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2024-10-14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共10篇)

1.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篇一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复习提纲

一、客观题

客观题

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1、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3、密尔的代议民主制理论

4、孟德斯鸠与洛克的分权学说

5、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民主集中制

6、法治的含义

7、法治原则的主要观点

8、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2、当选制度

第六章政党制度

1、现代意义政党的产生(英国)

2、划分政党类型的标准

3、主要政党制度类型及代表国家

4、日本的1955年体制

5、执政党与国家政党的关系

第七章 代议制度

1、“西门国会”的意义

2、英美法议会两院的名称

3、议会组织结构类型

4、现代议会的基础与功能

5、代议机关的职权

6、代议机关的内部组织

7、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国家议会的比较

8、议会议事规则共同遵守的原则

第八章 政府行政制度

1、主要的政府制度类型、特征及代表国家

2、国家首脑的定义

3、我国国务院实行的“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

第九章 司法制度

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特征

2、司法监督制度

二、主观题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论述题:2题,共21分

1、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政党政治的运作

3、美国、法国、英国三国的政府制度类型、特征及其内阁

4、司法民主的主要内容

5、人民代表制与西方议会制的比较

6、英美法三国的“分权制衡”模式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及合作形式

8、代议机关的职权

2.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篇二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迅猛发展, 促使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巨大改变, 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与此同时, 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该适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是当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全新要求与挑战。我们要在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新形势下, 找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有教育的相同之处, 以此为基础, 大胆创新, 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代科学发展观, 建立与全球接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并继续传承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 我们对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了解很少。其实, 发达国家是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穿插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中。他们通过这种教育使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和观点渗透到社会公众之中, 使社会成员普遍接受, 并使其认识到这一制度的规则和基本价值标准。在此基础上, 使之进一步懂得如何适应在所处的社会制度中生存与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着手于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取长补短, 并发表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在各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在正反两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总计, 吸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 同时提出了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强调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抓紧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间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认真对待的同时, 必须加以严谨的态度, 掌握科学的方法, 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 发挥其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创造性。我国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基本还局限于国内。当下,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 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掌握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缺点, 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完善和创新我国思想政治体系起到前车之鉴的好作用。加强了我们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决心, 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世界接轨。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认为不同社会阶级, 不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产物不同, 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甚至拒绝和排斥外国的思想文化, 致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长期不变的封闭状态, 缺乏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 努力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 新内容, 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 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发展, 对经验与教训作出正确判断的同时, 研究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和好的方法。这对我们改正现有问题、创新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改变那种抽象谈论大道理和脱离实际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的作法, 而应从全球角度, 从人与自然共生角度, 从民族间互依互存角度, 特别是要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等带有全球性、开放性、发展性问题的角度, 加快我们的步伐, 调整传统思维模式与陈旧的观念,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使我国受众者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努力工作, 为全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贡献。

摘要: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各具特色,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 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缺点,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实效性, 对于我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评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9 (6) .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特点及其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版) , 2008 (4) .

[3]曹燕妮.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J].华人时刊 (下旬刊) , 2012 (5) .

[4]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0 (2) .

3.中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研究 篇三

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研究,与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从中探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本科课程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的内涵

课程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行使管理职能,对教学活动各因素进行合理组合,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狭义指对课程采取的管理(经营)措施。是属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一部分。

二、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一)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

美国大学和日本大学都实行以学分制和选修制为核心的本科课程管理制度。学分制作为建立学生个性化主修计划、测评教师教学状况及教学成果、配置教授和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以及学费收取制度的重要依据,是美国大学管理本科课程的主要手段。日本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也很灵活,即使学习未满四年,也可以提前毕业或直接报考研究生。

在选修课方面,美国大学本科选修制由预选课、试听课、选课、退增课、交费等环节组成,在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每学期选几门课,选什么样课,选哪位任课教师,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通过试听课做最终决定。日本大学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出来选修所喜爱的科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在课程管理过程方面

在课程规划方面,美国、日本等大学凡涉及全校性的本科课程规划变革,学校都会成立由大学校方领导、学校专家、教育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本科课程评估委员会,对本校现行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根据课程改革思想,提出新的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方案,经学校有关机构批准予以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美国大学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多采用大课教授和小课讨论的形式。日本大学更多地采用小班级规模授课方式,将学生人数控制在20名以内,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大学采用较多地一个办法就是合作学习。日本大学在实践中,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研讨式的答辩为主。让学生不断动手探索,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彼此协作精神,同时研讨式的答辩检查督促了学生完成的实验工作。

在课程评价方面,美国大学注意定性和定量、课堂与教程、现状与未来的几个结合。另外,美国一些大学还采取非常规性的评估,如新来的教师要由同行评估或专家评估等。日本大学对课程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价结果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起到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在课程更新方面,美国和日本大学在课程更新方面,即课程设置和审批程序等方面都非常严格,但大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的不同理解设置专业课程,使大学课程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这有助于形成大学自身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大学能够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做出更灵敏的反应,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压缩旧有的课程,增设新的课程、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型和急需型人才。

三、目前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选修课的比重过小,课程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必修课分量过重,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在当今的大学课程设置上,一些学校仍然把选修课当作摆设、装点门面,而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有的把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和非限定选修,其中大量的都是限定选修,那么也就等同于必修。

(二)课程种类有限,内容含盖面狭窄

大学所开设的课程种类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宽泛,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也是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课程设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多方面的兴趣只能通过自学来实现了。由于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就大大降低了大学教育的社会作用,同时使学生和学校有了疏离感。这种课程的设置还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只有不足40%的内容是自己所需要的。对于所学课程内容陈旧率的问题,被调查对象中有24.5%的学生认为比较陈旧的知识占所学知识21-40%;有27.6%的学生认为课程知识的陈旧率在40%-60%之间。尽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陈旧率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出的事实是,我国当前大学课程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人数众多

我国多数大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采用传统的授教方式,即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被动单一呆板的教(下转第29页)(上接第27页)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使其教学内容很难互动起来。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也很难深入理解。又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大班教学是高校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学生和老师一起就特定题目进行提问、回答、讨论机会几乎为零。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五)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

国内部分大学虽然开发了网上评估系统,对其所授课教师,学生可以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的结果是否有专人汇总分析,同时编写学期评估报告,包括学生的评估分,教师的相对教学水平,课程及授课改进建议等反馈给教师本人,有待考察。所以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同时评估方式过于单一。

四、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弹性学分制,优化选课机制

实行弹性学分制是解决课程结构不合理和课程内容狭窄的有效手段。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学生可以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同时主修或者几个科系。二,学生的职业化学习,学校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开放式学习,建立学分转换制度,使学生可以在专业、院系、校际、地区之间流动成为可能。在选课机制上,是根据大学的传统特色和教师的整体专业优势和条件,设置各具特色的本科教育课程。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培养学生个性。

(二)建立学校一级的课程委员会,统筹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大学校方要真正重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从整体上对本科课程体系加以改革和创新,而不能只是那种修剪枝叶式的改革。为此,大学首先要加强本科课程管理的领导力建设,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本科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正规,使学校课程种类丰富,内容能跟得上现代化进程的形式,真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三)提倡设置更多的小班教学模式

增加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教育人才,是设置更多小班教学模式的前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倡学校设置更多的小班讨论课程,每个班限制一定的人数,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以此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四)本科课程体系应突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多样灵活

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反映其教师的价值、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应该是我国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着眼点。大学办学特色的突出标志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学校自身特色,这也是学校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具体表现。至于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应做到操作规范,反馈及时使评价体系过程呈运行状态。评课方式不单单有学生评教,还应该有教师互评、专家评教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进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圻福.大学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31.

[2]谢宏等.日本大学学生养成教育的特点.[EB/OL].http://www.shagri.org/nkrx/go.asp?NewsID=562.2009-07-29.

[3]旋天颖.美国大学课程与专业管理及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5):90-93.

4.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篇四

编制内容参考提纲

一、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方基本情况

投资方的基本情况应包括: 1.中方投资者:

(1)单位名称、地点、法定代表姓名、职务、国籍。两个及以上中方单位参加合营的,应明确一方为主办单位。

(2)目前业务经营情况(产品成本、价格、产量、销售利润情况)。(4)项目负责人办公地点、电话号码。2.外方合营/合作者:

(1)国别、公司名称、所在地(中、英文)、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2)外商的资金、业务情况。

(3)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和竞争能力。(4)外商联系人、办公地点、电话、传真等。

二、项目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2.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等。3.生产规模

4.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艺 5.产品的目标市场

6.计划用工人数,企业内、本国及外国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及其他辅助人员的人数、来源、配备方式及培训人员初步安排计划。

三、项目建设

1.项目建设地点,企业所需生产厂房及辅助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及层数的要求。2.土地面积需要量。

3.对水、电、气、热等资源的需求,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的初步估计。4.对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来源和供应及供应方式、价格等情况。

四、环境影响

1.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措施的初步方案。2.该项目产生的所有“三废”(水、气、渣、其它)的排放形式,排放量、排放污染物的形态、物质及浓度,产生污染物的工艺及采取的相应治理措施和设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环保投资额,达到的排放指标及设备引进方的排放标准。

五、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总投资

2.注册资本及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及融资方案

3.需要进口设备清单及金额

5.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王晓飞 篇五

2011级旅游管理 王晓飞 中外饭店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拉开了中国饭店与国外饭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相比之下,西方饭店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如果中国酒店采用完全的西方管理模式,必定会导致中国饭店的完全依赖性和不协调性,各方面的矛盾也会相互冲撞,不利于中国饭店业的健康良性循环。所以通过对中外饭店管理的比较研究,从其中的差异比较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促使中国饭店业的快速发展,建立独立的管理体系,使中国饭店业的管理模式的更加完善。

一、经营宗旨比较

西方饭店的经营宗旨强调顾客利益,股东与员工利益三者的统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多数饭店的经营宗旨则是把顾客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其次是员工的利益,最后是企业的利润,即股东的利益放在最后。饭店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满足顾客利益作为饭店的经营宗旨的核心内容,强调一切服务管理、组织设计、人力资源配置都以客人满足为基本依据,根本目的在于保证饭店的长远利益的实现。把员工利益放在股东利益之前,实际上则是为了保证股东利益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在国际饭店管理模式中,也是注重以义取利,如各种的优惠,免费服务,但这些义举的受益者是酒店的顾客而非其它,酒店更多的是致力于顾客满足,提高质量赢得顾客。

中国人受孔子的“义主利从论”的影响,在企业经营中强调饭店经营的社会效益。我国饭店对经营宗旨没有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酒店管理模式的第一优先。虽然大多数饭店强调“顾客至上”的经营宗旨,提出要创造“宾至如归”的饭店气氛,力图建立起“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饭店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众多的偏差。顾客至上意识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饭店的经营宗旨不明确。这种盲目经营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许多酒店不是真正的商业饭店,还带着浓厚的政治接待性质,饭店的经营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政治服务目的。对上服务而非对客服务,总经理于上属部门作行政指派,总经理只要把上级主管服务好,职位就保住。因此部分饭店把大量工作放在满足上级上,而非改进服务质量上及满足顾客赢得利润。中国饭店有些管理人员工作重点不是在满足顾客而是上级,顾客满足于企业利润无法保证管理层的地位稳定。而上下级关系是保证管理层地位的关键。在我国服务质量比较好的酒店,多是较早实施了政企分开,员工的提升与其工作绩效密切挂钩,这样才能激发管理层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比较

对于饭店而言,标准化是基础,个性化是趋势。标准化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是标准化服务的核心。

西方饭店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上完成了饭店服务标准化进程。随着饭店业的迅速发展,个性化的服务将会是更贴近顾客感受的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了客户的直接体验,是提高饭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90年代个性化服务则成为了西方饭店业的努力方向。个性化服务的优点是:同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容易促成额外的销售,容易得到顾客的满意,顾客的忠诚度加强,顾客

参与饭店活动等。目前中国饭店的服务质量管理存在推销不力、员工缺乏纪律且于散漫、形式主义、楼面服务可以取消等问题。领导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识浓厚,许多改革走过场,基本上属于情绪化服务。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饭店管理模式是克服情绪服务的良方。标准化意味着用数据说话。要求制定操作规范,服务程序,服务标准与奖惩规则,标准应尽量具体化,使之易于考核与评判,员工依据标准行事。因此,服务标准化则是目前我国饭店的普遍追求。中国饭店业无法跳越标准化而直接进入个性化阶段。只有在实现了服务标准化,才有可能创建个性化服务体系。

三、竞争比较分析

饭店之间的竞争形式有硬件:建筑,装饰风格,设施性能,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公众形象与知名度;软件的竞争及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竞争。

西方饭店注重外部扩张(连锁经营、合同管理及战略联盟)等手段来获取规模效益,采用品牌延伸的方式来适应差异化的顾客需求。因此,西方大多数饭店竞争靠的是管理技术,集团化竞争,网络化经营,服务质量与企业品牌。将重点放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上借此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饭店业近年来市场竞争策略与国外差异巨大,以低效率的人员推销为主要营销手段。酒店管理模式重点放在客源结构调整,产品服务改造升级与削价竞争上,对产品与服务的特性方面注重不够,企业形象及品牌意识较差,很少考虑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中国饭店竞争靠的是关系与价格,这是与外国饭店竞争关系中一个根本的差别。中国饭店与外国饭店竞争体现在形式上是个体与集团化竞争。

四、内部管理

西方饭店内部管理注重的是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目的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为此,饭店让员工了解经营情况,明确自己的工作状况,对一线员工充分授权。常用的管理方法有巡视管理、信息共享与参与管理。

我国饭店业的内部管理重模式、重监控,要求员工按模式行事。管理层的重要责任是监督员工严格按模式操作,侧重对员工的监控。常用的管理方法有重监控、轻授权的监督式管理。

五、运行机制上

国外饭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和效率较高。而中国饭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代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酒店管理模式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饭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

六、人力资源管理

西方饭店人力资源的重点在于激励、安抚员工、挖掘员工潜能。人力资源挂你的核心不在管人而在得人,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在内部营销方面,公司向员工传播企业经营价值、经营哲学、经营准则与长远目标,让员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建立起团队精神,共同努力与奋斗。在人员流动方面,由于高层的服务意识和企业的管理理念让员工更加稳定,人员流失较少。

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培训、调整劳资关系和稳定员工队伍上层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弱,缺少以人为本的观念,员工流动率高。在员工培训方面,重在服务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缺对新一代思维的研究。

七、战略意识

中国饭店也比较关注现金流量,力争在保持己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缺乏明确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关注企业核心竟争力增长,以形成长久竞争优势为战略目标,强调以战略管理作为基本的酒店管理模式,以对市场的控制力为规划依据组织结构典型的科层式结构。

西方饭店则是注重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以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为目标,还强调以战略管理作为基本模式,以地市场的控制力为规划依据。

八、规模经济方面

西方饭店业是兼具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的欧美酒店管理模式,在其基本完成了全球饭店市场的瓜分之后又呈现出整合发展的趋势,即:饭店管理模式逐渐从单一饭店接管向管理公司或饭店集团之间的兼并、收购或联盟的转型。产业模式呈链条连锁型。西方饭店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并且分布范围广。往往一个饭店的树立,伴随着相关产品的出现,拥有独立的生产、销售连成一线。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横跨国界,纵跨行业,品牌多元,以饭店管理模式统一的超级饭店集团和连锁化经营为主,产品高度标准化的酒店这种模式发展的方向,速度与形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牵引力。而国内饭店则以单体经营为主,集团化进程十分缓慢。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速度与形式则主要取决于行政命令的驱动力。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饭店集团始终在集团化进程中扮演着领跑和助动的角色。而国内的饭店基本上都是在模仿。

6.中外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 篇六

1、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背景不同,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与西方城市管理的体制是不同结构的。(1)我国城市管理政企不分,管理和作业不分。我国的城市政府既是城市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城市管理的施行者,政府身兼建设和管理两个角色,而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实行的是政企分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市长的主要精力用于城市管理,市长首先是抓城市规划,组织智囊班子帮助编制规划,并组织实施。市长通过抓规划,把国家的经济结构模式在城市结构中具体体现出来。(2)我国的城市管理重视思想教育,带有较明显的人治色彩。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重视法规制度,法制意识较强,政府各部门也围绕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各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是依法办事的立场和价值观一样,由此就降低了内耗,也有利于提高效率。全民法制意识下的城市管理对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城市管理中,我国的政府常常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相形之下,社会发育不够完善。西方国家一般是“市民社会”,大量的社会中介组织分担了城市管理的传统职能,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政府仅充当教练和裁判的角色;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志愿者组织更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西方城市管理模式和改革趋势对我国社区体制改革的启示。体制背景、社会基础等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管理的单一行政模式构成了转型期社区组织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分化,产生了新的结构要素,社区组织管理体系面临新的重组、整合与再造。尽管西方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对我国的城市管理实践与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必须结合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加以借鉴。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必须从结构上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遵循“社会化、协调性、专业化、法制化”的原则,从两个层面上着手构建全新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多元互动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一是从社区组织结构着眼,根据社区内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重构合理的社区体系;二是根据社区发展的需求,重建新型的社区组织,并赋予其独立法人地位。据此,要完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化,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是法规建设。法规建设是实施社会化社区管理的前提,为适应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必须制定和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法规,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社区组织的职能关系,使社区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制定科学的社区发展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其内容制定社区发展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规划的制定应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并且体现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利益。三是增强居民参与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促使居民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提倡社区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民主程度。四是社区整合。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关系,充分动用各种社区资源和社区管理手段,协调各组织间相互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

7.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篇七

那么, 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国外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如何才能改进和提高呢, 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介绍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 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 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 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分为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加剧, 人力资源管理已取代了人事管理, 并且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一)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规划,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指导思想, 它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 一方面, 很多著名的企业, 比如海尔, 联想等, 能够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性管理, 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一直持有管理以物为中心的观念, 根本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更别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在这方面讲,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在国外,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比较成熟,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色的发展模式, 比如日本本土的企业通常采用终身雇佣制, 这就要求企业不得不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很多能够进入我国的外国企业, 同样具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单从这一方面讲, 就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有利条件, 因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显示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使员工感受到在此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 招聘与员工职务配置方面。

在我国, 很多大型企业采用先笔试再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聘, 这与很多外国企业形式上是一致的。然而,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 人才竞争激烈, 再加上国人比较“好面子”, 就使得我国很多企业, 在招聘和职务配置, 乃至晋升方面, 存在很严重的裙带关系, 出现很多的不公平,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甚至促使形成了所谓的“拼爹时代”。

而在国外, 尤其是美国和德国, 企业中一般没有如此明显的裙带关系, 反而存在比较强烈的个人主义, 以及一切看结果看效益的观念, 在员工招聘与职务配置上, 相对比较公平, 基本可以做到能者居之。这种观念会促使员工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竭尽全力, 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培训与开发方面。

在我国, 有些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并且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去培训员工, 比如, 有些大公司采用委培的方式, 让员工进入高校学习。但是, 很多中小企业, 一方面由于本身资金不是很宽裕, 另一方面, 对他们员工进行培训的观念不强, 而且由于中小企业人员更替比较频繁, 员工忠诚度低, 这些企业管理人也害怕白做功夫。

相比起来, 国外企业更能认识到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的重要性以及它能带来的巨大利润, 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一般而言, 国外的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的投入比较大, 比如日本的“蓝领工人白领化”培训体系, 德国对员工进行双轨制的职业教育, 而且法律规定所有企业必须承担培训徒工的义务等等。

(四) 绩效管理方面。

绩效考核是对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的考核。在我国, 由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 所以, 虽然很多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 但是总体上还是缺乏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 比如一些国有企业, 考核主要是思想和态度考察, 员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事进行相互评价, 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一些小企业, 唯一的考核就是指标完成情况, 人人有指标, 时时有指标, 这都不符合现代管理意义上的绩效管理要求。

在国外,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展比较成熟, 很多公司尤其是进入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 拥有非常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比如在美国,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已成为管理层中非常重要的群体, 这些人员能够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战略服务。所以, 美国企业的管理, 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 对很多问题的管理都有比较详细的明文规定, 这就方便了对员工的绩效管理。

(五) 薪酬福利管理方面。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薪酬福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 由于很多企业对于薪酬福利所能带来的激励效果, 认识不是很充分, 所以, 没能充分发挥薪酬福利体系的激励作用。比如, 很多公司只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保险, 而不缴纳员工需要的住房公积金, 或者很多企业, 制定的工资水平没有考虑员工的突出贡献, 采取一律均等的形式, 严重的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薪酬福利方面相对也是比较完善的。比如美国员工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 日本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 韩国则在利用薪酬福利激励的过程中, 比较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

(六) 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在我国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以及儒家思想的渗透, 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 存在比较严重的等级观念, 这一方面会使管理者产生骄傲情绪, 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另一方面, 会导致任人唯亲现象的发生,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 会导致企业人才创新积极性下降, 威胁企业的存亡。

在国外, 也有些国家比如日本和韩国,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具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 强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而西方国家, 则比较强调个人主义, 人人平等, 比如美国, 非常重视个人观点,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为什么美国人的创新能力比较强。

三、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通过对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 不难发现,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 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下面我们根据以上的比较, 来探讨如何改进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人力资源之所以存在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深刻的认识到, 人力资源的宝贵性。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有意识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详细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 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位置。

(二) 提高人才录用选拔的透明度。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今天, 必须更加强调提高人才录用的透明度这一观念。提高透明度一方面, 能够给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人才, 提高企业在萧条经济下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 能够增强社会公平性, 体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可以设立严格监督机构, 对录用人员进行深入调查, 或者加强可以通过把录用与考核人员的工作进行外包, 由利益无关的第三方代理完成。

(三) 重视员工的培训。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人人必须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才能不断进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要想发展, 就必须让自己的员工, 不断的学习, 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应该还是保有“培训是花钱的事”, “培训是企业的成本”这些观念, 而应该相信, 人才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对于人才的培训, 是一种收益大于成本的盈利性投资。

(四) 注重完善激励机制。

当今社会, 企业的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适有效的激励机制, 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由上文可知,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并没有充分发挥绩效激励和薪酬激励的作用, 在如何留住人才问题上, 做的并不太好。

为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激励行式, 比如传统的物质激励, 目标激励, 奖罚激励, 还应该与员工多沟通交流, 进行情感激励, 信任激励。特别建议要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非常重视薪酬激励制度, 并且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发达国家企业的工资分配具有两个特点: (1) 合理拉开员工的收入差距。 (2) 收入显性化、福利社会化。如对高层经理的股票期权、股票增值计划, 对一般员工设立表现奖和员工持股计划等。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五) 采用民主管理, 重视个人主义。

我国很多企业具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观念, 使得员工不敢违抗领导的意思, 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使企业失去了创新能力, 严重禁锢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 在此建议企业采取更加民主的管理方式, 多重视一下个人主义, 鼓励员工解放思想, 表达自我, 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中, 实现自我价值, 达到双赢局面。

总的来说,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比较特殊的管理, 因为对人的管理远远难于对物的管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起步比较晚, 所以在加强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要多多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 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已经被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不断相互影响, 各国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彼此学习。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等方法, 对中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和探讨, 以期找到一些改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参考文献

[1]赵曙明;高素英;耿春杰;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在华跨国企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1期

8.中外犯罪预测比较研究 篇八

关键词:犯罪预测;比较研究;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55—02

美国的犯罪预测起步较早,20世纪初已经开始。而国内犯罪预测的研究仅十几年的历史,虽然起步较晚,但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1]。由于国内外社会环境、执法环境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犯罪预测研究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比较中外犯罪预测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犯罪预测的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外犯罪预测研究的主流方法与国内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犯罪预测研究应数理化、微观化、组织化等发展思路。本研究未见报道。

一、犯罪预测的地位

1..犯罪预测结果是政策、措施制定的依据。对于预测结果呈下降趋势的犯罪类型,说明政策、措施运用得当,按照既定方针执行,在社会无重大变革时,可以维持其下降趋势。但对于呈上升的犯罪类型,则应采取对策加以控制。尤其对于对于上升迅速的犯罪类型,应果断采取措施加以遏止。如拐卖人口案件近两年呈两位数的速度增加幅度,国务院立即采取措施,组织开展的《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遏止发展势头。

2.犯罪预测结果可以成为目标管理的指标。目标管理的核心是目标的设定。哈罗德·孔茨教授认为,目标指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管理效能的发挥,过高的指标不但不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成为失败的指标[2]。按意愿进行指标设定,往往会偏离实际,违背科学,结果事与愿违。预测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减少了人为因素,降低被管理者的对立情绪,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犯罪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措施落实成效的判别依据。预测的指标是按原有的方式运作时将会达到数值。对于增长较快的案件种类,政府将会采取措施加以遏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必定会遏制拐卖人口案件上升势头。采取措施后的实际案件数量(实际值)与预测的案件数量(目标值)之差(△N)就是措施落实的成效。

现代管理是量化管理,科学的量化管理不仅仅是单纯“环比”之比较,而且应是各地区或各公安局的“△N”数值之比较。由于各地区原有条件、状况不同,案件上升速度不同,相同的措施执行力度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对于上升势头较强的地区,只有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力度,才能达到上升势头较弱地区相同的“环比”数值。因此,用“△N”作为措施落实成效的判别依据具有科学性。

二、国外犯罪预测研究概况

192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E.W.伯吉斯教授对伊利诺斯州三个矫正机构所假释的三千名罪犯所作的释后研究,设计了假释成败的关联表,形成了伯吉斯犯罪预测法。继伯吉斯之后,193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卢克夫妇发表了《五百名犯罪者之经历》,提出了格卢克少年非行早期预测法。1951年美国犯罪学家奥林对伯吉斯的假释成败预测方法作了改进,提出了奥林假释预测法。

KATEJ.BOWERS等人对夜间盗窃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作案地点与时间的变化关系[3];Terance D等人对犯罪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多元离散分析方法,分析犯罪案件的关联性,对预测案件种类的变化具有价值[4];Matthew J.Giblin对70个机构内的犯罪案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单位犯罪与机构的规模与单位内部结构紧密相关,预测了特定组织结构的单位的治安状况[5];LAWRENCE D等人对连续五年的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老人交易受到攻击或伤害,从而预测了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受害率[6]。1972年,美国学者克劳在《女性犯罪人的养子女:对他们的逮捕记录的研究》中,比较了养子女与其血亲之间的犯罪率差异,结果发现,养子女的犯罪率与其生父母更为一致,说明遗传因素对犯罪有一定影响,预测了血亲关系犯罪率关联度[7~8]。

三、国内犯罪预测研究现状

国内犯罪预测研究目前主要为宏观预测。如对下一阶段全国社会治安形势进行的预测;[9~11]对某一地区犯罪情况的预测 [12~13];对某些部门行业犯罪情况进行的预测 [14~15]。进入21世纪以来,数理预测方法受到重视,使犯罪预测由定性走向定量。数理预测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组合优化分析方法和事故树分析。魏智远采用三元法对刑事案件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 [16];刘小娟,高连生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刑事案件进行了动态分析 [17];李其富采用优化组合法对刑事犯罪进行了预测 [18];黄超等人对影响盗窃案件的结构因素的重要度进行分析,将宏观预测推向微观预测 [19]。

四、中外犯罪预测之比较

犯罪预测是犯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预测应建立在雄厚的犯罪学知识基础之上,而犯罪规律的揭示本身就是犯罪预测。国外对于犯罪预测的研究主要采取实证的方法,通过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归纳,得出重要的相关因子,从而揭示犯罪发生的规律。这种研究一般以影响犯罪的基本因子为基础,属于微观预测范畴,揭示基本因子与犯罪的形成的内在关联度。实证分析由程序、经验、量化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经验是实证分析的第二个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证分析就是经验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观察和实地感受,强调感性知识的认识论意义,强调用事实说明事实,反对动辄探求事物的本质 [20]。

然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应是系统地揭示犯罪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这点意义上说,国内犯罪预测研究的数理化是直接向着寻求本质规律发展,但揭示本质规律应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理论研究将变成空中楼阁。

因此,国外片面强调实证研究,强调用事实说明事实,使研究停留于经验层面并不可取。国内走捷径,直接进行理论研究使研究空洞无物,且难以深入,亦不可取。应将两者结合,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适时进行理论研究,遵循认识论的循环上升法则,不断深入研究,最终揭示本质规律。

五、国外犯罪预测研究的启示

1.加强实证研究。国内的经验研究样本量普遍较小,且缺乏定量分析,缺乏追踪研究,使经验研究停留于总结层面,而数理研究缺乏调查的基础,使其停留于宏观,少见对于犯罪成因的数理预测研究 [21]。

2.成立研究组织。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从事犯罪调查和犯罪预测的专门研究机构,犯罪预测工作往往由政府司法局或基金会出面组织或予以资助,并且动员各方面专家参加,立足于直接与预测对象当面接触。国内犯罪预测研究虽逐步受到重视,但未见成立犯罪调查和犯罪预测的专门研究机构相关报道,犯罪预测研究未进入组织化阶段。

3.强化微观研究。注重对犯罪的成因科学研究,把犯罪预测建立在科学认识犯罪成因的基础上,注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4.采用计算机技术。英国爱丁堡计算机研究所,将某一区域曾经出现的犯罪高峰时刻的有关数据编制成计算语言,从而预测出某一城市可能出现的犯罪高峰的时间、地点。前苏联,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借助计算机进行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综合和储存工作,每隔三至五年就要对各大城市的犯罪趋势进行一次预测。东欧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计算机整理犯罪、整理情报 [22]。计算机预测犯罪更为全面、科学和准确,我国应建立电子计算机技术预测犯罪体系,开发计算机技术预测犯罪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甘妹.犯罪学原论[M].台北:汉林出版社,1985.

[2]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KATEJ.BOWERS,SHANE D.JOHNSON and KEN PEASE.PROSPECTIVE HOT-SPOTTING: The Future of Crime Mapping1 BRIT.J.CRIMINOL.2004,44(2):641-658.

[4]Terance D.Miethe;Timothy C.Hart;Wendy C.Regoeczi.The Conjunctive Analysis of Case Configurations: An Exploratory Method for Discrete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Crime Data.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2008,24(2):227-241.

[5]Matthew J.Giblin.Structural elabo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the case of crime analysis units.Polic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006,29(4):643-664.

[6]LAWRENCE D.CHU and JESS F.KRAUS.Predicting Fatal Assault Among the Elderly Using the National Incident-Based Reporting System Crime Data.HOMICIDE STUDIES.2008,8(5):71-95.

[7]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7.

[8][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学[M].吴鑫涛,妈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2.

[9]梁晓军,高展.“十五”期间犯罪预测与侦查工作机制创新[J].公安研究,2001,(7):30-33.

[10]刘昊阳.21世纪我国刑事犯罪活动的预测[J].辽宁警专学报,1999,(2):1-4.

[11]冯树梁.20世纪末社会治安趋势预测[J].公安研究,1997,(2):29-31.

[12]傅翔,黄伟.宝山区刑事犯罪趋势的预测及工作措施[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8):34-39.

[13]陈仪.福州市近五年刑事犯罪特点及趋势预测[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40-45.

[14]刘铁牛.高校保卫工作预测理论研究[J].保卫学研究,2003,(5):9-11.

[15]陆立忠,杨子丽.对聋生走上社会后的犯罪预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3):21-24.

[16]魏智远.刑事犯罪回归分析与数量预测[J].公安大学学报,1993,(1):47-51.

[17]刘小娟,高连生.灰色系统理论在犯罪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1):44-48.

[18]李其富.最优组合预测方法及其在犯罪预测中的应用[J].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26-27.

[19]黄超,李继红.盗窃案件的事故树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3):135-141.

[20]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00,(4):29-39.

[21]王洪革.基于定量分析方法的犯罪预测与成因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G]//长春理工大学优秀论文集,2004.

9.中外动画的比较研究(论文) 篇九

随着近几年日本动漫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竞相模仿也已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这样的邯郸学步,甚至让日本动漫画家都提醒:中国的动漫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特色。另外,国产动画形象不可爱、不好玩、缺少幽默夸张,故事老套,不吸引人,已是多年的老问题。而且,国产动画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也显得过多。业内人士指出,现实题材应该是动画产业的主战场。贴近生活的动画片可以吸引各年龄段的观众,从而引领更广阔、多层次的衍生产品市场。

“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所以我们这年龄阶段看动画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次太小,不但国产的动画片只有7岁以下的人才看,连引进的动画片也只是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所以无怪乎几年前引进的《灌篮高手》会引起轰动,相信很多大人看见《灌篮高手》后也会惊呼:“居然还有适合高中生看的动画片!?”这是中国动画业的悲哀!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老美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代表有迪斯尼、华纳等公司。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对的,定格画面就较多(1995年的超人气大作《新世纪Evangel ion》创造了3分50秒定格且无对白的记录,但销售量仍排亚洲第一,庵野大神的功力真是高深莫测!),节奏也较慢。代表么……吉卜力,CAINAX、SUNRISE、东映……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造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像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中国动画的观众没有7岁以上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幼稚园动画”。

(二)问题与对策

然而,形成“幼稚园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① 对动画概念的错误认识及对观众年龄的狭隘定位

前面提到,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所谓)之能事。因此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了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被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海底总动员》。

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

② 题材陈旧且无聊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大都局限于改编动物童话、民间神话、古代故事,缺少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题材。一些根据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片,由于其产生的年代局限,多少存在明显的说教色彩,缺乏亲切感和童趣,这只能说是成人眼中的动画形象。国产的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二、三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说得再不客气点,日本的三流科幻片《咸蛋超人(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把它归入动画片)都比它们来得好看。

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贴近青少年生活)。③ 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看起来,中国动画恐怕还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纸+水彩纸”的“幻灯式动画片”阶段吧(未证实),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有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

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画)相比,就连传统上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儿童涂鸦略高一筹。如果有人指着电视屏幕上的一堆单调的色块得意地说:“这是咱们国家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么我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

④ 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电视台动画部”或“××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支持的,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当然也就比不过外国的“文化侵略”啦。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有市场又没有观众的垃圾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性动画市场。

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

⑤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在搞动画,内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为它赚钱。“因为现在一般是决策者、策划者是制作人,而不是具体搞动画的。这好比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教别人开车。”(徐克语)而国外“加工片”的泛滥,更导致了我国本来就少有的有能力的专业动画人员的思路匮乏,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既然“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小孩本来就没有欣赏的能力,也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制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经此借口偷工减料。

解决方法:培养专业的动画制作队伍,并合理使用;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⑥声优质量低劣

中国播出的动画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经常可以看见我国配音的外国动画片的高中生尚未变声(例如月野兔)之类的情况。而无论是“酷哥”还是搞笑专家,在国内都是“千人一声”。港台的声优虽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与角色本来的年龄、性格倒没什么大的出入。

解决方法:提高配音的素质,可以学习日本,将声优当作明星宣传,既促进了他们的上进心,又使动画片加工更正规化。进口片放原声既体现了原来的气氛,又节省了经费,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的青少年,看的是《灌蓝高手》、《口袋妖怪》、《花木兰》,喜欢的是“酷”。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国产动、漫画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近来出现了一些本土漫画杂志,虽然临摹的作品还比较多,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们的动画业呢?

我国总是引进一些外国动画,在引进动画片(尤其是日本的)时,由于引进者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动画片会受青少年欢迎,且内容要绝对“健康”(不排除某些人想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大人气的《新世纪EVA》可能就是因为内容有一些“血腥”(?)或“少儿不宜”,或是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而索性“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不予引进。或者更简单的原因: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受欢迎的动画片(!)。

最近的《宝莲灯》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平了。实际上,《宝莲灯》的水平绝对不低于日本(那当然与《EVA》还是没法比),但它还是失败在题材上,如果不经过再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看到媒体报道《宝莲灯》首场由于张信哲出席而爆满且初中女生占大半时,我的心情的确只能用“悲哀”来形容。一部动画片需要歌星来拉票房,不是动画的悲哀又是什么!

国内现阶段的不少青春漫画作品,或多或少都摆脱不掉日本动、漫画的影子。在我们开创自己的青春漫画、动画新类型的阶段,模仿并受到国外作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探索和发展中国风格的本土青春动画片需要一个过程。如今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国内的创作者已经具有了这种创作意识和创作思想,并始终相信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不会因模仿与学习而丢失。

(三)它山之石

中国动画始于1926年“万氏兄弟”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至1936年,他们撰文高度赞扬美、苏、德等国的动画作品,并提出了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在中国电影界中,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还要有教育意义。”他们提倡创作中国式幽默的动画片,寓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以此为始,万氏兄弟开创了中国动画理论的先河,并使中国动画片从40年代起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举在亚洲取得了领先地位。

翻开《世界动画史》,对上个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动画的介绍有4页,而对日本动画的介绍不足两页。但从70年代至80年代末的介绍看,关于中国的不足两页,而对日本的介绍却有7页之多。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中、日动画之间的差距。同时,鉴于美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所居的特殊地位,我们也愿把美国动画的一些特点列出加以比较研究。在对三国动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时,我们从美、中、日三国动画片在艺术风格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考量:我们认为在这方面美国是真正居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动画风格从三四十年代起就有了革命性的发展,他们首先摒弃了动画人物必须是喜剧化的固有观念,又有效防止了将动画人物变成画出来的演员这一限制动画片特有艺术表现力的创作风格,提出动画是用抽象的风格直接表现内容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使美国动画片中的人物及其性格都能得到多层次的塑造,显得丰满而给人较为深刻的印象。正是这种动画理论的发展,使美国在世界动画的统治地位从此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而日本的动画片使用的却恰恰是这种被美国同行摒弃了半世纪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戏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它们虽很有市场,但比较公允地说,日本动画人物的塑造就其艺术的深刻程度和表现力而言,不仅无法与美国相比,就是与部分优秀的中国动画艺术品相比,也有不如。

《北京晚报》前不久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动画太弱智》。作者在文中根据一项动画调查提出:“国产动画在小学以下反响还可以……初中观众几乎被日本动画一网打尽。”而之所以“初中观众几乎被日本动画一网打尽”,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动画缺少青春偶像片,这只能说明我们国产动画的受众面还不够广,适合中高年级孩子看的作品还够多,但这决不足以说明中国动画的“弱智”。文章过分褒扬日本动画而贬低我们自己作品的观点大可商榷。事实上,该文中所说我国中学生对日本动画情有独钟的现象,恰恰反映了8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我国电视一代的文化品位。换句话说,这种热衷只能说明电视一代对文化和娱乐的浅薄需求。假如我们依照如此浅薄的文化品位来夸大日本动画的艺术价值,无疑将给我国动画事业本身带来一场灾难。

实际上,在世界上受通俗文化冲击最强烈的美国,当电视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动画界也曾面临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同样的问题,也走过相当长时间的弯路,但他们最终走出了浅薄艺术的藩篱,电视时代美国动画超级巨头海纳•巴贝拉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海纳先生在80年代对曾为本公司赢得巨额利润的粗糙动画作品提出尖锐批评并感到无地自容:“实际上,我有时看我们好些片子时真恨不能钻到椅子下去。”这种觉醒使美国动画界许多有识之士坚持沿着高品位发展道路前进,为在美国的电视一代中保留一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四)前景

最近,上海美影集团制作的青春动画片《我为歌狂》已经在上海及其他地区播出,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中央电视台目前也正在制作系统动画片《梦里人》。该片原是一部在初、高中学生及部分大学生中备受欢迎的原创漫画作品。在众多动画节目里,这类反映国内中学生校园生活的青春动画片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观众的关注。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中国动画界的有识之士并没有走简单模仿日本动画片作品的道路,没有单纯为市场而适应电视一代的浅薄艺术品位,没有用我们的作品加入摧毁青少年想象力的行列。中国有志气的动画工作者们在自己的探索尚不成熟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将在艺术上征服欧美主流市场视为已任,从未放弃用动画这种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的内容,引导而不是简单地适应青少年的文化品位。承担起拯救下一代想象力的重任,成为我国动画工作者矢志不移的目标。

中国动画的明天,将是灿烂的。

五、研究体会

在调查实践过程中,我们一开始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我们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得并不深。后来我们上网搜集有关资料,查找有关书籍,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与鼓励,分工合作,不断讨论与修改论文,最终得出研究成果。

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大家的团结与努力,还需要用亲自实践来证明理论。我们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10.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篇十

摘要:本文在实践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阳朔西街与新西兰北部地区为对比案例,分别从企业发展概况,从业人员和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但是也存在诸多差异,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

关键词:旅游小企业 特征 对比研究 中外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 and Williams,Cressy and 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 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 North,1991)。

S.J. Page等学者于19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 Page, )。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 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 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 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 & 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 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 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 ,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 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 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强. 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2.风笑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狂人之感想下一篇:erp财务部门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