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精选7篇)
1.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一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也有苏联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既有苏联实行僵化社会主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思想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由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正地坚持社会主义。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一时,各种思想汇聚同一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论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而少有关注传统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但实际上,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对“欠发达”世界由于非殖民化而释放出来的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力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与此同时,将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此外,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2.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二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最近对品牌工作开展较好的山东、广东两省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推进品牌战略工作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培育品牌产品、发展品牌经济、创建品牌城市在各地方兴未艾,但是现阶段的工作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相比,与规范化推进品牌战略的现实要求相比,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推进品牌战略工作主要表现为名牌的评价与排序上,重评定轻培育
品牌战略的实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产品品牌的评价只是对培育结果的一种事后检验。目前许多部门把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投放到名牌的评价和排序上,出现了企业为评选上某个部门或机构推出的“名牌产品”(或“著名产品”或“最有影响力的产品”等)而全力攻关的现象。因此,在整个品牌战略推进工作中,对品牌的长期培育和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二、推进品牌战略工作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规划,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配套政策难以形成
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十六大报告也要求,“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吴邦国、温家宝、黄菊和李长春等中央领导近年来也都对推进品牌战略作了明确的指示。为了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更好地推进品牌战略,山东和广东等地探索性地制订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政府工作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一些行业中介组织,如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以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名牌产品(商标)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厂但是,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形成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要求尽快确定由综合协调部门牵头,着手研究编制推进品牌战略的中长期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以此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三、品牌评价秩序较为混乱,程序不够透明
在重评定轻培育的同时,目前一些部门和机构热衷于品牌评价和排序。既有政府部门,又有社会中介机构。既有全国范围内的评选,又有各级行政区域内的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品牌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国家质检总局从2001年开始已经连续3年评出了26大类分属57个行业140多家企业的333个“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于今年开始评定“中国出口名牌产品”;一些中介机构也在不时推出最具影响力(或最具人气等称号)的企业品牌排行榜。有的省在评定“省名牌产品”的同时,其省的质量管理协会又要评定“省标志性产品”。还有些部门今年确定这几个行业评名牌,明年那几个行业评名牌。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各个部门或机构的评选规则不够规范,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对此,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意见很大。
四、缺乏合格的市场中介机构,行政力量仍在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品牌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名牌需要消费者最终认同。市场中介机构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品牌进行评价,以增强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忠诚度,使品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但目前主要问题是,这些中介机构本身的资质存在相当大的市场不认同性,他们要么是政府某些部门职能的直接延伸,要么是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能力,所推出的评价结果往往被一些评价对象所左右。
五、品牌战略推进工作中的产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相对滞后
品牌战略应覆盖经济活动的全领域。目前,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将品牌战略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和服务业领域推进,如青岛市已经开始在公路客运业创“情满旅途”品牌、在铁路客运业创“海之情”和在电信业创“情传万家”、“一拨就灵”品牌等活动;广东省在2003年3月分别提出了《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管理办法》。就全国而言,推进品牌战略工作现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领域,加工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轻纺行业。如目前已经评出的333个中国名牌产品全部为工业产品,其中轻纺类产品占60%以上。
六、市场环境严重制约着企业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品牌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环境对品牌的培育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整顿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市场经济规范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国内市场上突出地表现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假冒名牌产品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率先进入国外市场的优势企业,其品牌在国外市场上也开始受到不正当竞争的干扰。
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战略推进起步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我们在宏观层面上还缺乏一套推进品牌战略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品牌战略推进机制。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品牌战略,尽快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当务之急是要在宏观层面上理清思路和理顺机制,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推进品牌战略中长期规划,进一步理清基本工作思路。通过研究编制推进品牌战略中长期规划,提出推进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确定实施步骤和阶段任务,明确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品牌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与此同时,要加强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研究并对有关国际经验加以总结借鉴。
二是建立推进品牌战略部际协调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品牌战略的推进,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较多,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部门间的协调制度。广东省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地探索。2002年4月,广东省政府设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主持,省经贸委牵头,省财政厅、质检局、农业厅、工商局等1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各司其职,把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及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在国家层面,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建立国家品牌战略推进部际协调会议制度。
三是制定系统的配套政策,为自主品牌的产生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品牌战略的推进,在我国已有比较长的时间,各部门、各地区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为品牌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政策措施比较分散,形不成合力。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应从宏观层面整合必要的政策资源。建议在“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规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综合平衡,制定并形成一整套的政策体系,为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环境。
四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宏观环境。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情况下,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责,主动退出一切有关品牌的评价和认定活动,大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发育和成长的宏观环境。
五是尽快引导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中介机构。加强对开展品牌评价的有关中介机构或社会团体的培育、扶持和管理,并对参与品牌评价的中介机构实施资质认可,不断提高其评价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运作的透明度,提高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准和影响力的中介评价机构。
3.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三
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认识,在任何时候反腐这面大旗都要高扬,时刻提高共产党人的反腐意识,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一个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牢牢树立大家的集体意识,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不假公济私,不非法占有国家财产,人人为公,以企业为家。党的十七大以来,企业一直注重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植根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明纪律,制定措施,规范清廉从业行为,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到实处。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为主,防范在先的工作方针。不仅关注重点岗位的反腐倡廉工作,也注重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反腐意识。每年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工作,使反腐倡廉意识深入人心。总体来说,当前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取得一些制度建设上的成就和突破,也在企业中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反腐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心中有反腐的局面。而且反腐倡廉工作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职工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企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一些问
题,如工作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仍然很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铺张浪费现象仍然突出;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依然存在。
一、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工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其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是一项虚任务,往往应付了事。或者认为反腐倡廉是纪委部门的事,凡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都推给纪委,对工作重视不够,造成纪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其二,有的干部认为腐败问题时社会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干部和职工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和面临各种诱惑。认为腐败问题在企业难以避免,难以根除,以致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信心不足。
2.反腐倡廉制度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目前企业的反腐倡廉制度大多是套用上级的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针对性不够,没有具体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导致缺乏针对性。而且反腐倡廉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确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导致很多制度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在以后的制度制定中要更加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这样反腐倡廉工作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起来,建立起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具体、得力、有效的监督主体,没有合-2-
理的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约束制衡能力不强,从而造成监督乏力、管理失控、制约失衡,没有达到真正的监督效果。在制约机制上未形成有效的制衡空间和制衡能力,使纪检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深感力不从心。纪检委等部门在平时的监察工作中往往很难掌握真实情况。导致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注重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把经理主要放在企业发展上,另一方面是,反腐倡廉各方面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系统性,没有与其它部门形成很好的监督合力。
4.预防腐败工作有待加强
当前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基本上是查漏补缺式的,一般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开始调查惩治,在预防腐败方面的工作不是很到位。平时的宣传教育也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大家往往是听过就忘,并没有在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预防腐败起到的作用不大。只有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才能真正达到反腐倡廉的效果。预防腐败工作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目标,使广大职工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同时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美德、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使职工更加广泛深刻地认识到贪污腐败的危害性,达到从思想上不想腐败、不敢腐败的效果。
二、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1.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
要巩固和维护反腐倡廉的效果,必须加大企业反腐倡廉教育力-3-
度,完善企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使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在企业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反腐防变的堤坝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要注重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创新新,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重对党政领导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以及腐败的危害性,时刻提醒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反腐倡廉工作切实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
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责任制度、约束制度和内控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按制度行事,靠制度管人的局面。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要注重制度的制度,更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贯彻执行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3.创新监督工作模式,构筑权力运行的监控防线。
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得到正确行使。胡锦涛主席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中要求全党,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确保把人们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们谋利益。
(1)完善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将权力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开,实行三权分立,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交叉监督的权力制约-4-
机制,防止权力集中,利用职权之便营私舞弊。明确权力运行中的各种程序与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2)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
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提高职工的反腐意识和责任感,将反腐做为自己的职责和权益,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权力的运行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及时反映企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3)加强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权交易、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重点对象重点抓,重点领域重点抓,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既要注重全企业的反腐倡廉更要注重重点领域的防范工作,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4.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惩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对于企业中的腐败现象和腐败份子,要及时调查和发现,对他们进行惩治,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同时也要加强预防,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领导班子的思想教育,将正面引导与反面教材相结合,起到更好的对比效果,减少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治标是基础,治本是关键。对于企业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要
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治理,防止蔓延。同时要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以企业改革、制度创新为动力,推进源头治本工作。通过推进内部改革、规范权力运作、加强经营管理为重点,围绕重大决策、资金运作、产权交易、财务管理、选人用人、营销采购、工程项目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同步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力度,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积极探索有效防范腐败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企业环境。
5.要高度重视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体现反腐倡廉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就必须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
(2)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纪检监察队伍是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防线,起着抵御防护的作用,其中纪检监察干部更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者整个企业的反腐监督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常常在反腐第一线,面临更多的诱惑和不健康因素,有的干部因为自身信念不坚定,抵挡不住诱惑,甚至自身退化为腐败份子,阻碍反腐监察工作的进行,带坏企业风气。因此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百瑞得公司甘青项目部
4.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乡村 篇四
建设美丽中国
各位党员同志们,今天是4月15日,我们又相聚在主题党日的活动现场。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党课,今天党课的题目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这个题目着力点很实,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谁都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这个题目的定位点又很高,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看起来很大,好像是国家层面上的事,与我们相距比较远,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做的事,大家想想国家是不是由各个省组成,每个省又是由很多个市组成,市由县组成,县由乡镇组成,乡镇由村组成,我们每个村都做好了,都是美丽乡村了,那么我们国家不就是美丽中国了吗?
今天,我来讲《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课,主要采取方法论的思维方式来讲,分别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三个层面来讲。是什么,主要分析什么是环境,由环境引出环境问题,讲清楚什么是环境问题,有哪些突出环境问题。为什么,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突出环境问题,讲清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这里面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有涉及到经济建设层面的,也有我们作为个体微观层
/ 16
面的原因,只有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透彻了,那接下来的怎么办就好理解了。最后怎么办,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就是讲什么美丽中国,怎么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
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分析把《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给讲清楚,这样理解起来可能会轻松点,有些知识点也能记住。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存在哪些突出环境问题分析 什么是环境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环境,实际上就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提供自然资源的基地。
简单的说就是为我们活着提供资源的总称,这样讲可能理解不够透彻,我展开分析一下就会清楚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人与自然怎么相处的问题。这里牵涉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认识自然的问题,另一个是人与自然的怎么相处问题。
怎么认识自然呢?金木水火土就是一个环境问题,就是一个生态环境,是人生存的自然资源。怎么认识金木水火土呢?金是矿产资源,木是森林资源,水是水资源,火是能源,土就是土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金木水火土就构成了基本的生态环境。
/ 16
人与自然的怎么相处呢?我们老祖宗一路走过来,在两千年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上面,主要是以自然为本、顺应自然,体现在“顺应”两个字上面,农业耕种主要是靠天吃饭。为了指导农耕提高收成,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搞了24节气,24节气分别是春夏秋冬各六个节气。有了24节气就知道每个节气要干什么农活,要播什么种了。那个时候“天地人”的天人关系,主要是顺应自然的关系。
我们中国人都特别注重节俭,勤俭才能持家,这个“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要清心寡欲,要存天理,灭人欲。什么叫人欲,肚子饿了想吃那叫人心,向父母亲要点吃的是正常的,向父母亲要吃山珍海味那就是人欲。天很冷了,要加一件衣服是正常的,你向父母新要裘皮大衣,这就是人欲。
我们现在的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人欲不加节制的结果。到工业时代以后,人类开始不断的向自然索取,这个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用的是“征服”两个字,而不是“顺应”两个字,人类大踏步的向自然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在征服的过程当中,不顾自然的规律,对自然界过度的索取、掠夺,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接下来讲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
/ 16
化,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现象。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如: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现在环境问题有多严峻,这一点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前年,马云在亚布力年会时说:“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将是大爆发的时期。肝癌,很多可能是因为水;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胃癌,是我们的食物”。30年前,感觉癌症离我们还很远,癌症是一个稀有名词,今天癌症变成一种热词,经常听到某某人得癌症,某某人因为癌症离开我们了。有人问:世界上最贵的是什么床?答案是病床!我们现在有些人拼命的赚钱,钱是赚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有些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吃了大量有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给儿女,然后走了。
大家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都是O,1没有了O再多又有什么用?多少人是钱在银行、车在车行、自己却在天堂了。健康对每一人都很重要“富人没健康,一辈子白忙;穷人没健康,雪上加霜;老人没健康,天伦之乐成奢望;小孩没健康,4 / 16
父母肝肠寸断”。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癌症高发呢?
关于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有10个,我国现在环境问题也有10个。这里我重点对癌症发病密切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得出环境问题非常严峻的结论。
1.水污染。水污染与肝癌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人们饮用水发生了严重的污染,导致肝癌发病率升高。前几年,我们不是出现老板悬赏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吗?甚至开出30万的代价,这说明我们的河水很脏很臭了,群众都看不下去了。地下水水质在较差或者极差的水质比例超过50%,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为什么呢?因为地下水有土壤的过滤,是不容易受到污染,如果地下水有50%以上已经在较差的水质上,这确实反映出水污染的一个严重性。
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与肺癌密切相关,每个人一天要呼吸2万多次,每天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人的肺部原本有自我净化功能,但因PM2.5能够进入肺泡,被吸入肺部,肺泡内的吞噬细胞将其吞噬而存留于肺里面,肺脏因此丧失了自我净化能力,肺癌就是这样产生的。空气污染谁也逃不掉,无论是老人、小孩,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谁都要呼吸空气,空气污染对我们的伤害是最直接的。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也与癌症有密切关联,土壤污染
/ 16
会对种植在土地上的农作物造成污染,人吃了受污染的农作物健康就没有保障了。如果人住在受污染的地方,身体就会受到污染源的辐射。水污染、空气污染之后问题就是土壤污染。
4.食品不安全。食品安全与胃癌密切相关,我们有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对发霉的食品进行再加工、滥用添加剂、用地沟油等等,人们被问题食品包围着。现在我们工作压力大,基层干部说自己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对于问题食品,有些人很无奈的说“吃会被毒死,不吃会饿死,宁可被毒死,也不要饿死”。
当然,突出环境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酸雨、噪音、雾霾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
二、为什么会出现突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有哪些突出环境问题后。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个原因分析就是为回答最后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做铺垫的。我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人口增长,对的环境问题产生了巨大压力。我们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人口目前也在持续增长当中,前几年我们的人口是13亿,现在已经达到14亿了。我不能说人口增长是污染最主要的根源,但是人口的增长,确
/ 16
实带人活动量的增加,需求的增加,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这个是不容忽视的,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面临着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很多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里来。城镇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对环境的影响显然比农村的人口要大,而且是大很多,所以我会把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这个作为我们环境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算是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第二是我们的生产活动,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消耗量过大,浪费严重,是我们很多环境问题很直接的一个原因。有人可能会说,说我们现在引进的企业很多是高新企业,我们有很多高科技,但是从全国宏观层面来看,我们这种高强度的资源投入、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和高强度的污染排放形态没有根本改变。就像钢铁企业60年代吨钢水耗是100吨,现在宝钢可以控制在4到5吨,这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了。但还是改变不了钢铁企业总体上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一个行业,它是一个重工业的行业,虽然技术进步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是第二点。
第三就是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长期以来是欠账的,在80年代的时候,认为GDP的1%,也就是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占GDP总量的1%左右的话,是可以控制环境态势不恶化的。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投入占多少
/ 16
呢,十五(2000年)的时候,十五期间全国是0.8%。十五之前一直徘徊在0.5%、0.4%,甚至0.2%这样的水平,过去我们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只占GDP总量的0.2%到0.8%,这样的投入导致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控制,还在持续的恶化。
第四个原因就是管理的问题。我们环境保护有法不依、违法难纠、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的现象非常的普遍。以前,环保局没有独立出来只是建设局里面的一个科室,那就更难说管理到位了。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环保法实施后,处罚实现由“罚款”到“坐牢”的转变,情况才有了明显好转。现在就更好了,我们开始征收环保税了,4月2日上午,灵溪地税分局开出我县第一张环保税单,第一笔环保税款4665.6元,让企业担当起污染治理的责任,让企业为环境治理买单。
第五个原因,也就是最后一个原因,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环境保护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将要,涉及到GDP就不要”。但是我把它归结到说是干部不重视,这个其实是有点冤枉的,这个是一个直接的原因,确实是不够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不重视呢?我们都知道是跟我们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干部考核机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你环境好了,大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觉得环境改善了,这是领导的功绩,是管理的水平,大家会觉得环境本来就应该改善的。有
/ 16
些群众环保意识不强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种意识方面。一是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我们在日常活动中看到的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向河道乱倒污水等行为就反映出来了,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感受和环境压力。二是从众意识太强,对不文明行为缺乏羞耻心,有的认为大家都这么做,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
这样通过对造成突出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明白了出现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哪一个方面没有做好做到位都会产生环境问题。
三、怎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分析 第三个问题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存在环境问题是客观现实,也是无法回避的。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就为我们指明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浙江,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美丽”两个字,我们怎么去理解?现在是春天,田野里到处是油菜花,山花烂漫,蜜蜂、蝴蝶飞舞,交织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美丽,美丽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这就引出美丽中国了吧,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就是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映成辉,美丽中国就美在这里。否则就不是美,就是残缺不全,就不
/ 16
是美丽中国了。
怎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提出实际上是经历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以前,我们很穷的时候,有的是绿水青山,缺的是金山银山,特别是我们的金乡、钱库、宜山这些地方,当时穷的连饭都没得吃,要把孩子送到山里给别人养。那个时候真是太穷了,才有了“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的温州模式,那时候我们这边做生意的人,到公社开一张介绍信,就全国各地去跑业务去了。一些有污染的皮革、退色、印染、电镀、造纸、造粒等企业也就随着这股大潮建起来了。
第二阶段:舍弃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阶段。守住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总书记讲过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放弃什么呢?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就是智慧。当时安吉余村集体经济300多万,为了守住绿水青山放弃了金山银山,集体经济一下子下来到20多万。当时很多村民是不愿意的,现在他们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总书记2005年去的时候,就说“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第三个阶段: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阶段。习近平
/ 16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整个浙江来讲的,对安吉余村来说很有指导意义,对我们苍南来说意义就更大了。为什么呢?苍南县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涉及到苍南的大部分乡镇,像藻溪、桥墩都被称为苍南的后花园。我们苍南是十分天下七分山,可见我们的森林资源是很丰富的,除藻溪、桥墩外,还有莒溪、南宋、矾山、马站、沿浦等乡镇森林覆盖率都很高,莒溪镇森林覆盖率达76.06%。我们这些生态型的乡镇,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森林资源,如果发展粗放型的工业,一下子把它破坏了,那是不可逆转转的,对不起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片“家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非常符合苍南实际,苍南县2009年通动车,2010年新78省道通车,外面很多人都跑到苍南旅游了。接下来,随着228国道建设的推进(苍南境内北起龙港镇,经金乡镇、钱库镇、赤溪镇、马站镇,终于岱岭乡),苍南的交通就更便捷了,来苍南休闲旅游的人就更多了,生态型乡镇的绿水青山,就会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前面讲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发展的三个阶段,接下来重点分析怎么建设美丽中国,实际上是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提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思路,我认为要做到几个方面: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树立生态文明观。人与动物的区
/ 16
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没有思想,人的行为都是在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动物的行为是本能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文明的思想就有文明的行为,有野蛮的思想就有野蛮的行为。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究其原因就是思想上没有建立起生态观。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经常在浙江日报发表短评《之江新语》,我们有谁知道他的笔名叫什么呀?叫“哲欣”,取“浙江创新”的意思。2003年的时候,他发表1篇短评《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要有自觉心和自为心,这个心要靠养成。那么怎么养成呢?就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4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总书记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植树的时候,往往都会叫上小朋友一起去,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要让小朋友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
2.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实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生产、生活问题。我们以前对环境造成破坏,无非就是生产、生活两大领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抓住生产、生活这两大领域。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方式主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传统经济粗放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的绿色产业,这个就是主要是
/ 16
绿色的能源,这就是绿色发展方向。另外一个就是绿色的生活方式,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很优秀的东西,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炫耀,其实炫耀就是攀比不实用,做给别人看的。大家都知道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吧,你看孔乙己那么穷了,他身上穿的长衫就是不愿意脱下来的,这是为什么呢?他认为长衫不脱下,自己还是读书人,显得高贵。一旦脱下长衫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身份就低了,所以不愿意脱下长衫。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要面子、要身份、要地位,比排场、摆阔气的。在饭店吃饭吃不完就不要了,也不打包带走,实际上就要面子问题作怪,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环境治理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我比较关注总书记的思维方式,他是非常强调整体协同和全面,提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实际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五位一体”是哪五位一体啊?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实际上是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时候提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第一,总书记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上山下乡的,才有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邓小平的时候,是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邓小平把两个文明比作手和腿,说不能
/ 16
一手硬一手软,不能一腿长一腿短。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时候,三手齐抓,开始有了政治文明。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时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十七大的时候提出生态文明,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五位一体是这样一过程。那么“四个全面”就体现了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主体。我们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整体体和全面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化。不能像有句口头禅说的“毛主席的思想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党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实施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破坏大,破坏比较厉害的时候,严刑峻法是立竿见影的方式。就要用重典,只有用重典才能阻止环境继续恶化。那么要想彻底的收效,还要进行教育,因为教育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在实施过程要必须要两手一起抓,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一个人要有自觉心、廉耻心、羞耻心德治才有效,如果根本就不自觉,那就必须要法治来管。所以,暂时的、短期的时候要用硬的手段、要用重典比较有效,去年环保部督查,包括到我们苍南,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了,环境治理起来效果特别明显,立杆见影。
第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实际上是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广大的农
/ 16
村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里面很重要就是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是广大的农村推进生态建设的一个基本载体,我县现在进行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厕所改造、垃圾革命等都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首先要有个美丽乡村,今年实施垃圾革命全县上下迅速行动,把一些陈年的垃圾都清理掉了,看上去就很清爽、很舒服,住在这样的乡村也很舒心。我们每个镇都有很美丽的村庄,比如龙港的中对口村、灵溪的桃湖村等等都很漂亮,特别是龙港中对口村我要多说几句,中对口村变化很大,我们说一个地方不好,会说“这是一个娶不到老婆的地方”,而中对口村是“女儿都嫁不出去的地方”这说明是差到不能再差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园村”。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巴西寓言故事《老鼠夹子》,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农场主见粮仓里粮食少了很多,就在粮仓里放了老鼠夹子。很快被老鼠发现了。老鼠跑去告诉大公鸡,大公鸡看了看老鼠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的事,自己小心吧”。老鼠跑去告诉大肥猪,大肥猪淡淡的说:“这是你的事,还是自己小心为好”。老鼠又跑去大黄牛,大黄牛表情冷漠的说:“你见过老鼠夹子能夹死一头牛的吗?滚吧,滚吧,别在这儿烦我。祝你好运”。
后来老鼠夹子夹到了一条毒蛇的尾巴,主人的妻子去粮仓被咬了。住到医院去了,主人宰了老母鸡给妻女补身体;
/ 16
出院后,亲戚来探望,主人杀了大肥猪宰招待客人;因住院欠债,主人把大黄牛卖给了屠宰场,成了餐桌美味。
看上去跟老鼠夹子没有关系的大公鸡、大肥猪、大黄牛却因为老鼠夹子都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关联的。治理环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我们不要认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厕所改造、垃圾革命、礼让斑马线等,这些都是政府的事、是干部事,其实这都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一起治理环境问题。
今天,我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方式,一层一层剖析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最后落在怎样建设美丽中国上。这样讲课的目的,是帮大家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力投入到当前开展的垃圾革命工作,为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升级版”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5.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五
作者:陆文荣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日
浏览次数:3921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集团实施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为把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为顺利完成集团2012年新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推动作用,集团党委因势利导,结合实际,就“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哪些与企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健全和完善”这一问题,确立调研课题,以便于为下一步研究和探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方法途径集思广益,从而形成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机制。本人就集团党委确立的专项调研课题进行调研并形成报告。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集团实施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为把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为顺利完成集团2012年新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推动作用,集团党委因势利导,结合实际地就“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
— 1 — 哪些与企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健全和完善”这一问题,确立调研课题,以便于为下一步研究和探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工作的方法途径集思广益,形成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机制。现分三个方面,就《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研究》的专题调研情况进行报告:
一、基本现状
集团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矿山建设施工企业,现有从业人员40000余人,在册职工16400余人,现有党员7300余人,基层党组织353个,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宁夏、新疆、安徽、山东、甘肃、河南、江苏等20多个省(地)区域,企业施工呈现点多、面广、工期短、流动性大、人员分散的特点。近年来,集团实施做大做强发展战略,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企业突破百亿产值大关保驾护航,集团在发展史上创造了新的里程碑,跃居全国煤炭企业前50强行列。但是,在集团生产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年产值高速递增,施工项目工期短、连续性好,基层项目人员和机构组合交错轮回频繁等企业发展背景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快速发展的施工项目建设逐渐显露出了不相匹配之处,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剖析
一是工程施工项目交替之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连续性和党— 2 — 员的管理工作适时显露出空点。
主要原因剖析:由于目前基层单位施工期紧、任务饱满,新旧施工项目接替较快,特别是工程工期一年左右的占多数,根据施工人力需要,一个施工项目结束,人员迅速被分解或整建制调配到新的项目部或其他单位重新整合使用。新的项目部建立后,首先成立的是项目部行政班子,加之人员调转进度不一等因素,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工作开展往往滞后。在短时期内,项目部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管理工作往往出现空点,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的发挥和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是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把基层党总支取代了党支部设置,组织设置不健全。
主要原因剖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企业追求于做大,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概念不清、功能作用认识不够,往往在机制上存有务虚思想。一部分单位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上,减少了党的一级基层党组织设置,党总支下面没有设置党支部,形成了工作起来,头重脚轻,脚跟不实的现象,不符合党章中关于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规定,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全局性、群众性的工作中发挥政治优势作用。
三是少数单位基层党组织在急难险重的危急关头作用发挥不明显。
主要原因剖析: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有些单位存在着注重抓产值和进度,忽视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本单位
— 3 — 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推动和监督保障作用不明显。“8.25”张庄项目部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面对违规事件的发生,党支部没有做到事前认真监督、坚决制止,导致党组织失去应有的保驾护航和引领带动作用,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严重。
三、针对上述问题,就相关对策进行研究
对策1:针对“工程交替之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连续性和党员的管理工作适时显露出空点”这一问题,初步建议:
健全施工单位党政工作专项管理制度。基层党委在新的项目部即将建立前统筹研究和配备好项目部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和部门沟通一致,做好对人事调动与党员组织关系结转同步工作,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以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衔接有序,不留空点,以利于基层党组织能够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党组织活动,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发展保驾护航。
对策2:针对“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基层党总支取代党支部设置不健全,弱化了党支部作用”这一问题,初步建议:
一是增强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规范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组织基础。二是对现有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梳理,特别是对于有组织没有党员的党组织机构要给予清理,该撤销的撤销,该组合的组合,做到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健全、规范。三是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到党总支的,健全下属党支部,把支部的日常工作开展起来。
— 4 —
对策3:针对“少数单位基层党组织在急难险重的危急关头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一问题,初步建议:
(一)强化政治宣传教育,提高政治素质。通过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经常性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党性教育活动,时刻警醒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员义务,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他们在工作中带头讲正气、树形象、争先锋、作表率,夯实政治思想基础,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本单位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选优配强项目部总支(支部)领导班子,增强引领带动作用。把政治过硬,责任心强,有开拓进取和敬业奉献精神、能得到领导和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配备到基层项目班子中担任重要职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对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党务培训,不断提高总支(支)委会的整体素质,增强抓党建促生产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执业水平。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民主评议制度。把党组织职责任务和其领导成员的职责任务具体化,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推选优秀基层党组织,把先进事迹和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予以推广学习。同时,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及时调整不合格党组织书记,并通过建立联系点的方式,帮助指导他们尽快地赶上来,把基层党组织的
— 5 — 作用较好地发挥出来。二是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生活制度。包括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课等党的组织生活的时间、内容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注意结合实际坚持和完善。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即党员培训制度、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员向党组织报告思想工作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党员承诺制度”等。四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把党务公开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有机结合,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对单位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做先锋。
五是建立和完善基层党政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考核机制。积极推行组织书记问责制,明确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在引领推动和维护项目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政治责任,做到有的放矢,形成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手段,重奖重罚,奖惩兑现的管理运行保障机制。正确看待基层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四)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功能,使党组织工作充满活力。
阵地建设,是党的喉舌,是党的形象所在,是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所在,是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所在。一是与开展优秀项目部建设评选活动相结合,使项目部党组织的活动场所成为项目部干群的“工作中心”。二是与开展远程党课教育相结合,积— 6 — 极开展网上党课活动,使项目部党组织活动场所成为项目部党员和党务干部的“培训中心”。三是与创建学习型单位和职工活动相结合,使项目部党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文化体育中心”。四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使项目部党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服务中心”。
(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作用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和岗位上来。
6.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六
当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警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对农业的`政策性投入不断加大,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牧业生产及产品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1978年相比,牧业产值增长11.4倍, 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60.3万t,禽蛋总产量365万t,奶产品总产量254.9万t.但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不断发生,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工作,控制疫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胡莉萍 张洪杰 李云岗 作者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济南,250022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5)分类号:S851.7关键词:
7.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 篇七
【字号:大 中 小】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部署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公安部部党委主动适应执法环境变化,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特别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每天从事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交通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面对的对象是广大群众。作为与社会群众接触面最广、见警率最高、服务最直接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工作是否规范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当前,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交通执法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交通执法活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只有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才能维护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首都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现状
首都交通管理执法工作,涉及面广、透明度高、敏感性强,时刻处于舆论和群众监督之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负面炒作,决定了我们必须牢记政治责任、坚持政治标准,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维护首都和谐稳定。针对严峻的交通形势和复杂的执法环境,多年来,我局始终将规范执法视为保障履行法定职责的生命线,在公安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党委的领导下,在规范执法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在全国率先实现罚缴分离;率先推行使用执法告知词,被公安部向全国推广;率先推行交通事故公开处理、快速处理;率先推出《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标准》,等等。
2009年,为全面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孟建柱部长“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我们继续以打造“微笑北京交警”为载体,又提出了努力实现“零投诉、零败诉、零违纪、零负面报道”的具体目标。按照“执法依据公开化、执法过程流程化、执法程序标准化、执法环节人性化”的要求,制定了8大方面37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体系,并通过编制执法教材、清理规范性文件、强化教育培训、树立典型标兵、加强督察考核等多种方式,筑牢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特别是深入开展了执法为民宗旨教育,打牢民警思想根基,从说好第一句话、敬好第一个礼等细节入手,提高民警文明规范执法能力。同时,建立了多层级的督察考核体系,把“树典型”和“督后进”紧密结合,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了“微笑北京交警”落到实处。
正是由于多年来坚持抓执法制度规范、抓内外部执法监督、抓队伍法制培训,不断解决执法工作中的问题,使全局执法水平、执法能力明显提高,执法错误率不断下降,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214起,同比下降39%;局属各单位发生行政诉讼53起,同比下降4%,实现了行政诉讼“零败诉”的目标;全年共受理控告、申诉、批评和求决类信访700件,同比下降35%;,群众对民警人性化执法方式和为民服务的做法以邮件、电话等方式提出表扬9818件,同比上升10%。在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中,我局参评案卷全部达到百分,在39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中排名第一;在公安部交管局对全国32个示范城市执法规范化建设评比中,我市名列第二。
二、当前交通管理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我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标准要求,交通执法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与执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执法不文明、不人性,缺乏灵活性。公安部、市公安局和我局制定了大量执法规范,从执法语言、执法态度和执法动作等方面对执法行为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规定,要求民警执法过程中要深刻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宽严相济,带着感情去执法。但是,个别民警的执法宗旨意识仍比较差,以管理者自居,在执行过程中降低标准,方法简单。主要表现为:一是执法时不使用执勤执法规范用语,语言随意,或虽能够使用规范用语,但语气冰冷,态度生硬;二是窗口单位或受理群众咨询的民警,回答问题简单敷衍,相互推诿,不能急群众所急,急事快办;三是机械执法,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不考虑当事人是否遇有紧急突发情况、是否受外界因素影响,一律从重处罚。
(二)执法技能欠缺,执法水平停滞不前。个别民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文书制作、讯询问、执法设备操作等执法技能缺乏,限制了自身执法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文书制作要求不明,不能按规定填写、装订,文字内容缺项、漏项或表述不清,文书质量差;二是讯询问笔录千篇一律,不能按照具体案情逐步展开并设置针对性的命题,笔录前后矛盾、关键事实遗漏;三是对各类信息系统和先进的执法装备不了解,无法熟练使用,不能发挥执法设备的最大功效。
(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引发群众反感。我局通过教育培训、案例警示、旁听庭审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警的责任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但是在执法实践中,一些民警执法随意,甚至违法执法,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降低了整个交警队伍的执法公信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执法时未严格履行核对要求,有的错误信息未经审核即上传执法系统,有的作出处罚决定时不认真审核当事人驾驶证,导致当事人驾驶证、牡丹卡被冒用;二是程序违法问题屡禁不止,交通违法信息超时限录入、传唤当事人不使用传唤证、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报告或认定书违反法定期限送达当事人等违反程序问题,虽屡经整改但仍时有发生;三是个别案件中取证不及时,丢失证据。如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勘查时相关数据、痕迹、提取物证记录不全,或不及时访证,导致事实无法认定;四是违法适用行政强制措施,对不属于法定扣留情形的,仍然强行扣留当事人驾驶证、行驶证或机动车。
(四)执法目的有偏差,重罚轻管。我局要求对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从严从速处理,对于因当事人一时疏忽,情节显著轻微,对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影响较小的违法行为,要以教育为先,真正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执法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片面追求处罚数量,为了罚款而罚款,重处罚轻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时求易避难,只愿处理易纠正处罚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手续略为繁琐、证据要求高和纠正时群众较为抵触的严重违法行为却避而远之,视而不见;二是执法时不能宽严相济,为了追求罚款数,对轻微违法行为也采取罚款措施,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教育;三是对违法行为降格处理。为了让当事人接受处罚,随意变通,有的多个违法行为只处罚一个,有的以一个处罚标准较低的违法行为代替。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直接危害了北京交警的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追根求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
(一)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一些民警和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意义,没有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真正根植到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中,贯穿到执法环节中。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的宗旨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不强,强调客观困难多,强调执法环境多,强调警力、硬件保障不足多。而个别民警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执法工作在个别干警的思想上发生了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甚至引发以权谋私的职务性违法违纪案件,直接制约了整个队伍的规范执法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二)学习培训成效仍需提升。一是个别单位、个别领导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流于形式,往往是上面怎么布置,下面就照抄照搬,简单开个会、读个文件就算了事;二是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当前执法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培训多停留在形式上,功夫下了不少,实际效果有限。加之个别民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导致个别民警不了解上级的要求、不掌握新法规、不知道新的交通管理手段,使自身执法素质徘徊不前,无形中影响了执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在复杂执法环境下如何有效处置执法难题、如何妥善应对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培训。
(三)执法环节精细化程度尚待提高。个别单位对执法制度、规范的落实细化还不够,特别在一些重要的执法环节和执法细节上,缺乏详细的基础调研,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制度规范与民警实际执法需求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民警在具体环节的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处理疑难问题时,存在偏差,工作不到位。
(四)制度规范执行力较弱。虽然在制度建设层面,交通民警的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但个别领导不能给予高度重视,不组织民警认真学习规范要求,自己也不能深刻领会,对新修订、新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导致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时有发生。
(五)执法监督效力不足。在监督的范围和方法上,还是传统的、老一套的监督方法,有的单位仅限于案件审批、案卷评查等传统方式,监督重心仍停留在事后监督上,事前预警、事中执法管理力度不够,无法将执法监督效力作用在每一个执法环节;另外监督对象一成不变,不能围绕当前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进行适时调整,有的形成了监督盲点。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执法规范的关键要靠广大民警认识的提高与行动的自觉,影响规范执法的根源正是执法思想不端正问题。当前,部分民警“以管理者自居”的潜意识仍然存在,权力观念强,维权观念弱。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端正执法思想,真正把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体恤感受、保障权利的执法为民理念根植到每一名民警的头脑中,将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变成民警的自觉行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改善执勤执法形象。要教育每一位执勤执法民警,自觉维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民警的形象。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规范》的要求,自觉遵守执勤执法行为规范,做到着装规范,警容严整,警姿端庄,手势标准,态度和蔼,语言艺术。在执法工作中坚持使用规范文明用语,对待交通违法行为人要先敬礼、再说理、后处理。要用“平和”语气向交通违法行为人宣传法律法规,指出其违法事实和处罚依据,尽可能避免对立情绪,法到情理到,把握好分寸,让其心服口服。对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蛮横的行为人,更要态度超脱,体察感受,换位思考,谅解宽容,留有余地,不说过激的话,不做过激的事,不卑不亢,化解僵局。
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执法制度的完善是确保民警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重要前提,是杜绝执法随意性的重要保障。当前,迫切需要出台简便可行、易于操作的执法方式,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在程序制度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交通管理执法事项、执法程序、执法环节,列出每个执法事项的所有工作步骤和要求,以执法流程固化执法程序,确定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执法程序标准;在实体制度建设方面,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执法实际,对容易发生偏差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证据标准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从制度建设上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消除执法不当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推行人性化执法方式。“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的提出,凸现了“人本”的执法思想,体现了对管理相对人的尊重和依法办事。对此,也要求我们在执法活动中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管理相对人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考虑管理相对人的情绪和处境,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综合考量具体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社会影响、具体情节和可承受度等多种因素,选择“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执法手段和处理方式,既体现法律的权威,又达到对违法行为人的教育目的。通过推行法律允许、群众理解、情理相通、注重社会效果的人性化执法方式,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公信力,改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民警的执法形象。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当前,我们的民警还存在法律知识不扎实、执法技能不高、缺乏执法艺术等问题,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不善于释法析理、不懂得用法律手段处理复杂局面、不能够巧妙应对媒体等问题。为此,亟需加强全局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法能力建设。每一位民警都要精通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对常用的法律条款要能够熟练应用,同时,还要了解一些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知识,在执法中能够准确把握管理相对人的心理和情绪,善于与管理相对人沟通,采取灵活的执法方式化解争议,避免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力提高统揽全局抓大事的能力,预见危机的能力,用法律手段驾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媒体的能力。通过全面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为在执法实践中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我局按照“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建立健全交通执法管理体系的基本工作思路。即以提高交通民警依法履职能力、执法技能为主线,以解决当前执法不规范问题为重点,以突出教育培训效果为抓手,以建立完善执法规范制度为保障,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执法与人性化服务、严管与微笑北京交警形象),实现“两个和谐”(创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与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机统一,打造北京交管“第一窗口”,树立“首都交警第一形象”。
通过全年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开展,使执法公信力、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全警学习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执法错误率和批评类信访率双下降。
(一)强化执法不规范问题的整改与防控
一是以开展执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集中查摆、整改执法突出问题。对近年来目标管理考核、执法质量考评、各类执法问题通报等执法监督中发现的执法问题梳理汇总,明确急需解决的执法突出问题,分类拉出账单,进行深度分析,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强化监督,落实责任。特别针对容易引发敏感案事件、媒体网络负面炒作、执法安全事故和行政败诉等影响和谐警民关系、损害交警形象的问题,做到坚决纠正,加强防范;对按现有制度措施能够立即解决的执法问题,不等不靠,随查随改;对不能立即解决的建账立项,纳入督办,限时整改;对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按职责分工上报职能部门研究解决。
二是加强警示教育。梳理汇总因执法不规范引发媒体负面炒作、执法安全事故、行政败诉、信访投诉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事件、违法违纪案件和不规范执法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析理的方式,分析执法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引发民警思考,端正执法理念。
三是完善执法办案预警机制。每月对发现的所有执法问题全面汇总,分类评估,对未来可能成为普遍性或突出性的执法问题发布预警通报,提示相关执法单位和民警引以为戒,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防止问题的扩散、升级。
四是积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深入推进执法办案信息公开,健全外部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畅通外部监督渠道,充分发挥警风警纪监督员和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群众等外部监督力量的作用,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纳入整改。
(二)强化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结合当前执法形势,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新时期执法形象”为主题开展执法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大走访和征文等教育活动,引导全警深入思考,端正执法思想;同时,将执法理念、交警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全局各类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打牢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基础。
二是开展执法大纲学习培训。抓紧落实我局执法大纲的全员学习培训及考核工作,通过举办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现场演练、自测训练等方式,使全体民警扎实掌握执法的基本职权、基本流程和基本标准,有效提高执法水平和技能;通过推动各单位自考、各系统专业考试、全局集中抽考三级考核,确保学习培训的成效。
三是强化执法技能培训。抓紧完善《交通民警执法技能ABC》、《交通民警现场执法难点问题处置方法》、《交通管理执法系列问答》、《交通管理执法办案典型案例集》和《交通管理执法经验汇编》,制定《执法小分队查处酒后驾车工作规范》等执法技能培训教材,明确法律适用和证据规格,统一执法方式,传授执法技巧。不断丰富培训方式,依托我局四级培
训机制,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网上授课、比武练兵和旁听庭审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并通过模拟演练和轮岗轮训等活动,在实战环境中开展培训,进一步检验和提升培训效果。
四是创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分别以执勤大(中)队、车管分所和事故处理组、执法小分队、执法站、警组为评选对象,制定评选标准,开展全市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警组创建、评选以及经验推广等活动,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交警规范执法水平的提升。
五是强化法制服务。充分发挥各级法制部门、专兼职法制员,特别是执法服务队的职能作用,推行法制指导培训“三个一”服务方式(即法制处领导每月一次,局执法服务队每半月一次,支、大队法制科每周一次深入基层一线),帮助、指导基层单位和一线民警解决执法实战中的难题和困惑。
(三)强化执法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一是不断健全执法工作规范。梳理整合现行执法规范性文件,在全面清理执法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按照业务类别、执法事项进行分类梳理,修订整合,建立条块清晰、完整统一的执法规范库,为完善和执行执法规范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健全、完善执法工作流程、非现场执法证据规格、行政处罚案卷文书标准、重大敏感案事件盯办等一批执法工作规范,进一步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根据当前执勤执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交通应急指挥和协调保障、交通事故快清快处、执法办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涉警舆情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提高合法、灵活、稳妥应对突发案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案事件得到快速、及时、妥善处置,最大限度防止事态扩大,减少负面影响。
三是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继续落实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健全行政复议、诉讼、涉法信访、事故复核案件执法问题倒查机制,进一步深化执法办案回访、安全防范、现场执法记录等工作制度的实施,确保执行到位,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对执法工作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几个突出问题】推荐阅读:
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对策08-13
当前我县突出的治安问题原因及对策11-17
当前财务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悖论09-16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09-05
美丽乡村存在的问题08-23
美丽乡村建设ppp07-06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材料07-29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表态发言08-05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