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本质安全

2024-07-30

变电运行本质安全(共8篇)

1.变电运行本质安全 篇一

变电运行安全控制问题初探

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分为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又分为两个方面: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群体、领导、整个组织)以及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人群团体因素)。分析历年来的变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以下:运行人员的个人心理因素、文化素质,运行单位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手段,其他关联方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安全工作是否能够得到完全的贯彻执行,所以变电运行的安全工作,不单单是靠制度就能够控制的,还必须将变电所的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从源头开始治理、然后标本兼治,最终保证全所安全运行。

一、建立职工激励机制

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的建立,需要培训和激励机制双管齐下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几率大,工作烦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所以,如果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纵观历年的各地的变电事故,事故的发生除少数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所造成外,大多数与人为因素有关,尤其是误操作事故。是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全面吗?多数不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有这么一个现象——“习惯性犯错”,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但为了偷懒,仍“习惯性”地去做,这是错误操作的发生原因,有值班员的安全意识问题、有其专业素质问题,有其工作的责

任心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制定了的制度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完全的执行”不仅意味着加强管理,同时,还要给职工创建一个自我提升的渠道——培训,和使其遵守制度的助力——激励机制。

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当前变电所保护及各种自动装置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被大量引入到了电力生产的新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要求的运行人员维护操作水平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当前变电站的员工要与时俱进,对于新加入变电运行行业的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岗位培训在电力系统强调的比较早,许多单位都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指标来考核变电站岗位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切要务实,很多理论的东西,一线职工不是不懂,只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放松了警惕性,所以现场操作演练,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培训班,再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来,再给全所职工进行二次讲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且当前的建立仿真培训系统,新建线路实训基地,也是加强现场培训的很好的措施。

培训的内容除了包括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涉及执行力、荣誉感等精神层面的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培训的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化,如果只是拘泥于台上讲师照本宣科,那么受培训的人多数不会认真对待,所以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问答、竞赛,观看安全录像,讨论分析以及分析本系统历年来的实际事故案例等方式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现场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出题后立即模拟,加深学员的印象。

2.笔者认为现有的电力系统的各种激励手段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相对落后,没有太多的激励手段促使职工主动提高自己技术业务能力,增强自己工作责任心目前职工技能工资只反映参加工作时间长短,岗位工资更多体现同岗同酬,而日常运行工作中,运行人员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备安全运行。所以,激励机制可以促使运行人员立足本职,努力学习技术,是更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也是变电所管理一项重要内容。

当然,这里的激励手段不单单指物质方面的,其他如先进人物的评选,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精神激励,情感激励多种手段都可以促进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安全管理

管理也是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举两个例子,有的工作人员在巡视设备的前期还比较认真,这时,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开始麻痹大意,想当然的以为后面也就没有问题了,而也许设备缺陷及隐患就在后边。再比如,有的操作,监护人不是操作一项打一个勾,而是完成两三项后再一起打勾,甚至还有运行人员认为办票手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的想法,工作中不用操作票,无票操作。不能说犯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无知,相反,正式因为他们自己认为自己了解的足够多了。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了这些现象和想法,那么这个变电所的管理就应该加强了。

1.把安全变为企业文化,让每个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养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工作习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和不安全现象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企业文化中还要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把安全放在认真巡视设备,对负荷变化的监控中等每一个细节里,让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变得尤为重要。

2.对于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变电站的设备型号、运行时间都不一样,所以需要对变电站的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但分析完后,要及时对于发现的每一隐患进行分析和查找,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和跟踪,以便有效地防止值班员在处理异常时因惊慌失措而发生事故。(2)根据统计,运行人员比较容易发生的责任事故主要是误操作,所以要使每一个运行人员在操作前都要思考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并认真制定防范措施,写在操作票上,作为操作提示。

(3)安全的管理要体现“人性化”,制定的操作规程要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制度制定出来是要被执行的,而不是摆着比谁说的话多的。再比如在一、二次设备的关键点等部位制作一些明显警示标语,不断地提醒每一个操作设备人员,在开始动手操作前再核对一次操作部位,操作中想清操作程序。这种在工作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安全提示应该可以降低误操作的几率。“人性化”的管理还体现在领导、干部要不时地同职工谈心,通过谈话,对于职工的身体状况、思想情绪、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动手能力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隐患,防止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出现不安全因素。人性化管理的目的不是否决了“制度管人”,而是让领导者向职工表达出重视安全的意愿,并通过身体力行的作用,在单位内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让员工看到领导要求的方向,用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开展工作。

三、变电运行的安全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给予了重视后,关联方给予的重视也要加强

1.安全不应该只在变电运行系统内部来被强调,更多的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验收、运行检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安全责任供电公司要有严格的措施要求这些部门在工作中也必须采取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于基础施工过程的控制、设备采购的控制,对安全、生产工器具及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落实事故责任的全过程追究,不留责任空档。

2.用科技维护变电运行中的安全。例如,真空开关具有触头寿命长,体积小,无噪声,同步性好,检修次数极少等优点,随着当前真空开关的使用和推广,空压机、电铲、水开采等回路高压少油开关,应采用高压真空开关取代油开关;在变电所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异常状态下断电保护可以可靠地动作,能够迅速切除故障,避免性质扩大,再如,如当前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加大通用智能倒闸操作系统的研究,培训仿真系统的研究等。这就需要供电公司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于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当然,科技手段的不断使用是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并不意味着淡化了留守人员的职责。

四、监督机制也不容忽视

抓好安全工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在变电运行中,对于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都要实行考核,考核包括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的实绩和理论知识的考核,这个考核要求各级人员以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待,要将作为考核结果作为日后人员任用和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工作的控制机制应与加大操作工的激励机制相反,如果发现监督人员违章现象,应

该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使用这种“一张一弛”的方法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在这里,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就不能再体现“人性化”了,必须坚决不允许上岗。要意识到,在我们工作中,所有安全以外的事件都是不安全的。如果放松了监督机制的管理,就是发生了不安全的事故,就要处理,要改正。

五、结语

总之,变电的安全运行工作必须从根源抓起,抓起后还时刻不能放松。希望在有了以上的措施后,各部门落实了安全责任制,每个电力工作者都能够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进而达到“我会安全”,我们变电运行系统也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2.变电运行本质安全 篇二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炸药厂, 隶属于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核定生产能力为11万吨/年, 是采用现场混装车工艺生产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和乳化炸药的自产自用定点民爆器材生产厂。炸药厂建于1991年, 1996年5月投入生产, 原核定生产能力1万吨/年, 占地面积5.6hm2。2006年2月炸药厂改扩建, 引进澳瑞凯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炸药配方与生产工艺系统技术, 改扩建后的炸药厂实现了散装炸药生产技术与世界水平同步, 其核心技术是:乳胶基质制备采用低温、常压、低转速大间隙乳化技术, 领先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该工艺主要特点是将自动化技术与炸药生产工艺技术紧密的结合, 在控制上实现DCS;在安全上实现自动连锁保护;先进的乳胶基质制备工艺和与其配套的高效炸药混装车能够为生产现场提供重铵油、乳化、多孔粒状铵油三个品种的炸药。神华准能炸药厂在推进“五型企业”建设中, 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 建立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有效地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实现了自建厂以来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

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依据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4001-2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3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1 明确战略, 实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

神华准能炸药厂通过分析厂内外环境以及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 确定了“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零事故, 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爆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神华准能炸药厂每年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工作计划, 确定阶段性改进目标, 全员树立“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安全是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的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就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 发展是硬道理, 不安全发展就没道理。全厂上下始终以坚定的信心和强有力的举措, 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代表领导职责●代表主管职能○代表相关职)

3.2 强化领导, 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神华准能炸药厂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改进作为提高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为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本质安全体系改进工作小组。改进工作小组, 每月召开本安管理办公会议, 总结、通报上月工作进展, 详细制定下月工作计划。改进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由厂长担任, 每季度由厂长亲自组织召开一次体系建设的专题会议, 协调、解决体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强有力的领导,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了资源保障, 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工作顺利开展。

3.3 明晰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界面

神华准能炸药厂按照“业务保安、属地管理”的原则, 明确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主管”和“相关”的职能, 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职责界面更加清晰;同时以岗位为基点, 以现场为单元, 细化每个岗位属地管理的具体内容、职责和权限。通过职责梳理, 使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界面更加科学、合理 (见神华准能炸药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

3.4 构建文件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形成系统、层次分明的文件框架。其中包括:一级文件:管理手册;二级文件:程序文件;三级文件:风险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生产规程、员工岗位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文化手册等;四级文件:记录表格。

3.5 深入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加强风险预控

神华准能炸药厂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在总结民爆行业典型危害因素的基础上, 开展了全厂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经验分析法和是非法,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危害因素分析, 针对每一个危害因素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如图2-1所示:

4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4.1 以业务保安、属地管理为原则落实本安体系

业务保安即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各级负责人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全面负责, 做到一级对一级, 层层抓落实;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都要对分管领域和职能范围内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负责;每名员工都要对自己工作、任务、活动过程中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负责。属地管理是指每名员工都是属地主管, 要对属地内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负责, 包括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和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通过业务保安、属地管理的落实,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 使每位员工建立“我要管安全”的先进意识。

4.2 以目视化管理为工具, 规范现场管理

体系运行过程中, 神华准能炸药厂把安全目视化管理作为规范现场管理的重要工具。制定安全目视化管理制度, 组织进行安全目视化的设计, 从人员、工器具、工艺、设备、现场等五个方面进行规范。人员目视化方面, 主要是对安全帽、着装、胸卡进行规范;工器具目视化方面, 对全厂使用的工器具张贴标志, 定置定位管理。目视化方面, 主要是采用颜色、标牌、箭头标明管线内的介质名称、工艺流向, 对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等指示仪表采用颜色标志出限值范围;设备目视化管理方面, 主要采用铭牌的方式对设备的名称、编号、状态等进行标志;现场目视化方面, 主要是通过标线、安全色、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提示牌等方式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提示。目视化管理的实施使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4.3 以“一规一表一卡”为载体, 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一规一表一卡”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三个支持性文件, 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运行的载体。“一规一表一卡”分别为: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检查表和作业指导卡。它适用范围是炸药生产的基层员工。

4.3.1 以安全操作规程的形式规范操作程序, 使基层日常作业程序化

以神华准能炸药厂为例, 本厂主要的工艺过程有乳胶基质制备、硝酸铵准备、混装炸药车现场装药以及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与发放, 这四个作业过程涉及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参数、联合作业、设备维护保养等多个程序。在员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保证安全操作与产品质量, 技术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基层单位负责人、安检人员与现场操作工共同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 并由主管领导最终审定, 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岗位。各岗位通过一年两次的规程培训学习, 并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操作工在生产时只要按照制定好的操作规程一步步地进行操作, 可以避免违规操作, 保证人员、设备与环境安全的同时, 也保证了炸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 使现场作业内容程序化。

4.3.2 以作业指导卡的形式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预控, 增强员工对生产岗位的风险识别能力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超前预防, 符合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作业指导卡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为基础, 各岗位员工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法对所在岗位进行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小组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价, 确定风险等级, 然后将各岗位存在的风险、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写入各岗位的作业指导卡。

通过对作业过程中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可能存在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五方面的风险分析、识别, 到风险、隐患变成事故后如何应对, 如何消除, 全方位地将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前预控, 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以作业指导卡为载体在基层安全管理中得到落实。

4.3.3 以检查表的形式进行隐患排查整改, 增强基层对事故的预防能力

检查表中, 明确了设备、原材料和环境的安全状态。岗位操作工只需要对比检查表的完好标准, 便可发现自己岗位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隐患一经确认, 立刻报告, 制定措施消除隐患。隐患消除得到现场负责人确认后方可开始生产工作。检查表的运用有效杜绝了现场管理中生产设备设施跑、冒、滴、漏, 设备带病作业, 生产区域卫生差, 各种记录填写混乱, 工艺参数设置超出范围等经常性出现的现象, 改变了过去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检查不详细、不具体、不到位等问题。

检查表是安全检查的依据与标准。以检查表的形式进行的班前、班中、班后等检查, 全面地保证了生产安全, “不安全不生产”以检查表为载体在基层安全管理中得到严格地执行。

4.4 以非常规作业管理为重点, 严格控制非常规作业产生的高风险

神华准能炸药厂在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的基础上, 增加临时用电作业许可、挖掘作业许可和高处作业许可, 完善非常规作业管理的内容, 对非常规作业的申请、批准、实施、监督、关闭等全过程严格管控。非常规作业许可证中对作业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并由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执行, 确保整个作业过程的风险可控。通过扩大非常规作业许可的范围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活动中非常规作业产生的风险。

5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5.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必须加强培训, 利用班前会、学规对规、安全活动等形式必须让员工熟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卡和检查表的内容, 将培训成绩与个人能力测评挂钩, 提高培训效果。

6 结论

3.变电运行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分析 篇三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网安全;运行管理

变电运行可靠性关系着整个电力行业的稳定,为做好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应对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解决,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争取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变电运行管理的必要性

变电站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整体运行的效果。变电系统由多项设备与线路组成,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运行效果造成影响,对运行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在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时,需要由多人共同来完成,完成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对于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做好预防,并制定相应管理方案,争取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确定发生部位并进行解决。因为变电运行管理系统性与复杂性比价高,工作量比较大并且枯燥,容易使得管理人员警惕性降低,这样就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一旦发生运行事故,不但会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1]。做好变电运行的管理,降低运行事故的发生,对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变电运行管理所存问题分析

2.1 安全管理不足

很多变电运行故障都是因管理不当引起的,为满足社会发展更高要求,电网逐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变电系统复杂性更高,对管理工作要求也更为严谨与全面。就变电运行管理现状来看,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管理工作没有条理性,即便是存在管理制度,但是落实度比较低,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不能对其进行解决,增加了变电运行的安全威胁。造成安全管理不当的主要因素,主要就是管理人员意识地低下,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不能及时对管理制度以及行为进行更新,导致整个管理工作成为一句空话。

2.2 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低

变电工作人员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也是执行者,其专业能力程度在根本上影響了管理效果。就变电运行管理现状来看,很多现存的人员专业能力比较低,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责任心都不足以满足管理工作需求。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或者是对各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经常以自身经验作为依据来开展工作,经常会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变电事故。另外,还存在很多工作人员因自身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新型设备操作要求、功能以及原理不熟悉,操作时也没采取任何安全防范,一旦触发危险点,很容易造成误操作,不但会影响电网运行安全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2]。

2.3 设备管理不当

变电站中有众多类型设备,并且变电系统含有众多线路,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对设备管理要求比较高。为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要求有专业队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很少有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以及更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另外,部分变电站在建设时,对设备的设计不符合规定,变电共组人员没有对其进行质量验收而投入使用,再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往往就会因为某些故障而影响到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

3.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 制定完善管理体系

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制定完善管理体系,即结合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以以往管理经验为依据,针对容易发生的故障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各项故障提前进行预测,争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包括变电运行规程。安全运行规程、设备操作规程以及事故处理过程等,要求能够包含运行管理的各个细节,重要的是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其次,结合所有工作人员行为习惯来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各个岗位、各个阶层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每一项规定,同时还需要将责任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能够主动按照各项规程来执行管理工作,减少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最后,变电工作人员操作时应以规范流程来进行,并且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对于一阶段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出预防措施,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

3.2 加强变电设备管理

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应从人员、制度以及环境等方面来着手。首先,保证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满足管理要求,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尤其是要加强对维护管理人员对新型设备原理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类型设备的运行模式以及原理,这样在发生故障时才能及时解决。其次,应制定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并落实责任制度,将设备检修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以此来激发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做好环境还礼,变电设备运行环境相对特殊,其运行状态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温度的变化,以免温度过高加速设备的老化。另外,对于老化以及陈旧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其故障对整个运行效果造成影响。

3.3 加强运行故障管理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因素各种因素而产生故障,在进行管理时,除了要做好对人员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管理,还应加强对各项故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即便是故障发生也应及时定位并解决,减少其造成的影响。例如常见的线路引起的跳闸故障,故障发生后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应重点检查跳闸开关使用情况是否良好,以及消弧线圈是否正常等,其中消弧线圈因为位置比较特殊,经常会被工作人员忽略,应加强此方面管理[3]。同时还应做好弹簧运行状态的检查,如果弹簧运行状态不正常会影响联动处线路开关反应,进而会造成线路故障而出现跳闸现象。如果线路使用的为电磁类开关,则应重点检查与保险接触的动力是否正常,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磁影响而出现异常情况。

4.结语

变电运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安全,为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选要做好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与事故的防范[J].价值工程,2011,(26):32-33

[2]林永新.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电气故障排除[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8):15-16

4.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与分析 篇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是电力工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建设变电所最多的时期。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变电所,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因此,搞好在岗变电运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

一、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1)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农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无人值班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35 kV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25.6%;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过励磁变压器、铝线圈变压器、多油开关、阀型避雷器、电磁型保护装置。

(3)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613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538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25个。

(4)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

(5)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农电系统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安全性评价、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各类电压监测仪及供电可靠性管理软件得到推广普及,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6)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个百分点。

2、存在问题

同时,农电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电事业在社会发展、电力事业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但

在我国还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

(2)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网系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针对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较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由于农网的行业特点,其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要求都很宽广,科技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电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6)安全生产和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人员设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加之农村用电点多线长面广,设施安全可靠性较城网差距较大;农村电力资产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属用户产权的用电设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引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带来的安全责任和服务责任;窃电、外力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7)农电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用电服务的方便性、规范性都还有差距。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农电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农电电网的建议

1、电网建设

(1)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推广应用农网10 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 kV(66 kV)变电所典型设计;推广应用10~110 kV(66 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6)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10 kV大容量调容变压器;推广使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外露带电体绝缘化的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使用配电变压器用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广应用复合绝缘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子。

(7)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自动化建设

(1)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FTU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积极开展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在城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DA)功能,努力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监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扩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

(3)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

运行安全。

(4)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3、信息化建设

(1)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

(3)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5.浅谈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 篇五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美国US钢铁公司董事长凯里在1906年就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10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安全第一”不仅是生产经营企业本身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为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就是坚持“安全第一”这一方针。

变电运行班组是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在确保安全生产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班组管理好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落实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安全经济增效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奠基石。是推动企业科学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活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源头。人们常说:上有千条线、下穿一根针,这个基础就是加强班组建设。因为一切规程,安全措施靠班组认真贯彻,一切生产任务,工作目标靠班组去完成,如果在生产过程有一个班组有了纰漏就会给企业的总体目标的完成带来影响。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及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缺陷,电力行业事故频发,尤其是变电站事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危害和影响面也较广,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还会直接威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因此,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源,对已发生事故的深层次诱因分析,是改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环节。,纵观云南电力系统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除了调度或其它方面存在安全认识淡薄的问题,变电运行人员在事故中同样暴露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其原因是由于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学习事故通报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吸取事故经验教训,班组开展危险点辩识、分析不全面,运行人员存在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思想。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是诱发事故的根源,长期以来,在公司狠抓“两票”管理的同时,却频频出现一系列的因习惯性违章,造成的恶性误操作事故,是“两票三制”的检查和监督流于形式,还是管的不严、抓的不细?从我们迎接的几次专项或突击性检查来看,我觉得现在“两票三制”的检查没有半点走过场的样子,检查人员可是逐字逐句的看,连错字掉字都查出来,说实话也够严也够细。我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出现在我们运行人员的思想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遵章没有形成牢固的执行意识。对于常规的、有准备的倒闸操作,因提前准备好操作票,到操作时按票操作,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并认真做好监护工作,一般不会出现误操作事故,但对于一些无准备的临时或其它操作,往往由于时间的关系或其它要求,一旦遇到安全意识淡薄的班组,大家都会产生一种想法,“时间紧,这个简单的操作,现开票太花时间,我们下去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搞定,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至于票嘛等操作完后再补”,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接受调度指令时不认真做好记录,出现误跳开关的现象。

3、安全知识学习力低,导致安全意识淡薄。变电运行安全生产的预防和控制,对规程和规章的学习也很关键,不学习不温习,一到安规考试习惯性突击,形成考完丢完的局面。另外,开展安全活动不认真、走过场,对于事故通报不认真学习、分析事故暴露的问题,组织班员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在本班组再次发生,没有形成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的氛围。

4、盲目自信,凭经验办事。部分运行人员存在一种盲目自信思想,总以为自己很熟悉本站的设备,以前操作次数那么多,这次即使无票操作也绝对不会出问题。还有就是自信五防装置能控制的自己也能控制,养成习惯性违章解防误闭锁操作。

5、不加思考的执行力。现在公司都在倡导提高执行力,有执行力固然是件好事,但只会执行指令不会思考指令的正确性,却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痛心事。任何下达指令的人都不是有三头六臂的人,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多一个人把关,对安全生产就多了一份控制。

6、没有树立正确认识安全检查考核的心态。有些人认为现在的“两票”考核太严、太重,在开票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票面或术语不正确的地方,为了确保合格率,对操作过的操作票发现问题自行改来改去,费时费力,于是就会出现“有如左改右改,还不如等操作完后静下心来开票或请人代开”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出现。

所以,一旦遇到安全意识淡薄的运行人员,往往就会出现上述六个方面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于是无票操作的情况就出现了,同时事故的魔爪也伸向了你,也许你够侥幸,一切平安。也许你不够侥幸,你就成了别人吸起教训的事例。然而,这些心存侥幸的运行人员却没有真正认识到操作票和五防装置是我们变电运行工保证倒闸操作的安全底线。长期没有形成依章办事的习惯,经验性操作、拍脑袋式的操作经常出现,最终难逃事故的处罚。大家想想,连安全底线都丢了,安全还能有保障吗?

因此,必须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第一”这道防线牢牢地扎根在班组。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人为本,更新观念,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运行人员是变电运行班组安全生产的执行者,所以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人是第一要素。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客观实际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要引导教育职工时刻不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强化安全,增强工作责任心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真正理解没有出事不等于没有问题,关键要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安全意识是无形的,但却可以在每个人生产中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如何戴安全帽、系安全带、使用安全工器具等都可以看出一个员工安全意识的高低。安全意识靠一点一滴汇集起来,安全教育讲得再多,如果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要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将习惯性违章变为习惯性遵章守纪。让员工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热流,让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全生产行为主体,就不愁安全生产没有保证。

二、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在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诚然,有了健全的安全组织,不等于就抓好了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关键还在于基层管理者能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把安全管理的大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班组和成员身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是抓安全工作的主要方法,根据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避免工作中的扯皮及安全管理脱节。

三、加强学习,提高变电运行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变电运行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首先、要杜绝安全学习中的衰弱效应。安全学习要到位,没有安全意识,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安全学习

不可流于形式。对于事故通报、安全简报、安全指示的学习,不能形而上学,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事故通报、安全简报应该是教育员工的最好途径,我们一定要联系自身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与讨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学习与讨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搞生产,搞技术的工作掺不得半点假,要实事求是。因为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部门和班组的荣誉,也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抓班组的安全工作中应把反习惯性违章作为重点,在事故的处理中、把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作为教育重点、使全体员工明确一个道理: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安全。这样才能使安全学习真正起到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其次,要杜绝员工在执行各项规程、规章制度时的衰弱效应、真正做到用心落实,有效执行。

四、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健康水平

变电运行设备和设施,是班组现场安全工作的重头戏,设备运行的缺陷,是变电站安全运行中最大的“拦路虎”。要打掉这只“拦路虎”,不仅要不断地更新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的先进水平、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关。不能单纯认为:设备新,安全生产就不会出问题,更要看到进一步严格规范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正常运行工作中、要加强设备缺陷的档案管理、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巡视检查及高质量的维护检修,使其发挥高效、确保安全生产处于可控、在控的良好状态。

五、严格执行“安规”“两票”、确保变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是提高变电运行水平,防止误操作的重要措施。误操作事故是运行班组安全生产的最大敌人,要防止误操作事故:领导重视是前提;工作责任心是关键;“两票”制度是保障;人员素质是基础;防范措施是重点。“安规”是运行人员的保命规,“两票”则是运行人员的生命票。不严格执行“安规”“两票”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变电运行人员是变电设备的主人,是电气倒闸操作的直接执行者。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工作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全身心的投入,才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根本和基础。在执行“两票”时、只有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工作票签发、许可、交底到位,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检查到位、设备的巡

视到位、危险点的预防分析到位,这一系列的执行过程不出现衰减,不折不扣,就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电网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就一定会与我们绝缘。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电力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随着设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综合自动化和光纤保护等二次设备的应用,操作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必须跟上。特别是对于生产一线专业人员整体理论水平偏低的偏远企业而言,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和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争做学习型操作员工,全面熟悉运行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和异常处理,提升理论分析水准和业务操作技能,是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支点。

6.变电运行本质安全 篇六

引言: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得以不断深化,在许多旧式变电站进行无人值班的改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建变电站也几乎是采用综合自动化的方式来设计。新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大量投运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使得电网的该文针对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发展得以突飞猛进。但是,无人值班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是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由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上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对变电站内所有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进行综合、统一处理,促进各环节的功能协调。其主要特点是:其保护信息串行通信采用交流采样,大大提高了信息总量, 使信息传送速度快,精度高,能够根据事件优先级迅速远传变电信息,从而克服了直流变送器的信息容量大,传送速度慢的弱点。另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采集所在变电站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并向调度中心传送这些模拟量和状态量,执行调度中心下发的控制和调节命令而该监控单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前置I/O模块,直接和现场一次设备相连,是数据采集、处理、控制操作的核心,使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传送速度更快更准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微机采样、微机变送器输入由CT、PT提供,直接输入计算机编码、与数据采集微机通信,可传送多种计算量,速度较快、精度较高,是目前数据采集的最佳选择;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采用微机保护与监控部分通信可在调度端查看和修改保护整定值。微机保护与监控部分串行通信不仅可传送保护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送保护整定值和测量值,并可由调度端远方修改和下发保护定值。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具有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解决了各环节在技术上保持相对独立而造成的各行其是,重复投资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的弊端。因此更好地保证了变电站地安全运行。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选型应考虑的要点

(1)运行可靠、稳定:

一套装置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它的设计原理是否可靠,同时取决于其元件的可靠性;而元件的不可靠造成各种问题也是我们在实际现场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例如某110kV变电站所采用的某型主变保护在运行中就曾经出现过主变保护被闭锁,以至于主变被迫退出运行的情况,经查主保护之所以被闭锁就是因为某信号继电器损坏,保护的自检回路将其闭锁。而该保护厂家所生产的220kV主变保护在运行中也曾经出现过位置继电器损坏,背板端子牌损坏等元件损坏的情况;这种设备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2)易维护:

我们在选用设备时应充分注意这个问题,一套简单、易维护的设备不一定就是不可靠的,同样,复杂的设备在现场运行中不见得就是安全可靠的。同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国外的某些进口保护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却不一定符合中国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如某公司110kV飞机场变电所所选用的SIMENS保护,应该

讲它的制造工艺是一流的、它的元件也是稳定、可靠的,但它的设计是单个继电器,要实现保护功能必须加装各种中间继电器,在10kV保护装置上也就不可能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四合一”设计了。尤其主变保护,为实现必须具备的保护功能,只能选用多个继电器组屏,在不同继电器上电流回路多次串接、多个继电器的出口接点相互打连,这无疑在客观上降低了整套保护的可靠性。同时,由于SIMENS保护所有的界面都是英文说明,这也对继电保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现阶段保护人员的整体水平,维护这样的设备要比国内设备更复杂。

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运行的常见问题

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运行中的通信中断和死机问题的技术分析和解决办法从变电所的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现在普遍不是很稳定,通信中断和死机现象时有发生,给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带来了困难。其主要表现为:后台机仍可以进行画面切换等监视操作,但实时数据不能刷新,下行的命令也不能执行,以及后台机不能进行任何监控及功能操作,有时还出现黑屏的现象,系统已瘫痪。那么造成通信中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组网方式的局限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网方式是通信的关键,组网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2.软件的不成熟性,软件编程的缺陷。软件的成熟性是指开发软件与基础软件的兼容性、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及整个软件包的合理性配合是否成熟。软件编程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编程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同样的功能,可以有多种编程方式,而不同的程序,计算机运行的状况都不相同,若编程科学、合理,则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的速度,降低CPU的负荷率。反之,若编程不合理,则可能造成计算机多次重复运算或进行不必要的运算,加大了运算工作量,造成计算机运行的CPU负荷率高,当CPU负荷率过高时,产生雪崩反应而使系统不堪重负而崩溃。

3.系统硬件配置不合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信息采集与控制、监控主机、通信管理系统几部分。其中监控主机及通信机的硬件配置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监控主机从通信管理系统取得数据,并进行人机对话、监视、管理、控制等各种各样的工作,计算机的任务较重,若监控主机的硬件配置过低,可能造成CPU过载,引起系统死机。通信管理机主要承担着向下层轮询采集信息,向上层提供数据,进行通信规约转换、解释,并承担着将上层命令转发给下层执行的工作。它要求计算机的速度高,要保证CPU的处理速度远远大于数据交换的速度,以保证通道畅通无阻,否则,容易引起通道阻塞,造成系统死机。另一方面,硬件的质量及制造工艺也是一个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要求系统能稳定运行,首先硬件本身必须能长期、可靠地稳定运行。

4.超量的信息和超强的功能。变电所内的直流系统、微机保护的信息一般均采用计算机数据通信方式获得,这就存在一个通信规约转换的问题,由于不同的设备生产厂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规约,造成规约纷杂,转换工作量大。若选用超量的信息,则可能造成CPU资源不足,降低数据交换的轮询速度,造成网络阻塞,引起通信中断,严重的可能引起死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无统一的标准,过多的功能要求就会加重CPU负荷,容易引起监控系统崩溃。

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完善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那么要提高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电力系统中,现场数据不但包括功率、电压、电流等测量数据,还包括分合闸、过流、速断等操作及事故所产生的事件数据。当发生事故而导致跳闸时,还要记录现场的故障录波数据,可见,需要通信的数据量是一般工业控制中所无法比拟的。由于电力系统现场数据的变化非常快,一次过流可能只维持十几毫秒,数据稍纵即逝,所以对数据的实时性、通信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监控系统底层数据可靠、高效的通信是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是设计监控软件的重点。一些现有的软件,将数据通信、处理和监控都做在一个软件中,虽然显得直观紧凑,但系统的升级改进却十分不便,一个微小的改动都要对全部系统进行重新整理,因此,采取模块化结构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

2.由于总数据量过大而造成通信时间过长,可能会成为限制实时性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硬件上可以采取多串口数据通信来解决。串行通信具有连接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数据传递可靠等优点,在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多台下层仪表连在一条通信总线上,通信站通过其一个串口连接一条通信总线,从而实现通信站与仪表的串行通信。

3. 针对电力监控系统底层通信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在软件结构上,可将数据通信软件与监控软件分离的方法;在硬件上,使用多路双口RAM智能通信卡扩展通信端口,提高底层通信的速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监控软件的数据处理负担,确保了现场仪表与监控计算机之间准确快速的数据通信,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要减少通信中断和死机现象的发生,就要从系统的组网方式、硬件配置、软件编程几方面着手,同时考虑合理的信息量及功能要求,做到设计优化、选型合理、配置科学,使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能达到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减员增效,保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五、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对保护装置的定期例行试验是必要的,定期例行的目的:一是检查保护装置是否一直处于完好、可靠地执行任务的状态;二是检查原来整定的定值是否有所变化。在以前,由于产品质量等问题,定期试验项目多,周期较短。这无疑加重了调试人员的劳动强度,容易发生人员过失。而随着微机保护的大量应用,产品的可靠性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二次回路较以前也简化许多,同时各种微机试验装置的大量使用,也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水平,因此简化试验项目,延长试验周期,是当代产品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微机保护的测试应有其自身特点,而不是使用测试晶体管保护的实验方法。由于微机保护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现在定期检验的重点应放在采样值精度的校验和逻辑功能的实现上。

在无人值守变电所中,后台的检验是必须的,虽然在理论上,后台投运后出错概率不大,但实际运行中,确实出现过运行一段时间后,后台遥控信号不正确的情况。而现在由于没有关于检验的完整科学的检验规程,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以功能的检验为主。

另外我们也应加强保护动作后统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故障录波器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微机保护大部分都有记录动作过程的功能,但现阶段保护记录时间较短,不一定能记录完整故障过程。这对那些老所改造,没有完全采用微机保护的变电所尤其重要。正如某变经过改造的无人值守变电所,在某次主变(主变保护是常规继电器型)10kV主断路器及分段断路器动作后,由于种种原因保护信号继电器没有发出动作光字,而远方后台在功能上就无法记录保护动作的具体情况。

虽然110kV线路微机保护记录了部分动作情况,但时间较短,这些都给故障的分析带来了困难。

六、总结

7.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探索 篇七

关键词:电力工作,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带来了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设备更新换代, 越来越先进, 而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变电站正常运行的保障, 也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由于高新设备的不断投入, 操作、维护与检修需要投入专业的人力物力, 不能单单以陈旧的知识来应对。在站中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就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 这些新的设备也可能随时出现问题, 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 将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员工的工作态度

员工的工作态度对每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对电力企业来说也同样如此。国家企业单位中, 在工作中容易形成惰性, 每天按部就班, 形成一个死循环。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出竞争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虽然很多公司在很久以前就制定了奖罚制度, 但这些要么不加以实施, 要么力度不足, 根本没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样制定一个合理可靠的惩罚制度并加以实施, 无形当中从另外一些角度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员工的安全操作

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首先应对整个变电站要有初步的理解, 对整个变电站的概况在脑海中有初步的轮廓。接着对设备的概况, 设备容量、进出线回路、保护及自动装置等等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员工在站中工作对站中设备的运行规程要务必清楚, 对设备的错误操作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有些员工在工作中只求简单, 存在侥幸心理, 只觉得事情没说的那么严重。就拿站中的开关操作来说, 如刀闸动作的一般规定:一是操作刀闸前应先仔细检查相应开关确在断开位置, 相应接地刀闸确已拉开并分闸到位, 送电范围内接地线确已拆除。二是手动合刀闸应迅速、果断, 但合闸终了时不可用力过猛, 合闸后应检查刀闸接触是否良好。三是手动拉刀闸开始时, 应慢而谨慎;当动触头刚离开静触头时应迅速, 拉开后检查刀闸断开情况。四是刀闸进行操作时, 监护人应检查操作质量, 在刀闸操作过程中, 如有旁击、顶卡、动触头不能插入静触头现象时, 应停止操作, 待消除后再进行。五是操作带有闭锁装置的刀闸时, 应按闭锁装置的使用规定进行, 不得随便动用解锁钥匙或破坏闭锁装置。这些操作虽然简单, 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而在有些特殊情况下, 站内值班人员无须等调度令可自行处理:一是将直接对人身安全有威胁的设备停电;二是对运行中的设备有受损伤威胁时的处理;三是将已损伤的设备隔离;四是恢复站内电源;五是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时, 将有关保护停用。一系列的工作看似简单易懂, 但有待员工去加深认识, 并且牢记, 熟悉操作流程。

三、职工安全监察工作

设备的巡视工作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 又直接影响整个站台的正常运行。员工对设备的巡视工作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变电站的巡视一般分为日常巡视和特许巡视。其中, 日常巡视又分为早巡、夜巡以及交接班巡视;而特殊巡视是指在特殊的环境或者情况下进行的巡视, 譬如遭遇大风、雷雨雪等恶劣天气, 或者试验设备或者设备运行模式转变的特许情况。在变电站的日常工作中, 很难保证巡视次数与质量。很多变电站没有制定巡视制度, 导致员工在巡视的过称中马虎对待, 存在侥幸心理, 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巡视报告应付式打钩, 并没有做到确保安全的态度, 或者只重视某个时段的巡视, 却不知不同的时段巡视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而有些变电站虽然制定了巡视制度, 但所制定的制度只是从员工的出勤方面出发, 没有规定明确的惩罚措施, 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 也没有严格的考核, 员工产生了懒惰性, 更提不上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提升。目前, 还有一些变电站采用智能监控系统, 在每个巡视点安装监控设备, 在监控设备间进行数据采集, 达到巡视简便化, 而且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安全问题上, 如果发现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其结果等于没有发现问题。而且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规模上迅速扩大, 从今后的发展前景来看, 培养一批关键性的技术员工非常重要。在培养技术人员方面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在变电站整网的建设上, 高新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 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观。

在技术方面需要对每个站点以及对各个设备具有充分的了解, 除此之外对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要求。对设备的了解程度, 在一定范围内决定技术人员对目前工作的熟练掌握程度。对整个变电站网络有熟悉的认识, 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优化资源。虽然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慢慢提高, 但与上级专业技术人员仍有差距, 有待于参加相关培训。

(二) 在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上, 从被动减少故障的发生, 到主动防护避免, 再到创新性地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一是技术人员必须对各个零部件有充分的理解, 老化问题、设备松动、密封性降低这些问题如何提前发现, 并制定一个提前期作出相应处理的方案。例如一些设备缺陷, 注油设备连接部位法兰因螺丝松动、密封垫老化引起的渗油情况比较多。针对此类缺陷, 采取措施是与变压器厂家联系, 购买抗老化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的密封垫进行更换处理。二是在一些重要设备上安装监控设备, 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考虑监控系统的安装、分配、使用及一系列的调试等问题, 而且后期的数据处理、共享都要得到合理的设计,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各个工作站点, 及时进行调度人员,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故障。三是后期新投入的设备较多、型号多、生产厂家多, 给电气设备的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在这方面应该将配件进行标准化管理, 对设备型号、生产厂家进行简化。最终得到既能满足工作站内需求, 又能便于进行选购新的配件, 为电气设备提供一个有充足备品备件的后台保障。设备采购这方面的知识也得加入到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当中, 这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安全。

(三)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故时, 如何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这点尤为重要, 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与安危。调度、检修班组必须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准备要充分, 在应付突发事件时要结合季节特点同时充分考虑到时间、地点、天气等形势, 按照制定预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理, 切实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现状的了解。目前为止, 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它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随着高新设备的投入使用, 其安全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一旦出现事故都将造成重大的损失。电力企业要与时俱进, 要更新硬件设备, 也要加快软件的更新换代, 同时把领导班子与技术人员这一整体能力提高一个层次。稳抓安全问题, 才能确保电力企业在稳定的同时更进一步, 紧跟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颜晓宇.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 .高金索.浅谈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修[J].机电信息, 2010

[3] .高明华, 王冬, 王学峰, 张勇.智能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J].山东电力科技, 2011

[4] .胡海勇, 胡黎玮, 徐志江, 杨伟伟.视频监控设计与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5] .刘涛, 吴谨.基于IP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0

8.变电运行本质安全 篇八

引言

变电系统是生产和传输电能的重要系统,确保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维持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变电运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简要概括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保障电力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1.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工作人员是引发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变电运行中的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亲力亲为,所以工作人员的行为会对设备和线路的运行情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过于相信变电设备的性能,往往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设施,使得工作人员遭受安全风险的概率大幅度上升。同时,工作人员没有对变电运行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设备、线路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绝缘性能变差,已经无法起到隔绝电流的功效。工作人员如果继续使用这些设备和导线,那么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岗位工作没有做到位,而这也是当今电力企业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应该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1.2对安全器具的质量不够重视

安全器具是指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工具,使用高质量、高性能的安全器具能够有效的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在检查变电设备时经常要涉入一些特殊环境,比如高空环境、有毒有害气体空间等等,需要使用安全器具辅助作业。如果工作人员要到高空作业,就应使用登高器具,如防护绳,安全带等等;如果变电设备安装在有毒有害气体的房间里,工作人员需要先检测有毒气体的含量和密度,再佩戴好防护面具和氧气筒后方能进入。所以说,安全器具在变电检查工作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确定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很多工作人员仅凭经验主义行事,没有认真检查安全器具,有些工作人员只是检查了安全器具的外表,而没有用专业的仪器测试其内在性能,导致安全器具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失效。最为常见的安全器具问题就是安全带和防护绳在长期使用后就会松懈,甚至会发生断裂,给正在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因此,安全器具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1.3变电操作失误

变电设备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只有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设备,才能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满足变电系统的运行要求。可是很多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偷懒、溜号,导致各种操作失误频频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设备的功能,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给自身带来了安全隐患。有些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对设备的结构也一知半解,在发生失误时不能及时发现,也就无法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为电力企业挽回损失。变电系统是由多种型号、规格的设备共同组成的,设备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一旦工作人员没有正确操作设备,致使某个设备发生故障,会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整个变电系统也会因此发生瘫痪,那么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1.4安全管理不规范

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这就为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提供了可乘之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更加随意,也不重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操作失误的概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些企业虽然将安全管理提上日程,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力度,既没有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没有严格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使得安全管理成为了一纸空谈。如果电力企业不重视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员工也会上行下效,那么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就始终无法得到保障。规章制度是电力企业约束员工的强有力的手段,能够起到威慑作用,让员工重视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岗位职责,所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1.5没有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理

变电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质量性能都会发生大幅度的下降,如果不经常采取适当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就会使设备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各种故障也会随之发生,从而影响变电运行的稳定性。有些电力企业在购买设备时没有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也没有按照使用要求安装设备,再加上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致使变电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急剧加大。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当设备发生故障后会尝试用多种方法维修,这些维修方法往往是不正确的,例如大力敲击设备,随意搭接内部线路等等,这些做法不仅不会对设备的恢复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增加设备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加大了维修工作的难度。

2、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降低各种意外风险的发生是电力企业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下面将针对上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介绍几种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坚决执行,才能使该项制度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得到补充和完善,并落实到变电运行中的方方面面,成为电力企业重要的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各个岗位的职责,安全器具的保管,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等等,要将变电运行中的所有要素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标准,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电力企业应为其制定专门的奖惩制度,即奖励那些工作兢兢业业,坚持安全生产和作业,做好每项岗位工作的员工;惩罚那些工作偷懒懈怠,不严格约束自己,给他人和企业带来安全风险的员工。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决心和魄力,促使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2.2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要保证变电运行中的安全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电力企业领导者要对变电运行安全有高度的重视,加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购买先进的安全器具和变电设备。其次,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企业中经常组织各种安全活动,宣传变电运行中安全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开展各种讲座,对安全事故进行讨论,从而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降低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变电运行的工作中。通过这些活动能帮助企业的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敲响安全警钟,在工作中能更加谨慎和细心。

2.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

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损坏是造成变电运行安全故障的一个原因,所以要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在购买变电设备的时候要不仅要看其价格,而且要对变电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把好变电设备的质量关。另外一方面,在变电设备使用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试验,确保变电设备的质量有保证,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变电设备的检查和巡视,对于一些老化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对发生的一些小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从而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2.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变电运行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要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各种操作流程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保证能及时处理各种变电运行中随时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对机械故障排除及时要有一定的掌握,这样在出现小的问题的时候能自行解决,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更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在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能认真细心,避免由于情绪影响引发安全事故。

2.5建立变电运行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将变电运行中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并且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电力企业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判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区和场所,每个地点都要加强巡查工作,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电力企业要将素质高,技术好,能力强的员工组织起来,形成抢险小队,主要负责各个地区的抢险工作。抢险小队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管理好自己的设备,当发生安全事故后,抢险人员应第一时间封锁事故现场,疏散当地群众,立即开展抢修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总结

上一篇:我终于成功了中学作文550字下一篇:二年级小学生期末评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