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研究

2024-09-03

南海问题研究(共8篇)

1.南海问题研究 篇一

南海问题

摘 要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 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人说我国的国土象一只雄鸡,但如果把我国的海洋算进去,我国的领土更像一把火炬。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1]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

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抗不见。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并认为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

我国需要南海地区和平,并南海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规定,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不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只是一份政治宣言,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倒是各方领导人一言九鼎的承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按照这个宣言,有关国家今后将不允许再占据南沙群礁并在上面建碉堡、飞机跑道等军事设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避免冲突的爆发创造客观条件。南海问题在现阶段,只能依靠外交斡旋和外交技巧进行巧妙周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国家的利益。[4]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还有,在东盟10+3中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心有人希望南海地区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沉默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国际法中的“领土变更方式”涉及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征服以及民族自决、公民投票、收复失地、交换领土等。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先占”、“时效”和“收复失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不以武力相威胁”也同样,但事实上的占有和占领即使是非法的,也有一个时效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一种沉默的默认,为避免“默认”和“时效”,要有积极和及时的应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先手”。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马汉说得明白:“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5]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2.南海问题研究 篇二

一、南海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以争夺资源为主的国家利益之间的斗争,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南海问题的一大焦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估计, 未来十年中国50%至60%以上的石油必须依赖进口, 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此外, 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 目前的原油进口有一半以上来自中东。考虑到中国未来巨大的能源需求量, 以及过度依赖中东石油的现状,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急需提高石油自产量。但是, 中国目前陆地石油开采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 所以海上石油开发将会成为我国能源的战略重点。

1、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基地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 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等海区齐名。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关于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调查报告认为, 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 仅在南部的曾母暗沙、文莱沙巴等5个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 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就达到了200亿吨左右, 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外国地质研究所的4名科学家在东南亚地矿能源第8次地区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也指出, 南沙地区所含有的碳氢化合物资源总量相当于10亿吨原油, 其中天然气占70%, 其余的也相当于100亿桶石油, 价值1260亿美元。此外,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调查船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发现可燃冰存在的可靠标志--冷泉, 它被认为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初步的探测表明, 仅在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区, 可燃冰的储量就已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的一半左右。有中国学者估计, 整个南海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1/3, 未来的20年只要开发其中的30%, 每年就可以为中国的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所以, 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那么目前面临的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所导致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增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南海是我国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

南海在中国能源运输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海位于亚洲大陆和南洋群岛之间, 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每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大型油轮及货轮在这一水域航行, 大小船舶超过4万艘以上, 其中全世界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都是通过南中国海来运输来的。目前, 我国的原油进口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来源过于集中, 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二是原油进口运输方式单一、路线单一, 90%以上的原油进口都要通过海上运输。在海运路线中, 除了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的原油走太平洋航线以外, 其他原油运输都必须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这一线。目前的这种能源进口结构、运输方式以及线路选择导致我国能源战略对南海的依赖程度过大, 安全稳定性非常脆弱。一旦这条能源运输线被切断, 以中国目前的原油自产量恐怕难以应对, 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无法估计的。所以说, 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但取决于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也取决于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二、影响南海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1、区域外大国介入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 美、日、印等区域外国家纷纷加快向南海地区渗透的步伐。美国加强了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 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 密切开展与南海诸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合作, 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日本一向视南海为传统势力范围, 南海的航线更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于其石油供应和其它商业运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日本加紧推进南向政策, 加强对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和控制, 目的就是要利用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阻碍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步伐, 增加中国开发南海资源的阻力, 甚至威胁中国的南海能源通道安全。为实现大国梦想, 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推行“东进政策”, 目的就是要将影响和活动范围扩大到南中国海及部分太平洋地区。美、日、印的介入, 使得南海地区形势更为复杂, 严重影响我国南海能源开发、输送的战略布局。

2、南海周边国家对能源的激烈争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南海周边国家就纷纷开始在南海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采。由于各方对于海域划界的解释不一致,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国际机制, 东南亚各国在南海领域大肆开发和掠夺油气资源。目前, 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多家公司合作钻探了大量钻井, 绝大多数位于争议海域。在介入南海主权争端的国家中, 菲律宾主要通过招标与外国公司展开合作的形式在南海海域开发油气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印度尼西亚大规模开发南沙附近的油气资源, 并将大部分属于中国海疆线内的海域“出租”给外国公司。马来西亚、文莱主要在曾母暗沙盆地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开采。越南已经与美、法、俄、德等外国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共同开发了白虎、大熊和青龙三个大型油田。如今世界大国纷纷卷入南海能源开发, 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3、南海不稳定因素对能源运输通道的威胁

目前我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单一而且有限, 主要是海上运输线路而且集中于海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一线。据测算, 我国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 每天通过该海峡的船只有近六成是我国船只。可以说, 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 马六甲海峡恐怖主义和海上犯罪活动频繁发生, 对我国能源通道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 现阶段我国海军还处在向远洋发展的过程中, 能源运输的安全防卫能力在这一地区还十分有限, 如果马六甲海峡安全局势恶化, 将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输送航线。当前马六甲海峡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已经使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加快了军备扩张, 导致我国海疆防御压力加大, 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增多。而美、日、印等国对该海域的积极渗透介入则使得该地区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4、海上油气资源开采面临的技术挑战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深海钻探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 例如, 2011年5月, 中海油“海油石油981”在上海完工, 我国拥有了首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但是, 我国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仍然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从技术研发到实际的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二是海上油气输送技术难度高。因为海上油田原油多具高粘、易凝、高含蜡等特点, 同时还存在高温、高压、高二氧化碳含量等问题。三是南海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夏季有强热带风暴, 冬季有季风, 还有内波、海底沙脊沙坡等, 使得深水油气开发面临更大的挑战。四是经济高效的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难掌握。南海油气田大多具有底水大、压力递减快、区块分散、储量小等特点, 在开发过程中将面临更多复杂的技术难题。以上种种技术难题, 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和运输。

三、保障南海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南海的能源战略地位及其重要。为了维护我国在南海地区的能源利益与安全, 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南海能源的开发力度, 另一方面要确保南海能源运输线路的安全。而确保南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则是我们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当前, 南海形势总体上较为平稳, 我们应该站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 思考南海能源安全问题, 制定维护南海稳定、能源安全的战略决策。

1、增强能源紧迫感, 树立能源安全大局观

按照南海周边国家现有的开发速度, 只需2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将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殆尽。所以我们在处理南海能源安全问题上首先要增强紧迫感, 放任不管的态度只会使南海的油气资源损失更多。其次, 处理南海能源安全问题要站在国家安全利益的大局上来看待。南海问题错综复杂, 根据当前形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解决的办法:第一是稳定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第二是防止其他大国的介入;第三是保障航道安全;第四是减少资源损失;第五是争取最终解决划界问题, 实现长期稳定。保证南海能源安全是我国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和治国兴邦的战略需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要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 全面制定南海能源安全的战略对策。

2、创造性落实“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政策

中国一直坚持以“主权归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方针为指导来处理南海问题。但是, 这一政策在南海周边国家疯狂开采掠夺中国南海资源的现实中, 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这些国家不仅在继续开采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还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已占岛屿、岛礁的实际控制, 强化对“主权”的宣示。面对周边国家的行为, 中国必须加大力度, 捍卫和维护自己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鉴于当前的形势, 中国在奉行“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政策的同时, 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讲究策略, 要创造性地落实“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方针。最近提倡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扩大合作范围,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所以, 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中国-东盟南沙资源开发共同体, 在有争议的领域共同勘探、开发海底资源, 真正落实“共同开发”的政策, 使南海的资源开发规范化, 减少摩擦和争端。

3、从战略高度处理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南海地区的稳定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南海问题上, 中国一直主张协商与对话的立场, 寻求多种途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主要表现在:一、增强政治互信。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寻求多边协商的渠道, 希望通过对话合作机制来寻求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方式。二、促进经贸合作。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 贸易额的迅速增长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贸易合作来促进利益争端的解决越来越成为一个共识。三、除了官方合作外, 中国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非官方的交流, 包括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的各类研讨会。目前, 南海争端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解决机制, 处理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 对维护南海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4、合理开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斗争

在南海能源问题的解决上, 与周边国家开展合理的地缘政治斗争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东南亚各国情况各异, 利益诉求千差万别, 开展地缘政治斗争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对新加坡、泰国等关系比较融洽的国家, 可以保持传统的友好态度;而对越南、文莱、菲律宾等争议较大的国家, 就可以选择适当地在政治、经济往来等方面予以打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东盟的关系。在南海问题上, 东盟往往以一个整体对外说话。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中国-东盟合作平台, 积极开展与东盟的对话与斗争, 形成能源问题解决的共识。此外, 还可以利用东盟各国之间的矛盾, 各个击破。例如文莱和马来西亚之间存在分界线的争议, 柬埔寨与越南有历史恩怨, 这些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总之, 应该把握时机采取多样化的斗争方式, 以便使我国在南海能源问题上处于有利地位。

摘要: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能源运输通道, 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 由于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周边国家对南海能源的争夺以及海上油气开采技术限制等诸多因素, 南海的能源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南海局势, 我国必须增强能源安全紧迫感, 加快南海能源开发, 积极制定南海能源安全的战略对策, 才能保障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南海,油气资源,能源安全,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杨青.中国又回到贫油时代[J].中国国家地理, 2004 (3) .

[2]李金明.南沙海域石油开发与主权纷争[J].南洋问题研究, 2002 (4) :45.

[3]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张运成.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107.

[5]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89.

[6]李清平.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J].中国海上油气, 2006 (2) .

3.马来西亚与南海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马来西亚;中国南海;南海诸岛;处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D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2-0018-02

一、中国南海问题的由来及演变

首先我们对“中国南海”这一概念作一个界定。本文所指的中国南海,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其中的中国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沙群岛问题。但在国际上,有些国家把“中国南海”称为“南中国海”,实际上是把二者混为一团。严格来说,二者是有区别的。“南中国海”是指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半岛之间的被9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围绕的半闭海,东西距离约1 380公里,南北距离约2 380公里。环绕南中国海的九个国家是: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和柬埔寨。南中国海北半部中国的“U”形线内,分为3个珊瑚群岛以及一个水下群礁,即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水下的中沙群礁,这就是我国所指称的“中国南海”。

二战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以各种借口对中国的一些南海岛屿提出主权和权利要求,并强制占领了中国南海的一些岛屿,构成了今天所谓的南海问题。这可以称为南海问题的萌芽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以军事手段或其他的主权声称形式占领和宣称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从而使中国南海问题引起世人广泛地关注。

80年代后,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使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可以这样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時也正是因为这个公约,却给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侵犯我南沙群岛主权提供了所谓的借口和依据.为我国处理中国南海问题制造了许多的障碍。

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的能源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为了加速发展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严重,于是想方设法寻找能源的突破口。中国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自然成为东南亚周边国家觊觎和抢占的目标。而且纷纷寻找各种借口,打着联合开发的幌子,进行招标联合开采油气资源,大肆地侵犯我国在中国南海海域的主权。

直到今天,中国南海问题俨然成了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充斥和纠缠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对我国的国家政策走向的制定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构建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有这些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国家意志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决心。

二、马来西亚与中国南海问题

1979年马来西亚发布了一张新地图,公布其单方面声称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同时以南沙群岛中的某些岛屿位于其声称的这一大陆架界线之内为由,第一次正式将南沙群岛南部部分岛礁列入马国版图,对南沙群岛主权提出要求。

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先后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多个岛礁,从公开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确认和证实的有:弹丸礁、南海礁、光星礁、安渡礁、榆亚暗沙、簸箕礁。1983年马来西亚正式侵占弹丸礁。据马来西亚外交部称,1986年占据安渡滩,1990年该礁上有20名士兵。而南通礁上有一方尖碑形状的航海灯塔,据说由马来西亚维护;马来西亚亦将中国1987年建立在南通礁上的一块石制主权碑移走。1999年马来西亚被发现正在榆亚暗沙(Investigator Shoal)上建立一座两层楼的水泥建筑物。1999年6月和8月马来西亚炸毁榆亚暗沙和簸箕礁上建筑,并且马来西亚在榆亚暗沙和簸箕礁两处礁盘上修建设施,所以相信簸箕礁也被马来西亚占领。

另外,马来西亚在南康暗沙附近建有大量油气井,所以相信南康暗沙、北康暗沙及中康暗沙也均被其实际控制。而光星仔礁与光星礁距离很近,也可能早已被其占领或者宣布为“炸射靶场”场地。同时马来西亚也在曾母暗沙盆地钻井开采油气,而曾母暗沙是一个常年湮没于水下的暗沙。也就是说,除了柏礁被越南占领外,马来西亚基本上实际占领和控制着其声称的南沙群岛12个岛礁中的其他所有岛礁。只是各方并未公开说出来而已。198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资料汇编》中曾指出马来西亚先后侵占我弹丸礁、安渡礁(光星礁)、皇路礁、琼台礁、南安礁、南通礁、南海礁、簸箕礁、榆亚暗沙、柏礁等,并擅自宣布矿区范围线,共侵占我国17万平方公里,把曾母盆地最有油气希望的大部分划入其管辖范围。

马来西亚在侵占弹丸礁后,先是改名,将其命名为Pulau Layang Layang(马来语中Pulau为“小岛”之意与Terumbu相似,Layang为“燕子”之意),又在上面建立了海军基地,随后将弹丸礁开发建设成人工岛,另外马来西亚还在弹丸礁上建了飞机场,1994年马来西亚向外界开放此岛。从此世界各地游客前往该岛旅游者络绎不绝。

马来西亚也是第一个和最大的一个盗采我国南沙海域自然资源的国家,马国在南沙海域的油井数目超过了南沙争端5国在此海域的油井数目总和的一半。在1995年时马国已经盗掘南沙估计约为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的油气田开采的天然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压缩天然气厂,生产的压缩天然气主要卖给日本。

另外,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签有“五国防卫安排”(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经常在南海海域进行“五国军事演习”。在2004年的4月的“五国军演”由马来西亚主持,马来西亚将这一次军事演习地点选定在靠近文莱的南海海域进行,虽然马国称这一地点的安排是为了便于邀请文莱日后加入演习,但是这并不掩饰马来西亚意欲通过在这一海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演习来向中国施压和示威的作用。

三、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主权属我”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于这点我们应当坚持,也是我们同周边国家进行沟通协调的基础所在。

首先,中国政府应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海军在南沙诸岛驻军,在我国领土上构筑工事、长期驻扎,以震慑和回击一切来犯之敌,保护好自己的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同时,中国军队同样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展示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维护中国的海洋主权。

其次,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南海主权归属的史料和法理研究,为我国主张南海主权和相关权利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应注意对国际海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日后万一有国家将南海争端提交至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做好法理等相关准备。

第三,在有争议的海岛、海域加强经济开发,进行科研勘探、渔船作业及海上采油等活动。

第四,加强中国对海岛的法制管理,通过法律依法行使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进行有效的管理。

最后,注重地图在解决划界争端中起的重要作用。国际法的规定和国际著名的划界案例都显示出地图在证据上的有力作用。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司法判例和各国权威最高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立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中国能够以承认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的大量地图作为划定南沙群岛海域边界的依据。从历史实践来看,中国政府制定的公开出版地图,尤其是“9 条断续线”的划定,为争取南海主权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灵活与务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尽管中国政府应当坚持“主权属我”,但在当今严峻的南海局势面前,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下,更应当运用灵活而务实的方法来保卫自己的权利,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设性方针。中国在对南海主权问题上之所以采取较温和的态度,是与当今国际形势分不开的。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不可能把领土争端上升到第一要务,而应当在保证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这一复杂争端。

其次,随着世界各沿海国对海上资源争夺的加剧,南海周边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必将日趋激烈。一些国家为维护和扩大其在南沙的实际利益,必将继续加强针对南沙的各项战备活动,这一状况大大动摇了南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只有秉着互利互让的精神进行协商谈判,才能缓和这一危险局势。

再次,南海主权争端日益复杂化,我们不仅要面临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对抗,还要警惕大国借此插手干扰,同时,这一争端还涉及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等多项重大利益,应当在坚定的主权信念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以达到妥善的解决。

最后,南海主权争端影响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影响到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本着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美好愿望,中国应奉行克制灵活的外交政策。

在南沙群岛争端上,马来西亚是只说不做的典型,而马国政府也善于和中国政府耍口头上的太极功夫。每次对中国领导人访问马来西亚时提出“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马来西亚都会以让中国政府满意的“会认真研究”来作答。而中国政府对马来西亚倒是当做朋友,仁至义尽。但是实际情况是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南部的中国传统海疆线内钻了大量的油气井,开采了大量的油气,马国国家石油公司或独资,或与壳牌等西方石油公司合资经营这些油田。因经济合作、国际问题上的看法一致而交好是一桩事情,马来西亚侵占我国南沙岛礁和海域是另一桩事情。我们应时刻不忘,南沙群岛是我们的海域,我们的岛礁,我们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参考文献:

[1]张海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金明.南海争端和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南海问题研究 篇四

自从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国人的动武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地叫个不停,似乎只有一战才能让南海众小哑口噤声、停止挑衅。

也许乘势一战而收复黄岩岛,更能满足不少国人的胃口。然而,这种因怒而战的冲动却极可能把中国苦心经营起来的和平崛起战略给毁掉,从而正中那些域外大国的下怀。

5月17日,针对部分中国网民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黄岩岛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将致力于通过外交协商解决黄岩岛当前事态。

外交部对这种网络舆情动武声音的正式回应,再一次地申明了中国依然在坚持着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方针。

面对南海的复杂变局,中国政府在战略层面上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守而不战,以和图存,以为积蓄国力、和平崛起赢取更多的机遇和时间。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上升通道,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优先锁定下来的目标。用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这不仅可以彰显中国这个域中大国的仁义,同时也还能堵住那些中国威胁论者的口舌。

南海争端关乎中国核心利益和主权尊严。主权在我、共同开发,这一底线谁也不能触碰。周边国家只有共同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谋和平解决、合作共赢之道,才可能把这个争端之海共建成一个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南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才可能彼此相安无事、和平交往起来。

在菲方闹腾得正欢,而国人喊打之声震耳欲聋的那些时日,笔者就断言过中菲的这种南海对峙危机将很快通过中美之间的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而降下温来,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个和局。

在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模式上,胡锦涛强调:“中美必须抛弃传统大国关系中的那种冷战、冲突逻辑,要更多地相互尊重,彼此关照核心利益。”这种定调无异于给美方敲了一记“尊重中方南海关切”的警钟。经过这样的敲打,美方果然在中菲对峙上谨言慎行起来。在通过军事、外交应对的同时,中国也还动用了自己的经济制裁,也即减少对菲旅游和芒果贸易,而使其外汇锐减、怨声载道。面对国民的这种抱怨,菲律宾的总统也很快就求和服软起来。先是派特使来华寻求对菲旅游与芒果贸易的恢复,后又紧急电话叫停其退役军官登岛插旗的挑衅。

透过这次中菲南海对峙危机的化解可以看出,对付这些争端小国的挑衅,不一定非要动用武力、大打出手。通过大国伐交与经济制裁,也同样能够不战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政府在这场危机的处置上,能够坚守和平解决的方针,克制、坚忍菲方的狂躁与叫嚣,似乎早就做好了这种非军事斗争的准备,以静观其变、灵活应对。

在激愤言战的舆情越来越尖锐抱怨中国对外挑衅应对软弱的风口浪尖,解放军报发表的这篇社评——“有理有利有节 赢得更大战略主动”,就似乎很能体谅政府这种克制、坚忍的苦衷。

这个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温冰,通过自己的观察而

分析道:“黄岩岛事件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域外大国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事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取利的险恶目的。„„中国政府的战略克制与有限行动,在外交上保留了继续采取行动的空间,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只要我们刚柔相济,只要我们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揭穿了那些挑衅者人为制造事端、有意激化矛盾的险恶用心,同时也还对政府的外交应对与问题处置进行了一种策略性的阐释,使国人的焦躁情绪得到了一次有效的缓解。

不仅如此,事件的演变与结局,也还再一次地证实了中国政府坚持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策略的正确性。事实上,坚持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的方针,不仅是中国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带头遵守,同时也是对自己坚守和平发展道路的最好践诺。坚守这种策略,不仅能够保持住中国以大事小的仁道,同时也还能够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中国大而不霸的诚意。

守而不战、和平解决,这不是中国的软弱,而是它在这种利益交织的复杂变局中,与争端各方共建地区和平之必须。只要各方都能够秉持这种以和为贵的诚意,共同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海就一定能够共建成一个合作共赢之海。

守而不战、和平解决,这也不是中国怕战,而是它赢得更多和平崛起机遇与时间之必须。只要中国和平崛起了,它就能够更多地通过这种大国伐交、经济制裁与军事威慑这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而捍卫起自己更多的海外权益与主权尊严。

可以断言的是,只要中国能够排除各种噪音干扰、继续从战略层面上坚守住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的方针,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那些意欲破坏中国和平崛起的挑衅者们就会更加焦躁不安、束手无策。到头来,就会像眼前的菲律宾那样而不得不屈从于中国的军事威慑与经济制裁。中国要想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捍卫起自己更多的权益和尊严,就必须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这种和平崛起战略。

当然,为了更好地守而不战、和平解决,通过那些高精尖武器的不断研制与展示,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威慑与战略吓阻,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这种展示让那些域外大国看到了这种介入搅局的巨大风险,才可能使其规规矩矩地与我们相互尊重、彼此共和起来。

与其自我鼓噪起来,正中人家的下怀,还不如埋头于自己的和平崛起与体制变革,以更好地凝聚民心、积蓄国力。

5.南海问题的争端 篇五

———浅谈我对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的表现的看法

一. 南海遭遇侵占了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上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而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最近中菲美济礁之争又将南沙争端推向一个高潮。

关于南海的争端,可说也是历史遗留的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由于内忧外患的问题而错失了对南海领域的守护时机。对于周边的小国家的非分占领,中国政府为了创造一个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一直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下把事情拖延到现在这个局面。但是现在,中国不能不去直面这个敏感的话题了。

二. 不能上当,拒绝战争

南海争端的升级与美国在背后一直搞的小动作是脱不了关系的。插足他国的争端,挑起更多的矛盾,阻碍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似乎是美国最大的爱好。美国的确非常迫切想来得到一场战争,以扭转经济急转直下的困境.危机有多大,人类的战争就有多大!美国全世界积极的寻找战机!这是每一个当选总统最大的承诺.综观近几十年的美国,每一个总统上任,都在积极筹划战争,战争是转嫁国内经济矛盾激化的最佳途径!

危机当头,作为中国领导决策人该做些什么呢?国内军方是否被蓄意的挑衅所激怒呢!如果以弱击强,那就会正中对方的圈套!那是否就没有解决办法呢?有,而且是最佳的解决之道!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当条件还未成熟之前的上上之策!

目前形势严峻,南海问题一定要得到合理又不失中国威信的有效解决!。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避实就虚”和对方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就是充分运用经济杠杆,抛售美国国债,彻底搞垮对方的心脏要害-经济。激化对方内部矛盾制造内乱,让它首尾不能相顾。

再说了,一战争起来受害的还是人民百姓,更何况这是一个武器怎样先进的时代啊,一开打那还得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三. 驻军,一定要驻军

不能再退步,别人是一步步紧逼,如果再退,想退到什么时候,领土都没有了,要经济要发展还有什么用,这就好我认为现在在所有岛屿上能做的就是驻军,(你硬,驻军也不会影响和平解决,不硬,什么都别扯)一定要驻军比是一个人,夺走你的四肢,给你全世界的钱,你还能护的住吗,有钱又能干什么,驻军,一定要驻军,不惜一切代价。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菲的领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不做霸主,但也不

能没有一点霸气,任人欺负,回顾别国做霸主的也都过得很好,反而更没有人欺负,也没有别国敢去占人家的领土,也没有人反对他们的霸权,相反大家都去巴结他们,谁硬才听谁的,高尚的道德和礼仪是对懂得高尚的人和国家说的!

想中国早一百年也是文明国度,以诚挚的热情欢迎四方朋友,可有国家因为你热情好客而不来瓜分你,难道因为你礼让日本就不再南京屠杀了,有过吗?世界就是这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中国要强大,为什么要强大,不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欺负,现在有人欺负我们,我们就应该为了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战斗,什么叫强大,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不单单是有钱,有力量,而是敢下手,敢玩命,叫谁在惹我们时都想好了它的性命,中国有句古话,楞的怕横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如果你不要命,你的命也许保存的更长,因为别人不想死,就不敢惹你!相反获取利益贪图便宜是每一个人或国家都会毫不犹豫去做的!

你让,让到何时?想留给子孙什么,也许我们没钱,但脊梁要硬,能顶天立地,我就不相信,十六亿人就守不住那一片海,骨气何在?尊严何在?若中国连这么一片海都守不住,中国在外面的华人华侨还能有尊严吗,还能有地位吗,以后中国人在外面还能挺起胸膛吗,不怕自己弱,怕自己没骨气,怕自己认熊,况且中国现在也不弱,凭什么要让他们欺负,我们这么多年发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国际上站得住挺得起腰吗,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让,坚决一步不能退,玩命也不能退,不是我的不强求,是我的天皇老子也别想抢一点,逼急了死都一起带上!

我们以前因为内忧外而错失了派军队驻守的机会,才让旁边的小国占了便宜,现在就落下了大麻烦。这就仿佛大人在放纵一个小孩子,如果当时没有阻止他拿这件东西,那么等到他拿了以后就很难再叫他还回来了。小孩子别看他小,但实际是很难对付的。所以一定要驻军,让他们时刻知道这是中国的领地,中国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

四. 起航吧,军舰

2009年3月爱调研就南海争端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看法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在南海争端问题上,我国派超大型船只镇守海域对菲律宾等国将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也有43%的受访者对此举的效果表示不确定。其实我的看法是,这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因为中国“渔政311号”巡视南海,就引起了菲律宾朝野震动。

中国的海军实力是足够对周边的小国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的。派大型船只镇守海域,以及定时派遣巡逻舰队的巡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对南海怀有非分之想的国家带来压力!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会退让,中国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是软弱的!中国不做霸主,但有霸气!

班级:08旅管

姓名:陈姗姗

6.南海问题解决方案 篇六

第一、与美、日、韩国家继续进行经济互绑,形成你亡我亡、你生我生的局面

美国商业周刊:中美已被经济捆绑在一起2007年07月21日 星期六 08:12由食品安全之争而有可能引发美中贸易大战,令全球关注。美国专家撰文指出,贸易大战会让两国皆输,唯有合作才会有更多收益,因为两国关系和未来已被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7月18日发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北京公司负责人大卫.迈克尔(David Michael)撰写的文章,论述了目前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美中关系,并得出两国“只有合作才会双赢否则就会双输”的结论。

文章指出,在美国与中国爆发一场贸易大战之前,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领袖们应该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贸易赤字,而是要考虑这个复杂而且性质正在转变的美中经济关系。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称,2006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325亿美元。这的确代表着一种真实的经济不平衡,它也制造出一套复杂的挑战,而且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虽然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来说,寻找外部原因是很自然的,但事实则是,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应该为这种贸易不平衡负主要责任。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出口,都是由外国公司驱动的,而中国国内的许多市场相对来说也是对外国产品和品牌开放的。因此,贸易赤字只反映出复杂的全球化的现实。

丰富的西方品牌

这也反映出许多非中国公司的决策。那些在中国建立的非中国公司总的来说,是让想他们自己和他们的顾客受益。这样考虑一下:在所有的“中国货”中有接近60%的产品,都是那些寻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最新基础设施的非中国公司而生产的。

美国消费者每天在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电路城(Circuit City)、梅西(Macy)等其它大型零售连锁商所购买的那些商品,都标出由西方人设计并符合西方质量标准的品牌,但这些商品却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为了保持货源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其它国际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每周都在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产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纯粹属于自己的出口基地。它与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两个亚洲国家的本土公司,在出口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出口游戏却完全被外国公司主导着。

入世提升了中国的冲力

那么,中国自己的市场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国从国外进口许多外国货么?虽然中国没有进口足够的美国货来缓解两国的贸易不平衡,但与早前相比,中国正在从美国购买很多商品,而且在其经济继续蓬勃发展之际,中国可能会在未来进口大批的美国货。

例如,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自2001年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文)的出口,已经增长了 190%,使其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如果要是把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也包括在内的话,那么中国已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销售率的增长,要比美国在同一时期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率,高出了12倍。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喜欢外国品牌。而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将寻求外国制造的商品。美国和其他非中国国内品牌已经支配着许多行业,包括家用小车、移动电话、电脑打印机和高端电视机。

快餐、飞机和医疗仪器

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中国上海工作的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迈克尔,还在文章中强调指出,中国的消费者其实很喜欢美国的一些名牌产品。比如说,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就是美国的别克车。如果你想享用一杯咖啡或炸鸡,找到星巴克或肯德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虽然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都是中国产的,但他们引进了美国提供的管理和设计,甚有美国的雇员。此外,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还主导着中国日益壮大的商业客机市场,还是中国所有的高端医

疗仪器和设备的提供者。

美国和外国产品在中国表现得如此之好,其原因实在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市场总得来说是对外国产品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市场对外国产品的开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外国产品正扮演着一个很大的角色。

文章称,这也应该是我们的提示:让中国市场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但目前最主要的例外是,中国的服务领域如金融服务、通信、媒体和娱乐等,还没有完全对外国公司开放。这也是美国的贸易谈判专家应该从法律上给予关注的领域,因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市场将会让美国的经济获益。另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就是旅游业。中国消费者渴望到美国旅游,到美国去花钱。为此,美国的政策应该逐步改善,更好地抓住这个时机。

松驰的法律环境

已经在中国和亚洲工作了13年的大卫.迈克尔在文章中写道,顾全美中经济关系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是对两国都有巨大好处的贸易,而不是想方设法地设置障碍。如果我们这样做获得成功的话,美国还可以获得一种影响,它可以说服中国打击盗版和保护知识产权也符合自身利益,而这些问题又都是美国公司极为关注的。此外,美国还可能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推动中国向前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保护。这将包括实施更强大的环保排放标准,对新的能够加工出更清洁燃料的炼油厂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要求中国国内的生产者遵守全球公认的污染标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正取得进展。中国也需要面对其他问题。尽管它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中国人仍然有18%的人口是世界上的穷人,有1.5亿人低于每天1美元。但据世界银行统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正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一点应该是美国值得高兴的。

无数人脱离贫穷

我们还应该感到高兴的是,皮尤民调机构在2006年进行的一份全球民调显示,中国人对美国有着一个整体的好感。它还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态度,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那些更传统的盟友。

文章指出,在我们考虑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让我们反思一下:过去十年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已经帮助无数中国人摆脱了贫穷,也助长普遍亲美的态度,并帮助美国公司提供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它有可能在未来创造出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那么,是否有其

他可行的剧本会比这些更积极呢?

可以把美国与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摆到桌面上来。中国的主要优势是,它拥有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其骄人的基础设施可以让那些进入中国的美国公司获得这些劳动力,它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无论是货币的调整还是贸易壁垒,都将无法改变这一局面。事实上,牛津分析最近曾报导说,即使是25%的升值,中国货币对贸易赤字而言,只会带来轻微的变动。

对每一个人都重要的问题

要中国走回头路,放弃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越来越大的角色,这不是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真正至关重要的,就是美国要与中国一道解决重要的共同利益的使

命。

中国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政策,以及地球变暧方面所作出的决策,将会很快成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届时将会从中受益的美国也会保证,这些问题在我们与

中国的整体关系中是突出的。

第二、稳住周边国家,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政治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经纪上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

首先,奉行相融以利的原则,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理论学派的罗斯克兰斯认为,一个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或者开放性较大的国家,割断对外经济联系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及支付重新建立国民经济体系而导致的“调整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这些国家不倾向挑起破坏经济联系的战争或冲突。自由派还主张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但只有在国家期望于可预见的将来出现高贸易水平,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的情形才能实现。[14](P7)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对南海国家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这自然会增加南海周边国家对未来与中国贸易的预期,有助于增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倾向。而一旦建成包括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和中国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在经济层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中国经济吸引力日增的情况下,与东盟各国形成“利益共享、危机同担”的经济实体,使东盟各国能分享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惠。第二,在“主权归我”的前提下,把“共同开发”具体化,并兼顾东盟各国的现实利益。第三,使东亚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形成呼应,打造好东南、西北两个平台。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双方的互信。

第三、军备竞赛,拖垮南海周边国家

最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类似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南海周边国家都大肆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新的作战系统的引进某种意义上开始改变南海地区的传统局势。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势最终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平定南海局势的战略和战术。

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问题,起因也涉及到了中国。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战力持续增长,在南海地区实施远程作战的能力也明显上升。周边不少国家都与中国存在领土和海上经济专属区冲突。以越南为代表的南海周边国家感受到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压力,于是也就有了所谓军备竞赛的开始。部分国家首先开始的大规模军购活动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成员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力量对比及动态平衡。现状一旦被打破即形成了连锁反应。与中国没有大规模领土争议的国家为了维持自身区域内的实力地位,也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这场军购游戏。近些年,东南亚国家就先是战舰,接着是战机,然后是潜艇和反潜机,大宗军购接踵而至。军备竞赛的苗头已经很明显了。

从短期内看,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对于中国在南海范围内的军事优势会形成一些冲击。当然,这个冲击主要并不是在实力层面,而是在心理层面。对于中国来说,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作战系统的军事大国面对东南亚仅有部分现代化武器的中小型国家具备战场的不对称优势。在系统对抗中,几种先进的武器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以一个军事大国的眼光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军事系统都是残缺的,弱点明显的。

从东南亚国家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却并非和中国眼里一样。他们面对中国,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吓阻。大量的军购多少含有壮胆的成分。在他们的眼里,只要具备给中国造成更大杀伤的能力,就必然让中国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三思而后行。同时,加强军备也是告诉自己,还有手段来应对中国。这种心理安慰,对于弱势国家政权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这就类似于皇帝的新衣,只要自己感觉到穿上了就不会有什么不妥的感觉。

多年来,中国军费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在南海周边范围内部署的海空力量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从战争形态的角度而言,中国也领先东南亚国家很大一截。即便是中国军费增幅下调的2010年,7.5%的增长率所代表的绝对数值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仍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因而,在南海冲突没有缓解前,东南亚国家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不会消失,只会与日俱增。

换句话来说,从当前中国军费在GDP的比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未来比较高的增长仍然是可以预见的。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是东南亚国家所能够比拟的。因此,当前这样一种慢慢兴起的军备竞赛氛围必然给东南亚国家带来长期的财政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是持续增长的。

也许有部分国家会在这个过程中试图退出军备竞赛。这个时候,中国就应该主动操作,通过适当的刺激来让其无法退出游戏。特别是面对与中国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存在冲突的国家,手段是多样的。对于这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式政权,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领土问题上刺激民意,使其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继续在加强军备的道路上走到底。

持续增长的财政压力总有一天会达到临界状态。此时,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获得国家意义上的安全感。如果美国的力量愿意实质性介入南海地区的话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就从目前美国的态度而言,显然并不愿意过分深入一个中国力量的内线位置。美国更愿意做的是以东南亚国家本不多的硬实力来有限地牵制中国。因此,东南亚国家很难获得美国实质上的保障。至于其他国家,有那个意图,也没有那个实力。即便是如今很是嚣张的印度也是一样。

近期,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斗争中也有所加强。如果这种趋势保持下来,势必会对东亚国家的压力上升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中国所需要的局面,就是压力突破临界点后的恐慌情绪。也许这个情绪在平常并不明显,可是只要中国施加一点军事上的刺激,无疑会爆发出来。这样做,可以直接刺激南海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很简单,就是战舰战机前压一些而已。

一系列变化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逼迫这些国家最大程度地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达到透支。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将中国现在面对的状况不同的对手变成同一状况的对手,从而为未来解决南海问题进行最优化的铺垫。就南海周边国家而言,军备竞赛是他们手头资源所能进行的不多的心理安慰手段。

南海问题上真正让中国头疼的怕就是对手多。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真是不少,换了谁也头疼。若每解决一个国家都靠战争,中国就必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付出更大代价。同时,其余国家会感受到危机,从而去加强自己。自我加强的手段越多抱有的侥幸也越多。因此,压榨对手使用后续手段,对于我国解决南海问题错综复杂的局面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如果中国能够面对的是同一类型,已经达到透支状态的国家。那么解决一个之后,将对其余国家造成最大化的威慑。他们缺少新的心理安慰手段。少给对手一些侥幸的理由,一波流解决的可能性将变大。这就如同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中国和英国谈完之后葡萄牙就没有悬念了。究其原因,葡萄牙不如英国。既然英国都顶不住,葡萄牙没有道理能够顶住。

领土冲突并非立马爆发战争,而是一个政治手段不断上升,冲突烈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手段,才是战争。中国就是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最终手段发挥到极致也阻止不了什么。失去希望,剩下的当然是绝望。军备竞赛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南海周边国家用上这一套来获取心理安慰了,也正说明中国给他们的压力已经到了他们要用上不多的后续手段来抵抗的层面。或者说,南海周边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在未来改变“保持现状”策略的倾向。无论哪种情况,他们无疑害怕了。把握住这一点后,寻找机会给予最后一击仅仅是一个时机和决心的问题了。

这里面基本不存在抱成团的问题。只要我们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就不会有其他国家来出头。虽然其他国家也很清楚一旦开始我们必然要最终解决问题,但是并不会有那种勇气提前站出来。究其原因,还是一种侥幸和观望的心态。

美国因素在这里仍然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近年来外交姿态的一些改变已经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东海、台海、南海都将成为美国的主要试探方向。针锋相对地迎接美国的试探也算是剥离南海周边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这一点,无论是中美斗争还是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斗争都是相当重要的。切忌习惯性地“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没有错,新时代的韬光养晦却不是这样了。我们不去抢别人的,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要坚信,美国是不敢投入大把力量进入到南海的。

7.南海问题研究 篇七

黄岩岛 (曾用名:民主礁) , 属于中国中沙群岛中露出水面的岛礁之一, 位于东经117度, 北纬20度以南、10度以北 (北纬15°07′) 。北距广州600海里, 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黄岩岛处在3500米深海盆上, 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黄岩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是我国渔业产业发展的优良地带, 其次, 还有大量汽油资源, 对于缓解一国的能源危机有很大作用。

二、黄岩岛争议的端倪

自古以来, 黄岩岛就在中国主权的管辖范围内。根据史料记录,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1279年进行了“四海测验”, 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在黄岩岛。可以看出, 在元朝时期, 中国就发现了黄岩岛。1935年1月, 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 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 并将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 同时列入中国版图。1947年10月, 政府核准以及公布的有关于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 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 并列放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 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 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在中国政府官方地图中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在中国广东省和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都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在90年代以前, 我国与菲律宾有过五次较大的军事行动, 但对黄岩岛是没有争议的, 菲律宾承认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从九十年代以后, 双方发生了很多争议, 其中两国在岛上均无永久设施或主权标志。1997年菲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标志。此外截止到2008年, 菲律宾海军还是实际控制该岛。仅允许旅游潜水 (1998) 和业余无线电探险 (1994, 1995, 1997和2007) , 但会受到菲海军的监视。

2012年4月份爆发的争议是近年来爆发的较大的一场。分为四个阶段;2012年4月10日到4月15日之间;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 被菲军舰干扰, 菲军舰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 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

4月16日到5月初, 菲军方加派军舰, 菲政府要把争议提交到国际海洋法法院进行裁决, 中国对此置之不理。此后又派了海政船去黄岩岛附近。

5月初到5月中旬, 菲仍坚持要把争议提交到国际机构, 而中国仍坚持黄岩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在5月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一篇文章《黄岩岛争议;忍无可忍, 就无需再忍》。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虽然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但是忘战必危, 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 我们没有打不还手的雅兴。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去威慑住各种武力挑衅, 哪怕是狐假虎威式的武力挑衅。引而不发、示而不用是让问题回到和平途径的最好办法。”

5月16日至今, 中国宣布争议南海地区进入休渔期, 双方事态进入缓和阶段。

三、《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一) 简介

当谈到《南海各分行为宣言》的时候, 应先提到的1992年东盟南海宣言。1992年7月举行的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 通过了《东盟南海宣言》, 呼吁相关国家“以和平方式, 而不是诉诸武力”去解决争议, 并就相关的问题, 例如南海的航行安全, 毒品走私问题等, 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1995年开始构思南海行为准则, 主要依据是上述的东盟南海宣言的第四条, 即, “建议各方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相关原则为基础, 建立南海国际行动准则。”1995年开始, 我国和菲方对南海以及其他合作领域磋商的联合声明同意了有关行为准则的八项原则。1996年东盟外长会议赞同以及在1998年东盟首脑会议提出了建立行为准则的想法, 中国于1999年同意谈判行为准则。在随后的几年里, 中国和东盟进行磋商, 由于各方利益的交织, 在磋商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摩擦。同时也搁置了很多争议焦点。2001年7月, 菲草拟了一份新的地区行为准文本, 但是删去了引起争议的涉及准则覆盖的地理范围。2002年11月4日, 柬埔寨金边举行第八届首脑会议上, 东盟与中国领导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二) 内容

该行为宣言由10条组成。第1条涉及到各方行为的法律基础, 各方重申坚持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第2条责成各方按照上述原则和在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寻求信任的途径。

行为宣言有抑制各方行为的规定, 即通过积极的方式, 目的是减少南海领土和管辖权争端的摩擦。宣言第4条写道:“有关各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 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自我克制是《1992年东盟南海宣言》的一部分, 它呼吁“有关各方采取克制, 以便为所有争端的最后解决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吉隆坡公布的东盟-中国联合声明中强调了“为促进该地区的和平, 稳定和加强相互信任, 有关各方同意继续采取自我克制和以冷静与建设性的姿态处理相关的分歧。”宣言第5条明确了这种思想:“各方同意在使争端复杂化或逐渐升级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活动处理中, 采取自我克制, 其中包括抑制在目前无人居住的岛, 礁, 滩, 洲以及其他地域的居住行动, 以建设性的姿态处理他们的分歧。”宣言的第5条和第6条还列举了讨论的模式和可能行动的地区, 公开了各方以建立信任为目的, 在不太敏感的地区合作活动的方式。

2011年7月20日,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简称《宣言》) 高官会上, 中国同东盟国家就落实《宣言》指针案文达成一致, 并由7月21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通过, 这为推动落实《宣言》进程、推进南海务实合作铺平了道路。其中第6条规定, 应在有关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实施《宣言》的具体措施或活动, 并迈向最终制订“南海行为准则”。

(三) 分析

1.宣言的性质

根据国际法的原理, 想要构成一项国际条约, 多边条约的形式要件包括通过谈判, 议定约文, 签署, 而且条约在批准以后才能对相关国家产生效力。而《宣言》仅仅得到了各国外长或是特使的签署, 并没有得到批准, 因而在形式上还达不到构成条约的标准。

条约的实质要件是指各国代表具有缔约权, 各国切实达成合意并且有关规则不违反强行法。《宣言》中不仅没有变现出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相反都是一些含糊其辞, 缺乏明确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说法。而且在磋商过程中各国已经明确其性质, “旨在促进睦邻友好和地区稳定的政治文件, 而不是解决具体争议的法律文件。”可见, 《宣言》的性质是一份国际政治文告。《宣言》也就不具备国际法上的拘束力, 其承诺的实现依赖于有关国家的道德水平和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2.磋商和签署对象

在多轮的谈判中, 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一方, 以东盟作为一方进行的, 而且签署而是在这两方在在2002年金边东盟首脑会议上完成的, 但是东盟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但毕竟不等于成员国本身。东盟不能代替成员国行使谈判, 缔约等的职能, 东盟所签署的法律文件对其成员国没有拘束力。

换句话说, 即使如果日后中国和东盟以《宣言》基础进一步达成了国际条约或是行政协议, 东盟各国仍可以不适用该条约或协定, 比如说前段时间爆发的黄岩岛问题。因为缔约方是东盟, 而不是各国, 那么其成员国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就不承担履行条约的义务, 而由此引发的国际责任也只能由东盟这个国际组织承担, 不履行该条约的成员国退出东盟就可以了, 并不需要承担违反条约的国际责任, 更是无从谈起强制执行条约或协定。

3.争议解决方式

《宣言》采取了一揽子协议的方法, 《宣言》在制订和签署时, 是一种“全部”方式的产物, 尽管其规范还是非常含糊的, 但是其体现的价值取向, 就是一揽子的方式, 一劳永逸地解决南海争端问题。

可是这种方式并不具有可行性, 由于南海的复杂地理情况的势必导致划界问题会牵扯很多国家, 同时各个国家处于本国利益的考虑, 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相当多。比如本黄岩岛争议中, 菲律宾很明显地是跳过该《宣言》来主张自己的权利的, 宣言倡导的和平解决争议问题的想法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4.宣言的未来形式

在去年进行的落实方针中, 可以看到, 中国和东盟各方都想要达成一个统一的准则, 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黄岩岛问题出现以来, 这种制定统一准则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但是也应当看到这种统一准则的可行性很小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已经达成的规范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

四、解决黄岩岛争议的途径

解决黄岩岛的问题, 从《宣言》的角度来看, 存在以下几种思路:

第一种是单边解决, 即由有关的国家采取单方面的措施来解决争端, 理论上, 单边路径并不一定违反国际法, 但是从实践意义上来看, 很多国家采取单边措施, 会片面强调本国利益, 而伤害到别国的利益。具体到黄岩岛争议上, 单边解决显然不能平息两国的矛盾。我国一直倡导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对于当前的情况来说, 仅仅是政治宣言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议。

第二种是双边路径, 即由两个争端当事国通过协商, 谈判和议定条约等方式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海洋划界和海洋权益的归属。双边路径较单边路径来说, 争议双方可以就争议的特定领域进行直接的磋商和解决, 从而排除其他国家的干涉, 但是仅仅是针对特定的只是设计两个国家的才可以。

第三种, 就是多边路径, 即有两个以上的国家达成协议, 一揽子解决。此类就是《宣言》采取的方式, 再次不做赘述。但是存在的问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争端的解决中, 先有相邻国家的加入, 后又美国再次进驻南海进行干涉, 多边解决黄岩岛争议并不是一条恰当的方式。

针对黄岩岛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讲, 首先应当确定的是制定相关的条约, 条约就是“基本依靠缔约国对各自义务的履行, 并没有正式国际组织的监督或其他方式的参与”。而不是宣言。我认为应该以双边解决为主, 所涉及的国家中国, 菲律宾可进行谈判, 同时也要排除美国等这些国家对争议的干涉和无味的关注。同时, 也应当根据法律, 以及国际规则, 用法律条约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争议的问题, 而不是像菲律宾提议的去国际海洋仲裁法庭去解决争议。中国和菲律宾达成有关条约是当前亟待的首先任务。

同时我认为, 除了黄岩岛的问题亟待解决以外, 中国和越南, 马来西亚等也存在很多争议, 根据2011年宣言行动方针的要求, 可以建立以多变谈判为主题, 内部分散的协议形式。这对于解决南海相关争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针对其他问题的, 我国的法律应对

(一) 对于已经收集证据, 需要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

对于黄岩岛周围资源的争议收集的证据, 以及既存的事实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比如和菲律宾签订类似相关的条约, 不要政治性质的宣言, 而是以国际法, 《联合国海洋公约》, 以及相关的惯例使得既存的事实确定下来。对于《宣言》实施方针中所提倡的精神和方式得以体现。

(二) 我国对于黄岩岛的实际占有, 并且进行有效控制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理, 占领土地之后, 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辖和行政管理。在其中, 不是仅仅有《宣言》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 进行各方面的管辖, 首先是政治管辖, 经济管辖, 文化管辖等。这是一条漫长而且艰巨的路。

(三) 针对黄岩岛问题, 保持在两个国家之内解决, 最大限度地防止问题的国际化

美国等国家插手南海有关争议, 以及本次黄岩岛争议中, 菲律宾总统访问美国以及美国发表相关声明等等, 可以看出美国有意识地想让该问题国际化, 我国作为当事方, 根据国家法的基本原理, 应该坚持防止问题的国家化,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国强.多边路径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以及构建——兼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J].法学论坛, 2010, (04) .

[2]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J].东南亚, 2004, (03) .

8.浅议“南海问题” 篇八

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41-02

一、南海问题的性质

南海问题表现为四个层次:一是南海的航道安全和自由通行问题。在这一层次,南海问题具有明显的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维护这一公共产品符合中国、东盟和区外各大国的公共利益。因此,我们应高举维护南海航道安全和自由通行的旗帜。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商船要驶往世界各地,维护海上航道安全和自由通行是中国对外政策应该努力推进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东盟既然寄希望于区外大国的支持,就必须在维护南海航道安全和自由通航问题上与中国保持比较相符的姿态和政策。同时,区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往往也是从这一公共属性入手。二是与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纠纷。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各自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存在重叠,但因印尼已经与中国达成了谅解,故其不在南海权益声索国之列。三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围绕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归属问题发生的争执。这是双边的纠纷,只要双方都本着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是不难解决的问题。四是关于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归属的纠纷。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核心。现有四国五方(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提出主权要求,各不相让,而且在岛屿占有和资源开发等方面中国均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二、南海问题的发展障碍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南海问题相关国家之间海洋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意愿的不足阻碍着问题的解决。[2]南海问题表现出来的关注力量国际化、解决方法复杂化与权力诉求法理化都对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关注力量国际化。南海争端本该是南海周围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但是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出现了现实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区外国家力量主动卷入南海争端,然而东盟也没有反对。区外力量的介入对南海争端的解决弊大于利。

(二)解决方法复杂化。南海问题的一个令人紧张的现状,就是涉及争端的国家特别是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激进声索国,在前边我们已经提到菲越两国加大军事储备,并积极进行军事演习甚至不惜在南海一战,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而区外大国力量对于菲越的做法都只是给予敷衍式的批评,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局势格外紧张,甚至会出现擦枪走火的可能。

(三)权力诉求法理化。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以来,相关国家断章取义,非常善于“灵活运用”国际法依据来争取非法利益。然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传统的九段线海疆划分方法有明显的冲突,所以相关国家利用国际法诉求权力对中国很不利。

三、南海海域周边国家的政策动向

(一)越南、菲律宾的政策动向探究[3]。

越南是唯一(中国除外)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目前在南海争端中获得利益最大的国家。越南和菲律宾不仅对东盟以集体之力与中国开展对话态度最为积极,曾多次对当前非正式的会谈方式表示不满,而且还极力主张东盟以集体方式向中国施压,对中国所主张的双边协商机制持相当冷淡的态度。此外,越南和菲律宾对美国等区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持特别欢迎的态度,一位越南外交官在接受国际危机组织采访时表示:“邀请美国介入并以此制衡中国的影响力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10年越南利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便利热炒南海问题,这一行为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的政策不谋而合。与此同时,越南、菲律宾在军事上采取连番动作,进一步凸显出在南海争端中的强硬态度。总体来看,越菲两国都加强海空军现代化的步伐;加强对所占领域岛礁的实际控制和主权宣示;都在加入东盟后希望通过东盟的力量对抗中国,以增强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同时不断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不断借力于美日印等大国抗衡中国力量,不断把南沙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要挟中国。

(二)马来西亚、文莱的政策动向探究。

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表现主要是[4]:(1)积极经营占领的南沙岛礁,马来西亚自实际占领岛礁后,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对实际占领岛礁的经营,另外,马来西亚还积极与美日就油气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合作,以此牵制中国。(2)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马来西亚反对推进多边协商,而主张采取各自的双边协商机制。(3)在东盟与南海问题的关系上,马来西亚一方面希望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发挥作用,但由于其和越南、菲律宾存在矛盾,使马来西亚对在东盟外长会议上讨论南海问题的态度仍然表现出犹豫不定。(4)在对待中国态度上,马来西亚在南海争端国家中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友好,其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否定中国崛起将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威胁的论调。不可否认,马来西亚推动了中国-东盟对话机制的建设,并在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对话过程中扮演者积极的角色。(5)在对待区外大国力量上,马来西亚也积极回应美国的南海政策,其战略意图是依靠美国抗衡中国在南海的军事优势。

文莱虽是争议方,但由于缺乏其他成员国的政治影响力,在南海问题上从未有过大的主动倡议和作为。

总体来看,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态度比较温和,不采取激进的行为,还积极主张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因此两国不会引起南海问题的恶化,更多是促进南海问题的妥善解决。

(三)泰国、缅甸和柬埔寨的政策动向探究。

2012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到访的泰国总理英拉举行会谈期间,英拉表示泰方愿意为推动中国-东盟合作,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泰国迄今为止已于中国进行了三次联合军事演习,同时,泰国也不希望任何区外国家力量介入其中。这些都表明泰国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共同维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但与此同时,泰国另一方面却寻求东盟在该问题上的一致意见,与中国反对南海问题东盟化的立场相悖。另外,出于自身安全利益及地区力量平衡考虑,也加强同中、美、日等国海上安全合作。表现出泰国的复杂态度,至少在南海问题上泰国不趋附于美国是难能可贵的,也可以推敲出泰国不希望南海问题恶化。

中缅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关系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中国已成为缅甸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作为南海争端的非直接当事国之一,缅甸在中国的战略棋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个与中国关系发展良好的国家,缅甸强烈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不支持东盟以一个整体卷入南海争端,这一观点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主张的双边谈判解决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在南海争端上,缅甸的立场是明确支持中国的。柬埔寨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国家间领土问题,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南沙问题上也对中国的政策主张较为认同。虽然近年来区域内外各国利用各种时机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向柬埔寨施压,但总体来看,柬埔寨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场合还是给予了中国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制衡“中国一面和”借力“区外大国力量一面都很不明显,对于南海争端一直持比较超然和冷淡的态度。

(四)美、日、印等区外大国主动介入。

长期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一向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因而并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南海政策,事实上美国的南海政策总是在动态调整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南海政策走势大致有几个方面:1、美国将继续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建立多边安全机制。该战略图谋是美国精心策划、酝酿已久的,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抓手,这一政策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延续下去。2、美国利用南海问题长期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不会改变。南海争端的不断升级给了美国绝好的机会,南海问题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打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棋子。美国绝不希望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大的并逐步走向海洋的中国,美国也绝对不愿意让中国在这一地区掌握主导权。在“乌克兰事件”中美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便可以看出美国会阻止任何一个大国在其他地区的强大。中美将围绕南海问题展开较为长期的博弈。3、美国将继续全方位加大对南海地区的介入力度,加强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4、未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美国国内对于美国现行的南海政策有着不用的声音。5、美国选择与中国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不大,小范围军事摩擦或将不可避免。美国加强了其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存在,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密切监视着南海的动态;另一方面,相比较于中国进行直接的零和博弈而言,美国当然更愿意选择寻求能够与其共同分摊霸权成本的合作者,即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减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和代价。印度积极推进“东进政策”,参与亚太地区事务,以提升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印度在军事方面和能源方面积极与越南展开合作与互动,以加深对南海问题的介入,2002年印度在柬埔寨参加首次东盟峰会,建立了印度-东盟10+1对话机制,标志着印度继中日韩之后作为第四个单独与东盟展开机制性对话的国家,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次,印度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自己在南海问题的威慑力,印度在南海领域进行军事演习、港口访问等,强化自己的军事部署。另外,印度还以“南海航行自由”为由与日美大国合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从印度的政策上可以分析出南海丰富的资源与国际影响力是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出发点,印度想要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来发展经济并且又想通过自己的行为跻身进入世界一流大国的行列。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

四、中国对南海问题未来政策应侧重的几点意见[5]

(一)基于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应当采取委婉的方式诉求我们的主权。南海周边国家积极进行军事装备,这给我们一个警醒,我们要秉承邓小平外交思想,既要“韬光养晦”,也要“有所作为”,我们一方面要准备好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待最坏打算,另一方面则要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积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南海的原则性问题上不妥协、不交易,坚持双边解决原则,反对区外大国干涉,不接受国际法院对南海问题的“仲裁”。

(二)继续坚持“双轨思路”不动摇。南海“争议”的“和平解决”应该通过“直接当事国”进行,必须坚持双边协商解决,力避南海问题国际化。“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应该“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而不是“由中国与东盟生声索国共同维护”,这意味着中国认为东盟的所有国家都应该在南海和平与稳定上发挥作用,打破了原来所认为的南海问题反东盟化的主张,这对于除声索国之外的国家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也是中国拉拢其他东盟国家的绝好机会,为南海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应力争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应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国要积极维护南海航行安全,尤其要积极介入马六甲海峡安全维护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就南沙问题发表的联合声明(1995年8月11日)

[2]邹立刚《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 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越南大陆架之声明

[4]曹云华、鞠海龙主编《南海地区形势报告:2012~2013》,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6页

[5]鞠海龙:《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现实思考》,第60页

上一篇:我为奥运加油!下一篇:好莱坞电影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