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1.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一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和扬州市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十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明确落实“十一五”发展总体要求,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促进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而努力奋斗。会议结束前,市委袁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前研究的精神,先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十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成绩
“十五”时期,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水平”的要求,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为主要目标,服务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功能环境进一步改善,在促进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个扩张、两个突破、三个加快”。
一个扩张:全市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200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亿元,比“九五”末净增34亿元,占GDp比重达36.5%,“十五”期间年均增速13.5%。现有服务业从业人员14.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5%;服务业实现税收4.9亿元,占税收总额的33.5%,其中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1.5%。
两个突破: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服务业企业资产重组、合资合作、扩张裂变,商贸流通企业“双置换”率达100%,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商贸流通服务业联合会和17个行业协会,初步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行业管理的新路子。二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发挥区位、产业优势,突出重点行业,依托重点企业,联络大客商,嫁接大企业,推进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十五”期间,年均实施服务业项目近200个,年均投资15亿元,其中超千万元以上项目达20个,在“九五”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三个加快:一是传统商贸加快升级。坚持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互动并进,整合商业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以东方红路、工农路、引江路和江淮路“两横两纵”专业街为支撑的城市商贸集聚区。龙头商贸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形成销售超亿元商贸企业6家,其中,*商城销售过6亿元,成为扬州地区本土龙头商贸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建成为农综合服务社44个,农村超市70多个。2005年,被商务部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二是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发挥我市的产业、资源、区位优势,依托道口、港口、站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先后建成花木市场、建材市场等5000万元以上市场5个,着力培育江淮沿线专业市场带。2005年,实现市场成交额50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亿元市场6个,苏中商贸城超15亿元。三是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融入扬州大旅游圈,挖掘龙川文化内涵,彰显古、水、绿特色,开发邵伯御码头、城区龙川广场等9个旅游景点,初步形成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花木产业园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0万元。此外,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开发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服务业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服务业与“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目标比,与先进地区水准比,与人民期盼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比重相对偏小。总量低于海门、通州、启东,列苏中第4位,全省第12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6.5%。二是增速相对偏慢。我市专业市场虽有发展,但较之浙江义乌、海宁、苏南等地区,扩量提质速度不快,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超亿元以上的服务企业为数不多。三是层次相对偏低。以批零贸易、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规模还不大,产业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不够强,全市服务业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对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的转型期、城市化的加速期、对外开放的扩张期,也是我市发展服务业的黄金期。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城市大多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和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服务消费占全社会消费的50%左右。然而目前,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40%,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发展所面临的机遇较多。一是政策促动机遇。去年以来,省、扬州市专门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税费收取、财政扶持、人才引进作了具体规定,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二是产业推动机遇。我市产业特色及其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等四大支柱产业不断扩大,皮鞋、皮革等传统产业加速升级,花木、水产等规模农业日渐形成,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三是区本文来源于网络站位带动机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宁通高速与京沪高速、长江与大运河、宁启铁路均在我市交汇,*港升级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规划中的苏中飞机场已选址在我市,未来几年内*将呈现出“水陆空”齐头并进的大交通格局,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平台支撑。四是消费拉动机遇。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这些优势叠加,充分说明,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顺应形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十一五”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总要求,加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商贸业态多样化、市场建设规模化、物流培育信息化、旅游开发特色化、为农服务专业化,努力实现扬州第一、苏中一流、全省进位的目标,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目标任务:“十一五”期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力争达到147.2亿元,占GDp比重40%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19.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2%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税收15亿元,占地税比重60%以上,占国税比重30%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十一五”我市服务业发展要把握好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二三并进,互动发展。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利用现有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借助服务业提升制造业质态,依托制造业充实服务业内容。二要坚持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合理利用存量资源,深入挖掘增量资源,进一步延伸放大比较优势,切实把资源优势变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三要坚持扩量提升,创新发展。突出“商贸发展、行业服务、产业联动”三大主题,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三大任务,更新发展模式,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形成“开放合作、产业联动、城乡互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要围绕交通便捷、区位凸显、产业集聚、资源丰富四大优势,着力推进“四大工程”。
一是园区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在*港码头作业区内,以货物中转、集散、仓储为主体,建设*港物流园区;在京沪与328国道立交东西两侧,以快速公路运输、市内配置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建设砖桥物流园区;在境内宁启铁路沿线北侧选点,以公铁路联运、货物集散为重点,建设火车站物流园区;在宁通高速与新都路交叉口西南侧,以物流配送和集散为重点,建设商贸城仓储物流园区。
二是市场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八大市场”:依托制鞋传统产业优势,利用现有商贸城基础,引进外地客商和先进理念,加快规划建设皮革市场,致力打造中国“东部鞋都”,到“十一五”期末,形成1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扬州阿波罗花木市场和超大集团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打造苏中农副产品集散地,到“十一五”期末,分别形成10亿元以上销售规模;依托道口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五金城和苏北设备调剂市场,培育壮大建材城、邵伯钢材城、华东家具城,形成江淮线市场集群。
三是商圈打造工程。形成“一主五副”发展格局:以世纪联华、*商城、龙川步行街、三江百货广场为中心,建设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区商贸主中心;依据城市空间布局和商贸发展实际需要,培育发展*北部城区、南部新区、沿江开发区、邵伯镇区、小纪镇区五个商贸副中心。
四是旅游开发工程。形成“三大组团”:一是滨江风景旅游区,主要由引江水利枢纽工程、芒稻河沿岸风景带和沿江风光带组成;二是花木之乡生态旅游区,主要由现代花木产业园、丁伙花木、曹王花木、扬州阿波罗花木市场组成,发展*“花木之旅”;三是邵伯湖特色旅游区,主要由邵伯湖旅游度假区、渌洋湖风光带组成,做足“水、古、食”等特色旅游文章。
三、全面完成今年服务业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起步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至关重要。今年服务业工作主要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14%,占GDp比重36%以上;从业人员15.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6%以上;税收6.1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规划引领,描绘服务业发展新蓝图。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运而生的,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对此,我们必须准确领会,把握内涵,合理规划,科学指导。要看到规划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现代服务业合理布局的重要抓手。没有科学规划,就不可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优势和提供组织条件,也就无法统筹安排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有限的资源就不能很好地用在刀刃上。目前,市三产办委托南大商学院编制的*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提交大会讨论。这里,就规划编制工作,我再强调两点。一是突出科学性。要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把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新兴服务业、促进工业发展的生产服务业、保障居民生活的生活服务业摆在优先位置,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要超前谋划城市商业网点和核心商圈建设,合理布局328国道、开发区新都路周边物流圈和市场带,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增强服务业与一产、二产的联结度。二是突出操作性。要使市内的生活服务业与市外的生产服务业各得其所,规划必须对各类服务设施统筹策划,从而形成整体优势、组合优势,壮大单体规模,提高节约效率,确保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接受就学、就医、就餐等物质生活服务,享受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等非物质消费。金融、电信、房地产、社会事业等部门要围绕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认真谋划,做好衔接,进一步细化商贸、交通、信息等专项规划,丰富发展内涵,明确主攻重点,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各镇要结合区划调整,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要求,统筹安排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集聚人气,会聚商气,形成服务业与城镇互为支撑、互为推动的良性格局。
2、重点突破,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服务业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等。就我市目前情况看,要实现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在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发挥优越的区位条件,在以下两个方面求突破。一要在发展现代物流上求突破。要依托沿江开发区和现有的工业基础,按“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原则,着力启动四大物流园区。近期,重点加快*港物流园区、砖桥物流园区建设。同时,高效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鼓励工商业企业将主流业务与物流分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仓储、运输、快运企业信息化进程,盘活存量资产,延伸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二要在专业市场建设上求突破。要以增强辐射能力、创新交易方式为目标,大力调整专业市场格局,精心打造江淮线特色市场集群,着力培育皮革、花木、五金、钢材、建材、农副产品、家具等八大特色市场。今年市里将重点跟踪三大市场建设。一是五金城,总投资5.8亿元,利用外资500万美元,总占地500亩,近期抓紧完善各项手续,力争一期工程今年建成营业;二是华东家具城,由浙江家得福公司投资1.6亿元,其中外资600万美元,一期工程上半年要确保动工;三是皮革城,意向由海宁皮革城和法国客商合作投资,初步确定在宁通公路张纲出口周边,结合商贸城资源整合兴建,分皮革、皮鞋和箱包三大功能区,与苏中商贸城进行错位发展,力争早签约、早开工、早达效。各镇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从完善区域服务功能入手,坚持适度规模、环境优美、安全生产的原则,加快改造一批专业市场,满足周边的生产生活需要。
3、开拓市场,扩大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我市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拓宽多元就业空间,为实现富民优先开辟低门槛创业途径。一是打造现代商圈。要根据*城市结构,提升以*商城、世纪联华、龙川商业步行街“两点一线”为主体的主城区商圈,打造以市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北区商务圈,完善以开发区为主体的南区生活服务商圈,兴建与扬州城区相呼应的西区商圈,并着力抓好工农路、解放路、引江路、东方红路四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布局均衡、功能配套的商圈组合。要全力实施商贸招商工程,在引进外资零售企业上寻求突破,在兴建高档酒店、餐饮上弥补不足,在扩大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卖场和超市上增强实力。二是发展区域商贸。去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万村千乡”农家店市场工程,对承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企业,将享受有关资产投资贷款贴息和定额资金补助。我市作为全国的先行试点单位,前期已探索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本文来源于网络站到了国家、省和扬州市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型商贸企业以连锁和超市的形式兴建、改造农家店,支持中小企业以自愿连锁、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方式兴办农家店,促进城乡流通一体互动,占领农村市场发展制高点,更好地惠民、便民,培育优质放心安全的农村消费市场。三是拓宽流通渠道。面对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市商贸业要充分发挥流通功能,不断创新“基地+公司+市场”模式,实施“园区支撑、商贸带动、市场互联”的产业方略,打造花木、水产、蔬菜、家禽、生猪等五大类农贸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率,促进特色农业的加工转化增值。以化肥农药、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棉花等行业协会为龙头,以专业经营公司和乡镇超市为支撑,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推动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搞活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构建现代农村流通网络。
4、项目推进,增添服务业发展新活力。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活水源头,坚持外资、民资、国资三资联动、各个击破,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营方式结合、多种服务形式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年服务业项目建设,重点围绕“1212”目标,即开工营业项目100个、投资20亿元,意向项目100个、投资20亿元。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乘势而上,全力主攻外资。当前,我市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抢占服务业利用外资高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市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要包装推介我市旅游、市场、商贸、物流等项目,坚持“靓女先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优势企业嫁接招商,吸引外资合资合作。二是因势利导,大力吸引民资。现在,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民间积累丰厚,民营企业家抢摊服务业、举办实业的势头较好。我市要抢抓机遇,把服务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领域,充分挖掘民资潜力,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民资都可进入,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服务业。三是顺势而为,努力争取国资。各镇、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争取国资的载体,以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增长,以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今后三年,省和扬州市每年将分别安排1亿元、1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我市对在手项目要进行筛选,凡符合上级扶持政策的重点项目,要精心组织,认真调研,市三产办、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要积极做好上争资金工作。另外,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政策机遇,力争通过组建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营公司,盘活存量,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做强载体,力争吸引国资投入。
5、开发旅游,打造服务业发展新特色。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市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要根据扬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新建“饮水思源景区”等为主要内容,聘请较高资质的旅游设计单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采用市场运营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建设。要围绕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对古运堤、御码头、古石街和埭园等景点进行整合、维修,邵伯镇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要继续完善现代花木产业园内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启动规划开发花乡农居休闲度假、渌洋湖生态旅游度假、小纪水乡风光度假等旅游项目。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要坚持“立足省内,着眼华东,面向全国”的旅游开发战略,重点瞄准宁通、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通过邀请外地旅行商和传媒机构来我市踩线、采风和参加旅交会、媒体广告发布会、旅游推介会等,整体推介*、宣传*。要进一步挖掘我市龙川文化内涵,继续办好“经贸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向国内外展示*良好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打响*龙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要依据行业法律法规,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尽快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对全市旅游饭店的软硬件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努力消除“软硬件不达标,服务不规范”的现象,以提高全市旅游饭店的接待服务水平。要规范旅行社管理,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强化业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服务技能。
四、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的组织程度
在新形势下,服务业涉及面广、发展空间大,是引导社会力量自主创业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地方经济腾飞的潜在产业。因此,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制订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1、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明确具体分管人员,健全市、镇、村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做到班子健全、责任明确、措施靠实,真正把服务业工作抓扎实、抓牢靠。市新闻单位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服务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城市功能和满足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新鲜经验,报道先进典型,增强群众参与服务业发展的热情。市三产办、商贸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对民营服务业的指导力度,推动商贸、餐饮、沐浴等服务业标准的实施,广泛开展“名牌服务机构”、“名牌服务产品”、“优秀服务员”等服务创优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强化协调配合。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业较多,部门较多,仅靠一两个单位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协同动作,加强沟通,加强协调,互相支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市三产办要会同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工商局等部门在服务业政策指导、发展规划、项目审批、供地手续办理、登记注册等方面提供热情服务,能快则快,能减则减。
3、强化目标考核。考核是推进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检验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手段,发展服务业同样也要建立考核机制。我们要把发展服务业纳入各镇各部门目标管理,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服务业项目,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会前,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市服本文来源于网络站务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各镇和相关部门分层考核,对各镇主要是考核经济指标、专业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四大部分,对相关部门主要是考核下达的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情况。应该讲,这样的考核既体现了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思想,又体现了激励争先、奖优罚劣的导向。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目标,强化责任,把任务层层分解,挂图作战,定期督查,努力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生动局面。
4、强化政策扶持。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根据省、扬州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市里决定,每年安排100万元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业发展,希望各镇、各部门以此为契机,用足用好政策,做到“两个落实”:要落实公平待遇。坚持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发展,消除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政策差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要落实政策环境。市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清理服务业税费规定,取消不合理收费,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和经营范围限制,彻底降低服务业的准入门槛,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重点所在,潜力所在。让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二
下面, 我代表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就搞好局 (馆) 学习实践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今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 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 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 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 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全局 (馆) 上下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站在推进辽宁全面振兴, 促进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统一到党组的要求上来。
第一,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局 (馆) 党员的现实需要。在档案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义,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 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实际举措。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使局 (馆) 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贯彻落实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必然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 省档案局 (馆) 上下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我们领导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全省档案各项工作水平有了全面提升,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档案事业和局 (馆) 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保障和服务的要求仍存在差距。要保持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必须不断提高全局 (馆) 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 特别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自觉做到时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事业的各项工作。
第三,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我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省档案事业包括省档案局 (馆) 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档案馆 (室) 的基础设施和保管条件、馆藏档案结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功能、档案载体与信息安全以及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通过学习、调研、查找问题、整改及完善体制机制等环节有利于我们找准和解决影响与制约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为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发展要求找准提供保障服务切入点。在这项活动中每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地去学习, 思考, 谋划和实践, 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 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局 (馆) 的深入贯彻落实, 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和部署, 扎实推进局 (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省委部署, 结合局 (馆) 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领导班子活动安排方案, 对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一) 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要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紧密围绕全省及局 (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切实增强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着力提高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档案部门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 推动辽宁档案事业和局 (馆) 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构建和谐辽宁提供服务。
学习实践活动达到的目标要求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到学习突出解放思想, 实践突出改革创新。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 努力做到为全省大局服务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更加务实, 最终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二) 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要始终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活动始终, 紧紧围绕为全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服务和保障及加快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去树立新理念, 采取新举措, 破解新难题, 争取新成果。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及一系列战略举措结合起来, 与组织实施《辽宁省“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促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 与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 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的全过程。
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是否满意。要充分发扬民主, 吸收群众参与, 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在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本部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 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
四是正面教育为主。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 认真进行自我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和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 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 总结经验教训, 查找突出问题, 认真进行整改。这次活动重在自我提高, 重在总结经验, 重在明确方向。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纠缠个人责任。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学习实践活动的参加范围和步骤
我局 (馆) 学习实践活动从9月底准备工作开始到明年2月底结束, 主要分3个阶段11个环节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 学习调研。本阶段大约2个月左右, 包括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主要是认真做好思想发动,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张文岳同志的动员报告等及省委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所列的学习材料。要重点围绕档案事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开展好“我为科学发展, 全面振兴献计策、做贡献”为载体的实践活动和“档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为推进全面振兴提供优质服务”讨论, 在要不要、能不能和怎么样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第二阶段, 分析检查。本阶段为期约1个半月左右, 从12月至明年1月上旬。包括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写出分析报告。认真组织开展好对报告的群众评议, 采取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向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各市档案局听取意见, 根据评议情况对报告进行修改与完善。
第三阶段, 整改落实。本阶段为期约1个半月左右, 从明年1月中旬至2月。包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主要制定整改方案, 做到整改方式、具体措施、时限要求、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以及具体责任人“六落实”。在研究与解决影响制约我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
学习实施活动基本完成时, 要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工作, 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 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局 (馆) 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由我任组长, 党组成员、副局 (馆) 长赵焕林、许桂清、于在海同志任副组长, 成员由王耀华、王中明、欧平、石路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设在机关党委, 由焕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
一要搞好学习。从现在开始要切实组织好学习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张文岳同志的动员报告等及省委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所列的学习材料, 通过学习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 引导大家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 端正态度, 坚定信心, 克服厌倦情绪, 把思想迅速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精神上来, 统一到局 (馆)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部署上来。
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结合省情和档案工作实际, 要找准与理清影响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为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利保障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还要就档案工作为“五点一线”战略实施做好服务等方面搞好深入调研。真正把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制定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目标,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上水平。
三要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边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要突出实践特色, 真正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 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要在找准问题基础上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通过整改使我们的工作有新的变化, 要把完成好“规定动作”与搞好“自选动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评价标准, 形成群众参与积极、监督有力、评价客观的良好局面。
四要领导干部起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制定了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安排, 明确了时间和任务。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学习、调研、听取群众意见、查找问题, 确立整改目标、解决突出问题,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作表率, 要积极参加班子和所在支部的活动, 要从我先做起, 从党组成员做起, 在领导好我局 (馆) 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 自觉地、高质量地搞好领导班子的学习实践活动。
五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要充分利用国家档案报刊和我省《兰台世界》、辽宁档案信息网以及业务简报等宣传载体, 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及时报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 反映活动取得的成效。在《兰台世界》和信息网上开设专栏, 注重总结经验, 树立典型, 加强信息交流。为开展好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向省委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导检查组报告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 争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三
昨夜火树银花,今天群星璀璨。这里的“群星”就是刚刚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建设的功臣,为此县委县政府拿出了400多万元对这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这是县委政府对大家一年来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有很多单位和同志默默无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名额有限,这些单位
和同志没有受到表扬和表彰。为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元宵佳节刚过,我们召开这个会议,除了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以外,就是对今年工作进行一次再部署。也是号召和动员大家尽快地从过年的气氛中走出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希望大家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位赶超。对于今年全县工作和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刚才县政府赵县长和纪委杨书记已经作了详细部署,请大家按照他们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四点意见:
一、无论情况如何变化,都要坚持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我们县也一样,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是全县19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些年我们之所以取得令人关注的发展成效,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所以,无论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如何变化,都要坚持这一中心不动摇。
(一)要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经济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永远是我们工作中不变的主旋律。地处山区、人口少、发展条件还比较薄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这些问题,都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我上次也说过,对于我们,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都是问题。为此,全县干部群众在发展问题上要形成高度共识、高度默契,并转化成自觉、持续的共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县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期,也是我们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综观当前形势,既有有利因素,也有各种挑战。我们不仅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更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更多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未雨绸缪,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虽有好转,但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消除;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还很大;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全省、全市各个县(市、区)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都希望在这次重新“洗牌”中位置前移,兄弟县市间的竞争不是在减弱,而是在加强,稍一放松,我们就有可能被别人超越,被边缘化的危险就会进一步增大。
以上种种信息鞭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强化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思想,既要立足当前应对危机,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着眼危中求进,千方百计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新的历史机遇,还要主动研究和策应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实施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找准的区域定位和产业定位,寻找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在这个国家级战略规划中受益更多,进而实现我们加快发展、进位赶超的目标。
(二)要在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的同时,切实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各地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项目是关键。一个地方上的项目多、上的项目好,这个地方发展就快,这个地方经济实力就强。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这应当成为我们加快发展、进位赶超的最重要的抓手和最主要的推动力。省委提出,今年各县(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超过40%,县里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的目标,这只是我们的基础目标,我们要力争突破这个目标,争取超额完成省里规定的目标任务。
项目的实施会受到资金、土地等要素的制约。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看,虽然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但可以预见的是,国家对土地、资金约束会有细微的调整,土地管理会更加严格。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一抓两抢”不动摇,而且要早着手、早出击,策应国家和省里的投资导向,特别是要重点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加紧对事关全县发展的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可研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在全省项目建设这个“大蛋糕”中争取更多的份额。
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跑部进厅”,加强对上沟通和联系,尽一切可能争取上级在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特别是对桃江源自然保护区、农业综合开发县、220kv变电站等重大项目,要不遗余力进行争取。要继续发扬争取大广高速那种不折不挠、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精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赣州银行的积极作用,使之为我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做好向上争资争项的同时,要继续打好招商引资这张王牌,争取更多更好的企业落户。应该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为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近两年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却不尽人意。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广大干部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最主要的因素。许多同志看到县委、政府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招商引资单位负责人处罚并不重,便有了歇一歇的念头,觉得完不完成任务对个人影响不大。这其实就是大家责任感不强、大局观念不够的表现。因此,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工作局面,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寻找突破口,加大奖惩力度。这里我提供一种思路,不知道是否可行,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方面,今后,要重奖引进企业有功的单位和个人。除保留原有的各种奖励外,在企业投产后三年,县财政每年从企业上交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奖金,奖励领办单位和引进企业有功人员。另一方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视情况分别予以公开说明情况、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具体措施由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也请县外经贸局在这方面多作些调研和思考。
此外,省里将今年定为创业服务年,省、市都已经召开过专门的动员会议部署此项工作,我们今天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全县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刚才已经宣读了我县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希望大家抓好落实。对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不多讲。抓好这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努力营造吸引投资兴业的激励机制。我们县已经出台了以“3个20条”为重点的相关扶持政策,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同时,要与时俱进,研究制定一些新的对本地经济有刺激作用的帮扶政策,促进本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是要创新服务,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要整合金融、教育、就业、商务、农业、群团等相关部门的各类创业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贷款、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等“一条龙”优质、便捷的创业服务。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协调和推进机制,实现项目规模和质量新突破。要坚持现有的县级领导挂点项目“四个一”制度不动摇,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项目管理和推进新机制。今后我们将在加强督查调度上下功夫,今年我们召开的第一次县四套班子会议就是调度重点项目工程,以后我们还会加大力度,目的就是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确定的34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力争把更多的项目建设成精品工程。四是要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创优创业的政务环境。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要狠抓机关作风转变,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的“五型”机关,切实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加大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行为的问责力度为重点,严厉查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以及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占”等行为。要加强对创业者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严肃查处一切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确保为创业者创造便捷、高效、和谐的政务环境。谈到破坏发展环境这个问题,我们教训深刻。一年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数起村民为了个人私利破坏企业生产、生活设施的事件。这些事件,幸亏县、镇两级党政处理及时,方法科学,措施有力,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和更坏的影响。但这些事件给了我们许多警示:一是群体性事件有上升趋势,而且破坏力越来越强;二是许多村民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个人利益至上思想严重;三是面对利用违法手段表达诉求的事件,要坚决依法果断处置。
(三)要在充分发挥城镇化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纵深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
我们可以从这一两年中央扩大消费保增长的政策细微变化中看出城镇化的重要性。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则提出“要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特别是要增强中低消费水平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个细微变化充分说明了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还有规模庞大的建设工程。因此,推进城镇化,不仅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且是解决城乡消费失衡、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之举,同时,也有助于在结构调整中拓展发展空间。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大力推进县城和圩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近些年,我们强势推进城镇化工作,使得县城和圩镇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带动工业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我们通过建设城镇来促发展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第一,县城规模迅速扩大的实质是经济总量的扩大。建成区面积从的5.2平方公里扩展至7.28平方公里。大家想想,要做大城镇规模靠什么?就是靠不断累积的项目,项目就是经济总量,项目就是发展后劲。第二,日新月异的城镇面貌是做旺人气、鼓舞士气的“强心剂”。一个地方要发展,没有人气不行。一个没有人气的地方,一定是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地方。我们吸引资金靠什么?留住人才靠什么?做旺人气靠什么?这些都依赖于一个良好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通过投入大量资金,一流地设计施工,建造出了像一江两岸、体育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后,城市的品位迅速提升,同时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这些举措,做旺了县城人气,凝聚了财气。第三,功能日渐完善的城镇,为引农进城提供了可能。引农进城,是中央到地方都在思考和应对的课题。要让大批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就必须不断提高城镇的容纳空间。大批农民进城后,衣、食、住、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引农进城,靠行政命令不行,把他们户口简单地调整为居民户口不行,必须依靠增强城镇的吸引力,让农民有序地向城镇流动,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才有利于城镇健康发展。综合以上原因,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把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在大力加快城镇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统筹兼顾,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能否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争取主动权至关重要。这项工作在前几次会议上我们已经作过详细部署,今天不再重复,请大家按照先前部署抓紧抓好。
二、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民生之重,重于泰山。,我们县的民生工作做得很不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创出了一些特色,特别是社会救助工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民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立足县情,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
(一)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加快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见高楼起,不闻百姓笑”,如果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共享,必定会脱离群众,甚至失去民心。所以,检验和衡量发展得好不好的最根本标志,是看人民富裕程度、幸福指数。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富裕的小康生活,享有更宽敞的住房、更方便的医疗、更优质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安全的环境、更繁荣的文化,真正使人们感觉到生活美好、富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此,我们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要更充分地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就像我们在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黄金地段完全可以用来搞商品房开发,但我们宁愿牺牲不少的财政收入,甚至从财政垫出不少钱来,也始终坚持“把更多的城市空间留给市民,把最好的视觉资源留给百姓,把最适宜休闲旅游的区域让给八方来客”,才有了现在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外界的关注。
(二)要统筹兼顾各方群体利益,不断拓展民生工程的内涵和领域。改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把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兼顾好,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障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依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普通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民生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10个100%”救助成果,不断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助困难党员、下岗困难职工、分流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二女户、军属、烈属等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和落实普惠性政策,不断扩大民生工作覆盖面。重点要按照“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要”、“社保是民生之靠”、住房是民生之重”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整体水平,使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严厉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使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使全县人民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纯净的水,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
(三)要精心组织好民生工程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应尽的职责,绝不能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作慈善事业,更不能视为对群众的恩赐。一方面,要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进一步集中力量实施好各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应该说,我们县委、政府在民生工作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特别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用于民生的支出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大幅度增加,达到了1.65亿元,使各项民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和推进,成为我县近年来财政投资强度最大、实施民生项目最多、广大群众反响最好的一年。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进水、电、路、气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今年我们确定的政府为民8件实事,件件关乎民生,我们要全力克服困难,确保完成好。另一方面,对于有政策规定的事项,对于承诺了的事情,必须坚决兑现,决不能失信于民。在推进民生工作中,要注意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协调性,力求体现社会公平,充分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统筹各个群体的利益,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及因政策不一致造成攀比而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等现象发生。我们制定的“3个20条”优惠政策措施中也有许多涉及民生的内容,比如说购房补贴等,该兑现的也全部兑现了。但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却做得不够好,对于民生工程不热心、不积极,很多时候拖了又拖,上级用鞭子催一催才动一动,就是不愿主动去努力完成,比如我们的安置房建设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进展异常缓慢,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城市拆迁和改造的步伐。
三、无论情况如何变化,都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以和谐的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稳定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首先,要坚持以发展促稳定。没有发展作基础,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生存都有困难,稳定就无从谈起。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都同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发展过程中包括稳定问题在内的一切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实践也证明,就稳定抓稳定,脱离发展抓稳定,很难实现长期的稳定。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以发展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其次,要牢固树立“主动维稳”观。要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而不能只当“消防队”。近年来一些乡镇之所以会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没有主动承担“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没有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熟视无睹,甚至像掩耳盗铃一样想把矛盾和问题捂住不想让人知道,一旦出了事情又反应迟钝、手足无措、处置失当,致使问题在拖延中扩大,小隐患因排解不力引发大事故,小事件被煽动利用升级为大事端。特别是一些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好,有些村组长、理事会成员不是作成发展生产、维护稳定的领头人,却成为滋生事端的领头人。刚刚说到的南迳大庄事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今年,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研究制定一套促进村小组长、理事会成员以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措施和办法,让更多层面的人参与到主动维稳工作中来,共同做好平安创建工作。
(二)要落实好各项维稳防控措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方面,刚才已经说到,我们做得非常不错,实现了公众安全感大幅提高、恶性刑事犯罪大大降低,同时信访工作也卓有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虽然这几年我们抓基层基础工作的力度很大,但因为受经济条件影响,我们县的很多防控设施还比较落后,基层综治基础也比较薄弱。今年,我们要争取在人员配备、警械装备、视频监控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对于“天网工程”,我们要高度重视,加速推进。同时,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干警形象。这里要提出表扬的是,我们县联防大队成立以来,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众安全感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希望今后能继续发扬。二是要继续抓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做好了,维稳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继续实行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工作制,更加扎实地开展好“入户(企)听诉”活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三是要继续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我们是一个小县,发生一点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会很快传遍全县,造成极坏的影响,损害的形象。所以,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决不能手软,特别是对于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行为,要抬头就打,严惩不怠。四是要加大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质。重点加大对《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在逢圩、重大节日期间,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入户,扩大宣传面。同时要通过对这几起典型案件处置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村群众,使他们自觉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办事说法、解决问题依法、维护权益靠法”的良好风气。
(三)要高度关注舆情,加强舆论引导。现在有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说目前的时代是“麦克风时代”,通俗地说,好比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都能通过网络等相关传播渠道,成为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主体。因为,在传统媒体舆论场之外,已经出现了网络等依托新技术、新平台的新兴舆论场。这是一个敏感的复杂系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网民达3.84亿,手机用户达7.5亿的国家而言尤其如此。在这个系统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麦克风”,一条“小道消息”,通过新兴舆论场的发酵、催化,会迅速升温。如果引导不力或者不当,容易使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性问题,使一般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贵州瓮安事件、湖北邓玉娇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就是典型事例。对此,我们要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对于一些民众不了解真相的事情,要在坚持“归口把总”原则的基础上及时向网民解释清楚,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切实维护好党委、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布权威声音,避免谣言四起,将网络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维护发展的良好环境。说到适应网络化,我着重说一说“民生博客”的事。我的博客开通4、5个月了,有不少网民向我反映问题,有一些还是比较琐碎的事情,但却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全部给予回复,并要求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有关问题。但我们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博客却形同虚设,除了个别同志博客上有内容,大部分人的博客都是一片空白。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充分利用好博客这一平台,听取辖区内百姓的声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对群众在我博客反映的问题,请有关乡镇、单位主动关注,主动解决,不要非得等我批示后再去抓落实。
四、无论情况如何变化,都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这项工作过几天我们将专门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这里我就点点题。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精神”,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
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信念、意志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是人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一直在强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但是在部分干部中仍然存在思想比较保守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精神萎靡,开拓精神不强。做什么事情总是强调客观原因,比如重点工程进度慢,说是因为资金不到位,实际上呢是攻坚破难能力不强,没有把征地工作做好;去年不少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好,就以金融危机为借口,但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县市招商引资形势如火如荼,成效显著。所以我们要认真反思这些现象,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主观原因,而不能总是去找借口。今年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要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诚信务实,奋发图强”的精神,掀起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当前要特别重视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克服害怕困难、回避矛盾的消极心理,坚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具有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焦裕禄精神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也是那种“敢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同样我们弘扬“精神”,不仅要坚持诚信务实,更要发扬“奋发图强”的斗志。这些年,我们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也是因为有一大批干部在一线工作中不怕困难,敢啃“硬骨头”。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只看困难,不看优势,畏难发愁,信心不足;有的面对发展的棘手问题和改革的繁重任务,有意回避,绕道而行。这些都是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的表现,不仅延误了时机,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事业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一种主动解决矛盾和困难的强烈的责任意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加以解决。我想只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总会找到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和对策措施。
二是要克服安于现状、被动应付的工作态度,努力奋发进取,争创一流。当前,我们很多干部看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成绩,听到外界对我们的褒奖和较高的评价,就开始沾沾自喜了,自我满足了。包括城市建设也一样,有些人认为建得差不多了,可以先歇一歇了,这种思想非常要不得,我们的城市建设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工作态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工作标准不能有丝毫的降低。同时要积极增强工作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要力戒空谈,躬行实践,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作风不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就是空谈。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作风漂浮、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弄虚作假等问题。这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却违背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我们县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局面就是这样引起的。在县里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有些乡镇却作风漂浮,还有个别心浮气躁的干部自己仕途不得意,就通过向上举报来发泄私愤。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在外形象,也抹杀了这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这种风气一定要狠刹下去,要继续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大力培养和使用真抓实干的干部。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努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要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结合目前全县正在开展的“创争”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创新干部培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二是要继续深化“入户听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讲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去联系群众,而不是人民群众去联系党;是领导干部主动去联系群众,而不是人民群众去联系领导干部。大家要摆正位置,不要等着群众来上访,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切实解决一些问题。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个问题,我着重进行一些强调。应该说,我们县的党风廉政建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的,这也是省委巡视组、市委考核组公认的,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在这方面带了好头。但是,我们要警钟长鸣,要居安思危,继续维护全县上下风清气正的良好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干部健康成长。前不久,中央重新修订并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并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好准则的相关条款。在此之前,县委常委会已经全文学习了新颁布的廉洁从政准则中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全县各级党组织都要认真组织学习,特别是对廉洁从政准则中52条禁止性的规定,要逐条学习,深刻领会,坚决执行,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县内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要协助同级党委(党组)抓好廉洁从政准则的落实,并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准则真正成为各级干部廉洁自律的标杆。
同志们,新的目标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新起点上实现进位赶超,在新起点上推动“四个”建设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4.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四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区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情况,贯彻落实省、市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10年全区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全区乡镇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把
思想统一到省、市、区的决策部署
上来,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
自去年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以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为重点,以监督检查为手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机关效能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干部素质显著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刚才,邱岩同志通报了全区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情况,国华同志宣读了2010年全区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开展好全区创业服务年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优
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大力发展创业经济是实现赶超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由之路。去年全区上下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信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实力、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区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增幅全市第二,增量是前三年增量的总和,是撤市设区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增长8%;实
际利用外资3088万美元,增长64%;外贸出口7500万美元,增长%。去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过去一年,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各部门思想观念、机关职能和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思想动员、教育培训、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全区上下推动赶超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各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改革审批方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工作开展。如,党委口单位加强了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素质,强化了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
传职能,为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努力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政法口单位坚持社会公平、司法公正、保障公开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稳定环境。综合口单位进一步健全了行风评议、民主测评、投诉举报和行政审批制度,不断规范施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建立了项目审批电子监控系统,确保所有审批、核准事项及时办结,防止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强化服务,加强征管,培植财源,认真及时落实再生资源、物流产业退税、清费、奖励、担保等财政政策,确保了全年财税目标任务的完成。工口单位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进一步加大了干部挂点帮扶、培训熟练技术个人、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力度,累计为企业融资贷款2亿元以上,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确保了年初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促进了工业经济健
5.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五
优美乡村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暨优美乡村创建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提升标杆,迅速行动,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和优美乡村创建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旅游发展工作
去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围绕“旅游兴县”战略,部门联合、县乡联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作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定位,建机制,提升首位意识。深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意识,将其确定为首位产业来培育,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旅游六要素均衡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分别增长28%和31%,成功创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二是抓投入,-1-上项目,提升产业基础。设立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出台《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的意见》,推进景区、城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牯牛降景区基础设施、金诚国际大酒店、香源公路一期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交通运输换乘中心、石城、文瑞国际大酒店、旅游接待中心、杨潭大桥、仙寓山景区二次开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三是抓营销,拓市场,提升品牌形象。以茶为媒促旅游,成功举办2011’安徽•石台茶叶节;开展与九华山区域合作,开通九华山—牯牛降旅游直通车,完成首批互派人员挂职培训;开展“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安徽石台”旅游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加强与人民网、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一山、一水、一洞”为主题的旅游宣传片;加强与知名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开展网络宣传营销,石台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四是抓管理,促服务,提升要素水平。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创优创建,促进景区创A、宾馆上星、旅行社创优。秋浦河景区、蓬莱仙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三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餐馆2家,省五星级农家乐1家。成功举办首届特色菜大赛,围绕“土、特、野”特色资源,新开发特色菜肴30余个。推进文旅、农旅融合互动发展,丰富石台生态旅游内涵,旅游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总体来说,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去年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突
-2-出表现在: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和投入不足,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旅游资源整合、策划、包装、宣传、营销等深度力度不够,旅游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景区景点联合联动、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旅游管理、服务型人才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旅游发展环境欠优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科学研判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有利于我们把握机遇,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从国家层面看,国务院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旅游消费纳入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旅游发展项目、资金支持;从省级层面看,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乃至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打造皖南国际旅游区”目标,有利于我们争取省里政策资金支持。同时有助于增强辐射带动效应,解决我们客源不足的问题;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构建“山城双擎、四区联动、景区支撑”空间格局,将我县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格局重要一员,有利于我县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打响“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品牌,促动旅游产业大
-3-发展、快发展;从自身实际看,我县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特色突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现已拥有国家级旅游景点2处(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省级3处(目连山、杉山省级森林公园,蓬莱仙洞、慈云洞、鱼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A景区4个(牯牛降、怪潭、蓬莱仙洞、秋浦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休闲”和“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等,这些都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善抓机遇,加快发展。
综合分析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形势,我们今年的旅游发展预期目标为: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25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旅游总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3%;牯牛降景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起色,金诚国际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创建工作见成效。
一要着力旅游项目建设。围绕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按照“首位产业,首位支持”要求,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对外形象。一是推进规划编制。重点启动《石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修编工作,完成《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仙寓山景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推进景区建设。牯牛降景区完成景观大道、B路工程(含阳坑桥)、椅子圈—双河口人行桥及连接线、长涧口双桥及连接线工程、双龙谷景区—牯牛峰景区步栈道一期
-4-工程、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启动龙门景区入口广场、双龙谷景区和龙门小环线景观节点、游憩设施及龙门景区滨河景观工程建设;蓬莱仙洞景区完成洞内灯光改造亮化工程,完善景区标识系统;怪潭景区启动景区停车场扩建、上下码头驳岸、游客休息长廊等服务设施建设;秋浦河景区完成秋浦水上乐园项目建设;仙寓山景区按照景区规划改造景区步栈道,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工程,完成度假村改造工程,启动主入口(门楼)建设。三是推进市政工程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马鞍山公园、金钱山片区滨河大道、金钱湾大桥、S325穿城改线、县交通换乘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金钱山公园、县旅游服务中心、香源公路二期工程、2所旅游公厕、1处公共停车场等。
二要着力均衡要素发展。进一步挖掘我县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为合理配臵和均衡发展“六要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做好“吃”字文章。举办首届石台生态美食节,推出养生宴、富硒宴、长寿宴、年猪宴等特色宴,开发30道农家乐特色招牌菜,制定“石台一品锅”、“七井黄牛排”等特色地方菜品的地方标准,形成公共品牌并注册商标。二是提升接待能力。重点实施石城大酒店、云里居休闲山庄、柏山渡山庄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文瑞国际大酒店、水云涧度假山庄、矶滩秋浦生态农庄等。三是提高通达能力。支持客运公司在旅游旺季开通县城至重点景区公交,组织开展县内交通旅游标识摸底,逐
-5-步完善重点道路沿线景区交通指示标识。加强与周边县市联系,争取在更大范围设臵石台旅游标识,不断扩大县内旅游景区对外知名度。四是丰富景点(区)内涵。推进七井高山高效农业(蔬菜)示范区、矶滩乡青峰雨(果蔬)生态农业观光园、横渡镇香口(经果)休闲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积极争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五是开发旅游商品。组建旅游商品协会,大力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重点开发以茶叶、山野菜、土鸡肉、土猪肉等系列产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包装提升开发富硒茶、高山蔬菜、七井七宝等知名土特产系列旅游商品,确保天方旅游商品六房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六是促进文旅融合。推进县影剧院暨演艺中心建设,制作《石台民歌选粹》、《石台民歌》光盘,出版《厚重石台》、《秋浦奇石集锦》画册,确保4A级旅游景区分别新增游客参与互动的文化娱乐项目1个以上。
三要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争取国家投资,景区景点开发实行市场运作”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精心编制项目,加强汇报衔接,想方设法挤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争取资金支持。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今年照例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
-6-设。三是完善旅游招商机制。围绕“景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商贸、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资源整合,重点策划一批优势旅游项目,积极进行宣传推介,吸引知名企业以及民间资金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力争秋浦慈云生态旅游度假区、五星级酒店项目落户。四是搭建融资平台。加强建立银旅合作机制,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经营困难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四要着力旅游宣传营销。一是夯实宣传营销基础。完成《石台旅游风光片》摄制,编辑出版《大美石台》旅游风光画册,组织开展《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安徽•石台》旅游风光摄影巡回展。主动邀请旅游同仁和新闻媒体来我县考察采风,不断扩大石台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引导旅游企业实现网上宣传、咨询、营销、预定一体化服务。二是巩固重点客源市场。坚持“立足石台、面向周边、辐射全省、走向全国”的旅游促销战略,建立与皖北、合肥、皖江等主要客源地旅游业界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在巩固重点客源市场基础上,下大力气开拓省外二级客源市场。加强与九华山等周边县区的区域合作,积极整合资源,联合开展营销,确保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3条。三是办好节庆促销活动。抢抓“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宣传主题,及早谋划,精心筹办第九届“安徽•石台茶叶节”及“相约秋浦赛龙舟”,将其培
-7-育成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节会,提高石台知名度。
五要着力规范行业管理。一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加快推进我县旅游标准化服务建设,完善景区、旅行社、宾馆、餐饮、购物服务规范,完成龙门山庄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启动金诚国际大酒店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二是抓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县职业高中,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专兼职旅游讲解员、导游队伍,进一步规范导游词,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全方位宣传我县旅游品牌和对外形象。县旅游服务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通过组织员工外出学习、邀请业内专家讲学、举办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强旅游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县公安、卫生、工商、质监、安监、物价等部门要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优美乡村创建工作
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是省、市工作要求,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譬如实施的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等。但与发展的需要、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仍然有很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把优美乡村创建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精心组织,扎实推
-8-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充分认识优美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之一。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石台县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开展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是协调农村资源和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居环境和资源要素的协调改善;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和谐推进;有利于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各个方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三农发展的形势要求,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精细组织规划建设一批规划有序、风格统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优美乡村。
二要全力推动优美乡村创建深入开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将优美乡村创建与生态文明、创业富民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协调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制订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好优美乡村的基础;能否强化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事关优
-9-美乡村建设的成败。要充分认识规划在优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精心制定好规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要以旅游村、集中村为重点,按照“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原则,以点带面,以线促片,结合村庄整体规划、土地综合整治以及人口和功能的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使规划与实施无缝衔接。
第二,优化生态环境,构筑乡村美景。要把优美乡村创建作为村庄整治建设方式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对照优美乡村的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精心谋划,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风貌和独特风情,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精品村、示范村。要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改水、改厕、绿化美化等系列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优美乡村风景线。
第三,注重集约开发,推进农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是优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具有重要作用。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旅游村是石台的门面,也是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平台。要把加快中心村、旅游村培育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发动村民主动拆除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等。同时,在充分考虑农民居住意愿、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
-10-的基础上,引导村庄撤并或下山移民,不断提高中心村、旅游村的承载能力,使公共服务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三要正确把握优美乡村创建原则方法。今年是优美乡村创建工作试点示范年,全县确定在21个自然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其中重点示范点10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突出把握处理好各种关系、相关原则,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准确把握优美乡村创建的科学内涵。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村庄整治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体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农村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要求,切实把优美乡村创建这一特色实践做深做细,做出实效。
第二,全面提高优美乡村创建的质量水平。要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科学编制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和村庄个性,结合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特色特点,切忌千篇一律、简单重复,努力做到一村一景,充分体现本地本村的特色面貌。要严把质量关,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农业、乡村文化、民主管理等方面建设,确保优美乡村建设质量。
第三,科学运用优美乡村创建的方式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11-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优美乡村建设,做到优美乡村建设依靠农民、优美乡村建设成果全体农民共享。要认真做好与中心村(镇)培育、村庄整治建设的结合工作,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意识,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四要全力夯实优美乡村创建要素保障。优美乡村创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困难较多,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创新思路、完善机制、迎难而上、合力推进。
第一,优化领导机制。创建优美乡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广大群众的配合支持,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专门工作组织来推动这项工作,县环保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各乡镇要把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分工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加强具体业务指导,给予必要的技术、财力、物力支持,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县政府将优美乡村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绩效考核村镇建设考评内容,-12-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工程进度慢、群众积极性不高的优美乡村创建点,实行动态管理,取消试点资格。
第二,充分发动群众。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公示栏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宣传单、会议动员和优美乡村创建试点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优美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村庄试点创建工作要以农民为主体,各试点村庄要成立村民理事会,要把充分宣传、组织、发动群众作为开展优美乡村创建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各乡镇要负责做好创建优美乡村督查监管工作,各村两委要负责做好创建优美乡村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三,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住建委、环保局、水务局、农委等部门要抽调精干技术力量,驻点指导,靠前指挥,对村庄的施工现场实行无缝隙指导监督,在施工各个环节上加强监管,从严把关。要与文明乡镇创建相结合,进一步细化文明乡镇测评标准,开展文明乡镇申报评选工作。同时,要注重评比的公正、公平性,着力优化考核过程,创新评比办法,让取得明显成效的乡村得到奖励,使考核评比发挥应有作用,促进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持久、深入开展。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县里将在6月份召开现场会,看看、比比各乡镇、各村的工作情况。
6.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六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加快工业发展暨企业服务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发动员大会暨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2
河北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召开09-19
杨书记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大会上的讲话09-02
在工业园区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0-07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07-24
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7-10
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升级10-18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西部强县建设步伐10-25
供电局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11-07
筠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及招商引资工作组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