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1.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心得体
会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一: 总书记在在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和国家领导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网络建设问题,与其说网络建设很重要,是以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不如说形势使然,如不顺势而为,可能会在发展道路上遭遇“拦腰一劫”。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实,不需要习总书记的总结和阐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像影子一样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资源,在眼力所及的人群中,人手一部手机,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是潜在的网民,都可能是网络世界的发声者、网络舆情的制造和参与者。且不论信息化技术对于军事、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强大支撑作用,单就社会秩序的引领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网络的强大也凸显无遗。
就在我们为网络上某件持续发酵的舆情而忧、而怒、而惑时,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官方声音和形象出现在网络上。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网络现象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即使是非常正确的、极其合理的行政行为,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别有用心网络推动者的煽动,而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官方言论和形象的信任度。如此情形,是不重视网络生态下的舆论掌控造成的必然结局。
“谣害天下”的危害是我们大多数公众能够感知的,也还有一些非常隐蔽的危害性可能难为人所知。对于拥有世界第一网民的中国,不能醉心于“网络大国”的虚妄中,更要有理性的公民意识、先人一步的执政理念、引领时代的发展思维,将网络建设成为生活与事业的帮手,打造成国家治理的有利平台,既让普遍公众感受到网络的便利,更要让国家的重大建设和长治久安发展目标,在“网络强国”的支撑下,发展如虎添翼,治理得心应手。
纵观历史,落后就要挨打,保持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才能在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支撑,没有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军事国防等重大事业必将陷入“头脑失灵”的尴尬,发展就会受制于人。中央提出“网络强国”目标,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和转变中,让人看到党的执政理念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富有时代性。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 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XX年重点工作》,并研究了近期工作。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 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 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 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习近平强调,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 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近平强调,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习近平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习近平强调,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央视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今天,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 副组长,再次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尽管此前国内外有过诸多猜测,但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中外媒体和网民的热切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共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抓住机遇,快速推进,成果斐然。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XX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 3家。XX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 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但是另外一些数据却显示,大不一定强,中国离网络强国目标仍有差距。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 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不同地区间“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同时,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 复杂和多元。中国目前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仅XX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 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我国网络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总书记在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明确表示,“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
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
信息化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
早在上世纪,美国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数字地球”概念,依此引发美国由信息技术带动的经济快速增长。新加坡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共制定了5次信息化发展战略,在从发展中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是在新时期从战略高度上加快信息化建设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 措。
将信息化上升至战略高度,其原因在于:第一,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以高水平迅速增长,外汇储备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但中国的人均经济实力在世界排行依然靠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一国的实际竞争力全部体现在由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在以几何级数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信息化能力的弱化意味着全球经济竞争实力下降。
第二,去年曝出的美国“斯诺登案”再次证明,信息化已成为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乃至于保证国防安全、保证国家政体安全的大事。目前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的网关 系统中仍极大的依赖于国际互联网络和网络节点,一旦国际网络瘫痪,或者各种人为和政治因素都可能造成中国被封闭或被网络侵害。
国家互联 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正变得日趋严重。CNCERT的抽样监测发现,仅XX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 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 万台主机,名列第一。
第三,“数字鸿沟”可能恶化收入和机会的不平等状况,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早在XX年,世界银行的 报告即指出,我国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国内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无论是 城乡差距还是区域差距都呈扩大趋势。如果不解决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更加突出。
第四,信息化时代人才和资源配置之争已迫在眉睫。美国不惜重金挽留、挖掘中国的高技术人才,并利用这些人才的智慧为他们服务,创造新技术。目前美国高科技产业占其GDP总额超过40%,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远不能及。
信息化是“新四化”的手段
十八大报告不仅明确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目标,而且对“新四化”之间的关系,也作出了深刻准确的描述。概而言之,在“新四化”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信息化是手段,新型城镇化是重点,农业现代化则是基础。
21世纪的工业化,是以信息化为龙头的工业化。就像蒸汽机车对工业革命的意义一样,信息化为现代工业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互联网思维为例,产品的生产与交付充分随需求而改变,移动app随时跟随用户需求而升级快的打车、嘀嘀打车等服务数字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变革;市场竞争格局已 从单条食物链竞争转向生态竞争,微信用户突破4亿……此外,信息化对各类信息装备和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也为新型工业化拓展了发展空间。
有人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要“软硬兼施”,硬件上,靠的是基建,软件上,仰仗的就是信息的力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 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些人在中国的2亿农民工中大约有4000万。信息化,不仅是看得见的“智慧城市”的依托,更重要的是城 镇化的加速器。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在发展中国家建成的智慧城市将占全球智慧城市总数的一半,仅在中国和印 度,就将诞生50座智慧城市。
信息化还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信息技术能够打通市场、政府、企业、农户等各个环节,串起生产、销 售、管理、服务全过程,使产业流程更加智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XX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多次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 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逐步渗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宏观决策水平大幅提高,为农业发展带来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最直观的是,《江苏新农村发展系列报告(XX)》显示,截 至目前,江苏农村网民规模达万人,农业电商平台数量已超9000个市场主体达3856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万元。
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的革命性要素。信息化是我国“新四化”的技术基础,或智能层面的生产力基础,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智能生产力层面上的基础要素。【信息化是生产力】
加强网络安全才能维护国家安全
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常态化的互联网治理必须建立 在网络安全的基石之上。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中国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黑客攻击、传播病毒、窃取信息、侵犯隐私等行为暗流涌 动,广大网民对信息安全的呼声十分强烈。XX年震动世界的“棱镜门”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网络安全受制于人的严重困局。
事实上,网络安全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互联网变成“自由市场”。世界主要国家对网络空间战略的价值认识不断深化,把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国 家安全战略高度,注重加强战略筹划与指导,美、英、法、德、俄等主要国家都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澳、加、荷、捷等国家相继跟进,旨在增强综合国力,保 障国家安全。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发布网络安全战略,40多个国家组建了网战部队。
加强网络安全,才能维护国家安全。XX年,美 国颁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网络安全,全面提升在网络空间的行动力和控制力。俄罗斯把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 权放在首位,强调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坚持技术发展与安全并重;XX年2月,德国颁布《德国网络安全战略》,提出联邦政府应重点保护关键信 息基础设施,确保德国信息技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领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大战略举措;XX年2月,欧盟颁布《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安全和可靠的网 络空间》提出五项战略重点;日本防卫厅也已经组建了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专家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作战。可以看到,加 强战略部署,维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惯例。
专家呼吁出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专家呼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制 定出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加强互联网治理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 求,也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对于板块的投资机会,XX年信息安全行业变革刚刚开始,今年政策的改善将有效改进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多头监管、交叉管理的问题。未来几年的政策改善将成为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信息安全领域需求潜力较大,持续成长性较佳,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维持“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三: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式12月15日上午在浙江乌镇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致辞,全文如下: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浙江乌镇,参加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本次博览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258家企业参加展览,汇聚了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代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来到乌镇后,我多次到展馆现场观摩体验,亲身感受到互联网之光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感受到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的步伐!
这里展示了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成就。互联网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渐强,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中国拥有亿网民,超过世界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互联网人的拼搏奋斗,得益于依法有效的管理,得益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这里展示了互联网领域的最新应用。大家可以看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百度无人车,可以看到沃尔沃最新的智能互联汽车,可以看到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浮空器技术,可以看到诺基亚最新发布的虚拟现实摄像平台,等等,这里体现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体现了互联网创新的快速迭代,体现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包容与开放。
这里展示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果。150多家成长型中小网信企业聚集博览会,展示了前沿的理念、最新的创意、专精尖的技术。比如,深圳超多维公司的裸眼3D,南京奇娃公司的运动无人机、北京元心的移动操作系统、猪八戒网的众包服务等,反映出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活力,显现出互联网行业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广阔前景。
这里展示了浙江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先行者的生动实践。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互联网发展,浙江人民积极投身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前列。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一年来,乌镇互联网医院、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一批智慧项目相继投入运行,已成为智慧小镇。本次展览会有80多家浙江本土企业参展,涵盖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各领域。互联网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造福了一方百姓,昭示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巨大潜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思想指引,是指导我们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根本遵循。
创新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先导力量。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要始终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创造,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协调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要着力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保障信息安全,实现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持久保障。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同时,要用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放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把握和引领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共享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根本宗旨。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推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掌握信息、交流思想、创新创业、改善生活,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造福全人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将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包容的理念、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与“五位一体”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做出中国贡献!
祝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圆满成功。
2.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工程教育,影响因素,教师培养
工程教育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包括: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的培养。截至2003年,中国设有工科专业的院校达到了1303所,其中工科学生达到369.34万人,根据拟定中的《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程教育在学人数应该为1000万左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教育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已成为了工程教育大国[1]。然而,工程教育大国并不等同于工程教育强国,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每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2007年劳动力市场可获得合格工程师(qualified engineers available)数量的排名如表1所示,中国在55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排名53位,可见我国要想从工程教育大国真正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来源:瑞士洛桑排名《世界竞争力报告》http://www.worldcompetitiveness.com/OnLine/App/Index.htm
一、影响我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的因素
1. 国家对工程教育重视不足。
20世纪,工程教育在我国曾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90年代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文、法、经、管等方面的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规模扩招和高校间的合并,原有的工科院校被并入了综合大学,原有的工程教育体系被彻底打乱和削弱,这对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工程教育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支持,才能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
2. 工程教育的影响力不足。
目前工科学生在我国全日制本专科生中占35%以上,远远高于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但工程教育对广大民众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我国中学生对工程学科知之甚少。高校缺乏对工科学生职业和人生规划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作为工程师职业缺乏自豪感,使得大量学生流失到非工程职业领域。工程教育生源减少,进一步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3. 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非师范趋向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在我国,文、理各科都有师范大学专门培养教师,甚至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专门机构在培养,而工科虽然长期属于规模最为庞大的学科门类,却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工科教育输送教师,这已成为制约工科教育应对挑战、提高质量的瓶颈。
我国工程教育正处于质量与规模发展不协调阶段,高等学校工程类专业的师资主要由各类学校工程类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承担,学历虽高,工程实践经验却相当缺乏,难以胜任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长年从事理论教学的老教师与现代工程实践脱节,使得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非工化”趋向日益突出。工程教育教师,只懂工程,不懂教育,缺少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了解,“非师范”性日渐显露。
鉴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在一系列工程教育问题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工程教育师资问题,需从国家、高校和社会三方构建的机制入手。
二、政府应大力支持工程教育教师培养
工程教育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对于工程教育师资的培养,政府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政策上引导和规范我国工程教育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可,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教师教育的共同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更为了解决工程教育质量等诸多现实问题,国际知名工科大学已经推出“成立工程教育委员会”、“设立工程教育系”等举措,探索工程教师培养新模式。
2004年4月9日,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董事会决定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术部门———工程教育学系(Departme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这是美国大学中设置的第一个工程教育学系。2004年4月12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工程基础部(Division of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也宣布更名为工程教育学系(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并公布了包括提供工程教育研究生课程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3]。而美国其他的大学,如MIT、哈佛都设立了工学院等,也正在研究如何进行改革以应对工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在法国,工程教育一直由综合性大学和工程师学校承担。工程师学校不仅划归国家,而且隶属于技术性部门,享受政府全额拨款。作为享誉全球的巴黎高科成员,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 (ENSTA) 非常重视通识教育,正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种“全科工程师教育”课程,而不再是培养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工程师,职业工程师已不是该校的培养目标。
1. 以政府为主导,从宏观政策上支持、引导,积极推进设立“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学位点(硕士、博士)工作,专门致力于培养工科教师。
(1)培训工程院有意留校任教的研究生。这些学生担任助教,必须按规定合格地修完一门教育学类的课程。(这些人的成长,不能仅仅限于目前跟着教研室学或去听专业课的状况,而应组织力量,系统讲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研究学生心理与教育问题。)
(2)组织力量对工科学生讲授工科平台的专业课,如工程发展史、工程哲学、工程思维、工程方法论等课程。
(3)高校工科专业教师队伍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作为工科教师,他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但作为教师,他们缺乏教育学知识,学校管理者可以按照即将建立的“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其进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为: (1) 专业教育课程,主要讲授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2) 教学方法课程,主要指导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怎样提高教学艺术等。 (3) 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课程。 (4) 学术课程。培训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新内容[4]。将他们培养成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很好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能的教师,使其加入到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队伍中来。
2.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积极性。
工程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实践性,政府要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财政资助,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如:税收激励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为大学工科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的企业拥有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在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规范的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使得企业和高校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
3. 推进工程教育学系的建设,作为教师教育的必要补充,(补充师范大学在工程教育教师培训方面之不足)大力打造国家基地,鼓励条件成熟的师范高校成立工程教育学系。
工程师范系不同于师范大学(以培养文理学科教师为主),而是师范院校的必要补充,要承担现有师范院校难以承担的职能,其使命与目标主要有:提高工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工程思维、工程方法、工程文化[6]。开展工程教育的研究与普及,强化工程教育的“草根”影响,培养专门研究工程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型人才。
三、高校内部对工程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
学校担负着工程教育的神圣使命,优秀的工程教育教师是高等工程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从高校层面看,建设好高校培养工程教育的新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完善工程教育师资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高校的师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仍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如:教师难以自由和合理流动,师资管理封闭,使得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师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应构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社会化管理体制,把师资管理交由学校自主管理和市场“无形的手”进行自我调解。
2. 培养“双师型”的工程教育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系统的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4]。首先,应科学制定有利于教师优化并建立“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选拔工作。其次,要建立有助于教师通过优化知识结构脱颖而出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包括职称评审制度等。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应建立对“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机制,在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4]
3. 提高高等工程教育教师的素质,建立高等工程教育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
工程教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教师的教学能力[7]。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别的,相应的工程教育教师应是多层次的,评价也应是多层次的,应建立高等工程教育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
总之,要想成为工程教育强国,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国家、社会及高校三方要从制度上保证工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建立工程教育学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工科教师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走上高等工程教育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启迪.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从大国走向强国.光明日报, 2007.10.22.
[2]shttps://www.worldcompetitiveness.com/OnLine/App/Index.htm2007瑞士洛桑《世界竞争力报告》.
[3]涂善东, 潘艺林.时代需要“全面工程教育”.光明日报, 2007.8.14.
[4]潘艺林.呼之欲出的“工程教育学”.
[5]陈彬.普渡大学工程教育学系的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6]涂善东.全面工程教育的兴起与实践[R].“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报告集[C].中国上海, 2007-9-24.
[7]孙平.“双师型”工程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发展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5.
[8]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
3.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 篇三
大与强,就像连体婴儿,原本不可分,之所以把它们分开,是因为大不一定强,强也不必一定要大,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乃至中国的出版业既大且强,但其中尚需艰辛努力,并且多方支持方能如愿,单凭出版业自家之力恐怕力所不及。
此前出版业多有关于强与大的讨论,但正式的提出,应该是今年年初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今后十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柳斌杰署长对于 “出版强国”给出这样的解释:一是中国文化的内容在世界上应该是领先的,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有引领作用;二是传播方式是先进的;三是产业,要培育一些强大的市场主体,打造中国的“航空母舰”;四是要有一流的世界级的“大师”、人才;五是人均占有的图书量也应该在世界的前列。
所谓大与强,看我们如何理解,大,一般而言是指体量、指规模,比如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均却排在124位,日本是我们的10倍,美国是我们的12.5倍。有人说,这个第二,也归功于人民币的升值,因此也不必为此骄傲,实际上我们也并没有为此欢呼雀跃,也没有因此而自命为强国。还是说出版,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版业逆势上扬,总产值首次突破了一万亿大关,占GDP的3%,年出书品种逼近30万,总销售1568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产业规模上,我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但是,为什么不是强国呢?根据我们对支柱产业的理解,当产业总产值达到GDP的5%方能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现在出版产业总产值只有3%,显然还够不上支柱产业,当然不能算强,况且,在这一万亿里,有将近6千亿是印刷复制业,更说明出版本身的力量有限,加之所出版的图书的影响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就更不能言强。
什么是强?柳署长讲了五条,非常好,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国际影响力。强国不是自封的,要放在国际的平台考量,进入国际考评系统,像《哈利·波特》、《阿凡达》这样在全球掀起狂潮的作品我们还没有,像贝塔斯曼、新闻集团、培生这样规模的传媒集团我们也没有。美国的传媒产业的产值仅次于军工业,其国际影响力更让我们感同身受。当一个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发声的一定是这些国际传媒集团旗下的媒体,不管它说什么,立即传遍全世界,这就是影响力。
世界认识当代中国,首先是通过产品——MADE IN CHINA,但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像电视机那样广泛传播,因此,撒切尔夫人说,不必担心中国,因为中国不输出思想。是的,一个不能输出思想的国家是很难被人看重,也很难影响别国。我们没有输出思想,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思想,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遗产丰富,现在经济又高速发展,确实具备了向强国迈进的条件,但是如何影响世界,如何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友好关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一个想做强国的国家一定要做的事。
4.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文化强国梦心得体会
温建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明确了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
文化强国,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呢?美国是当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三片”即土豆片(麦当劳等快餐)、影视片(好莱坞等)和电子芯片(网络、手机等)等物质文化表现的。它是美国文化的物质象征。“三片”的影响力主要依赖的是创新力、物质力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力。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美国先进的教育体系表现的。美国的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无论是喜欢美国还是讨厌美国,都不妨碍各国大量的政、经、文、军各界的精英把自己的人才和子女送到美国求学。
美国文化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在全世界宣扬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把它们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加以或软或硬地推销或强制实行。在美国的物质文化文明和美国的教育中,都渗透了美国的民主人权自由的观念。例如在全世界无处不在的的美国大片,大多数都表现了这样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的是关于正义公正的课堂。
所以,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把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出版、媒体、电影、动漫、艺术等。其次是借助先进和强大的、能够覆盖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网络,为全世界生产更多更新更为各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产品。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是以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而称强的。
那对于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教育强国梦!是啊,通过教育来文化强国,再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正是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吗?
对于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技工院校是培养千千万万技工人才的地方,是国家各行各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集训地,我们首先要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教育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作用。世界银行教育局局长阿克利卢·哈比特曾经说过:“每个国家必须确定优先要办的事情,每个国家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时候作出艰难的选择。但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达到任何一个目的,都取决于本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所以,每一个教育人,从老师到父母,从校长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我们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我们是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
其次,我们这些从事技工教育工作的人,要具有奉献的精神。获得中国好教育“烛光奖”的顾明远老师在获奖感言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的育人在细微处,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爱与奉献的确是教育的真谛。当然,教育不仅仅是奉献。教学相长,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一起成长,应该能够充分享受日常教育生活带给他的感动与喜悦,应该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
己,通过写作反思自己,通过教学锤炼自己,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教师有了专业上的成长和成就,就有职业的尊严,就能在奉献中收获,就能创造动人的教育故事。
另外,我们要重视以人为本,就是更加人性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会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把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变成了扁平化单向度的人,我们不会用分数、考试,用升学率、就业率等冷冰冰的指标,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我们技工院校要让学生从这些框框里跳脱出来,让学生感受不一般的教育,能从实际训练中掌握知识,从生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能发挥其创造性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个人或国家的真正强大,是灵魂谦恭而傲然屹立,进退自如且无需设防。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好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个人幸福的教育。
5.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建设网络强国征程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其中,做到为了人民建设网络强国,紧紧依靠人民建设网络强国,最终由人民共享网络强国成果。
网络强国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二十多年来,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渐强,在促发展、稳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健康码、行程码等,助力抗疫大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居家办公、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互联网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人类社会活动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顺势而为、乘
势而上推动网信事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当前,我们正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网络强国建设迎来了重要风口,赶上了最好时代。数字经济作为网络强国的重要载体和创新抓手,具有强渗透性和高融合性,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引擎。我们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等,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赋能转型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设网络强国,清朗网络空间是基础,良好网络生态是前提。各级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画好网上网下
同心圆,凝聚最大共识。同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于那些虚假诈骗、谩骂诋毁、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全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从《河殇》到大国崛起10-11
通过网络学习我反思到10-01
网络强国的建设06-18
网络强国的论文07-31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10-06
网络党校学习心得08-08
干部网络学习心得体会06-18
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06-22
《省级网络培训学习心得》09-20
幼儿园网络学习心得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