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共9篇)
1.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急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一.音乐素质的内涵
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 “会”是兴趣的根本。
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三. 走出域属的误区。
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2.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学科渗透式研究与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面对个性不同和特长迥异的学生, 以开展音乐研究性学习为手段, 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让他们通过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研究活动来更加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体现。笔者尝试以下几种多学科的渗透引入研究性学习,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音乐鉴赏与练唱、创作等交叉
中学音乐鉴赏课更多的是接受教师对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传授,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 很难调动起自身鉴赏的动力。因此, 在课堂中笔者始终强调鉴赏与练唱、创作的结合。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鉴赏过程中, 有同学认为, 这么如泣如诉的乐曲, 只能用二胡来表达。对此, 笔者只是稍加提醒:储望华先生曾经改编有钢琴曲《二泉映月》。这激起了同学们很大的兴趣, 顿时议论纷纷。笔者劝有兴趣的同学对此加以探究, 二胡独特的滑音、刮奏手法, 钢琴的音色能够把这首乐曲的甚重的悲哀表现出来?笔者还指定了几位二胡8级、钢琴10级的同学作为研究小组的正副组长。他们回去后听了钢琴版的《二泉映月》, 并参考了大量资料, 写出了总结报告, 分别比较了传统乐曲和西洋乐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效果, 甚至还谈到了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化蝶》。同学们的研究, 不仅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而且领会了对不同乐器对情感的表现张力, 即便是不懂乐器的同学, 也在比较中加深了对音乐的感悟, 可谓一举多得。
2. 音乐鉴赏与舞蹈等艺术学科交叉
音乐与舞蹈总是相生相伴, 可以说,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表现。我们的先民, 在庆祝丰收之际, 便会燃起篝火, 载歌载舞。我们今天进行音乐鉴赏, 如果只是静态地在教室里听欢快富有节奏的音乐, 体会自然没有载歌载舞来得深刻, 因此, 有些音乐课是可以放到练功房里去上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接播放欣赏, 学生可以直观地、全方位地感受舞蹈中音乐、舞台、画面、服装等与身体表现力的和谐, 了解舞蹈的渊源、文化、历史, 能够更好地分辨、学习这些舞蹈作品的不同风格,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非洲歌舞音乐》这节课, 课前笔者就从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非洲歌舞出发, 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有关非洲歌舞的音乐知识并尝试制作非洲鼓。课堂上, 笔者围绕非洲鼓的复杂多变、多层次的节奏特点, 请全体同学用自己的简易非洲鼓尝试练习掌握节奏, 并为歌曲《达姆, 达姆》伴奏。
3. 音乐鉴赏与人文学科交叉
音乐这门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它与人们情感的艺术表达的诗歌、电影、戏剧, 人们社会生活的历史、政治、地理等人文学科, 都有关联。就诗歌、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而言, 学生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 从最早的《诗经》开始, 诗歌就是配乐演奏的, 经诗词曲的演变, 一直都是可以可以演唱的。诗歌本身就是诗人情感的具象化的艺术表达, 以诗歌配乐, 更能丰富音乐的情感内涵, 让人将音乐的情感投射到具体的诗境中, 更能得诗之妙, 赏乐之情。
例如, 一曲《送别》, 既延续了中国几千年来的送别诗的传统, 可以遥见范仲淹《苏幕遮》和《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情境, 却是美国人作的曲。它又具备了戏剧的情节性, 可以化为课堂短剧, 同时它还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这首古典气息浓厚的送别歌曲的背后, 是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 作词不久后, 李叔同毅然出家。这首“学堂歌”非常值得学生对此进行各方面的解读, 是一则内涵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音乐鉴赏中的探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 课堂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研究性课堂的本质特征, 各学科的渗透更为这种开放性提供了具体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的预设安排中加以拓展与延伸, 大胆地创新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欣赏体悟, 对与之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加以探究与思考。如在“音乐与人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我们根据学生们各自感兴趣的点和特长, 制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 这个过程可以与学生一起研讨得出。比如“音乐是如何美化生活的”, “音乐智能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等, 学生自行分组, 自行选题, 深入研究。
2. 学生的主体性
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 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7-02
研究性学习能立足于每一名学习者的实际视角,从而产生适合于全体学习者参与的模式,营造出宽松而又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研究者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更加主动和愉悦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当前,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音乐教师应当找到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排除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努力培养高中生们更加独立主动地学习与掌握音乐技能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们的实际能力,让其在高中音乐鉴赏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探求音乐艺术之魅力。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指导之下,由学习者自行选择与明确所要研究的专题,更加主动地学得知识,并用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回归学习者自身所生活着的世界,立足于其直接的经验,关心其自主性探究能力,借助于教材、教育者、网络等因素,不断拓展学习者们的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素质与能力,展现出开放、实践、创造等特点。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培养学习者对于音乐的关注度与敏感性。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来承担搜集信息活动的,而学习者往往会欠缺积极探究音乐信息之动力。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学习者一定要更加自觉地查阅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相关的资料。传统意义上,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指导时有可能并不会认识到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属于信息资源。例如,学生在接受教师声乐技巧的指导时,往往会觉得是教师理所当然要教授的知识,但是一旦让其积极主动地去搜集这些知识时,他们才会认识到这属于信息资源,就会把其视为信息加以关注,其后就会十分关注这些音乐信息。
二是能够培养学习者对于音乐的长时间关注能力。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切实占有更加全面和丰富的音乐信息。对于音乐这一和人类联系极为丰富的学科而言,能够充分包括了诸多风格与流派的音乐以及音乐的创作者等。唯有切实占有以上音乐资源,研究性学习才有可能顺利地实施。由于只有具有了很宽阔的知识面之后,学习者们才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中更为准确地认识、分析与思考与音乐鉴赏有关的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实施更为深入地探索。笔者觉得,如果要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量,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就能够完成的,且音乐会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更加繁荣。学习者们为了切实完成好研究性学习任务,就一定要长期持续保持对音乐的关注度。
三是能够培养学习者对于音乐信息的获取能力。为了收集到更加多的音乐信息,就一定要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信息途径,并且运用各类合理的方法以取得。这样一来就能够推动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到各类音乐信息之源,并且能够了解到怎样才能从以上来源得到音乐信息上的能力。例如,一旦学习者们能够自主查询各类音乐网站,自然要求其具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查询与实际操作能力。一旦学习者们能够利用文献资料来查到其所需要的音乐信息,他一定需要具有进入音乐文献数据库、高效搜索音乐文献等能力。同时,要注重于提升学习者们的音乐鉴赏信息素养,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
三、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一)明确选题,确定内容
高中音乐教师应当依据学习时间的长短,分别制定出每个阶段的研究课题的教学计划,在两个学期之中完成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所进行的研究,每一阶段的首课应当确定为选题指导课,并由音乐教师制定出大的课题,比如,音乐具有的民族性。学习者应当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知识上的优势,相互选择并且结合为数组,每组应当选出组长并且确定好子课题。
(二)落实方案,深入探究
要制订并且分析落实方案环节,这将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效率以及成效,也是提升学习者协调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和选题在同一课时之中加以完成。各组所推选出来的组长依据组员们各自的特点去分配具体的任务,比如,要有资料员、记录员以及调查员等不同的分工。要通过讨论,制订出具体的研究计划。各研究小组的成员应当依据各自的兴趣能力等进行互补性调整。
(三)整理资料,形成文稿
整理与搜集资料是本音乐鉴赏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学习者们在持续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且在探索过程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逐渐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巨大魅力。 比如,在研究非洲音乐这一课题之时,资料员应当全面收集关于非洲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以及各类生活资料,同时还要找到具备代表性的非洲歌舞作品以及该地区所特有的乐器方面的资料,全面总结非洲歌曲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并且收集到各类非洲鼓的图片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亲手制作非洲鼓,而且小组合作创作应当具备非洲音乐特色的片段。要通过上网下载关于非洲舞蹈的视频,深切地感受到非洲舞蹈动作所具备的豪放、快速、大幅度等特征。要通过实施小组内部的讨论与研究,通过筛选富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且加以整理,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能够更加直截了当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别的小组成员加以评价,一旦其中牵涉到PPT制作等计算机技术,高中生们还可求助于教师,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好研究性学习任务。
(四)展示成绩,作出评价
展示成绩是指各研究小组应当把各自的研究成绩尽可能直观地展示给本班全体同学。展示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各研究小组的代表应当作出整体讲述以及解说,能够很好地锻炼学习者自身在语言上的表达能力。这一部分的实施应当由教师进行综合协调,并且分组和分时间加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别的学生应当进行认真学习,并且实施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提升与改进之建议。教师应当进行认真记录,并且作出总结与评价,并且对下一部分的研究提出恰当的意见。
(五)全面研究,提交成果
要依据音乐教师以及别的同学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研究小组内部要实施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之高度,持续提升认识,健全对研究课题的探索。本部分内容重在培育学习者们的探究能力,让其进行总结与提升,从而得到更为深层次之体验。音乐鉴赏课程教师要全面整理所有研究小组学生的成果,加以合理的肯定与此鼓励,并且形成本班音乐鉴赏资料库,从而便于学习者们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将其和目前已有的音乐教学形式加以紧密结合,必定能为音乐鉴赏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从而推动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开展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从而能够更加丰富当前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开放、更富成效,并且能够真正提升高中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科.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1(11).
[2]郑阳.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 音乐时空,2013(16).
[3]刘凤云.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
4.大学音乐鉴赏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四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5.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的心得体会 篇五
【摘要】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的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各文化也都有它独特的音乐系统。音乐是无国界的,无论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说着怎样的语言,听见好的音乐,都会明白作者的心思。
【正文】
一、学习的收获
和平时一样,打开电脑点击百度,开始播放轻音乐。淡淡中我开始了今天的作业,或许是专业的原因吧,艺术不分家,也或许是个人习惯,习惯在音乐的帮助下静下来,再投入到无尽的业中。很想用心的写出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可是都感觉头脑里接近枯竭了,这已经近来的第三篇论文了。很想说的的我很喜欢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喜欢老师孜孜不倦的在正式上课前给我们说要爱护清洁卫生;喜欢罗老师上课方式,就好像是有磁性一样总是能够将我们的思绪吸引到她那里;喜欢老师在谈到有关亲情话题是提到儿子时的表情,或许这就是母亲吧···还记得《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当时在课堂上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流泪了,才知道思念已经沁到了骨子里。每次上音乐鉴赏课都觉得时间就过得好快,每次都觉得是意犹未尽。大学时光也快过去一半了,生活也变得“体制化”有课时候去上课,到时间吃饭就去吃饭,熄
灯了该睡觉就睡觉。往日上大学时前的热情好像也渐渐淡去了,什么都成了一层不变。但是,我每次却有些期待星期四的下午,因为在这个课堂里,让我觉得轻松但又受益匪浅。
二、作品赏析:《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
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6.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决定了: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而不是其他。第二,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因为,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随着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在音乐会中和学校的音乐课堂里。实际上,中小学生每天从家庭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有意或无意)要比音乐课堂里多得多。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振兴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的繁荣、音乐事业的发展则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食粮。这种现象当然是可喜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使加强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显得更加急迫和必要。
第一,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加之音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某些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的应用与推广,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纷繁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地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
第二,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1)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
(2)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
2.怎样理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是否意味着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以同教师或课本不一致?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观念问题。请看下面的案例,这是登载在《中国音乐教育》上的一篇有关音乐欣赏教学的文章,相信广大读者,尤其是音乐教师们读过以后会有所感触。
用音乐打开想像的闸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没有想像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像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我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写听后感的方法来激发想像,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
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一次,我安排了为乐曲起名字的活动。我播放了《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给大家听,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于是“流水欢歌”、“清泉”、“清澈的溪水”、“雨中的邂逅”、“舞”、“争执”、“百鸟争鸣”等名字诞生了。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有一位农村转学来的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笤帚一起捉,打翻了院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捉到。”我认为能写出这样的听后感,说明了同学们之间想像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能用“谁想像得好,谁想像得差”单纯地评价。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写听后感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能正是《空山鸟语》中二胡声描绘的鸟鸣碰撞了那位农村同学的灵感,由此产生了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捉鸡”这个名字起得虽然不雅,但敢于想像,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7.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鉴赏,自主学习,可行性
所谓自主学习模式,是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基于学生的学习角度提出的,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改革目标。由此而言,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下文将具体分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为自主学习提供心理基础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具有可行性,其中一个原因即是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契合高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中生的智力水平进一步发展,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高中生的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已从形象思维为主完全过渡到了以抽象思维为主。其次,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使得自主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必要,高中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成人意识也开始出现,不喜欢再受到教师与家长的束缚。如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话,反而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高中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变得更强,自控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为教师实施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对于音乐鉴赏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比如说,针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学习,特别是对于音乐鉴赏这样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音乐鉴赏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种类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模式提供条件。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硬件支持
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主,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独特的审美观。如果按照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门课程精髓的。如今,基本上每个学校,每个家庭都连接了互联网,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支持,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来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比如说,当教师教学亚洲传统音乐时,会涉及到很多类型的音乐,例如欧洲古典音乐等。这些国外的音乐我们很少接触,这个时候就主要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如今的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等都能够让学生下载很多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好音乐,这样才能够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文本资源
高中音乐鉴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材只是音乐这一类艺术海洋中的一滴水,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以课本为基础,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资源。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欧洲古典音乐鉴赏课时,以贝多芬的音乐为例,贝多芬的音乐较为典型,但是要一个亚洲高中生学会鉴赏西方音乐,理解到贝多芬音乐的精髓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寻找一些有助于理解音乐作品的学习资源,比如,贝多芬的传记,有关贝多芬创作音乐的影片,以及作品中涉及到的乐器的学习资源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作曲的动机、理解音乐作品的主旨。此外,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分辨音乐的好坏,如今网络上太多的流行歌曲,实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一点作用都没有,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鉴别。
四、结语
8.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5-0385-8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88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帮助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和个人涵养全面提升的重要“人文性养成”课程,但是在现今教育环境下,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亟须改进。本文针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其可行性研究,展开以下几点论述。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与自主学习模式
(一)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鉴别和欣赏的总称,其重点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品析。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和整体涵养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二)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针对以往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索学习以及亲身实践等方式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由于其课程自身具有可操作性较低,需要学生自主领悟等特点,所以自主学习模式是其首选学习模式。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可行性探究
(一)基于学生主观方面的探究
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为自主学习模式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该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达到了发展高峰期,在逻辑思维能力、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能力上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实践。同时,高中学生在思维能力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从之前习惯性具体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具体思维为辅”思维方式的转变,已经具备了理智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音乐鉴赏的自主学习。例如,在高中之前,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发育不足,很难做到全面地理解相关音乐作品所表达情感,但是在高中之后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应付这些曾经不知所云的音乐作品了。
其次,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且逐渐向细腻化方向发展。基于此种情况,过分敏感的心理很容易与音乐作品形成共鸣。例如,高中学生开始听一些情感十分细腻的情歌就属此类情况的表现。
再次,强烈的求知欲为自主学习模式地建立提供了足够的动机。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在高中阶段逐渐高涨,一些比较新奇、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常见的音乐形式和作品,例如民族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二)客观方面的探究
新型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设备上的有力支持。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品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但是,传统的“教师输入,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适应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了。所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新型教学设备为学生搜集更多风格、更多地域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见闻。
此外,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文本素材和学习资源。相较之以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材更加注重音乐作品的审美和品味,而且还在教材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要求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和改进。这些因素都是促进高中学生关于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的有效条件。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指通过学生自身监督和自我管控进行学习的方法。高中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再加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也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条件。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实践之中,我们可以选择以学生“独特情感体验”为中心的音乐鉴赏教学实践,实现学生情感与音乐作品情感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共鸣。其次,也可以选择通过以个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品味为主导,利用作品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整个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再次,还可以利用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播放等现代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更加适应新课改的具体教学要求,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发展。单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而言,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结语
对于整个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来说,自主学习模式不仅符合学生身心以及情感世界的发展特点,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内涵和音乐品味。所以,需要高中音乐教育者根据学生情况将自主学习模式逐渐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 麦庆玫.让学生会学音乐--音乐欣赏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J].北方音乐,2014(14):123-123,138.
[2] 李强.研究性学习中问题中心模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 吴元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4):51-52.
Abstract: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gradually deepening, the previous teaching mode is hard to adapt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should explore a set of new learning mode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for music appreci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eni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the inquiry of feasibility
9.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篇九
音乐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走路时要听歌,吃饭时要听歌,连写论文的时候也要把电脑的音量尽量开到最大,但是,长久以来,我们所知道的听到的大多为一些流行歌曲,像交响乐像钢琴独奏其实离我们很远。
《把耳朵叫醒》是金海星的一首歌,曲风轻快,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歌手对音乐的热爱。作为一个听众,从“不管3363还是3127,像一个一个困在凡间的精灵”到“111235,像风筝呼啸而去;555724,是落叶轻轻哭泣;111237,没有人认真在听”都可以感觉到歌者想表达,音乐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心灵有如一首美妙的乐曲,乐观开朗的心情能让你把微笑把动人的音乐节奏带入人群。
而通过《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音乐的理解或者说自己认知的音乐圈更为宽广了。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
一、看动漫认识了久石让
在所有乐器中,我最先喜欢的是钢琴,后来同学里有学古筝的有学二胡的,慢慢的接触越来越多的乐器,也能很快分辨出各种乐器。不过高中时,只是习惯性的称其为轻音乐,只要是没有人唱的就是轻音乐。
看新闻看电视时,会知道欧洲人很喜欢听演奏会,那个时候觉得那种没有“歌词”的乐器合奏有什么好听的。
直到上大学,看了宫崎骏的动漫,听到动漫中让人醉心的天籁之音,这天籁之音正是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天空之城》的音乐以电声,合成器为主,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主题曲《载着你走》由井上杏美小姐演唱。其中由杉并儿童合唱团唱出的版本简直可说是天使之声,将《天空之城》的漂渺与悲哀表现得丝丝入扣;《シ一夕の决意》是一首钢琴小品,描述了两位主角初到达Laputa后所见到的情景,非常美妙,也是流传极广的一首。
举个例子:某大学的年度艺术节汇演,有学系用了这首音乐来作表演得背景音乐,才刚弹出几个音符,台下有80%的人“哗”了起来,说:是《天空之城》啊!其实不看动画的人,一听也会被其所迷住,
悠远的钢琴,飞扬的小提琴或是低沉的大提琴,安静的旋律和温婉细腻的基调,是久石让的一贯风格,也是《菊次郎之夏》这张电影原声大碟中给我带来的惊喜。
很多日本电影总是有一种安静的氛围,似如流水般的情节,却能击中人心底最软弱的地方。记忆中最深的《千与千寻》,便记忆中最深的《千与千寻》,便是因为久石让的音乐,我才得以与之结缘。也许是年少时最单纯的梦想和愿望,被那个小女孩的探险故事深深吸引,为宫崎骏和久石让深深折服。
二、从张靓颖到喜多郎
喜多郎的《印象西湖》被格莱美奖提名,他邀请张靓颖做他的主唱,而我通过张靓颖又认识了一位日本音乐大师。音乐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喜多郎一直觉得他所作的音乐不是源自他自己,这些音乐是源自天堂的,只是通过他自己的身体和他的手指组成。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他以电子合成器为演奏器具,他说:“我可以用合成器创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的海滩上的全部景色”。而评论家也把这种乐器制作的音乐成为“心灵音乐”。
喜多郎正是利用了合成器的多功能和巨大威力创作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他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宋家王朝》、《丝绸之路》的接踵而至,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技巧,所以下面的音乐感觉是一样的。下一步,我的目标,将是回到自己原始的立足点,用心灵的情感进行一次快乐而悲伤的宇宙旅行。我的音乐使自己感到和平和宁静,我的愿望是通过音乐达到时间和平。大自然激励了我,我只不过是个使者。” 喜多郎说。
认识了这些音乐大师,音乐也仿佛从此向我敝开了更宽广的`门,于是谭盾、雅尼也进入视野,于是开始关注格莱美奖的进展情况,于是看电影时听到好听的配乐,不再只看演员表的名字。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看过《泰坦尼克号》之后,除了里面男女主角轰轰烈烈的爱情和沉船时的惊魂一刻带给了我震撼之外,还有一个镜头让我感动到流泪。那就是当人们都在又急又乱的逃命的时候,有一支拉小提琴的乐队却一直镇定地在演奏。有人对他们说:“根本没有人在听”,可是他们说:“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人在听,但是我们还是拉,音名乐能使人镇定”。每次看到这个镜头,都会感到无比的震撼,更为音乐的神奇而惊讶。我想这才是一种艺术吧,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闻到的,而是用心感受到的,并且能给人带来力量的东西。就像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师,用淳朴的音乐改变了一个原本乱糟糟的班级,也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而那里面优美的曲子和令人深思的故事,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力量。
【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学生音乐鉴赏心得论文07-11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 心得07-20
经典音乐鉴赏作业09-11
高中音乐鉴赏课件09-11
尔雅音乐鉴赏全部答案06-24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07-04
音乐鉴赏的习题答案07-16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09-03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10-20
影视音乐鉴赏是什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