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

2024-08-19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共6篇)

1.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 篇一

XX 乡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方案

根据《XX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X 开发〔2019〕XX 号)要求,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XX 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在全乡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全面系统排查梳理和扎实推进整改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坚持“XX”工作法,发扬“真心为民、精心绣花、沉心苦干、一心求变”的永新脱贫攻坚精神,全面系统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夯实脱贫基础,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以“三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为重点,对照建档立卡

信息和影响脱贫质量的因素,逐村逐户逐项全面系统排查梳理,确保摸清情况、查准问题,2019 年 12 月 25 日前完成全面排查。以边排查边整改、有问题必整改为要求,针对排查梳理情况和问题清单,逐条逐项坚决彻底整改解决,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2020 年 5 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三、重点内容 (一)“三落实”情况。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方面,是否落实了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重点是:“乡扶贫办负总责、各村抓落实、推进和实施”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乡村两级书记一起抓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做到遍访贫困户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村;脱贫摘帽后是否松劲懈怠;贫困村脱贫攻坚部署是否落实到位;财政、土地、人才和社会力量等政策投入是否落实到位;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扶志、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水电路讯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扶贫资金和扶贫资产监管是否落实到位;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是否到位等。

(二)“三精准”情况。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方面。重点是:贫困人口识别是否精准无遗漏,建档立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完整,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是否底数清楚;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是否扎实;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公益岗位设置是否规范,带贫益贫作

用发挥是否有效;扶贫小额信贷、光伏扶贫管理是否规范;贫困退出是否规范等。

(三)“三保障”情况。坚持脱贫标准,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重点是: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无遗漏;是否拔高标准,扩大范围;是否降低标准等。

四、工作方法 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督促工作落实。扶贫办、各村、各站所是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的主体,要结合村、本站所实际,认真执行方案要求,组织专门人员,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措施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各站所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和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工作落实。

(一)“三落实”排查整改。各村、各站所对照脱贫攻坚责任制自查政治责任、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各站所要对照本部门职责分工自查精准帮扶十大行动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对各村、各站所自查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排查整改工作不实不细的及时反馈,督促严肃认真排查、全面彻底整改,确保排查整改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三精准”排查整改。识别精准方面,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摸底一核查”特别是 2019 扶贫对象动态

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统筹组织排查整改。帮扶精准方面,要结合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考核,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的工作作风、帮扶力度、帮扶责任、帮扶成效等情况,综合进行排查整改。退出精准方面,要结合 2019 年退出的贫困人口,兼顾以前退出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对退出质量全面开展排查整改。

(三)“三保障”排查整改。统筹全乡实施“秋冬巩固”攻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充分运用今年8、9 月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成效,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两摸底一核查”新增发现问题,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三保障”方面情况,深入排查梳理,深化整改解决。

五、步骤安排 (一)全面排查阶段。2019 年 12 月初,各村、各站所组织专门人员,按照工作方案;2019 年 12 月 21 日前,各村、各站所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排查重点事项清单(附后),组织精锐力量对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排查,确保摸清情况底数、找全问题清单。集中排查期间,要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整改解决到位。

(二)梳理汇总阶段。2020 年 1 月 11 日前,各村、各站所对照排查重点事项清单,认真梳理汇总排查情况,逐项

说明排查出的问题有多少、已经解决了多少,剩下的问题怎么解决、何时解决等;各站所要按照职责,加强对各村的工作指导和沟通衔接,保持排查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排查情况按照逐级上报的要求,各村要将排查情况的《“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具体问题台帐》、《“三落实”排查问题统计表》、《“三精准”排查问题统计表》、《“三保障”排查问题统计表》报送至乡扶贫办,乡扶贫办汇总后要将排查情况报送至乡主要领导审核,乡主要领导审核后再报送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

(三)集中整改阶段。2020 年 5 月底前,全乡集中 5 个月时间,在不断巩固已整改解决问题成效的同时,重点对照全面排查阶段排查梳理未能解决的问题,分类研究落实措施,分级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细化落实到村到户的整改清单,扎实推进整改解决,确保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村、各站所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作为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排查重点事项清单,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排查整改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防“算账式”“虚假式”脱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各站所要坚定扛起排查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重点问题亲自研究解决、重点环节亲自调度督促、重点工作亲自推动落实。各站所要立足扶贫工作职责,严格落实行业牵头责任,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强化对各村排查整改的工作梳理、情况分析、数据核准,形成乡乡村上下联动、各站所左右衔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统筹推进。各村、各站所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督促,定期调度工作开展。乡要专题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村、各站所要加强统筹协调,把此次全面排查整改工作作为前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延续延伸,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排查重点事项清单,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工作落实,避免出现“两张皮”“翻烧饼”。

(四)严肃工作纪律。各村、各站所要坚持从严要求、实事求是,切实把问题找出来、解决好,做到排查问题不遮掩、不遗漏,解决问题不躲避、不走虚,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将启动常态化约谈机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

责,以作风严实确保排查整改工作落实。各村、各站所排查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将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件:1.XX 乡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三落实”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3.“三精准”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4.“三保障”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5.“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具体问题台帐 6.“三落实”排查问题统计表 7.“三精准”排查问题统计表 8.“三保障”排查问题统计表

附件 1 X XX 乡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XX

党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XX

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

长:XX

副乡长 成员:XX

人大主席 XX

常务副乡长 XX

纪委书记

XX

组织委员 XX

人大副主席 XX

司法所所长 各村支部书记 各站所负责人 责任分工:

联络员:XX

联系电话:XX “三落实”排查工作责任人:XX “三精准”排查工作责任人:XX “三保障”排查工作责任人:XX 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扶贫工作站,由 XX 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XX 担任联络员,负责与上级部门对接好相关工作,负责乡排查数据汇总,各站所负责人负责对接好本对口业务部门工作。

附件 2

“三落实”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一、责任落实排查清单 1.乡党委、政府、各村是否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否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

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等情况。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2.乡党委、政府、各村是否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3.乡党政正职是否每个月至少有 5 个工作日用于扶贫。(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4.乡党委书记是否遍访贫困村、乡党委书记是否遍访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是否遍访贫困户。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5.脱贫摘帽后是否存在松劲懈怠等情况。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二、政策落实排查清单 1.产业扶贫政策。(1)产业合作模式是否规范,是否按照《XX 省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要求,推行“五个一”和“一领办三参与”模式;(2)落实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等政府支持政策;(3)是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扶贫产业,是否不切实际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全覆盖;(4)是否按照《关于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助推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规范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合作社带贫功能,产业扶贫是否

存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一股了之情况。

(牵头人:XX,责任单位:农技站、各村)

2.光伏扶贫政策。(1)是否制定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并按分配方案执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否按要求制定收益分配计划,收益分配情况是否公示;(2)是否规范开展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经管站、各村)

3.扶贫小额信贷政策。(1)扶贫小额信贷是否按政策规定开展,是否做到能贷尽贷,是否存在贴息发放不及时或应贴未贴等情况;(2)是否存在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情况,是否对 2017 年 12 月 1 日前已发生的存量户贷企用进行台账管理,2017 年 12 月 1 日后是否存在新增户贷企用情况;(3)是否有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小额信贷政策扶持情况,是否存在贷款逾期率和不良贷款率超过标准的情况。

(牵头人:XX,责任单位:财政所、各村)

4.就业扶贫政策。(1)贫困户家庭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或接受培训服务;(2)就业培训是否存在虚假培训、对象不精准、培训针对性不强等现象;(3)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是否达到有关要求,以涉农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是否存在闲置现象,是否将扶贫车间相关情况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4)公益性岗位安排是否合理,岗位人员是否存在不履职现象;

(5)就业补贴发放是否规范、交通补贴政策是否落实。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劳保所、各村)

5.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搬迁对象是否精准,是否有“十三五”期间同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问题;(2)人均住房面积是否控制在 25 ㎡以内,户均自筹是否控制在 1 万元以内;(3)项目选址存在地灾隐患的是否整改到位;(4)项目管理是否落实审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项目完工后是否开展竣工验收或第三方质量安全鉴定,房屋质量验收或鉴定结果是否合格;(5)资金使用范围和支付手续是否合规,是否制定结余资金使用方案,是否落实资金审计要求;(6)后续扶持是否落实,乡级是否制定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是否建立健全后续扶持台账;(7)安置点社区管理机构及人员是否到位;(8)拆旧复垦工作方案是否制定,是否存在过渡期满仍未拆除旧房问题;(9)搬迁安置住房产权登记管理办法是否制定。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6.扶贫扶志政策。(1)是否开展了扶志扶智扶勤扶德“四大感恩行动”;(2)是否开展了“三讲一评”感恩教育。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7.兜底保障政策。是否存在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资金等发放不精准不及时情况。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民政所、残联、各村)

三、工作落实排查清单 1.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国家考核巡查、省级暗访督导、审计等发现问题是否整改落实到位。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2.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贫困人口减少情况、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情况。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3.扶贫项目是否存在项目库立项不精准、管理不规范情况,项目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实施;项目是否存在实施进度缓慢问题;项目真实性是否存在问题;扶贫项目是否发挥扶贫效益;项目是否存在闲置废弃。(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扶贫 站、各村)

4.扶贫资金是否按要求使用,是否存在超范围使用、对象不精准情况;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拨付缓慢情况;扶贫资金是否有闲置。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财政所、各村)

5.是否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要求;是否存在搞面子工程、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加重基层负担,违反约束机制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突出问题。

(牵头人: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附件 3

“三精准”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一、识别精准排查清单 1.贫困人口识别程序是否规范。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2.是否存在漏评、错评情况。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3.建档立卡信息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完整,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纸质档案、信息系统是否一致。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二、帮扶精准排查清单 1.帮扶单位是否按相关要求选派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是否符合选派条件;是否存在向下级单位转嫁帮扶任务,是否存在驻村帮扶干部与原单位工作任务“不脱钩”“两边跑”;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是否不少于 3 人(含县乡补齐)以上。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2.驻村干部是否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是否存在工作日不在岗情况,是否存在驻村不住村情况,驻村干部每季度在村时间(含因公出差、开会和培训)是否不少于 50 天。(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3.驻村干部对有关扶贫政策及相关情况是否熟悉掌握,结对帮扶干部对贫困户情况是否熟悉,是否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4.驻村干部是否参加村“两委”会议,是否参与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党员驻村干部党组织关系是否转到所驻贫困村。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三、退出精准排查清单 1.贫困人口退出程序是否规范,脱贫时序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退、脱贫质量不高情况;脱贫户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脱贫户收入是否存在逐年减少情况。(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2.贫困村退出标准是否降低,退出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脱贫退出质量不高情况;贫困村退出后是否落实巩固提升措施,乡镇对贫困村退出后是否建立巩固提升机制。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3.贫困乡退出后是否落实“四个不摘”,是否建立巩固提升机制。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站、各村)

附件 4

“三保障”排查重点事项清单

一、义务教育有保障排查清单 1.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是否存在失学辍学现象。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2.是否按学籍地管理的要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教育补助是否明显拔高标准。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3.是否按“双负责制”要求在属地乡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就读学生台账,并按规定落实资助政策。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4.符合雨露计划中高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要求的贫困家庭学生是否享受了相关政策补助。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各村)

二、基本医疗有保障排查清单 1.贫困人口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牵头人:XX,责任单位:扶贫站、劳保所、各村)

2.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贴是否落实。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劳保所、各村)

3.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是否落实。

(牵头人:

XX、XX,责任单位:扶贫站、民政所、劳保所、各村)

4.贫困人口住院最终报销补偿比例是否达到 90%的适度要求,且不低于 90%;“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落实是否有漏项。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劳保所、各村)

5.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报销是否落实。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扶贫站、劳保所、各村)

6.村卫生室是否建立了坐诊或巡诊相关制度。

(牵头人:XX,责任单位:各村)

7.家庭医生是否履约。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各村)

三、住房安全有保障排查清单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否仍有居住危房情况。

(牵头人:XX,责任单位:国土所、各村)

2.是否对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排查,危房改造鉴定是否存在不规范、不到位情况,疑似危房有无鉴定,是否存在新建住房和保障住房标准和面积超标情况。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国土所、各村)

3.危房改造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存在危房改造后仍不具备入住条件情况,通过验收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是否拨付到位,是否存在危房改造建新未拆旧的情况。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国土所、各村)

4.是否存在贫困户因建房而过多负债,加深贫困程度现象。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国土所、各村)

四、饮水安全有保障排查清单 1.是否存在贫困户饮水不安全情况。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水利站、各村)

2.对贫困户饮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是否进行监控检测并有监测报告,是否建立贫困户安全饮水台账。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水利站、各村)

3.农村饮水工程管护是否到位。

(牵头人:

XX,责任单位:水利站、各村)

2.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 篇二

【关键词】阿昌族;产业扶贫;脱贫

一、阿昌族人口及分布

阿昌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15年德宏州阿昌族总人口3.18万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0%,占全州总人口(127.9万人)的2.49%。德宏州阿昌族主要分布在全州11个乡镇的28个村委会261个村民小组中,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约有2.26万人分布在梁河县曩宋、九保和陇川户撒三个阿昌族乡的25个村委会174个村民小组,占全州阿昌族人口的72%。其中,梁河县曩宋乡涉及9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4400多人、九保乡涉及6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3800多人,陇川县户撒乡涉及10个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14200多人。其他阿昌族人口散居在芒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的部分乡镇。

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阿昌族大多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半山区(海拔1000米~1500米),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14年,阿昌族农村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749元,比全州7152元低2403元,与本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梁河县低1524元、陇川县低1313元。据2014年德宏州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统计,阿昌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187人,其中梁河县2645人,陇川县1330人,芒市108人,盈江县90人,瑞丽市14人,占全州建档立卡120803人的3.47%,占全州阿昌族总人口的13.29%,比全州高4个百分点。

二、阿昌族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勤劳的阿昌人以善种水稻著名,水稻的品种多,质量优,梁河地区的“毫安公”,曾号称“水稻之王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昌族已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步改变为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甘蔗、茶叶、油菜、烤烟、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阿昌族地区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1992年,户撒乡以发展烤烟作为经济发展的起点,1997年又推广高产新品种“大油菜”,平均每户增加纯收入1000~1500元以上,2005年户撒全乡种植油菜面积达34000亩。户撒乡现已成为陇川县的优质稻米、优质油料作物基地,也是德宏州的草果、板栗、猕猴桃之乡。梁河阿昌族历史上长期缺粮,1980年以后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实行以粮为纲,坝区以甘蔗为主,山区以茶为主,根据各个村寨自然地理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广“杂交水稻”、“杂交苞谷”,并实行多种经营,村民们逐步脱贫致富。户撒阿昌族人民打铁、制刀的技术很高,打制的铁器经久耐用,特别是长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拒斥镰刀等锋利美观,以“户撒刀”著称于世,颇为附近傣、汉、景颇、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生产的长刀还远销到怒江的傈僳族、临沧的佤族、中甸的藏族地区和邻邦缅甸。改革开放以来,户撒刀曾多次在国内获奖,产品远销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少数民族省区及东南亚国家。

三、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产业发展现状

1.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有耕地面积22173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10423亩,人均0.66亩,旱地11750亩,人均0.75亩;经济林果面积18313亩,户均4.6亩;经济作物面积7414亩,户均1.87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2元,粮食总产量64.89吨,人均占有粮食461公斤,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蔗;养殖业以饲养母猪、生猪为主,猪存栏数7137头,大牲畜存栏3223头。

2.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曩宋乡全乡耕地面积27055亩,其中:水田16479亩,旱地10576亩,人均耕地1.09亩(水田0.66亩,旱地0.43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617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3元;粮食总产量9018吨,,甘蔗总产量33563吨;茶叶总产量160.65吨,烟叶总产量620.7吨。全乡种植白花油茶10020亩、核桃4494亩、滇皂荚5951亩,除此之外,小芒丙村的蔬菜,平山脚的葡萄,曩宋村的韭菜,大水平的黑木耳也都初显规模。 “十二五”期间,全乡生猪出栏74961头,牛出栏4687头,羊出栏2491只;家禽出栏33715只。有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规模户8户,500头以上的4户,1000头以上的1户,存栏100头以上的有20户;奶水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年产奶20吨,产值80万元。

3.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陇川县户撒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7771亩,人均耕地面积2.8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6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7元。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39694亩,玉米种植24811亩,烤烟种植16370亩。全乡畜牧业总产值7176.23万元,肉蛋总产量3495.04吨,肉猪出栏30293头,肉牛出栏2239头;家禽存栏61292只,出栏111572只。种植油茶1100亩,油茶9957亩,核桃5500亩;引进脱水蔬菜项目—陇川大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厂,已建成蔬菜基地240亩;引进云南戈菲庄园猕猴桃产业有限公司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290亩,带动全乡种植猕猴桃4000余亩。

四、阿昌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十二五”期间,通过上级各部门的扶贫开发,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等,阿昌族聚居区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但因受自然环境限制,阿昌族地区农业产业仍然显得十分脆弱,发展后劲仍然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产业。现有产业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粮食种植主要为水稻、玉米、薯类,坝区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烤烟,山区经济作物主要为茶叶。畜牧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山区,多数农户仍然按传统养殖方法养殖,产业无法形成规模。

2.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阿昌族聚居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田机耕路、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严重滞后。水库数量少、分布不均,灌溉渠系衬砌率低,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修建,设计标准低、部分功能丧失,缺乏持续维修养护经费,水利工程失修失管,多为病险水库,老化损坏,灌溉效益衰减,部分村寨工程性缺水严重,“靠天吃饭”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耕地中旱地占比高,基本农田地建设有待加强,机耕机耙机收条件有待改善。

3.农业经营规模细碎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阿昌族聚居区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占经营耕地农户总量的80%以上,专业合作社少,规模较小,发育不健全,合作水平低,带动的农户不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

4.农产品市场竞争弱。阿昌族聚居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农资生产缺失,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致使农业劳动成本、农产品外调运输出成本和农用物资输入成本较高,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阿昌族聚居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问题在阿昌族地区更加突出。阿昌族聚居区区域性小气候差异显著,旱、涝、冰雹、霜冻、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突发的自然灾害往往给涉农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5.畜牧产业面临的动物疫病威胁大。德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邻国、州外动物疫情传入几率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在州内发生的风险较高。阿昌族聚居区受基层动物防疫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检测人员不足、执法监管力量薄弱、协检员队伍不稳定等的制约,疫病防控力量薄弱,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

6.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资源开发、资本利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工,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阿昌族聚居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严重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各产业在发展中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小,市场竞争力不足。

7.农村人力资源外流严重。随着改革开放浪潮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阿昌族聚居区也一样,素质相对较高、能力相对较强的阿昌族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以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为例,2015年全乡共有劳动力9887人,常年外出务工的有1596人,占劳动力人数的16%,而且外出务工的都是头脑灵活、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农民,素质相对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农村的“精英人才”。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是一些自身素质偏低的劳动力。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使劳动力严重匮乏,农村产业发展乃至整个阿昌族聚居区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五、加快阿昌族产业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度重视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巩固提升梁河九保乡、曩宋乡和陇川户撒乡优质稻种植成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争取相关扶贫政策支持,增加对优质粮食作物育种的投入,把优质育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优质品种的审定,鼓励引进、推广和种植优质品种,使粮食品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以提升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2.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在户撒、九保、曩宋三个阿昌族民族乡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村。着力实施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建设优质普洱茶生产基地、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发展优质红茶生产基地。发展茶叶深加工,在茶叶系列产品深加工、树品牌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茶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茶保健品、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茶多糖等深加工产品。

3.做大冬季农业开发。在阿昌族聚居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冬季农业,巩固提升以冬早蔬菜、高山蔬菜、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冬马铃薯、西甜瓜、鲜食玉米、冬油料(油菜)等作物为重点的冬季农业,以陇川县户撒乡为发展重点发展冬油菜。

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野生菌和森林蔬菜种植,以市场为导向,稳妥发展石斛、草果、魔芋、胡椒、绞股蓝、滇皂荚、薯蓣、萝芙木、重楼、美登木等中草药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种植、科研、生产、营销。

5.着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阿昌族聚居区气候环境优良、饲草饲料及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猪禽生产,推进以肉牛为主的草食家畜发展,做强草饲,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推进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建设,实现养殖小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

6.培育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整合兴边富民、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等资源,把旅游发展与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等紧密结合,在阿昌族聚居区建设阿昌族特色旅游村,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阿昌族群众就业增收。以旅游特色村建设为依托,建设一批精品农庄、休闲果园和休闲庭院等,以阿昌族一家一户为单元,推动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精品、一院一故事、一院一传说的庭院旅游;以提升改造农家乐,着力打造具有更高档次和水平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7.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扩大阿昌族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产地加工,促进产业集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着力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阿昌族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实现同步发展。支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用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产后贮藏、保鲜、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

3.脱贫攻坚再排查再整改工作总结1 篇三

为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脱贫攻坚任务的现行扶贫标准,根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再排查、再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镇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对照本次“再排查、再整改”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镇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研究文件精神,成立了排查工作小组,立即开展“再排查、再整改”工作。

二、“再排查、再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细则,按要求开展档案资料排查和入户排查两方面,具体排查内容和排查情况如下。

(一)精准识别方面。经排查,全镇贫困户识别程序标准严格规范,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不存在“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不达标脱贫”等问题,没

有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户致贫情况。

(二)精准退出方面。经排查,全镇贫困户脱贫及贫困村退出程序标准严格,脱贫户有稳定产业收入支撑,清退及时、程序合理、理由充分。

(三)扶贫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经排查,全镇扶贫对象基础资料和信息真实准确,进一步强化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及时更正、补充和完善,贫困户档案充分反映了“从进到出”全过程,识别、脱贫和帮扶资料齐全,村级档案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基础信息及相关资料完整,贫困户基础数据与信息采集表、国库系统保持一致。

(四)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经排查,全镇村贫困户 12户 22 人。其中集中供水 11 户 20 人,分散供水 1 户 2 人,2020 年已为分散供水户开凿新井,保障用水安全。八宝村贫困户 21 户 29 人,其中,饮用集中供水户 18 户 25 人,分散供水户 3 户 4 人,2019 年为 3 户饮用分散供水的贫困户安装了净水器。2020年,为保障3户分散供水的贫困户饮水安全,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定期更换净水器滤芯,保障其安全饮水。新村贫困户 13 户 24 人,其中集中供水 11 户 19 人,分散供

水 2 户 5 人,分散供水户日常打水花费时间在 15 分钟以内。

(五)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经排查,全镇贫困户 46 户贫困户经住建部门认定,住房等级均在 A 级和 B 级,达到安全住房标准。无房户通过借住、租住等方式实现长期稳定住房。

(六)教育扶贫方面。经排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正接受 9 年义务教育。其中就读于第二十中学,就读于区学校。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七)兜底保障方面。经排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46户 76 人。村 12 户 22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1 户 2 人,低保贫困户 11 户 19 人,特困供养贫困户 1 人。八宝村 21 户 2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1 户 2 人,低保贫困户 20 户 27 人。新村 13 户 24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2 户 4 人,低保贫困户 11户 20 人。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及时发放,重度残疾人享受由政府财政全额补助新农合、最低档次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八)健康扶贫方面。经排查,全镇村卫生室建设使用

符合标准,患大病或者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建立了档案、实行大病慢性病分类救治和部分大病专项救治,贫困户享受看病“120”政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医生履行职责到位,所有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健康管理、预约转诊等服务,贫困人口做到新农合(医保)全覆盖、报销渠道畅通。

(九)产业扶贫方面。经排查,全镇贫困村有适合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树生蓝莓种植项目等,非贫困村有黑木耳及蒲公英项目。各项目严格履行项目审批制度,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带贫减贫机制,实现差异化,鼓励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参与到项目运行中。

(十)就业扶贫方面。经排查,全镇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10 人提供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贫困户 3 人提供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岗位,保障了贫困户就业扶贫。

(十一)贫困户生活环境方面。经排查,全镇深入开展了“五净一规范”、“六清一改”等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

(十二)责任落实方面。经排查,全镇党政责任人及村

党组织负责人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能够遍访贫困户,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能够做到严格驻村,不存在“驻村不住村”、人员变动频繁、履职不尽责等问题,扶贫干部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懒政怠政问题。

三、“再排查、再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再排查、再整改”工作,全镇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是环境卫生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完成时间:6 月末)

二是贫困村政策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完成时间:5月末)

三是基础工作档案有待进一步强化。

(完成时间:6 月末)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做好镇脱贫攻坚工作,解决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扫清障碍,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一步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档案资料。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档案材料中不规范的地方,立即完善,并重新查漏补缺,补充完善档案资料。

(二)继续深入开展入户访查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入户访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和扶贫满意度。

4.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部,幅员面积 73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500 米以上,原有 22 个乡(镇)、219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有 21 个乡(镇)、194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总人口数 7.07 万人,藏族占 95%。县有可耕地 24 万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面 16 万亩,为全州之首,粮食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历史上就是“粮仓”。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 2016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任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县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2310.2 万元,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 363.5 万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2 个,在 129 个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18 个,其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且有 20 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村(建制调整后)26 个,带动贫困户增收总户数 2319 户,形成了“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格局,勾勒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图,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培育龙头企业,做实农牧产业。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县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 2 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达 610 户。一是招商引进州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 8000 万元,建成全州现阶段唯一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生态牦牛产业园。自产业园运营以来,园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 40余家合作社或集体牧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现了全县集体牧场与牦牛产业园的有效承接。目前,园区收购牦牛 34000 余头,带动农牧民出栏增收 1.9 亿元。二是县素有“粮仓”的美誉,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窄,青稞不出仓、不销售的现象存在。为提高青稞产值,县引进了贝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乡投入资金 1.5 亿元,建成集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青稞文化产业园于 2019 年 9 月试运营,青稞收购价从市场现行的每公斤 3.0 元调整为每公斤 4.5 元,目前,已收购青稞 50000 公斤,直接增加群众收入 22.5 万元。青稞文化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当地群众每年总增收将达到 3816.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 7226.4 元,贫困户人均增收 1376.8 元。

(二)提高组织程度,做细小微产业。至 2016 年以来,依全县建设小微集体经济 146 个,截止 2019 年底集体经济收益达 450 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 10 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如“军粮”、“东让然谷”等县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产品,如:“东让然谷”合作社通过线上、线

下销售,年利润达 30 万元,真正将以往“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值得一提的是,县大力推进集体牧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1+6”(1 个核心:党建引领+6 个注重:注重龙头企业引领、注重集体牧场建设、注重牧户牲畜出栏、注重政策机制保障、注重金融机构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畜牧业发展模式,规范化建设 84 个集体牧场,集体牧场存栏牦牛 9000 余头,牦牛年出栏达 1579 头,产生经济效益 789.5 万元。积极推进“四乡一镇”飞地产业发展,在拖坝乡移民新村投资 900 万元,建设集牦牛短期育肥、生猪养殖等养殖基地,四乡一镇 18 个非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40 万元。

(三)抱团取暖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县有山无矿产、有江无水电,土地贫瘠,旅游资源匮乏,县委、政府创新理念,审慎决策,以 129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 6.5 亿元,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建成以森珠达孜王宫为中心,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的县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基地采取“政府筹资统建+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经营,目前,已有 300 余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 11 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11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 1500 余万元。同时,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就业 761 人,实现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 元。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承载着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希望,托举着广大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大产业实现“零”突破。

(四)完善带贫机制,优化利益链接。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益。集体经济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约定兑现贫困村和农户的收益,并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县建立牦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 218 家,带动贫困户 2319 户,实现农牧产业组织化经营,贫困村集体经济分红达到 10 元以上。目前,合作社产生分产生利润 500 余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始终注重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励,重点对发展较好合作社给予 5 万元—15 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基金奖励基金,出台了《县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一本书(档案管理一本书)、两本账(实物账、财务账)的要求强化集体经济,规范集体经济账档管理,促进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进一步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五)激发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成果。围绕贫困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组织开展青稞高产基地、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培训班达 15000 人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邀请省、州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12000 余册,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村实现 129 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 3 人以上,致富带头人共计达到 410 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活贫困群众自主性,提升了人们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 10 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但产业扶贫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主动发展能力差。受传统思想浸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受到限制,一些消极的习俗惯例深入骨髓,求稳怕变,排斥变革、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此外,长期与外界隔绝而难以理解幸福意义,难以理解现代生活的获得感,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二)科学管理能力弱。全县懂市场、懂宣传、懂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没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无法满足群众对种养、加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技术需求,从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主体对产业管理资金使用、账务管理、台账管理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集体经济管理较为粗放。

(三)正向激励机制软。在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典型上少,榜样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未能通过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范来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和压力。针对到户的政策方面,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评判机制少,群众自主培育发展产业愿望不强。

四、下步改进措施 立足县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综合运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关机制,同时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和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知识、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案例等相关内容,加大就业、创业宣传,要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造条件,搭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一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业平台;继续落实信贷政策,在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方面支持;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二)提升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围绕产业持续增收、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抓好农技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完善激励机制。针对贫困户主动脱贫能力强,脱贫成效显著、有一定典型引导的农户给予奖励扶持,继续推行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组织+农牧民模式,对发展较好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切实把发展愿望强烈、增收能力强的合作社扶持起来,形成县特有的优势品牌。

5.“脱贫攻坚”专题整改工作方案 篇五

1/

“脱贫攻坚”专题整改工作方案

根据示范区、**区 20**“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结合区文体旅游局领导班子查摆出来的思想认识、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现就整改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届*中、*中、*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有关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示范区和**区主要领导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工作要求,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切实解决自身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确保整改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领导带头,亲力亲为抓整改。把自己摆进去,多讲问题少讲成绩,多讲主观少讲客观,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从局班子及成员带头做起,真改实改,以上率下,树立标杆。班子的整改任务,一把手负总

2/

责,班子成员都有责任;班子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要自觉认领,连同自己查摆的问题一并整改。

2.坚持从严从实,确保工作质量。严格政策标准,下足“绣花”功夫,既在营造大气候上见实招,又在改变小环境上动真格,反对形式主义,防止急于求成,切实把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不达目的不收兵、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3.坚持开门整改,主动全面查摆。整改落实方案要在一定范围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及时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压力和动力,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全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不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4.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正风肃纪与教育监督相结合,深刻剖析具体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以专项整治推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以建章立制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党性修养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行动自觉。

二、整改任务和落实措施

(一)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提升精准脱贫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

1.领导带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和副省长冯新柱在全省“三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及示范区贯彻落实意见等,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思想认识,强化“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工作时时刻刻装在心里、抓在手上,实实在在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抓精准。

牵头领导:张**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1*月底前

2.坚持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效果。坚持每周三集体学习制度,将脱贫攻坚作为集中学习的必学内容,认真学习研究中省、示范区、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有关政策法规、工作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等,逐字逐句认真学习领会,真正弄清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及“如何退”等关键问题,正确领会政策内容,为实现精准脱贫练好基本功。

牵头领导:杜**

4/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月底前

3.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全体干部职工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将理论、政策灵活运用到入户调查、疑似户甄别、数据清洗等工作当中,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牵头领导:杜**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月底前

(二)深入基层,宣传政策措施

1.全面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王上村,宣传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加大对就业创业、产业扶持、住房保障、教育助推、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5/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月底前

2.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并设立意见箱,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和广大群众共同探讨交流促进工作的有效方法。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月底前

3.分析研判问题。敢于直面问题,针对追赶超越、打赢“三场攻坚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建立整改台账,下茬立势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牵头领导:张**

6/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月底前

4.提高群众主动脱贫意识。要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切实提高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意识,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经济项目,推动“造血”和“输血”同步,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月底前

(三)创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1.强化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改变不敢负责也不愿负责、不敢担当也不愿担当的现象,充分发扬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精神,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

7/

头扎扎实实地推动精准脱贫工作。

牵头领导:张**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月底前

2.勇于改革创新。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局面、新形势、新要求,勇于变革创新,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大兴进村入户之风,广泛问计于民,始终围绕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发展工作思路,大力探索开展文化扶贫、体育扶贫、旅游扶贫等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牵头领导:张**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1*月底前

#from“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工作方案_“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来自学优网/end#3.做好“四个结合”。将精准脱贫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8/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改革工作相结合,与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抓党建促精准脱贫工作方面做好参谋,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项目,以精准脱贫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1*月底前

(四)实事求是、对症下药

1.切实做好精准识别。在全面入户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深入细致做好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复核认定和建档立卡工作,变“面上掌握”为“逐户摸准”,确保扶贫对象信息真实准确,扶贫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

9/

完成时限:*月底前

2.切实做好精准帮扶。为贫困户拿出可行的帮扶措施,结合实际,因户制宜,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对就业创业促进、产业扶持、住房保障、教育助推、社会保障兜底等五类精准脱贫办法,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单位,结合所包抓对象的实际情况,“找准病根,开好处方”,确保制定的包抓措施符合包抓困难户实际情况。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管所、文化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月底前

3.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由局主要领导带头狠抓精准脱贫工作,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民生担当,始终如一的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牵头领导:张**

10/

责任部门:文化馆、文官所、文化执法大队

完成时限:1*月底前

(五)建立扶贫攻坚长效机制

在吃透摸清中省、示范区、区委脱贫攻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王上村实际,通过创新,探索建立脱贫攻坚王上经验。对帮扶对象制定就业、教育和保障等各类措施助推帮扶,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使脱贫效果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抓手,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实施产业帮扶,重点建立长效脱贫办法措施。

牵头领导:王**

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完成时限:1*月底前

三、整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改方案落实,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

11/

人,领导班子要对号入座,主动认领任务,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十条铁规”,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即查即改,边查边改,切实做到不等、不拖、不推,立即整改。

(二)落实整改责任。依据整改方案,抓紧完善制度,修订完善已有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脱贫攻坚新机制,推进精准帮扶工作实现常态化、系统化。细化工作任务,分解夯实工作责任,建立整改台账制度,实行“销号”管理制度。确保

整改工作有任务、有人员、有措施、有效果。

(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三项机制”运用,加大对班子成员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监督、追责问责工作力度。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于个别整改意识淡薄的领导和部门,要督促其及时整改,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检查情况,整改工作结束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考评。

(四)自觉接受监督。建立社会公开监督制度,及时将整改内容向社会公布,向帮扶干部群众公布,整改过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整改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通报,听取群众对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群众不满意的整改任务,坚决不予销号。

延伸阅读:

12/

20**年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

现将**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关于转发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根据厅晋*党直字〔20**〕*号《关于开好厅直单位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就组织开好 20**民主生活会提出有关要求如下:

一、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

为扎实开好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现将《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印发给你们,请将征求意见或建议于 1*月25 日前报局党委办。

1、征求意见或建议重点:围绕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方面,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方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

2、征求意见或建议范围: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科级以上干部,各支部全体党员,第六次党代会代表,近三年退下来的老干部。

13/

3、其他要求:请将收集到的建议或意见梳理汇总,并进行分类整理,要严格保密,严(七夕活动策划_七夕活动方案)守纪律,据实填写《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梳理汇总表》,《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原汁原味”按时报送。

二、组织开好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

开好 20**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各支部要高度重视,支部书记、班子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强化责任,主动作为,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于 20**年*月 15 日之前,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1、紧扣主题,严格环节

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紧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严”上提意见,在“实”上提要求,组织召开一次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深刻查找党员领导干部中“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

14/

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各单位要实际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对组织学习、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撰写提纲、开展批评、整改落实等环节的工作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安排和部署。

2、加强指导,确保成效

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一岗双责的要求,局党委委员、班子成员要参加指导分管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局属各单位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 10 天前向局党委上报民主生活会方案,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后 15 日内,向局党委报送会议情况报告,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局纪委将随机抽查部分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领导干部发言提纲。局党委办做好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的报批和指导工作。

三、其他事项

《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梳理汇总表》、《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请于 1*月 25 日前电子版发送至局党委办邮箱,纸质材料盖章密封后于近期送交局党委办。各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可电子版报送局党委办邮箱。

15/

阅读拓展:

“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

在新的一轮作风建设活动中,领导干部作风势必得到质的转变,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笔者认为要开展好“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深化学习。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三严三实”检验标尺,准确把握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发扬民主、开门纳谏,采取座谈走访、利用网络平

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基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向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本人反馈。

三是深入剖析典型事例。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例中,筛选1―2 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每位领导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按照“三严三实”标准要求,深入剖析事例产生的根源,深刻开展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

16/

6.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 篇六

——庐江县菇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庐江县菇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依托庐江县食用菌协会、该会会长夏金仓牵头,联合行业生产大户施曙光等7名初始成员发起成立,于2012年6月1日注册登记于庐江中学校办农场,注册资金50万元,专业为社员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与指导服务、菌种选育、统一生产资料选供、统一产品回收与品牌销售,开展联合组织化运营,实现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2013年和2015年合作社分别获得县级和市级示范社称号,2017年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庐城镇人 民政府合作建立产销联合基地——庐城镇连心食用菌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规划100亩,设施食用菌大棚50亩,并发展县内外社员194人,辐射带动非社员贫困户36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827万元,分配盈余66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加股份合作分红249450元。分红2000元以上的占28户,收购货值5000元以上的户数占36户,入园就业工资收入5000元以上占17户。2018年合作社又荣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现将合作社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合作社理事长夏金仓同志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30 余年,经历带动庐江县食用菌产业起步到蓬勃发展的整个历程,先后获得二十四项个人和组织荣誉,担任国家、省、市、县食用菌协会及市农技协技术机构理事、副会长或负责人等职务11项,取得食用菌研发技术成果10项。庐江县食用菌产业特色种植起始于80年代初,在夏金仓同志引领带动下,开始小规模、分散生产,生产条件差,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夏金仓同志不断广寻名师,学习先进技术,回乡后手把手传授、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引进培育新品种,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菌种及生产物资、产品销售推介等系列产前、产中、产后销售服务,二十年后,庐江县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逐渐满足本地市场消费需求,同时供应合肥、铜陵、安庆、枞阳、南京等外地市场,为农户培育新兴特色种植拓宽了增收渠道,在品种不断丰富、品质逐步提升的进程中,不断踊现金道菌业、中发菌业等食用菌行业规模企业及生产大户。

随着产业发展,繁荣的背后暴露出产业缺限,即分散经营、服务不足、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生产管理粗放、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无法形成,已到制约产业发展地步。为扭转局面,迫切需要组织化运营、联合生产、统一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塑造菌业品牌,在夏金仓的引领下成立了庐江县首家菌业合作社——庐江县菇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二、运行机制

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凭借自身的技术与服务优势及产业影响力,帮扶培育典型大户,并在大户所在地带动优势及产业影响力,帮扶培育典型大户,并在大户所在地带动周边贫困户,和庐城镇人民政府合作建立连心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生产基地,实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产后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合作社根据国家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培训、指导落实到农户生产中:严格控制生产投入品,所有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选配提供,降低成本,确保质量;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检测、分级收购,并包装,统一以“润罩”商标品牌化销售。合作社通过组织化运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品种丰富,质量升档,塑造提升菌业形象,增加产业链经济效益,为社员贫困户取得更大盈余分配。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合作社不断总结并完善各项制度,包括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社员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基地管理制度,常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等,坚持以制度管理人和事,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维护积极、团结、奋发的团队形象,杜绝一言堂、谋私利及有损合作社与社员贫困户的不利因素产生,做到管理有序、互助互让、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2、实行民主决策。为履行章程规定,发挥民主决策,合作社重大事项与支出,必须实行社员贫困户当家作主,每年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一至二次,理事会五次以上,并按季度召开监事会议,对社务开展监督检查。合作社计划与执行情况,项目决策权、重大建设投资必须社员大会通过,方可实施,充分遵从社员贫困户的意愿,日常重要工作事项由理事共同决策,监事参与各项决策,并监督执行。

3、严格财务管理。合作社严格遵守章程与国家财务准则,做好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合理开支、管理规范、财务公开、社员监督。按规定为每个成员和贫困户建立账户,单独记录核算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按规定分配公积金,交易量盈余,各项账务按季公开,在成员大会前供社员贫困户查阅,社员贫困户若需要随时查阅,实行民主理财。

4、实行标准化生产。合作社成立之初,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建立《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黄山盆景灵芝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作为合作计执行标准。通过技术培训将生产规程贯彻到整个生产环节,确保所有生产人员掌握技术,并将各技术环节落实到位,提高产品的品质前提下,增加产量。产前做好规划,进行环境评估,产中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并运行监督,产后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分级,杜绝质量不达标产品上市。

5、加强技术研发与协作。合作社先后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合作社技术依托,聘请了3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聘请庐城镇农技站长詹成为合作社辅导员。不断加强研发,现已具备各种品牌菌种百余种,著名的有黄山盆景灵芝、特大毛木耳、金道杂育等,自主研发的木屑基质栽培盆景灵芝、吊袋栽培毛木耳、废料栽培鸡腿菇等技术,获县科协科技推广项目支持,所制菌种广泛供应本社社员贫困户及全国各地食用菌生产农户。

6、开展技术培训。合作社总结各项生产技术与经验,形成操作规程与教材,与庐江县科协、县食用菌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协作推广。一是加强社内社员基地培训,使每个社内生产者掌握并成熟运用生产技术,生产出品相好、质量高的产品。二是做好贫困户食用菌技术培训,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并带动组织贫困户360多人开展股份合作,从中挑选有劳动能力、文化素质高的贫困户进行培训,以产业帮助他们尽快脱贫。2017年合作社培训贫困 人员2000余人次,同时加强联系指导,并给予生产帮扶。在课堂培训、基地实习的同时,适时组织贫困户、社员开展外出考察20余次,开阔发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

7、做好“五统一”服务。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布局、规划生产品种和时间。二是统一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三是统一管理生产投入品,加强生产档案建设。所需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选配,科学合理使用,并做好生产操作记录。四是统一订单回收,加工菌产品80%以上。合作社按质量标准,统一验收社内成员菌产品,并进行分级、加工、包装、贮存。五是统一品牌销售。合作社2012年申请注册了“润罩”牌商标,以商标标识社内生产资料包装与合作社生产的菌产品,实行了品牌化推介、销售。

8、完善生产档案管理。一是生产资料采购档案。所有农资购入、配制,入库必须进行详细登记,标注品名、规格、数量、保持期、经手人等信息。二是生产资料配送供应信息。三是社员投入品使用与管理作业档案等。记录投入品用量、用法、时间及日常生产操作事项。四是产品交易档案。合作社为每位成员分户建立档案,将菌品实行分户分选、加工、包装、贮存与销售。五是建立并有效实施常用农药生产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各项档案工作由合作社分管生产负责人负责建档、督查指导。

9、加强品牌宣传和推介。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种形式产品推介会议,宣传推介合作社产品。技术人员主动参加各种菌业技术交流、协作组织会议,并担任会员、理事等职务,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知名度,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同时合作社注重信息建设,建立合作社网站,宣传介绍合作社技术与产品优势,推广合作社自创菌业技术,推介合作社产品。

10、创新产业、就业、金融、社会等多种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在产业扶贫上,合作社按贫困户入股的菌袋数量,以每个菌袋(棒)0.85元给贫困户发放分红款,仅2017年累计发放分红款24.945万元,在就业扶贫上,合作社先后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7人入园务工,年均务工收入不低于5000元,在社会扶贫上,免费增送庐城镇贫困户刘义兴、张登海以及全县其他乡镇贫困户6000菌棒,价值20000余元,以帮扶贫困户先行先试。在金融扶贫上,合作社又引导392户贫困户将17.76万元“产业兴旺”专项资金入股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

四、带动成绩

1、自身开展。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合作社拥有了办公场所50平方米,办公设施、家具齐全,配备先进的试验器材与产品检测设备,内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名,拥有本部大棚30亩和庐城镇连心食用菌种植扶贫产业园生产基地100亩,生产资料配制车间与仓库300平方米,拥有自主研发技术成果十余项。产品远销县外等地,2017年通过团结合作,合作社营业收入827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配社员盈余66万元,带动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249450元,其中分红2000元以上有28户,收购货值5000元以上有36户,入园就业收入5000元以上有17户。

2、培育带动庐江食用菌产业脱贫。经合作社帮扶帮助培育,现庐江县食用菌生产大户和贫困户近500余户,带动贫困户开展股份合作分红360户,入社就业贫困户17户。年供市场鲜菇5万吨,品质居省内领先,产业初具规模和档次,“润罩”等品牌菌类产品畅销,市场竞争力强。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庐江县食用菌生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在合作社理事长夏金仓的带领下,为众多创收无门的农户找到了增收之路,并逐步富裕起来。在合作社的组织领导下,菌类品种丰富、质量升级、市场广阔,创造了稳定健康的增收之路。

上一篇:什么的味道作文500字 记忆中的味道下一篇:害怕你离开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