能在实践活动中激活知识和经验,还能在活动中增强团结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注重研究和设计个性化作业,使学生能在七年级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语文重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7.七年级语文小作文范文 篇七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范文一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 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 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 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 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教后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秘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也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并希望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21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 zī)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展开全文阅读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n·j·y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21·世纪教育网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来源:21jy.com】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出处:】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版权所有:21教育】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 科学态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范文三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 nǐ)遨游(áo)

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2)飞船离地面1.2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上一篇:《金属的化学性质》下一篇:设计多媒体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