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活作文

2024-09-13

学会生活作文(共15篇)

1.学会生活作文 篇一

我的外公是个种葡萄的果农。妈妈说,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家里就开始种植葡萄了。每年夏天,我们全家都要帮忙一起卖葡萄。为了保证供应市场的都是当天采摘下的新鲜葡萄,外公往往都会把当天卖剩的葡萄做酿酒处理。这样即不浪费葡萄,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葡萄酒的原料只有两种东西----葡萄和糖。但酿制葡萄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暑假里,我跟着妈妈学起了做葡萄酒。

酿制葡萄酒,首先要学会挑选葡萄。这一点难不倒我。外公给我做参谋;“没有打农药的紫色葡萄是酿红葡萄酒的最佳选择。紫葡萄皮富含丰富的花青素,不管是买来新鲜吃,还是用于酿酒都是极好的,果皮的颜色会增加葡萄酒的颜值。挑选的时候,可以先尝尝味道,颗粒很甜的,一般是成熟了的。再看看果蒂的地方,如果是青的,而且味道酸的,就有可能是打了“催熟剂”的,这样的葡萄吃了会有害健康。”我自豪地说;“我们葡萄自己种的,用的放心。”外公也自豪地笑了。

我根据外公的指导,挑选了一大筐紫色的甜葡萄,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贴近果蒂处,把葡萄一个一个剪下来,留了一点儿果蒂。外公说,千万不要弄破果皮;更不要用手去揪葡萄,揪下的葡萄就可能伤到了果皮;伤了果皮的葡萄就只能留着吃,不能用它做葡萄酒了。因为后面要清洗、浸泡葡萄,若是果皮破了,那么水分就有可能进入果肉里,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哦。

我和妈妈一起,把剪好的葡萄冲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了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了去掉葡萄皮上的农药和其他杂质。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接着就用盐水浸泡约十分钟,去水晾干。妈妈告诉我,晾干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酿制葡萄酒必须要无水无油的环境下进行。我外公家的葡萄没有打农药,所以清洗这一步可以省略了。

接下来就是酒瓶的选择了。为了可以看到里面的变化,方便观察了解酿酒的过程,妈妈建议我选了一个大玻璃瓶。

然后我又在妈妈的指导下,葡萄和糖以10:1的比例加了白糖。等葡萄和糖充分混合均匀后,封住容器,但又没有密封。妈妈说不封死是因为,葡萄发酵时会产生气体,可能有爆炸的隐患。

一整个程序下来,一天差不多结束了,我和妈妈都累瘫了。

接下来是满怀希望的等待,这是一种煎熬。可是不知道是哪一步没到位,第一次酿的葡萄酒,居然失败了,我沮丧极了。妈妈安慰我:“做事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妈妈以前也做了许多次呢。”

妈妈的话让我又有了信心,于是又挑选、清洗、晾干、配糖、酿制,不亦乐乎。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失败,终于酿出了纯天然的红葡萄酒。爸爸说:“甜甜的自酿葡萄酒,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

那一刻,我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先苦后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记忆深刻。

生活给我上了一堂课,我又学会了一项生活的本领!

2.学会生活作文 篇二

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周围的生活环境突然间发生了变化, 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这时, 无疑会在心理上产生较明显的反应, 可能恐惧, 可能忧虑, 也可能充满好奇。人的性格不同,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开朗的人,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会觉得生活又重新开始, 他们兴奋, 他们激动, 他们会用所有的热情去拥抱这个陌生的环境, 并且把这看作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或许, 在一般人眼里, 这种人到哪里都是“自来熟”, 什么时候都不会感到孤独。其实, 他们内心深处也很不平静, 只是, 他们渴望马上了解眼前这个世界, 他们期待尽快适应这一片即将属于自己的天地, 为此, 他们省略了试探和窥望的过程, 主动乐观地去接受那些以前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既来之, 则安之, 他们的主动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了新的主人。

谨慎的人, 刚接触一种新的生活, 总是用冷静的眼神打量这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敏感, 他们警惕, 他们会以小心谨慎的心态轻轻地靠近这片即将属于自己的天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也充满着渴望与憧憬, 只不过, 天生的那种谨慎性格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平静。不断地观察, 准确地判断, 让他们充分地了解了这个陌生环境的特点。这时, 他们仍然没有冲动, 而是在循序渐进中, 润物无声地使自己与这个环境相融。

悲观的人, 双脚一踏上一片新的土地, 内心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大病的折磨。他们胆怯, 多疑, 总觉得这种生活对于自己来说只是可望却永远不可即。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 拿不定主意, 最终让一种灰色的心态伤害了自己。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 她小小年纪, 刚刚进入贾府, 便处处小心, 事事在意, 唯恐出现一点闪失, “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的, 可就因她的自尊心太强, 性格太多疑, 那些爱她的人对她也就只能敬而远之了。不想适应, 并不代表可以不适应, 如果在整个适应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 情不由己, 即使最终真的融入这个环境, 也只能整天唉声叹气。所以, 我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 我们就改变自己。

3.学会生活作文 篇三

由于初一学生年龄小,还贪恋玩耍,不善于积累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因此想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树立“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的意识,克服写作时下笔无物、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的毛病。读学生的作文还有一个问题即常常有枯燥乏味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抓不住典型的细节,缺少细腻逼真的描写,因此还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来刻画所描写的对象,使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学会抓住细节。

教学准备:

PPT一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3-5分钟)

在课前1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学生朗读朱自清的《春》。

正式上课时,我问学生:“今天我们上哪一课呀,大家猜猜?”

学生答:略(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说上《春》)

我让学生都把书合上,然后叫一个同学站起来,对他说:“其实今天我们不上《春》。我想请你把流沙河的《理想》背诵一遍。”(特别说明:在上《理想》时,我只是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但没有强行要求,也没检查,而到现在又两个多星期过去了,我估计没有几个学生能背下来)

根据现场情况,我会叫五、六个同学,很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是背不下来,就把这首诗抄写3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故意制造一种紧张的空气。等到叫起来的学生大都不会背时,我对他们说:“大家都别紧张,不会背的同学请坐下,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的情境描写下来。”

大屏幕展示:

根据刚才现场的情境,请你把它写出来,让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5分钟后教师开始巡视,督促、指导,并阅读已写好的作文。

作文讲评(20分钟)

四人一组,互评互学,画出描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

集体评议:

①请举手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个同学的作文刚才是哪位同学评改的?请你说说在他的这篇文章里有没有你画出来的地方?如果有,你为什么欣赏他写的这一部分呢?这一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如果没有,你能不能给他提出修改意见?

这个同学发言完后,其他同学还可以发言。最后请朗读者本人谈一谈感受和收获。

相继评议5个同学的作文。

②小结:围绕“他是否写出了刚才现场的气氛?”“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来总结。根据情况可老师总结,也可学生总结。

③总结:

其实像刚才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但同学们都没有下意识地把这些东西积累下来,有的同学认为,这些事太不值一提了,就是写作文也搬不到台面上来,积累它有啥用?其实你们错了,同学们刚才写的不是很精彩吗?否则那么多的掌声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应该有意识地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大屏幕展示:

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积累生活

刚才同学们为什么写得那么精彩呢?这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细节,只有细节抓住了,描写细腻了,所写的东西才会形象逼真,引人入胜。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学会抓住细节。

大屏幕展示:

学会抓住细节

佳作欣赏:(10分钟)

欣赏著名作家余华先生描写他一岁零四五个月大的儿子漏漏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情景,大屏幕展示:

余华没有笼统地写四个嗝,而是很有耐心地写儿子漏漏“打了一个嗝”“又打了一个嗝”,直到“打出了第四个嗝”;在嗝声中,漏漏的神情也从“发呆”到“目瞪口呆”,从“惊奇”“慌张”到“害怕”,再从“害怕”到“哭泣前的扭動”,一路变化下来,加上一系列动作,可乐对一个孩子的感受彻底被放大了,显出罕见的生动和逼真。

作业布置,大屏幕展示:(略)

作业:每个同学回家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并注意观察,然后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小练笔。(住校生回家后给爸爸或妈妈洗了脚后再写)

附:学生现场写出来的作文。

上课时,老师居然让我们背诵一篇我不熟悉的课文,这时,我的心像被电击了一样,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时间一秒秒过去了,老师的目光又移向了别处,我的意识才回到了我身上,当老师说让所有人坐下时,我的心才随着活动结束而平静了下来。(作者:初一B4班 朱佳彤)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高新中学)

4.学会生活作文 篇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生活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生活作文 篇1

生活,这一看似不需要我们学习,每天就在我们生命里跟随时间的脚步,一天一天过去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学习什么呢?学会认真对待,学会热爱,这样才算是学会了生活。

认真对待生活,这是我们学会生活的第一步。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过去的自己是如何在随随便便度过每一个生命里独一无二的日子。我们也许会认为,今天就这样了,明天再重新开始,是一件允许发生的事情,但其实生命中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子,早已经具备了改变我们一生的威力,在我们不曾察觉、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如果你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的话,先来学会认真对待生活吧!

当你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之后,再来学会热爱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让你真正的学会生活,也能够让你明白生活所能改变的一切是多么的巨大。如果说认真对待生活还不算难的话,那么热爱生活一定会把你给难住。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琐事,牵扰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该如果在这些琐事中看见生活的美好,进而热爱生活这件事儿呢?我以为这还得勇敢地面对生活。要像一个英雄一样,看见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之后,还愿意相信生命中的幻光,相信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样我们才可以学会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我要说,我们得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学会了热爱生活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的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里继续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自己。

学会生活作文 篇2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帮助你的人和事、物。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却是最重要的。而我,就在此感谢……

我要感谢父母。没有他们,我就无法降临在这个世界。没有他们,我就无法独自生存。没有他们,我就无法拥有现在的生活与“成就”。所以,我要感谢我生命的起源地—父母。

我要感谢老师。是他(她)赐予了我知识;是他(她)让我认识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他(她)让我重新“活”了下来;也是他(她)为我呕心沥血,帮助我成长。所以,我要感谢—老师。

我要感谢梦想。是它,令我有了斗争的目标,使我进步;是它,助我从雏鸟变成了在蓝天上飞翔的雄鹰;是它,令我有了尊严和脸面;也是它,帮我洗涤心灵,让我登上知识的高山。所以,我要感谢—梦想。

我要感谢强敌。是它赐予我不断披荆斩棘的动力。是它,一直激励着我,使我看到了勇往直前的勇气。是它,令我体验到了达到目标后成功的快感。也是它,造就了我不屈不饶,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对手。

我要感谢挫折。是它,坚定了我的脚步,锻造了我的精神,令我敢于实践与拼搏;是它,重新熔炼了我的心房,使我不再犹豫徘徊,也不再让我轻易地受创;是它,改善了我的大脑,让我变的不再小气,不再心胸狭窄。也是它,让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帮助我度过难关。所以,我要感谢挫折。

我还要感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友情、亲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都会有许多人帮助我们成长,锻炼我们的心灵。而我们也要感谢他人,因为是他们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刻给予了帮助,给了我们一丝温暖,才会让我们达到目标。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和我温暖的家。

而在这个世界中,也确实需要感恩。假如它存在在每个人的心中。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非常美好,非常和谐。人的一生也不会再痛苦与伤心,反而会变得执着和满足。明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将会透入每个人的心中。让世界更加美好……

学会生活作文 篇3

前年在澳洲被湿地感动,与小胡商量回到国内也找湿地。去年中学毕业20年聚会,回到离开20年的家乡,宝华安排去扎龙,才知道这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湿地之一。我20年后苦苦找寻的东西,20年前就已经与我擦肩而过了。

从奔驰颠簸的汽车窗口,忍不住久久凝望。十月的东北一片金黄,金灿灿的杨树,黄橙橙的草甸,还有满是芦草的苇荡,飘着芦花和轻絮。一望无际的湖面,因为丹顶鹤避冬显得异常的安静,没有波纹,只有静静的幽蓝。

走在芦草丛中,深秋的气息夹在湖的空隙,让人感觉透骨的清爽。近路的青色湖水似乎了解人的情感而静静地衬托着簇簇芦草,将人的视线拉向远处湖水深情的青蓝色。漫天朵朵铅灰的云彩,有几处雨幕直垂到湖面,远山在云影中显出朦胧的深蓝。你可以想象几只红顶的鹤、几只天鹅在湖间嬉戏。

5.学会独立生活作文 篇五

住校的第一天,我很兴奋。来学校报到后,爸妈一离开,放学回寝室时,我的心里却挺不好受的。平时每天回家就能看见爸妈,但以后我只能在双休日和他们一起了。晚上,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晚自习。坐在教室里,我在想,等会儿还要洗衣服,整理好东西再睡觉,平时在家里我很少这样干的。熄灯睡觉时,我躺在床上,正好可以看见窗外的月亮。所以,我每晚都是看着月亮睡着的。

终于,到了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多开心啊!当我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寝室叫他们儿子、女儿回家过中秋节,看到他们的父母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给他们子女送来时,我难过了。我回到寝室,泡了方便面。吃面时,从未一个人过节的我眼里都是泪水,于是我拿起电话打给我爸。听到爸爸的声音,我好难过。当爸爸叫我回家时,我也好难过。当爸爸问我在吃什么时,我更难过。我回答说吃方便面时,爸的声音高了,说:“这怎么行啊!”我说:“行啊,这样也好啊。你明天再给点好吃的吧。”说这句话时我有点哽咽,说出来很不容易。但当我想到以后独立的生活还很长时,我变坚强了,一个人就一个人,这样也很好啊。

晚上,晚自习回来,我看看天上,竟看到不月亮,我好失望。我只希望我的中秋节里有月亮陪我就行了,哪想到连月亮也不陪我。为什么人都有这样一种反应:平时出门在外,不会很想家,一到节日,那种想家的感觉真是痛苦。

6.生活学会感恩作文 篇六

有一种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有一种恩是”捧一根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付出。老师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处事,带领我们走向神圣的知识殿堂。有谁知道,老师批改作业至深夜;有谁知道,老师曾多少次为学生夜不能寐;有谁知道,老师的青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此时此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最好的成绩报答老师,用最好的行为习惯展现自己。同学们,就让我们学会感恩老师,学会生活吧!

感恩不仅仅是爱与理解,还是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一代伟人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祖国和人民!“诗人艾青写到”为生命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感恩是什么?感恩更是爱与尊重。要知道,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真正学会生活,才会好好的生活呀!

7.学会生活作文 篇七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有些是离我们现实生活较远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有些课文内容虽然贴近生活,但是往往大家都不会在意。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学会访一访,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多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点滴中体会课文中的生活环境,增强认知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及理解力。如在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就可以在预习时,去阅读一些有关双龙洞的资料介绍,了解双龙洞形成的原因,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学生都是小演员,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扮演小孩子或小大人,在学校里,又扮演好学生。其实,还可以将课本中的故事演一演,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如五年级的《半截蜡烛》《打电话》等,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8.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篇八

悠悠古运河之畔,有一座清新、整洁、典雅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这是扬州市广陵区一所面向智障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它创办于1985年,曾被评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2014年成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目前学校有教师17人,在校学生99人。随着国家随班就读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特殊教育学校“零拒绝”政策的实施,培智学校的教学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程度重、类型多。对于这类特殊儿童而言,实现生活自理和融入社会是他们最切实的需要。多年来,学校倡导“真·行”的办学理念,追求“让每个孩子融入社会大家庭,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学会生活,自信自强热爱生活”。不难发现,这一办学理念蕴含了培智学校特有的“以生活为核心”的育人根本。

作为扬州市首批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学校以《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十八个基础好习惯养成教育要点”为纲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侧重“健康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

一、打造校园环境,营造全景育人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校园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在育人方面不可或缺。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把环境打造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做实、做好。

1.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走近培智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绿色塑胶操场,接着你会看到灰瓦白墙、深咖花格、草绿立柱……处处透着菁菁校园的蓬勃气息。校门口两旁的芭蕉郁郁葱葱、日日出新,寓意师生们不断汲取新知;不远处的校墙边,一排翠竹苍劲有力、节节向上,象征着智障学生努力进取;旗杆旁的花圃设计独具匠心,“心”形的黄芽树,不仅暗示着培智校园爱意浓浓,而且提醒着每位智障学生都应心怀感恩。

2.精彩纷呈的文化布置。学校处处凸显着文化色彩浓厚的环境氛围,每一面墙都成为了“无声的教师”:校园走廊中“养成教育”画报整齐张贴,时时熏陶;宣传栏里每个内容主题突出;教室墙壁上竞赛园地催人奋进……

二、构建多方平台,形成全员育人网络

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更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齐抓共管、携手并进。因此,学校注重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多方平台,形成全员育人网络。

1.强化教师言传身教。社会学习理论表明,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人首先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学习,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模仿就是学习,而榜样正好为模仿提供了条件,用好的典型给学生做榜样,会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学生无言的教育。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必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必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必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如升国旗时,教师会和学生一样排成整齐的队伍,行注目礼、唱国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规范着学生行为。

2.争取家长积极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本、微信、电话等途径,教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要将反馈的信息定期搜集、整理、分析,并建立智障学生教育档案,再依据这份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内容,并在训练中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如学校设计《假期生活习惯》《八礼四仪》训练表,将养成教育的触角延及家庭,让家长协助实施训练,从而保证训练的有效延续。

3.发挥社会育人功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塑造,智障学生也不例外。终有一日,智障学生也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为使智障学生能顺利地融入社会,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他们到菜场、超市、医院等场所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对于即将毕业的智障学生,学校则主动走访其所属社区,做好学校和社区的衔接工作。

三、创设生本制度,建立规范常态机制

养成教育活动要重视制度创设,克服教育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逐步建立起规范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1.每日进行常规检查。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日常规检查表,由护导教师每天进行一日常规检查。智障学生自控能力差,加之部分家长过于溺爱等原因,不讲卫生、迟到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实施了晨检、签到制度,在校门口统一晨检,放置签名卡。每天上学时,学生在校门口查找自己的签名卡,并放到班级的签到处,没来或迟到的学生数将很快被统计出。此举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我认知,另一方面有效减少了迟到现象。学校每周评出优胜班级并张榜公布,借以推动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从各班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学校一日常规检查,配合护导教师检查如厕、就餐、课间活动等情况,督促同学们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2.每周评选“礼仪之星”。学校开展“星星伴我行”等活动,以争先创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进步就有望得到“星卡”,班级每周评选一次,由各科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进行评价,每集齐五张“星卡”就可得到“班级礼仪之星”的称号,同时可用所得“星卡”兑换学习用品。此举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3.每月举办个体训练鉴定发布会。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大,在智力水平、认知方式、情绪行为、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学生训练情况鉴定”发布会,旨在让全校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特征,对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及时进行矫正,做到对症下药。

四、借力校本课程,探索特色实施渠道

学校以提升智障学生自理能力和适应水平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开发形成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为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特色渠道。

1.以生活为核心的内容体系。生活适应课程在编写之初,就遵循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设置理念,所有内容选取都以学生日常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多个层面,训练内容呈现条目化、序列化、渐进性。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周围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平等公民打下基础。从生活适应课程的内容框架(见图1)不难看出,生活适应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养成教育要求存在诸多契合点,所以,生活适应课程的开发,为我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渠道。学校可以借此推动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实施。

2.以实践为特质的训练模式。借助生活适应课程以实践为特质的训练平台,为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抓手。行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注重实践、反复训练,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基本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智障学生开展养成教育训练时,需要做到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特别是对不良习惯固化的学生,不宜单纯强调训练,应注意结合积极因素,耐心疏导。

3.以评量为依据的检验手段。生活适应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跟踪评量。评量同时也是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借助生活适应课程平台,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养成教育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和反馈,及时调控实施训练内容和方法,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见证每一位智障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生活适应课程建设得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的嘉奖,分别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及国家级二等奖,这不仅是对我校生活适应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认可与肯定,同时也为我校养成教育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平台和独具特色的渠道。

五、依托主题实践,实现立体无缝覆盖

1.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学校以重大、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春节期间布置关于“传统佳节,传承文明”的假期实践作业;3月8日到来之际,设计“我爱您,妈妈”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妈妈的生日和喜好,知道妈妈的辛苦,能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从而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2.以系列活动为主线。学校印制《八礼四仪》宣传手册发放到学生手中。宣传手册制作得小而精,便于携带与翻阅。各班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大队部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如举办“八礼四仪”小报展和知识竞赛、生活技能比赛、感恩行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礼、知礼、行礼。此外,学校通过建立善行义举榜、开展“我给老师、同学点个赞”等活动,宣传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

古人云:养正于童蒙,则为人之基立矣。养成教育实践在我校开展一年多来,借助生活适应课程平台,使学生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能力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突出表现在:中度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大部分学生能礼貌问好,来我校参观学习的同行教师,总是称赞我校学生懂礼貌、文明习惯好。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平等公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然而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优化育人途径。相信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智障学生一定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9.学会生活作文 篇九

《鲁宾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这本书十分有趣。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能丧失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如果没有它,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困境。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他记述了有个英国人名叫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可一心想冒险的他,踏上了在无人岛历险的故事。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实在是难得可贵。因为人总不能被困难吓倒,而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

我们在家中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不仅减轻了父母工作的负担,还增加了自己独立生活的经验。出到社会,父母不在身边,要学会独立。通过身边人的帮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在遇到困难时,学会随机应变,帮助自己逃生。我们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要勇于付出,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不断取得好成绩。要知道“付出铸就收获”。他搭窑造罐,失败后总结教训,获取成功。

通过上网,我还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天不总是蓝的,水不总是清的,草不总是绿的,花不总是艳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风顺!”花要凋落,草要枯黄,但春天又给它们生机。最后,《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我给的启是:只有奋斗,才有生存的希望。

10.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

如果你是上面那个获奖的演员,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请说心里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想想这十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有谁真正理解过你?是谁一次又一次不计报酬地再三乞求导演能再给个机会?又是谁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那些强大的反对的声音“坚定说‘不’”的?你怎么能忘记,“自己”,他才是你真正要感谢的人呐!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把最想感谢的人,最想感谢的话,埋藏心底,直到想感谢的话凝固成琥珀,想感谢的人成为身边的一缕空气,你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你就是这样,在茫茫人海中,无情的抛弃了儿时的小伙伴儿——自己,那个真正伴你一生的人!

下面,我们把最想感谢的话留给我们最亲爱的小伙伴儿吧,如果他还在你身边,他还能听到的话。

11.生活力:教人适应生活,学会生活 篇十一

最著名的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理论,莫过于“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 “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人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自己最为有益”。他说:“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斯宾塞反对传统的古典教育理论,认为过去的学校教育所追求的仅仅是装饰而非实用,而科学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他编制了各种自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通俗地讲,斯宾塞的话很有“今天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今后过上好日子”的意思。因为,教育准备生活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期望通过教育获取能够使个人幸福的知识与技能的现实需求。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仍然占有坚实是地位。

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对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他提出了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成为教育理论中的经典命题。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这些观点给予充分的解释,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且随着经验的增长和重组不断的发展。相反,如果一旦把教育看做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对其教以成人的经验,会忽视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弱化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实践上,杜威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课程),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最好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在做中学”。

12.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感恩,原因,措施

0 引言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感恩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一个人要学会感恩,才能拥有幸福指数,才能理解生活真谛。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也离不开自然界万物的哺育。面对施恩,有的人感恩戴德,有的人忘恩负义。有关道德失范、感恩缺失的报道屡见媒体报道:早年曾在黄继光和邱少云所在部队服役的高健民,是在“英雄精神”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20多年来,他倾个人之力先后关怀资助过130多名学生,而这些受助的学生在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过感谢的,还不到10%。“他们毕业后给我打过电话的非常少,发短信、寄贺卡的一个也没有。家长大部分也是这样。”高健民说。在学雷锋的这条路上,越走越累(2006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广东省曾对2000名孩子进行调查发现,有54%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动的人,或者不知道什么是感动。

1 透视感恩教育的缺失

剖析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是80后、90后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呵护,养尊处优,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小皇帝”习气。缺乏“共情能力”,认为接受别人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懂得为别人付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与回报。二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育功利色彩严重,育人功能淡化。教师成天忙于应试教育,无暇顾及感恩教育,导致感恩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三是社会转型时期,过分强调竞争,坑蒙拐骗行为、腐败现象大量存在,给孩子的人生观带来扭曲。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关系被压缩简化为一种单纯的物质交换关系,把人际之间的脉脉温情剥离出去,使整个社会缺乏“感恩”的大环境。好人难当,好事难做,见义勇为难为,助人为乐难乐,成为尴尬现实。

2 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也不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代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那么,教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呢?

2.1 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教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感恩意识。

2.2 教孩子学会感恩长辈

当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高兴地吃着好吃的食物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知道长辈工作的辛苦,让他知道赚钱有多么不容易。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没有爸爸妈妈,也就没有他,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把爸爸妈妈抚养成人,让孩子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存感激。当孩子从长辈手中接过文具或衣物时,让孩子学会对长辈说一声“谢谢”。

2.3 教孩子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当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的时候,可将清洁工人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感谢他们给了自己美好的生活环境;当孩子觉得学习进步,或取得荣誉时,一定要帮孩子分析需要感谢的人,教育孩子让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从日常每一件小事中,让孩子逐渐学会感恩。

2.4 教孩子学会感恩大自然

让孩子看到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孩子要懂得保护环境。在节假日或休息日,经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看油菜花,挖野菜;在酷热难耐的夏天去海边游泳,抓螃蟹;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带孩子赏菊花,拾稻穗;在雪花飞舞的冬天和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告诉孩子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和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幸福生活。让孩子知道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

2.5 给孩子布置感恩的作业

教师要给孩子布置感恩的作业,并且要求孩子每天坚持完成。比如“你今天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今天你应该感激谁?”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这样才能培育孩子健康的心态,进而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2.6 在学校营造感恩的氛围

可设立感恩长廊,开辟感恩主题画和感恩知心屋,设定“感恩日”,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定为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并写出孝行感悟。

总之,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感恩的心,就会用一双感恩的眼睛去审视世间万物,就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从而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拥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创造、如何去给予、如何去奉献;拥有了感恩的心,各种其它优秀的品德便会在善良、美好的情愫和心灵中应运而生。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更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心怀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融洽,社会、校园、家庭才会变得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祖丽菲亚.加强感恩教育促进社会和谐[J].延边党校学报,2009,(8).

13.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三

每当看见妈妈拿起锅铲在炒菜的时候,就觉得好威风,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向妈妈那样。于是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跟你学习炒菜,可以吗?”我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她。妈妈也答应了我,教我炒菜。

妈妈先是教了我炒菜的几个步骤,分别是:

1、把菜洗好、切好。

2、把锅洗好。

3、炒菜。

在第一个步骤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切到手指头了!所以你就可以让你的父母帮你切一下,以免切到手指。洗小白菜的时候,就先把白菜的叶子一片一片的掰下来放入盆子里,接满水、洗干净,再吧盆子里的水倒掉,按照这样洗两三次就行了。

但我们今天不是要洗小白菜,而是要洗小青椒和猪肉,因为我们今天要炒“小炒肉”。照样我们先把小青椒和猪肉放到盆子里,接满水,要注意一件事:

1、小青椒它带了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我们要把它摘下来。

2、不能用洗完小青椒的那只手去揉眼睛,不然你将会受到小青椒的“攻击”。

在切菜的时候,也要注意:

1、因为肉的表面很滑,所以切的时候要小心!

2、还是那一点不要用切了小青椒的手去揉眼睛!

现在进入切菜环节。先把锅子预热一下,再往锅子里面倒入油,等到油的表面已经跳起来了一颗颗黄色的小晶珠时,就可以放入菜了。

我们先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来回翻炒,炒到差不多熟了的时候,就可以放入切好的小青椒再来回翻炒,在期间放入一些调味料一起翻炒。一道香喷喷的“小炒肉”就大功告成了!

14.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四

起初,家里被妈妈离开之前打扫过,卫生还可以,我们也可以泡方便面充饥。然而不久家里就因为无人清理而变得一团糟。而我们也演变到见到泡面就想吐。经过慎重考虑,这天,我们决定好好打扫卫生,学会生活。我负责地面,老爸负责其它。

抄起扫帚,我立即投入了战斗。地上满是灰尘和垃圾,已经将淡黄的木地板染黑了。一撮撮灰尘簇拥着,好像在向我挑衅。我挥起扫帚,一口气将家里全扫了一遍,扫走了大量垃圾。虽然有些累,但是好像不难啊。

然而,接下来的拖地却改变了我的看法。那一大块一大块顽固的黑斑死死地粘在地板上,任凭我使出吃奶的力气,也不能撼动它们分毫。豆大的汗珠开始从头上落下,实在没力气了,我懒散地坐下,大口喝着矿泉水。

“怎么停下来了?”老爸看我筋疲力尽的样子道。“坚持下去,不就拖个地吗,生活中就是需要坚持,这样,拖好了,今天不吃泡面,带你下馆子。”

“下馆子!”被泡面残害多日的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满血复活。抄起拖把又开始同黑斑做战,或许是我听到“下馆子”力量爆发,又或许是它们被我强大的杀气吓倒,那地板上的顽固黑斑一个个都迎刃而解。

终于,历经一个上午,终于把家里打扫得整洁如新。虽然我很累,但是看到自己将房间打扫得这么干净,不知怎的感到很高兴,心中满满的幸福感。

生活是充满挫折和艰辛的,像地板上的顽固黑斑,你害怕它,就不想去解决它,它就会一直存在,阻碍着你。但是如果你坚持下去,说不定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尽管可能会很累,但是你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生活,也是充满欢乐的。

15.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作文 篇十五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每个学生都想写作文

学生之所以感到作文难写, 是因为缺乏作文的素材, 没有作文的动力, 更谈不上作文的兴趣。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背离了学生的天性, 没有让学生走进生活, 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 学生缺失了对生活的兴趣, 因而也就缺失了对作文的兴趣。所以,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作文有激情, 能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写, 才能有写作的激情和欲望, 才能积极主动地写作。这样, 学生写作文的“表达欲望”问题就解决了。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需要学生在灵感的指引下进行写作, 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束缚不能过多。如果教师对作文提的要求太苛刻, 学生的思想就会僵化, 就不能表现出生活的情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写作文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看作是生活的延续。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素材首先来自大自然, 因为大自然是学生生活的场景, 是他们精神的乐园。如果选择大自然去写作, 学生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和同学、邻居、亲朋好友交往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只是写作的第一步, 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真实地反映生活, 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当然, 写作的素材也需要学生进行提炼, 写人, 要写那些感人的事迹, 捕捉那些感人的情境, 写出那些真实的感受, 体现自己真实的思想。写景, 要抓住那些有特色的景物, 要写出景物四季不同的变化, 还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写景。一个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的景物才是真实的, 自然的。

学生对生活的感想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对生活的真实的想法, 敢于把自己的思想体现在作文里面。作文最忌说空话、废话连篇。最真实的感情才是最动人的, 它必须发自于学生的内心。当然,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生活充分发挥想象, 写出合情合理的文章。比如, 写劳动的场景, 哪怕是家里的劳动, 一定要让学生写出生活的细节, 写出劳动的过程, 写出劳动的感受。这样别人才会看, 才爱看。教师要指导学生先从生活写起,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写起, 坚持作文与生活密切相联系。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是真实的, 说的是真话, 表达的是真情, 感受也是发自于内心的。坚持下去, 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文, 必须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好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善于观察, 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养成一双善于观察事物的眼睛, 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写出来自生活的好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 对生活有信心, 对生活有热爱之情, 对大凡看过的事物都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一些事物尤其是一些景物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

教师的指导要具体。要学会借鉴课文。比如, 《飞夺泸定桥》一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 重点写, 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要略写。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借鉴的同龄人的作文。学习同龄人优秀作文的构思、写作的顺序、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作文的手法等等。在作文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总结作文的规律, 比如如何去想, 怎样去读, 怎样去借鉴。如果学生形成了好的习惯, 就有了作文的创新之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拓宽他们积累语言的途径, 丰富他们的语言。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从书中积累语言, 学会表达。

上一篇:学生通表大会的演讲稿下一篇:饮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