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

2024-08-08

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精选10篇)

1.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 篇一

1.递交名片的姿势。递交名片要双手递过去,以示尊重对方。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反面,名片的文字要正向对方,以便对方观看,如果对方是外宾,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同时讲些友好客气的话。名片的持有者在递交名片时动作要从容,表情要亲切、自然。而且,应当事先将名片放在身上易于掏出的位置,取出名片握在手里,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得体地交给对方。

2.递交名片的时间。递交名片的时间,应当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双方只是偶然相遇,可在相互问候后,得知对方有与你交往的意向时,再递交名片。如果名片持有者与他人事先有约,一般要在告辞时再递上名片。

3.递交名片的顺序。与多人交换名片时,一定要注意讲究先后次序,这是基本礼仪的体现。切不可像散发传单似的乱发一气,这种名片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名片的接受礼仪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

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具体步骤】

1.立即起立,面向对方。

2.双接下端,齐胸高度。

3.表示感谢,认真拜读。

4.存放得当,珍惜爱护。

5.交换名片时,先接对方的名片,把自己的名片放在下面,接过后仔细阅读。

注意:

1.随身携带的名片应使用较精致的名片夹,最好放置在公文包中;

2.在接名片时,应该礼貌起身,用拇指和食指持名片下方两角,接过并浏览片刻(别忘了礼貌的说“谢谢”);

3.顺序: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男士向女士先递出名片,在人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

3.名片的存放

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名片礼仪的注意事项

1.到别处拜访时,经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

2.如果是坐着,尽可能起身接受对方递来的名片。

3.辈份较低者,率先以右手递出个人的名片。

4.接受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并确定其姓名和职务。

5.接受名片后,不宜随手置于桌上。

6.不可递出污旧或皱折的名片。

7.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掏出。

8.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名片上书写不相关的东西。

9.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

10.上司在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2.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 篇二

近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已趋于成熟,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但是在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则很低,由于是语音源受到了干扰,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的完善很难在识别率上取得较大突破。因此,结合唇语识别技术的多通道语音识别系统,成为了语音识别方向新的研究热点。

唇语识别即是通过对话者口形序列的匹配处理得出话者所表示的音节序列,从而得出话者可能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唇语识别过程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个是口形特征提取,另一个是基本口型特征库的建立。口形特征提取即是从采集的嘴唇动作图像中提取出话者当时的口形特征,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示出来。口型特征库则是建立基本音节的口型图像或特征的匹配库。唇语识别技术就是将口型与特征库进行口型特征比较和匹配得出话者的音节序列,进而获取话者的意思。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口型内嘴唇轮廓的口型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口型图像的内嘴唇轮廓,并以其对应的特征向量表示相应的口型特征;基于该特征向量,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不同聚类算法采用不同特征向量表示时的口型图像分类效果,建立了基本的口型特征库。

1 口型特征向量提取

当前的口形特征提取方法中大都是以嘴唇的外轮廓来表达相应的口型[1],但人的嘴唇厚薄是有差别的,因而会造成口型表示的误差。但若以嘴唇的内轮廓表示对应的口形,由于牙齿的影响,其提取难度较大。本文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屏蔽了牙齿对口型特征的影响,准确地从单幅口型图像中提取到了口型的内嘴唇轮廓特征。

1.1 嘴唇区域提取

嘴唇区域提取的常用的方法有红色排除法[2,3]、唇色增强[4]和模板匹配的[5]方法。本文利用嘴唇的肤色特征进行图像裁剪,然后提取出嘴唇区域。采用该方法提取嘴唇区域时,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光照条件的变化。为了去除光照变化的影响,本文将嘴唇图像映射到比较适合人的嘴唇肤色模型的chromatic颜色空间[3,6],具体映射如下:

其中R,G,B是原图像中的红,绿,蓝颜色值,r,g,b是变换后形成的红、绿、蓝颜色值。

通过以上的颜色变换,人脸的颜色值得到了归一化,通过阈值裁减即可得到人脸图像中的嘴唇区域图像。

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发现,口型图像经过chromatic颜色变换后,嘴唇区域的r、g值在整个面部r、g色值空间的分布符合二维高斯正态分布[6,7]。因此,本文对chromatic颜色空间的r取均值后,然后对其进行fisher变换得到嘴唇区域的裁减阈值。嘴唇区域提取算法基本步骤如下:

(1)将口型图像映射到chromatic颜色空间,计算r+g+b(其中r、g、b是图像经过变换后,其chromatic颜色空间中的红绿蓝颜色值),即图像中各个像素点色素值的红色比例值,得出以红色色素比例值为特征的一维图像表示。

(2)计算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红色比例值的均值(其中M,N是图像的长宽值,单位为像素点;r为第色色素比例值为特征的一维图像表示。(1)步中计算的像素点红色色素比例值)。

(3)对r值取均值后做fisher变换,然后以θ作为阈值对图像进行裁剪,仅保留图像中r值大于θ的图像区域,得到图像中的嘴唇区域。

1.2 嘴唇轮廓提取

常用的轮廓边缘提取算法有:基于颜色梯度场的边缘提取算法[8]、Robert交叉算子法、Sobel模板法、Canny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法[9,13],等。

本文采用拉普拉斯边缘检测算法对嘴唇轮廓进行提取,具体的轮廓提取算法如下:

(1)用拉普拉斯高斯算法对图像滤波,同时对图像r值取二阶微分值得到滤波图像。其中高斯函数为:

则滤波函数为:

其中f(xi,yi)=ri,ri为chromatic颜色空间中(xi,yi)像素点的r颜色值。

(2)对得到的图像进行零检测,具体方法为:按离散点计算方法得到图像每个像素的一阶微分值,其含义如图1所示,其中A[i,j],B[i,j]为其拉普拉斯值。

(3)然后按如下规则判断:

如果B[i,j]=0,则看数对(B[i-1,j],B[i+1,j])或(B[i,j-1],B[i,j+1])中是否包含符号相反的两个数,若是,则A[i,j]是零穿越,然后看A[i,j]对应的一阶差分值是否大于一定的阈值,若是,则A[i,j]是边缘点,否则不是。

如果B[i,j]不是0,则看4个数对(B[i,j],B[i-1,j]),(B[i,j],B[i+1,j]),(B[,i,j],B[i,j-1]),(B[i,j,B[i,j+1])中是否包含符号相反的值,如果有,则在A[i,j]附近有零穿越,看A[i,j]对应的一阶差分值是否大于一定的阈值,若是,则将A[i,j]作为边缘点。

1.3 口型特征向量表示

本文以回归判断的方法在口型轮廓线上选取了14个采样点,然后采用最近邻插值的方法对嘴唇轮廓将嘴唇轮廓用三条二次曲线进行拟合,上嘴唇用两个二次曲线拟合y=a1x2+b1x+c1,y=a2x2+b2x+C2,下嘴唇用一条二次曲线拟合y=a3x2+b3x+C3。

最后以两种方式表示了口型的特征向量,然后对两种方式做了对比和研究,一是采用三条二次曲线的参数(a1,b1,c1,a2,b2,c2,a3,b3,c3)表示。二是以嘴唇轮廓线上的14个采样点的x,y坐标(x1,y1,x2,y2,x3,y3,…,x14,y14)表示。

2 口形图像分类

本文通过采集平台构建了原始的唇语图像库,这些图像库对应于汉语中的每个音素。考虑到同音节不同声调的发音口形序列很相似,图像库中仅录入了无声调差异的约400个无调音节图像序列,共9854幅口型图像。本文通过聚类的方法将口型相似的图像进行分类,获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口形图像。

汉语中的六个元音基本上包含了人说话时的全部口形。因此本文选取六个元音发音时的所有的嘴唇图像作为测试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六个元音的样本图像集中共包含有200幅嘴唇图像,经过上述介绍的特征提取算法和特征向量预处理,然后根据口形特征向量采用聚类算法对所有图像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本文分别采用了Euclidean和IMED两种距离计算方式,研究了采用Fuzzy C-means和K-means两种聚类算法对口型图像进行分类的效果。

2.1 特征向量预处理

采用拟合曲线参数表示口型特征向量时,由于其只是坐标系上的独立参数,未能联合构成口形的整体表示,因此它不能处理图像中的嘴唇区域出现偏移时比较和匹配问题。为了消除此影响,本文对特征向量进行了预处理,使其能够通过曲线间的相对性,整体地表示图像代表的口形。

对特征向量的预处理如下:

嘴唇拟合的三条曲线如下:

式(1)减去式(3)得:

式(2)减去式(3)得:

得到上嘴唇两条曲线相对于下嘴唇曲线的二次曲线,即嘴巴张大的宽度。

式(1)减去式(2):

得到上嘴唇的相对宽度,即嘴巴的收缩程度。

通过对嘴巴的收缩程度和张大的宽度来表示图像所代表的口型,最终形成口形的特征向量参数为:

2.2 聚类算法实现

2.2.1 欧式距离和图像欧式距离(IMED)

设x,y是两幅口型图像的9维的口型特征向量,其中:

则两幅图像之间的距离(即口型相似程度)可写作:

其中G=(gij)9×9是对称正定矩阵,对于传统的欧式距离其gij表示函数为:

则欧式距离的计算方式是:

对于图像欧式距离[14],gij则选取高斯函数:

其中σ是高斯窗宽参数(本实验中取值为1),|pi-Pj|为图像网格中像素点Pi,Pj之间的距离。则图像欧式距离表示为:

为提高计算效率,文献[14]中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将矩阵G分解为G=G1/2G1/2,G1/2=ΓΛ1/2ΓT,其中A与Γ分别是矩阵G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计算时可以先将原始图像x,y变换为U=G1/2x,v=G1/2y。这样x,y的图像欧式距离(IMED)即可转化为变换图像u,v之间的传统欧式距离,即:

在本文采用的聚类算法中同时使用了欧式距离和图像欧式距离两种距离计算方法,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聚类效果。

2.2.2 K-means聚类算法的实现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递归的聚类算法,它通过不断修改聚类中心来降低总失真度,收敛到一个局部最优解。该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并且有时可能会收敛到一个比全局最优点差得多的局部最优点[10,11]。本文从图像库中每隔3幅图像选取一幅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这样不仅完整地包含了各种口型,聚类中心也均匀分布于唇语库中,更有利于形成近似全局最优的分类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设递归深度m=0。从图像的口型特征向量样本集中每隔3幅图像选一幅加入初始聚类中心集合,并以此作为初始聚类中心集合(1≤i≤k),k=n/3,n为样本图像数。

(2)按最近邻(Nearest Neighbour)准则把训练矢量集中的矢量X分到各类中:

,对所有的j≠i其中距离的计算d[X,]分别选取了欧式距离和图像欧式距离进行计算。

(3)产生新码本,令m←m+1。计算每一类的质心:先计算每一类中各个距离值的平均值,然后取最接近平均值的样本作为新的质心。

(4)结束判断.当类别数达到预设的值(本文预设值为50)则停止,否则转步骤(2)。

完成以上的分类过程后,得到了根据图像口型特性向量的分类结果,然后将每个口型特征向量对应到每幅口型图像,所有原始的口型图像被分成了k类,图像所表示的口型相似的口型图像被归为一类,然后从该类图像选取一个作为该类口型的代表表示其对应的口形。

2.2.3 Fuzzy C-means聚类算法的实现

FCM算法是一种模糊聚类算法,它首先计算样本隶属度,然后将样本数据按一定的隶属度分配到各个类中[12],以此达到分类的效果。本文以口型图像的特征向量作为样本数据输入,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口型图像的分类结果。具体分类算法描述如下:

(1)用随机值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U中的值要满足下列条件,其中N表示口型特性向量样本数,C表示分类数。

(2)计算聚类中心。

(3)计算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

本文分别选取了欧式距离和图像欧式距离进行计算,两种距离计算方式在2.2.1介绍。

(4)更新隶属度矩阵U。

如果dij≠0 (即xi≠vj)

(5)如果达到终止条件(迭代计算次数超过100,经过100次迭代后,聚类结果发生细微的改变),停止,否则转到(2)。

聚类完成后将得到一个N×C二维数组,数组中对应于行列的数值表示原始图像属于那一类的隶属度值,值越大,则说明这个图像属于该类的可能性越大。

以此隶属度矩阵为依据,通过扫描该矩阵,将样本分配到其隶属度最大的类中,然后将特征向量表示的样本数据对应到口型图像,完成口型图像的分类。

分类完成后,原始图像中口形相似的图像被归到一类,然后选取一个代表图像表示此口形,精简了图像库。

2.3 分类结果比较分析

本文对汉语发音的六个元音的唇动序列图像,共200幅嘴唇图像进行了分类,并分别比较了K-means和Fuzzy C-means聚类算法在两种不同口型特征向量表示情况下,以欧式距离和图像欧式距离计算时的分类效果。分类效果统计如表1所示。

其中图像分类错误率定义为:所有类中不属于该类的图像个数总和除以总得图像数,即取所有归入错误类的图像个数与总的图像数的比值。空n类,表示分类结果中有n类口型图像为空。

对分类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分类的效果要略优于Fuzzy C-means聚类算法;采用欧式距离计算时的分类效果要优于采用图像欧式距离计算的分类效果;而采用特征点表示口型特征并以欧式距离计算时分类效果最好。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内嘴唇轮廓线提取口形特征向量的方法,以较低维度的口型特征向量表示口型,更准确地反映了口型特征,同时将聚类算法应用到口型图像的分类中,分析比较了不同聚类算法采用不同口型特征向量表示时的口型图像分类效果,提取出了有代表性的口型图像,建立了基本的口型特征库。更好地满足了唇语识别时唇语库的低数据量存储的需求。

3.礼仪是企业形象的名片 篇三

【关键词】礼仪;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名片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共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的优劣好坏对企业成败兴衰关系极大,“形象策略”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其产品及服务就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与肯定,其工作方式和经营方式就能得到企业职工的支持与信赖,它就能获得社会各界公众的合作与理解,取得一个优良的竞争环境,企业就可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就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而适当的礼仪能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在消费者和竞争伙伴的心目中留下对企业的美好形象。如当顾客在商场门口受到礼仪小姐亲切的“请”礼及在商柜前得到礼仪化的“微笑”服务时,心中自有一种亲切温暖之感;当企业定期邀请组织员工家属来企业参观访问,向他们介绍企业及员工取得的成绩,感谢他们的支持,企业就可赢得员工家属的友情;定期举行消费者座谈会,诚恳地倾听并积极处理消费者的意见,企业就可增进与消费者的友情;而企业通过举办一些公开性的比赛、展览会、艺术节、交易会、信息发布会、联谊会等对外公共关系的礼仪活动,也是赢得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介和有关社会团体对企业赞赏支持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礼仪已经成为反映企业精神风貌、体现企业价值内涵、宣传企业经营理念的一种表达手段。

一、礼仪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风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活动中企业员工所表现出的礼仪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商务人员在相互接触中往往通过对方的仪容、仪表、仪态来判断对方的可靠程度,彬彬有礼,举止有度,谈吐不俗,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自然真诚,从容不迫,挥洒自如,就会使对方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从而赢得尊重和欢迎,也就会为你所代表的企业形象增添无言的光彩,为彼此合作创造良好的铺垫;因而有利于商务活动的开展,增加交易成功的保证系数。

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例,其接待礼节是宾馆服务的“软件”是标志服务质量的门面。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员认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总是保持微笑,彬彬有礼,服务热情周到,在他们的行为中,人们感到了自尊,受到了尊重。曾有一美国代表团来华,在在国宾馆与中方进行商务洽谈,由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往往跳跃很大,致使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给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宾馆的服务员在处理他们进餐时就尤为注意,如通知美方进餐,美方回应“不吃了”,而准备为美方进餐服务的人员则一直坚守岗位不能离开。果然,在洽谈休息时,美方突然又提出要进餐,服务人员不厌其烦,依然微笑着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了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会谈结束后,美方连声向国宾馆表示感谢。其实,在这里,服务人员在不厌其烦的服务中,总是保持友善的微笑,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便是一种重要礼节的表露。这也正是国宾馆信誉特别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现代经济越来越象是形象经济。影响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礼仪不但能够培养人的品格,使人逐渐变得有修养,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品格。而且企业礼仪是员工素质、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和精神风貌的具体化展现。

二、礼仪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内涵

企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要内化到职工的灵魂中去,就必须借助一系列有形的可操作的手段和方法作为其载体。而企业礼仪就是一种重要的体现表征企业价值观的形式,一种有效地宣传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手段。没有一整套严密构成的企业礼仪,企业的价值观就无法充分有效地得到表现和确立。美国著名的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泰伦·狄尔和艾伦·肯民迪在所著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就强调指出了企业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假如要使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立发展,生生不息,就需要仪式和典礼”。“没有意味深长的事件,任何文化都会枯姜,缺乏典礼和仪式,重要的价值观则毫无影响力”。

可以看出,企业按照一定的礼仪,把企业中的某些生活戏剧化、固定化、程式化,从而使参与礼仪活动的员工,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在感受企业文化意识氛围的同时,充当了意识中的一个角色。企业礼仪使企业价值观的传播具了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那些抽象的、口号式的企业文化语言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具体的行为,成为了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变得可视可解,有利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积极去体现。这就进一步使得企业的价值观逐渐向个人的价值观转化,对广大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礼仪传递了企业的经营理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套明确的、始终如一的、精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在企业中发挥极大的效能。而要使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企业职工认识、理解、重视整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努力使其得到广大消费者、客户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而适当的企业礼仪无疑是一种传递企业经营理念,传播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

世界旅馆业巨头希尔顿十分注重员工的文明礼仪教育,倡导员工的微笑服务。每天他至少到一家希尔顿饭店与饭店的服务人员接触,向各级人员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必定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希尔顿每到一家旅馆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时都要问:“现在我们的旅馆已新添了第一流设备,你觉得还必须配合一些什么第一流的东西使客人更喜欢呢?”员工回答之后,希尔顿笑着摇头说:“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旅馆里只有第一流的设备而没有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那些旅客会认为我们供应了他们全部最喜欢的东西吗?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正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和春风。假如我是旅客,我宁愿住进虽然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见到微笑的旅馆,也不愿走进只有一流设备而不见微笑的地方……。”当希尔顿坐专机来到某一国境内的希尔顿旅馆视察时,服务人员就会立即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老板可能随时会来到自己面前再问那句名言:“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正是这种微笑服务使来到希尔顿旅馆的旅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将希尔顿旅馆最佳服务的经营理念传递给了无数来到希尔顿的旅客,使其在多年经营中逐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4.递名片的礼仪 篇四

名片是商务人士的必备沟通交流工具,名片像一个人简单的履历表,递送名片的同时,也是在告诉对方自己姓名、职务、地址、联络方式。由此可知,名片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书面介绍材料。在我们从业之初,设计及印制名片是首要任务,于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以帮助相互了解。精美的名片使人印象深刻,也能体现你的个人风格,但发送名片的时机与场合可是一门学问。

名片的用途十分广泛,最主要的是用作自我介绍,也可随赠送鲜花或礼物,以及发送介绍信、致谢信、邀请信、慰问信等使用,并在名片上面留下简短附言。使用时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使名片更为“个性化”,例如: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友谊天长地久”“祝你工作顺利,早日升职加薪,职业生涯顺风顺水”等。

若想适时地发送名片,使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首先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备好,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中,要放在易于掏出的口袋或皮包里。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和他人的名片或其它杂物混在一起,以免用时手忙脚乱或掏错名片。

2、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参加会议时,应该在会前或会后交换名片,不要在会中擅自与别人交换名片。

3、处在一群彼此不认识的人当中,最好让别人先发送名片。名片的发送可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则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帮助他们认识你。

4、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传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以为你想推销什么物品,反而不受重视。在商业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才不致使人以为

你在替公司搞宣传、拉业务。

5、对于陌生人或巧遇的人,不要在谈话中过早发送名片。因为这种热情一方面会

打扰别人,另一方面有推销自己之嫌。

6、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

7、无论参加私人或商业餐宴,名片皆不可于用餐时发送,因为此时只宜从事社交

而非商业性的活动。

8、递交名片要用双手或右手,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执名片两角,让文字正面朝向对

方,递交时要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可顺带一句“请多多关照。”

9、接名片时要用双手,并认真看一遍上面的内容。如果接下来与对方谈话,不要

将名片收起来,应该放在桌子上,并保证不被其他东西压起来,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

10、破旧名片应尽早丢弃,与其发送一张破损或脏污的名片,不如不送。

11、交换名片时如果名片用完,可用于净的纸代替,在上面写下个人资料。西方人的名片

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如下不同含义:

1.P.P.(pour presentation):意即介绍,通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

友。当你收到一个朋友送来左下角写有“P.P.”字样的名片和一个陌生人的名片时,便是为你介绍了一个新朋友,应立即给新朋友送张名片或打个电话。

2.P.f.(pour felicitation):意即敬贺,用于节日或其它固定纪念日。

3.P.c.(pour condoleance):意即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

4.P.r.(pour remerciement):意即谨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

表示感谢。它是对收到“P.f.”或“p.c.”名片的回复。

5.P.P.c.(pour prendre conge):意即辞行,在分手时用。

6.P.f.n.a.(pour feliciter lenouvel an):意即恭贺新禧。

7.N.b.(nota bene):意即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

按照西方社交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若想送名片,应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作客,若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应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未约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若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名片应放在桌上,不可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

名片的管理

名片这样有用,但是你是否对收到的名片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你是不是有过这种情况:参加一次人际活动之后,名片收到了一大把,你往家里或办公室里随手一放,可是有一天,你急于寻找一位曾经结识的朋友帮忙,却东找西翻,就是找不到他留给你的名片和联系方法。因此,对名片的管理十分必要。

首先,当你和他人在不同场合交换名片时,务必详尽记录与对方会面的人、事、时、地、物。交际活动结束后,应回忆复习一下刚刚认识的重要人物,记住他的姓名、企业、职务、行业等。第二天或过个两三天,主动打个电话或发个电邮,向对方表示结识的高兴,或者适当地赞美对方的某个方面,或者回忆你们愉快的聚会细节,让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和了解。

其次,对名片进行分类管理。你可以按地域分类,比如:按省份、城市;也可以按行业分类;还可以按人脉资源的性质分类,比如:同学、客户、专家等。

第三,养成经常翻看名片的习惯,工作的间隙,翻一下你的名片档案,给对方打一

个问候的电话,发一个祝福的短信等,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存在和对他的关心与尊重。

第四,定期对名片进行清理。将你手边所有的名片与相关资源数据作一全面性整理,依照关联性重要性、长期互动与使用机率、数据的完整性的因素,将它们分成三堆,第一堆是一定要长期保留的,第二堆是不太确定,可以暂时保留的,第三堆是确定不要的。当确定不要时销毁处理。

友情提示:

5.名片的交接礼仪 篇五

名片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使用起来简便、灵活、文明,能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十分频繁的需要,因而成为现代交际的一种工具。

名片样式

通常使用的名片分为私用名片、商务名片和单位名片三种类型。单位名片的主角是单位,其内容大体是两项:一是本单位的全称及其徽号,二是与本单位联络的方法,包括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等。私用名片、商务名片的主角则是个人。除单位名片外,通常一枚标准的名片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本人所属的单位、徽号以及自己所在的具体部门;二是本人的姓名、学位、职务或职称;三是与本人联络的方法,包括单位所在的地址、办公电话号码、住宅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等。此外,还可酌情列出本单位的传真号码、电报挂号以及本人的寻呼机号码。不管是私人名片和商务名片,一般都不提供本人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如确有必要,可在交换名片时当场提供。这样做,往往被视为是向交往对象表明自己的重视与信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有些人,名片成了“明骗”的一种幌子,因此对其名片所列内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掉以轻心。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畅5 ~ 10 厘米,宽5畅5 ~ 6 厘米。名片的印制以横排为佳。名片的质地应是柔软耐磨的白板纸、布纹纸;名片的色彩切忌鲜艳、花哨,讲究淡雅端庄,以白色、黄色、乳白、浅蓝为宜。我国的习惯是把职务用较小号字体印在名片左上角,姓名印在中间;外国人的习惯姓名印在中间,职务用较小号字体印在姓名下面。如果同时印中外文时,通常一面印中文,另一面印外文,外文要按国际习惯排列。不论是印制个人名片还是商用名片,上面列的职务都不要太多,列一两个主要职务即可,以免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虚衔开列过多,反倒显得自己水平不高。假如必要,可为自己设计几种单位不同、职衔不同的名片,在公务交往中,该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在西方,一位商界人士口袋里有好几种名片,是不足为奇的。

名片的公关意义

在现代社会,名片不仅有进行自我介绍和保持联络的作用,而且还有其他多种用途。

6.职场礼仪之名片礼仪 篇六

1.到别处拜访时,经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

2.如果是坐着,尽可能起身接受对方递来的名片。

3.辈份较低者,率先以右手递出个人的名片。

4.接受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并确定其姓名和职务。

5.接受名片后,不宜随手置于桌上。

6.不可递出污旧或皱折的名片。

7.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掏出。

8.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名片上书写不相关的东西。

9.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

7.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 篇七

1.1 基本原理

井控又叫做井涌控制、压力控制, 虽说叫法不相一致, 但本质和基本原理却趋于一致, 即为采用一定的方法控制地层压力, 竭力保持石油钻井内部的压力大致平衡, 最终确保钻井施工作业可以顺利进行。井控技术指的就是有效平衡、有效遏制地层压力的技术手段, 在钻井工作中适当应用井控技术是极为必要的, 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钻井作业的危险系数, 同时也可以保护井下的油气资源、防止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1.2 简要分类

关于井控的分类, 一般都是以井涌的规模和采纳的控制方法为衡量准则, 从而将井控作业分为一级井控、二级井控与三级井控三种, 呈现出层次性。一级井控是依靠适当的钻井液和技术措施使井底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的钻井过程, 来控制地层压力, 使得没有地层流体进入井内。溢流量为零, 自然也无溢流产生;二级井控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 发生了溢流, 但可以得用井口控制设备, 按照关井操作程序来控制溢流, 并建立起新的井底压力平衡, 恢复正常钻井工作, 无地层流体进入钻井液的过程, 使之重新达到一级井控状态;三级井控是指井喷失控后, 这时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抢险, 重新恢复对井的控制的过程。这就是平常说的井喷抢险, 可能需要灭火, 打救援井等各种具体技术措施。但一般来说, 石油钻井最好处于一级井控的状态, 辅之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 旨在面对突发事故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经济损失, 同时最快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 列举几种常用的钻井井控技术

在钻井的实际过程中, 较为常用的钻井井控技术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钻井液井控技术、溢流的预防与处理技术、浅层气处理技术。钻井液井控技术是针对井喷事故的关键性处理技术, 它能够有效预防并在第一时间解决井喷事故, 但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 务必要重视两方面内容, 一是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 二是在进入油气层面之先依据设计要求调整钻井液的性能, 努力将切力和粘度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标准下;溢流的预防与处理技术是钻井井控中较为关注的一种技术, 其针对解决钻井作业中的溢流问题, 但要想发挥出这一技术的真正功用, 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则、标准, 细致周密的观察钻井的溢流现象, 尽快在第一时间发现溢流问题;浅层气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井喷事故, 坐岗人员及时发现、通过停钻循环观察增加钻井液密度等措施控制浅层气.在钻井过程中采取短起下等操作疏通井眼, 通过倒划眼操作解决了起钻过程中出现的拔活塞现象, 有效控制了浅层气.为油气井的施工提供。

3 加强钻井井控安全管理具体手段

3.1 专业化的井控设备检修

加强钻井井控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就是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性, 这就要专业化的井控设备检修队伍来支持此项工作, 尽量在第一时间发现井控设备的异常与危险因素, 及时高质的做出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 保障设备的安全性能。除了做好设备的基本维修工作以外, 还应适当开展安全试压工作, 邀请专业的事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 大力且全面推广试压工作的正常运行。

3.2 选择合理有效井控技术

上文提及到了钻井液井控技术、溢流的预防与处理技术、浅层气处理技术这三种常用的井控技术, 虽然只是简单的阐释, 并未全面普及到其深层价值意义, 但并不意味着井控技术在安全管理领域中就不重要。反而, 加强钻井井控安全管理一定要选择合理且有效的井控技术, 切勿盲目使用井控技术, 最好还能够落实井控安全监测机制、强化井控设备安全性等问题, 进而避免在井控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发生各种意外状况。

3.3 强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除了以上三种加强管理的手段以外, 定期培训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他们的专业能力, 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选择培训的内容时, 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试图模拟一些较为真实的事故场景, 着重培训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与安全事故应对能力, 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应急预防、紧急自救等能力。

4 结语

总的来说, 与井控相关的基本原理、分类类别我们应该明白于心, 而且对于钻井液井控技术、溢流的预防与处理技术、浅层气处理技术这三种常用的井控技术达到熟知的状态, 以便在危急时刻能够灵活应对。除了掌握这些原理、技术的内容以外, 务必还应了解一些加强井控安全管理的具体手段, 从根本上降低钻井作业的危险性, 提高井控安全管理的同时也保障井控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华君.辽河油田井控管理创新与应用[J].化工管理.2013 (12) .

[2]赵炳.以井控管理为中心, 确保井控安全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 (07) .

[3]路相宜.中石油发力井控[J].中国石油石化.2007 (03) .

[4]陈旭, 何江川.对井控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J].职业.2008 (21) .

8.商务礼仪之名片礼仪常识 篇八

名片胜作过程中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交换名片时也应注重礼节。我们使用的名片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标明你所在的单位,另一个是表明你的职务、姓名及承担的责任。总之,名片是自己(或公司)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在使用名片时要格外注意。

名片的准备

1、名片不要和钱包、笔记本等放在一起,原则上应该使用名片夹。

2、名片可放在上衣口袋(但不可放在裤兜里)。

3、要保持名片或名片夹的清洁、平整。

名片的递送

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具体步骤】

1.存放得当,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裤兜是不可取的)。

2.站立对正,上身前倾,欠身。

3.名片放低,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持名片的两个角,字体朝向对方,齐胸送出,清楚简明的自我介绍。

名片的接受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具体步骤】

1.立即起立,面向对方。

2.双接下端,齐胸高度。

3.表示感谢,认真拜读。

4.存放得当,珍惜爱护。

5.交换名片时,先接对方的名片,把自己的名片放在下面,接过后仔细阅读。

注意:

1.随身携带的名片应使用较精致的名片夹,最好放置在公文包中;

2.在接名片时,应该礼貌起身,用拇指和食指持名片下方两角,接过并浏览片刻(别忘了礼貌的说“谢谢”);

3.顺序: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男士向女士先递出名片,在人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

3.名片的存放

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名片礼仪注意事项

1.到别处拜访时,经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

2.如果是坐着,尽可能起身接受对方递来的名片。

3.辈份较低者,率先以右手递出个人的名片。

4.接受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并确定其姓名和职务。

5.接受名片后,不宜随手置于桌上。

6.不可递出污旧或皱折的名片。

7.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掏出。

8.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名片上书写不相关的东西。

9.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

10.上司在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如何整理获得的名片

他人的名片就是资源和财产,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索取越多的名片,来增加我们的财产数量,为日后积累资源。聚会、会议、饭局、商务往来、日常工作等均是获取途径。

获取之后当然是科学整理工作了,尤其对于商务人事,可以用名片夹和电脑整理名片。按工作关系,单位性质,工作性质,重要程度,利益关系等适用自己使用习惯 和工作理念的标准分类。

9.国际名片礼仪应避免的常识 篇九

名片现在人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性、广泛性,便于携带、使用、保存和查阅的信息载体之一,但是又很少的人知道名片的历史。

名片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那时候名片称称“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这个时期的“门状”也就是“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

名片分类

根据名片用途、内容及使用场合的不同,基层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名片可以分为社交名片和公务名片两类;而根据名片主人数量和身份的不同,名片又可分为个人名片,夫妇联名名片以及集体名片三类。基层公务员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应当使用不同的名片。

名片的常规用途

1、介绍自己。

初次与交往对象见面时,除了必要的口头自我介绍外,还可以名片作为辅助的介绍工具。这样不仅能向对方明确身份,而且还可以节省时间,强化效果。

2、结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如欲结识某人,往往可以本人名片表示结交之意。因为主运递交名片给初识之人,既意味着信任友好,又暗含“可以交个朋友吗?”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一般会“礼尚往来”,将其名片也递过来,从而完成双方结识的交往的第一步。

3.保持联系。大多名片都有一定的联络方式印在其上。利用他人在名片上提供的联络方式,即可与对方取得并保持联系,促进交往。

4.通报变更。基层公务员如果变换了单位、调整了职务、改动了电话号码或者乔迁至新居后,都会重新制作自己的名片。向惯常的交往对象递交新名片,就能把本人的最新情况通报对方,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避免联系上的失误。

名片的制作

1、文字排版

在正常情况下应采用标准的汉字简化字,如无特殊原因,不得使用繁体字,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或外语同时印刷时,应将汉字印于一面,而将少数民族文字或某种外文印于另一面。不要在同一面上混合使用不同文字,一张名片上不宜使用两种以上文字。

2、名片内容

名片上要介绍清楚你的姓名、职业、办公电话等详细信息,一般名片不提倡提供私人电话,名片上除了文字符号外不宜添加任何没有实际效用的图案。如果本单位有象征性的标志图案,则可将其印于归属一项的前面,但不可过大或过于突兀。

3、名片不能涂改

名片就代表着你个人,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名片譬如脸面,脸面是不改的。比如有的人电话换了,就直接在名片上改一下,这都是不允许的。

递名片礼仪

1、要提前准本好名片

名片应统一置于名片夹、公文包或上衣口袋之内,在办公室时还可放于名片架或办公桌内。切不可随便放在钱包、裤袋之内。放置名片的位置要固定,以免需要名片时东找西寻,显得毫无准备。

2、要观察对方意向

除非自己想主动与人结识,否则名片务必要在交往双方均有结识对方并欲建立联系的意愿的前提下发送。这种愿望往往会通过“辛会”、“认识你很高兴”等一类谦语以及表情、体姿等非语言符号体现出来。如果双方或一方并没有这种愿望,则无须发送名片,否则会有故意炫耀、强加于人之嫌。

3、注意时间

发送名片要掌握适宜时机,只有在确有必要时发送名片,才会令名片发挥功效。发送名片一般应选择初识之际或分别之时,不宜过早或过迟。不要在用餐、戏剧、跳舞之时发送名片,也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多位陌生人发送名片。

4、态度要谦恭

表现谦恭。对于递交名片这一过程,应当表现得郑重其事。要起身站立主动走向对方,面含微笑,上体前倾15度左右,以双手或右手持握名片,举至胸前,并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同时说声:“请多多指教”,欢迎前来拜访“等礼节性用语。切勿以左手持握名片。递交名片的整个过程应当谦逊有礼,郑重大方。

接受名片礼仪

1、是态度谦和

接受他人名片时,不论有多忙,都要暂停手中一切事情,并起身站立相迎,面含微笑,双手接过名片。至少也要用右手,而不得使用左手。

2、是认真阅读

即使你不想与他这个人认认识在接过名片后,也应先向对方致谢,然后至少要用一分钟时间将其从头至尾默读一遍,遇有显示对方荣耀的职务、头衔不妨轻读出声,以示尊重和敬佩。若对方名片上的内容有所不明,可当场请教对方。

3、是精心存放

接到他人名片后,切勿将其随意乱丢乱放、乱揉乱折,而应将其谨慎地置于名片夹、公文包、办公桌或上衣口袋之内,且应与本人名片区别放置。

4、礼尚往来

接受了他人的名片后,一般应当即刻回给对方一枚自己的名片。没有名片,名片用完了或者忘了带名片时,应向对方作出合理解释并致以歉意,切莫毫无反应。

10.名片分类的基本礼仪 篇十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上海化学) “玉兔”号月球车用 23894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23894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3894P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

B.23894Pu与23994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23894Pu与23892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23894Pu与23994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A项: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 而23894Pu与23892U是不同元素形成的核素, 显然二者不是同位素;B项: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23894Pu与23994Pu是Pu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 二者互为同位素;C项:23894Pu与23892U是不同元素形成的核素, 其质子数不同, 二者的化 学性质不 同;D项:23894Pu与23994Pu互为同位素, 二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 因此23894Pu与23994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例2】 (2013·海南化学) 重水 (D2O)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氘 (D) 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1H与D互称同位素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解析:A项:氘 (D) 是氢元素形成的一种核素, 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 其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项:1H与D是氢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核素, 二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互为同位素;C项:H2O与D2O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而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同种元素形成的 不同单质;D项:1H218O与D216O都是H、O元素形成的化合 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0。

答案:C

【例3】 (2013·广西理综)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 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解析:A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同温同压下, 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必定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即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 因此其质量不相同, 密度也不相同;B项:12C18O和14N2 都属于双原子分子, 当原子数相同时, 其分子数必然相同, 但是每个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不相同, 所以中子数不相同;C项: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时, 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且每个分子都含有14个电子, 因此两种气体的电子总数相同;D项:12C18O和14N2的摩尔质量不同, 二者的质量相等时, 其物质的量不相同, 所具有的质子数也不相同。

答案:C

考情分析:近几年, 高考对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原子的构成;3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分;4原子序数、核 电荷数、质子 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注意:

(1)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不同, 同位素研究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同素异形体研究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同位素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质子数相同, 2中子数不同, 二者缺一不可。

(2) 元素、核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新题速递】

1.在陆地生 态系统研 究中, 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16O2 比18O2 沸点更低

C.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D.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2.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 其单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C.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纳米碳管不会与氧气反应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 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2

B.232Th和233U互为同位素

C.232Th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 X、Y处于同一周期, 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 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解析:短周期元素X、Z可形成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 则X可能为O、S元素, Z可能为F、Cl元素。Y元素可形成阳离子Y+, 且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Y只能为Na元素, 又知X、Y处于同一周期, 从而推知X为S元素, Z为F元素。

A项: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F>S>Na。B项:F、S元素形成的 单质为分 子晶体, 金属Na则为金属晶体, 显然单质的沸点关系为Na>S>F2。C项:S2-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Na+和F-离子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显然S2-离子的半径大于Na+、F-;Na+、F-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序数越小, 离子半径越大, 因此F-离子半径大于Na+。D项: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形成核素的质子数, 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为S>Na>F。

答案:D

【例2】 (2014·江苏化学)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W与X同主族。下 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W) >r (Z) >r (Y) >r (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则X为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则Y为O元素。Z2+与Y2 (O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Z为Mg元素。W与X同主族, 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X, 则W为Si元素。

A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r (Mg) >r (Si) >r (C) >r (O) 。B项:O元素与Mg元素形成 化合物MgO, 只含有离 子键;O元素与Si元素形成化合物SiO2, 含有共价键。C项:C元素的非 金属性强 于Si元素, 则H2CO3 的酸性强于H2SiO3。D项: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i元素, 则H2O的热稳定性强于SiH4。

答案:D

【例3】 (2014·浙江理综) 如下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 W、X、Y、Z为短周期元素, 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 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解析:设W元素原子 的最外层 电子数为x, 则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x+1、x+2、x+3, 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那么x+ (x+1) + (x+2) + (x+3) =22, 解得x=4, 从而推知W、X、Y、Z分别处于第ⅣA、ⅤA、ⅥA、ⅦA族。结合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推出W、X、Y、Z分别Si、N、O、Cl元素。W与T同主族, 则T为Ge元素。

A项: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Cl, 其中H2O中存在氢键, 其沸点最高;HCl中只存在分子间 作用力, 其沸点最低。

B项:N、O、H元素可形成HNO2、HNO3等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也可形成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H4NO3。

C项:SiO2、Si3N4 属于原子晶体, 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等特点, 而SiCl4属于分子晶体, 具有熔点低、硬度小等特性。

D项:G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 因此具有半导体 的特性。Ge元素与C元素属于同一主族, 其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两种元素的性质相似, 据此推测Ge元素可形成GeCl4。

答案:D

考情分析: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如下。

(1) 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1周期序数等于族 序数两倍 的元素是 锂 (Li) ;2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三倍的元素是硫 (S) ;3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是镁 (Mg) ;4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元素是钠 (Na) ;5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是H、Be、Al, 族序数是周期数两倍的元素是C、S, 族序数是周期数三倍的元素是O;6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是H (11H) 。

(2) 含量与物理性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O) , 其次是硅 (Si)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l) ;3其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 (C) ;4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 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元素是N;5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C)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的元素是锂 (Li) ;7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的元素是氢 (H) ;8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 (Cl) 。

(3) 化学性质与用途

1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氟 (F) ;2其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氮 (N) , 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3其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硫 (S) , 化学方程 式为2H2S+SO2═3S↓+2H2O;4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氟 (F) ;5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且产生氢气的单质有Al和Si, 化学方程式为2Al + 2NaOH + 2H2O═2NaAlO2 +3H2↑, Si+ 2NaOH + H2O═Na2SiO3+2H2↑;6既能在CO2中燃烧, 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是镁 (Mg) , 化学方程式为

【新题速递】

1.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 (用字母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体现出原子核外电子层呈现周期性变化

B.原子半径:W>R>X

C.W的氢化物与R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 前者强于 后者, 可证明非 金属性:R>W

D.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元 素周期表 中第2周期、第ⅥA族

B.原子半径:甲>乙

C.单质的氧化性:丙>乙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丁>丙>乙

3.W、X、Y、Z 是短周期元素, 其部分性质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B.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 性:Y>X

C.离子半径:Z>W

D.Z的氧化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三、化学能与热能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海南化学) 标准状态下, 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495kJ·mol-1。下列热化 学方程式 正确的是 ()

解析:对应指定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热ΔH=各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各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据此可知, 反应的

答案:D

【例2】 (2014·新课标 全国理综 Ⅱ) 室温下, 将1mol的CuSO4·5H2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热效应为 ΔH1。将1 mol的CuSO4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为) , 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2>ΔH3

B.ΔH1<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解析:1molCuSO4·5H2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热效应为ΔH1, 据此可得热化学方程式:1CuSO4·5H2O (s) ═CuSO4 (aq) +5H2O (l) ΔH1。1molCuSO4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热效应为ΔH2, 据此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uSO4 (s) ═CuSO4 (aq) 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热效应为ΔH3, 据此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A项:CuSO4·5H2O (s) 溶于水会 使溶液温度降低, 说明该过程吸收热量, 则有ΔH1>0;CuSO4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说明该过程放出热量, 则有ΔH2<0。依据盖斯定律, 由1- 2得到3, 则有ΔH3=ΔH1-ΔH2, 则ΔH3>0, ΔH2<ΔH3。

B项:由A项分析可 知, ΔH2=ΔH1 ΔH3, 且ΔH2<0, 从而推知ΔH1<ΔH3。

C项:由上述分 析可知, ΔH2= ΔH1-ΔH3。

D项:由于ΔH1>0, ΔH2<0, ΔH1<ΔH3, 所以ΔH1+ΔH2<ΔH3。

答案:B

【例3】 (2014·重庆理综) 已知:1C (s) +H2O (g) ═CO (g) + H2 (g) ΔH =akJ·mol-1;22C (s) +O2 (g) ═2CO (g) ΔH = -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 分别为436kJ·mol-1、496kJ·mol-1和462kJ·mol-1, 则a为 ()

A.-332B.-118

C.+350 D.+130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 由2 - 1×2可得:2H2 (g) +O2 (g) ═2H2O (g) , 则有ΔH =- (220+2a) kJ·mol-1。根据键能 与反应热的关 系可得, 该反应的 反应热ΔH = (2×436kJ·mol-1+ 496 kJ·mol-1) - (4×462kJ·mol-1) = - 480 kJ·mol-1, 则有- (220+2a) kJ·mol-1= -480kJ·mol-1, 解得a=+130。

答案:D

考情分析:近几年,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直是高考测试的热点, 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计算 (根据盖斯定律或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等问题, 尤其是盖斯定律的应用考查更为频繁;二是以填空题形式考查能源、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问题。解答此类问题, 要注意:

(1)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量, 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方向改变, 反应热ΔH的符号改变。

(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能量变化以物质变化为基础, 且能量变化 (反应热) 只与始态、终态物质的总能量有 关, 与中间过 程无关。

(3) 化学反应 中反应热 与键能的 关系为ΔH=反应物中化学键的键能总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键能总和。

【新题速递】

1.1, 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1, 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 性的相对大小

B.1, 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1, 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 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2.工业上可用煤制天然气, 生产过程中有多种途径生成CH4。已知:

下列关于上 述反应焓 变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ΔH1>0, ΔH3<0

B.ΔH2>0, ΔH4>0

C.ΔH1=ΔH2+ΔH3

D.ΔH3=ΔH4+ΔH5

四、化学能与电能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 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下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 反应为

C.放电时, 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 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解析:A项:Li为活泼金属, 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 作原电池的负极, 则a为正极, b为负极。B项:电池充电时, a电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 作电解池的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作电解池的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C项:放电时, 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化, Li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项:放电时,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 阴离子移向负极, 则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答案:C

【例2】 (2012·山东理综)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 插入海水中的铁棒, 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 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 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 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 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解析:A项:插入海水中的铁棒, 越靠近液面, 其中溶解的O2的浓度越大, 腐蚀越严重;B项:开关由M改置于N时, 形成原电池, Zn为负极, Cu-Zn合金作正极, 被保护;C项:接通开关时, 形成原电池, Zn作负极, 被腐蚀, Pt作正极, 表面产生大量气泡;D项:Zn-MnO2干电池中, Zn作负极, 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Zn被氧化引起的。

答案:B

【例3】 (2014·上海化学) 如右图所示, 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 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 分析正确 的是 ()

A.K1 闭合, 铁棒上发生的 反应为2H++2e- ═H2↑

B.K1 闭合, 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C.K2 闭合, 铁棒不会被腐蚀, 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K2 闭合, 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 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

解析:K1闭合, 该装置形成原电池, 活泼金属Fe作负极, 电极反应 式为Fe-2e- ═Fe2+, 铁棒被腐蚀;石墨棒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电极周围溶液的pH逐渐升高。

K2 闭合, 该装置形成电解池, 石墨棒为阳极, 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铁棒为阴极, 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当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 阳极上得到0.001molCl2, 阴极上得到0.001molH2, 两极共产生0.002mol气体。

答案:B

方法技巧:解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问题时, 要特别注意:

(1)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 电解时阳极产物的判断

1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 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2用惰性电极 (Pt、Au、石墨、钛等) 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阴 离子的放 电顺序是, 电解含上 述离子的溶液时, 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越易在阳极失电子。

(3) 电解时阴极产物的判断

在阴极上, 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 都不参与电极反应, 均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是

【新题速递】

1.目前发明的电动势法检测溶液中OH-浓度的原理 如下图, 总反应方 程式为:Cu+Ag2O═Cu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 Cu电极附近的c (OH-) 增大

B.该电池反应说明氧化性Ag2O强于CuO

C.负极的电 极反应为:Ag2O+2e- ═2Ag+O2

D.该电池也可以测量盐酸溶液中c (OH-)

2.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等优点。一种以液态肼 (N2H4) 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 剂, KOH溶液作为 电解质溶 液。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极发生氧化反应

B.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 ═N2↑+4H2O

C.放电时, 电流从a极经过负载流向b极

D.其中的离 子交换膜 需选用阳 离子交换膜

3.下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 电解质是H2SO4 溶液。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4H++2SO2-4═2PbSO4+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与N相接时, 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K与N相接时, H+向负极区迁移

C.K与M连接时, 所用电源的a极为正极

D.K与M相接时, 阳极附近 的pH逐渐减小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北京理 综 ) 一定温度 下, 10mL0.40mol·L-1H2O2 溶液发生 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O2) ≈3.3×10-2mol/ (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O2) <3.3×10-2mol/ (L·min)

C. 反应至6 min时, c (H2O2 ) =0.30mol·L-1

D.反应至6min时, H2O2 分解了50%

解析:A项:H2O2 溶液发生分解反应的原理为2H2O2═2H2O+O2↑, 由表中数据可知, 0~6min时间内生成O2的体积为22.4mL (即10-3mol) , 则有v (H2O2 ) = (2×10-3mol) / (0.01 L×6 min) ≈3.3×10-2mol/ (L·min) 。B项:随着反应 的进行, H2O2 溶液的浓 度减小, H2O2 的反应速 率减小, 因此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O2) <3.3×10-2mol/ (L·min) 。C项:反应至6min时, 消耗2×10-3molH2O2, 则剩余H2O2 的物质的 量为2×10-3mol, 溶液中c (H2O2) = 0.20mol·L-1。D项:反应至6min时, H2O2 由4×10-3mol变为2×10-3mol, 其转化率为50%。

答案:C

【例2】 (2014·安徽理综)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 其脱硝反应为:2NO2 (g) +O3 (g) N2O5 (g) +O2 (g) , 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解析:A项:由图可知, 该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温度升高, 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常数减小。B项:由图像可知, 0~3s内, 二氧化氮的浓度变 化量Δc (NO2) =1 mol·L-10.4mol·L-1=0.6mol·L-1, 则反应速率为v (NO2) = ( 0.6 mol·L-1) /3 s =0.2mol/ (L·s) 。C项:t1时仅加入 催化剂, 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但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达到平衡时, 仅增大c (O2) , 平衡逆向移动, NO2 的转化率降低, 而由图像可知, NO2的转化率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则x可以代表c (O3) 、压强等。

答案:A

【例3】 (2014·福建理综) 在一定条件下, 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 期指任一 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 应时间, 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

解析:A项:由表中数据可知, 每隔10min, c (N2O) 的变化量 是定值, 结合v (N2O) =Δc (N2O) /Δt分析得出v (N2O) 始终保持不变。B项:由表中数据可知, 单位时间内c (N2O) 的变化与N2O的起始浓度无关, 最终N2O完全分解, 其浓度为0。C项:0~50min内c (N2O) 由0.1 mol·L-1变为0.05 mol·L-1, 则0.1mol·L-1N2O的半衰期 为50 min;20~60min内, c (N2O) 由0.08 mol·L-1变为0.04mol·L-1, 则0.08mol·L-1N2O的半衰期为40min, 显然, 随着N2O浓度的减小, 其半衰期也在减小。

答案:A

方法技巧: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考查的热点, 命题主要集中在: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图像及其分析;4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等。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特别注意:

(1)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新题速递】

1.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 (g) +B (g) 2C (g) ΔH <0。t1 时刻达到平衡后, 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 其反应过程 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0~t2 时, υ (正) >υ (逆)

B.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 A的体积分数Ⅰ>Ⅱ

C.t2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 平衡常数Ⅰ<Ⅱ

2.在恒容密闭容器进行的可逆反应:MgSO4 (s) +CO (g) MgO (s) + CO2 (g) + SO2 (g) ΔH>0。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平衡常 数K值变大, 平衡移动 时v (逆) 增大

B.容器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则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C.若x表示温度, y可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x表示CO物质的量, y可表示平衡时CO2与CO物质的量之比

3.工业上采用NH3作还原剂脱氮原理为:NO (g) +NO2 (g) +2NH3 (g) 2N2 (g) +3H2O (g) , 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 测量不同温度下逸出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 从而确定烟气效率, 下图是两种不同催化剂的脱氮效率曲线, 判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催化剂1、2分别适合 于250℃和450℃左右脱氮

C.曲线1、2最高点表示此时平衡转化率最高

D.相同条件下, 改变压强 对脱氮率 没有影响

六、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山东理 综) 已知某温 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 数相等, 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 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 (NH4+) /c (NH3·H2O) 先增大再减小

C.c (CH3COOH) 与c (CH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 水的体积 为10 mL时, c (NH4+) =c (CH3COO-)

解析:A项:CH3COOH的存在抑 制水的电离, 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 因生成CH3COONH4, 溶液中c (CH3COOH) 逐渐减小, 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 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 再滴加氨水, 由于过量的氨水抑制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B项:NH3·H2O的电离常 数为Kb=[c (OH-) ·c (NH4+) ]/c (NH3·H2O) , 则有c (NH4+) /c (NH3·H2O) = Kb/c (OH-) =[Kb·c (H+) ]/Kw, Kb、Kw只与温度有关, 在滴加氨水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而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氨水的过程中, c (H+) 始终减小, 因此c (NH4+) /c (NH3·H2O) 始终减小。

C项:据元素守恒可知, n (CH3COOH) 与n (CH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但随着滴加氨水体积的增加, 混合溶液的总体积增大, 因此c (CH3COOH) 与c (CH3COO-) 之和逐渐减小。

D项:CH3COOH溶液中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 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 生成CH3COONH4, 由于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 因此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相等, 此时溶液呈中性, 据电荷守恒有c (H+) + c (NH4+) = c (CH3COO-) +c (OH-) , 则有c (NH4+) =c (CH3COO-) 。

答案:D

【例2】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 一定温度下, 下列溶液 的离子浓 度关系式 正确的是 ()

A.pH =5的H2S溶液中, c (H+) =c (HS-) =1×10-5mol·L-1

B.pH=a的氨水溶 液, 稀释10倍后, 其pH=b, 则a=b+1

C.pH=2的H2C2O4 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 比例混合:c (Na+) + c (H+) =c (OH-) +c (HC2O4-)

D.pH相同的1CH3COONa 2NaHCO33NaClO三种溶液的c (Na+) :1>2>3

解析:A项:H2S为二元弱酸, H2S溶液中存在:H2SHS-+ H+、HS- S2-+H+、H2OH++OH-。根据上述反应知, pH = 5的H2S溶液中, c (H+) = 1×10-5mol·L-1>c (HS-) 。B项:氨水稀释过 程中, 电离平衡NH3·H2ONH4++OH-正向移动, 因此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 所得溶液的pH大于a-1, 即a<b+1。C项:H2C2O4 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据电荷守恒有c (Na+) + c (H+) = c (OH-) +c (HC2O4-) +2c (C2O2-4) 。D项: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依 次减弱, 从而可知CH3COO-、HCO3-、ClO-的水解程 度依次增强, 若三种盐溶液的pH相同, 则其浓度大小为c (CH3COONa) >c (NaHCO3) >c (NaClO) 。

答案:D

【例3】 (2013·广西理综) 下图表示溶液中c (H+) 和c (OH-) 的关系, 下列判断 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 间任意点 均有c (H+) ×c (OH-) =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 (H+) <c (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解析:A项:水的离子 积Kw= c (H+) ·c (OH-) , 只与温度 有关, 与溶液的 酸碱性无关。B项:由图像可 知, XZ线上c (H+) =c (OH-) , M区域内则有c (H+) <c (OH-) , 溶液呈碱性。C项:水的电离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T1→T2 的过程, c (H+) 、c (OH-) 均增大, 说明该过程中温 度升高, 则有T1<T2。D项:XZ线代表c (H+) =c (OH-) , 即溶液呈中性, 但温度升高时, 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溶液的pH减小 (即pH<7) 。

答案:D

【例4】 (2013·上海高考) 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和HS H++S2-。若向H2S溶液中 ()

A.加水, 平衡向右移动,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 平衡向左移动, 溶液pH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 平衡向左移动, 溶液pH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忽略体积变化) , 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解析:A项:向H2S溶液中加水,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但溶液体积增大, 溶液中H+浓度减小。B项:通入SO2气体, 可发生反应:2H2S+SO2═3S↓ +2H2O, SO2过量时, 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 其酸性比氢硫酸强, 因此溶液的pH减小。C项:滴加新制氯水, 发生反应:H2S+Cl2═2HCl+S↓, 溶液中c (H2S) 减小, 平衡向左移动, 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 溶液的酸性增强, 溶液的pH减小。D项:加入少量CuSO4, 发生反应:CuSO4+ H2S═CuS↓+H2SO4, 溶液中c (S2-) 减小, 而c (H+) 增大。

答案:C

考情分析:近几年, 高考对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考查, 主要涉及:1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产生的影响;2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3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简单计算等。解题时, 要特别注意:

(1) 水的离子积常数、电离平衡常数都只与温度有关, 与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无关。

(2) 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电离平衡问题时, 要注意平衡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移动结果不能“抵消”或“超越”这种改变。例如, 加水稀释CH3COOH时, 尽管溶液 中n (H+) 增大, 由于溶液体 积增大的 程度更大, 故c (H+) 仍会减小。

(3) 计算溶液的pH时, 要注意:1若溶液为酸性, 先求c (H+) , 再求pH;2若溶液为碱性, 先求c (OH-) , 再由求c (H+) , 最后求pH。

【新题速递】

1.25℃, 向一定体积0.1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 溶液中c (H+) 与c (OH-) 的变化关系如上图所示, 则 ()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 液中c (CH3COO-) >c (Na+)

C.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D.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2.25℃时, 下列关于饱和氯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饱和氯水中加入CaCO3, 溶液的pH变大

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 溶液的pH变小

C.在饱和氯水中通入H2S气体, 溶液的pH变小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 所得溶液中离 子浓度的 关系如下:c (Na+) >c (ClO-) >c (Cl-) >c (HClO)

3.已知醋酸、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1CH3COOH+ H2OCH3COO-+ H3O+K1 =1.75×10-5;2 CH3COO-+H2OCH3COOH +OH-K2 =5.71×10-10。常温下, 将50mL0.2mol/L醋酸与50mL0.2mol/L醋酸钠混合制得溶液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的pH>7

B.对甲进行微热, K1增大、K2减小

C.甲溶液中 有c (CH3COO-) >c (Na+) >c (CH3COOH)

D.若在甲中加入5mL0.1mol/L的盐酸, 则溶液中醋酸的K1会变大

七、盐类水解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4·海南化学) 室温下, 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别 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 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 滴定醋酸消耗的V (NaOH) 小于20mL

C.V (NaOH) =20.00mL时, 两份溶液中c (Cl-) =c (CH3COO-)

D.V (NaOH) =10.00mL时, 醋酸溶液中c (Na+) >c (CH3COO-) >c (H+) >c (OH-)

解析:A项:HCl是强电解质, CH3COOH是弱电解质, 因此浓度 均为0.100mol·L-1时, 盐酸的pH=1, 醋酸的pH大于1, Ⅰ表示滴定醋酸的曲线, Ⅱ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B项:醋酸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 恰好生成CH3COONa, 由于CH3COO-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 若使溶液的pH=7, 滴定醋酸消耗的V (NaOH) 小于20mL。C项:当V (NaOH) =20.00mL时, NaOH溶液恰好分别与盐酸、醋酸完全 反应生成CH3COONa、NaCl, CH3COO-发生水解而Cl-不发生水 解, 因此两溶液中有c (Cl-) >c (CH3COO-) 。D项:当V (NaOH) =10.00 mL时, 得到等浓 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 该溶液显酸性, 则有c (H+) >c (OH-) , 据电荷守恒可得c (CH3COO-) >c (Na+) 。

答案:B

【例2】 (2014·安徽理综) 室温下, 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2S溶液:c (Na+) > c (HS-) >c (OH-) >c (H2S)

B.Na2C2O4 溶液:c (OH-) =c (H+) +c (HC2O4-) +2c (H2C2O4)

C.Na2CO3 溶液:c (Na+) +c (H+) =2c (CO2-3) +c (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 (Na+) + c (Ca2+) = c (CH3COO-) +c (CH3COOH) +2c (Cl-)

解析:A项:Na2S溶液中S2-分步发生水解:S2-+H2OHS-+OH-、HS-+H2OH2S+OH-, 且S2-的第一步水解程度 大于第二步, 则有c (OH-) >c (HS-) >c (H2S) ;B项:据电荷守 恒有c (Na+) +c (H+) =c (HC2O4-) +c (OH-) +2c (C2O24-) , 据元素守恒有c (Na+) =2[c (HC2O4-) +c (C2O2-4) +c (H2C2O4) ], 综合上述两个式子可得c (OH-) =c (H+) +c (HC2O4-) +2c (H2C2O4) ;C项:Na2CO3 溶液中, 据电荷守 恒有c (Na+) +c (H+) =2c (CO2-3) +c (OH-) +c (HCO3-) ;D项: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 据元素守恒有c (Na+) = c (CH3COO-) +c (CH3COOH) , c (Cl-) =2c (Ca2+) , 综合可得c (Na+) + 2c (Ca2+) = c (CH3COO-) +c (CH3COOH) +c (Cl-) 。

答案:B

【例3】 (2014·四川理综)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NaHCO3 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所得溶液中:c (Na+) > c (CO32-) > c (HCO3-) >c (OH-)

B.20mL0.1mol·L-1CH3COONa溶液与10mL0.1mol·L-1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所得溶液 中:c (CH3COO-) >c (Cl-) >c (CH3COOH) >c (H+)

C.室温下, 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所得溶液中:c (Cl-) + c (H+) >c (NH4+) +c (OH-)

D.0.1 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所得溶液中:c (OH-) >c (H+) +c (CH3COOH)

解析:A项:等浓度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 积混合, 恰好发生 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所得溶液为Na2CO3 溶液, CO2-3发生分步水解反应:CO2-3+ H2OHCO3-+ OH-、HCO3-+H2OH2CO3 + OH-, 显然该溶 液中c (OH-) >c (HCO3-) 。

B项:20mL0.1mol·L-1CH3COONa溶液与10mL0.1mol·L-1HCl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中c (CH3COOH) 、c (CH3COONa) 、c (NaCl) 相等, 该溶液呈酸性, 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 则有c (CH3COO-) >c (Cl-) >c (CH3COOH) 。

C项: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氨水有剩余, 所得混合溶液显碱性, 则有c (H+) <c (OH-) , 据电荷守 恒有c (Cl-) +c (OH-) =c (NH4+) +c (H+) , 从而推知c (Cl-) +c (H+) <c (NH4+) +c (OH-) 。

D项:等浓度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 积混合, 恰好完全 反应生成CH3COONa, 据元素守 恒有c (Na+) =c (CH3COO-) + c (CH3COOH) , 据电荷守 恒有c (Na+) + c (H+) = c (CH3COO-) +c (OH-) , 综合可得c (OH-) = c (H+) +c (CH3COOH) 。

答案:B

方法技巧: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分子等微粒浓度的关系时, 要考虑“三条基本原则”, 并抓住“三个守恒关系”。

(1) “三条基本原则”

1电离程度较小原则: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小, 产生的离子浓度也较小, 电离的粒子浓度大于电离生成的离子的浓 度。在比较弱 酸 (尤其是多元弱酸) 、弱碱等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时, 往往要考虑弱酸的电离程度。

2水解程度较小原则:含一种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溶液水解程度一般较小, 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也较小, 水解的离子浓度大于水解生成的粒子的浓度, 此原则适用于含一种弱酸根离 子的盐溶 液中离子 浓度的大 小比较。

3以电离为主的原则:等浓度的一元弱酸 (HA) 与该弱酸的强碱盐 (如NaA)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 因HA的电离程度及A-的水解程度均较小, 溶液呈酸性, 以电离为主, 但若题目有其他限制条件, 则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 “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 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2元素守恒, 即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 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等, 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不会改变;

3质子守恒, 即酸碱反应完全反应 时, 酸 (含广义酸) 失去质子 (H+) 的总数等于碱 (含广义碱) 得到的质子 (H+) 总数。

【新题速递】

1.下列各溶液中, 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常温下, 将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 积混合后:c (NH4+) >c (OH-) >c (Cl-) >c (H+)

B.0.1mol·L-1Na2CO3 溶液:c (Na+) =2c (HCO3-) +2c (CO2-3) +2c (H2CO3)

C.0.1mol·L-1NH4Cl溶液:c (NH4+) =c (Cl-)

D.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 得到的酸性混合 溶液:c (Na+) >c (CH3COO-) >c (H+) >c (OH-)

2.50℃ 时, 下列各溶液中,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饱和纯碱 (Na2CO3) 溶液中:c (Na+) =2c (CO2-3)

B.pH =4的醋酸中:c (CH3COO-) =c (H+) =1.0×10-4mol·L-1

C.0.10mol·L-1醋酸钠溶液中:c (Na+) +c (H+) =c (CH3COO-) +c (OH-)

D.pH = 12的纯碱溶 液中:c (OH-) =1.0×10-2mol·L-1

3.25℃时, 取浓度均 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和NH3·H2O各20mL, 分别用0.1mol·L-1NaOH溶液、0.1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 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Ⅰ:滴加溶液 到10 mL时c (CH3COO-) >c (Na+) >c (H+) >c (OH-)

B.曲线Ⅰ:滴加溶液到20mL时c (Cl-) >c (NH4+) >c (OH-) >c (H+)

C.曲线Ⅱ:滴加溶液在10mL~20mL之间存在:c (NH4+) = c (Cl-) > c (OH-) =c (H+)

D.曲线Ⅱ:滴加溶液 到10 mL时:c (CH3COO-) -c (CH3COOH) =2[c (H+) c (OH-) ]

八、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题回放】

【例1】 (2013·北京理 综 ) 实验:10.1mol·L-1AgNO3 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 淀c;2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 出现浑浊;3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 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 Ag+ (aq) +Cl- (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3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解析:A项:AgNO3溶液与NaCl溶液发生反应, 生成AgCl沉淀和NaCl, 生成的沉淀AgCl存在溶解平衡:AgCl (s) Ag+ (aq) +Cl- (aq) 。B项:由于存在AgCl (s) 的沉淀溶解平衡, 故滤液中一定含有Ag+。C项:3中发生反应:AgCl (s) +I- AgI+Cl-, 由于Ksp (AgI) <Ksp (AgCl) , 因此在滤液中加入KI会出现黄色沉淀。D项:AgCl沉淀能转 化为AgI沉淀, 说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

答案:B

【例2】 (2013·江苏化学) 一定温度下, 三种碳酸 盐MCO3 (M: Mg2+、Ca2+、Mn2+)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pM = -lgc (M) , p (CO32-) =-lgc (CO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 液, 且c (Mn2+) =c (CO2-3)

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 液, 且c (Ca2+) <c (CO2-3)

D.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 溶液, 且c (Mg2+) <c (CO2-3)

解析:A项:碳酸盐MCO3的溶解平衡为MCO3 (s) M2+ (aq) + CO32- (aq) , 溶度积常数可表示 为Ksp (MCO3) = c (M2+) ·c (CO2-3) ;当c (CO32-) 相同即p (CO2-3) 相同时, MgCO3、CaCO3、MnCO3对应的pM依次增大, 即c (M2+) 依次减小, 故Ksp=c (M2+) ·c (CO2-3依次减小。

B项:由图可知, a点位于Mn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 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 由于pM=p (CO2-3) , 所以c (Mn2+) =c (CO2-3) 。

C项:由图可知, b点位于Ca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 可表示CaCO3的饱溶液, pM<p (CO32-) , 所以c (Ca2+) >c (CO2-3) 。

D项:由图可知, c点c (CO2-3) ·c (Mg2+) <Ksp (MgCO3) , 则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 pM > p (CO2-3) , 所以c (Mg2+) <c (CO2-3) 。

答案:BD

考情分析:2013年高考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考查较多, 但2014年没有出现单纯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试题, 而是将其穿插于第Ⅱ卷化学综合试题中进行考查, 这一命题变化, 值得注意。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注意:

(1) 从变化的过程来看, 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 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2) 溶度积常数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Ksp只与温度有关, 与物质的浓度无关。

(3) 对于同类型物质, Ksp的数值越大,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不同类型的物质, Ksp的表达形式不同时, 不能直接将Ksp作为判断沉淀产生难易的依据, 应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判断。

【新题速递】

1.一定温度下, 将0.1molAgCl加入1L0.1mol·L-1Na2CO3 溶液中, 充分搅拌 (不考虑液的体积 变化 ) , 已知:Ksp (AgCl) =2×10-10;Ksp (Ag2CO3) =1×10-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转化反 应2AgCl (s) +CO32- (aq) Ag2CO3 (s) +2Cl- (aq) 的平衡常数为20

B.约为2×10-5molAgCl溶解

C.反应后溶液 中的:c (Na+) >c (Cl-) >c (CO2-3) >c (OH-) >c (H+)

D.反应后溶液 中的:c (Na+) + c (H+) +c (Ag+) = 2c (CO2-3) + c (OH-) + c (Cl-) +c (HCO3-)

2.除了酸以外, 某些盐也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试验,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向1中加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

B.分别向少量Mg (OH) 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23, 均能快速彻底溶解

C.1、3混合后发生反 应:Mg (OH) 2 (s) +2NH4+Mg2++2NH3·H2O

D.向1中加入2, c (OH-) 减小, Mg (OH) 2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3.向10mL含等浓度的I-和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AgNO3溶液, 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B.加入V2mLAgNO3 溶液后, 溶液中不含I-

C.V1=V2-V1

D.向最终的沉淀中加入Na2S溶液, 沉淀变成黑色

【参考答案】

一、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1.B解析:A项:34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则其中子数为18;B项:16O2、18O2 均为分子晶体, 其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18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其分子间作用力也大, 因此18O2的沸点高于16O2;C项:2H+、1H+都是H元素形成的离子, 其酸性相同;D项:13C的质子数比15N少1。

2.C解析: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种单质, 与石墨、金刚石等互为同素异形体。纳米碳管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生成CO2或CO。

3.D解析:A项:232Th的质量数为232, 但不能据此确定Th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 量;B项:232Th和233U是不同元素形成的两种核素, 二者不是同位素;C项:232Th转换成233U的过程中, 原子核发 生了变化, 不是化学 变化;D项:230Th和232Th是Th元素形成的两种核素, 二者互为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D解析:由图可知, X、Y、Z、W、R分别代表O、F、Na、Cl、S元素。A项:原子核外电子呈周期性排布, 并非核外电子层呈周期性变化;B项:原子半径为S>Cl>O;C项:HCl的酸性比H2S的酸性强, 但不能据此比较Cl、S元素的非金属 性强弱, 应根据最 高价含氧 酸 (HClO4、H2SO4) 的酸性比 较;D项:O、Na元素可形成Na2O2,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2.B解析: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 液呈碱性, 则甲为N元素, 结合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 乙、丙、丁分别为O、S、Cl元素。A项:N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B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小, 原子半径越大, 则N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O;C项:Cl2能与H2S发生反应Cl2+H2S═S+2HCl, 据此可知Cl2的氧化性强于S;D项:O、Cl、S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O>HCl>H2S。

3.B解析:W单质是淡 黄色固体, 则W为S元素;X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则X为Si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2/3, 则Y为C元素;Z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 则Z为Al元素。

A项:Si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弱, 则SiH4 的热稳定性比H2S弱;B项:C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i元素强, 则H2CO3 的酸性强 于H2SiO3;C项:S2-离子核外 有3个电子层, Al3+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S2-离子半径大于Al3+;D项:Al元素的氧化物为Al2O3, 只含有离子键。

三、化学能与热能

1.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 由1-2可得CH2═CH —CH═ CH2→CH3—C≡C—CH3 (g) , 则有ΔH= (-236.6kJ·mol-1) - (-272.7kJ·mol-1) =+36.1kJ·mol-1, 由此可知, 1, 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要吸收热量, 2-丁炔具有的能量高, 其稳定性弱。由于题目未提供C—H、H—H、C—C键的键能, 因此无法比较C≡C、C═C键的键能大小。

2.B解析:根据盖斯定律, 由2+3-1×2可得CO2 (g) +4H2 (g) CH4 (g) +2H2O (g) , 则有ΔH = (-73kJ·mol-1) + (-171kJ·mol-1) - (-41kJ·mol-1) ×2=-162kJ·mol-1。

3.C解析:1C (s) 的燃烧为放热反应, 则有ΔH1<0;2CO2 (g) 与C (s)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则有ΔH2>0;3CO (g) 的燃烧为 放热反应, 则有ΔH3<0;4Fe (s) 与O2 (g) 反应放出热量, 则有ΔH4<0。根据盖斯定律, 由2+3可得C (s) +O2 (g) ═CO2 (g) , 则有ΔH1=ΔH2+ΔH3。根据盖斯定律, 由 (1/3) (4+5×2) 可得2CO (g) +O2 (g) ═2CO2 (g) , 则有ΔH3= (1/3) (ΔH4+2ΔH5) 。

四、化学能与电能

1.B解析:A项:分析电池总反应可知, Cu作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Cu+2OH--2e- ═CuO+H2O, Cu电极附近 的c (OH-) 减小;B项:该反应中, Ag2O作氧化剂, CuO为氧化产 物, Ag2O的氧化性 强于CuO;C项:Ag2O/Ag作正极, 电极反应 式为Ag2O+ H2O+2e-═2Ag+2OH-;D项:Ag2O为碱性氧化物, 可与盐酸反应, 因此该电池不能测量盐酸溶液中c (OH-) 。

2.B解析:A 项:该燃料电池中, 通 入 氧化剂空气的电极b为正极, 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 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N2H4 +4OH--4e-═N2 ↑ +4H2O;C项:放电时, 电流从正极b经过负载流向a极;D项:该原电池中, 正极上生成OH-离子, 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

3.D解析:K与N相接时, 形成原电池, Pb作负极, PbO2作正极, H+向正极区 迁移。放电过程中Pb电极生成PbSO4, 而K与M连接时, 形成电解池, PbSO4发生还原 反应生成Pb, 因此a极为电源的负极。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C解析:A项:在0~t1时刻, v (逆) 逐渐增大, 说明生成物C的浓度逐渐增大, 此时平衡正向移动, 则有v (正) >v (逆) ;在t1~t2时刻,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则有v (正) =v (逆) ;B项:在t2时刻, 改变条件 达到平衡 状态后, v (逆) 与原平衡相等, 则有A的体积分数Ⅰ=Ⅱ;C项:向密闭容器中加C, 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 再次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 说明和原平衡相同, 符合图像;D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由于温度恒定, 因此过程Ⅰ、Ⅱ的平衡常数相等。

2.D解析:A项:平衡常数 只与温度 有关,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 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常数增大, v (逆) 增大;B项:平衡正向移动, 固体质量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 固体质量增加, 若固体质量不变, 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若x表示温度, 温度升高, 平衡正向移动, 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大, 而容器的容积不变, 根据ρ=m/V可知, 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与图示y逐渐增大相符;D项:若x表示CO的物质的量, 增大CO的物质的量, 平衡正向移动, 但CO2 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 与图示中的逐渐增大不相符。

3.B解析:A项:脱氮率达到最高点之后继续升高温度, 脱氮率降低, 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两种催化剂分别在250℃和450℃左右催 化效率最高, 说明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C项:图像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比较, 最高点为催化剂活性最大的状态, 与平衡转化率无关;D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六、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1.D解析:A项:M点为醋酸和醋酸钠溶液, 醋酸是弱酸, 电离程度很小, 离子浓度也很小, 随着NaOH溶液的逐滴加入, 离子浓度增大, 导电性增强;B项:N点显碱性, NaOH过量, 则N点c (H+) <c (OH-) , 由电荷守恒可知所示溶液中c (CH3COO-) <c (Na+) ;C项:Q点溶液呈中性, c (H+) =c (OH-) , 若等体积混合, 恰好生成醋酸钠, 溶液显碱性, 则碱的体积应小于醋酸的体积;D项:M点和N点c (H+) =c (OH-) =10-5mol·L-1, 均抑制水 的电离, 则M、N点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2.D解析:A项:在饱和氯 水中加入CaCO3, 与H+反应, 则溶液的酸性减弱, pH变大;B项: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 与Cl2反应生成H2SO4 和HCl, 溶液的酸性增强, pH变小;C项:在饱和氯 水中通入H2S气体, 与Cl2 反应生成S和HCl, 酸性增强, pH变小;D项: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 则有c (H+) =c (OH-) , 由电荷守恒可知, c (Na+) =c (ClO-) + c (Cl-) , 反应后溶 质为NaCl、NaClO、HClO, 由Cl2+H2OHClO+HCl可知, c (Cl-) = c (ClO-) + c (HClO) , 则离子浓度大 小为c (Na+) >c (Cl-) >c (ClO-) >c (HClO) 。

3.C解析:A项:比较K1和K2可知, CH3COOH的电离程 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 则甲溶液显酸性, 其pH<7;B项:升高温度, 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CH3COO-的水解程度均增大, 则K1和K2都增大;D项:醋酸的电离常数K1只与温度有关, 温度不变, K1不变。

七、盐类水解

1.B解析:A项:将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氨水有剩余, 混合溶液显碱性, 则有c (OH-) >c (H+) , 但该溶液中c (Cl-) >c (OH-) ;B项:Na2CO3 溶液中, 据元素守恒有c (Na+) =2c (HCO3-) +2c (CO2-3) +2c (H2CO3) ;C项:NH4Cl溶液中, NH4+发生水解反应, 则有c (NH4+) <c (Cl-) ;D项:混合溶液显酸性, 则有c (H+) >c (OH-) , 结合电荷守恒可得c (Na+) <c (CH3COO-) 。

2.C解析:A项:饱和纯碱溶液中, CO2-3发生水解反 应, 则有c (Na+) >2c (CO2-3) 。B项:酸性溶液中, c (H+) =10-pHmol·L-1, 因此pH = 4的醋酸中, c (H+) = 1.0×10-4mol·L-1;由于水电 离产生H+, 则有c (CH3COO-) ≠c (H+) =1.0×10-4mol·L-1。C项:醋酸钠溶 液中含有Na+、H+、CH3COO-、OH-离子, 据电荷守恒有c (Na+) + c (H+) = c (CH3COO-) +c (OH-) 。D项:50℃时, 水的离子积常数Kw大于1.0×10-14, 则pH=12的纯碱溶 液中c (OH-) >1.0×10-2mol·L-1。

3.D解析:曲线Ⅰ代表 用盐酸滴 定NH3·H2O溶液, 滴加10 mL盐酸时, 得到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 此时溶液显碱性, 溶液中离 子浓度关 系为c (NH4+) >c (Cl-) >c (OH-) >c (H+) ;滴加20mL盐酸时,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 由于NH4+发生水解, 此时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 (Cl-) >c (NH4+) >c (H+) >c (OH-) 。

曲线Ⅱ代 表用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 滴加10mLNaOH溶液时, 所得混合溶液呈酸性, 滴加20mLNaOH溶液时, 所得混合溶液呈碱 性, 因此当滴 加NaOH溶液在10mL~20mL时, 存在溶液呈中性这一情况, 但并非所得溶液都呈中性。滴加10mLNaOH溶液时, 所得混合 溶液为等 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 据电荷守恒有c (CH3COO-) + c (OH-) = c (Na+) +c (H+) , 据元素守 恒有c (CH3COO-) +c (CH3COOH) = 2c (Na+) , 综合可得c (CH3COO-) -c (CH3COOH) =2[c (H+) c (OH-) ]。

八、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D 解 析:A 项:反 应 2AgCl (s) +CO2-3 (aq) Ag2CO3 (s) +2Cl- (aq) 的平 衡常数为K = c2 (Cl-) /c (CO2-3) =Ksp (AgCl) /c (CO2-3) =2×10-9;B项:由题意可知Ksp (AgCl) =c2 (Cl-) , 则有c (Cl-) 约等于1×10-5mol·L-1, 因此大约 有1×10-5molAgCl溶解;C项:反应后溶 液中c (CO2-3) >c (Cl-) ;D项:据电荷守恒可知, 反应后溶液中c (Na+) +c (H+) +c (Ag+) =2c (CO2-3) +c (HCO3-) +c (Cl-) +c (OH-) 。

2.B解析:NH4Cl溶液的酸性比HCl溶液的酸性弱, 向Mg (OH) 2沉淀中加入NH4Cl溶液, 其溶解速率相对较慢。

3.B解析:由图可知, 向含等浓度的I-和Cl-的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 先生成AgI沉淀 (黄色) , 后生成AgCl沉淀 (白色) , 从而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AgI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I (s) Ag+ (aq) +I- (aq) , 因此加入V2 mLAgNO3 溶液后, 溶液中仍含有I-。

上一篇:人生奋斗经典话语下一篇:论战略性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