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精神

2024-06-24

学习红色精神(12篇)

1.学习红色精神 篇一

学习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活动总结

八十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我校将“学习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利用国旗下讲话时机,向学生讲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利用班会课,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让学生们受到了情感上的感染。

二、以班级为单位,收集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以手抄报的形式在校园内展出,在这一次活动中,同学们有的摘抄,有的查阅书报、杂志,有的问爷爷奶奶等长辈,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的效果。

三、利用班会课,借助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等影片,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了解历史,深刻领会长征精神。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是很多,但这些活动,都与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适合大家全员参与,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养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真正明白了“民强则国富、国强”的真正道理。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学习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龙头中心小学

2016年10月

2.学习红色精神 篇二

关键词:红色精神,生存论,生成性

一、红色精神的真实涵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并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在革命实践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挫折, 勇于探索, 锻造出了一系列红色精神, 它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红色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代言人。红色精神的代表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等。红色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的来说, 红色精神具有以下几点内涵:

1、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遭遇困难时, 始终没有放弃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信念, 没有放弃中国人民必将战胜外来侵略者, 必将推翻国内剥削阶级的信念。在任何时候, 中国共产党人都矢志不渝的坚定的按照自己的革命信仰前进, 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2、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经历了几次大的挫折, 在党的生死存亡之际, 我党及时的调整革命道路, 将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起来, 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与官僚主义, 进行理论创新,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为我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3、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面临着重重困境, 最终成为带领中国革命胜利的执政党, 在这个过程中我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 洒热血, 从而谱写了党的奋斗史的壮丽诗篇。

红色精神诞生于革命年代, 伴随着我党发展, 始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红色精神具有丰富的生存论意蕴, 红色精神所蕴含的内在涵义与人的生存是具有内在契合性的, 并且与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相呼应。

二、红色精神的生存论意蕴

1、生存的真实涵义

生存论, 顾名思义是跟人的生存有关系的的思想理论。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似乎所有的学科都是与人的生存有关系的, 那么生存论特殊在哪里呢?我们要明确的是生存论中的生存不仅仅指“生存”。如果将生存理解成人的生命存活状况的话, 那么生存论中的“生存”要超越人现存的生命存活状况。马克思认为人是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的存在:人首先是自然的产物, 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具有自在性;同时人又是社会的产物, 不是简单的服从自然, 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 将自己的主观目的对象到自然活动中。人的本质的双重属性说明人是具有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 那么人的生存就不应该是简单的生命存活, 而是这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 是具有生成性的, 不断的使客观对象实现主观目的, 即是说, 无限人的存在不是静止的固化的, 而是有着无限可能的, 这意味着人的存在是呈现为一种意义的敞开性。

2、红色精神内在的生存论意蕴

红色精神的特质与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内在涵义不谋而合, 红色精神的传承蕴含了深厚的生存论意蕴。上文已经指出生存说具有的真实涵义, 由此可见, 生存论所彰显的不是静止的形而上学, 而是人之为人的历史性的生成性的历史过程。红色竞争所彰显的恰恰就是人的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红色精神的内在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无一不再昭示着人的本质的不断的自我生成, 正是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人的本质的超越——从被奴役的亡国奴到新中国的主人, 人们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明白了自己的生存不应是简单的适应环境, 而是要认识到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充分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 对世界进行改造, 在不断的自由自觉实践活动中, 实现自我本质的超越。

三、红色精神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腾飞, 人民的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富, 但是在精神方面却面临着严重的匮乏:信仰缺失,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泛滥, 人们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日益显得焦虑与困惑。我们需要精神粮食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带来精神营养, 蕴含着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的红色精神可以担当此重责。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红色精神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 成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需要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红色精神能够为我们的努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为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提供永不衰竭的思想能源,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第二, 能够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精神内在的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思想, 彰显了人的生存所应有超越本性, 这种超越本性体现在人的价值信仰观上。继续传承红色精神, 就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崇高价值信仰的追求, 使人复归到生存所应具有的本真状态, 澄清生存困惑, 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3.让红色精神传遍老区 篇三

多年来,我们区老促会遵循“传承红色精神,建设崭新老区”的宗旨,经常深入老区,认真倾听老区人民的呼声,及时捕捉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和事,及时汇报,及时报道,并写出了一些比较有广度、有新意、有质量的文章。近年来,我们先后在《源流》等老区刊物中被采用的有《梅县金柚奏响了老区人民致富乐章》、《金柚时节说三乡》、《梅县—闽粤赣中心县委所在地》、《昔日游击根据地,今朝旅游最美古村落》、《农旅结合、搭起老区农民改富新平台》、《梅县区投入13.5亿元建粤东医院》、《抗日战争中的雁洋人民》、《竹枝词、五赞<源流>杂志》等多篇文章,以及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灵光寺、黄泥坑指挥中心,九龙嶂烈士纪念亭等多幅红色旅游、自然风光的照片,为宣传老区、服务老区、传承红色精神、促进老区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让红色精神不断深入老区民心,促进老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会也十分重视《源流》的订阅发行工作。从2008年起,连续8年荣获全国、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学习红色精神 篇四

王二小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他和我们一样拥有美好的童年,但他的命运却和我们截然不同。

随着“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道哪去了……”这首歌,电影开始了。二小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为八路军放哨。有一次,鬼子进山扫荡,王二小赶着牛群前去侦查情况。鬼子在山里迷了路,他们看到了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于是就问王二小,说:“小孩,知道卧虎沟怎么走吗?”王二小回答说:“知道。”鬼子说道:“你的,前面带路。”王二小说道:“我的妞还在山坡上呢。如果牛丢了,地主又要抽我鞭子了。”鬼子说:“牛大大的有,给皇军做事,没有人敢抽你鞭子。”王二小一边说:“好吧!”一边在心里想着:小鬼子有你们好看的。于是王二小领这鬼子在山里面转圈,小鬼子的队长起了疑心,拔出军刀威胁王二小,王二小心里很镇静,但他却装出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说道:“你不相信,还让我给你带路。”最后王二小终于把柜子引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中了埋伏,便把英勇的王二小刺死在了大石头上。王二小就这样牺牲了,而那时王二小年仅十三岁。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王二小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也看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镇定自若,还看到了王二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不就是长征精神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感慨万千。我们生活在和平建设时期,拥有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是由无数条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懂得珍惜。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成长着,或许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却不知道奉献,也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没有体验老一辈的艰难生活,但我们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因此我们应该向王二小学习,严格的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认真的学习,做个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学生。

5.学习红色精神 篇五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红色精神》的课外书,它使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辈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得来的,作文 红色精神代代传——读《红色精神》有感。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这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分别体现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其中令我最为之动容的故事还是——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朱德同志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一次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1928年4月,狡猾的敌人由于对井冈山上军事力量的迅速壮大感到恐慌,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在井冈山,饿死、冻死。被封锁的红军面临着衣、食、药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红军要吃粮食,必须自己下山去挑粮。

井冈山地势险峻,红军从山下挑粮上山,几十里无平路,翻山越岭,挑一次粮至少得奔波一天。42岁的朱德军长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每次都要求把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他成了这支挑粮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人,但走起路来仍然稳健利落,毫不落后于那些年轻的战士。战士们看到朱军长既要制定作战大计,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食,十分心疼他。于是,他们商量将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这样他就没办法挑粮了。哪知道朱德找不到扁担,自己重新做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就再也没人“偷”了。第二天,朱德的身影又出现在挑粮队伍中。就这样在朱德的带领下,经过井冈山军民的共同努力,井冈山的粮食储备充足,变成了粮仓。

是啊,这一根小小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了朱德身上那崇高的品质,读后感《作文 红色精神代代传——读《红色精神》有感》。作为军长的他完全可以命令战士们去挑粮食,何必亲力亲为呢?作为年龄最大的他,完全可以不挑或少挑,何必累着自己呢?而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朱德身上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顿时觉得革命前辈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他们正是凭着这种优良品质,才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个胜利。

有首歌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这些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这些可敬的革命战士,当敌人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摇不动他们那鲜红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坚强、勇敢,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如今,在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谈起珍惜条件,我却有些自愧不如。每次吃饭时,我不是嫌菜不好吃,不入味,挑三拣四,就是吃完时碗里还剩下许多饭粒,看都不看就走了。妈妈批评我的时候,还不以为然,心想:碗里剩几粒饭有什么关系,家里的米多得是呢?我从未想过,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战士们能吃上饭就算极好的待遇了,他们每天都忍着饥饿,耐着严寒,一步一步向前进。而我却嫌这嫌那,还浪费粮食,完全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每次想到这些,我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幸福的日子很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只知道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不懂的什么是战争,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今天,虽然那些革命先辈们已经永世长眠了,但它们的名字会流芳百世,他们的红色精神一定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光大!

6.红色遵义行,传承红色精神 篇六

2017年7月22日至7月28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团总支的“天使团”参与了“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喜迎十九大”全国大学生暑期遵义实践专项行动。本人有幸作为“天使团”成员之一,参与游学实践,感受红色氛围,体验理想信念实践教育。

我们本次游学调研的是东部路线,走访了遵义市、湄潭县、凤冈县和余庆县,调研的地点包括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遵义会议旧址、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国家级“文明村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田家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廻龙场陈列馆、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长征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凉风中学等。我们听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历史,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去与现状。回顾此次的专项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几点感受:

一、树立科学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

遵义会议是我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在大量的文字、图片、群雕、视频还原的真实历史面前,我们了解了当时会议的历史背景、会议的开展过程,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深为我国的革命艰辛历程所感叹,为党独立自主不断改正错误逐渐成熟感到自豪。通过参观了解,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不易,深知要珍惜当前的生活,更加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当代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之中应该积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党旗争光辉。

遵义会议纪念馆

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7日我们来到了余庆县迴龙场红军强渡乌江的陈列馆。在陈列馆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位对当地红色历史有所了解的学者,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向学者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红色事迹,了解革命先辈不怕苦累的事迹,加深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了解。随后我们从山脚徒步至山顶到达了红四军指挥部,体验了一下红军长征路的艰辛,大家在途中纷纷感叹长征路并不容易。在山顶的这个不足100多平米的指挥室就是整个红四军的大脑,在这里做了众多的军事决策,其中最为关键的决策是强渡乌江,红军将士付出的努力对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期间我们不仅感受到长征时期红军们不怕苦不怕累、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被红军的勇敢、战略智慧而震撼,这也让我明白了现实之中做事不仅要有恒心,同时也要有果断的智慧,这样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参观结束后,当地村民为我们准备了红军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红军不怕苦累的精神,吃红军饭,忆红军情,一顿简单的红军饭让我们更加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苦条件。

红四军指挥部合影

三、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遵义会议、系列抗战等历史体现的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等精神,田家沟农村新貌及“十谢共产党”的传唱,究其根本,重点在于革命战士及领导干部的为民之心。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人民就被放在首位,共产党之所以不怕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关键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发展,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是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田家沟“永远在路上”雕塑

7.学习红色精神 篇七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内容

探寻红色文化资源, 首先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内容。“红色文化”有关的定义表明,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共同实践并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特点

精神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这种意识形态由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而构成。也就是说, 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构成体现出精神。大学精神是以大学为载体, 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精神就是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科学知识, 追求真理引导社会文化。从普遍的意义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批判和求实精神为特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精神一般体现在校训方面, 就是精神的追求, 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谨严, 求真, 探索”, 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中世纪英国大学受宗教文化影响, 其大学精神体现出的一种博雅教育, “博雅”也是一种精神。这些都标志了大学精神及个性化的品格。

三、红色文化价值资源与大学精神的关系

1、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精神相辅相成。

红色文化与大学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红色文化是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 是科学性的革命文化。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还在红色文化中得以体现。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点、每一处红色文化都是理想、信念、情感、人格品质的表达。可以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大学精神的重要渊源、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所具有的创新性、科学性、坚韧性等特征与红色文化中意蕴的革命创新、艰苦朴素、坚定的信念等, 在外延和内涵上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 大学精神的发展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资源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弘扬。

2、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精神内涵。

遍布于全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面明镜, 同时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井冈山、遵义红楼、延安宝塔等它们所代表的精神不仅仅是“革命摇篮”, “革命的转折”, “希望之火”, 还孕育着奋斗、信念、真理的向往。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不断丰富, 但是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脚步要求年轻的一代体会和传承传统文化, 那么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精神的内容迫在眉睫。

四、发展红色文化重铸大学精神

虽然说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份很好的大学精神启示录与教科书。但是, 他的价值的实现还有待于红色文化与大学师生进行亲密接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构建大学精神家园。同时, 大学精神家园的完善, 也推动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价值认同。

1、校园文化为载体, 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精神。

大学需承担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风向标, 利用深刻红色文化内涵的打造大学校园文化, 引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建。首先, 各个大学应根据当地的校外盛行的“红色文化热”作出积极响应, 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类活动;其次, 在红色文化纪念日期间, 组织并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在红色文化的精神氛围中使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再次, 大学还要加强与媒体的各做, 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在日常的生活中, 使用博客和微博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 对于博客和微博的使用, 构建全面的沟通平台, 发掘并完善沟通方式。

2、灵魂教育为主体, 挖掘红色文化完善大学精神。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认识的堆集。”灵魂教育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大学精神发展的重要部分。红色文化的挖掘需要情感精神的表达传递, 大学精神的完善更需要优秀的精神品质内化为人的行为准则。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实践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创造, 红色文化载体所呈现的内容都具有其深刻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时代特点。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不能简单的停留于载体的艺术表现, 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文化载体去感受红色文化, 以此感染人们影响其行为活动。

总之, 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与大学精神的发展, 需要全校师生乃至社会人士一起努力。发展红色信仰、红色文化的伟大事业需要深入下去, 大学精神的重铸也需要实际行动去维护。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 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葛晨虹.公民道德建设笔谈:公民道德中的爱国与守法[N].中国教育报, 2001-11-11 (3) .

[2]李卫华, 苏国红.提升红色博客育人实效性的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8) .

8.致敬抗战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篇八

一提及抗战,李阿六老人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17岁进的新四军,去过山东,到过湖北。受过两次重伤,一次是头部被炮弹伤到,一次是腿被子弹打穿。我的青春给了部队,给了战场,这是我的光荣。”老人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在山东,“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我和我的战友奋战几天几夜才杀出一条血路。”在老人谈话中,数次提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之中,很多人献身疆场,活着的人如今与老人一样渐渐老去。但过去的光辉历史并没有随着那一代人的逐渐老去而被遗忘。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老人唱起新四军军歌,声调昂扬,一如过往。

* * *

进入蔡塔村,几经询问,我们终于抵达了吴鲁泰老人的家。

据老人口述,1943年,时年23岁的他成为昆明空军军官学校第23期学员,并辗转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国学习飞行技术,后由于战争时期眼睛受伤,在南京航空专科学校任职仪表老师。

抗战胜利后,远离战争的老人却不幸罹患喉癌,声带被切除已达40余年,唯有依靠空气进到肾管里振动发声。但老人始终保持乐观,自主研究针灸等保健知识,还兴奋地向团队成员表示:“我现在94岁了,我要一直活到120岁!”

纵观一生,老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但他心系国家未来的发展,指出当代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的缺点,号召青年一代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 * *

“我是14岁参加的八路军,是铁道游击队的卫生员,打仗也跟着一块冲锋上阵。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有四五十次,负伤有9次。鬼子不可怕,负伤也不可怕。”现年87岁的杨印石老人,是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二十二军救护模范,模范党员,一个个头衔都诉说了那段时期的不凡历史。

让分队成员动容的,不仅仅是老人在抗战中的勇敢、坚韧,还有多年的军旅生涯对老人一家的深远影响。同为卫生员的杨老夫人,经当时院长介绍与老人相知相识,相伴走过几多春秋,而杨印石老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也让这个家庭以朴素、节俭为家风,军人风骨在这个家族中延续。

* * *

宋仁芳老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共荣立三等功5次、四等功1次,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以及“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兵要不怕苦,更要不怕死。”老人向团队成员回忆起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眼眶却早已湿润。

现在的宋仁芳老人作为中国收藏协会会员,省老年邮协、市邮协理事,爱好收藏。除了邮票,老人还喜欢收藏根雕作品,多年来创作根雕作品千余件。“我是一名军人,我在军中所经历的,战争中所经历的,我希望现今的青年一代都能够了解,我希望当代青年不会遗忘了过去那段历史。”老人将自己创作的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品进行展览,诉说那个年代的故事,传递爱国主义情怀。

“能有你们陪我说说话,我觉得特别开心。你们就是中国的希望,要铭记过去历史,发扬红色传统,做好革命的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出力啊。”老人寄希望于当代青年。在此,“致敬抗战历史,同沐核心价值”分队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抗战老英雄,在学习其精神的同时也为其带去一份温暖。

通过走访多位抗战老英雄,从其个人事迹还原抗战历史,小分队成员获益匪浅。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今日祖国和平安定,用生命死守中国红色尊严,他们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人民群众也不会忘记。

唤醒历史、铭记伤痛、砥砺前行,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致敬抗战历史,同沐核心价值”大学生实践团队在此号召所有人缅怀抗战精神,承袭民族风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奋斗。

(责任编辑 李赞庭)

9.学习红色精神 篇九

——SUN·红色寻访小分队暑期实践总结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SUN·红色寻访小分队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对一些红色历史的情感淡忘。各种组织的红色纪念馆参观往往只是为了参观而参观,而非发自内心的从自身角度相对红色历史一种探究及对于红色历史的精神上的传承。因此,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知晓当代市民参观红色纪念馆的动机,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做正确的引导与宣传。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扬传承红色文化与精神?”提出一定的建议。同时宣传并更加懂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实践主题:

访革命遗迹,扬红色精神

二、实践时间:

2013年8月29日 —— 2013年9月5日

三、实践指导老师及带队老师:

张帆老师、杨鹏飞老师

四、实践小组及成员:

Sun(红色寻访小分队):

郑乐(组长)、刘星、陈双玲、陈子夫、梁彬斌、陈彤、李挚、刘章、何彰礽

五、实践目的及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走上那些带有红色记忆的道路,是身体与心灵对党对国的过去的接触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行动,加深我们对党的了解,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回顾为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伟人和先驱,明确我们中国青年未来的努力方向,更好的完善和提升自己,尽己所能去实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这也是一段快乐而感到光荣过程,因为这是对红色记忆的追溯与考察。期间的资料学习、实地拍摄与调研、书写记录、宣传工作等,都是此次行动的重点工作。通过我们自己的整理与思考,重拾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让红色记忆烙印在当代中国青年的心里。

六、实践内容概况:

1.实践前期准备:(1)实践路线确定:

我们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路线是杭州(出发)——南京——上海——嘉兴——杭州(到达),时间为8天。我们要用自己的脚步的去追寻在这些地方遗留下来的曾经不能忘怀的那段历史。

(2)实践内容确定:

1)分析人们对红色的看法尤其对下一代红色教育的看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分析找到其之间的差异→如何更好的做到面向大众尤其下一代的红色普及。

2)实地走访少数红色展馆及陵园,从自身起做到对红色更多的认识及传扬,缅怀先烈。

(3)实践预定联系工作分配: 7月中旬之前:联系行程安排中的纪念馆、陵园、遗址等。7月中旬至8月中旬:解决车票、住宿、问卷印制问题。

8月中旬至8月28日:集合实践经费(1500/人);核对所有联系、预定内容;取完火车票;

2.实践期间:

郑乐:具体安排;结账付费; 陈彤:查询路线;记账; 李挚、梁彬斌:明确路线方向; 刘星、陈子夫、陈双玲:照片记录; 何彰礽:每日日记记录; 刘章:每日微博更新;

所有人:在允许范围内发放问卷。

3.实践后期收尾:

(1)将行程中的所有日记做一个较全面完整的整理、整合,留作纪念;(2)以行程中的照片为基础,形成我们此次实践的宣传片;

(3)根据我们的微博、日记、照片、问卷等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于红色精神的诠释教育及宣传的差异与统一,并形成我们此次实践的报告。

七、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实践中我们团队一起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在各个走访纪念馆内或附近进行了分发填写,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众进行了四百多份调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考察: 1.周围多数人对革命精神的态度

***十分看重比较看重一般对待没什么感觉10岁以下10岁~17岁17~23岁23~40岁40岁以上

我们经过对数据和内容的整理,暂且忽略一定的误差,得出了一些结果。我们发现40岁以上的人普遍十分看重革命精神,他们受时代影响深重,这是意料中的结果。而10岁以下或是10~17岁的儿童少年,也受到了父辈或是其他长辈的熏陶,同样态度鲜明。在17~23岁,也就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或许是我们经历了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这个年龄的多数人都不是十分看重,而是一般对待。23~40岁是一个人生奋斗和丰收的阶段,他们有的人忙的不知所措,有的人屡屡失败,有的人正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有的人无所事事,一无所成,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看重革命精神的人会十分看重,而懒散的人往往不那么看重,人与人的区别在这个年龄应该是最明显的。总的来说,多数人是十分看重或比较看重革命精神的态度,同时又存在不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2.对当地的一些红色展区及革命事迹了解多少

***10岁以下10~17岁17~23岁23~40岁40岁以上有详细了解有大致了解稍微了解不怎么了解 这个结果在各年龄段差别是比较大的。概括的说,17岁以下的儿童或少年多数是稍微了解革命事迹,青少年及中年阶段多数有大致了解,而40岁以上有部分人有详细的了解,多数人也是大致的了解。说明关于红色革命的故事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多,而岁数稍大点的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3.有兴趣参与红色宣传的形式是什么

革命前辈口述15%红色书籍11%其他5%红色电影20%红色旅游26%红色歌曲23%

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果是:对于人们有兴趣参与红色宣传的形式,整体来看有将近7成的人喜欢通过旅游、歌曲、电影去了解红色文化.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方式,建议大家多多参与此类方式的红色文化推广活动。当然也要根据个人爱好,这样获得的感触才会更多更深刻。4.认为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有哪些

欣赏风景意义不大1%9%教育后人26%缅怀先烈20%激励自己23%敬佩伟人21%缅怀先烈敬佩伟人激励自己教育后人欣赏风景意义不大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的观点是教育后人、激励自己,同时有4成的人认为有敬佩伟人、缅怀先烈的意义,也有少数人认为可以欣赏风景。可见弘扬红色文化有重大的正面意义及影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它具有的多层意义。

最后我们还收集了人们对红色教育、文化普及的看法和建议,长辈们的答案不约而同,可概括为:尊重历史,激励后人;加强青少年教育,全国普及红色文化;;多做宣传,从小抓起;不走形式深入内心进行教育。此外,他们还认为党中央对红色教育十分重视,认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不忘过去珍惜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孩子们也给出了可爱的答案,他们觉得应该在小学里多做红色文化普及,更多的则是想让老师带他们去红色基地旅游。期间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红色文化,长辈们看重红色教育,而我们也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七、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宣传的建议

关于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宣传的建议,从社会实践效应看,身临其境地了解感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更容易地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建议公共社会组织应该多多组织宣传我们的红色文化,同时人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多地参与其中。更加建议从小就开始红色教育,随时讲一些革命故事给孩子听,假期带孩子去纪念馆、遗址等实地了解红色革命的艰苦历程,或者一起观看红色电影等等,让孩子在饶有兴趣的时候对红色革命有一定的认识及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再者,我们可以在学校中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例如“红色”影视展播、“红色”专题讲座、“红色”典型教育活动、“红色”主题讨论、“红色”文化节活动、“红色”知识统考和“红色”活动总结表彰,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调动同学们对学习红色精神的兴趣,最终目的是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承。

总之,我们建议在飞速发展的现时代,勿忘国历史,发扬红色精神,要从小抓起,通过红色歌曲、书籍的散布,通过红色电影的推广,通过红色纪念馆、遗址的对外不计节假日免费开放,使红色的种子早早地在决定祖国未来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尤其是对面对更多诱惑的青少年,决不能松懈对其的红色教育,通过一系列红色讲座、红色主题活动的开展,使红色教育更加牢固地驻扎在每个青少年的心里,暗下报效祖国的决心,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如此这般,才更易屹立不倒,永垂不朽

八、团队感悟及实践总结

实践的第一站我们到了南京,这是一个有着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它是曾经的六朝古都,在这里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或许是我们记忆最深刻的。进门之后看到的前辈们的遗骨让我们仿佛回到了1937年残暴的日本军人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那些图片上血流成河的南京,我们看到了被屠杀的人民绝望的表情,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陷入一片恐怖之中。以前我们对于南京大屠杀只是有着模糊的概念,但是看了万人坑之后,我们认识到了遇难者300000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在这一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然后我们去了梅园新村纪念馆,那里就没有那么沉重了,在那里我们了解到1946年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来南京与国民党谈判,为防止特务的破坏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了梅园新村。

南京的最后我们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我们在里面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为中国革命捐躯的革命前辈,也深深地了解到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实践的第二站我们到了上海,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街上随处可见的外国人也表明了这个城市的国际化。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看到了共产党刚建立时的辛苦,但是不放弃,到最后发展壮大,成为了现在的共产党。

实践的第三站我们到了嘉兴,这是一个小城,下了火车,我们放下行李,走在南湖上,湖上波光粼粼,倒映出了我们年轻稚嫩的脸,这里曾经也有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在这里的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会议,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

我们又去了南湖革命纪念馆、英雄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历史名人的雕像,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看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党发展壮大,最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终于我们回到了杭州,回想起这几天的旅行,我们都觉得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之前见不到的东西,不管是在南京还是上海亦或是嘉兴。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计算机122班

10.学习红色精神 篇十

在这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为了国家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国家不离不弃,忠诚于国家。他们上至共产党,乡间自己组成的游击队,下至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但是他们带着中华民族走向了胜利!他们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榜样!

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纪念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在这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迄今为止都难以忘怀。“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多么震撼人心话语啊!这是李大钊同志在严峻的形势下对他的家人劝告的作答,短短一句话,却表达了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更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忠于革命的精神。而在故事的最后,李大钊同志毅然放弃了离开北京的机会,被军阀张作霖处以绞刑,他把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他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好榜样。

事实上我们还知道许多这样的人,就比如说邱少云同志、江竹筠同志、张思德同志、董存瑞同志、毛泽_……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不论功劳大小,不论长幼尊卑,只要是做了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情,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完全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彻底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

到后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自己的国旗——五星红旗!国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光明;红色,象征着温暖;红色,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未来。当我们坐在宽阔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些关于战争年代的课文,当我们坐在火炉旁,听着爷爷奶奶讲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时,我们可曾想到他们高大的形象?可曾想过向他们学习?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道理啊!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更需要传承这些红色基因,需要了解红色文化,需要学习榜样的力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11.大学生就业需要发扬红色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 红色精神 就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祖国。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什么促使中国共产党克服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个胜利?是什么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进不息?这就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1]90多年来共产党人谱写的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敢创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刻苦学习、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内涵宏富、与时俱进,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克服困难、创造辉煌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力量。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一大民生问题,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我省毕业生人数36.78万,均再创历史之最,就业压力很大。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重大的国家人力资源浪费,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社会一起用力,形成就业合力,特别是大学生需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可以通过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实现就业理想。

1 求真务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

的工作。大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般追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等;另一方面,过分看中单位的薪酬、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发扬红色精神,就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家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理想信念宗旨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所以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观念,树立“行行可立功,处处能就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要提升精神境界,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服从国家需要,勇于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去锻炼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改变“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基层人才相对匮乏;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高技术人才资源匮乏。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去就业,大有发展空间,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大学生尽可以将理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实现自己、磨练自己,在基层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明确发展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弘扬红色精神,求真务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2 敢闯新路,以创业实现就业,并带动社会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第二个就是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所谓创业,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办事业,创造新颖的产品或新型的服务,并通过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需要把握机遇、了解市场需求、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业目的,创业过程是曲折坎坷、充满风险的,创业者不仅要投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要有足够的承受挫折的心理推备,同时要采取措施尽量规避风险,争取创业成功。创业之路是拼搏奋进的人生之路,是探索开拓的希望之路,是依靠科技的成功之路,是战胜自我的胜利之路。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传承红色精神,发扬迎难而上、勇于拼搏、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开辟事业的新天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特色之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困境中、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创新之路、胜利之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创业精神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它内化为创业者的人格,具体表现为自信、自主、自立、自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业之路,贵在起步。大学生创业是一条新的就业之路,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想境界。

3 刻苦敬业,提升就业综合素质,做足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难自身因素第三个是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部分毕

业生“心比天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种种缺陷等等。全面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所以大学生要发扬红色精神,比如“两弹一星”精神、雷锋“钉子精神”等等,端正学风、刻苦敬业、为能够顺利就业苦练内功,提升素质,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从社会

需求出发、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确立一个既有超前性又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职业理想。其次利用好上大学时的宝贵时间、时机、资源、平台,全面充实完善自己,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影视中,要克服学习惰性,要有就业的紧迫感、危机感,从细微之处积极准备就业,如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英语四六级、托福、GRE等考试、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如参加学校社团班级组织的活动、多与同学交流,积极关注身边的事情,使得自己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语言和文字表达、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如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拓精神、职业道德与素养、了解社会、感悟时代、积累社会经验;如善抓机会,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只有掌握好面试的技巧和方法,加强自我推销能力,轻松又自信地向用人单位展示“充实”的自我,才是有效的面试,这样才会被用人单位所了解和赏识,从而顺利就业。

总之,“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3]有了精神,就有了追求、有了动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教育制度的改进,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实施常态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更需要大学生以红色精神为指导、为动力,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迎难而上,走创业之路;端正学风,提升能力素质。红色精神,如同流淌着的红色血液,是我们生命与灵魂中不可或缺的贵重物质。作为大学生,要善于重温历史,品味红色经典,让我们的精神与境界更加充实、更加有力,让红色精神激励我们在准备就业、实现就业、服务社会、实现价值中缔造美丽,我们相信,世界因为红色更动人,因为我们更美丽!。

【参考文献】

[1]陈新 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2):66.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72.

12.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 篇十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头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x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头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仅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样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样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我的生命。可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多谢大家!

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范文五篇【二】

自古以来红色便隐含着鲜血。那张扬而又赤烈的鲜艳原色,曾带给我们无数震撼,它鲜明的颜色诉说着它的由来,汇集了多少热血青年的高涨呐喊声,熔融了多少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包含了多少希望、期盼与红色精神。

贯穿历史过往的红色精神,直至今日,仍高举旗帜,挥舞着旗摆,指引方向。

跨越时空的隧道,穿越时空之门,我们回到过去,在祖国壮丽的河山中,无处不闪烁着革命红色的光芒,无处不印记着红色革命的脚印,我们被这红色所征服,感叹他们的伟大,感叹英雄们的红色精神。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一位15岁女孩坚定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一个花季少女的年龄,诠释了坚强的深刻含义。她——刘胡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不顾自身安危,无畏中包含着多大的决心与毅力,毛泽东亲自为这位少女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各地的抗敌战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广大人民一呼百应,刘胡兰倒下了,夏明翰撑起了红色革命的一片天。还有万里长征、卢沟桥事变的无数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平是一切外交关系的基调,虽没有纷乱的战争,没有血流成河的牺牲,却也有无数的红色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新生命,他们的“钉子”精神成为引领当今社会的旗帜,他们的坚韧、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浸进骨子里的东西,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是这种精神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去建造中国梦的基石。

王峰,火海救人英雄。纵使浓烟埋没了整栋楼房,纵使一千多度的高温,王峰依然在发现火情之后义无反顾的三次冲进火场救人,在他三次从浓烟滚滚的火海出来时,王峰已快被烧成“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邻近的路口,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因为王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从火海中逃生,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烙下你的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红色精神在人们心中永生。

支月英,扎根乡村三十六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千米,离乡镇四十五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三十六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跋涉了很多路,吃了许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时光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但红色精神始终坚守在深山。

正是这些无畏的英雄,撑起了整个中国梦的进程,这些舍己为人的优秀精神,正如数十年前一场场的红色革命般汹涌,无论十年、百年,这些红色精神依然在我们心中永驻,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面对未来,我们应当继承这些红色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尽我们所能,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

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范文五篇【三】

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势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央,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x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所有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依然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永远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到底。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的千古绝唱。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也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也许我永远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中国共产党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游戏……

我已经看见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后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范文五篇【四】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华丽篇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革命先烈的“开天辟地”,使得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乘风破浪”。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传承和学新中坚定红色信仰,在与时俱进中牢记为民初心,在艰苦奋斗中勇担时代使命。

一、传承红色精神,筑牢为民根基

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更离不开坚定不移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胜利,是因为革命先烈始终牢记人民,在炮火中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新时代党员干部虽未经历炮火洗礼,但坚定的红色信仰始终未变,如何将“红色精神”与时俱进,应在传承和学新中下功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传承革命先烈红色精神,强化理论学习,是当下党员干部必修课。坚持常学常新,把“讲好红色故事、学好红色榜样”同学习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理论相结合,从党史、国史中感受“红色精神”、坚定红色信仰,在新时代思想理论中接受政治洗礼,以传承和学新不断提升自我,筑牢为民根基。

二、牢记为民初心,谋取人民之福

为民谋福必须坚持利民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国家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傲然屹立世界东方,但无论国家如何发展、如何壮大,始终与民生不可分割,人民所向往就是党员干部奋斗目标。在建国初期,焦裕禄、雷锋等模范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为民初心”,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榜样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立足当下,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中思考如何为民谋福。要善解民意、勤练本领、脚踏实地,做到“知民之所想、理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将群众问题和自身工作相结合,针对性、科学性提高服务本领,农村政策多学、田间地头多走,使得利民惠民政策落地生效,谋取人民之福。

三、坚持艰苦奋斗,勇担时代使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实验器材严重缺乏情况下硬是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艰苦奋斗中成就伟大事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将艰苦奋斗和时代使命相结合,在逆境中迎挑战、担重任,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勇往直前。要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时刻保持优良工作作风和生活准则,让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在思想上和作风上牢牢扎根。要始终坚持为国家事业担重任,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冲在前”“战在前”,为全民奔小康提供强有力保障。要勇于磨练、敢于担当,古语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党员干部唯有多吃苦,才能练得“钢筋铁骨”,把艰苦奋斗贯穿人生始终,才能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

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范文五篇【五】

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须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x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午时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日,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须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上一篇:自考 鲁迅研究下一篇:“学生会实践部计划”学生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