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2024-08-3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共13篇)

1.《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一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大声告诉全世界:我足够了解自己。大概,就算是下一秒就要直面死神的可怜人,也不会有足够的自信说:这一辈子,我彻底了解了自己吧。世界是充满未知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充满未知的,如何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掘全新的自我,这恐怕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既然这样,那倒不如先给心灵来趟正能量的旅行,净化心灵,重新出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这本书以一位都市白领阶层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这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记忆中依旧清晰的留存着前年此时,面临着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措,对于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感觉一切都是空白的。然而那又怎样,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坚强的走下去,即使头破血流,那也不过是成长的代价。大家是不是也会常常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工作、生活都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谁又会知道呢。生活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只愿到那时,我们都能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用最平和的心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既然我们不能掌握,那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而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寻找内在的真我。或许,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过,也是,谁又会平白无故的去问自己“我是谁”呢。然而我们不妨从这一刻起,试着问下自己:我是谁?在抢救大厅的短短两年,见到太多各型各色的病人,见到太多生死之间,他们又有几人能明白内在的真我。为了一点小事寻死觅活的年轻人,若有一天当他想通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价值,不为取悦任何人,那他该有多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命悬一线的中年人,想到更多的依旧是家庭,殊不知就连“自己的事”,可能都回天无力。身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这漫长的一生,也不知他究竟找没找到自己的心,是不是活成了他所希望的样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句“我是谁”,又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三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北京青年》,正如它的主题:重走青春。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疯狂,也许天马行空,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妨大胆迈出这一步吧。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有时越是抗拒就越会持续,当真正放开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病人是脆弱的,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更强大的心,去教会他们接受;也许病人是坚强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无限生命力,教会了我们活在当下。人们总说,医院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没错,就在这样一个直面生死的地方,臣服和活的精彩或许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未知没什么可怕的,未来也未必会充满荆棘,既然这样,为何不调整好心态,准备遇见未知的自己呢!

2.《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二

吉姆老师和罗兰的身上也有我们和学生的影子。做老师多年后, 我们也会发现, 当年最头疼的学生, 也许最有成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台湾作家的一本畅销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说的是每个人都要重新发现自己。而作为一名教师, 更多时候, 要学会遇见未知的学生, 重新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价值。这就要求我们———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可能。数学课上计算一直出错的学生, 可能是音乐课上最让同学羡慕的领唱;作文写不好的学生, 可能是轮滑队的主力;英语对话一直让老师着急的学生, 可能是学校绘画社团的助教……每一个学生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教师不要只认识到学生的“这一面”, 而要善于发现学生更多的长处、更大的潜能。

别给学生的成长设限。应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佳的成长路径, 教师不可以代替, 也不能规定。给学生放飞自我的空间, 给学生静静成长的时间, 教师的束缚、否定和自以为是, 只会让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要知道, 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其实并不如自己以为的那样多;而学生, 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会让我们看到奇迹。

做学生的同行者。最好的教育, 是不断激励学生向上、向前, 更是陪伴着学生一同成长。对学生而言, 无限的精彩与可能只在成长的过程里。风景在远方, 而路在脚下。一路与学生同行, 打开学生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学生的朋友, 给学生的建议才有可能被接受, 对学生的期待也许才会成为现实。放低自己, 与儿童亲近, 在同行的路上, 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才能遇见未知的学生, 看到学生未知的精彩, 拥抱学生成长的美丽。

……

3.在未知的旅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三

不知何时,被人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

或许是因为喜欢旅行,或许是因为喜欢穿棉布裤子粗布衬衣,也或许是因为喜欢听陈绮贞、听曹方。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青睐逛夜市吃煎饼果子多于西餐厅,喜欢听刘若英梁静茹也多于陈绮贞与曹方。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无故事少年,生于普通家庭,成绩中规中矩,会为了得高分通宵达旦,也会有每个学生都有的升学压力。

但是我喜欢编故事。

我想写很多很多让别人流泪的感人故事,也想写很多很多别人看完后会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更想写很多很多能够温暖人心的治愈系故事。

梦想不会投怀送抱,为了这些目标,我一直在努力。

★二、接地气

2013年,有一个词儿很火:接地气。

很多人喜欢用这个词语来评论某部电影贴近生活。或许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太大,对一些文艺小清新的电影产生了疲惫,所以《泰囧》这类的喜剧电影才会大放异彩。

2013年上映的好片很多,而我却对《北京遇上西雅图》情有独钟。

我喜欢电影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没有文化满嘴脏话还喜欢炫富的拜金孕妇小三文佳佳,这个角色也是无比的接地气,她有大部分女人都会有的小心眼儿,也有少部分国人的崇洋媚外,女神汤唯着实将这个角色演绎得酣畅淋漓。

这部电影不仅角色接地气,台词也是非常地接地气,“我有的是包,我生日有包,圣诞节有包,情人节有包,三八节有包,我六一儿童节也有个包……”当我看到文佳佳在圣诞节没有等到老钟,失望地说出这一段话的时候,笑出了眼泪。

我想,一部成功的影片一定会有它的闪光点。

★三、造梦者

2012年开始给小博写稿,直到2013年初才成为了作者团中的一员。

在这里,我认识了00后励志女姚莹,认识了喜欢光头平安的蒋一初,认识了文章中的主角永远都是年又又和许然的蓝格子,认识了一直不放弃自己文字梦想的沐子眠,认识了字写得很好看的江南才女莫小扬,还认识了很有灵气的左海和晞微。

请允许我叫你们造梦者。

你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你们有不一样的文风,你们的明眸也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但是你们都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的文字梦想。

想写出被人认可的文字,编织出别人喜欢的故事。

★四、时光机

2013年小博9B上刊登了我的小说《何以时光陌》,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文中出现的奶茶店sunshine却是有原型的。

红木门、老式窗户、暖黄色的亮光、常年飘着迷迭香的味道,它位于武汉昙华林,一个文艺青年集聚地。2010年的冬天,作为艺考生的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妙的秋冬,或许,这也将成为我永远的财富。

高二那年,我学了播音主持,这成为了我的一个转折点。

我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尊重自己当初的选择,努力地走好将来的每一步。

我不会忘记在昙华林度过的那几个月,不会忘记在那里认识的每一个你们。如果有时光机的话,我最想回到的就是和你们在一起追逐梦想的日子。虽然我们现在散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但是我们却拥有同样的记忆。

多好。

★五、遇见另一个自己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失去的是人生……”播放器里的张悬在反复。

这些年来,我也总是在问自己:你拥有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只是,这个答案总是在改变。

唯一不变的就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能在小博上写稿子给你们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能一直得到父母的关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一直有好朋友陪在身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不开心时摸摸口袋还有彩虹糖可以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你看,我们多么的幸福。

不是吗?

4.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四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已,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已,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已越来越近。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经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习体验的方式来帮忙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已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已,只能用自已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已m。simayi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已,从自已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已。以往修的一门心灵修养课,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已,发现自已,探寻未知的自已。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已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应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已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5.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断断续续翻了好几天,终于又看完了。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仔细想想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很模糊,记不住几个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而是很多都挺专业的,懒得去理解。书的封面上有“都市身心实践班”、“中国世界第一部身心小说”等字样。广告上的信息看似很大,其实讲的是一个城市白领遇到老人的故事。像大多数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只是告诉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崇尚爱、欢乐与和平。然而,通过讲故事,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内心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改变许多现实。

说实话,也有点像鼓吹“唯心主义”。但是,“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必要的。人往往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扭曲。太现实了,会很辛苦。想要单纯的快乐,平凡的幸福,可以更容易的从“心”开始,在意识上做一些改变。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看完整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外面没有人,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投入的结果。意思类似于“吸引定律”。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吸引进取之光,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负面想法惹出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心,勇敢一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6.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这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欢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诚然,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对某人的厌恶、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对伴侣的抱怨,凡人凡事,我们自我都人为地放大。于是,生活中,愁眉苦脸、呻吟抱怨,结果,碰得满身伤痕,痛苦不堪。其实,此刻回首细想,人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我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欢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我。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我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能够不理解。总是认为自我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我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我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我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欢乐和喜悦的区别,欢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欢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欢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欢乐,但一旦实现了欢乐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我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到达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我会被自我活活压垮。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会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泽。那么你得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7.张北永 带你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七

见到张北永也许你才会知道什么是游离人间的设计师。他执着原创,追求极简极致,喜欢用非理性的服装设计语言及非传统的设计态度面对创作,将服装设计、摄影、平面视觉传达与市场和品牌精神相融。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从事与美相关的工作却自觉面目丑陋,无力回天,只能把上帝所赐的时尚审美触觉用于更值得的人和事上。BADWIN CHEUNG(张北永)的创作概念源于对既有规则的拷问和重构,喜欢极度冲突又极度包容的视觉感受,认为没有生命质感的作品终将死去。

旅居上海的香港獨立设计师张北永先生投身创意、设计领域逾十数年,2008年起成为独立创意人,在平面、摄影、时尚等多个视觉领域都有精彩的创意和表现,他执着追求原创,喜欢用非理性的设计语言及非传统的设计态度面对创作,在既有规则的拷问和重构,极度冲突又极度包容的矛盾中,将他对原创的认知和感悟推到极致。张北永先生称,“2013秋冬季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睡梦中坠落进一间残破古屋,撞爆了一面布满灰尘污垢的菱形破镜,梦醒般站在碎镜里面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发布会中为大家呈现的作品,运用传统的高级毛料,棉麻料及皮料为主。用色上,以黑白灰引领贯穿翠绿色、深草绿、深湖蓝色及他钟情的红色,令JUST FOR TEE 2013秋冬服装系列既前卫又带复古,个性又不失端庄。很显然,品牌延续着他所坚持的虚幻极简主义的诡秘设计风格。”

8.《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篇八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量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大小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白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天下有几种事?

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狂啦,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压抑多年的情,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借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子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择而发生。

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着逃出来。所以我们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切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9.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篇九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平。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平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成人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近。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

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10.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报告[模版] 篇十

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作者介绍及内容摘要

张德芬,台湾大学企管系毕业,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和主播多年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的学位。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空前热烈,成为畅销作家。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心灵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以下是我感触最为深刻的一些话:

1、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2、无论你多么的爱他人,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3、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

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4、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是现在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帮助都没有。

5、定静的功夫是最有效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饮,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汽。

二、我对本书的评价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它值得反复的阅读、咀嚼和吸收。你会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净化者心灵,涤荡着浮躁、悲观和欲望。一直以来只是重于心理方面以及漫无目标的各种哲理性的书籍,从来不曾真正停下脚步问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感受,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抑或我们都不是那么了解自己,而又自认为那么了解自己,所以在潜意识中误解、沉沦,离真我越走越远。

而这本书将心灵的思考,人生的哲学都融入到一个小说故事里后,引领着我们渐入佳境深入浅出的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也让我蓦然惊醒,问自己:我离我的真我到死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通过我对本书的阅读,我感觉本书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要太过盲目和迷信。理智地看:一个荒唐的开始,引出一个荒唐的故事一套荒唐的逻辑,引入一个荒唐的迷宫;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套住一帮所谓的智者;一个无解的课题,让人想得到美好正解。这本书让我强烈的想要跟所有我的朋友分享,可以说,它治疗了我,并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很高兴做了一场心灵之旅,不虚此行。

三、本人读后感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

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书中提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

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四、收获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开始不单单只透过心灵关注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转向深入思考我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仿佛打开一扇门,门内别有洞天,但又似曾相识。我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我自己——同时我也会问“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我该过怎样是生活”„„

这个别有洞天的世界里有我们最初的梦想和需索——爱、喜悦、平和。

“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11.《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感触 篇十一

这本书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触是直视自己的阴暗面吧,接受臣服于那些已然发生的是事实。

其中最喜欢的一句是,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回忆起过往自己的一些经历经过,会发现我也有老人说的,胜肽,我执意寻找,所以能量场吸引来的,自然而然就是我想要把自己营造成受害者的样子,其实人这一生,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内在的一个投射。

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产生胜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敢于直面,学会让情绪的能量场来去自如。这样活的才自在。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所以要自信的经常暗示自己,才能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停留过去和未来,而是要关注当下。杜绝胡思乱想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学会冥想,再遇到已然发生的事情,不要被情绪带着走,先去接受。

12.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体会 篇十二

在人生的低谷,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感受更多,收获更益。记得上一次是好几年前读的,注重故事的情节,以当时的心境看这本书,很多关于自我探索的话看不进也看不懂。这段时间重拾这本书,如获至宝般,看了好几遍,自己还把一些觉得有益的话摘录作笔记。

文中关于受苦的一些论断,对我近期生活很有帮助。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通常会用第一种方法去经历受苦,不停地抱怨、后悔,纠结于“如果当初我……,那该多好”。计较于当初的起因等,让我们更加痛苦。通常的智者选择的是第二种有觉知的受苦,不逃避、不抱怨,全然去经历。书中提到的“臣服”是个很微妙的词,很多人会不接受这个词,认为这是弱者、怯懦的表现。事实上在生活中当强应强,当弱未弱又何妨。深究反省我的教训,何曾不是当年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强者,不甘落后于人,好争强,固执地做着自己做不来的事,似乎又想证明自己不是弱者。这种心理常会让人碰壁摔跟头。

“臣服”,我认为就是要接受,要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当失败、教训出现在我们眼前,很多人体现的就是无法接受,于是让自己痛苦的情绪不断蔓延,拨不出来。臣服与接受相比,臣服这个词更强调“低头”接受。臣服要看到自己的抗 1 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当前,我要做的该是第二层面的臣服了,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失败感、挫折感,也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经历的情绪与体验,不能说这些体验让我不快,就定义它们是不好的情绪,生活应该有两面,人应该经历高潮与低谷,每种情绪与体验都是来磨练我们的心志,只有经历过这些,人才很饱满很丰富很充实。人生低谷,会发现自己的视线放低,没有高峰时的意气丰发、高高在上,却能观察到许多平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如同这次我见老朋友,听她说当年她的困难,发现当时的自己“高”得无法觉察到朋友的生活与感受,这时候的自己,更平和,关注身边人的感受,学会去用他人的立场和境地理解他人的感觉与行为。

当臣服于事件及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后,我们要学会的是带进光来,学会如何去应对解决问题。我总以为很多事情是自己一个人能够承受的,事实上不能。当把自己的压力告诉给父母,带一丝光进来,告诉了爱人和孩子,感觉几乎整扇门都打开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通常这些都来自于家人。在自己无助的时候,他们会让前方的路更加清淅,而且还会与你一同走向前方。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更加感谢家人。

感谢这次我所经历的打击,原本觉得不像夫妻的两人,一家人,因为这件事,走得更近更紧,像那首歌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工作上的失意,当你努力很久期待得到的马上就在眼前,却因各种原因被搁浅了,不得不臣服。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因为臣服,把精力和时间充分关注到一些其他事物上,会有他树开花的欣喜。职场上的名利,可以作为能力与一些方面的体现,但不是全部体现,尝试着把这些东西看淡些,会发现其实孩子、爱人、家庭这些更值得花时间,事业上的打拼,实现我们的成就感,安宁平和的家庭才是我们真正的港湾,我们是为了家庭和家人才努力打拼的。当我们过于聚焦于一些事情,往往会无视于其他事情。原本把70%的精力留给了工作,期待着开花结果,现在可以把这70%挪走20%多分给家人,再挪去10%多给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发展,如继续我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学习与探索,发现生活很充实,自己也更有内涵。

“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扮演着各种角色,象我,女儿、妈妈、妻子、媳妇等等,如何扮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也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夫妻之间,该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是个大课题。之前的自己,还是习惯自我,没有充分认同、信任对方,这样的固着观念影响了自己作为妻子的角色,于是两个人不停地碰撞,生活也显得不协调。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同一件事,比如希望老公去洗碗,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口气,效果截然相反,如果我是用生硬的态度告诉 3 他:“你等一下去洗碗。”潜意识里有一种模式认为“他就该去洗碗”,这是他该做的事。他听后肯定相当不舒服,很抗拒,后果是他可能是心不甘情不愿去洗碗,还可能他根本不去洗碗。但是如果我用撒娇的口气说:“老公,我很累,等一下你去洗碗吧。”至少这话他当时是接受的,可能他马上去洗,可能他会过一会儿去洗。夫妻之间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我们总是为了自己,而且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的思想干涉他的行为让他改变。

书本上的这句话让我受益很深:“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如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的。”这句话应该作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处理夫妻、父子(母子)关系的准则。

常常的,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了“以爱之名”,尤其是目前孩子正好上一年级,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念叼强调: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言下之意不外乎是:我们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们的。不断地用我们的思维给孩子加框套锁。

无论你多爱他,多余的担心及过多的教化会限制他的成长,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像书上所说的,通常这是把我们的恐惧、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带给孩子不好的负面 4 能量。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多发现孩子,让他的个性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自由发展,引导他学习道德、规范,在大原则大是非上把握方向。我们应该要明确:孩子的生活成长,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天空。

1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体会 篇十三

读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前,我从张德芬的博客中观看了“如何自我成长”,并且从中了解了张德芬的一些情况。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影子。若菱与老人间的一次次的交流,正是张德芬不辞艰辛的爬山涉水的心灵修行历程:从灵修之初的“不知道自己是谁”到“找回失落的自己”,从“臣服”的“试炼”到“创造自己的实相”——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觉察自己。

我们要学习其中的:1、2、3、4、身体——连结 情绪——臣服 思想——检视 身分认同——觉察

对于后记中的“祷告”、“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我是这样理解的:真心想要,便会想方设法动员身边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愿望,所以说“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这正是人未觉察的实相:“自助者天助”的实相。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人简单

改变自己是自己说了算,改变他人是由他人说了算。因此,当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不妨先试着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

周围的人或事。

二、让自己强大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靠关系(无论是正当的或是不正当的)。当我们让自己变得强大,那么机会和机遇自然会垂青于强大的人。

三、接受事实,努力争取

事实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们无法穿越回过去,只能专注于当下,对于既成事实的事情,我们选择接受,然后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也会事情会峰回路转。

四、内心的喜悦、平和

从内心汲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内心的喜悦、平和是我们生活的追求的实相。

人总是在不停的追求中,也许有的人会说:我满足了,没有追求了。这是不对的。你的当下状况就是你的没有追求的追求。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读了张德芬的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些许认识。而认识自己这也是觉察自己所必须经历的吧。她没有教给人四大皆空,人一生下来,就入世了——怎么可能与世无争(争取)?这也正是让我对张德芬倍

感叹服的地方。

上一篇: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重点下一篇:日资企业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