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信息

2024-07-20

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信息(共11篇)

1.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信息 篇一

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摘要张高丽

发布时间:2012-05-28 浏览次数:

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全会选举结束后讲话。他说,刚刚闭幕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推动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今后五年天津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新一届市委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重大而艰巨的责任。要以更大的魄力、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全面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加强学习,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的新起点作为解放思想的新起点,更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畏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体现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推动天津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践行宗旨,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赞成、拥护、高兴、答应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最高标准,把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低调做人,高效做事,为民办事,坚持实施20项民心工程,扎实做好利民惠民富民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真抓实干,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工作要实、调子要低、效果要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三个层面统筹联动协调发展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做好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的事,决不以牺牲环境资源、积累社会矛盾、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亲力亲为,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维护团结,始终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作用,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定,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坦诚相见,宽容大度,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氛围环境。

张高丽强调,要带头廉洁自律,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腐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管好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管好班子成员和分管部门,决不做损害党的威信的事,决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2.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信息 篇二

本刊讯6月1日, 省通信管理局机关党委举办局长讲党课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围绕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以《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为建设西部信息高地贡献力量》为题目的精彩党课。局机关党委书记郑蕾主持活动。

王钢全面深入地讲解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全省取得的“六个载入史册”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当前四川发展面临的形势、未来五年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重要要求。他指出,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刘奇葆书记代表九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 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全省取得的辉煌成就, 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王钢就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结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通信工作会议提出的决策部署, 在深入分析当前通信业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基础上, 提出要加强六方面工作的意见。一要认真实施四川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二要以“宽带中国”战略为龙头打造西部信息网络枢纽;三要加快行业战略转型步伐;四要大力发展民生通信, 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五要全力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六要加强新形势下电信监管工作。王钢强调, 局机关各支部 (总支) 和全体党员要深入学习领会刘奇葆书记报告的精神实质,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上来, 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切实把大会精神转化为谋划通信发展的思路、促进通信发展的措施和行动,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有效作为;坚持深化转型、科学发展;坚持改善民生、为民监管;坚持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公共服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不断开创各项通信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3.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信息 篇三

会议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推荐选举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党章,按照中央和省委规定的程序推选产生代表。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把发扬民主贯穿于全过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广泛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代表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和代表选举工作,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推荐提名工作都达到100%。要堅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要严把思想政治关,坚持把德的考察放在首位,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党代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确保代表候选人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

会议强调,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的推荐选举工作,是开好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正确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把发扬党内民主与贯彻党的主张统一起来,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加强对代表选举工作的全程监督,严肃组织纪律,坚决禁止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确保代表推荐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齐心协力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省农委机关党委 供稿)

4.学习第十次党代会 篇四

五一街道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社区(村)、民营企业各支部:

根据区委有关学习贯彻衡阳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部署和要求,在基层各支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结合我街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2011年9月23日召开的市十次党代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大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大会,风清气正、凝聚人心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总结过去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客观实际,展望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张文雄书记所作的《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主题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推动我市大力实施,加快实现四化两型的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的 1 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提到首要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市十次党代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全街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奋力推进四化两型的总体要求上来,抢抓机遇,为加强建设区域经济核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社会和谐样板区、公共服务中心区提供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三、目标要求

要深刻领会市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新一届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学习,要进一步解决思想、开拓创新,在推动我街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学习,要找出我街工作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研究制定出改进方法和解决路径;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增强全街党员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公共服 2 务等方面谋划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展示基层政权的新形象,为我街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开好局,谋好篇。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特成立“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吴 颖(党工委书记)副组长:黄先彪(党工委副书记)颜志荣(纪检书记)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各社区(村)、民营业企业支部书记,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党政办。负责党代会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

五、具体步骤

按照区委有关“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部署,“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25日——9月30日)

各单位要按照“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学习讨论阶段(10月8日——10月20日)

各支部要把“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贯彻,做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组织者、践行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迅速在全街掀起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实质。

(三)总结提高阶段(10月21——10月30日)

各支部要把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同谋划工作结合起来,以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理清、明晰工作思路,修改完善工作规划,并将完善后的工作规划及学习总结于10月25日前报党政办备案,切实用学习讨论成果促进我街道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学习形式

(一)个人自学。各支部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自学,精读报告全心文,渗透理解,领悟实质,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集中学习。各支部主要负责人举行专门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与做好本单位、部门、社区(村)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专题研讨,使工作理念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举措更加有力。

(三)座谈交流。各支部将适时举办学习交流座谈会,党员干部职工充分交流思想,畅谈体会,使思想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七、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支部要把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广泛动员、浓厚学习风气、强化学习氛围,掀起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把握精髓。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还要突出重点,深刻领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好大力实施四化两型建设目标的精髓。

(三)强化监督,注重实效。各支部要按照“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目标和要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抓好学习贯彻。街道“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活动领导组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支部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习收到实效。

中共石鼓区五一街道工作委员会

5.第十次党代会的学习心得 篇五

政法委护路办 武鹏飞

县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基于对现代城市发展取向的深刻认识和对正定县发展前景的清醒思考,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将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新要求融为一体,以倾心为民的精彩手笔描绘了正定县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书写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和谐城市的新构想,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和谐城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需要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报告》着眼发展与和谐的良性互动,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明确提出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促进发展。这一建设和谐城市的新构想,顺应时代走势,回应人民期盼,昭示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解矛盾、实现振兴的政治智慧。

构建和谐城市,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报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体现了在城市发展问题上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1-

6.学习第十次党代会心得(定稿) 篇六

5月16日-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是在四川取得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刘奇葆书记作了题为《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报告。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回顾总结了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科学勾画了未来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部署了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吹响了四川跨越提升的新号角。报告用“六个载入史册”(即:以创造人类抵御巨灾的伟大奇迹、克难奋进的巨大发展成就、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惠国富民的显著成效、共克时艰的突出贡献和经受特殊考验为党增光添彩而载入四川史册),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四川走过的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展示出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书写出四川从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的坚强自信。报告凝练地概括了“六个重在”的基本经验(即: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机为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这些基本经验是四川在推进“两个加快”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报告通篇充满科学发展的理性思维,彰显执政为民的浓浓情怀,贯穿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如今的四川,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从未如此地接近。

“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两个互动’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我省未来五年的总任务。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历史画卷中标注今日四川的价值坐标,在过去未来之间承续四川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展示四川儿女的责任与担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

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这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

7.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七

10月27日至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太原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会期5天,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听取并审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届委 员会工作报告;二是审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三是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 十届委员会;四是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次大会,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来 山西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全省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特别是将全面 阐述和部署未来五年全省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战略举措,还将对全省党的建设进行部署,这对于全省上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宝贵机遇,加快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将描绘未来五年山西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埋头苦干,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薄弱环节,抓好关键部位。

农民收入翻番是转型跨越的关键所在,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核心指标。要突破农民增收这个难点,确保早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投资力度决定发展速度、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转型跨越离不开投资的强力支撑。要抓住投资这个关键,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开放半径决定发展半径。山西要转型跨越,必须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球经济大循环中,我们要建设的新山西首先必须是更加开放的山西。要强化对外开放这个动力,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要抓好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绩。要把基层基础作为工作重心。要把群众工作作为根本法宝。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造福群众。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保障红线。要把维护稳定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是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锤炼干部队伍的过程。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这个保证,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突出成绩的干部队伍。各级干部要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坚忍不拔攻坚克难,卓有成效造福于民。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胆气,勇当排头兵,敢与标兵看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开拓山西发展的新境界,携手共创全省人民的新生活。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标志着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山西之幸、山西之福。作为国家级综改试验区中唯一的资源型综改试验区,为山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平台、创新平台、发展平台。主要有两大任务:在生产力层面,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立起低碳高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生产关系层面,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一整套有利于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本质是体制机制创新。要把创新经济管理体制作为突破口。要把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作为攻坚领域。要把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体制机制作为重要内容。

转型综改试验区的灵魂是先行先试。要克服“等靠怕慢”的心态,鼓起敢行敢试的勇气。要搞好上下衔接和沟通,探索善行善试的途径。要通过试点示范等途径,找到能行能试的方法。

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要害是尽快入轨。既要放眼长远,更要抓好头五年。要着力突破路径依赖,尽快完善制度框架。要树立全局性视野,干几件标志性大事。

总之,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在转型的普遍规律和潮流中如何彰显山西转型综改区的特色;二是在能源价格居高企高的利益格局中如何引导生产要素投向转型发展;三是在几十年的转型历程中如何抓紧当前、尽快入轨;四是在庞杂繁重、千头万绪的转型任务中,如何明确工作的具体抓手。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确保转型综改试验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就可以向国家和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理学系0920862班

8.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篇八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本报讯(记者 张荣妹)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于昨天上午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隆重开幕。袁纯清同志代表九届省委作报告。工人文化宫,花团锦簇、彩球高悬。会场气氛庄严热烈,代表精神振奋。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幕布正中的金色党徽熠熠生辉,鲜艳的党旗分列两旁,台前盛开的鲜花温馨喜庆。会场二楼的眺台上挂着“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大型横幅。

袁纯清、王君、金道铭、李立功、李小鹏、胡苏平、高建民、李政文、汤涛、李兆前、陈川平、张少华、聂春玉、杨晋京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和主席团其他成员也在主席台就座。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出席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特邀代表共702人,昨天到会678人。大会由王君同志主持。上午9时,王君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袁纯清同志代表九届省委向大会作题为《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九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坚定转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四、“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八、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九、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说,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省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先后召开十三次全体会议,就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省委作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描绘了科学发展新蓝图,全省呈现出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是思想大解放,积极探索山西科学发展新路的五年,是全省人民同舟共济、经受考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是赢得发展大机遇、打造建设大平台的五年。五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切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强省之要、富民之本,必须把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扭住不放;科学发展观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从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解放思想是先导,必须不停歇地推动观念创新,通过打开思想的大门,进而打开发展的大门;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大开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生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之要,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忱关心群众,全力造福群众,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兼顾是科学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必备品格,必须弘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加快改变山西面貌;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党的建设新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新发展。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能不能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实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面前。我们要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唱响转型跨越主旋律,打好实现全面小康攻坚战。要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到2016年有一批市县实现全面小康,全省总体实现程度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做到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报告指出,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富民、强省、利国之举,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核心在转型,根本在改革,关键在实践。要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大机遇,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山西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发生显著变化。要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今后五年实现转型综改试验的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报告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转型跨越中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袁纯清在报告中说,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们要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鼓起时不我待、先行先试的勇气,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负重爬坡、敢创一流的胆气,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锐气,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敢于担当、成事创业的志气,想大发展、谋大发展、干大发展,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袁纯清最后强调,转型跨越使命光荣,全面小康前景灿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带领3500万三晋儿女,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袁纯清同志的报告赢得了与会代表阵阵热烈的掌声。

应邀参加昨天大会的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山西省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山西省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员会、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谢克昌、张平、王宁、卫小春、周然、刘滇生、韩儒英、张复明、妙江等。我省6个民主党派、省工商业联合会还联合向大会发来贺信。

列席本次大会的人员有:不是本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的九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省纪委委员,曾经担任过副省级以上职务的党内老同志,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和群团组织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属事业单位、本科院校和省属国有骨干企业及部分中央驻晋单位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委员会和内设机构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其他有关同志。

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省城太原隆重开幕,袁纯清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回顾了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未来五年山西的发展方向。

过去五年

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省委作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描绘了科学发展新蓝图,全省呈现出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未来五年

山西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是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五年实现“七新”

经济总量有新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前移。

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在为国家提供能源支持的基础上,新兴产业比重和循环经济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有新格局。“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有新的增加,城镇化率接近60%,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更加清晰,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和区域发展板块。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县,现有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实现脱贫。

社会管理有新作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生态环保有新局面。节能减排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环境有新气象。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全民创业氛围浓厚,人才外流状况得到扭转,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核心在转型。在发展形态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高能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根本在改革。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推进资源开发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接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鼓励类服务业。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改政策措施。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节能节水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建立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评估修订机制,统筹开发利用成片盐碱地和整合利用工况废弃用地。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建立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对转型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信贷倾斜,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加快实施十大企业“双千亿工程”,支持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尽快跨入世界500强。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凡法律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确保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在实践。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只要是资源就地转化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符合科学发展的项目,都要抓紧推进。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用好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形成一系列推动山西发展的“晋”字牌政策。在板块突破上先行先试,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转型综改试点,加快扩权强县步伐,重点在减少管理层次,下放计划、财政、项目、税收、土地管理权限等方面取得突破。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生态大规模破坏的顽症;着力破解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和利益导向落实难的问题;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伴生的社会矛盾。

“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新型化

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着力“用”好煤,努力实现全省新增煤炭一半左右就地加工转化。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努力建设1亿千瓦级电力强省,外送电装机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五年内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新项目新产业要把全循环作为准入门槛。提升新兴产业占比率。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制造基地。有重点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建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品牌。建设数个百万吨级节能节水型现代煤化工项目。提升节能减排率。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提升科技贡献率。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一倍以上。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打造以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极。

农业现代化

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在山老区实施“一村一井”工程,发展“五小”水利,使农业人口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重点解决6000余个低收入村的农民收入翻番问题。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大同、晋中、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建设1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深入推进“513工程”。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全覆盖,农民入社率达到50%以上。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每个县都要建成一到两个工业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县域流动,打造20个以上中部和全国百强县。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每年推进10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3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力争到2016年全省农村都达到重点村建设标准。把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突破重点。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内基本完成山庄窝铺移民搬迁。

市域城镇化

支持太原率先发展。把太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先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充分凸显太原都市圈在全国城市群版图中的地位和全省发展龙头作用,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极。建立领导协调指导机制,坚持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

加快区域性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全面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大镇。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

城乡生态化

绿化山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气化山西,加大煤层气抽采开发力度,建立“四气”合一体制机制,推进市、县、重点镇及工业园区气化全覆盖。净化山西,推进以汾河为龙头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实现每个县城有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设施和生态公园。健康山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饮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

六方面改善民生

创业就业:建设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发展。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机制。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遏制和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社会保障: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建设县乡两级社保服务平台,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低收入农户冬季生活用煤补贴供应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两年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

教育优先: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保每一个未能进入高中、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医疗卫生:五年内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为基、服务为先、管理为要,实现权益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怨气可释放、危机能控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煤矿全面推行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确保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国内先进水平。

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首要任务——招商引资引智。重视资源的交换价值,利用地下地上优势资源换市场、换技术、换资本、换项目,形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四位一体”抓好项目的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吸引更多有利于转型的生产要素进入山西。

关键环节——打造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和综合保税区,扶持发展具有复合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以优惠的政策、齐全的功能、便捷的通关吸引战略投资者。

重要突破口——扩大区域合作。加强与京津冀和中部省份的协作发展,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引深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强与呼包鄂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联互动,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制胜砝码——营造良好环境。下大力气解决投资者反映强烈的软环境不“软”问题。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活力,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群众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健全民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建设“法治山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严肃惩处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行为,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法制廉洁效能政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进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社区、农村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跃居中西部领先水平。

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转型跨越中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9.学习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九

12月9日,街道开展了学习传达区委第十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大会,徐瑾主任传达了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现体会如下:

天津市东丽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东丽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区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充分肯定了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各项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保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全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区域综合实力在全市保持领先位置。坚持快速城市化发展战略,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功能区协调发展思路,以宅基地换房、城中村改造、依托大项目有序撤村为三条基本途径,高标准规划实施了还迁住宅工程。

坚持改革创新,区域发展充满活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难题,在锐意创新中奋力前行,形成了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完善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坚持富民惠民,民计民生明显改善。始终把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得实惠寓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构建惠民政策体系,连续实施民心工程,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固本强基,领导能力不断提高。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发展共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集中破解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整体能力显著增强,领导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尚德来说,五年的发展和实践,不仅创造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我们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坚持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坚持构建和谐、维护稳定;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会后,金桥街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立即认真研读文件,进行深入思考,开展研讨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和本职工作,明确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对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涉及的总体规划、各项奋斗目标和阶段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行分解立项,落实责任,确保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0.第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一) 篇十

塞北管理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徐美玲

201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市踏上“十二五”新征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我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市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可以说是我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构划出了推进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塞北的宏伟蓝图,尤其是李部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人体会到我们新一代更要加强团结,凝聚实干,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以人为本,为民谋划的决心和信心。

“十一五”以来,我市群众工作统揽民生与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科学维稳的机制、基础化进一步强化。未来五年是我市承前启后、发力突破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我们应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致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把这一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良好局面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要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两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胸怀跨越之心,汇聚跨越之智,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由解放思想变为思想解放,敢为天下先。既要学习党代会必备的政策规定,熟悉本职业务,又要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作为基层干部最主要就是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身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资料,才能为今后的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只有了解干部才能用好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能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报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要经受住组织部门被人高看一眼的考验,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意识到别人高看一眼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广大党员干部对有着优良传统的组织部门的尊重,并非自己的修养、素质、才学达到了应有的水平,要把被别人高看一眼当作一种激励、一种挑战,经常提醒自己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各方面的表率,用良好的形象赢得尊重,无愧于组织交给我们的这份神圣使命。

11.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篇十一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大会高度评价并批准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两个加快”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地概括总结了“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省委化危为机的胆略卓识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过去五年,四川走过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为改变“三个最大”的基本省情,省委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作出了“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个加快”重大决策的超常推进,有力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四川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大灾,省委团结带领全川各族

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打赢了抗震救灾的一场场硬仗。面对灾后重建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引领、科学重建;坚持重建不仅仅是原地的恢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振兴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仅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使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奠基四川长远发展的坚实平台,开启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新征程。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四川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全省经济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呈现出转折性、跃升性明显变化;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跨越,综合枢纽地位明显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惠民富民成效显著,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汇聚成推进“两个加快”的强大合力。

透过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从战胜灾难与奋力拼搏的鲜活实践中凝结宝贵经验,必将成为推动四川未来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一是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二是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三是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四是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五是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六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用好用活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科学发展 跨越提升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跨越发展是当前四川的时代使命。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任务总要求,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路径。报告提出的这一总体要求,凸显了省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的宽广眼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具体实践,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 2

确立的总体取向一脉相承,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凝聚各方智慧,体现群众愿望,内涵十分丰富。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立足历史新起点、把握发展新特征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是四川跨越提升的根本要求,跨越提升是四川科学发展的突出体现。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国家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四川综合实力极大增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具有了实现跨越提升的基础条件、重大机遇和内在动力。朝着这一总体要求确定的方向阔步前行,就一定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的步伐。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找准着力方位、确定更高目标的根本指南。找准着力方位,必须抓住我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确定更高目标,就要突出主题贯彻主线,体现跨越提升特点。报告确定的今后5年发展目标,既包含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等量的目标,也包含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五个提升”等质的目标,体现追赶跨越的信心决心,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了好与快的统一。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的基本路径。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添发展动力活力,优化结构布局,坚持发展为民目的。报告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西部科学发展前列;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这“五条发展之路”和“五个努力”,正确处理了速度与质量、内力与外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省的关系,是对基本路径的深刻阐述,是四川实现更大更好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跨越提升,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顺应群众期待,符合发展实际,必将凝聚起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四川取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大成就,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四川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省委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业化是核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强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优化园区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发挥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城镇化是依托。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用科学规划引领产城统筹,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联动是关键。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深入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省内改革试点范围,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是保障。要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进出川通道和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紧紧围绕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在创新突破中巩固扩大优势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首先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问题显著改观。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深层次改革还没有到位。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键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当前,我省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对外贸易呈现“高于全国、优于西部、逆势增长”的显著特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的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因此,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深化拓展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全面合作,不断巩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投资首选地的地位,推动产业转移在我省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用好新川创新科技园、西博会等载体,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尤其要注重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四川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加速发展期,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未来发展重要任务。要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加快建设沿长江、成绵乐、成资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深入推进川渝合作。要积极推进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是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要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能力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努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建设民生政府 服务民众福祉是报告一大亮点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报告提出我省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定位新要求,展示出了我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是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深刻阐述了建设民生政府的理念和路径,说明了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一条民生政府的建设之路全面清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报告明晰了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对教育的优化发展,是四川腾飞的基础。要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技是四川创新发展的动力。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四川科学技术水平。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关系我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扶贫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创新和重点。加快我省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机制,强化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是关系发展稳定的系统工程,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什么地方抓起,从什么地方突破,报告给予了明确回答。在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基层基础最为重要。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和举措,就是坚持以社区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重点任务是文化强省的总纲领总支撑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四个重点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四个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总支撑。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通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洗礼,我们不仅仅重建了一个山河壮美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以“感恩奋进”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顺应四川人民的共同心声,就是高举凝聚全川人民之力奋起赶超的一面精神大旗。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经常性的学雷锋活动中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类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成果,还包括文化生活上的成果。要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占全省GDP比重3.03%,年均增长35%以上,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更远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速,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当前,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一个地区的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紧密相关,文化力是否强大的衡量标准是文化作品的质量,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越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力就越强。文化作品所传达的具体文化意象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展现给世界的形象。当前,我省对很多优质文化资源还缺乏大手笔和精耕细作的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大力推出根植于巴蜀文化、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做好五个“坚持” 为“高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防范 “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按照党代会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三是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力量薄弱地区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四是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自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决策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进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改善政务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

五是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对腐败分子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击鼓奋进 攻坚克难 大踏步发展

今后五年,将是击鼓奋进的五年。高位增长态势已经确立,竞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必须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高位求进、奋力争先,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劲头。

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困难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特别”的要求,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始终保持爬坡上坎、向上攀登的精神状态。

上一篇:幽默的同学600字作文下一篇:六一儿童节的作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