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2024-10-27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共2篇)

1.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篇一

我们要引领学生体会语文课本中每篇文章的美。 题目是每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 有些课文的题目闪烁着耀眼的火花,有些课文的题目给人美的遐想。 我们认真品味其中的韵味,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如《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就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一看这个题目就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孩子们划船游玩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里畅游。 他们坐上了小船,欣赏着四周的绿树红墙,看着鱼儿在清澈的湖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划桨前进,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好像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看到题目时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既感受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又让我们对这样美好的景色,美好的生活有了一种热爱之情。

感受了文章题目的美, 我们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语言、思想之美。 如《 桂林山水》 中的“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来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段描写语句优美,用了很多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把桂林的山描写得出神入化, 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让学生在感受作者语言之美的同时积累了好词好句,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用声情并茂创造美。 翻开语文课本,会看到大部分课文都提出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达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 例如,教学《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先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学生会置身于此情此景,会自觉地、发自内心地产生朗读的渴望。 我们巧妙地用电教媒体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让学生借助内心的想象,情感的体验,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 例如,教学《 一夜的工作》 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品味,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周总理深夜工作情况。 有位同学这样描绘夜啊,静悄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他时而停笔思索;时而一句一句圈阅;时而眉宇流露出微笑,他在筹划今天,预测明天,勾画祖国建设的蓝图。 灯啊! 照着他那渐渐斑白的两鬓,他在为祖国、为人民操劳他挑的是这样重的担子,而夜餐只是一杯绿茶,一碟能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们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例文,学生可以充分模仿,模仿文中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方法,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扩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享有语文知识的美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针对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当好“ 导游”,把一些好书推荐给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无比瑰丽的书的世界。 作家肖复兴说:“ 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人是最大的财富。 ”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 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从热爱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增长能力。 要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 例如,让学生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画出好词、好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每星期布置一、两次,只要坚持,就会发现学生买的作文类书上布满了斑斑点点,知识也被学生装在了心里。 俗话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女儿就爱读书,不管是什么书都感兴趣,记得在她八岁生日时,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要了一套《 十万个为什么》 ,还能静下心来看,把一些好句子和一些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每次作文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此,她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习作。 到现在,女儿已经上高二了,语文成绩仍然名列前茅。 我想,这与她平日里酷爱阅读是分不开的。

三、结束语

2.激发兴趣 引导习作 篇二

1. 难度适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给学生制定写作目标时,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难度要适中,一、二年级为“写话”练习,以课堂教学为凭借,以日常生活为源泉,让学生放胆地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图画代替,等学生有了兴趣,可以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后,再适当地提高要求。三、四年级的小练笔可以是片段练习。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投搞,参与班级征文活动,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在班级墙报上或作文选中出现时,那开心、自豪之情无以言表,从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写作兴趣。

2. 优化评改多鼓励、少批评。优秀的作文自然老师批阅起来很开心,然而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像是“流水帐”甚至“不堪入目”。对于这样的习作,教师大多是训斥一顿,返回去重写。其实仔细阅读品尝一下,会发现其中也有优秀之处,或是一个好词,或是一个恰当的引用……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作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习作不“畏写”,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教师的评语也应多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的想法,千万不要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习作指导生活化,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1. 抓好时机引导习作。在我教一年级时,这天下午间操过后,我正拿着粉笔讲字的占格,却发现几个男孩儿伸着头向窗外望,此时我生气极了!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我不禁从窗外放眼望去,天暗了下来。“要下雨了,孩子是发现天暗了才向窗外看的”。我心中暗想。于是转念一想:何不带孩子们一起观察要下雨时天气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天气变得如此暗了吗?我微笑地问。“要下雨了,”孩子们小心翼翼齐声地回答。“要下雨了,外面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学生听我这样一问,都纷纷得站起来向窗外望,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刚开始天空还很晴朗,不一会儿,乌云就来了,还刮起了大风。”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其他学生一听我表扬了他,就都积极地把手举起来发言,我班的于洋说:“这叫乌云密布”。听他一说,我赶紧让同学给他掌声。这时举手的人更多了。“老師,我知道刚才晴天的时候可以说是万里无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要下雨前的景象说得很完整。孩子们说话间雨就下起来了,我紧接着让孩子们观察下雨时的景色,有了刚才的表扬,孩子们说得更起劲了,就连我们班平时语文课上最不爱发言的孩子也急得不得了。什么“倾盆大雨,瓢泼大雨,黄豆一样的雨点”都从孩子们的口中一一道出。雨下了大概有10多分钟,乌云渐渐散开了,雨渐渐停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刚才下雨时的所见所闻。

这时,我问“谁能把刚才同学们说得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景色连起来说一说,孩子们一个个把手举得老高。这让我感觉到孩子潜力是无穷的,足以震撼大人的心!

2. 亲身体验引导习作。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程度低。老师让他们写话,有的孩子只能写一句。学生不会写的原因主要是不会观察生活,对生活缺少感受和体会。这就需要加强指导,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并且不断地帮助他们,让他们睁开眼睛把大自然的一切都装进自己的心里。我就带他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去发现。于是我想到了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一次水生豆芽的小活动,起初我并没有告诉同学们活动结束后要完成习作任务,只是让大家第二天把黄豆带来,学生们充满了疑惑。第二天,先让他们观察带来的黄豆并说出他们的样子,有的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有的甚至还用牙齿咬一咬。接着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始了水生豆芽的活动,孩子们先观察水生豆芽的过程,然后用“先……然后……又……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生豆芽的过程,只见孩子们瞪大眼睛观察,争先恐后地说。

上一篇:英语投诉信和下一篇:空压机售后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