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现状

2024-06-24

舞蹈教学现状(精选9篇)

1.舞蹈教学现状 篇一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探讨

摘 要:当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不佳,令人十分担心,因此,需要正视实际,全面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实质,在根本上提升舞蹈教学的品质。高校舞蹈教学要面对不足,提倡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共性的同时,强调个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创造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优化

一、对当前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实际的分析

(1)学生所具有的舞蹈水准存在差异

立足当前高校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所具有的舞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他们进行舞蹈方面训练的时间也不统一,没有在根本上认识和理解舞蹈的真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舞蹈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要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进行舞蹈相关理论知识、舞蹈动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在学生自身基础上,进行学生舞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学生舞蹈的基本技能不高

在诸多高校内,针对舞蹈方面的专业性教学只是建立在舞蹈基础的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使得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深入,没有在根本上掌握舞蹈的综合特征,很难在编排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缺乏创新的能力,想象力不足。

(3)缺乏全面的教学方法

在舞蹈教学方面,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强调技术的反复训练,对舞蹈理论、技能等方面学习的力度不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启发式教学应用的不多,没有开展创造性的行为,使得高校舞蹈教学很难做到位。

二、高校舞蹈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 有机结合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调实践的作用,避免一味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但是,也要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要探寻身体的特征,重视对运动规律的遵循,加强对舞蹈运动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结合音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舞蹈素养。

(2)将引导与强制学习进行有机整合

在进行高校舞蹈教学的时候,要以兴趣为记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的作用,强调在信心、理念、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将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统一教导,而对于特殊问题,进行分别引导。在舞蹈培训中,要对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在尊重各自个性的同时,找到共性的特点。

三、如何对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进行不断优化

(1)重视将教与学进行有机统一

在舞蹈教学行为中,在注重舞蹈技巧传授的同时,提升实践水平。教师要很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引、分析讲解、表演以及组织能力进行强化培训,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流程中,提供有效和全面的`舞蹈信息,保证教学在内容方面的恰当性,接近现实生活,与社会步伐相一致,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背景,有助于学生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生热情被激发,参与性提升,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了实现突破,教师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临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指导,互相纠正,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加,在得到专业锻炼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较为全面地掌握教师授课的思想,找出自身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能动性提升。

(2)加强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的有机结合

对于整体示范,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感受,促使学生对舞蹈动作形成初步认识,整体上把握舞蹈的主要类型、节奏等,避免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分解示范的作用是对学习内容进行细化,主要的方式是进行有效的,学生需要进行仔细揣摩,加强掌握程度。舞蹈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深化,加强熟练程度。对于学生的错误动作,要进行及时纠正。

(3)重视学生对舞蹈的创造性发展

舞蹈的创造性,主要是指舞蹈的编排创造能力。首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结合,发挥团队作用,学生进行互相指点和纠错;其次,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播放重大比赛视频,使得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找到距离,开拓学生视野;再次,注重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增强。

2.舞蹈教学现状 篇二

(一) 学生缺乏情感表演意识

随着国家对于艺术型专业人才的重视, 以及中高等院校招生在舞蹈专业人才上的扩招, 舞蹈这门学科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与音乐学科齐头并进的热门艺术学科。舞蹈学习者的逐渐增加固然为好, 但目前, 许多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对舞蹈作品的情感把握及处理上大多过于苍白的问题, 学生对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动作表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到位。有的缺乏表演的训练, 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是欠缺的;有的只是认为作品就是单纯的动作累加和技巧炫耀, 无任何情感的投入;还有的只是把舞蹈当作是一门生存的技能来学习, 毫无热爱之情。学习舞蹈的误区不但没有让他们深刻了解舞蹈并热爱舞蹈, 相反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热情, 而最终选择放弃舞蹈。所以, 我认为在学生的情感训练上应该给予重视, 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 部分教师忽略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在一些学校的教师行列里, 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加强学生在软开度或是技能技巧的提高,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于舞蹈的重要性。首先, 教师没有明白真正的舞蹈是内与外、神与形统一。单一的动作及技术即使再到位, 如果缺乏情感的投入, 舞蹈会变得空洞而苍白。“神”是舞蹈的灵魂, 是舞蹈演员对于舞蹈情感的投入, 而“神”是通过“形”来传达的, 缺乏“神”的“形”是孤立的, 亦是空幻的。其次, 教师没有引领学生真正的了解舞蹈和热爱舞蹈。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教师在教授之时充当的不仅是一名严厉的教育工作者, 更多的应该是担任舞蹈艺术的传递者, 每一段舞蹈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而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 对于事物也有不同的情感体会,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舞蹈这门艺术去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感, 让他们更加热爱这门艺术。

二、“情感”教学课程初探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 舞者用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赋予舞蹈以生命, 给予舞蹈以灵魂。任何的舞蹈作品都需要以情感为依托,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正揭示了运用舞蹈来表达内心情感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现初步将“情感”教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情感记忆阶段”。

第一, 寻找过去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情绪, 随意运用合适的动作, 与自己的情绪进行配合。通过训练使得能够用一种或几种动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情感训练能够使舞者在今后的表演中更好的驾驭作品, 展现作品人物性格。第二, 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重复运用肢体与情感融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为今后在剧目表演中打基础, 更为了储备“情感记忆”的宝库, 在“情感创作”阶段时以应用。

第二阶段:寻找“情感与动作关系”阶段。

舞蹈是把人类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动态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需要演员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如果说动作是舞蹈的形式, 那么情感就是舞蹈的内容。但是二者在舞蹈中是一个整体, 是不可分割而论的。正所谓“形神兼备:形为先, 神韵超乎其表;神韵为主, 寓于形, 融为一体。”

在舞蹈表演中, 绝非单纯的为了动作而动作, 动作的存在使得我们用心理用情感的内容去证实、染化这一动作。情感是不由意志产生, 不受意识所控制的, 那么这时动作恰恰充当了情感的捕捉器, 用动作描述情感, 用动作述说情感。

在这一阶段通过单一动作和情感融合的练习, 到一句动作与情感的融合练习, 这样的反复练习, 尽可能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情感与动作的关系, 以达到二者更好的配合。

第三阶段:“情感创作”阶段。

有人说:“正是人类的情感创造了艺术, 给予艺术以生命;而相反艺术创作又升华了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情感, 不仅有我们所熟知的喜怒哀乐, 还有如:孤独、压抑、神圣、敬畏、悲壮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情感线索。在舞蹈编创课程上让学生把他们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情感赋予一个切实的艺术形象, 或是人物、抑或是动物、生物等等。这些充透着浓厚情感的艺术形象, 再以动作组成的不同情感线路所连接, 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实际上也就是用情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情感是艺术想象的动力, 无论是舞蹈、美术、音乐, 在所有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都充斥着情感表达, 艺术家将情感与创作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作品。我们所追求的舞蹈作品是给予观众充分联想, 引起共鸣且有价值的作品, 而不是空洞乏味的作品。

三、结语

随着舞蹈基础教学的多元化趋势的逐步发展, 教师在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上更应该落到实处, 笔者对于“情感”教学现状的思考到“情感”教学课程的初探是对于舞蹈教育未来的一点改进策略。情感教学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更是舞蹈教育更好发展关键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中教师对“情感式教学”的现状及授课过程进行梳理, 反映出情感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出几点适合情感教育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以利于舞蹈“情感”教育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4.

[2]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4]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5]《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3.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三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现状;改革

引言

在我国的高校中,舞蹈的教学课程发展对比国外的高校起步非常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非常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各个城市中的高校逐渐开设舞蹈专业,并且舞蹈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发展至今,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因为学校资源配置以及教师的问题,导致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资源非常少,而且课程的布置相对于其它专业也不是非常合理,教学方式和理念也比较落后,这对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性。因此,高校必须要对舞蹈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比较多,这对于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不利,而且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中,知识教育大于实践教育,这样就不能够让学生们对舞蹈进行感同身受[1]。

(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的时候,没有对其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说明,这就会使学生们的舞蹈动作非常生硬,缺乏美感。而且在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模范教师的动作,这种教学理念已经限制了学生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教学视野相对狭隘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倡导学生去学习美学、艺术学等能够促进舞蹈表演的学科,这就使舞蹈的局限性非常大,对舞蹈的发展具有阻碍性。

(四)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应用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教学,这对于学生们对舞蹈的理解和观摩有着消极性,影响舞蹈的发展进步[2]。

二、高校舞蹈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舞蹈教学发展

与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舞蹈实践的总结,让学生们不断学习舞蹈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在进行舞蹈实践课程的时候,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尽快完成舞蹈动作,而且还能够从舞蹈知识中逐渐摸索到舞蹈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学生们对舞蹈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对舞蹈的各种动作进行掌握,并且在这其中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们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对编舞、创作、表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增加舞蹈知识课程的节数,减少其它课程的节数,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具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舞蹈专业知识。在舞蹈知识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课程就是对中外舞蹈名作赏析,其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对名作的赏析对自身的舞蹈素养进行提高,还能够对各国舞蹈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逐渐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对自身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3]。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是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使学生们能够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学习古典舞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古典舞剧找出来,让学生们进行观看,教师再观看的同时应对其中的身体韵律进行讲解,并在观看完成后让学生们进行模范,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们在情境之中进行舞蹈创作,并由教师进行动作完善,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们的创造意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进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强化学科联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很多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例如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等,高校应将这些学科与舞蹈的学习联系起来,进行交叉学习,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而使学生们的舞蹈水平有所提高。在一场舞蹈表演中,有刚、有柔、有快、有慢,舞者就是将这些统统串联在一起,展现出非常优美的舞蹈表演。针对这些,高校应在舞蹈课程的学习布置上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们能够多进行除了舞蹈意外的学科,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够加强舞蹈的学习[4]。

(四)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加强了舞蹈教学的质量,这种教学形式也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各种舞蹈案例进行播放,让学生们去理解舞蹈中的动作,并吸收优质的经验,逐渐应用的自己的身上,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内涵。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通过多媒体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视频进行暂停,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去完成视频中的舞蹈动作,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自学性,进而增加自身的舞蹈经验和创造力、想象力。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知识和动作教育的同时,应倡导学生们进行艺术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创作力、想象力以及舞台表现力,这也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提升自身的过程,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们在充满激情的表演中发挥自身的潜能,这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高校应不断带领和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进而提高其表演能力,促进舞蹈的发展。

结语:舞蹈在当今社会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艺术形式,其是舞者通过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的表演,并将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当中,给人们在视觉上带来美感。我国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高校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对舞蹈课程良好的布置,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水平。而且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审美和素质教育,并进行高效的改革,进而使舞蹈教学能够有所转变,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高校舞蹈教育革新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1(12):123-124.

[2]郭莉.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高教研究,2012(06):159-161.

[3]姚佩.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与多媒体应用[J].艺术教育,2013(12):121-122.

4.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 篇四

摘 要:本文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舞蹈教育 对策

大学生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舞蹈教育较其它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在对一些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广泛调查中发现,各个大学实施舞蹈教育的标准和方法各不相同,有些学校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列入社科部。有些学校设立单独的艺术中心,建立大学生舞蹈团,把舞蹈团归属于学校团委。有些学校则习惯性的把舞蹈列入体育系,开设舞蹈选修课。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个大学的经济状况、舞蹈教室、舞蹈师资还不够完备。不过短短几年内,随着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学校素质教育里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尽管各高校实施舞蹈教育的方法和标准各异,但都重视舞蹈教育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用,充分发挥舞蹈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塑造良好的体态美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走进大学课堂,使许多关心舞蹈教育的人感到欣慰,同时,怎样使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也成为每个从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否则,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难以接轨。从这个视角出发,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中更多的是从事实践性教育,普及面不大

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普通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农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从舞蹈作品学习上进入更深入的教学尤为困难。而在从事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达成共鸣。因此,舞蹈教育的受众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和其他艺术类课程相比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舞蹈课的内容设置没有与创造性人才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可以完善并影响、促进科学的逻辑思维。虽然科学思维严谨、抽象,与艺术思维的感性化、形象化有本质区别,但事实上,人的思维方式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具有复合性的特点。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所以,高等院校特别是农科类占主流的院校的艺术教育若忽视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相结合,就会与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脱节。

(三)舞蹈教育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脱节

舞蹈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还应该将舞蹈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转化成综合的感受力,即舞蹈教育的重点应从舞蹈本体转移到与其它学科结合上,如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刘青弋教授曾说:“舞蹈的跨学科理论主要包括舞蹈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舞蹈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以及与自然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举例来说,在实践课上要强调舞蹈知识普及。在上欣赏课时,当我们讲完作者、创作动机、表现内容、结构欣赏后,应将课堂内容再延伸一步,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从艺术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的角度阐述出来,从而丰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

(四)舞蹈教育未在艺术类教育体系中确立明晰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艺术课程大多以选修课为主,其中包括任选课与限选课。所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如歌唱技巧、各种乐器的学习、舞蹈作品的选学等,此类选修课程的开课门数、规模因受各高校所具备的场地、经费、师资力量所限制而各不相同;另一类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如基本乐理和舞蹈基训等,此类选修课各高校一般都有;第三类是欣赏类的课程,不同学校开设此类选修课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古典音乐欣赏、有民族音乐欣赏、有西方音乐欣赏、有经曲音乐欣赏、有歌剧舞剧或剧目欣赏、还有单纯的专题音乐欣赏和舞蹈作品欣赏(高校有的不多)等。以上三类课程在各普通高校艺术类选修课中所占有比例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二、归因分析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说是认识不足,在思想认识上对舞蹈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限制,舞蹈教育的规模有待以充分的扩展,在思想认识上更注重艺术类以外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轻视舞蹈教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从对脑科学的认识而言,过去人们低估了舞蹈艺术对右脑的开发作用。科学家认为:左脑具理智、右脑富感情,右脑可参左脑作决策,人的言与行的和谐有赖于左右脑的互补作用。从古至今,人们对左脑的训练主要靠文明社会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教育,长期造成了人左脑的训练居于优势而右脑发达不足,严重失衡横不利于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右脑开发不足,情感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相对较弱的局面。

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认识不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加适应社会,智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人的情商在社会发展中能够使人的智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中,无论是前人的观察还是后人的具体艺术实践,都告诉我们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一种双向关系的联系,受教育的人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启发艺术认识的。作为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容形式及体裁的繁衍,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历史的发展,认识观念的多样化,都是为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的社会条件,一定的生活条件所制约;艺术作品的形成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间接的、曲折的反映,这种反应是通过人的情感这一中间环节形成的,在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受艺术作品启发而产生的认识观念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讲,高等院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比例在从事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师中比例很小,甚至有的学校艺术教育没有舞蹈教师。而且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不是很多。另外单纯的受过舞蹈专业学习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师的非复合性也成为我们推进舞蹈教育的障碍。舞蹈教师由于受传统艺术教育的影响,自身素质的缺陷,教学方法的传统化、舞蹈专业化、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加之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同时由于普通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少而且没有形成气候,学术交流普遍不足。

三、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同时,更要注意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发科学的智慧为科学教育服务。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状况,笔者认为,舞蹈教育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进行改革。

实行“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显然将舞蹈艺术类课程列为各高校主干课程的想法并不现实。实际上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分科越细,越让学生无从选择。所以,应将众多舞蹈选修课科学地化整归一,加长课时,减少门类。无论开设什么类别的科目,应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近性、复合性的课程,即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以讲解基本的舞蹈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并从其它艺术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其它课程为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助性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 3 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注意实践性教育形式,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舞蹈交流协会、沙龙、专题讨论等。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准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自发成立舞蹈团、艺术工作室等。扩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进而达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完善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目前,普通高校中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对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知识的学习。只有培养出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复合性的人才。所以,对高校舞蹈艺术类教师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培训,是舞蹈艺术教育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

总之,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需要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即由以技法教育为主转向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教育。所谓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首先是艺术素质的发展,即舞蹈教育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欣赏”上。艺术素质综合发展,还需要把舞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从而为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交叉互补的作用。培养目标是人才成长的方向和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指导。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转向,将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舞蹈教学实践,将会对舞蹈艺术教育师资提出更多的要求,将把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3)[2]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4)

[3]刘青弋.对应新世纪.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定位与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1)

5.舞蹈教学现状 篇五

浅析陕西省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目前体育舞蹈已经是陕西省群众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那么,陕西省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到底如何,当前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促进下一步的发展,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本文从陕两省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调查情况进行结果分析,为促进陕西省体育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建议.

作 者:刘磊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1 关键词:体育舞蹈   对策   发展  

6.幼儿舞蹈之舞蹈教学论文 篇六

一、幼儿舞蹈机构环境设施简陋,影响幼儿学习质量

除了各个地方的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有政府的扶持,其他私立的舞蹈培训机构设施十分简陋,场地一般都是100平方米的门市房,一面镜子、把杆、地毯、音响。而且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机构的镜子是不够的,这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虽然教师教授的东西是学好的前提,但是环境对于孩子学习舞蹈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舞蹈教学机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给予进修机会,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一些基础偏低的教师国家应给予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年在寒暑假都可以给各地方的业余舞蹈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就让许多能力不够的老师又有了重新进修的.机会,上课的内容是全国统一的教材,有基础和基础扎实的教师学习同样的课程,成绩偏差不会太大。此外,在舞蹈机构会将幼儿通过年龄分出大、中、小班,教师实行3个月一换班的制度进行教学,这样就缓解了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教师们要多交流、多听课、多提出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1+1大于2的方法,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的想法,需要生动地讲解舞蹈动作的规范和要领等,给孩子量身定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2.更新舞蹈教育的方法

虽然我国优秀的舞蹈家也编辑适合中国幼儿的舞蹈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美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洛斯教学法最能符合现代幼儿的需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带有强烈节奏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根据节奏随意用肢体表达情感,这样就减少了必须模仿教师的局限性。达尔克洛斯教学法是一种以发展幼儿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教师和幼儿的互动环节也减少了幼儿惧怕教师的情况。国门之所以打开就是让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反对盲目教学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也呼吁广大舞蹈教育者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自己的舞蹈之路。

3.改善舞蹈培训机构整体环境

7.舞蹈教学现状 篇七

在所有的高职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中, 民族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该部分内容教学能增加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 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但教学中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师资队伍等的影响, 当前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 影响教学效果提升。今后应该转变这情况, 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 推动高职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二、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面狭窄。局限于对民族舞蹈动作、表演技巧的讲解, 对民族舞蹈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等内容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 受传统舞蹈影响。教学中受到传统舞蹈的影响, 难以体现传统舞蹈特色, 一些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盲目借鉴和学习现代舞的风格, 淡化民族舞蹈意蕴和风格, 难以彰显民族舞蹈特色, 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三) 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例如, 在师资力量、教材、服装等方面的配置存在不足之处, 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制约学生民族舞蹈学习效率提高。

(四)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局限于对民族舞蹈基本内容学习, 忽视现代元素应用, 导致民族舞蹈教学的时代感不强, 创新性不足, 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三、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 完善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面。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将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理论知识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开拓学生视野, 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风土人情、舞蹈动作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鼓励学生从自身视角欣赏民族舞蹈, 实现舞蹈表演的大胆创新。教学内容设置要完善, 丰富教学知识面, 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二) 强化民族舞蹈特色。高职民族舞蹈教学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是突出民族舞蹈特色, 因而教学中必须掌握好民族舞蹈特色。根据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有步骤、科学、合理的开展教学工作, 从而有效凸显民族舞蹈特色, 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 蒙古族舞蹈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先为学生展示舞蹈表演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对其中的动作、技巧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重点掌握翻腕、抖肩、抖手等动作。并将其与现代舞的这些动作区别开来, 更好突出蒙古舞的特色,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应该结合高职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师资、教学等资源等, 对其进行有效配置,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校应该注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充实教师工作队伍, 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要重视引进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资历的任课老师, 注重聘请舞蹈专家、知名学者等开展学术讲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为他们进修、访问、学习等创造更多机会, 促进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要注重教材资源开发, 完善教学内容设置。选取典型的、适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专业教材。同时还要合理选择相应的服饰, 突出民族特色, 为高职学生更好学习民族舞蹈提供便利。

(四) 注重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不仅体现在肢体、学生表演技能方面, 还体现在文化表达和情感融入方面, 这是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 在学习藏族舞蹈《母亲》的时候, 要先了解该舞蹈的创作背景、当地人们生活状态等内容, 并介绍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在对舞蹈的这些背景知识有全面了解之上, 更有利于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相关知识, 深刻领悟作品内涵, 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促进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五) 推动课程设置专业化。在民族舞蹈教学中, 坚持提高学生民族舞蹈表演水平, 增强学生舞蹈艺术创作水平的双重目标, 推动课程设置专业化。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合理设置各民族的代表舞, 例如, 蒙古族的《奔腾》,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等。并在教学中根据舞蹈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组织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中要将理论与训练、创造结合起来,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 民族舞蹈是高职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要认识其重要意义, 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教学内容, 强化民族特色,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从而更好激发学生舞蹈热情,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促进高职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倩芸.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 , 219-220.

[2]贾海鹏.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 2013 (3) , 238-239.

8.舞蹈教学现状 篇八

关键词:职业高级中学 舞蹈教学 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 策略分析

现在的职业高级中学不仅教授语文、数学、外语等高考必考的一些科目,还教授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课程,像幼师、种植、养殖、机电、舞蹈等专业课程更是职业高级中学的特色课程。正是由于设置这样的课程,职业高级中学才能和那些普通的高级中学相互竞争。在本文中,笔者就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职业高级中学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考。

一、职业高级中学开设舞蹈专业的意义

职业高级中学开设舞蹈专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使学校专业更加完善。因此,在职业高级中学开设舞蹈专业十分必要。

1.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此在舞蹈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師的指导和点拨。舞蹈教学正好可以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在平时的舞蹈学习中学生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即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靠模仿,拥有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实现。在舞蹈教学的创新性环节就是发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教师只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打开。慢慢的学生的灵感就被激发出来了,其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培养。

2.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求学生应具有综合性素质。职业高级中学开设舞蹈专业不仅塑造了学生的形体,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就能得到培养。另外,在一些竞技舞蹈中,学生还能提高自己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质,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职业高级中学的舞蹈专业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舞蹈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客观的讲,升入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信心、求知欲等方面都远远不及高中生,因此在职业高级中学中,有很多课程都不好开展。但是舞蹈专业却不存在这样的担忧,因为舞蹈是能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很多学生反映,即使自己有消极情绪,但是听到欢快的音乐、跳起优美的舞蹈时那些烦恼就都忘掉了。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了。所以说,舞蹈的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4.舞蹈教学有助于完善职业高级中学的专业体系

在一些职业高级中学中,并没有舞蹈这一专业,有的学校也只是将某些专业和舞蹈的教学结合起来了,像幼师专业和舞蹈教学的结合,音乐专业和舞蹈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虽然有舞蹈,但是相对于舞蹈专业本身来讲不具有专业性和完整性。在职业高级中学单独开设舞蹈专业的教学有助于完善职业高级中学的专业体系。这样一来,有了完整的系统的专业以后,学校才能更好的培养专业性人才,从这一点看来,设置舞蹈专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助于学校本身的发展。

二、职业高级中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舞蹈教学开展受影响

在职业高级中学中,有的课程很难开展,因为这样的中学和其他的中学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期以往,很多的教育领导者就懈怠了,他们有的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同样这个问题也存在于舞蹈专业的教学中,一些领导根本就是漠不关心。领导们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舞蹈教学管理问题层出,要么是教学课程不规范,更有甚者就是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样一来和舞蹈教学有关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就没有保障了,最终影响了教学正常秩序。所以说,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

2.生源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难激发

职业高级中学中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的学生们,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他们学习没有多少想法,只是随大流来上学。还有的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就不是和艺术有关的知识,他们对于舞蹈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学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仅对舞蹈没有兴趣,还不愿意努力。所以说,学习舞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只有坚定信心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放松自己则一无所获。

3.教学模式不良,课堂教学活动不正常

在舞蹈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学方法还是沿用的原来的。像一言堂式的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在课堂是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度却不高。其实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因为有很多动作如果教师不进行示范只是空洞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还有,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了,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是比较排斥的,认为如果只用信息技术就不能发挥舞蹈的美感,殊不知只有将教师的讲解和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将复杂的、抽象的动作变得浅显生动,那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4.教师能力不强,教学活动质量难保证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高低。在职业高级中学中有很多从事舞蹈教学的老师根本不是科班出身,有的只是为了工作而已,他们在教学时只是把一些简单的舞蹈知识教给了学生,并将舞蹈的精髓或者文化内涵教授给学生。另外,在学校里还有一部分教师是聘用来的,这部分教师专业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他们对教学却不是很认真,只是为了赚取相应的报酬。由此可见,要么是教师的能力差,要么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差,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nlc202309081225

三、职业高级中学舞蹈教学的策略分析

1.端正态度

学校领导和舞蹈任课教师应该端正对舞蹈专业的态度。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果是对舞蹈比较专业的领导人可以参与舞蹈课程的制定,如果领导者对这方面没有涉足,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舞蹈课程的制定,这样一来舞蹈的教学才能有章可循。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拿出对舞蹈的热情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待教学要认真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补充,比如可以试着将舞蹈的文化内涵加入教学中,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文化素养。对待学生尤其是专业比较差的学生,要拿出耐心与细心,慢慢引导、点拨,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接受舞蹈。

2.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尤其是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的个体差异更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舞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应该从为这些学生多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只有他们把基本功做好了才能更进一步学习。对于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舞蹈技巧的讲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扎实了基础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3.改变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舞蹈教学了,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下降。为了更好的实施舞蹈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是将舞蹈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简单很多,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来合理安排,只有恰当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二是改变原来的教学评价方式。原来的教学评价方式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教师自己制定的,为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还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就更明确了。

4.细分专业

舞蹈这一专业看似精准,其实不然,因为舞蹈有好多种类,有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到底在职业高中中教授什么样的舞种,我们的专业教师必须明白,必要时应该和学校共同商议再制定一些细小的专业。当这样的专业确定下来,不仅方便了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如果学生对每一种舞蹈都有所了解,还不如专门钻研一种舞蹈,如果有所成,那必定是终身受益的。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职业高级中学的舞蹈教学,细分专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5.提高素质

要想更好的进行教学,作为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灵活的体魄,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其次,进行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在岗学习、外出培训、研讨交流来学习最新的舞蹈知识,这样才能更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冯婧.高中学生舞蹈普及性教育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2]赵芳.谈舞蹈学生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J].遼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3]杨颖.谈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16).

[4]李其木格.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的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5]资华筠.关于强化舞蹈版权意识的思考[J].舞蹈,2002,(05).

9.舞蹈教学现状 篇九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我国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校要重视舞蹈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理论方面在不断的创新,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事实上,过分强调技术难度的舞蹈教学评价标准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舞蹈的审美标准逐渐回归到艺术本身的特质中来,开始注重舞蹈的美感和思想性,也开始注重舞蹈的表现力。

一、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艺术表现力是衡量舞蹈演员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众在评判一个舞蹈演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是看其是不是能够完成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而是要看这个舞蹈演员是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我们以前苏联著名舞蹈艺术家巴普洛娃为例,她所塑造的白天鹅这个艺术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受到很多人的模仿和追捧,主要的原因就是巴普洛娃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给观众很深的震撼,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演员的舞蹈动作就像文字一样,一篇好的文字要透露出精神,不能随意的堆砌。舞蹈动作是舞蹈的语言,不能简单的把动作当做肢体在空间的简单的摆设和舞动,这样只能称作是肢体运动,而不能称作是语言,舞蹈动作要成为语言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表达性,这就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二)艺术表现力是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保障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舞蹈作品的优秀与否,一项主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传达出精神内涵。一个同样的作品让不同的舞蹈演员来演绎,就可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好的舞蹈演员能够发挥出舞蹈作品的内在精神,否则舞蹈作品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编织的层面之上。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要具备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就需要具备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所以,跳舞者的根本动作和反应速度以及相应的协调性是衡量舞蹈水平的重要前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舞感,就要有扎实的舞蹈方面的基础,全身的动作都要高度的敏感,还要有很强的协调性。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注意改善髋关节、踝关节、胸椎关节和肩带的柔韧性,因为这些部位柔韧度的高低关系着表演动作是否到位,身体能否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动作是否显得自然大方,也决定了舞蹈者是不是具有良好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舞蹈表演作为一个演绎类的实践项目,对于动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很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把握好大脑神经的协调机能,加上自身的平衡机能,还有本体感受能力,训练的时候能够清晰的感知身体各环节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有一定的运动节奏,包括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运动感知觉能力,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要注意舞蹈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赋予动作强烈的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艺术表现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他们进行自主师学习,结合教师的指导能形成一个连续整体。比如,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模仿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模仿他们所理解的民族民间舞蹈,让他们说出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找出他们所认为的舞蹈节奏。积极估计学生自己去体验这些舞蹈的感觉,让他们用学过的舞蹈知识进行舞蹈的改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而教师采用自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结合,三人一组甚至自己独立的进行舞蹈的编排工作,把自己的意识与创作在音乐的律动和舞蹈的律动中变现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对于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积极的提问和猜测,发挥想象力,按照不同的线索去找寻问题的答案。事实上,舞蹈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一门肢体训练加上情感表现的课程,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情感的发挥,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辅助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舞蹈的感染力,恰当的增添学生的情感,把对音乐的理解和肢体的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保持舞蹈学习的激情,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是进行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针对舞蹈学生上的问题与老师探讨。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点加强学习和训练,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

(三)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力是进行舞蹈创造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提高表演者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好的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激情,强化其艺术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随着舞蹈教学模式的变化,对舞蹈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舞蹈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完成从肢体训练向内心情感感悟的升华,这条教学创新之路,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原型就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都是在生活的土壤中产生的,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在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看到牵牛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滴滴答答的军号,看到淅淅沥沥的春雨,就能联想到即将破土而出的小嫩芽等等。通过这些的联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作品中的形象跟自己的情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演绎的舞蹈更具有表现力。

(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新时期舞蹈教学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他们认真看待自身的情感世界。特别是90后进入校门之后,面对颇多争议,要正确看待这些充满朝气的艺术人才。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用优美的旋律来消除学生的拘束心理,让他们变得平静,减少大起大落的心理负面情绪。这是舞蹈教学对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除舞蹈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音乐鉴赏,古典哲学,社会学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来增加对舞蹈这门学科的认识。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艺术评价能力,把舞蹈与其他人文学科结合转化为自身的综合感受能力,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其他学科,比如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好的作品,帮助他们分析作品,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结论

上一篇:观察父母的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外联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