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话题的作文

2024-07-03

以阅读话题的作文(10篇)

1.以阅读话题的作文 篇一

“暑期”快乐的童年时光。我终于放下昨日沉重的书包,可以尽情的放纵自己了,我不再按三点一线的规律旋转。更高兴的事儿是我终于躲开父母这两位作业监督官,可以如愿一尝的溜进自己的世界里,去寻找我的小伙伴儿们。翻开连环画去华山论剑见识那些武功盖世的大侠,拿起芭比娃娃跟白雪公主说会儿悄悄话,骑上小马宝莉车驰骋在自己欢乐的大道上,脚踩轮滑鞋去追寻我的伙伴,哈哈、哈哈。我来到梦想王国迪士尼乐园。

涵涵起床了,谁叫我?讨厌打扰了我的美梦。妈妈,我不起床,我放假了。是的,宝贝儿,你说的没错,但是,好习惯要从每天清晨开始,大学问要从小阅读开始知道吗?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所以你要珍惜时光,每天早晨起床要读书。不不我不读,我以经知道好多东西了,你说的都是骗小孩子的,我现在上二年级是大姐姐了,我哭喊着嗓门儿。咣当一声门关了,妈妈走了,生气的走了,不理我了,我该怎么办,去认错,或许刚才那一声是风的.恶作剧。我自我安慰着,想着妈妈刚才讲的话。妈妈说的很对,我应该珍惜时光,不负时间,可我心里还是情不自愿去做。我心不在焉拉过一本书看了起来,“鼹鼠什么动物没见过,什么月亮河乱七八糟”读着,由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的念、再由四句、五句的看,九段、十段一篇没了。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平静下来的,完全沉浸在书的内容上,真是太好看了,精彩的故事引吸着我,早餐我都不想去吃,生怕神州不带我上太空,又怕蛟龙不带我去了解海底世界,大飞机C919上天了,国产航母下水了,知识强识了我们的大脑,科技创造了未来。

阅读让我爱上北京天安门,阅读让我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阅读充实着我快乐的童年,阅读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你说小阅读,是不是大学问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2.以阅读话题的作文 篇二

一、五年制师范学生写作难的现状分析

1. 写作语言贫乏

当前, 不少师范学生对词汇的积累还十分贫乏, 一篇文章读下来, 漂亮的词句太少, 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用词不当。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太少, 往往有时明明可以写出一个亮点的地方, 由于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好词佳句而导致亮点无光。语言的贫乏, 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想得到, 写不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章, 让多少学生的灵感被抹杀, 多少美文胎死腹中, 可惜、可叹、可悲。

2. 写作立意陈旧

要想文章写得好, 必须具备一个“新”字。“跟着前人的脚步, 你永远走在前人的后面。”写文章如果没有新意, 你也最多是模仿, 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当前的学生忙于课业, 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很难写出适应于当前社会现状且具有新意的文章。

3. 写作兴趣不高

当前, 多数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显得十分单一、陈旧。作文课的形式一般是:第一节课老师对上节课的作文做基本的点评, 再对本节课要写作的文章做一个基本的指导, 第二节课学生写作, 到下课时交作文。学生的任务仅仅只是写作, 写作完成后就没事了, 批改、讲评全是老师的事情,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只关心作文的分数, 而忽略了对自己文章优缺点的认识, 对他人文章的取长补短。长时间地为了分数而写作, 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

二、如何以读促写

1. 加强课外阅读, 培养写作兴趣

一味的课堂知识学习, 会使学生感到疲惫, 阅读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惫感, 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生的写作积累。师范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 迫切希望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 加上课业的繁重, 迫切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阅读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学习知识, 又可以放松精神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于学生年龄段的书目推荐给学生, 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利用作文课的时间, 选择优秀美文让学生阅读, 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奇———可以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可以和别的同学互相评价、互通有无;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 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2. 利用阅读文章, 培养写作方法

写作虽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但是却有着互通的方法。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写作也是一样, 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法, 大多数文章就能适用。为了利用阅读来培养写作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在某方面较为突出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再加以指导。

(1)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的开始在于对事物的观察, 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 揭示事物的本质,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入木三分。此外, 作为师范生, 教师更应该教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 必须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所在, 通过对作者成长经历, 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作者写作时的环境作一定的基本了解, 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较为隐晦或是含义深刻的话语, 揭示出作者描写这一事物的真正用意或是象征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故都的秋》一文时, 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文中对故都秋天景色的描绘, 对南北秋色秋景不同的描写, 更要指导学生从作者郁达夫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了解到:作者是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 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和对美的执著追求, 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2) 指导学生作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样的文章主题, 同样的写作构思, 表达方式的运用往往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表达方式虽然是固定的几种, 但是, 表达方式的运用却不是固定的。因此, 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运用想要靠老师来教、学生来记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让学生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上无懈可击, 就必须让学生多阅读, 从高手的文章中去体会, 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写作文章后, 让其阅读同样内容的优秀文章, 让学生在文章之中找差距, 以此来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表达方式和技巧的重要;以此来培养学生表达方式和技巧的应用水平。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写景文章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一文, 文章的整体上, 作者寓情于景, 思绪变化复杂:不静到求静到得静到出静, 回归现实, 高于现实。当然, 要求师范生写出这样的文章还是过于苛刻, 但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中学会寓情于景的方法, 杜绝写景文章“为写景而写景”, 一篇文章看完后, 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写死物, 毫无生气可言。

(3) 指导学生的写作顺序安排。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 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文章才可能条理清晰, 文章的整体效果才能凸显, 一篇文章, 如果结构杂乱无章, 读者读后就会觉得不知所云, 自然就没有任何记忆可言;只有条理清晰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有深刻的印象。因此,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习作者的文章结构安排。例如:阅读《看社戏》一文时, 教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让学生阅读:第一部分, 写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 以及作者自己对戏剧角色的喜好;第二部分, 写次日看戏的情况;第三部分, 写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这样的安排, 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借鉴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3. 利用阅读,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如果说,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那么文章的素材便是文章的血肉。因此, 要想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 素材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素材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方面学生还很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来自阅读资料中的信息。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自己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的知识, 同时, 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从他人的文章中借鉴到各种各样的好词佳句, 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着学生的知识。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定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综合上述, 阅读对写作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愿意写作;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知道该写什么;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方式技巧, 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所以, 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是必要途径之一, 作为语文教育者, 我们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 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谈新课标下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2009 (8) .

[2]王晓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浅析[J].科技资讯, 2009 (10) .

[3]王琼.高中作文教学的四个侧重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2) .

3.以“荣辱”话题作文导引与示例 篇三

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和寄生是耻辱的。在大波大澜的时代,正确对待荣辱,也是对每个人的重要考验。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辱,其实是时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分清楚了它,也许我们人生的路会好走许多。请以“荣辱”为话题,自己选准角度,命一个有诗意的好的题目,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字。字数650字以上。其它不限。

[思路导引]

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考生对作文具有“一大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对命题作文来说相当大。只要围绕话题,题目拟得好,选材范围很广,材料中已经列举了很多方面。

这篇话题作文想要出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要拟好题目。拟题在话题作文中同样很重要,要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而击节叫好的好标题,又要能让自己自由发挥,否则所拟题目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限制写作思路。

二、要找好切入点。写作时切入点要小、要具体、要新颖。据此拟题和写作切入就一箭双雕。

例如:

1、用比喻。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2000年杭州中考加试卷作文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2001年杭州“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用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用反问。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用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5、用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用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7、用拟人。以“树”为话题一《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8、用呼告。以“书”为话题一《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一《给生活加点苦吧!》。

9、用反常法。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三、要选好文体。从稳妥的角度来看,一般的记叙性散文还是我们的首选。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可选用日记、书信等多种文体,这些文体都具有鲜明的语体特点,能使文章表达生动活泼、摇曳多姿,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关于荣辱。古今中外有许多人论及:

1、虚荣是灾祸的根源。——[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2、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3、谁要是看不见人世的虚荣,他本人就一定是非常之虚荣的。——[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

5、辱,莫大于不耻。——《文中子·关朗》。

佳作示例一:荣耻人生,心灵的选择

当你把幸福注入别人的心田,你是最幸福的,当你将快乐与另一张笑脸分享,你是最快乐的,生活往往是这样,无私地付出有时恰恰洞开了收获的大门,蝇营攫取得到的永远只是可怜的一点。历史更迭,淡不去的是一份道德色彩,澎湃激流冲刷出亘古的两个大字“荣”和“辱”,心灵如何选择便注定了人生如何定格: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充盈丰富抑或清冷惨淡。

雨打梨花,打不落那份冰清玉洁的品性;荷出淤泥,染不了那高傲静美南身姿。为人生书写一副对联:荣为左勉励自己向正确的方向行进;辱在右警策自己莫偏离航道。横批是无憾人生。当你把正确的荣辱观揉进心里,始终把持真善美这把钥匙,任物欲横流,你依然可以保持本真,处变不惊,潇洒人生。

回眸历史泽畔,何为荣?流水滔滔,我听到一个坚定的声音久久回响:荣,是苏武十九年荒漠囚禁永不变节的忠贞;荣,是文天祥利诱威逼中仍不改色的一片丹心;荣,是谭嗣同断刀死神前亦不示弱的肝胆……他们均以热爱祖国忠诚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于是史书上他们千古流芳。

何为荣?透过纷飞的战火,枪林弹雨中,英雄的形象依然伟岸:邱少云匍匐前进的身姿,黄继光冒死冲杀的背影,董存瑞高举炸药的身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用生命的付出诠释着荣的含义,为了人民为了集体的利益,义无反顾。

轰轰烈烈是为荣,但平凡中亦随处可见荣的光环。有多少人可以将助人的精神贯串整个人生?又有多少人可以为一个承诺牺牲人生的幸福与梦想?然而雷锋做到了,徐虎、李素丽、李春燕做到了,他们坚持着自己良心的选择,以自己所做的为荣,于千万异样的目光中,让源于心底的道德色彩依旧绚丽,因而我们才会长久地感受社会如阳光般的温暖,真心的付出收获得最多,不是吗?

相反,雷鸣声讨的呐喊亦不会忽视背离人民、背离国家、自私自利的恶行。汪精卫卖国求荣的市侩嘴脸,李洪志蛊惑人心的阴险,陈水扁搞分裂的野心都永远刻在背离祖国的耻辱柱上。

阳光以普照大地为荣,大树以投下绿阴为荣,甘霖以滋润禾田为荣。荣是我们伸出双手的自豪,是我们坚守正义,坚守真理的欢欣。当王选伸张正义的声音依然回响,当尾山宏直面历史跋涉两岸的身影依然清晰,八荣八耻如一盏航灯指引我们如何选择,如何行走无憾的人生。用道德规范行为,用爱心和付出收获人生。

时间如流水,冲走了秦汉的血雨腥风,洗去了唐宋的骄奢淫逸,淘尽了明清的屈辱卑琐,只有“知辱明耻,克己复德”的荣辱道德观念,在历史长河的潮起潮落中,积淀,再积淀,直至成为支撑历史的河床。

(蒙艳)

[导师点睛]亮点:寓议于叙,于形象中寄托对荣辱的思考和表明荣辱的价值取向,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佳作示例二:乞讨

在A市某公园门口以乞讨为生的老人是个瞎子。

这天,天下着毛毛细雨,来逛公园的人很少。老人焦急地望着远方,尽管他什么也看不到。

过了许久,老人听到一阵响亮而又十分有节奏的皮鞋声,凭老人的经验可以断定,这是一个仁慈的小青年,老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有了希望。

声音近了,老人把钵子向年青人递过去。年青人停了一下,看了看老人,略弯了一下腰,似乎向老人钵子里丢了什么,走了……

老人满心欢喜,他想:年青人给的一定是纸币,因为他没有听到硬币的声音。

老人在钵子里摸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摸到,就算摸到了,那也不是钱,但是老人很奇怪,为什么钵子里会有这个短短的、圆圆的、软软的而且似乎还有一点温度的小东西?可老人来不及想这么多,也没必要去想。反正自己是个瞎子,什么也看不到。老人有些失落,不过,这也十分正常,自己是在乞讨。又不是在抢劫,给不给钱不是他能决定的,他唯一可以做的是多给那些健康的人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祝

福。但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老人肚子一直在咕咕地叫,身子在不停地颤抖,哪还有精力去微笑?一切都听天由命吧,尤其是乞丐,更只能如此。

又过了许久,走来一中年妇女,老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尽管他常听人说女人是仁慈的,但谁知道这个女人怎么样?他又看不见。老人只是凭习惯,把钵子向女人递过去。那妇女停了下来,将手伸进荷包,可当她正准备把钱丢进钵子里时,一下子把手伸回来,满脸不高兴,愤愤地走了,甩下一句话:“哼,有钱抽烟还来乞讨。”

老人呆住了,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他是个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见。那位女人的话在他脑海里翻滚:有钱抽烟还来乞讨。谁抽烟?谁乞讨?老人将手伸进钵子里,又摸到了那短短的、圆圆的、软软的小东西。

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人想起了曾经在他面前停留过的那个仁慈的年青人。

那天的天气很冷……

很冷……

(石子央)

[导师点睛]一个小故事,令人深思: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结构精巧,故事平凡,可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力。如果把故事中的人物对比起来更能突出主题。

[链接中考]

文题一: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积累的知识;哲人望着河流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

你是如何理解财富的?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2007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文题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07年江西课改区)

文题三:

根据下面要求作文。

在黑暗中,我们呼唤光明;在酷暑中,我们呼唤甘霖。在生活中,我们呼唤理解、呼唤诚信、呼唤亲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呼唤民主、呼唤和谐、呼唤文明……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2007年贵州遵义市试题)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4)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等。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示: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4.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六年级 篇四

这是因为她们自己也不怎么看书,同时她们也并没有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孩子。

读书是一种娱乐,它能让我们的眼界得到开拓,有时我们感到无事可做时,一本书真是治疗空虚的最好良药。真正地读一本书并非是干巴巴地读完就了事,而是在与书中的人互动。他们经历的事情我们也在经历,我们就是主人公,在那一个个动人的情节中遨游。

有人或许会说:“你说的不对,这些事情手机都可以做到,而且还有很多功能是书籍做不到的。书还不如一部手机来得痛快。”

的确,手机上也可以看书,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近视人群的增加。而且,在每十个拿手机的人中到底有几个在看书呢?更何况,手机阅读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在你阅读时,会时不时弹出一两个游戏或者广告,或者你感兴趣的明星动态、奇闻轶事,意志稍微薄弱一点的人就会经不住诱惑,瞬间忘记初心。

书香门第,这是古时候对知识分子家庭的尊称,当你翻开一本书时,阵阵书香立刻扑面而来,把你带到那书中世界。这香气是纸张所独有的,它能让你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使你心无杂念,不再迷茫,浑身都松弛下来。

有许多同学都说自己不会写作文,认为自己不会用那些修辞手法,而且还写不够字数,或者字数够了,语言平淡得像一张白纸,只能重写。对于这些情况,他们自认为是写作文的一些“技巧”没有掌握,还因此报了作文班。但其实只要你看的书够多,就不用担心写不出生动的文字。因为在阅读中,你会不知不觉地学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不需太多外界的协助,文思便像清泉一样流出。

5.以阅读为话题作文 篇五

阅读最好从小养成,比如小时候吵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们讲睡前小故事。热爱阅读的人会从身心散发出一种温柔、学识渊博的气息。和他们说话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读书读多了知识面就多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比如一群人在聊天,这群人里就我一个人不爱阅读,读的书少这样会没有共同语言,会说不上话,给我一种自卑的感觉。阅读可以丰富自己。就像我们中国古代诗词,我可以通过去阅读古诗词去了解古代中国文人是如何生活的,在无聊的时候是如何打发时间,是如何用几句话说尽自己身世愁苦的。

阅读对高中关系不大,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可以更快更好地去理解高考中的阅读题。阅读得多了读书的速度就上来了,一目十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阅题时间为答题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阅读时可以提高大脑运转,当你看到一个情节时,你会想为什么会有?它的作用是什么?在日常生活阅读中,你就会有这样的思考习惯,那在高考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阅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若你热爱古诗文,去阅读它那在高考是非常有用的。万一你看过的古文它考了呢。哪怕没有考,要是有一样的字词要你翻译呢,你就可以把你阅读到的知识拿出来用了。所以阅读对高考不仅不是没有关系而且这关系还很大,因此可以看出阅读是多么重要啊!

对于那些学业过重顾不上名著阅读的同学,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床头放一本书,睡前当小故事看看。给自己定一个是看完一章还是看完几页的小目标。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一本书看完了。虽然学业很忙,但阅读还是不能少的。哪怕一天只看十分钟,也要看看书,从书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对于那些从小就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可以先试着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例如我喜欢古代的文章可以去看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来提升自己对阅读的习惯。再去读名著,这样有可能会更好一点。

6.以阅读为话题作文 篇六

我读的书是《小鹿斑比》。当我读到班比快被猎人抓住时,我的心就七上八下;当我读到他们和戈博相遇时,我就兴奋无比,好像我们以前就认识了;当我读到他们在大草坪上愉快地玩耍时,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鹿快乐地跑来跑去。文字是多么每秒啊,它打开了我另一片知识的天地……就在我读到激动人心的时刻时,手机铃声毫不犹豫地响起来,原来是睡觉的时间到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本,准备去洗澡睡觉。

就在我要出门时,妈妈一把抓住我,激动地说:“小柯,等一下,妈妈发现这段文字写得特别棒,我来读给你听怎么样?”看见妈妈如此激动,我又坐下来认真地聆听。只见她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过了许久终于读完了。原来妈妈喜欢的书籍是一本关于革命的书呀!

7.以阅读话题的作文 篇七

一、“话题导学式”阅读 教学模式的图解与建构

1. 话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师生之间或师生同文本之间就某一话题而展开的交流。 话题作为谈话的中心, 应用在阅读课中便是为了更艺术化的点击教学目标、教学核心 (中心) 。但教学核心 (中心) 往往通过层层剥笋才可以显现, 对师生而言, 它是一项艰难的长途跋涉的学习历程, 有时教师难免把偏教材, 教学目的南辕北辙, 势必造成课堂低效甚至无效。而话题对教学核心起到还原作用, 为教师提供一条高效、起码有效的课堂教学之路。因此, 对于话题的认识便显得非常重要。施教者要达到教学核心, 就要全面认识话题, 同时也要巧妙处理围绕话题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因为任何理论的东西都必须通过其外在形式的展现才有意义, 问题便是教师围绕话题在教学坡度上巧作的阶梯。但是, 由于教学核心的不易把握, 无疑给建构者如何引入话题增加难度, 这需要在比较中厘清 :

结合图解, 通过同传统教学相区分, 教师应努力使阅读教学与学生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以形成阅读教学的共同话题。通过研究话题特征, 便于教学中准确选择。

(1) 切入趣味性特征。学习贵在有趣, 趣味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深奥硬涩的话题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 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堂便会陷入沉寂。

(2) 目标一致性特征。话题的确定应立于“教师、学生、教材”三维一体的基础之上, 这是确定问题的核心原则。切记盲目混乱、脱离文本、远离生活的提出问题, 更不可能漫无边际的大论特论。

(3) 问题合理性特征。对于话题的外在表现, 话题往往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呈现, 一切问题的设置要围绕话题而展开 ;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驱动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问题的提出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要研究学生, 关注学情。找到文本、学生、生活的切合点。

(4) 策略创新性特征。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教学材料,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和学会阅读方法, 实现教法向学法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因时制宜、不失时机地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研读。现代认知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 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知结构过程的。阅读教学是一项特殊的认知活动, 学生在阅读课中,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 发现问题, 掌握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在“话题导学式”阅读课堂模式中, 研读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研读重在“研”的精神和“读”的方法。其教学环节包括 :朗读预习—引入话题—研读探究—交流巩固。其中, 研读探究、交流巩固, 两个环节最为关键, 它是突破教学难点, 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当然, 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需要, 适度适宜安排, 并不拘于形式。

(1) 研读探究, 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围绕话题 (问题) , 采用各种读书方法。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依据目标、深入探究, 合作攻关, 完成既定问题。

(2) 交流巩固, 要求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组织交流, 检查阅读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适度进行指导点拨, 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习。

“话题导学式”阅读教学模式把“读”放在第一位, 既要初读感知, 又要细读品味。以“研读”为策略, 以“话题”为切入点, 训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交流。传统教学模式的首创者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一观点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行 为的控制,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下,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一“讲”独大, 学生的思维僵化, 与教师、文本的交流始终被限制在“标准答案”的范围内, 这便妨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当然, 学生也可以围绕话题直接展开交流, 但交流的过程缺乏依据、脱离实际、脱离教材, 其呈现价值不高。新课改要求阅读教学应该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所以, 在研读基础上的交流便更具有价值。这表明,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以及师生同文本、生活之间的一种动态交往行为。这种参与并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 而是对知识和智慧的分享、情感的共鸣。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思考, 领悟所学知识, 才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产生求知的内驱力。学生唯有通过对话交流, 即通过研读课文, 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交流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模式的现实意 义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 彰显了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和实现阅读教学价值的理性图解。其中, “话题”既是核心又是切入点, “研读”既是策略又是过程, “交流”是价值表现, 三者是点、线、面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具有导向性、研究性、探究性的高效 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三、“话题导学式”阅读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策略变革的必要性。如果梦想牛换了马腿就可以跑得像马一样快, 那简直是异想天开。这警示我们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停留在理论高地, 不经课堂实践的检验, 都不能成为成功的模式。教学活动的成功必须要敢于变革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 策略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这便强调应 以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为起点,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教学环境, 灵活机动的选择和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组织、评价等手段, 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统一。由此, 在教学模式指导下进行教学策略的变革, 探求符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便显得十分重要。

2. 教学策略在教学模式中的实践与探索。特级教师于漪说 :点睛之笔, 把文章的精髓鲜明的突出在学生面前。阅读教学以“话题”为睛, 以“研读”为笔, 以“交流”为墨, 勾勒一幅精彩纷呈的课堂生命图。

(1) 趣味契合性策略

案例1 :

《半截蜡烛》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围绕“半截蜡烛”同敌人巧妙周旋, 斗智斗勇的故事。学生展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抓住细节, 以“我最敬佩的人物”为话题切合点, 指导学生发现式学习。

师 :同学们, 比较三人的活动, 你最敬佩哪一个人物?

生 :小女儿杰奎琳, 她很可爱, 天真。

生 :我喜欢伯诺德夫人, 她机智勇敢。

生 :我喜欢杰克, 是个小男子汉。

师 :读书贵在知, 你们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很好。能结合课文谈谈一家三口都做了哪些事情, 让你敬佩。用笔在文中找找依据。

(学生快速投入阅读, 边读别找。)

生 :妈妈一开始就就想出了在半截蜡烛里藏情报的绝妙主意。

生 :杰克在被敌人威胁的情形下, 保持镇静自若。

生 :小女儿杰奎琳以天真为掩护, 最后保护了藏有秘密的蜡烛。

师 :同学们说的好像有些道理。为什么是杰奎琳最后保护住了秘密呢? 不是母亲和哥哥呢? 是不是她的功劳最大? 妈妈可是第一个就参与了斗争啊!

生 :因为杰奎琳很天真、可爱。

师 :你的意思要把功劳都给杰奎琳吗? 妈妈和哥哥没有功劳? 同桌支持哪一种观点, 讨论一下。

生 :因为这一家人里面, 伯诺德夫人年龄最大, 斗争经验最丰富, 所以她第一个想到了办法。

生 :妈妈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 轻轻吹熄了蜡烛, 缓解了紧张形势。

生 :杰克冒着生命危险借烛生火, 虽然没有成功, 但鼓舞了妹妹。

师 :同学们能够这样思考, 这是太好了, 伯诺德夫人第一个斗争, 并不仅仅在于她的斗争经验丰富, 而在于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母性的光辉。杰奎琳的胜利更是全家人的胜利, 没有母亲和哥哥的示范, 争取时间, 杰奎琳哪来的勇气和智慧呢? 又怎会成功。

“寻找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契合点可以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 加深两者之间的交流。”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以“我最喜欢的人物”为话题切合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材, 学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 迁移对比, 进而走出教材。活跃了思维, 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 对比迁移性策略

案例2 :

师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 知道《珍珠鸟》一课讲述了作者冯骥才赢得珍珠鸟信赖的故事。那么联系生活, 我们讨论一下人与鸟的关系, 好吗?

生1 :我爷爷经常给鸟儿捉虫子吃, 鸟儿很幸福。

生2 :我爷爷经常外出遛鸟, 对鸟儿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生3 :我觉得鸟儿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很幸福 ;我也想成为一只鸟儿。

师 :笼中的鸟儿是否都很自由? 笼中鸟儿的叫声是否都很悦耳? 笼中鸟儿和你们的爷爷之间相处的都和睦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顿时意见不一, 讨论起来, 有的坚持己见, 有的改变主意。看来学生们遇到了难题。这时我便引用古诗, 巧作对比。

师 :几千年前, 人类已经注意到了人和鸟的关系, 既然大家不好回答, 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看待这种关系的, 出示古诗 :

白居易《鸟》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盼母归。

(宋)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生 :鸟儿的生命虽然很低微, 也不能伤害, 因为它们还要哺育后代。

生 :笼子里的鸟儿很可怜, 失去了自由。

师 :现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珍珠鸟》这篇课文, 同学之间交流感受。

生 :作者很了不起, 他赢得了珍珠鸟的信赖。

生 :应该把珍珠鸟放回大自然, 给它自由......

师 :在人的世界中,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 那么在鸟的世界中, 我们应该以鸟为本, 这样才会赢得信赖的根本。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谈了人和鸟的关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有限, 认识还比较感性, 对《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意蕴缺乏深层的理解。在处理课文时, 有必要给学生一些新的认识。而这种新的认识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介入, 引用古诗对比这一教学策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了学生的思考, 促使学生准确的把握课文, 并初步具有简单的分析、归纳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发展思维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3) 评价激励性策略

案例3 :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授《卧薪尝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情境 :

师 :同学们经过学习, 知道勾践卧薪尝胆是要再战吴国, 那么同学们觉得我们现在需不需要卧薪尝胆?

生1 :我觉得不需要, 因为我们现在都很幸福。

生2 :其他国家都不跟我们战争, 不需要。

生3 :我觉得表面的意思是不需要, 里面的意思是需要。

师 : (对第三位学生) 这就听不懂了, 能不能说清楚一定, 我相信你可以说清楚。

生3 :像勾践一样卧柴草, 尝苦胆, 我们现在不需要这样, 不过那种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愤图强的精神是需要的。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薛法根老师通过创设富有新意的话题情境,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释疑解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面对学生的回答, 薛老师没有简单对待, 更没有拿唯一答案去衡量, 而是利用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的热情。学生激活了思维, 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验教育的每一环节和步骤都需要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感、认知、态度等方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话题导学式”阅读 课堂模式引起的思考

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想要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 取得高效的课堂质量, 还要得以于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因为, 模式不是万能的,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随着课改的深入探索会暴露出更多的弊端。

从模式的实质性看 :“ (模式) 不仅是一个实体, 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方式。”在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依据一定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寻找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其中各要素都是极其活跃且具有动态性。这警示我们, 过分推崇模式, 必然是固步自封, 作茧自缚 ;但抵触成功且合理的模式, 同样是因噎废食。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 它只在教学方面另辟了一条捷径。任何把模式万能化的观点都是极不可取的, 也是严重错误的。

事实证明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谁也无法找到速成的灵丹妙药。从某种意义上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或高效不是可以教出来或者学出来的, 而是在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中品出来的。教师只有不断革新教育理念, 变革教育手段, 勤于思考, 敢于追求, 敢于超越, 才能在艰辛的教改道路上积累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 (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261.

[3]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75.

8.以阅读教学促进素质作文训练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作文训练;阅读教学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施课题研究认为,只有搞好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书,勤写读书笔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书从哪里来?如何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呢?我根据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验课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一、让学生有书可读

农村学校的学生书包里一般只有教科书和学校发的家庭作业,其他的就难得有一本自己喜欢的读物了。这一堪忧的现实不得不让我这位负责素质作文实验的教师想办法为阅读教学创造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

通过查询了解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我给学生列出他们最宜读的书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其中的图书来读。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他们才会认真阅读,认真去摘抄。

2.每学期一人买一本书

家长会上,我讲清楚在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验中,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倡导家长每学期务必给子女买一本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来读。这样,班级的藏书无形中就“多”起来了。当然,教师要帮助家长、学生列出初中学生宜读的书目,以保证学生能读到好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等。

3.征订书报,创设平台

我们的阅读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所以让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作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每年我用班费或自己出资给班级征订几份作文报刊,如《初中生作文报》《作文指导报》《初中生作文点评》等。告知学生我们的好作文也可以发表在上面。这样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努力写作,写作好一点的学生还会做作家梦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阅读管理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构想再完美也是枉然。但学生天生贪玩好动,思想单纯,他们很难做到为“读书”这一“宏伟”目标而“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于是,作为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注意因利势导。循循善诱,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变弊为利,因利诱导

根据学生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现象,教师要巧妙引导,变弊为利。因为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很精彩,有的还附上美妙绝伦的好诗,所以教师能讲得生动一些。“同学们想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一点的话,就只有认真去读书啦。”这样诱导,慢慢的学生就会去图书室借书,并认真阅读原著了,加上教师的检查督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了。

2.教师的读书热情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爱读书才行,并随时把自己觉得美的诗文朗诵或朗读给学生。因为学生在效仿教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读书习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课内阅读教学的成功是诱导学生产生课后阅读的兴趣的关键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抛出所要推荐的读物。如,教学《春》之后,学生感受到了朱自清散文的美,教师就及时推荐《朱自清散文集》;学一首唐诗之后推荐《唐诗三百首》等。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这样得到循循善诱的培养。

4.根据学生兴趣推荐图书,解决疑问,培养兴趣

学生是好奇的,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提出疑问,学生通过朗读来满足求知的欲望,还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这就成了一举多得的好事了。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注重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指导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材”为“学材”,处处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得阅读方法于课内,独立运用阅读方法于课外。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再在精读的过程中用笔勾画出好词佳句和优美语段,并抄写在笔记本上;对文章内容、主体和语段的精彩之处的感想都倡导学生写在笔记本上。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记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巩固成果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作文的“话”也多起来了,典故成语也能常运用在作文之中。口头作文时,有的学生甚至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虽然阅读教学有了效果,我还是居安思危,随时鼓励鞭策学生积极阅读,认真积累,把读书和摘抄积累作为一日常规来要求学生。

参考文献:

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

9.以阅读为话题的叙事作文600字 篇九

我对书籍的涉猎范围很广,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集到关于各国知识的漫画《寻宝记》;从四大名著,到现代都市小说;从儿童的故事选,再到《朱元璋的军旅生涯》。我从不挑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不假,自从我读书后,各种知识就飞一般的增长,别人有的知识我有,别人没有的知识我去学习。

在闲时,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常在书海中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快乐。书也使我的生活五彩缤纷,如彩虹般丰富多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时的文人墨客,无一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10.以阅读话题的作文 篇十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情趣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能潜移地影响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同时,作家是用感情用心灵去写作,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洞察是那么深刻。

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二、审题

“阅读”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也能直接体现我们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作文材料比较长,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内容,只提到文学作品,一是阅读的作用,主要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一般而言,话题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不脱离话题的范围,都不算离题,但这决不意味着材料对话题没有限制作用。无论是巴金的话,还是命题者的解释,或是作文要求“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来看,这里的“阅读”,都是指读书,而读书又是我们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偏离题意的风险,去写阅读自然,阅读人生。

三、整体情况

1、年级均分:44.43,50分以上82篇,45-49分433篇,40-44分399篇,40分以下72篇。

2、主要优点:绝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理解题意,按照题目要求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相当多的同学比较重视写段首中心句,少数同学能注意使用点例或引用诗文,努力表现自己广博的阅读积累。

3、主要问题:①立意平庸,如回顾自己小学读童话,初中读小说,现在读传记。②缺少独特的感悟,靠转述故事凑字数。③段首中心句杂乱无章。④偏离题意,个别段落甚至全文写阅读自然,阅读人生。⑤材料老套,除了课文,举不出其他例子。

四、作文选评 阅读•生活

高三(3)班 钟钜斌

阅读文学作品是打开了一扇窗,阅读生活是打开了一道门。

阅读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走近了我的生活,我只知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晚霞逐渐隐去的时候,总喜欢洗净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打亮台灯,然后在阳台上虔诚地掀开一片书页。任庭前花开花落,阅读中的世界却始终如一的精彩。

我相信作家是用感情用心灵去写作的,他们将一个活生生的异域展现给我们。每当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面前就冉冉升起一片落日的大漠;每当读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面前就展现出烟雨江南的水雾纷纭;读着《瓦尔登湖》沉入梦乡时,我总成为了书中的主角;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总含着热泪振臂高呼……阅读停留了时间,连接了空间,最重要的是连系了作者与读者的双眼与心灵。

“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诚挚,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尊重与敬意。

然而,这一天,一切都变了。

我看到了一个集市,肮脏的街道,粗鲁的肉贩,逃课的孩子。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那个举起手掌游泳的孩子已深深地印入我心中。这是沈从文的《我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在读一本大书》,语气如此平淡自然,就好像领着我在那一条道路上行走。我在阅读吗?不,我在走路。

那一年,沉迷于哲学、心理学、《圣经》的我就这样惊醒了。抽象离我远去,我看到了自己贫瘠的思想。我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躲在泡面房里的一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我觉得,这些年来的阅读来得太轻易,太丰富,就像隔窗看花,拙劣地想象他人的梦。这种阅读太廉价,就显得毫无分量。多年来的积累,写出来还是一纸空文。我的阅读之路,也许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于是,开始下定决心写日记。写下生活中平凡的细节。走进了染满泥污的市场,亲眼看肉贩子如何将零钱一张张铺在猪肉上,亲眼看鸡贩如何吹弄鸡屁股,亲眼看那行人如何将唾沫一口啐在泥污里任车辆驶过。那一夜,我跟从文一起阅读。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稚嫩的孩子。

是的,文学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教会我们去阅读生活,教我们重回坚实的大地。当我的手在日记上游走时,我想我真到了一扇门面前,这儿,我读了,我写了,这才是阅读的开始。

【得分】54 【简评】这是将阅读真正契入了生命的人所写的文字。正如作者所说“我在阅读吗?不,我在走路。”这样的阅读,来自书本,却不局限于书本,由于与生活的血脉相连,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从而获得了最深处的意义。文章没有用大多数人所用的模式,但它也有着清楚的构架,体现了作者思路的明晰。

沿路有你

高三(5)叶志辉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我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快乐,前方是一片迷茫。直到我遇上你,阅读,你那丰富的精神世界倏忽燃亮了我的前方,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在我那激情飞扬的理想路上,沿路有你。

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激情。我读《刘翔自传》,在蓝色的爱琴海边,他用燃烧的激情在奥林匹斯山上镌刻的“亚洲速度”的神话使我震撼;在绿色的莱蒙湖畔,他坐在12秒88的计时版上的仰天长啸使我热血沸腾。“天生我翔”,何等雄壮,何等豪迈!这些都透过阅读源源不断地贯注入我的内心,我深刻地感受到未来就在我的手中。我读《乔纳森海鸥》,我终于明白“完美不是时速1000英里抑或100万英里,任和数字都是有限,而完美是无限的。”书中的激情洋溢进我的心,我清晰地听见前方的呼唤,我要飞!

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勇气。读《屈原列传》,读《离骚》,我读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能与日月争辉的巍巍人格。读《志摩的诗》,我读到那一匹瘸马向黑暗中挺进只为寻一颗明星的浪漫。读《孙子世家》,读《论语》,我看到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亲长者形象跃然纸上。阅读向我发出沉重的叩问:在流言蜚语中是什么让屈原不懈追求他的美政?在战火纷飞中,是什么让志摩执着于美、自由和爱?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是什么让孔子奔走四方渴望着“克己复礼”?我终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无法用功利的尺去衡量,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于理想纯粹的浪漫主义追求是伟大而神圣的。他们的生命承受着悲剧,但绝不悲凉!于是,我开始“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只因沿路有你。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不灭的希望。读《呐喊》,读《彷徨》,鲁迅先生告诉我“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读《西西弗斯的神话》,加缪先生告诉我如果西西弗的每一步都有希望作为支撑,那么他的悲剧又何在呢?我终于领悟,前面是什么,我们无法估量,但此时此刻我正坚实地踏在大地上,这就是希望!正如汪国真高呼“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正如韩东坚信“山的那边是海”,我也相信在我所能把握的必然之中我必定能创造生命的精彩。

我从不停下,我从不放弃,“未来是美丽的,向它突进吧!”你在路边向我高呼。我无所畏惧,只因沿路有你。

【得分】58 【简评】这是一篇将模式与自己的经验、感受融合得较好的文章。模式提供了表达上的便利,对应试而言,更是提供了阅卷的便利。但这当然并非本文出众的原因,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富有激情的语言,揭示了阅读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意义。

在阅读中收获真善美 高三(7)班 李靖欣

在宁静的午后,斟上一杯醇茶,捧上一本心爱的书,在日影下细细翻阅,书香与茶香在那个午后醉了我的心,我仿佛神游天外,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他们在教我什么才是真善美。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苦苦追寻着真的影子。《药》中,华老栓握着那个带血的馒头,怀里抱着身体已冰冷的小栓。在泪眼朦胧中鲁迅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大吼:封建社会扼杀了人的本性,要我真,去新社会找吧!《骆驼祥子》里,祥子还拉着他的手拉车在烈日里奔走,只是他早已不是那个善良单纯的祥子,他的麻木,他的堕落早已销去了他的魂。老舍告诉我:真早已不在了!我抬头眺望,真原来还在,他在冰心的小桔灯上,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也在于秋雨的苦旅中,人们依然在用心追求着真的境界,“真”如同一颗被重新洗涤过的珍珠,在我们心中闪闪发亮。

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善的影子。《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朝阳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读罢潸然泪下,为了这凄美的爱情,也为了美人鱼的善良;《小王子》中那个满头柔软金发的小王子走过无垠的沙漠,对我说:“请帮我画一只羊。”银铃般的笑容,忧伤的表情,时时提醒我,不要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的帮助,可能会像甘露一般滋润一颗濒临绝望的心。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美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那绵绵的雾气溯流向上,弥漫了我干涩的眼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阳将浅浅的阳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可爱。一首首诗歌轻轻叩开了我的心灵,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美。

用如水的心境阅读,我终于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它们如天籁般倾泻下来,让我在阅读的午后,在香气萦绕之间,获得了另一种心情。

【得分】58 【简评】本文以“真”“善”“美”来概括文学作品的价值追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立意高远,三个主体段自然构成一个完备的整体,显出结构的严谨,而不是随意列举。小说与真,童话与善,诗歌与美,这样组合显然经过认真的考虑,能抓住不同体裁的主要特点。不足之处是第二段中对《药》和《骆驼祥子》的分析,牵强附会,但在阅卷老师快速阅读的情况下,这个缺点有可能被忽略。

读三毛

高三(11)班 张子木

巴金曾高度评价阅读对于他的裨益:“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林语堂也曾说,总有一个作家,他的作品使你一见如故,并从中汲取无限的光和热。于我,这光和热的传递者,便是台湾作家三毛。

三毛的语言很美,一件简单小事,三言两语便可让“快者掀髯,愤者扼腕,羡者色飞。”三毛的故事很多,繁华如台北街市,神秘如撒哈拉的星空,欢快如西班牙的舞蹈。但我读三毛,读的是文字背后的真情,关乎灵魂的触动。

读三毛,读一种仗剑天涯的勇敢。少不更事,凭着一股执拗一股蛮力她便只身远赴西班牙,面对同学的欺生,她敢于潇洒回敬;出发在她笔下变成一种灵魂出逃的风景,德意志、英吉利、西属撒哈拉,中南美洲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她也怕,羁旅思情,异乡困顿,甚至沙漠的一次夜路也令她心惊,但她敢于直面迎战。

读三毛,读一种“自饮苦杯”的坚韧。异乡求学,她用酱油拌饭,以雪补鞋;沙漠度日,她自娱自乐,白手起家;荷西归去后,她选择饮下诀别的苦杯便不再回头,“我不愿做圣经里变盐柱的人。”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还挂有一丝解嘲的微笑。

读三毛,读一种发自赤心的博爱。撒哈拉沙漠里,撒哈拉威人不讲卫生,粗鲁、愚蠢,但她以一颗包容博爱之心成了她们的“小妈妈”,所以在她的笔下,不可理喻的女佣玛丽亚也有了几分生活的可爱,与撒哈拉威人结怨半生的西班牙军曹最终化解了芥蒂。读三毛,读一种繁华落幕后的智慧。她品咂悲伤,因为眼泪是不可一次偿还的欠债;她轻描梦想,“如果有一天梦想都可以成真,那不敢睡觉的人一定很多。”她淡漠生死,她在历经悲喜后可以从容不迫的总结:“我这一生鲜明,坎坷,丰富,我很满意。”

读三毛,也读一种遗憾。少年的敏感独立使她大半生都与父母心存隔阂,而生命的美好消逝使她难以坚守生机,独自翩跹而去,留下一棵橄榄树,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三毛,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心灵感悟与触动另一种人生的真实的洗礼。读三毛的同时,我为自己也种了一棵橄榄树……

【得分】58 【简评】作者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构思立意,因而写起来得心应手。文章立意深刻,结构清晰,中心突出,语言优美流畅。

与书同行

高三(18)李悦頔

或许在很早很早以前,早在仓颉造字之前,在大禹治水之前,就有人把对于事物的情感刻下来,画下来,甚至刺绣下来,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产生了书,于是就有了阅读,也有了“悦读”。

“阅读”应该起源于“悦读”吧?关上书房的门,把心掏出来读书,读得高兴了,就是阅读。读史,是与太史公对话,听他兴奋地滔滔不绝地讲着“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的史实。读歌、辞,是听乐府官员在田间市巷的脚步声,是听江南的采莲女在田田的荷叶间唱着“江南可采莲”的调子。读诗,是听李太白敲着金樽仰天大笑,是听少陵野老吞声痛哭,是听李商隐的绵绵情话,是听杜牧的烟柳私语……读宋词,可听见苏轼在密州出猎的马蹄声,可看见辛弃疾在军营挑灯看剑的身影,可嗅到李清照窗外遍地黄花的芳香……阅读,一项让你能一路从远古走来,清新地只落一身墨香的人生乐事,伴着我,直至老归去。

与书同行,一路听着阅读的声音。书是波德莱尔心中“一个忧郁的诗人”,是高尔基眼中“使人进步的阶梯”。书里夹着智慧,读书,就是和智慧说话,把你的思想抽出来,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与书同行,使我们看见最原始、最质朴、最美好的感情和最深刻的思考,使我们听见古圣先哲们低声私语或激昂辩论的声音。我们读书,就是从书中的先人手中接过装满智慧的宝箱,与别人分享,使我们更热爱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让读书成为一种权利,让读书成为一种义务。或许,我们将很难听见从古老的典籍悠悠地参出的玉萧牙板说红豆的声音;或许,我们将很难感觉到静夜带给人的隔了一层薄纱般的心跳;或许,我们将不再体味到“悦读”以及“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可是不论怎样,我要与书同行,我要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阔,我要看“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清丽,我要绘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明艳,我要感悟“落叶满地红不扫”的萧然……与书同行,使我的心变得更加清净而透明,读书不厌,读书不倦,何有于我哉?

与书同行,踏着先哲们弯弯的脚印,最美的景致就在眼前。与书同行,抚着书页上细细的名字,最真的感动就在身边。

与书同行,枕着书上上善无为的智慧,最深刻隽永的人生解说就此展开

上一篇: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下一篇: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