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设计

2024-06-21

清贫教学设计(共10篇)

1.清贫教学设计 篇一

23、《清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质。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习《清贫》一文。

我们已经知道,方志敏是早期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时,根据党的统一安排,方志敏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在一次转移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被捕了。这篇短小的文章就是叙述他被捕那一天发生的事情。

既然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 却发生了一件“趣事”,这件趣事“趣”在哪里?

大家再读课文,思考或讨论后再做回答——

生1:趣在——方志敏是一个大官却没有钱,在被捕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给这两个人。

生2:我认为这个“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在搜他的那两个兵士身上,能突出这个共产党员清贫的品质,两个士兵一遍一遍过细地搜,我觉得很可笑。师:两个同学所讲是一致的,“趣”不在方志敏身上,而“趣”在两个兵士身上。他“搜”,第一个动词用的是“搜”,第二个动词“摸”,第三个是“捏”,接下来当发现一无所获是,就对“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进行“抢夺”。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很有趣。从“搜”到“摸”到“捏”到“抢”,这几个动作之间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方志敏觉得很可笑。再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士兵,一开始是“满肚子热望”,搜不出来又摸又捏,满怀“期望”,到最后却是完全“失望”。这个过程,方志敏觉得实在太可笑了,是这样么?

好,这是我们觉得“趣事”好笑的第一个方面。大家发现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还有方志敏所谓的财产不过就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上底的线袜”,与国民党的那些富翁极为不同,这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

师:很好,这是他第二个发现,还有吗?

如果你是导演,由你来主持这出独幕剧的演出的话,方志敏一定是堂堂正正的,那两个国民党士兵你们认为他们身上还隐含着哪些“趣”呢?

生:动作很好笑,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拉木柄榴弹)师:这是一个士兵的动作,另一个呢?

生:另一个“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师:你没觉得这两个士兵有差别吗?猜猜这两个人的年龄哪一个轻,哪一个大?

生:拉手榴弹的年轻,弓着背的年龄大。师:年轻的那个脾气怎么样? 生:不好

师:对,年轻的士兵说话直“吼”。那个年老的呢?他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 师:大家觉得这个年老的士兵怎么样? 生:有经验,有点老奸巨滑。

师:这场闹剧有趣就有趣在两个国民党兵士在这场戏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兵士语言?谁来读一下那个年轻士兵的话:“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要读出这个兵士的粗鲁还有野蛮,别忘了文中“威吓地吼道”,哪个男同学起来读读看。

(生1读)

师:可以稍微再慢一点,你的气势是够的,一字一字的把它读清楚。那个年老的,老奸巨滑的要怎样读?一个是蛮,一个是刁,读得刁一点。

(生2读)师:稍微温柔了些。

(教师范读)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方志敏面对着国民党两个士兵的以死来威吓,他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哼!你不要作出……”

这段话大家仔仔细细地揣摩揣摩——作为我们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方志敏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读过书,有学问。面对两个国民党的兵匪,他是怎么说的?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个“哼”字怎么读?第二个也是叹号,这个叹号怎么读?下边自己读读看。(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生:读

师:你读的也不错,就是稍微善良了一点。师:一个人要有一些表现力。先来说这个“哼”字比较难,不是吵嘴,方志敏根本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吵嘴,他知道他们无非是想从我这个身上得到一些横财。他们真的敢在这里把握处死?量他们也没有这种胆量。他们在这里捉到了我,将我送到国民党兵部领赏,他们敢动我一根毫毛,他们回去的时候不活了?他们有几个脑袋?所以方志敏根本没有必要“来吧!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往这打!”这不是方志敏。方志敏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这个“哼”字要读的……尽管是个叹号,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看不起。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堪的样子来吧!……”(教师范读)

这才是方志敏的临危不惧,到这样的场合,他还是这样的幽默。接下来两个人,一个 “你骗谁!”一个“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方志敏接下来有一段话,刚才我读得不好,只是模仿了一下,你们肯定比我读得好,看看方志敏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大家读读看,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

师:这里,大家最难把握的是语气和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要靠你们长期的体验和积累。

(教师范读)“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师:那么现在我们细腻一点,好吗?联系这三段,那个年轻的、粗鲁的、野蛮的也有一个“钱”字:“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那个老奸巨滑的兵匪也有一个“钱”字:“绝不会没有钱”,而方志敏也有一个“钱”字,你看这三个“钱”字读法上有什么不同?(读出来)

第一个“钱”字要体现出贪婪;第二个稍微有点“卷舌”,方志敏“个个都有钱”(重音)“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句话里都有,重音要在哪里?放在“板”字上,体现一个人的高傲气质。绝对不能放在“一”字上,“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老总呀,饶命吧!”

师:三个人在这里的对话,显示了方志敏革命的气质和革命想。两个国民党绑匪在方志敏高大形象的对比下,就是一个小丑,这就构成“一件趣事”。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开头一段。方志敏真的没有钱吗?他有钱,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用于什么地方?

我们齐声把第一段朗读一遍。注意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大家熟悉的“舍己为公”,还有一个什么?对了“矜持不苟”看看矜持不苟什么意思?因此读到这里的时候,两个成语节奏要稍微慢一点。这两个成语之间,声断气不要断。

“我从事”而没用“搞”,下面经手的“钱”用“经手的款项”,可见,方志敏的慎重,对革命的虔诚,用词比较重。

这是第一段方志敏的理想。(学生齐读)(学生单个读)

师:老师要向你学习,你这一段读得很传情,很到位。

这桩趣事记叙了以后,方志敏有一段独白,如果是电影,就是一种画外音,我们可以想象:在江西,这种丛林中被俘,两个士兵想得到些什么,结果呢什么都没得到——垂头丧气,“走吧,走吧,走吧”,这时候一阵西北风吹来,两个兵匪把领子拉上去,而方志敏却抬起了头,缕缕头上的乱发,有一段独白:

(教师范读“是不是……”)轻轻的、静静的、慢慢的。请同学们自由读。

二、再谈清贫 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清贫是最伟大的财富,清贫是一种信念,清贫是一种品德修养,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清贫是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

三、拓展提升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四、提示性总结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方志敏清贫的一生用8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透过他的清贫,我们看到了他伟大人格的富有。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和学习么?请大家课下自由讨论,我们将以小组形式分头汇报交流。

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板书设计:

清 贫

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甘于清贫 矜持不苟

方志敏

唯一的财产:旧汗褂裤、缝上底的线袜

舍己为公

2.《清贫》的教学设计 篇二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3.清贫教学设计 篇三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语文阅读课本②的第12课(板书课题:清贫一生)

师:“清贫”和“一生”各是什么意思?

生:“清贫”指穷困;“一生”指一辈子。

师:课文写谁穷困了一辈子?

生:写朱自清穷困了一辈子。

师:朱自清原名自华。他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并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教授,可是他的一生非常清贫。现在我们学课文。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写有“学习目标”的小黑板,并指名读)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自清的爱国思想。

2.给课文分段,回答课文后问题1(3)。

3.理解课文后作业题2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其思想感情。

师:请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节(边读边纠正读音)。再次自读课文,完成练习:课文是怎样写朱自清清贫一生的?(生自学、练习、交流)

生:课文是按抗战期间生活艰苦、抗战胜利后拒绝高官厚禄、1948年、拒领国民党配给的美援面粉这三个方面来写的,歌颂了朱自清的爱国主义思想。(板书:抗战期间、抗战胜利后,1948年)

师:这三段时间,分别在文章的哪几节?(生答)

生:第二节写抗战期间朱自清的生活穷困;第三节到第五节写抗战胜利后朱自清拒绝高官厚禄;第六节到最后写1948年朱自清拒绝领取国民党配给的美援面粉。

师:文章还剩下哪一节?

生:第一节。

师: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写什么?(生读)

生:总述了朱自清一生清贫。

生:总述了朱自清一生清贫以及名字的来历。

生:总述了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志。

师:说得很好!(板书:总述困境,不丧志)谁来说说第一小节与其它各段是什么关系?

生:第一小节与其它三段是总分关系。

师:对!第一小节先总述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志,后按时间顺序分述了(板书:分述)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1948年,朱自清的生活清贫和在困境中不丧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段,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朱自清生活清贫的句子。

生:(读,找,划后交流)(板书:颠沛流离)

师:“颠沛流离”是什么意思?

生:“颠沛”,比喻生活困难;“流离”,指为了生活东奔西走,家人离散。形容流浪困苦的生活。

生:朱教授穷得做不起棉衣,只能买旧的毡披风披在身上,步行进城上课,可他却坦然自若。(板书:坦然自若)

师:“坦然自若”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心里很平静、无顾虑。

生:形容不当一回事,表现朱教授刚强、坚毅的性格。

师:朱自清生活那么清贫,可他还是那么坦然自若,体现了朱自清(指板书)……

生:(齐)在困境中不丧志。

生:“在这饥寒交迫……痛苦”(板书:饥寒交迫,没有怨言)

师:(挂小黑板)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带点的字的含义。

生:“怨言”指抱怨、坦怨;“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端贫困;“默默”指一声不响。朱教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半句埋怨的话,是他想到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个人生活苦一些算不了什么。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不丧志。

生:朱教授生活极端贫困的日子里,一声不吭地忍受着胃痛的折磨,一切都是为了抗战。从中我们体会到了朱教授那颗爱国之心。

师:(板书:爱国)你体会得很好。感情朗读这段话。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采用了读、找、议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第二段,了解了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志,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朱自清的.爱国主义思想。

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作业2①、3

第二课时

师:(复习第一课时)抗战期间朱自清生活清贫不丧志,那么抗战胜利后,1948年,他又过着怎样清贫的生活,他又是怎样对待这种生活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四段,学习目标是: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志的爱国思想。

2.回答课后问题1①②和作业2②③

3.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背诵第五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3―4节,想想朱自清过着怎样清贫的生活。(生读)

生:朱教授蹲在地上劈柴生炉,还时常因柴少而生不着炉子,写出了他生活的穷困。

师:和抗战时期比一比。

生:他的生活和抗战时期一样。

师:你是从哪一个词看出来的?

生:从“清贫如故”这个词看出来。

生:朱教授受尽疾病折磨,无钱医治,身体很差,看出他生活在困境中。

师:(板书:疾病折磨)第四节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第四节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哪句承上,哪句启下?

生:第一句承上写生活清贫;第二、三句启下写在困境中不丧志。

师:谁能说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意思。

生:“益”是更加,“坠”这里可当“改变”意思讲。生活艰难,但意志更加坚强,再困难也改变不了自己崇高的志向。

师: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句子的思想感情。(挂小黑板齐读)

生:“挺拔”是指直立高耸,一般指白杨、峰峦。这里指朱教授在困境中坚强地挺立着。

生:“深沉”是指思想感情不外露。“有神”是有精神。虽然朱教授受疾病折磨,身体很差,可他的意志更加坚强。

生:“审视”是仔细看。他看到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个人生活再贫困也改变不了他的崇高志向。充分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不丧志的高风亮节。(板书:饥寒交迫)

师:轻声朗读第五节,找出朱自清不丧志的句子,并画上横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读、找、议)

生:国民党用高官厚禄拉拢他,请他去做官他不屑一顾。

师:(板书:不屑一顾)不屑一顾是什么意思?

生:“不屑”认为不值得,“顾”看,这里是说对国民党的高官厚禄看不起,不值得一看。

生:遇到党国要人登门拜访,他避之犹恐不及。(板书:避之犹恐不及)

师:“避之犹恐不及”是什么意思?

生:生怕来不及躲避。

生:达官贵人请他吃饭,他拒不出席(板书:拒不出席)。

生:有个名流出价三千元请他写“寿席”,他拒不从命,看出朱自清宁可生活清贫,也不丧志。(板书:拒不从命)

生:有人送国民党的“特别党证”让他填写,他严辞拒绝。充分体现了朱教授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中不坠青云志。(板书:严辞拒绝)

师:“严辞拒绝”是什么意思?

生:用严厉的话语来拒绝。

4.《清贫》教案04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进一步了解音乐抒情诗的表达特色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关键的曲段(语句)来了解歌曲的主旨。

课时安排:

1教时。

教具学具:

投影仪。说明:

对于当今远离了贫穷和战争烽火的孩子来说,要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很容易流于空洞、概念化,因此通过学生自己对歌曲的学习,在聆听中体验和感受,在演唱中理解和升华,从而激励自己,于是确立目标一。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解题:“清”——清廉;“ 贫”——贫穷。“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二、新授: 初听:

一、教师提问:

1、认真聆听歌曲,该歌曲描述的祖国处于什么境况之下?

2、清贫的环境更能磨练人的什么品质?

二、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参与班级比赛,比一比谁唱的最好。

三、总结

1、质疑:“清贫”是一种怎样的的生活态度?

5.清贫读后感 篇五

文章的作者是个革命者,讲的是他的一次有趣的经历:在作者被俘的那一天,他被两个国防的兵拦住了去路,以为他身上有很多钱。哪知道作者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他们不信。可是翻了好多遍都没有翻出来。于是,一个兵拿出一个手榴弹,想逼他拿出钱。而作者则很镇定,通过智斗,士兵无奈只好将他放走。

感动我的不是作者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而是作者家里的“财产”。他这一生,最珍贵的.“传世宝”竟然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就这几个不起眼的东西,作者还让他的妻子放在深山坞里藏着,怕被国军抢了去。

文章最后,作者写上了这么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对!这句话真对!我们中华的精神是不能够与外界比的!抗日战争时期,敌军有高级武器,有好的待遇;而我们呢?我们的军队断粮,艰苦,但是一样可以打败他们,因为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算再清贫,我们依然能胜利。

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我的感慨很深,还有十几天,就是建国六十周年了。听说,我们有好多现代化的部队,规模庞大,装备精良。这些成果都是谁创造的,那都是我们的老前辈!是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才打下这么大的江山!我们要谢谢他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们呀!

6.清贫课文主要内容 篇六

清贫课文主要内容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shē)侈(chǐ)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chóu)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pō)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jīn)持不苟(gǒu),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fú)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zhuó)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bǐng)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hè〕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min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呵!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然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子放在深山坞(wù)里保藏---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7.《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有感 篇七

乐于奉献

——观四部电影之感

钢铁小学:朱雯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啊。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观看的过程中让我深受感动,眼泪夺眶而出。

电影《沂蒙山六姐妹》感人至深,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春英的满怀期待换来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这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个细节和故事都激荡起我内心深处的感动和震撼,感动和震憾的不单是那未尽的姻缘、满门忠烈,还有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战争将临时争相支前、舍小家顾大家、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革命。虽然没有一身戎装,但却用柔弱的身躯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线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当镜头出现战争胜利后一门三烈士的灵堂、满门忠烈的匾牌与齐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乡亲时,那渗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 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冲击和洗礼。陈毅元帅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最高的褒奖,不忘记沂蒙六姐妹,不忘记沂蒙精神。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让我们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每个方面都有我们应该认真汲取的教训。该片充分发挥电视电影艺术的优势,把经过十五年沉淀和思考的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画面系统形象,论述深刻透彻,看后能够引发人的深入思考。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象苏联那样,出现国家四分五裂、内乱外患,就没有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局面,更没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象牙塔”里的蜕变》主要讲了苏智泉、周学文、明亮、余志平等贪官由领导干部蜕变成了腐败分子,他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思想防线崩塌了,法律意识淡薄了,私欲膨胀了,被金钱诱惑了,滥有职权、心存侥幸、陷入违法违纪、腐败堕落的深渊,令人痛心。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后,增强了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更加懂得坚持依法行政,让权力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行使。切实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通过学习和观看这四部电影,我体会到只有无私才无惧。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树立坚定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服务好学生,搞好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要安于清苦、耐住寂寞、乐于奉献。

8.清贫说课稿定稿 篇八

兴隆三小 王文娟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清贫》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清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2、教材简析

《清贫》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文中没有任何铺陈描写,只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再现,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朴实的语言来感受方志敏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形象。

3、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课文安排在《卜算子·咏梅》、《跳水》之后,后面还有《儿子的采访》、《挑柴》两篇略读课文。“智慧的灵光”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清贫》位于本单元的中间位置,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后边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是这一单元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成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情 学前调查:

本课体会方志敏同志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互助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课文中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写得非常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矜持不苟的高尚革命情操。

2、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还学生自主学习权,我指导学生使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通过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总结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四、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我们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应该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所以本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一)、激情导入:

“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经手的款项在数百万元。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未知的冲动。

(二)、带着问题——感悟读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表现在个别重点词上,而这些重点词有时情系全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所谓的“文眼”。这样的词语要放大处理。我抓住题目中的“清贫”一词展开,抛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可贵品质呢?边读边勾画,并作简单的批注。”接下来是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的意识。

(三)、全班交流——悟清贫

中心问题的解决是文章的重点,为了不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我准备为学生提供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同志非常清贫; ★为什么方志敏会如此清贫; ★清贫的方志敏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预设如下:

预设点一: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引导学生通过“朴素”与“数百万元”的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预设点二:第2段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课标中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摸”、“捏”等动词进行品读体会。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到的作用。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在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我在倾听学生汇报到这一段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发财!”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

然后马上追问:国民党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

同时可补充方志敏在《死》中的话,让学生明白“方志敏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有效教学。

(四)、深化主题——拓展读

对《清贫》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方志敏的清贫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课文的故事情节,感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存在着“中间地带”。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方志敏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阅读、思考中认识到“为了民族利益而舍 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坦荡情怀。‘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使《清贫》的精神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

(五)、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清贫”意义有所了解,但教师应该具备多角度看待问题的素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我在本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讨论:

1、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贫”而不“富有”,你同意吗?

2、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裕了,那么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然后以读后感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加深学生在文本与情感上的积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本节课的最后,以《清贫颂》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把“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句话送给学生,学生把读书的感受与收获,在歌声和语言的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再一次体会读书的快乐。

五、教学设计特色

1、预设充分——突出重点

课文学习的重点就是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我没有抛出问题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因为我考虑到,其一,学生可能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对文章人物认识浮于表面;其二,学生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形式的感悟五花八门,使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得不到突出。所以我准备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2、展示资料——填补空白

课标中强调“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就是要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可是学生距离那个年代很遥远,恐怕不能很透彻地理解。我发动学生课前搜集方志敏的资料在课上展示,使《清贫》的精神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从而突破难点。

9.守住清贫师德演讲稿 篇九

南阳市第七小学杜春兰

以“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为主题的“三爱”教育,宛如一缕柔柔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又如一丝绵绵春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我们胸怀崇高理想,喜迎明天朝阳,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用行动书写出一篇篇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的感人诗篇,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爱教育,我们必须守得住清贫

都说教育事业是一个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从中国教育史看,孔子、朱熹、魏源、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多少教育先哲深受后人敬仰,在现代教育中也有多少教育名家深受人们的尊敬。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工作是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行业。两袖清风、春蚕吐丝,是教师形象的生动写照。教育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是一个清贫的行业。教育工作的伟大,在于她铸造人类的灵魂;教师精神的崇高,在于她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将自己平凡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紧紧连在一起,我们的工作光荣而伟大。热爱教育,必须守得住清贫。虽然有一些人因守不住清贫而远离教育行业,但仍有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寒暑不易在默默耕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校园里培桃育李,让祖国四季花香,这使我们充满豪情,意气风发。虽然我们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是我们却过得非常充实;虽然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走访名山秀水,但是我们的心中却装着整个世界。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热爱教育;为了明天的太阳,我们守得住清贫。

二、爱自己,我们必须顶得住诱惑

爱自己,必须顶得住诱惑。在现实社会里,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工作差别等都客观地存在着。身在学校,未必都是心在学校。来自社会上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弃教从政、下海经商;一夜之间暴富,抓住机遇腾达,凡此等等,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同的诱惑。教师职业有它的职业道德标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行为世范是老师爱自己的标准,每一次,看到学生毕业离校,我心中都会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身心与行动,感化的学生;

我们用自己平凡的劳动,参与了培养学生成才的事业。

三、爱学生,我们必须甘于奉献

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爱教育、爱学生。只有热爱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将平凡的工作与崇高的理想连在一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满动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讯先生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然而要做到这种奉献的境界,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教师们奉献教坛的事迹举不胜举,他们的典型事迹次次都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我们就会爱教育、爱学生;只要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就会甘于奉献。就在这对希望的寄托中,就在这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中,我们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有一首歌,在我耳边经常响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守住清贫、顶住诱惑、甘于奉献

10.来自清贫作文 篇十

我的家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庄里,其实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能找到它的影子。迄今为止,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高于两层楼的建筑,没有手机,电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则带着一种遥远不可企及的神秘。村中央一口陈年的老水井,哺育了整村的人们,井上的辘轳整日吱吱扭扭的唱着同样的曲子,就像村中家家户户升腾的炊烟一样永不变更。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习惯了这里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习惯了父辈们黄土地边佝偻的身影,习惯了放学回来蹲在灶前烧茶煮饭。我很想捧一杯茶待在电视机旁,免得第二天到班里听同学那并不精彩的剧情解说;我也想追逐那袅袅直上的炊烟,去挥洒自己的理想……可看到父母那疲惫的眼睛,谁又忍心呢?哪怕只是家务活,只要能为父母减轻负担,我都愿意。

小时候,每当家里没了洗衣粉或盐时,母亲总是拎几个鸡蛋,拉着我的小手到集市上去。等到卖了鸡蛋,母亲就去杂货店。可是杂货店旁边就是家点心店,每次我的眼睛都要在那里驻留好久。终于有一次,母亲买了两个包子,我拿出其中一个,把它分成两份,一份给了母亲,一份留给自己,剩下的一个,我带回了家。

后来,我要参加中考了,我忧惧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但我并不是怕考不上没面子,我怕的是假如复读,父母又要多花钱了。于是,我加倍努力,可我不忍向父母要钱买复习参考书,只得一遍遍做着书上题目。终于,我如愿以偿了!望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尽了儿子的责任。

可接踵而来的学费问题又缠绕着父母,于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父亲背着简单的行囊到外面打工。父亲只懂点水泥石浆,只能去做天底下最累的职业──建筑工人。我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想象得出:光着上身,青筋暴起,汗水滚到黝黑的脸上,却越擦越多。整整三个月,父亲没回家一趟,我知道,他不愿耽误一天,也不愿开销路费。当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沾满泥沙味的`百元大钞时,我哭了,我分明感到那钱是从父亲身上一层一层抠下来的。

进入高中以后,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也遇到了许多机会,但是只要有关钱的,我都主动放弃。我很想买《萧红文集》,也很想拥有自己的随身听,但想到父母,我都默默放下。当我从老师手中拿到奖学金时,我不是想去买怎样怎样的书,也不是梦幻着能有一次大方挥霍的机会,我只是轻轻地对自己说:父母可以不为我这个月的生活费操心了……

感谢清贫,把我磨砺成一个生活的强者!

感谢清贫,让我拥有一份独特的品德!

上一篇:励志性的两封信下一篇:观《下辈子还做母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