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课题

2024-08-30

化学教学课题(精选8篇)

1.化学教学课题 篇一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化学知识,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供和创设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用好教科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本章中有大量插图,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适用性于一体的彩图。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要运用好插图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爱国情,还要运用彩图要讲国情国策,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地、开放地学习,循序渐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

2.化学教学课题 篇二

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的有机结合对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 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已经进行了多年积极实践, 累积的很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 与科研课题结合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 通过课题立项的方法, 自助本、专科学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项目、科技制作和社会调查报告等。这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然而能够获得基金的学生还是少数, 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2009年, 吉林大学国家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崔银秋副教授首先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建立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将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内容带进实验课堂, 使所有应届本科学生都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借鉴这种实验教学新模式, 我们也建立了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这是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型高校的一次实践和挑战。在我院实验中心的支持下, 我们对基础化学实验有关柱层析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改革、更新和重组, 将教师的基金研究课题移植到实验教学中,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

二、实验教学实施

1.可行性分析

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吉林大学的本科教学中已经成功实施,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而在教学型高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 有很多方面是不能与研究性大学相比的, 如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所获批准的科研经费, 学生实验的条件, 教师的科研水平, 学生自身的基础等。但只要课题选取得当, 深浅适宜, 合理安排学时, 教学型高校也是完全可以在短学时、少内容、低投入进行尝试的。因为现阶段教育部大力支持教学型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申报, 教学型高校也有一定数目的省市级科研项目, 可以用于教学需求。另外, 本科学生面临考研、进入研究所或研究性企业工作, 他们对研究性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对研究性课题往往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

2.实践方案

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方法, 指导收集有关资料, 选择可供教学的科研课题。课题应体现科学性、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创新性。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 撰写和修订实验指导, 编写教案。我们根据学院的实际条件, 决定先短学时、小规模的尝试。将我校本科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红色素的柱色谱分离的8学时课程加以改革。为充分利用这段课时, 我们将根据本科生的课时安排、经费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将科研项目中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的内容加以调整, 使之适合本科生的教学需要,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几个基础性实验合理地整合为一堂基础化学实验课。具体做法是将教师研究的课题:“长白山特产植物原花青素的提取”所涉及的有关色素提取实验, 包括“长白山特产植物越橘、龙葵果、野山葡萄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等, 替换原有的“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实验。既能满足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实验, 又能让他们较为完整的接触到化学的全部内容。实验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实施的全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将有用的实验结果收集整理, 直接作为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结果。实验课后依然将实验结果和讨论写入实验报告, 按原有实验课评分标准考核。在本轮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 由于实验、教学科研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只是将课堂内容作以改动, 并没有达到全面系统的改革, 但这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3.实验教学效果

虽然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我校这仅尝试了1学年, 但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科研工作。一方面, 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示教和枯燥的验证实验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 能够使学生基本建立了研究问题的思路, 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撰写详尽的原始记录, 对养成良好的科研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围绕科研课题, 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培养了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 教学型高校的教师教学压力较大, 进行科研实验的时间有限, 因此难以完成较大的科研项目。但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课题, 师生教学相长, 帮助教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增加实验技术教学的实用性, 为今后从事生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教学型高校, 实施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依然还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首先, 教学型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科研项目既少且小, 并且所批准的实验经费也有限, 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几个基础性实验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 也不能连续的长时间 (几个学年) 的实施。其次, 本科学生很少进行基础实验操作的训练, 往往造成实验失败, 严重地还会造成仪器的损坏。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和经费培训学生, 如果不能得到科学研究所需的有效实验数据, 不仅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没有帮助, 且有可能影响科研任务的完成。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学型高校教师科研水平, 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并在学生实验教学中加大投入。

总体上看, 在高校实施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虽然遇到一些困难, 但其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尤其对教学型高校, 如果能持续地开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 通过难度适宜的研究性学习,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 也能有利于培养出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优秀创新性人才;在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 增强教师的教育素养, 同时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探讨了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的可行性, 并且对实践方案和具体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研,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卓君.以创新文化建设引领高校科技创新.中国高校科技, 2011, (10) .

3.化学教学课题 篇三

自2012年以来,吉安县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实验,掀起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在这样的形势下,吉安县化学教师也积极响应并加入课改实验中,为了使该县化学教师在此轮课改中能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作为教研员,笔者决定主持一项省级课题并已立项——“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研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该县化学教师较快和较大限度地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作为课题主持人和教研员,笔者在下乡听课调研中,一贯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1.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独学过程,自主学习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一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还可以是对即将进行合作讨论的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不交流,不讨论,有问题先标记,可留到合作时与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在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时,应体现解决“双基”问题,即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要强调的是,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化学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对有化学实验的内容可让学生事先观看实验视频(教师可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光盘内的实验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静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不会的问题用红笔标出,找出难点和疑点,明确学习的重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延伸。

2.关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一般程序是:组内交流—成果展示—组间质疑—教师点拨归纳。

各学习小组就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即组内交流),组内达成一致后,小组内派一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或成果(即成果展示),之后,其他小组可能对展示组的答案或成果提出质疑,这时提出疑问的小组可以上台展示本组更好的答案或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即组间质疑)。教师在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质疑的过程中应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认真倾听者、一个善于发现学生合作过程问题的人,当中不要随意插话、阻断学生合作,应当在学生不能再很好地解答问题时,才及时“站”出来,对这些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引申、拓展、归纳。

小组合作的时机,应是对本课题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共性的问题才有必要合作。小组合作可以发生在课内,还可以发生在课外,学生通过课后的合作解决作业中的难点问题,解决课堂中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或者是课后共同完成某一次探究实验。

另外,小组合作时,小组长要对组员在课中的展示进行一些分工,如由几号学生上台展示哪个问题,由几号学生去讨论修改,由几号学生去点评,只在这样,才能让组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展示有序。

3.关于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最后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实验探究式学习,还可以是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即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的载体和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应围绕问题而展开。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亲身同化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形成对化学概念、规律、原理等的理解和掌握,即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将这些概念、规律、原理等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因实验才更生动有趣,化学因实验才显出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因为参与实验的过程才能体验其中的乐趣,所以笔者在听课调研中,常常鼓励或要求化学教师多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教学,能演示的实验一定要演示,对一些简单、有趣的、危险性小的重要实验,能分组的尽量进行分组实验,绝不能出现有实验不演示,光讲实验的现象。

教学的有效性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自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以来,笔者经常深入一线进行听课指导,并且坚持每学期上一堂课改示范课,让教师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期间,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较大转变,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的加强,上课睡觉的学生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合作、沟通能力、胆识、开朗的性格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中考实际成绩也稳步提升。吉安县中考化学平均分的排名是:2013年排全市第10名,2014年排全市第8名,2015年排全市第3名,2016成绩还不知晓,这与吉安县化学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是相关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潘毅鹏

4.化学教学课题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老观念、旧做法,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教学上无动于衷,对提高课堂实效更是手足无措,或者“旧瓶装新酒”,或者“新酒走了味”,或者“老牛拉破车——慢慢来”,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阻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虽然全市普遍推广新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更多的是在讲课比赛或上级检查中使用。即使按照教学策略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也达不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自从召开全市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后,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个老师关注的话题。但是,多数教师在勤奋教学之余,纷纷质疑自己的教学效果,许多人陷入教学发展的瓶颈。我们发现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诸如:教学难度注重一步到位,对因材施教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传授,对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视不够;教学方法注重结论介绍,对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对发现和组织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教学风格注重学生认定,对学情考情需求重视不够;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结论的正误,对思维方法和思维依据正误的追究关注不够等等。

本课题把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放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以“实效性”作为切入口,以新课标的理念作为评价实效性的新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新旧课堂教学的比较和实效性的达成途径上,并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实验室、活动课、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等不同研究领域,对推行新课程理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我们提出构建高效的课堂,进行课堂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们期望以建设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为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高效性的研究:

(1)提高集体备课的高效性:一是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度,落实研究的时间、地点、责任到人;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备课的重点放在优化教学思路、提供相关教学资料、精心改进和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实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方法;三是加强教科室的检查和反馈力度,让课题的研究走实实在在的路子,而不是纯于应付。

(2)教学知识处理的高效性:所谓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知识的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首先是选择有效的教学知识量。其因有三: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二,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其次是教学知识安排的有效性。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二是 对课堂的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补充知识要遵循“适用、必要、科学、精巧”等原则,做到需中求好,好中求精;三是注重知识为社会适用性。学生始终是社会的个体,最后还需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因而课堂教学要承载现在社会价值与规范传递给学生的 服务。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一是教给学生的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的 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的高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适当的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完成预设目标应低于百分之八十,生成目标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再次,教师应主动的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协调和共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教师应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的高效性:

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是师生与生生通过有效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使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量。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从心理学考察,要注意学生的无意、有意与注意,注意通过讲解重点与难点去强化注意,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程度等。从教育社会学考察,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风格有关。不同的教学交往风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交往环境与学生个性运用相应的教学交往风格,以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①课堂管理有效性。课堂管理的有效管理,在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外,还

要加强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注意课堂管理的人文 性,关注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成为中小学加强课堂管理的新价值取向,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师生的人格得以发展。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主要有课堂内的分层管理教学思想,创设课堂中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合理运用管理的心里效应,营造“文化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合理调节学生对文化的影响因素等。课堂提高的有效性。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③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当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当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阔,又要避免机械频繁的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的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逐步的推进研究的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时间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组织准备阶段(今年10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启动阶段(今年11月-12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高效课堂相关材料,反思个人教学,进行理论培训。

3、实践阶段(今年1月-今年6月):

第一阶段(今年1月-今年7月):研究九年级复习课的授课思路和复习学案的改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完善复习课的精细化。

第二阶段(今年8月-今年2月):完善新授课的教学环节,处理“三 五五”教学策略,并着重从学生的探究体验中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做法。

第三阶段(今年3月-今年6月):反思课题研究,总结具体做法,并推出不同课型的授课思路,制定出完善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意见,在市,区推广课题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总结阶段(今年7月):总结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①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②收集、整理相应的论文、案例。

③申请评审结题,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五、课题研究成果

1、立足课堂,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配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均安排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同题异构的研究课,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又开展了每人多节研讨课的活动。在以上活动和日常教学及研讨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从和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构建和谐课堂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边实践边研究,以实录、叙事的形式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原来的课堂现状,和谐的课堂正在构建和不断深化。实验教师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和展示中脱颖而出。

课题研究的二年多来,我们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全市产生了极大影响,充分展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彰显了我校师生的风采。

2、爱上科研,教师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承担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和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感受,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今年10月至今年6月近两年,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且很多老师形成了阅读和摘抄的好习惯,自觉地进行上课和听评课后写反思和心得、写案例分析、写课堂教学实录,一股日益浓厚的科研之风逐渐形成。

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问问题、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人数变多了,学生变得更加爱学、好学、会学、乐学。我们学校的化学成绩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

4、关系和谐,师生、生生之间相处融洽

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和谐课堂构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师发扬教学民主,使师生、生生关系始终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正确认识,初步形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

在未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对和谐课堂只是模糊的认识,缺乏完整的理论系统。通过两年多来的研究,本课题已初步建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为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揭示课堂教学新特征,明确课堂教学新作用奠定了基础。

六.研究反思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实验成果令人欣慰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我们的反思

1、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传统课堂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同时它也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听课和研讨中发现,有些老师会片面地认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和谐课堂,从而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出现过多的虚荣和随意。有些老师还担心因此会影响任教班级的平均分等,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把握好这个度,找到平衡点和支点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2、追求更为有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学无止境,任何东西没有完美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目前我们找到一些课堂模式应该还不是最有效的,特别是有推广价值高、有效性强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二)今后的设想

为了更好地将课题深入地进行研究,下一阶段,我们设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开展一系列和谐课堂条件下的教学专题研究。

2、加强开设研究课,开设同题异构课,探索和形成更为实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5.化学教学课题 篇五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据我校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提出《初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我校地方特色的教学框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分析等。如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并以此分析、反思教师行为本身行为背后观念的合理性。

①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④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⑤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操作:

①观察记录。有意识地对教学对象进行观察,为教学研究采集数据或客观描述事件的事实、场景、过程、原因、结果。

②研究课和批评课。有计划地开展主动接受批评指点的研究课、批评课,给听课者提出任务,交待素材,以批评为主,进行批判性思考,自觉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行为。

③案例分析。

④积累必要的记录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⑤问卷调查。⑥访谈。

三、申报、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则百事通。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首先要看课题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课题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学科组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3、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①化学有效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②化学基本观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化学有效教学设计与案例。

④化学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和创新。⑤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⑥化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4、加强“ 周卷+知识清单”模式探索

周卷测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周卷测试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每周所学知识的测试卷,并在测试卷后面附上本周知识清单,让学生反复训练记忆,最终达到促进课堂高效的目的。

5、结合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研究课教学活动并写好教学案例。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趣闻轶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化学趣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讲解这些趣事,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设想的落实更加有效。

2、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学校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3、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4、主要发表论文或获奖情况(按照论文题目、作者、期刊或获奖级别、年份期数排列):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3、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课时感觉不充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时会越厨代庖,因而制约有效教学研究的很好的开展。

4、家长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干预、督促所起的作用大小。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交流

6.化学教学课题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物质的计算做好准备,而且是作为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错误比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以讲练为主,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举例和归纳教会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引入新课(2分钟)——例题讲解(10分钟)——总结步骤(5分钟)——学生练习(15分钟)——归纳要点(3分钟)——巩固提高(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二、[例题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课本102页的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师生共同阅读、讨论]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三、[教师小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算: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写在化学式正下方;(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般直接设所求物质质量为X。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展示幻灯片]课本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例2中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作出适当的讲解】

[教师]:根据上述两道例题,学生已经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通过练习来强化学生能力,由此引入第四环节。

四、【学生练习】

1、找错误比赛

展示幻灯片:计算题解题过程,伴有学生易错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比一比谁找出错误多,并试着改正。

燃烧72g镁最多可得氧化镁多少克? 甲同学: 乙同学:

解:设燃烧72g镁最多可得 解:设燃烧72g镁最多可得

氧化镁质量为x 氧化镁质量为x 点燃 点燃

Mg+O2 ====== MgO Mg+O2 ====== MgO2 24 40 24 56 72 x 72 x 24402456



72x72x

X=120g

x=168g 答:燃烧72g镁最多 答:燃烧72g镁最多

可得氧化镁质量为120g。可得氧化镁质量为168g。

2、[展示幻灯片]展示课本103页的课堂练一练。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这道题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①不会做;

②分两次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直接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设两个未知数进行计算;

④求出一个未知量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直接求出另一个量。教师: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要让其明白不懂在那个步骤,如:不会设?化学方程式不会写?等等,逐步引导。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在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的解题思路更简便。

对于三、四情况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的答题的规范性。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五、【巩固提高】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幻灯片展示:[练习]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高温

(H2+CuO===Cu+H2O)

2.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理论依据】:通过练习,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师小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七、【布置作业】: 课本103页1.2.3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算: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写在化学式正下方;(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

7.实验法在化学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篇七

实验检测是验证实验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检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发扬优势, 解决问题, 必要时还要纠正实验前设计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检测和纠正中总结出完善的、可操作的、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检测的目标:一是反馈实验、定性实验, 必要时纠正实验程序, 争取实验的成功。二是测算实验目标的达成度。三是为撰写实验报告提供佐证。四是为撰写研究论文提供论据。

二、主要参数体系

1.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 (样本容量) 大于30, 用Z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1) 实验班:, X1为实验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1为实验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1为实验班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 标准差:。

(2) 对比班:, X2为对比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2为对比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2为对比班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 标准差:。由上述 (1) 和 (2) , 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当0≤Z≤1.96时, 实验班和对比班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当1.96<Z≤2.58 时, 实验班和对比班化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若1>2, 实验班优于对比班;若1<2, 对比班优于实验班。

2.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 (样本容量) 小于30 时, 用t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1) 实验班:, X1为实验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1为实验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1为实验班平均分。实验班离差平方和:∑x12=∑ (X1-1) 2。

(2) 对比班:, X2为对比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2为对比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2为对比班平均分。对比班离差平方和:∑x22=∑ (X2-2) 2。由上述 (1) 和 (2) , 运用t检验法推算得出:

计算自由度df=n1+n2-2, 查t值表, 找到概率P=0.05, 0.01 时的t值 (记作t0.05, t0.01) 。当0<t≤t0.05时, 无显著差异;当t0.05<t≤t0.01时, 有显著差异;当t≥t0.01时, 有很显著差异。

三、检测对象和方法

检测对象是实验班和对比班。检测时两个班同时进行, 以降低检测的误差。分阶段检测, 一般进行3 次, 即实验前检测 (前测) , 实验中期检测 (中测) 和实验后期检测 (后测) 。实验前检测, 是未进行实验时的检测, 意在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有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选择要求, 检测结果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期检测, 意在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 实验班和对比班有无显著性差异。若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比班, 实验可按设计进行;若有显著性差异且对比班优于实验班, 需修改已设计的教学模式;若无显著性差异, 分析是否需要修改已设计的教学模式。实验后期检测的目的同实验中期检测。

以上三次检测是必测的, 且时间也不能更改, 实验时还可以在其他时间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检测, 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情况, 矫正模式。

有关实验班和对比班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通过调查的方法, 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学生成绩检测案例

1.比较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成绩, 实验班和对比班是否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均为52, 样本容量大于30, 用Z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实验班:初三·8 班, 依据表1 数据, 样本容量:n1=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13243.86。标准差:。

对比班:初三·7班, 依据表2数据, 样本容量:n2=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7967.19。标准差:。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因0<Z=1.043<1.96, 所以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比较初三毕业化学成绩, 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是否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样本容量都大于30, 用Z检验法进行分析 (用计算机处理) 。

实验班:初三·8班, 依据表3数据, 样本容量:n1=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数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5389.01。标准差:。

对比班:初三·7班, 依据表4数据, 样本容量:n2=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数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5778.01。标准差:。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因1.96<Z=2.28<2.58, 所以, 实验班和对比班毕业化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且实验班优于对比班。

t检验法在这里不再叙述。

五、结束语

利用Z检验法或t检验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显著性差异检验时, 学生的成绩满分应是100 分, 不是100 分的要折算成100 分进行统计。在实验前检测时Z (或t) 值越接近0,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选择越符合实验要求;在实验开始后的测量中Z (或t) 值越接近2.58 (t>t0.05) , 实验班的教学模式选择得越好, 实验越成功。

摘要:实验法是化学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实验法是根据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成绩, 利用Z检验法 (样本容量大于30) 或t检验法 (样本容量小于30) 确定实验效果的, 这种用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实验法,研究化学课题,参数,方法,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根运.课题《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简介与检测[J].科教导刊, 2013 (73) .

[2]周青.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8.化学教学课题 篇八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

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實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1.文献法。其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2.观察法。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三整理材料。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填写详实。关键词字数一般控制在4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5.参考文献

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上一篇:倡议书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下一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演出节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