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与被决定

2024-09-27

决定与被决定(精选12篇)

1.决定与被决定 篇一

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命运

一个铁钉与一个国家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对政治军事及管理感兴趣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国王理查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选举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铁匠准备砸钉子将马掌钉好,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两军交锋了,理查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理查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从那时起,人们就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将军。少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会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关注细节,这是一个管理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很多大人物,往往在小事情上失足。细小而关键的一些因素,有的时候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是却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失败。

同样,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一个新项目的建设,其成败往往在制定产品的开发计划时期、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就已经定型了。

“产品开发计划--设计任务分派—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试产—试用”整个过程缺一不可,倘若由于开发时间紧迫、急于上市而过度简化了必要的流程,或为了节约成本选用过时的设计方案及关键器件,最终势必造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难以获取预期的最大利益。根据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理论,任何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都必然的要付出一定的质量成本,即产品认证。比如通过了3C认证,对于产品的市场推广而言,则给了产品销售的一个合法的质量身份;而对于产品本身、企业利益而言,则从根本上消除了产品的质量隐患,提高了产品稳定性,最终将会减少或避免售后的产品质量事故,否则隐患造成的质量事故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犹如牙齿最好每年都找牙医清理牙结石一样,每年被牙医敲打一遍,牙齿寿命将会大大延长;电子产品被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测、认证之后将会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缺陷,有效提高产品性能。

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要求而建立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每一点要求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而实际运行的整个过程亦应按照体系要求执行。比如,合同签订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评审、新产品上市之前要先后经历α测试与β测试。假如觉得这些条条框框使得工作更加繁琐或者造成了重复劳动与增加了成本,却不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只能说明企业的管理体系设计制定不够成功,必须加以完善。而一旦证明该体系能够符合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公司效益,则必须按照要求执行。另外,管理体系对于公司运作的益处,是长远的,而不会立竿见影。比如体系要求我们工作中要建立并保持各种工作记录,我们在作记录的时候觉得很麻烦、多此一举„,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因此而省略了该步骤,几个月之后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再次查询该事件的时候,却已经不可挽回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了工作更严密,建议大家养成一个善于做工作记录、写工作日志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将带来不小的收益。

2.决定与被决定 篇二

下面谈谈自己三年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感受和浅薄的认识。

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品德知识修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三年里,我真正做到以校为家,早出晚归,吃在学校,不迟到、不早退,总是陪着学生上完最后一节晚自习才回家。

二、建立良好的学风、班 风,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 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从入学起我就告诫学生:直升班的学生不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做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三年里,我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不丢垃圾,不说脏话,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配合任课教师,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开好班会,我先后召开了“感恩教育”“早恋教育”“路在脚下,心在云上”“走进高三,放飞理想”等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感恩、抵制诱惑、拒绝早恋、做有理想、有志气的热血青年。开好家长会,每个学期我花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资料,召开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家长会,会上认真分析每次段考成绩,面对家长,要求同学们说出给爸爸妈妈的话,喊出火热响亮的青春誓言,让同学们体会“誓言如山,青春无悔”。本着“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宗旨,三年里,我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登山、篮球赛、野炊、高校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

三、善待学生,构建和谐 的师生关系

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走进学生心里,我平常仔细观察,留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批改周记、谈心、家访等形式促进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学期末我给每一位同学写个性化评语,高一入学时吴XX名次仅20名,高二时,他已跃居第5名,我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憨厚、瘦弱的你,看似平凡,却是我们班最灿烂一颗新星。XX,你一点都不平凡,老师希望你一路凯歌,叩开名校大门!”,在2013年5月份最后一模中,他总分699,我想状元已离他不远了。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鼓励他们向我倾诉内心烦恼,给他们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就可以有效缓解考试前的压力,减轻考试失利的痛苦,激发他们无限的生机和战斗力。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四、打好心理战,过好高 三关

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励志教育、信心教育是重中之重,我将985、211各名校近三年录取分数线贴在教室后墙上,鼓励学生给自己客观定位,定好阶段目标,向着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冲刺。每次模考后,我和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成败原因,以书面形式做好阶段性反思总结,要求学生脚踏实地、错题必纠,相信老师、相信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去攻克一个个困难,扫清一个个障碍。为了激励学生,我还联系了部分毕业于旌中、考取名校或出国留学的学长们,请他们给我们的学生发来照片、送来祝福。我还进行了考前100天、考前50天、考前30天、最后7天复习方法指导、信心提升总动员。为了营造氛围,我将“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梓山,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徽水” (徽水河潺潺流过旌德县城,梓山巍然屹立在旌中背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等高考励志标语贴在教室墙上,还教同学们唱《真心英雄》《相信自己》等励志歌曲鼓舞学生坚定信念、永不言弃、信心百倍、决战高考。

3.效益决定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 篇三

姚贤华,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展览馆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劳模联谊会副会长。现任汉商集团副总经理兼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董事、总经理。曾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推销地产品“贡献杯”能手,武汉市汉阳区拔尖人才,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优秀企业家。在他成功的带领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对外拓展经营、对内理顺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全国重大展览活动,把餐饮、健身、娱乐、运动、网吧、专卖等项目引进会展行业,并融为一体,形成了武汉市最大的集展览、会议、运动休闲、广场活动、商业购物广场为一条龙的综合经营格局,从而使会展这个新兴的行业成为汉商集团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以展馆全局利益为中心,经营抓创效点,管理抓控制点,员工抓闪光点,共造和谐高效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在企业管理上,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经营上,正确的经营思路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市场出路。这就需要领导者对市场,对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特点都有着深入而透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同时也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4年,作为会展业的一个“外行将军”,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姚贤华一上任并没有急于求成。身负重托,受命于危难的他深知肩上的份量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为尽快改变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经营状况,他采取外学、近摸的方式,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带队组织相关人员走访数十家重点会展同行展馆学习交流,对同行的经营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对武汉的办展单位和自身展馆的经营管理状况全面进行了摸底分析。在此基础上,他积多年商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将商业经营管理理念溶入会展,提出了以展馆全局利益为中心,经营抓创效点,管理抓控制点,员工抓闪光点,共创和谐高效会展中心的经营理念,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出效益”的发展战略目标,并确定了经营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经营管理格局。

调整管理团队的组合,按经营多元化的布局组建四大经营公司……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打通了快速上升的通道。

一、经营抓创效点

由上市公司汉商集团控股经营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要靠企业经营来自负盈亏,还息还贷,给新建开馆的会展中心造成了巨大压力,2002年经营收入1800万元,2003年经营收入1600万元,面对2004年接手展馆收不抵支的巨大经营压力和全体员工的期待,姚贤华拿出了切实可行的经营措施:

一是在经营计划目标上进行了层层分解和下达到位,将责、权、利落实到人,实现了千斤担子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激活了全员的活力和动力;

二是以经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指导经营创效,展览、会议齐头并进,广场、运动迅速扩张,商业经营重新定位。同时,在展览上提出了“大展不够小展凑,名展不够自办凑,展览不够展销凑,主业不够副业凑”的拓展思路,迅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

三是从延伸服务挖潜,在完善配套功能中增效。从工程搭建、展具租赁、广告制作发布,餐饮宴会、商务礼仪、酒店代理等连带项目外延业务上,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千方百计利用各类资源创效增效,建立新的效益增长点。

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全国及地方的大型展会落户武汉,形成了武汉地方名牌展,如“中国机电产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华中车展”、“华中旅游展”、“武汉农博会”等;“第51届中国医博会”、“第三届中博会”、“植保展”、“教育展”、“香港周”等巡展在武汉成功举办;同时,采取联营、自营方式自办的“房博会”、“高咨会”、“家博会”、“休闲展”等项目也形成了规模和名牌效应。现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每年要举办80场左右的专业展览,办展数量跃入全国第十位展馆之列,每年可拉动武汉市GDP50亿元以上。展馆也由过去等米下锅变为现在的点菜吃饭,展览效益也随之大幅提升;

四是在会议上,确立了以大型会议活动为重点,以展中会为基础,以中小会议作补充的经营思路,使每年承接各类会议活动达到500场次以上,成功举办了“中国500强年会”、“中博会千人宴”和“万商西进大会”、“世界旅游小姐皇后大奖赛活动”、“CCTV模特大赛”等重要会议和活动,还承接了会议的配套搭建、布置、礼仪、餐饮等服务项目,全方位提升了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会议经营效益。五是在广场活动和广场广告上,利用城市中心广场的资源优势,以保广场展览活动,开发产品广场推介宣传活动,帮扶社会公益活动为重点,以广场商业活动为补充,充分挖掘广场场地及现场广告资源,每年承接各类广场活动达150场次左右,占武汉大型广场活动70%以上份额,每年“3·15”活动、“大汉口庙会”、“楚天广场车展”、“阿迪达斯篮球和足球赛”、“统一广场周”等活动每年均定期在广场举行。六是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形成特色,针对展馆闲置资产的利用并兼顾办展需求,针对地下展馆不宜办展长期闲置的状况,投资创办了武汉最大的室内运动馆,集羽毛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为一体。同时,引进了英派斯俱乐部,网吧及运动器材、餐饮、游戏机、轮滑、攀岩等配套项目,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满足了市民的运动需求,还每年为中心创效达600万元;七是细化商场经营,提升经济效益,按商业为展馆配套,商业借展会增效的思路,根据展览、会议、运动、广场的经营特点和需求,结合周边商场特点,采取了青春、时尚、实惠的经营定位,并与周边商场错位经营的策略,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开发,商场收入每年以二位数增长,销售由2004年收入的2000万元增长到7000万元。目前,即将开业的武展商务酒店将为展馆多元化经营增加新的亮点和效益。

确立经营创效点,通过多元化经营创效,展览、会议配套服务创效,迅速由过去一点创效到多点创效,主业创效到副业增效,被动经营到主动出击,全面提升了展馆的创效能力,会展中心由2003年展览业年收入1600余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4500万元,商业年收入由2003年的2000万元上升到7000万元。

二、管理抓控制点

企业经营的成功,基础在内部管理。经营要上去,管理要下去。抓住了控制点,才能有效管理。姚贤华把多年从商的管理经验植入会展业,就是以抓管理控制点入手的。他查阅了会展中心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发现规定制度都有,标准却无法掌握。有的定性多,定量规定少;有的标准高,与市场脱节;有的过时,没有作用等等。为此他按先重点后一般,先急后

缓的原则,针对原展馆服务指南标准过高,无法执行落实的问题,主持和修定了《展馆服务指南》,使定价标准贴近市场,并采取分级授权有效控制,让客户明了方便;针对展览涉及面广、协作经营项目多的特点,制定了展馆协作经营管理规定,较好地处理了各部门分工协作关系;针对现场管理无领导值班问题,引入了集团公司的领导值班制,当班责任及时落实;针对展览事前控制不力的问题,制定了展前工作协调会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展前、展中和展后的问题,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为提高管理质量,2007年他还组织会展中心顺利通过了IS09001管理体系论证工作,使管理上了新台阶。随着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展馆的管理也由制度化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有效执行。前不久的“第三届中博会”,仅全国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就有上百人参会,参展参会专业观众达3万人,参展观众达10万人以上,他们的服务和管理以服务无投诉、设备无故障、安全无事故、工作无缝对接的结果验证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力。

三、员工抓闪光点

经营会展,不但要做好事,还要做好人。怎样调动员工爱企业,当主人,作贡献的激情,就要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凝成一股绳,提高团队精神和战斗力,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他坚持以业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原则,关注干部员工的闪光点。一是每年以评选中心十件大事、十佳人物、十优个人,十个特别表扬来肯定成绩,激发向上精神,受到了全员的拥护;二是以制度的形式对工作中突出贡献的同志予以表扬和奖励;三是对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总经理特别嘉奖……这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敬业爱岗,人人争先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培养锻炼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企业的文化得到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展馆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家园。

奋斗才是成功的永远,有信心才有永恒的未来,展望未来的同时,你就赢得了成功的信念。对于姚贤华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完美的憧憬?!

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开始重视会展——这一无烟产业的发展,面对这种竞争,武汉还缺一个更大的会展中心。尽管政府已经准备再建新的会展中心,但是,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面对兄弟城市的飞速发展,武汉应该迎头赶上。姚贤华表示,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更有信心。如果能利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部分广场扩大一万平方米展馆。满足武汉会展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急需,将对武汉会展业后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是创造了一个传奇的商业神话。对于未来武汉会展的发展,姚贤华表示“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会走得更远,不会让市政府和武汉的市民失望,更不会让中国的会展界失望。”

4.态度决定高度 细节决定成败 篇四

——访就业指导部陈柳

初见她时在就业指导服务部,她穿着一身素净的白衣服,下面配着一条淡蓝的牛仔裤。手头拿着一份文件,没说话多久,她就拿着这份文件到各个办公室去串门了。要再想拉着和她聊时,她也不知去哪了,只在最后离开时,看到了她。这时她手中又拿着一份文件,寒暄告别后,她又不知钻哪去了。

陈柳是工商学院07物流管理(本)的一名学生。现担任就业指导服务部主席、08物流管理辅导员和学生分会副主席。

工作起来的她特别的投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时“陈柳语录”最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她对就业部成员们的要求。陈柳对干部们的要求是:态度。“犯错,你要给我写检讨书,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我认识到。”她注重细节。在就业指导部活动、招聘大会等场地的布置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她的工作也让她更加注重细节:对各系院的名称一定得敏感,不能错一个字;领导要走直线,所以布置场地时就要注意下点功夫;领导的水何时加、怎样加等。“老师注重到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老师没注意到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是在前一阵首届职业规划大赛复赛结束后,他们开例会时陈柳对他们的要求。就业指导服务部余丽云讲到,有一次在贴信封邮票时,邮票贴偏了点,她就要求重贴。在我们眼中细如沙的东西,在她眼中细如珍。

有人称她为工作狂,一闲下来就要找事做。她听后微微一笑:“工作狂的英文单词是,我很喜欢这个词,更有积极意义。倾入高度的热情去工作,既然要做,也要享受生活。做得好也要玩的颠。”陈柳享受生活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包括旅游。说是旅游倒不如说旅行更贴切。旅游更多的是游玩,旅行更多的是成长自己。家住上饶的陈柳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老家出发到三清山,一天一个来回。大多数女生是很难有这个毅力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这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你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他去过许多地方包括安义古镇、上清古镇、安徽鸿村、绍兴巷南古镇等,这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她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就找一个文化气息浓的地方熏陶下去自己。”喜欢旅游还有一个因素因为喜欢体验不同的生活。旅游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增长见闻和知识,也潜移默化地让她思维宽广,心胸开阔。“阅历、阅历,只有阅过之后,才有这个历。”

体验生活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则是她的兼职。从高考完后,她每年寒暑假都去工作。她做过许多工作诸如:导购员、为学校招生、惠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络编辑等。这些锻炼了她的口才和胆量。在去年第五届“诚信杯”辩论赛中,陈柳为辩论赛冠军;而2007年到2008第五期“三分钟即兴演讲”活动中,获得“十佳选手”荣誉称号;以及江西省“朋友杯”ERP模拟沙盘大赛一等奖。同时,也为自己进入社会做了一个好的规划。她现在正在学习日语,毕业之后想在外企工作,喜欢外企的氛围,更欣赏日本的创新。她说5年之后,不论怎样都要去日本工作或学习。

做志愿者则是她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在我校50年校庆时,陈柳担任校史讲解员并为队长。她说虽只是3天却学到了一个月要学到的东西,因为在这3天却锻炼者你的各种能力。在离校庆不久的时间,挑战杯迎来了,陈柳再次担任志愿者并为队长。同时荣获了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优秀志愿者”称号。在今年的世博志愿服务队伍中,陈柳顺利的通过了我省的决赛。为了申请世博志愿者,她花了将近一年的准备,亲自到上海世博园区转了一天。没有真正到世博做志愿者她是遗憾的。“做志愿者是享受最大的快乐,它不带任何利益点,心态会很平和。做事充满高度热情。”

多次参与有关就业方面的活动并且在我校第三届模拟招聘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陈柳来说。在就业的问题上他给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一要培养自信度,敢于站在台前表达自己;二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盲目跟风;三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学一样东西的速度、办事效率等;四要高度自觉性,主动地接受、争取。

她喜欢的一句格言是:像向日葵一样活着。吸收着阳光和雨露,成长了自己,也感染他人。

5.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篇五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以我认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近日看了纪康保编著的《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感触颇深。书中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无小事,细节亦如金!细节决定成败!”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因此我觉得对工作还是生活,应当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去培养、塑造和要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工作。

“用心才能看得见”。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我觉得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一种内涵,一种心灵的感应。在我的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真理对提高工作效率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6.方法决定质量 心态决定成功 篇六

——《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读后感

读完《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我发现,这是一本如此神奇的书,里面那一行行真诚的文字,让我被里面那些有梦想有朝气的学长们感动了,同时意识到我以前的学习方法存在相当多的错误与不足。

“养成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把握好自己。” 所以首先说说我习惯方面的不足。我总觉得我的学习效率不高,做题速度慢了。书中说提高效率首要一点就是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此利用不是彼利用,不是说上课不听老师讲自己拼命往前赶,而是在课上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力求课上把所有内容听懂。课前先把要讲的知识学了,上课时自然轻松,可是实际算下来,同样学会一些知识,就要耗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实在是很不划算的。

其次是我要好好养成精神高度集中的习惯。平时就自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列列计划,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顶得上无数个决心。同时一项项任务的完成,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更平添了几分自信。

我以前总认为学好一门科目就是需要大量地练题,读了本书后才发现‘思考’是多么重要!那些优秀的学长们都懂得“抓住重点,自我总结,质量重于数量。”这么一个道理。我需要注重对思路的分析与推敲及对各种解题方法的归类与总结。还应该知道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出错——这也是通过平时的做题——总结——再做题烂熟于心的。毕竟摸索总结做题思路比简单重复有用得多。这种的方法也很多,例如在每道难题旁标注从理解到具体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分析思路。逐步建立起条件反射的“见到什么,想到哪些”的解题框架。这样有助于举一反三。再比如我还可以把做过的一类题型挑出来,按常见方法分为若干类,会发现其实很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解题思路就那么几种。理清这些脉络才能把书读薄来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要提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一定要把眼光放在基础知识的落实、融会贯通上,而绝非难题、偏题、怪题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上是在方法方面自己的一个读书感悟,接下来说说“学习态度”即心态。

心态于学习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学习常常会遇到我们在较短期内在某一科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成绩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我们只要保证自己的心态不急躁,才会不打消我们继续努力的信心,不过多久,这一门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在考试时心态更为重要:第一,考试做题要稳扎稳打,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因一点小错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就会满盘皆输。第二,遇到难题千万不能慌,冷静、平和的心态是制胜法宝。“我难人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我们在生活中也是需要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下,都能从容快乐地生活。无论是面对成功、喜悦与机遇,还是挫折、伤感与挑战,都能够用最好的心态去应对、去成长、去收获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十四五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决定你的一生。以平常心面对中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用真诚和勇敢拥抱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7.实绩决定高度 篇七

精神境界是有“尺子”来衡量的。历史非常苛刻, 它不以财富, 也不以官衔来记住你, 它问的是你的实绩。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上世纪初, 各路“大王”们走马灯似的上岗下课, 足音渐远, 人们记住的却是蔡元培一类人物。

是实绩决定了你的高度, 老师!

教学的实绩。只要你走进学校, 就必然要躬耕杏坛, “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提出的教师工作三重标准, 在这三重标准中, “授业”是脊梁、是主打, 社会一定要依靠这一点来评价你。“道”也好, “惑”也好, 它建立在“业”的基础之上。很多时候“业”是可以量化的, 你的工作量化得分越高, 你的实绩就越大。正如强国是因为有强民作后盾一样, 强老师是因为他 (她) 教出了强学生, 当然, 强学生不一定是高官、大腕和明星。

教研的实绩。著名学者肖川先生有个判断:能撰写教研论文的老师是好老师。在这里我稍稍发挥一下, 因为你一做研究, 你就具备了提问题的意识, 你就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就使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的研究状态里, 教育教学经验就不断升华着。什么叫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就是通过解决教学问题而积累起来的能力和智慧。教师一做研究, 就等于多长几个“脑袋”, 一个用来思考学生, 一个用来思考同行, 一个用来思考书本, 一个用来思考网络, 智慧的活水就汩汩而来。拥有智慧活水的教师, 能不优秀么?

师生关系与实绩。教育人, 培养人, 不是抽象的说教, 它是真实的, 如细碎的一地鸡毛。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这些全国有名的教师, 他们把这一地鸡毛收集起来, 加工创新, 编织成五彩的锦衣, 披在自己身上, 创造了教师这个行业里的奇异风景。你与学生的关系是融洽还是疏远, 直接影响着你的工作实绩。一个法官式的教师绝对不可能赢得学生的“芳心”。没有心的参与, 情的参与, 教育就成了一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在师生关系中, 爱心、平等、尊重是三个不能忘却的主题词, 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把它们写好了, 师生关系才会处理好。

社会关系与实绩。一道篱笆三棵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社会关系是帮助你成就事业、获取实绩的空气。在诸多关系里, 和领导的关系要排在前面, 这不是献媚, 领导掌握着对我们的评价权, 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优秀人物。要想出成绩, 有了他们的关怀、提携, 不说如虎添翼, 也是如龙得云。其次是与同事的关系, 按照“人脉学”的研究, 在你那个工作圈子里, 最有可能影响你、帮助你的就那么三五个、十几个人, 和他们相处好了, 才有利于干事业。最后当然是家庭那块根据地必须建立好, 一个成功男人或女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奉献的男人或女人, 后院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福分……

8.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篇八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呢?我们通常说的细节是指具体做事的过程、方法和态度,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把具体事情做正确就能确保成功吗?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方向决定细节

前几日,一个企业的老板找笔者聊天,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他的企业最近一段时间经营状况不好,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企业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才导致出现这种每况愈下的经营现状。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去给企业的团队做做封闭式培训,好好地给这帮浮躁的家伙“洗洗脑”。

我们按照老板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了培训前的专项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老板反映的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而是出现了老板不能“正确做事”的问题,导致执行团队的努力成为无用功,或者是南辕北辙,执行团队也是怨声载道。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沟通才发现,了解到该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管家婆”。因为主要精力全部消耗于日常工作,导致老板对自身决策的职责缺失,老板也是只顾低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比如,企业的执行团队认为,自己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以说生产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佳状态,产品质量没有任何瑕疵。但就是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非常差,这意味着再好的细节,执行团队拼尽全力的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畅销问题。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随着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走向享受型消费之后,企业就必须面临着经营的本质性转型,这个时期,正确的做事成为企业的战略,只有正确的做事才能保证把事情做正确是有效的,否则企业就会出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和“枪头不快努折枪杆”的内耗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方向决定细节。

我们经常给企业的管理者讲一个管理案例,就是假如一辆大货车突然爆胎了,一个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是找千斤顶,而不是给团队洗脑,让大家竭尽全力地去抬车换轮胎。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会出现动员团队抬车换轮胎,甚至是在这个决策下去评价员工的工作细节以及态度。

现实中,我们遇到更多的情况是,企业的方向性问题,不是企业团队的执行力问题,更不是做好细节的问题。当企业的决策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企业的决策无为时,员工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注重细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事情失败的根源。

一个方便面企业连年出现亏损,企业的决策者认为是促销力度太大,为什么促销力度大呢?决策者归结的原因是销售团队能力不行,靠促销换销量。而我们的调研发现,该企业的促销力度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后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是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定价过低所致。根据分析发现,即使该企业不做任何促销也要亏损,原因是产品还没有出库企业就已经赔钱了。

细节决定成败,全局决定细节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销售人员能改变的吗?定价是销售人员的决策问题吗?我们的企业埋怨销售人员的能力,工作态度,甚至是市场运作的细节。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显然的。

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这个拐点的本质就是主流消费群体的转移,公酒时代结束,民酒时代到来。过去的营销策略失效,企业需要重新塑造市场模式和营销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市场运作转型,还是对未来抱有幻想,无法走出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舒适空间。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公关,做客情调研,甚至更加强调细节,想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的稻草。

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够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方向,总是在舟与剑的固有认识上下工夫。最终结局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合成谬误”。而“合成谬误”最容易出现在细节管理上,因为每一个细节做得都非常好,但就是会出现这些做得非常好的细节没有服务于全局,单一的看每一个工作都是正确的,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非常好的细节工作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局。

我们经常说,一个企业好的营销体系应该是“五好”体系,即定位好,产品好,定价好,运作好,服务好。我们也经常惋惜一个企业非常好的产品最后没有好的销售表现,我们也经常感叹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卖点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畅销的局面。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全局改变了细节。比如一个卖点非常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一个正确的定价策略,也会导致产品失败。一个卖点一般的产品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格策略,也会出现不俗的市场表现。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也会非常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是决策者的思维模式。但是绝大多数执行团队都会关注方向,因为执行团队最担心的就是做“无用功”。

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必须明白,关注细节的本身是希望员工能够认真做事,态度正确,充满激情。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件事情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关注细节,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全局,离开正确的方向和全局,细节就无从谈起。

9.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篇九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工作呢?我想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就会用真情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乐趣。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敷衍了事还是尽心尽力,是安于现状还是用心进取。你能够选取维持现状,也能够选取拼搏进取,这就取决于你内心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有无工作激情和进取心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刻,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一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我想就是态度!

10.理念决定定位 定位决定效果 篇十

f理念决定定位,定位决定效果 《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是河北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期声音单元的一个活动。同样的材料曾出现在人教版第十册。两者的教学目标(主要指知识目标)是一致的,即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由于教材在处理上的区别,导致教学效果存在差异。前者从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后者则直奔目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也应从观察入手,但这时往往出现,学生观察发声时的现象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联系不上,导致思维的不甚清晰。在教授同一材料的两个不同的课时中,我深深感到:理念决定定位,定位决定效果。 科学的理念决定新的定位 同样的材料,为什么通过教学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学材料的定位问题。科学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种强调“过程”的理念,加之“用教材教”的要求,使得在处理教学材料“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时,我们自然会从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收集物体发声时的各种现象,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结论。学生经历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地认识声音的过程,对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感受充分。 又如《光的传播》里的活动――《我看见了光》中,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认识光是通过直线进行传播的。教材在处理这一活动时,不是用直接提出问题的方式: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手电筒的光怎样才能透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壁上?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观察、分析后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活动从解决一个光传播路线的、操作性较强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了光的传播的特点,整个过程符合科学学习的“过程”理念,符合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因而能顺利的完成知识目标。 再如《磁铁的力量》中的活动3――《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为完成教学目标:磁铁有两极,两极的磁力最大。教材从猜测: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到设计实验证明、观察记录、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围绕磁极的特点绕了一个“大圈”,实际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极”的概念。在科学教材中,类似的将材料定位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例子还很多:《你听到了吗?》从听入手来认识物体传声;《七色光》从“在哪里可以见到彩虹?”开始,分析彩虹产生的条件,进制造彩虹》…… 科学的定位产生好的效果 评价一堂科学课的标准自然有很多,但如果一堂课中,学生主动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师生在教学法中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肯定不失为一堂好的科学课。而只要将材料进行科学的定位,就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v一w目标性和可操作性强 定位好了,就等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课堂教学的局面容易控制,自然容易成功,即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把“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这一材料定位于“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时,目标十分明确。这样,学生只要知道了观察的方法(看、听、触摸等),就能顺利地进行观察活动,收集到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分析、归纳,学生思路清晰,易理解和接受归纳出的结论,并将它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又《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的教学目标就是认识到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大。切入点找好了,一切活动便可围绕它进行:猜测、设计、验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v二w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的核心,把教学材料定位为“探究的载体”,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探究”本身带给学生极大的诱惑,另一方面,教学材料往往都考虑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及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的、能直接感知的、感兴趣的现象、问题入手。 如“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你听到了吗”分别从视觉、听觉的直接感知开始;“我看见了光”则从解决一个简单问题入手;“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从学生身边常有的现象开始分析进而探究……所有这些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通过教学,我深感科学课必须做到“用教材教”并且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定位,只有这样,教学才更显自然、贴近学生,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岳麓区咸嘉湖小学 张卫芳

11.做出自己的决定,也帮宝宝做决定 篇十一

大学毕业前,我在国内,每一步都在按部就班的走;大学毕业后决定去新加坡工作,要走出国门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也要离开父母,当时可以说是人生第一次要面对的大决定,你所有的和大家一摸一样的读书轨迹都要结束了,要自己决定未来的方向。

再后来,从新加坡去澳大利亚留学、在那里遇到自己的“Mr.Right”,人生中每一个崭新的一页就不停地翻开。直到做了妈妈,突然明白,自己一直想要的,留学、家庭、可爱的宝贝,似乎都有了,但是,自己的责任不比从前,先生的事情、宝宝的事情都是我的事情,我的父母也不再是十几年前我出国时的父母,他们迈进60门坎,需要我更多的照顾。这些就好了,我还是有些遗憾的。

宝宝出生以后,为什么决定带宝宝回国?

人生总是要做很多决定,宝宝满2岁这年,我带宝宝回上海的。

做这个决定并不需要太多犹豫,一方面,我很希望让宝宝从小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氛围。另一方面,家里面也有些事情需要我回来处理。

当了妈妈之后发现生活变了没有?你想过要做全职太太吗?

改变太大了,有孩子后带来的快乐和个人生活的快乐完全不一样的。可爱的童真带来的快乐是天伦之乐。相比之下,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是那种简约的快乐。我回国后,很多朋友和我说,她们的梦想就是做HW(housewlfe),其实我在工作前曾经做过三年多的HW,苦乐实在难说,出来工作后“差一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中。

现在的工作,加班吗?辛苦吗?你怎么描述自己的状态呢?

感觉还是上班好,让人充实。

只是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加班,最忙的时候每周加班三四次,回家都在十点以后,感觉欠孩子欠家人很多。出来工作后,越来越希望能寻求一种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人生状态。

现在在国内,这种平衡的生活好象很难寻求到。工作强度和压力更多的占据了生活,每天早上睁开眼后的时间,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不知道其他的妈妈们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

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感觉无助过?

当然。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宝宝生病,人都会生病,只不过宝宝生了病比自己生了病还疼,是那种心疼。可能没有孩子的朋友是没有办法理解这种感受的。

宝宝1岁多有一次病的很重,病毒感染导致上吐下泻一个星期。每次在出门那一刻,恨不得将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都放在家里。谁带都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一到中午赶紧电话回家去问情况。

不过很多疾病是根本没有疫苗可以打,根本就没有办法来进行有效预防。但是对于肺炎球菌疾病这类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防范的疾病,我都按照专业人士给到的建议时间,给宝宝及时接种的。

害怕肺炎。我亲戚家的小孩,2岁多得了肺炎,高烧不退1个星期,住在特需病房,对于他家来说,钱真的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宝宝高烧不退。肺部感染,全家人心急如焚,休息也休息不好,宝宝的爸爸妈妈不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打仗。而且肺炎很奇怪,也许是有些宝宝抵抗力较弱吧,一旦得一次,以后就经常会得,挺可怕的。我们亲戚的孩子现在5岁多了,从2岁第一次得肺炎开始,到现在都因为肺炎住院住过三次了。

宝宝2岁前在澳大利亚,那时看到有针对预防肺炎球菌疾病的疫苗,我当时心里很高兴的,我们小时候都没有这种疫苗呢,既然全世界医学发展已经有这个能力通过疫苗接种来避免一些疾病,我们家长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要规避的疾病风险,我们一定要去努力。所以在宝宝到了该打疫苗的月龄,我就毫不犹豫就带他去打疫苗,他没什么不良反应,挺好。

国内国外,在宝宝的教育和养育过程中,有什么感觉不一样的?

哈哈,实在太不一样了!国外,其实一般都是小家庭了,也就是“2+1”,夫妻2个人带小孩,国内,可是“6+1”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再加上一个保姆,这个阵式国外可是很少见到;但是,是不是这样,宝宝就特别幸福呢?这个问题很难说,我自己得的感觉是,在国内“6+1”架构中,妈妈们需要自己直接一手操办的事情似乎可以少一点,但是需要协调的事情,可能更多。

Helen的肺炎球菌疾病知识测试小问卷:

题目1:“肺炎球菌疾病就是指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这个说法正确吗?

Helen的回答:肺炎球菌是一种病原体,肺炎球菌疾病很复杂,应该不只肺炎一种吧。

注解:Helen的回答基本正确;肺炎球菌疾病是1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菌血症、脑膜炎等,可引发呼吸衰竭、心肌受损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肺炎球菌导致的脑膜炎病死率和后遗症(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耳聋)发生率高于Hib和脑膜炎双球菌。

题目2:健康儿童携带肺炎球菌的携带率是多少?

Helen的回答:10%宁有吗?

注解:Helen的回答错了;肺炎球菌广泛存在,据统计约1/4的健康儿童携带肺炎球菌。

题目3:“预防接种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这个说法对吗?

Helen的回答:对,我认为疫苗接种是一个比较根本的预防方法。

12.血型决定性格? 篇十二

B型血的人特别有奉献精神?

你是否也曾做过类似的测试——即根据你的血型!来判断自己的性格?血型真的跟性格有关系吗?是谁发现人体内的血液还有区别?为什么要有血型分类?本期特别关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每个人体内都有的血液!

神秘的放血疗法

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血液是不可思议的神秘物,并认为身体的健康就是由体内的血液决定的。那时,人们一旦生了病,就会认为是血液有毛病,所以通常的治疗办法是放血,放掉一定量的血,再用健康人的血来补充,这就是最早的“输血”。人们认为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疾病。

后来,这种方法越来越受怀疑,因为有许多病人即使输入了健康的年轻人的血液,还是死了。这种情况就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输血副作用”,但在当时,由于事故频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输血被禁止了。

到了19世纪,又有医师开始重新研究输血方法:切开动脉,用壶接着,再输入其他人的静脉。这种草率的方法,也有偶然成功的例子。人们意识到“输血”有可能会成功,于是对血液和输血的研究又开始盛行起来。

为成功输血,发现了血型

1900年,奥地利的研究者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的血液可分为几个种类,这就是血型的前身。10年以后,人们逐渐明白了,只有血型相同的人输血才能成功。

为防止血液凝固,便于保存,人们还发明了输血用的药剂,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兰德斯坦纳因这项功绩受到表彰,1930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现在大家熟知的血型,也由此得到了确认。

“触须”决定血型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等细胞和液体血浆组成。这些成分流遍全身,各自进行着重要的任务:有的运送氧气,有的抵御病毒、细菌,有的运载代谢废物,有的调节身体功能和体温。正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所以一旦出现大出血,就十分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成分。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红细胞的形状呈双凹圆盘形,里面含有血红蛋白,它们在全身的血管中循环流动,运送血红蛋白携带的氧。

在电子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红细胞柔软的外膜。但是从照片中,仍然不能区分血型。

说到血型,要从分子层面来看。从分子结构来看,细胞与细胞之间,由乱糟糟的、像触须一样的糖链粘附着。血液的类型,就由触须顶端的物质决定。具体来说,血型不同就是红细胞的不同。虽然只是细小的差别,但在输血时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红细胞就像货车一样,把氧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可以想象一下,这辆货车上装载的是结合了氧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寿命大概只有120天。一旦老化后,它会在脾脏内破裂,细胞膜作为废物代谢处理掉,其中的血红蛋白能再次被利用。

红细胞膜非常精巧,直径8微米(1米=1000000微米)的红细胞能柔软变形,在直径2微米的血管中流动。

血型相同,才能相互输血

无论哪种血型,糖链和连接在糖链上的H抗原这部分都是相同的。此外,A型血,其糖链顶端就是A抗原的糖,B型血就是B抗原的糖,AB型血则有A抗原和B抗原两种。O型血,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

以A型血为例,A型血不仅有A抗原,还有着抗B抗体,因此,一旦体内输入了B型血,A型血所带有的抗B抗体就会与B型血携带的B抗原发生反应,在红细胞上打开一个洞,大量的内容物流出红细胞,引发肾功能衰竭。如果输入大量的B型血,则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正是因为有抗体、抗原的存在,所以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之间才能相互输血。但在发生事故等紧急状态下,有时无法确认伤者的血型。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暂时性地输入0型血的红细胞。因为O型血没有A抗原和B抗原,是“全能输血血型”。

相关链接:

理发店和放血疗法

在中世纪,欧洲人认为“放血是康复之始”。但医师认为放血是下等人做的事,于是委托理发师来做这件事情。1540年,经英格兰国王批准,成立了理发师、外科医师联合会,从此,理发师正式打出了外科医师的牌子,并选三色柱作为他们行医和理发的标志。三色柱中的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代表纱布。

1745年,英王乔治二世下令成立皇家外科医学会,外科医师从此与理发师分家,但理发店门前的三色柱却一直沿用下来。世界各国的理发店认为这种花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纷纷效仿。我国的理发店也沿袭这种装饰,但现在的理发店门口的圆柱不一定是红蓝白三种颜色了。

孩子的血型来自父母

血型100%由遗传决定。孩子的血型继承了父母亲各一半的基因。理论上来看是如下图的情况,基因突变的例外。

表中,用两个字母标识的血型叫作“遗传型”,一个字母标识的称为“表现性”。比如A型血,A就是表现型,而用遗传型表示则可能是AA,或是AO。

A和B没有优劣之分,但A、B相对于O来说都有优势,所以结果就变为AA·AO→A型;BB·BO→B型;AB→AB型;OO→O型。

这里所谓的优势,是指在下一代更容易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AO型血,表现为A型血而不是O型血。

相关链接:

滴血认亲靠不住

说到孩子的血型来自父母,很多同学会想到“滴血认亲”。古代的人如何进行滴血认亲?这种方法可靠吗?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滴骨法,另一种是合血法。滴骨法,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合血法,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能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上面两种方法都缺乏科学依据。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里,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对于活人,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血型分类的多种方式

实际上,血型的分类方式并非只有一种。用ABO型分类的称为ABO血型,除此之外还发现了30种分类方式。除ABO型以外,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就是Rh式。你听说过“AB型Rh+”吗?这是指以ABO式分类为AB型,以Rh式分类为Rh+。

输血的时候,ABO式和Rh式两种都会成为问题,因此即使一般人有时也会用两种分类来表示自己的血型。献血时发的卡片上也写着ABO式和Rh式两种分类结果。

罕见的稀有血型

非常罕见的血型称为稀有血型。最为罕见的血型是“孟买型”,它不是A、B、O、AB中的任何一种。据说现在这种

血型的存在比例是100万分之一。孟买型的糖链上没有H抗原,有时会被诊断为O型,被标记为Oh型,但它并不是O型,所以不能输O型血。因为孟买血型的人只能输孟买血型的血,所以世界各国已携手合作以确保输血用的血源充足。

除此之外,我们通常所说稀有血型是指Rh (D)呈阴性血型。我国汉族人群中这种血型的比例为0.3%,其中Rh (D)呈阴性AB血型仅占0.03%。

相关链接:

生死速递,“熊猫血”大接力

拥有稀有血型的人比较少,血库里的稀有血型的血存量更少。万一有人急需,该怎么办呢?现在有些地区成立了稀有血型献血者互助会,另外媒体也为急需“熊猫血”的患者提供了便利。

2011年4月12日,哈尔滨生活报报道了《31天女婴急需“熊猫血”快来帮忙》的文章后,当天就有9位同型血市民打来电话自愿献血,为这个拥有熊猫血的小女孩提供了生命之血。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大降低了因为拥有稀有血型而来不及救治的风险。

血型与开车安全

血型决定性格?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血型、性格”进行搜索,立刻会有无数网页跳出屏幕。有的网站是“占卜”“算命”之类的“休闲”网站,有的是医学网站,网站上都提供了不同血型人的性格特征。不仅如此,根据血型还可以测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以此决定个人对服装、幸运日期、学业、职业甚至爱人的选择。

和许多流传已久的占卜方法一样,“血型测性格”带有明显的“魔幻”色彩,但当很多人发现血型性格分类的描述与自己的性格特征真的出现某种程度的一致时,人们开始相信这种“神秘的力量”。特别是在日本一些作者出版关于“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文章后,这种“神秘”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像科学。

事实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将用科学的力量来判断它的正误。

验证1

脑中并没有ABO型物质!

从前文中,我们明白了血型是由糖链前端的差异决定的。实际上,这样的糖链除了红细胞以外,在睡液、毛发的细胞中也能发现,但在掌管人类情感、思考问题的器官——脑的细胞中并没有此类发现。那我们还能说“认真踏实”还是“马大哈”是由血型——也就是糖链决定的吗?

相关链接:

新生儿的血型靠不住

新生儿刚出生时,糖链抗原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血型要等到2~4岁左右,糖链抗原发育到与成人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确定。有些医院在婴儿出生时就查血型,其结果与长大后的血型有的可能不一样,所以等长大以后再确认血型是更正确的方法。

验证2

同卵验双胞胎的性格相同?

双胞胎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的相貌极为相似,从DNA来看,他们的遗传基因也完全一样。不用说性别,血型自然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身边有同卵双胞胎,请注意一下他们的性格相同吗?如果说血型相同性格也相同,那么,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养育出来的双胞胎性格也应该是一样的,会是这样吗?

验证3

因疾病引起的血型改变!

白血病等疾病,经过治疗,血型有时会发生变化,如A型血变成O型血。这种情况,血型改变了,性格也会变化吗?专家医师这么说:经常会有因骨髓移植,血型发生改变的事例,但仍未发现有性格改变的患者。

验证4

性格是遗传决定的?

血型是100%由遗传决定的,那么人的性格呢?难道不是受家庭、地域、学校和朋友等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形成的吗?性格受到遗传的影响……估计还不到10%吧。

上一篇:给小学生的励志小故事下一篇: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