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2024-11-06

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精选8篇)

1.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篇一

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日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文批准广东省12个项目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项目成为试点项目之一。这表明,广东开放大学创办工作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加紧制定和上报试点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据悉,我国已有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开放大学。

2.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篇二

6月9日, 正值国际档案日, 也是第六届上海市档案馆日, 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宣布上海市档案馆开放第二十四批档案。同时, 浦东新区、嘉定、金山、闵行、黄浦、崇明等11个区县档案馆也宣布开放档案2.2万多卷。至此, 上海市和区县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档案133万多卷。

上海市档案馆这次开放的1.75万多卷档案, 全文数字化率高达96%, 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高教局、市体委、市文化局、市粮食局、市建委等机关和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等社会团体以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及其前身大新公司、大隆机器厂、先锋电机厂、新沪玻璃厂、华联商厦等知名企业形成的这些档案, 揭示了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包括:1978年上海为建设铁路新客站给国务院、国家计委的报告中提出, 上海新客站要在原上海铁路东站基础上改建, 输送旅客规模日均达20万人次, 大大超越上海老北站的日均5万人次;1979年上海设想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0系列飞机;1981年上海整合高桥化工厂、上海炼油厂、上海化纤二厂、上海合成洗涤剂二厂、高桥热电厂等企业建立高桥石化公司, 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的首次尝试;1981年上海市纺织局与香港联沪毛纺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上海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并创造了开业3年半收回投资的优良业绩……反映老上海传奇实业家严裕堂创办的大隆机器厂等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故事和老上海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20世纪30年代开业的特刊、照片、股票样张、职工登记表等档案, 对见证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创立与发展也可管窥一斑。

上海市档案馆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 在全国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率先向社会开放档案。这次市档案馆精选历年开放档案的珍品进行陈列展示, 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与利用档案。

3.上海海事大学怎么样 篇三

根据上海海事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

上海海事大学在上海是本科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上海海事大学是本科大学。(上海从起,在高考录取中取消一本、二本的划分,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

4.上海大学怎么样_王牌专业 篇四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而成。

上海大学院系设置

一、人文社科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社会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二、理工类学院

钱伟长学院;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翔英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三、经济管理类学院

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悉尼工商学院;图书情报档案系;医学类;医学院;

四、艺术类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电影学院;音乐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五、其他类

社区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BA教育管理中心

六、研究机构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绍兴研究院

上海大学王牌专业

1、上海大学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2、上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自定)

3、上海大学ESI全球前1%专业: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

4、上海大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专业: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5、上海市“重中之重”专业:钢铁冶金

5.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2014年 篇五

工作总结

2014年,我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根据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等对开大工作的总要求,积极完成新区政府和上海开放大学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这一年中,学校围绕新区教育局提出的“改革提速、工作提质、精神提振”和上海开大提出的“深化转型,突破发展”2014年工作方针,以我校支部、行政提出的“明确定位、完善职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积极推进浦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浦东终身学习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自评如下:

一、学校管理与依法办学

1、明确办学思想,共谋发展蓝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为促进浦东新区开放教育事业有序、持续、高效发展,在开大的新机遇、新挑战形势之下,根据国家教育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上海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浦东新区区委、区府提出的建设“和谐浦东、创新浦东和国际化浦东”的发展目标要求,学校全面总结了实施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以来开放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与推进,并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深化转型、明确定位、完善职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突破发展”新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以内涵发展促持续发展,以特色创建促质量提升,以和谐发展促核心竞争力提高”为内容的学校新一年工作计划,明确学校新一年的发展目标。为了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人翁精神,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学校继续开展了“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金点子和学校更名开大后校徽(LOGO)征集等活动,充实完善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新一年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让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愿景。学校各部门、条线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本部门和条线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实行部门负责制,把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进行分解,并落实到部门、条线具体工作中。

2、落实民主管理,实施校务公开。学校根据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适时分层进行规范的公开,通过支委会、行政办公会议、党政工联席会、教职工大会、教职工民主座谈会、公示栏、校园网等不同途径实现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今年,学校绩效考核工作量奖励分配方案调整、学校加班制度、干部提拔调整、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教职工职务聘任方案、招生业绩奖励方案、辅导员与劳务派遣员工福利待遇调整方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公开宣传,让教职工明确内容,了解政策,共同监督,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操作,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也得到充分保证。对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岗位设置聘任管理工作,学校尤其注重民主公开,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通过广泛而细致地学习宣传,明确政策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规划与实施办法,分阶段向广大教职工通报实施情况,规范、稳妥、有序地推进落实了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工作。对于最突出的、难度大的是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实行后教职工收入普遍减少而工作量有增无减的问题,经过我校党政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员工都能顾全大局,统一认识,体现出高度的思想觉悟和主人翁的精神,在学校七届四次教代会上,绩效改革工作量奖励调整方案等都获得100%通过。

3、抓好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管理。在去年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我校进一步充实完善调整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关于部分调整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实施意见》、《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考教师培训进修实施方案》、《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考试工作管理办法》、《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加班管理制度》、《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奖励办法》、《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等。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廉政风险监控措施,严格执行学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学校管理干部选拔聘用管理办法、学校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学校教职工职务评审管理办法、学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学校兼职教师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学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学校优秀学习小组评选办法、学校优秀学习型家庭评选办法、学校残疾人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学费补贴的实施办法、学校学生会章程等,切实做到全员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依法治校。

4、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后勤保障服务。学校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规定,对学校基建、维修、设备采购、招待费用等专项支出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后勤服务管理,开源节流,指导和落实物业公司的校园物业服务与管理,提高各校区物业管理的质量。学校重视校舍和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保证学校人、财、物的合理使用。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继续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校长室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各部门配合做好2014年学校预算项目的调整工作和落实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定期定时进行固定资产的核对工作。学校远程教学设施设备、专用教室有专人管理,定期有保养,使用有记录。学校开放教育资源向全区市民开放,服务社区居民,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规范教育收费,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上海市成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收费规范。

5、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切实重视安全工作,做到“三防”措施到位,安全保卫制度健全,并责任到人。学校重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以放火为重点的安全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学校与所在的川沙镇城南社区每年签订综合治理安全责任协议,接受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当地派出所工作指导,严格执行执法部门各项安全规定。学校实行重大节假日行政值班制度,各部门和校区负责人能切实做到重视平时办公地方和设备安全的巡视和校园、专业设备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各校区校园的安全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今年6月,学校邀请上海消防中心的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在专家指导下,全员参与了消防灭火的现场演练。暑期内,学校在三个校区,全面落实完成校舍安全维修工作和川沙总部校区远教楼的用电安全改造任务,从工程招标到安全施工一直到工程验收、审计,全部规范透明操作。

二、业务工作

1、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部和分部校区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开大关于抓好教学过程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和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包括教学组织、教师聘用、课堂教学质量、新班级辅导员配备、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社会实践辅导等各项环节的工作。具体做到:特别重视2014年春季和秋季新生的开学入门教育和各专业学生开学前的网上注册报到等工作;重视学生选课、补考工作;重视上好各专业学生各门课程的第一堂课;进一步加强综合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综合实施方案,实施网上网下一体化教学;加强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强化形成性考核的实施与检查;进一步加大教师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力度,充实完善网上课堂教学辅导内容;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团队的建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和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重视认真梳理和规范教学业务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和增强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重点完善了对学生规范化、个性化和高效化服务;积极探索和有效完善对农民工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的制度与方法。学校重视业务统计及业务档案工作,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档案的完整齐全,并根据上海开大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落实我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2、坚持教育公信,规范招生工作。我校从科学发展教育事业出发,根据浦东市民的要求,在上海开大统一部署下,积极做好招生工作。我校认真总结2014年春、秋季招生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了2014年春、秋季招生工作中的困难教训,认真规划2015年的招生工作。从全行业系统来说,今年,整个系统的开大生源呈普遍下降的趋势。在学校招生工作核心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我校积极开展生源市场的调查与开拓,深入到居民社区与企业,有序开展2014年的各项招生宣传工作。今年,我校共招生开放教育学生2663名。其中,春季招生1061名,秋季招生1602名,名列全系统第二,确保了我校开放教育事业的办学规模。此外,我校非学历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初级工商管理证书(EBA)、办公自动化、会计上岗证、会计电算化、物流师、学位英语、残疾人计算机操作等一系列培训开展的有声有色,学员学习人次超过6000。同时,我校努力扩大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与合作办学联盟学校的合作,积极做好中职——高职直通车、奥鹏中国名校网络教育以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职校报名等工作,积极配合上海开大自设本科专业的招生宣传工作。在具体工作环节上,我校规范招生工作,强化开放教育责任,严格执行开放教育免试入学要求和规定,在招生工作督查中无一违规行为。

3、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开放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上海开大一系列教学综合改革文件精神,围绕“两个一切”的办学宗旨,继续寻求开放大学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教学创新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具有我校特色的分校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努力实现基于网络条件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推进,提高学生学习的到位率,注重学生五项能力的修炼;三是积极探索开大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聚焦课堂教学,增加教学互动;四是深入呼应上海开大教学综合改革要求,不断寻求开放教育教学过程难点的突破;五是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六是积极推动开放学习社区(OLC)的建设,增强完善学校3A学城网站功能,推进开放课程建设,尝试反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今年4月,我校“开放学习支持平台——3A学城建设”项目通过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度“改革与发展”项目评审,并获得优秀;目前,学校新的教学课题——开放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实践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我校坚持“两个一切”的办学宗旨和“为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浦东市民服务”的办学理念,建设和完善好软、硬件服务平台,形成“教、学、管、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解决好为学生服务的核心问题,推进教职工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校继续大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好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支持服务能力与水平。今年,我校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3A学城开放课程的完善建设工作,提升网宽,改良平台,设计制作更多的精品课程与“微电影”、“微课”,积极开发教务管理软件,全面改造教学远程技术大楼的电网系统和网络演播室。3A学城网站的建成,能更好地满足浦东市民个性化学习需求,营造人人皆学(Anyone)、时时能学(Anytime)、处处可学(Anywhere)的开放学习环境。为扩大学校的品牌宣传,学校拍摄了《我身边的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校宣传片。学校远程支持服务部门也积极配合教务管理部门做好上海开大新版网上课堂软件的应用,积极研究解决校园网使用和新教务管理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校园网课程资源建设和拍摄精品课程、网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等的基础服务与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我校全体专兼职教师所任课程的教学辅导资源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并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能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在学校教学网页上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上海开放大学2014年度立项建设课程资源项目中,我校《电气控制与PLC》等五门课程获得立项,是系统分校中获得立项数量最多的分校。

5、规范考务工作管理,维护学校良好的办学形象。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的考试管理制度和规则,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为人、诚信考试”的教育,考务部门切实做到了学校领导明确提出的规范考试各项工作环节的要求。为此,教育教学部对今年的补考、全国网考、办公自动化考试、试点课程考试与期末集中考试等作了周密部署,各项考务工作组织有序,管理到位。我校认真做好规范的考场布置,积极配合国家开大、上海开大、市计考办、奥鹏管理中心等巡考组的考试巡视,加大对违纪、作弊现象的查处力度,维护了我校办学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上海开大总校的巡考领导、登点的巡考组老师和奥鹏中心的巡考老师都对我校严密的考务工作和良好的考风考纪给予了充分肯定。根据上海开大考试管理的新要求,我校还认真协调做好每个学期各专业课程期末总复习和期末三个校区考点的集中考试任务。

6、重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管理规范有序。我校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开大深化转型发展的核心要求,合力打造和谐团队。和谐团队建设的核心要求是要有共同的价值愿景目标,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教育环境。我们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学习;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努力做到:公平正义,奉献大气,团结协作,做好表率;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既要有知识能力,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懂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要做好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实现观念转型,教学转型,技术转型。学校继续着力建设教师专业化团队,加强对新进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根据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总体发展要求,认真落实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师业务培训的措施,尝试组织开展教师业务沙龙活动,大力提升这支队伍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积极落实和部署引进新教师的工作,根据本学期各专业布点和班级管理的需要,继续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完善劳务用工与临时用工的管理制度,提升劳务用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

7、重视成人学生思政工作,学生活动开展有效。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今年,我校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学校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海开大系统奖助学金的评选、优秀学习型家庭评学、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我爱开大随手拍”、中华美文读书朗诵、学生羽毛球大赛等系列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在我校各校区,也开展了学生乒乓球联谊赛、学生运动会、“魅力学员”评选、毕业生联谊会、校外社区招生宣传、“健康、营养、快捷”学生厨房主题等活动。学校还积极开展学生志愿者队伍与学生社团的组建,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开大的发展、积极为社会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2014年2月,我校窦元军同学光荣地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并于10月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他的优秀事迹在去年12月8日出版的《新民晚报》上作头版整版报道,这在上海开放大学办学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新民晚报》以标题为“来沪务工的窦元军从做爆米花到操作数控机床—— ‘全脱产’上学充电改变人生路”大幅报道;我校诸杭老师指导带领王力、方华、吴金同同学的学生创新项目首次获得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此外,我校学生会工作今年5月获得了上海开放大学系统金奖。

8月,我校成功举办上海开放大学国际夏令营活动,上海开放大学18位老师和志愿者率领由40名世界各地的开放大学学生组成的国际学生夏令营团到浦东进行了一日游活动,国际学生夏令营团在我校进行了交流活动,参观了东方葵园生态农庄,品尝了具有中国风味、上海本土特色的农家本帮午餐,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临港新城,参观了中国航海博物馆,游览了美丽的滴水湖。

8、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今年,我校一方面在上海开大总校的统一部署下,依靠新区政府,继续积极做好电大向开大转型的基础工作,并以上海开大今年提出的“深化转型、突破发展”工作主题为方针,坚持“常规教学为载体,教学改革为动力,开放建设为标杆”,振奋精神,实干巧干,推动和完成学校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学校在上海开放大学总校和新区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和浦东开大其他分校一起,共同探讨研究有效适应浦东开大各分校协调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做到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再创佳绩。另一方面,我校根据新区政府要求和上级领导职能部门具体部署安排,学校党政工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努力做好绩效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重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并做到边实践边完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把矛盾上缴给上级部门,确保学校教育事业良好有序健康发展。

9、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教学科研工作是推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校一方面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新教师的引进、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营造教学科研氛围,积极打造一支出彩的教科研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教学科研的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国外和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先进的开放教育手段包括教学科研的方法与优秀的成果。今年,我校教学科研重点开展的工作是:完善开放教育质量保证的体系与重要质量环节的监控、电大向开大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的再探索、开放教育新视角——学习商城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开放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五项能力修炼的探索与实践、浦东开放学习社区(OLC)建设、开放教育反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等。此外,我校分期分批安排管理人员与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系列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性质的教师沙龙活动;积极开展试点课程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和微课制作等。

三、特色创建与示范辐射

(一)特色创建

1、成功展示学校创新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浦东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增强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实现与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相适应的办学系统与功能整体的战略转型,根据上海开放大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规划要求,我校2012年启动了“开放学习支持平台—3A学城建设”项目,并于2013年1月-6月,完成了3A学城平台的架构与开发,同时进行了精品开放课程投入研发。2013年7月-12月,完成了平台试运行及功能的完善,7门精品课程建成上线,其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汇集也如期完成。该项目初步建设完成后,我校及时向上海开放大学总校提交了研究报告及总结报告。今年四月,上海开放大学组织专家对全系统30所院、校提交的“改革与发展”创新项目总结报告进行了初审、复审和现场汇报评审,最终评选出优秀项目15个,良好项目12个,合格项目3个。我校展示的“开放学习支持平台—3A学城建设”创新项目以全系统专家评分最高分的成绩被评为优秀。

2、学校年度工作有新突破。学校在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职工教育培训等各方面获得全国和市级多项奖项,具体奖项有: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度分校系统“办学贡献奖”特等奖;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度分校系统“综合管理奖”特等奖;上海开大2014年春季招生工作一等奖,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秋季招生工作特等奖;上海开放大学优秀学生会金奖;窦元军同学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并荣获全国百姓100名优秀学习先进人物;上海开放大学系统2014年度“优秀辅导员”5名;由诸杭老师带队指导的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第十二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三等奖,这在上海开大系统历史上还是首次;今年,我校还有23位老师制作的微课作品中有12位老师被上海开放大学选送到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在上海开放大学系统获奖的12个作品中我校有7个作品,占了获奖总数的58%。其中,我校杨洋、章涵老师的微课作品《进口牛奶漂流记》与刘敏老师的《“中国会计发展史”之旅》均获得一等奖;章涵与李韩栋、四郎曲珍、余成跃、冯彦辉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二等奖;王丽君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三等奖。参赛与获奖人数在全系统均位列第一。

3、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秉承“传承 创新 发展”的理念,我校将“两个一切”办学宗旨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浦东开大人长期在实际工作中凝聚和形成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胸怀大局的团结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的自律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务实精神。学校继续培育“改革争攀第一峰,工作争创第一流”的浦东开大精神和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和谐校园环境,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为学校开放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一方面,学校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坚持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学校党政工将继续切实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努力保证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提振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今年,学校在充分听取教职工群众的意见后,对学校教职工工作量绩效奖励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获得全票通过。

(二)示范辐射

1、向开放大学系统展示交流。

在今年4月,我校展示的“开放学习支持平台—3A学城建设”是我校深度转型、内涵发展的战略性转型实践与探索,也是在开放教育的新时代、新技术、新媒体微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为学习者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获得了评审专家和系统兄弟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获上海开放大学系统第一名。

今年3月,上海开放大学公共安全管理学院全体成员在范军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我校进行工作调研。我校党政领导和全体行政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参加了调研会。范军院长高度称赞我校在探索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很有成绩,很多工作都走在系统前列。她还称赞像我校这样的分校一线的教学改革经验也在倒逼总校的总体教学改革,这些经验为开大的深度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今年4月,上海开放大学直属开放教育学院一行15人在杨平院长和陆建华书记、张志京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我校进行工作调研,我校主任助理以上全体管理干部参加了调研会。在调研中,杨平院长高度称赞我校各项工作都走在系统的前列,尤其在办学规模、教育模式转变、教学过程管理、网上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辅导员管理、招生与教学统筹、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统筹、兼职教师管理、学生工作开展等,工作出色,成绩突出。

今年5月,由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纪勇带队的一行17人在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处处长盛英洁陪同下来到我校进行工作访问,我校与北京同行进行了工作交流。10月,北京开大延庆分校一行十几人到我校学习访问。通过交流汇报,同行们对我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2、我校领导在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专题发言。我校校长吴锦帆、副校长翟少军今年在全国、上海开大系统等举办的办学、招生和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多方面地介绍我校的办学经验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改成果,受到了与会国内、市内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得到了相当好的反响效果。

6.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篇六

1.1 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新格局的需要

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一再停滞不前,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 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次, TPP、TTIP、PSA (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PSA诸多服务业协议等协定) , 一方面把主要的新兴国家 (包括中国) 都排除在外;另一方面, 也削弱了WTO、APEC等多边机制的影响力。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出现使中国将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中国经济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因此, 中国在对外积极参与全球自贸区谈判的同时, 需对内加速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促进国内的市场化改革, 从而在战略上与世界贸易新格局接轨,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1.2 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

1.2.1 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第一, 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因素, 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能仅依赖于出口, 单纯扩大出口这条路已经走不通。

第二, 人民币对外贬值对内升值的现状, 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的不稳定。

第三, 我国长久以来依赖低端产品的制造和加工, 缺乏高附加值、低能耗等创新型产品。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形成我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1.2.2 设立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实现全球金融资源最佳配置, 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虽然人民币可以跨境使用, 但人民币的回流只能通过QFII和国际贸易两种方式, 我国的金融业开放程度不能满足国际市场。上海作为金融中心, 在上海建立自贸区有利于形成人民币的全球循环途径、实现全球金融资源最佳配置, 提高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2 上海自贸区的配套政策剖析

2.1 管理模式的改革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向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模式转变, 为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做了示范。外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到备案制的改革, 一方面有利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市场配置效率,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透明度;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加快企业运营。另外, 实行“先入区, 再审报”的海关监管政策, 简化了国际贸易手续, 提升了贸易效率, 减少了贸易成本 (不再收取滞港费、滞关费) , 进而优化国际贸易的便利程度和开放程度。

2.2 税收制度的创新改革

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政策改革, 主要体现在资产评估增值、股权激励这两项分期缴纳所得税上。微观上看, 这一政策减少了企业赋税并且可以用来再投资;鼓励个人创业,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宏观上看,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逐步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

2.3 产业政策改革

上海自贸区着力于服务业的改革。一方面拓宽传统服务业, 另一方面向服务业顶端延伸, 逐渐向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型。

金融业的改革较突出, 包括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等。这些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外资, 增加企业融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实现全球金融资源的最佳配置。

2.4 建立风险防御体系

上海自贸区将从多方面构建风险防御体系, 包括反垄断、金融监管、劳动法、专利技术保护等多方面。建立完善的风险防御体系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金融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规范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者积极性,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 上海自贸区对无锡经济的效应和SWOT分析

3.1 经济效应分析

3.1.1 虹吸效应

上海自贸区凭借其管理模式、税收制度、产业政策等的竞争优势, 其经济开放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必然对无锡有一定的虹吸效应。这一虹吸效应体现在无锡大量有海外业务的公司可能会把总部迁至上海自贸区内, 获得自贸区的各项改革红利。另外,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市场开放给企业融资、借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无锡原有的投融资需求较高的公司为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融资机会, 从而会转移到上海自贸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上海的各项政策对无锡还没有形成极大的洼地效应。无锡的产业结构现状使得产业转移成本较高, 从而也减弱了上海自贸区对无锡的虹吸效应。已入驻上海自贸区的无锡企业表示, 利用自贸区改革红利发展无锡本土产业是其入驻的根本原因。

3.1.2 溢出效应

上海自贸区鲜明的溢出效应不言而喻, 主要体现在无锡相关产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无锡市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前十, 在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上海在管理制度、税收、海关等制度有优惠与便利, 在这些领域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一定会给无锡带来溢出效应。上海和无锡之间的交通便利, 交通方式多样, 上海与无锡的物流成本很低。这些区位优势使得无锡可以借助上海的国际化扩大海外市场, 同时无锡可以借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人才, 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

另外, 溢出效应中的示范效应也分为两方面。第一, 上海自贸区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第一个试点区, 为周边城市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无锡可以学习其金融领域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海关监管制度改革积累的经验, 调整产业政策和管理模式。第二,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个区域升级为上海自贸区也给无锡带来示范效应, 无锡在新区建立综合保税区后可以借鉴其升级经验, 努力申报第二批自由贸易区。

鉴于上述经济效应, 无锡市应该未雨绸缪, 积极谋划应对上海自贸区对无锡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实现与上海自贸区的顺利对接, 分享自贸区建立带来的红利。

3.2 SWOT分析

3.2.1 优势 (Strength)

(1) 区位优势。无锡市与上海之间交通便捷, 有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无锡濒临上海港, 境内有江阴港, 高新区内有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无锡作为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是上海通往国内物流的重要交通枢纽。无锡在区位上具有比较优势。

(2) 所有权优势。无锡产业基础雄厚, 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规模优势等。无锡以IT行业、医药化工材料、制造业等产业为主体, 发展现代制造业。无锡经济高速增长, 2013年生产总值达8310亿元, 人均GDP首次超过2万美元。第三产业成长迅速, 新兴产业提升迅速, 其中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增长47.2%, 具有发展前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使得无锡能更好地发展优势产业, 优化传统制造业, 升级高端服务业, 给无锡市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3.2.2 劣势 (Weakness)

(1) 高端服务业面临竞争挑战。相比周边地区, 上海自贸区以其税收政策优惠、通关便利、金融便利等优势吸引无锡的高端产业。无锡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进行产业转移, 这无疑会削弱无锡的整体竞争力, 减缓甚至阻碍无锡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2) 海关特殊监管区面临挤压挑战。上海自贸区涵盖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综合功能, 其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 使得贸易通关更加便利迅速, 这会吸引无锡大量的进出口货物通关, 吸引更多的外资。对比之下, 无锡本地的进出口通关率显得较低, 使无锡本地综合保税区发展空间被压缩。

(3) 无锡金融制度不完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国际投资, 也会带动无锡的资本流动,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会给无锡的金融资本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波动。

3.2.3 机遇 (Opportunity)

(1) 优化产业结构。无论是从上海的房地产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还是能源消耗指标, 都体现上海的商务成本比周边城市高。考虑到成本, 上海将把物流、生产制造业等逐步转移到无锡等周边城市, 促进无锡的经济开放程度。这一溢出效应有利于优化无锡的产业结构。

(2) 扩大招商引资。上海自贸区将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 有助于无锡吸引外资进入。自贸区将吸引更多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 也可以给无锡提供更好的金融和中介服务, 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1]。

3.2.4 威胁 (Threat)

(1) 总部经济面临“虹吸”挑战。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开放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 将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这一虹吸效应体现在无锡大量有海外业务的公司总部向上海自贸区迁移, 从而获得自贸区的各项改革红利。这无疑会削弱无锡总部经济的发展。

(2) 劳动力等人才流失。2012年, 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450元, 职工平均工资为每月4692元, 这些数字都比无锡同期高出10%和7%, 无锡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320元, 职工平均工资为每月4293元。并且上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这会带来无锡劳动力人才的流失。

综上所述, 无锡在对接上海自贸区的过程中, 可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和科技等本土优势, 分享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凭借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充分利用无锡比较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 形成与上海错位发展的分工格局。与此同时, 为了实现与上海自贸区的无缝对接, 无锡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以应对虹吸效应给无锡带来的巨大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为吸收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的溢出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快实施人才战略, 以应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周边地区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

4 无锡市对接上海自贸区政策建议

4.1 积极跟踪和研究上海自贸区相关配套政策

第一, 建立无锡与上海的部门对接机制。要做好对接工作, 无锡政府应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的动向, 与上海自贸区紧密联系, 从而正确引导无锡本土企业发展。

第二, 在上海自贸区建立无锡办事处, 一方面做好招商、招贤工作;另一方面, 为无锡本土产业提供自贸区内工作便利。

第三, 加强学习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和管理模式, 做好改革创新工作。首先, 无锡可以参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针对能优化无锡产业结构的产业降低门槛,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次, 无锡应积极吸取上海自贸区的经验, 在税收、海关、金融方面出台配套政策, 并为无锡本土产业提供便利广阔的融资机会, 争取做到无锡优质企业不外流, 拒绝虹吸效应。

第四, 做好金融监管体系的管理工作, 在享受上海自贸区带来的金融福利的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 避免巨额资本冲击、资本外流等出现。

4.2 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周边城市有健全的硬件配套设施才能吸收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无锡应完善制造、加工、配送、仓储、外包等的配套设施, 这样才能在众多的长三角周边城市中获得更大的溢出效应。建立分工式工业园区, 包括全球报税加工基地、物流分拨配送基地、大型仓储功能区等, 形成整个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4.3 加强产业转型引导

借力发展优势产业。制造业是无锡市的主体产业,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制造业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扩大出口的同时可以大量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 从而进一步发展制造业。

错位发展竞争产业。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使上海部分产业的商务成本又进一步升高, 无锡应主动对接这些产业, 积极争取优质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到无锡。在上海自贸区发展过程中, 无锡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 也应壮大本地区的服务产业。无锡应聚集高技术人才、高端技术、优质商誉、世界名牌等资源,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不断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争取获得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效应。

无锡在强化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能力的同时, 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4.4 全力申报“苏南空港自贸园区”

无锡在争取苏南空港贸易园区的同时, 要着力为自贸区打造完善的周围环境。从转变政府职能、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扩大服务业开发程度、创新金融改革、提供广阔融资平台、完善税收制度和监管机制等六个方面做好当职工作, 加快无锡经济, 努力争取苏南空港贸易园区。

4.5 重视人才培养, 实施高端人才战略

人才培养分为两个方面, 包括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基础劳动力人才培养。无锡发展现代化产业结构最需要的就是高技术人才, 好的产业和丰富的资源需要高技术人才来管理。无锡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合作, 展开岗前培训、企业文化宣传等工作。其次, 与广大高校合作, 从娃娃抓起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让高校学生融入到无锡本土产业中, 开展产品开发、产品推广等创新型竞赛, 既可以促进无锡本土企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对本土企业的归属感。另外, 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平台聚集和利用高端人才, 在产业内、企业内形成人才的溢出。

参考文献

[1]周晓娟.苏州市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运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商贸, 2013 (35) .

[2]李晓钟, 黄健康.上海自贸区发展对周边经济体的影响——以无锡为例的分析[J].江南论坛, 2013 (11) .

[3]夏善晨.中国 (上海) 自贸区:理念和功能定位[J].国际经济合作, 2013 (7) .

[4]吴燕辉.上海自贸区政策解读[J].商, 2013 (17) .

[5]黎娴.上海自贸区:着眼未来符合未来国际贸易新标准[J].中国标准导报, 2013 (11) .

[6]夏斌.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J].全球化, 2013 (11) .

[7]蒲钰.浅谈上海自贸区及经济现状[J].中国外资, 2014 (02) .

[8]王海梅.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及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

[9]孔翠.试论嘉兴接轨上海自贸区的机遇和挑战[J].嘉兴学院学报, 2014 (02) .

7.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篇七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2014上海开放大学工作人员公开

招聘公告

因事业发展需要,上海开放大学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志于投身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发布招聘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人数及任职条件

招聘部门: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招聘岗位:网络信息管理员2名 网络思政研究员1名 需求人数:3名 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2、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1-2年相关工作经历。

3、身心健康,能正常履行职责,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二、招聘办法

1、报名时间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4年10月15日。

2、资格审查

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对收到的应聘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筛选,在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人员中,择优安排综合考核。

3、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各方面。

笔试采用考试或考核的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综合考核总成绩的40%。

根据笔试成绩,按照由高到低排列原则,以不低于招聘岗位总数1:3的比例安排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现场提问和技能展示等形式进行。面试成绩占综合考核总成绩的60%。

根据应聘人员的综合考核总成绩,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

4、政审

学校人力资源部通过阅档等形式,对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信记录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5、体检

拟聘人员需向学校人力资源部提交指定三级甲等医院体检证明。

6、拟聘人员的确定与公示

根据综合考核、政审、体检结果,由学校领导班子审定拟聘人员。对拟聘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公示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三、薪资待遇

应聘人员一经录用,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四、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简历随同其他材料(含应聘人员基本情况表、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于2014年10月15日前通过纸质及邮件两种形式一并投递。纸质材料恕不退回,不接受来电来访。

纸质材料邮寄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288号,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收,邮编200433。

电子材料邮件地址: shjywgzx@163.com(请填写附件中“应聘人员基本情况表”,勿改动格式及排版,连同简历及纸质材料扫描件一并发送。)

五、纪律监督及相关要求

应聘者须符合国家和上海的公开招聘政策规定,提供与招聘岗位相符的证件,对违反纪律者,将予以严肃处理。所有应聘者录用时必须提供毕业证、学位证、相应岗位要求的其它证书原件,毕业证的专业必须与岗位要求一致,否则不予聘用。招聘工作人员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如有违反招聘纪律、徇私舞弊行为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点击下载>>>

1、《上海开放大学应聘人员基本情况表》

2、上海开放大学公开招聘应聘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其他考生还点击了上海事业单位考试

上海开放大学人力资源部

8.上海开放大学怎么样 篇八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目的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是浦发集团下属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家分公司,它在规模、方向定位、财力物力、业务门类、作业设备、作业技术和政策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然而,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分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外在的阻碍和内在的瓶颈:前者如“非法私运”野蛮竞争、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后者如分公司自身业务流程单一,内部挖潜不到位。这些都制约着分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在对分公司概况、现状加以分析的同时,从行业特殊性的具体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上述问题的对策,并对分公司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概况

正式成立于2003年6月的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最先是由浦东新区城市化地区原有的三家生活垃圾及粪便清运公司经过股权重组而成立的,由于其母公司——上海浦城热电能源有限公司——是浦发集团与意大利英波基洛公司的合资企业,故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从性质上说是有外资参与的,公有资产占优势并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

陆家嘴分公司是浦发环境公司下属一家分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主要从事陆家嘴区域居民、企事业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压缩站管理等环卫业务,有职工154人。

二、调查要素

(一)调查时间

2011年3月20日至4月10日

(二)调查地点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

(三)调查对象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业务条线

(四)调查目的 在对分公司概况、现状加以分析的同时,从行业特殊性等具体几个方面出发,阐述制约分公司发展相关问题的对策,并对公司的前景进行展望。

三、调查分析

(一)公司优势、公司规模巨大。浦发环境公司作业区域涵盖了浦东城市化地区11个街道、花木镇、北蔡镇全部地区以及三林镇城市化地区,张江镇部分地区,服务面积约为90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为150-160万。陆家嘴分公司地处陆家嘴区域,居民区、写字楼都是其潜在的业务来源。

2、方向定位明确。秉承“为了浦东整洁的每一天”的宗旨,拥有 “扎根浦东,立足浦东,面向浦东,服务浦东”的明确思路和维护浦东形象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3、业务门类多样。主要业务是陆家嘴区域居民生活垃圾清运、企事业单位垃圾清运、集贸市场垃圾清运服务,以及粪便清运及压缩站管理。业务体系点多面广,且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生活垃圾发电也为分公司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垃圾处置方式与可观的经济增长点。

4、作业设备先进。分公司以拥有专业性、功能性齐备的环卫养护设备和各类环卫作业车,并根据实际作业需要,淘汰老旧车辆,充实5吨后装式压缩车、拉臂车、粪车等先进车型,并斥巨资引进了奔驰20吨粪车、奔驰大型垃圾清运粉碎车和雷诺大型垃圾清运车。

5、新区政府扶持。作为事改企的国有企业,在与新区市容环境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上具备优势。

(二)对公司经营情况、市场状况及政策扶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1、营利模式的特殊性

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事改企”的浦东新区环卫作业单位从环卫管理部门的编制中剥离,成为了公益性、服务性的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必然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使公司在完成政府定额的同时,急需自主拓宽营利渠道。收入与业务量、服务质量挂钩,故竞争性也进一步凸现出来。

随着体制的改变,作业单位与管理部门从“一家人”变成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契约关系。这一转变使公司必须认清形势,制定可行的经营策略,通过明确的 2 定位,放大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弱点,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总体来说,这一营利模式下,公司固有业务虽然稳定,但其较为单一的现状,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和环卫职工收入的提高。

2、市场的特殊性

市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规则的不完善两方面。

(1)市场开发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市场运作链条的缺失,一些值得重视的经营环节被忽视或低估,限制了利润点的增长。例如,垃圾分类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已深入人心;在中国则起步较晚,北京在奥运会前才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而浦东,直到今年初才试点垃圾干湿分类。对垃圾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垃圾减量及妥善处置,减少污染;一方面便于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增效。然而,这套机制在中国这个环卫市场中,却迟迟没有起效,反而可能沦为得不偿失的“面子工程”。

(2)市场竞争规则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具备垃圾清运资质的私运小公司参与竞争的现象。此类竞争,对拥有合法作业资质的国有企业和浦东的生态环境,都形成了恶性的冲击。具有完备垃圾处置能力的国有企业在其工作流程中,垃圾清运的终点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珍贵处置场所;而私运小公司,在不具备基本处置能力的情况下,为了赢得竞争,不惜采取违法违规手段拉拢业务,如恶意竞价、向服务单位行贿,而为降低成本,又采取使用废旧车辆野蛮作业、偷倒乱倒垃圾的方式。

(3)政策的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政策特殊性,并非指政府管理部门为国有环卫企业提供的政策便利,而是指:在为环卫企业提供便利的大方向下,由于政府相关配套工作的不完善、不到位,甚至脱节,对国有环卫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浦东新区政府有关部门于十多年前制定的对居民垃圾清运给予补贴的标准为:清运1吨居民垃圾补贴81元人民币,该标准执行至今。十多年来,物价水平逐年上升,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社保基数几经上调,企业成本投入有增无减,而这一补贴标准却原封不动,且远低于上海市政府制定的指导价格。据分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若只是以清运居民垃圾来获得政府补贴维持分公司运转,分公司职工月收入仅能维持在1500元左右,这显然与当今行情不符。

另一方面,目前,浦东新区政府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不人性化的一面,根据市民投诉的情况,一经核实,便对作业单位的垃圾清运补贴进行扣发,以示惩罚。这样的处理方式,导致公司员工收入的进一步减少。需要注意的是,环卫行业由于各类不确定因素,路况、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以及市民的误解,极容易遭受投诉。如果机械地将投诉量与垃圾清运补贴挂钩,针对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未必可以促进作业单位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反倒是会打击公司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只罚不奖”,显然是对奋战在艰苦一线的国有环卫企业、环卫职工权益的漠视。

(三)对公司提升经营业绩的意见和建议

1、作为社会公益性企业,始终坚持大局为重,内增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劳动竞赛的形式,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清运任务,向政府和居民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让浦环这面环卫行业的旗帜深入人心。

2、积极巩固、争取和开发企业垃圾处理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多利润;以点带面,与同一产业链内的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行程互惠互利,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

3、试行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方案。在以往的垃圾分类方案试行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成本高”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不为广大市民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与分公司对垃圾分类、清运方式的选择误差有关。在与分公司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分类垃圾不集中,导致清运车辆无法满负荷运载,以常规方式一次可运完的垃圾,用分类方式后需多次清运,这对分公司的作业时间和车辆油耗都是极大的拖累。对此,可采取如下方案:

(1)对垃圾实行有选择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选出几类可再利用或者不易腐败的垃圾进行分类,诸如塑料、金属、木材、纸张等。

(2)免费为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提供专用的垃圾分类袋。印制一些带有宣传垃圾分类标语的垃圾分类专用塑料袋,定期免费分发给小区物业,由他们发放给居民,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还宣传了公司品牌,一举三得。

(3)构建分类垃圾回收产业链。分类垃圾回收之后,必须对其价值加以挖掘。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燃料型垃圾(热电厂发电)、肥料型垃圾(直接还田 4 或加工成肥料)、塑料垃圾(制作塑料制品的加工原材料)和金属垃圾(制作金属制品的加工原材料)的再利用比较可行。形式上,分公司除燃料型垃圾提供给上级公司浦城热电厂之外,在其他分类垃圾的处理上,可以主动寻求合作,与具备处置资质的企业采取专项合作形式,以求共赢。

4、敢于和非法“私运”竞争,主动出击,通过规模优势、作业能级优势,拉开与“私运”之间的差距,最终把握市场的主导权。

5、国有环卫企业应客观、系统地阐述自身困难,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求得政策面上的支持。

(1)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参照当前物价标准和现行工资标准,对居民垃圾处理标准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估。

(2)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而不是只罚不奖。

上一篇:面试技巧跟注意事项下一篇: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