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2024-07-28

组织措施降低成本计划(共9篇)

1.组织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篇一

关于降低成本的规定

第一章 目的及适用范围

第一条 合理开销费用,减少浪费,降低制造成本。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车间、工模部、仓库及办公室。

第二章 降低措施

第三条 减少无效耗电

第一款 照明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少量人作业时,只供应其作业区的照明,避免少量人耗用大面积的照明。

第二款 空调用电:办公室空调分室控制,减少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空调用电;中午休息应关掉空调。

第三款 投影仪用电:产品测量完即关电源;间隔测量时,如间隔时间超过半小时,应关掉电源,不允许未使用而长时间开启电源。

第四款 复印机、饮水机用电:复印完即关电源;间隔测量时,如间隔时间超过半小时,应关掉电源,不允许未使用而长时间开启电源。

第五款 模具房、生产机械用电:模具房、生产机械不使用,应立即关掉电源,避免开着机械无效运转。

第六款 电脑用电:显示器设置5分钟不使用进入低功耗状态,15分钟不使用自动关闭状态。

第七款 空调、测试设备、模具房、生产线设立专门的责任人,负责设备的开启及关停。

第七款 原则上员工完成当日任务后,应立即离开车间,不允许无事在车间逗留。

第四条 减少物料损耗

第一款 不允许小物料掉于地面而置之不理。违反者按工艺纪律处罚。第二款 不允许损坏物料,谁损坏谁赔偿,谁承当责任。

第三款 因来料不良,在车间筛选或返工而造成的物料损耗,车间应在品质主管确认后,及时明确责任,及时处理。

第四款

车间物料做到日清日结,原则上当日出现的损坏物料当日处理,车间不允许出现呆料。

第五条 减少无效工时

第一款 合理规范车间平面布置,使车间内部物流最短,搬运距离最短,搬运次数最少。第二款 合理规范工位物料及工具的定置,使动作最经济、效率最高。第四款 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降低不良率,减少维修工时。第五款 车间做好日计划,做好生产看板,减少换线时间。

第六款 生产部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任务令不饱满的时候,应集中安排一、二天调休,有效控制间接工时。

第七款 品质部严格控制来料品质,减少品质不良的物料进入车间,减少品质不良的物料的处理工时。

第六条 减少人力耗费

第一款 生产部确保生产计划准确率。准确规划车间的人力需求,做到合理配置人力。

第二款 生产部应根据工时定额确保日生产计划的均衡性。

第三款 车间应根据日生产计划及工时定额,做到合理使用人力,有效执行日生产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减少工作不饱满带来的人力损失。

第七条 减少生产辅助用品的损耗

第一款 生产部要控制辅助用品的发放,认真做好台帐和批报手续。第二款 生产、品质等部门加强对复印纸、表格等用品的控制,做到不必要的尽量减少损耗。

第三章 附则

第八条 本规定由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发布文号:***(2001)管字10号 执行日期:二00一年七月A日

2.组织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篇二

一、饲料费用方面

1. 减少饲料价格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就地取材, 减少运输途中费用;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贮存一些常用原料;部分价高的鱼粉和豆粕可选用各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替代物, 用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和其它添加剂代替;购买预混料、自配饲料既保证饲料质量又减少运费, 节省中间环节。同时, 在饲料中使用添加剂或添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 添加营养丰富的蔬菜, 提高粗蛋白的利用率, 及减少成本, 又降低价格;还提高粗蛋白的利用率。

2. 减少饲料消耗

雏鸡在自由采食前要使用专用开食盘, 每次饲料不宜太多, 勤添少添;然后根据不同日龄、阶段更换适宜的料槽和料桶, 也要少添勤添, 减少饲料浪费。成年鸡龄依据体重情况来喂料, 体重超标时限制饲养, 体重不超标的应限制饲养, 在保证鸡吃饱吃净的前提下剩料不宜过多。特别是要做好雏鸡断喙, 减少饲料浪费又可防止啄癖。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 使体重尽早达标然后成年鸡进行限制饲养, 以减少饲料消耗。及时淘汰劣质鸡。鸡群中往往有许多病、残、弱等劣质鸡, 低产鸡, 及时淘汰。避免饲料浪费。添喂沙砾:每周适量补喂一次沙砾, 有助于研磨饲料, 帮助消化和吸收, 提高饲料消化率 (3%~8%) 。运料添料时尽可能减少饲料撒落;饲料要良好保存, 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霉变和潮湿;利用阳光和光照手段促使鸡群适当早熟, 减少饲料消耗量。成年母鸡成本的70%~80%来自于饲料费用, 成本减少的潜力最大。

二、初生雏鸡费用方面

鸡苗最好是自己产, 可从源头上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大规模的可以机械化, 小规模的人工孵育, 控制温度、湿度是关键。要想减少初生雏鸡的养鸡费用, 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疫, 药物的用量就会减少, 养鸡费用自然就减少了。初生雏鸡、成年鸡要注意分群管理, 对弱、小鸡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在选择雏鸡价格最低时进雏。选择雏鸡时剔除病雏、弱雏、残雏以减少路途脱水、死亡, 以提高雏鸡存活数。成年鸡成本的10%~15%来自于雏生鸡费用, 因而雏生鸡费用的减少也是有一定潜力的。

三、成活率方面

成活率的提高除减少每只鸡的饲料费用外, 还可提高鸡舍、设备、人工利用率, 因而就能减少每只新的成年母鸡的成本。

1. 加强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畜禽疾病的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 因此免疫程序要讲究科学性, 途径要讲究恰当性, 剂量要讲究准确性, 操作要讲究确切性, 以保证免疫效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一些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防治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成活率;养鸡不要等发了病去治疗, 这样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有的养殖户不舍得在预防上下工夫, 等到真正发了病, 既死鸡又要用药物, 成本会很大。鸡有病时切忌胡乱用药, 使鸡产生耐药性, 增加养鸡成本。

2. 保持适宜环境

在确保供给清洁、充足饮水和营养全面日粮的情况下, 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光照、饲养密度等条件, 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之需。

3. 加强卫生管理

育雏舍的清洁消毒和育成舍的隔离工作是不言而喻的, 加强鸡舍、饲料、饮水、各种用具、饲喂人员的洁净消毒工作。

四、其它方面

1. 鸡舍的利用方面

按比例设计各类鸡舍保证鸡舍一年四季充分利用, 减少建筑和设备费用从而减少鸡舍成本。

2. 减少浪费劳动力方面

3.降低蛋鸡养殖成本的技术措施 篇三

关键词:蛋鸡;成本;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78-02

2014年,由于受H7N9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禽蛋价格连续数月在盈亏平衡点上下徘徊,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喂养,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降低蛋鸡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1 科学调制日粮

1.1 采用优质饲料

饲料营养不全易造成极大的浪费。当鸡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时,料蛋比达2.3~2.4:1。利用预混料或浓缩料自配饲料既省运费,又可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换,如需更换应有一个不少于5 d的过渡期,使鸡能够逐渐适应。

1.2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鸡在不同生理时期,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应鸡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坚持科学管理的情况下,高产鸡的产蛋高峰可持续5个月以上,高水平饲料营养应适当延长维持时间。此后,应根据产蛋率的情况控制蛋白质用量,避免营养浪费。鸡群在免疫接种、分群、转群、断喙时,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和蛋白质水平可适当增加。

1.3 添加砂砾

砂砾虽不含营养物质,但是让鸡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砾,可促进消化,提高产蛋率。

2 科学管理

2.1 喂料少喂勤添

每次给料不超过饲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吃净后再加料,严防剩余饲料发霉变质。

2.2 适时正确断喙

断喙比不断喙的鸡节省饲料6%左右,一般在7~9日龄时断喙(断喙前后2~3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拌料浓度为2 mg/kg)

2.3 科学贮存饲料

将饲料置于阴凉、干燥通风、防雨防晒、防虫蛀的地方,不要长期贮存,夏季要防饲料霉变。

2.4 降低破蛋率

一般生产中破蛋率在2%~5%,除饲粮钙磷比例外,可增加捡蛋次数,以减少因相互碰撞和啄食(有啄蛋癖的鸡应放在上层笼内,若本身为低产鸡,则可提前淘汰)而造成的破损。

2.5 预防鼠害

一只老鼠一年可盗食饲料9 kg左右,而且会污染饲料、毁坏鸡舍的设备及用具、咬伤雏鸡及偷食鸡蛋等,给养鸡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消灭老鼠是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

2.6 科学合理的用药

在消毒、防疫方面要科学。进鸡前坚持清扫、洗刷、药液浸泡及熏蒸消毒。进鸡后坚持带鸡消毒。防疫要有的放矢。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以对症用药。用药时剂量要足,选择最佳给药途径,用足疗程。

2.7 节约水电费用

采用乳头饮水器比水槽饮水可节约用水80%~85%,又能保持鸡舍干燥和饮水清洁卫生,鸡群感染疾病的机会也少。从雏鸡开始就要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光照程序,1~3日龄每日光照22 h或全天光照,便于熟悉周围环境,以后每周降2 h,直到7周龄,每天光照时间9 h,16周龄后每天增加光照1 h,直到光照时间达16 h,以后保持不变。光照过强过长,不仅鸡群发生啄癖,又浪费电力。

2.8 加强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确保中后期产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3~6 周、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限饲过程中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下降过快。

2.9 巧用有色光,增加产蛋量

使用橙色光线有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或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以有效防止鸡啄癖,并提高产蛋率。

2.10 固定饲养管理程序,减少不良影响

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鸡习惯了养鸡人员服饰的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增加。若饲养员突然更换服装颜色,鸡群会有惊恐表现,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和产蛋。因此,饲养员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更换服装。

3 及时剔除病鸡、休产鸡和低产鸡

平时注意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弱鸡、低产鸡及时淘汰。主要抓两个阶段:①开产后到产蛋上升到80%前为一个阶段,通过详细观察鸡精神状况、鸡冠颜色,触摸腹部和耻骨联合处蛋窝等方法挑出病鸡和假母鸡。②产蛋高峰期过后到产蛋率降为80%后,加强对休产鸡、低产鸡及病鸡的淘汰,提高饲料利用率。

(1)看外形。不产蛋母鸡性情较神经质,易惊吓,羽毛往往较整洁,但鸡冠萎缩苍白;而产蛋鸡则性情温顺,被毛不清洁,但鸡冠鲜红,神态活泼,眼睛明亮。

(2)看头脚。不产蛋母鸡的喙、眼圈及脚趾处皮肤较黄,而产蛋鸡则白。

(3)看腹部。不产蛋母鸡腹部收缩,羽毛粗糙,两耻骨间仅能容纳1~2指;而产蛋鸡则腹部饱满、柔软,耻骨间可容纳3指以上。

(4)看肛门。不产蛋鸡肛门干燥而皱缩,圆形,呈黄色;而产蛋鸡肛门呈白色,且湿润,较大呈椭圆形。母鸡开始产蛋后,这些色素因为逐渐转移到蛋黄里,而在母鸡肛门、喙、眼睑、耳叶、胫部、脚趾等的黄色素缺乏补充,逐渐变成褐色-淡黄色-白色。一般情况下,春天育雏的鸡到秋天,产蛋鸡的这些部位的表皮层黄色素已经褪完,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

(5)看粪便。不产蛋鸡粪干燥,多呈绿色;而产蛋鸡粪便饱满,湿润,表面被覆一层白色粘液(即尿酸盐)。

4 注重后备培育

4.1 首选节粮品种

据有关资料测算,鸡体重如果每增加0.5 kg,每年多消耗饲料3 kg;在相同的饲养面积内,饲养白壳蛋鸡数可比褐壳蛋鸡多25%,总体效益至少要提高25%。

4.2 提高后备鸡整齐度

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其整齐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体形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从雏鸡开始提高其整齐度,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饲养密度要适中,杜绝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按体重适时进行分群,分为大中小三群,对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饲,对体重小的群体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一致。

4.3 后备鸡体重达标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密切相关。在管理中使开产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都能同时达标是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过肥时性机能较差。骨髂的发育用胫长来表示。体重达标而胫长未达标,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在调整体重时应掌握的原则是: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摄入能量高时,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过程中,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

4.4 合理的光照,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4.降低工程成本措施1 篇四

成本的降低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向质量要成本的原则,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劳动力管理

1.合理施工,安排流水交叉作业,使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最高,避免窝工。

2.全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劳动强度。3.尽量使用机械化施工,降低劳动强度。

4.各种工程把好质量关,做到一次合格,避免返工,造成劳动力的重复使用。

5.采取质量与报酬挂钩方式,采取市场经济管理方式,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二)材料管理

1.严格按照ISO9002体系,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严格进场材料的计量复核高度,并做好材料的入库登记。3.按设计图纸结合预算计算材料用量作为各工种的基准用量,采取材料节约按比例奖给个人,材料浪费按比例向个人摊派的原则,提高各个工种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

4.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贮存与使用管理,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三)工程预决算管理

1.在工程施工前,应详细按图纸各分项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向材料股提供详细、准确的材料计划。

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总结各分项工程的材料、人工用量,分析节约或浪费的原因,并向项目经理汇报,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节约人工和材料的措施。

3.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施工决算,做到不漏算、少算。

(四)其它

1.水、电能源要注意节约,杜绝长流水和不必要的长明灯现象,动力用电线路经常检查,防止跑、漏电现象。

2.机械设备经常维修保养,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努力降低成本开支。

5.建筑工程降低成本措施 篇五

1材料管理措施 2经济核算措施 3技术经济措施

4加强机具管理减少机械费用措施 5合理安排劳动力措施

1材料管理措施

1.1堆料场地进行硬化处理,防止大堆材料埋入土中。1.2把好材料验收关,不合格的材料不签收,数量不足的材料不验收,型号规格与材料计划表不符不签收。

1.3根据每一施工段的用料情况,严格发料制度。实行限额发料,超定额领料应有完备的手续。

1.4钢筋统一加工,便于套料使用。1.5砼的浇筑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厚。1.6做到工完场清,及时回收下脚料以便再利用。1.7及时回收大量的钢管和扣件等,尽量缩短周转时间。

1.8按施工进度分批分期组织材料进入现场,减少现场堆放,有利于文明施工和避免意外的损耗。

1.9妥善保管好现场材料,易受潮和零星材料放进库房,贵重器材重点保护,露天堆放材料码放整齐。2经济核算措施

2.1加强工程成本核算,开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计划成本(施工预算),以计划成本控制实际成本。

2.2根据月度验工报表与材料耗用报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搞好信息反馈。

2.3正确填写各种台帐,及时反映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3技术经济措施

3.1积极推广新技术,将本单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推广应用。

3.2采用复合木模板,支模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支撑符合要求,并保证不多用,认真按方案处理板缝、节点,作出清水砼,直接批灰,节约水泥砂浆和抹灰人工。

3.3在砼中掺减水剂,节约水泥,并促使早强,有模板周转。

3.4钢筋采用焊接接头,节约接头用料。

3.5合理组织材料的购买、进场、堆放,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投资。

3.6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中均添加MT外加剂,节约石灰用量,确保操作质量。

3.7做好技术交底,编制合理工艺流程,杜绝返工浪费。3.8搞好成品保护,减少修补工作量。

3.9管道预制时应遵守长料长用、短料短用的原则,合理配料和选料。

3.10螺纹连接的钢管,在截取短头前应先套好丝,再断料,以便利用。

3.11手工断料或气割断料前应先划线,后切断,断口平整,不得倾斜,避免二次断料,增加材料损耗。

3.12导线穿管前先检查管口有无毛刺、护圈是否安全,避免因损坏导线绝缘而重心更换。

3.13导线穿管断线时按接线对象计算放线余量,不应一刀切。更忌随意性。

3.14加强成品保护,如朝天管口加盖,防止杂物堵塞而造成返工,穿好导线采用隐蔽保护,防止失窃。4加强机具管理减少机械费用措施

4.1按进度及时安排施工机具的进退场,减少机具闲置台班,提高机具利用率。

4.2加强机具的维护保养,提高机具使用寿命。4.3妥善保管现场机具,防止丢失。

4.4遵守机具操作规程,实行定人定机操作,避免机具的损坏。

5合理安排劳动力措施

5.1按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劳动力,避免劳动力剩余而造成窝工或劳动力不足而影响进度。

5.2紧密配合主导工种的施工,以避免配合不及时造成返工,或影响后续安装工序。

5.3按实际工程量和进度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以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

5.4做好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防止因未交底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返工。

5.5严格执行三检制,发整改。

6.项目施工降低成本的措施 篇六

一.把好材料质量的验收关 1.材料验收的基本要求

对于验收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价格及成套产品都要认真检查,准确无误。在规定的时间内,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及时与监理单位联系共同验收,做好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2.材料验收工作程序

搜集有关合同、协议及质量标准等资料;预备有准确的检测仪器;计划堆放位置及铺垫材料;安排搬运人员及工具。材料验收前要认真核对资料,包括定货合同、供货方发票、装箱单等,规格、型号、数量及交货日期核对;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安装技术说明等;承运单位的运单与发货时间核对,如运输中的残损、短缺、应有运输单位的运输记录。材料必须依据有关证据进行验收,没有证据或证据不齐全不得验收。

3.质量验收管理

质量验收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以仓库验收为主,内在质量即物理化学特性,有质量证明书,所列数据应符合标准规定,则视为合格,方可入库。没有质量证书者,凡有严格质量要求的材料,则抽样检验,合格者再办理验收手续。供货方按合同规定附材料质量检测报告,而发货时未附材料质量检测报告,收货方可拒付货款,并立即向供货方索取材料质量检测报告,供货方应立即补送,超过合同交货期补齐的,即作逾期交货处理。

4.数量验收管理

由项目部材料员负责核对,计重材料一律按净重计算,计件的材料按计件数清;按体积供货者应测尺计方;按理论换算供货者,应测尺换算计量; 标明重量或件数的标准包装,除合同规定的抽检方法和比例外,一般根据检查情况而定。成套设备必须与主机、器件、配件、说明书、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配套验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材料的数据、质量后,根据质量合格的实收数量,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填写“材料入库验收单”,它是材料接送人员与库管人员划清经济责任的界限,也是下一步发票报销、记帐的重要依据。在材料验收中如发现数量不足、规格不符、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仓库应办理材料验收记录,尽快报送项目部专业负责人。

二.重视材料的保管工作

重视材料的保管保养工作,减少材料中间环节的损耗。即根据库内材料的性能特点,结合仓库条件合理存放和维护保养的各项工作。基本要求是:保质、保量、保安全。做到合理堆垛、精心看护、经常检查、确保安全。

1.合理保管

材料存储位置应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要求,统一规划、划级定位、统一分类标识。2.精心看护

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能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项目部的材料员精心看护,根据材料的特点,合理安排保管场所,防止或减少材料不必要的损失。做好材料的维护保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安排适当地保管场所。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能,采取不同的保管条件,尽可能适当地满足材料性能对保管场所的要求,做好堆码铺垫,防止电器元件受潮损坏。各种保温材料的堆码要求稀疏堆码以利通风。土建大宗材料防水、防潮、防晒,对此要用苫布进行遮挡保护。

3.注重存储条件,保证电气材料、设备的质量要求

对于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电气材料和设备,应做好温度、湿度的调节控制,夏季应做到防雨防潮,冬季应做到防冻保温。项目部材料员经常检查,随时发现材料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材料的质量。

4.盘活材料,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

库房材料品种较多,收发频繁。由于保管工程中的自然损耗、计量不准、二次搬运损耗等因素,可能导致最终材料数量不准,因此加强材料的盘点,搞清实际库存量、呆滞积压量、实际应用量等情况。材料盘点要求“三清”,即质量清、数量清、账卡清;“三有”即盈亏有原因、返工损失有报告、调整账卡有依据;“四对口”即账、卡、物、资金对口交圈。

5.材料的发放

促进材料的节约和合理使用是材料发放的基本要求。发放材料的原则是;凭证发放,急用先发,有序发放。要按质、按量、手续齐全,有计划发放材料,确保施工生产的需要,严格出入库手续,实行限额领料,防止材料的不合理使用。

6.退料与回收

退料是指工程竣工后剩余的或已领未使用且符合质量要求完整的材料,经过材料员检查、核实质量与数量,办理退料手续,并冲减原领料单据,以降低成本,做到材料的合理使用。回收是指施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余料,可回收以后使用,在办理入库手续时,不冲减原领料单据,做好材料的回收是项目部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可以节约有效资金,提高项目部的经济效益。

7.对施工材料的发放,实行限额领料单制

限额领料单是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施工材料消耗定额计算而得。它是施工任务书或施工承包合同的附件之一,也是定额供料的凭证,材料核算、成本核算的依据。

三.各专业降低成本措施 1.土建专业

(1)认真会审图纸,制定合理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标准,减少返工浪费。

(2)对钢筋尽可能按设计图纸尺寸定货供料,节省钢材和加工费用。

(3)鼓励施工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采用小流水段施工方法和模板快拆体系,加快进度,节省材料。

(4)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平整度,节省抹面材料。采用混凝土双掺技术和抹灰砂浆掺增稠粉方法,可大量节省水泥,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5)利用钢材短小料制作各种预埋件、支撑马凳等。

(6)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达到一次验收合格,尤其是清水混凝土墙面,减少二次修补。

(7)施工人员要认真审查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设计人员商量,避免出现二次加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省时、省力、省材料。

(8)对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材料代用,及时办理手续,以免事过境迁,发生漏算或补签困难。

2.暖通专业(1)风管无法兰连接技术加工方便,省时加工速度快,安装省时省工,在管道密封控制方面更为有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更能够大大缩短风管的制作周期,提高风管加工质量,为保质保量完成风管系统的制作安装提供可靠的保证。

(2)推行管道标准化吊架工艺,采用工厂化加工,简化现场操作,消除质量通病,加快施工进度。

(3)施工前绘制出施工管线综合布置图和施工节点做法图,合理布置各种的位置及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避免管线安装位置的冲突造成的返工及材料浪费。

(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设备、材料进场、使用计划、分期、分批进料,使材料不积压,并限额领料,完活退料;同时套材下料,做到长料不短用,优料不少用。

(5)材料采购进行多家比较,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以降低工程成本。

(6)本工程实施样板间开路,先做出样板间,经鉴定合格后再推广施工,避免返工造成的损失。

(7)组织均衡生产,采用流水施工,做到不窝工,不误工。

(8)合理使用机具设备,用完及时退回,节约台班费。

(9)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劳力,避免窝工现象。

(10)精心施工,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各专业质量控制环节、控制点,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因质量问题而出现返工,力求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一次合格率真正达到100%。3.电气工程

(1)合理组织施工减少资源(人力、材料、机械)的浪费,以降低费用、缩短工期;

(2)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在基坑施工中,及时敷设接地母线(40X4镀锌扁钢)、接地极,减少土方的运输,节约人工费。

(3)在结构钢管预埋阶段,应综合利用吊装机械,减少钢管的吊装次数,节约机械台班费。

(4)合理装拆木套箱(配电箱预留洞用),加速木套箱的周转,注意木套箱使用后的维护,选择合适的脱模剂,以提高木套箱周转次数,节约木材和钢材。(5)安装灯具时,合理确定外脚手架的搭设形式及支撑体系,减少脚手架及支撑用的钢管及扣件;

(6)在配电箱、电缆桥架预留洞时,应认真了解施工图纸的要求,在保证配电箱体、电缆桥架正常安装的前提下,预留洞尺寸不宜太大,以节约水泥。

(7)防雷引下线、均压环安装时,应采用先进的钢筋焊接技术以节约钢筋;

(8)电缆桥架、插接母线安装时,应采用预制拼装、整体安装的方法,以节约人工费、机械费。

(9)在施工过程中,应量材使用。尽量先使用短钢管(短薄壁管)、短铜导线,做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的消耗。

(10)配电柜(配电箱)、接线盒(灯头盒)内甩下的铜导线长度应适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1)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电气施工图纸,敷设电气管路应尽量走近路,并准确预留管路的长度。

(12)竣工验收前,应注意成品保护,避免开关、插座和灯具表面的污染,减少返工。

(13)电气材料的堆放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减少或避免二次搬运,并考虑到运输及卸料方便。

(14)在布置临时设施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房屋或已完工建筑内的电气照明装置。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兰州新材料产业园孵化中心二期

7.试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措施 篇七

一、事前周密预测

1、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编制。

招投标时编制的商务标和技术标, 其目的与实施阶段有所区别。前者是为了中标, 而后者是为了盈利, 但在投标过程中, 不能“饥不择食”, 在不影响中标前提下, 应采取“技术措施”, 为今后的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商务标编制时, 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 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 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 以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 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 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2、总承包合同的签订。

总承包合同中的多数条款都涉及工程造价, 因此合同条款的签订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在签订过程中, 既要按招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办事, 又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 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 通过谈判, 争取到合理的合同条款。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 力求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化风险;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发展商“开脱责任条款”, 对发展商指定的分包项目应明确双方职责, 以此约束其违约行为;在合同中加进不可预见因素条款和双方约束条款;总之在合同中应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

3、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开工前, 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 分阶段 (进场临设、基础部分、主体封顶、内外装饰等) 分项通过划小核算单位, 搞好施工图预算, 测算出按工种, 按部位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 从而确定目标成本。

二、事中控制调整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 拟定技术员组织措施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器、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 工期就会不同, 所需机器、工具也不同。因此,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 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 互相比较, 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 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 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

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 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 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 经过双方反复磋商, 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招标投标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招标书要求密封, 评标工作由招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 不搞一人说了算, 并且必须有层层审批手续。同时, 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 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 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降低材料成本

(1) 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

在工程建设中, 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组成工程成本的材料包括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对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 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 与施工作业队结算, 节约时给予奖励, 超出时从结算金额中扣除, 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合理地使用材料, 减少材料浪费损失。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所谓三级收料, 就是首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 记录签字, 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 验收登记, 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 如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 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 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 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缺斤短两”的现象, 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确认后, 即可实行奖罚兑现。

(2) 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

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 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当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 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 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 增加公司贷款利息, 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 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 需重新订货, 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 不但影响进度, 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 降低材料损耗率。材料的损耗由于品种、数量、铺设的位置不同, 其损耗也不一样。为了降低损耗, 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师和项目经济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损耗率, 由其包干使用, 节约双方分成, 超额扣工程款, 这样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4、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 一般都在10%左右, 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 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 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 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5、机械费的控制

尽力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 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同时, 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 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6、抓好进度结算

根据合同条款约定, 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 报送发展商并收取进度款, 建立健全分阶段内部编制结算书的制度, 为完工后迅速准备齐全的资料打好基础。

三、事后分析总结

事后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 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在坚持每月每季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回头看的方法, 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 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1、加强竣工结算管理。

在竣工决算阶段, 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 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 预算部门将中标预算、材料实耗清单、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 查寻决算的漏项, 以确保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2、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以后, 要及时进行结算, 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落实专人, 与发展商加强联系, 紧盯不放, 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一些不能在短期内偿清债务的甲方, 通过协商签定还款计划, 明确还款时间, 制定违约责任, 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对一些收回资金可能性较小的应收帐款, 可采取让利清收等办法, 以减轻成本损失。

3、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 对成

8.简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措施 篇八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 采取措施

成本控制是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方面符合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进行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计划,通过采用各种措施,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范围内的管理过程,以实现施工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一、在项目开工前,应做好事前计划准备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熟透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施工范围及技术标准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组织施工技术、材料收发、预算人员审查施工各项文件(招投标、合同、图纸等),找出有利和不利于施工方的因素,商讨合理规避这些不利因素。做到公司项目部每个人员都能积极献计献策的意识。同时应做到项目部的团结、信任、统一、民主,集中的工作氛围,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以便领导能及时做出决策。对本工程承担材料采购任务的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投标报价清单,了解各项材料的成本造价,施工现场环境,天气变化等条件,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与公司、项目部沟通交流,确定材料品种、数量、规格,价格,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员组织措施。(1)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器、工具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2)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3)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

2.组织签订合理的劳务(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同时,公司材料部或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做好项目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成本管理准备活动,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的目标成本。公司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事中实施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内容。

1.降低材料成本。(1)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此项措施,公司应制定出台有效的奖惩制度,明确在合同中。(2)推行限额发料,首先要合理确定应发数量,这种数量的确定可以是以国家或地区定额管理部门测定的数据为准,也可以是施工作业与项目定额员共同测算并经双方确认的数据。总之,要经过双方的确认。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所谓三级收料,就是首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如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确认后,即可实行奖罚兑现。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缺斤短两”的现象,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2.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本项目约有几十种种材料大小,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当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内容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不但影响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材料的损耗由于品种、数量、铺设的位置不同,其损耗也不一样。为了降低损耗,项目经理应组织施工技术员和预算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损耗率,由其包干使用,节约双方分成,超额扣工程款,这样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3.节约现场管理费。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两项内容,此两项费用的收益是根据项目施工任务而核定的。但是,它的支出却并不与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它的支出主要根据投标文件中规定的费用明细及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合理支出。一般来说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同时应该是易于拆迁的临时建筑,最好是可以周转使用的成品或半成品,并且能够满足当地行政执法部门检查验收要求的。对于现场经费的管理,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的精简;二是工程程序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一项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按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合理调度,循序渐进。

三、做好事后分析总结,这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

事后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在坚持每月每季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1.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责任部室、相关部室、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四大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2.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工程完工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清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机械,辞退不需要的人员,支付应付的费用,以防止工程竣工后,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同时由于参加施工人员的调离,各种成本资料容易丢失,因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其得与失,及时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

四、结束语

9.如何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篇九

物流成本控制要靠好的采购分析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制造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包括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在新竞争环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制造业如何通过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竞争力,是目前IT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台湾制造商以其低成本生产能力而著称,在长期鏖战于微利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采购经验,值得借鉴。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企业内部业务组合建立企业社区

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元器件采购和成品销售这一头一尾,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一、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

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

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电子制造公司则设立了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来执行采购分析。

二、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

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台湾电子制造厂商大多在大陆设有工厂,假如他们的供应商在台湾有工厂,但在大陆没有工厂,势必牵扯到供应器件的运输成本。不论这一运输费用谁来出,总是客观存在、并会打进总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进行采购分析要考虑到结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因素

在分析采购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产品放在仓库里面,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许多台湾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JIT,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现通常为7天甚至更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

四、依据订单类别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在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台湾厂商的经验为例,他们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

目前,许多台湾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

供应紧张时还需要分析成本与货源的问题。这种折中的问题需要分析哪一种利益最多。今天没有买进来,那生产那一端就断掉了;但是吃进货以后,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点。不过,虽然利润会减少一点,但总要好过不出货。有时候要保货,而不是要保成本。

虽然采购行为日趋理性,但采购决策人士仍需要敏感的把握整个市场的供需状态,即在理性中加一点感性。而感性的部分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市场信息情报搜集。

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意义

(一)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可以获得较为正确的成本资料,而正确的成本资料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中的重要决策问题,都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而成本就是一项关键性的资料。成本资料不正确,必然影响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控制有直接影响。成本控制不仅涉及到全厂各车间、班组和个人,也涉及到各生产环节和各个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费用,要对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从成本角度加以分析,使之不断改进提高,这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有助于考核机制的建立

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根据成本控制的情况,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成本控制为考核提供了标尺,利于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编辑]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编辑]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编辑]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编辑]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

上一篇:学校文艺汇演节目主持人串词下一篇:10年导游考试法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