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2024-07-29

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通用12篇)

1.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一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

54号)

发布时间: 2009-08-31信息来源: 办公室字体:大 中 小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促进我省社会保险制度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石,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制度建设,加大基金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保证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但是,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管理链条加长、环节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仍存在部分参保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基金保值增值不够、发生新的挤占挪用等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规范基金管理、加强基金监督、维护基金安全为己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规范管理运作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实现社会保险基金应收尽收,保证基金安全完整。

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合力

各级政府要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的特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基金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监督。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各有关部门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同监督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职责,健全和完善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存储、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基金“应收尽收、支付合规、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的目标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政专户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权责分明、相互监督、自动预警、运转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控制经办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审计部门要继续开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定期和不定期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财政部门要通过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强化预决算等手段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监察部门对涉及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违纪违规案件,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各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信息。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管理机构和群众代表开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和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从政策制度、组织机构、监督方式、制约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充分发挥金保工程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功能,加快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和非现场监督能力建设,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即时监督。探索建立金保、金审、金财工程的有机结合,加强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建立大案要案快速查处机制和报告制度。加强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工作,建立举报案件查处持续跟踪机制,检查转办案件的处理情况,提高案件查处质量。认真执行要情报告制度, 1

建立健全要情报告责任制,完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基金安全状况,处置重大问题,维护基金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的法规政策,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法规政策,强化基金管理。对结余的社会保险基金,除按规定预留支付费用外,要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转存为国有商业(或国有控股)银行定期存款,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擅自投资运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认真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计息办法,落实活期存款的优惠利率政策。

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要提高效益意识,积极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措施办法,特别是做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归集基金的保值增值政策研究工作,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高资金回报水平,尽可能实现结余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继续抓好整改工作,彻底纠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违规问题

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规定。对未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上缴财政专户不及时、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储存、多头开户、拨付不及时、延压支付、不严格执行预算等管理不规范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整改目标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2009年年底前予以彻底纠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费缴费办法。严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机构代征各项社会保险费,对以前形成的代征机构滞留、延压收入等情况要进行全面清查和纠正,及时缴入财政专户。对参保单位漏缴、欠缴、少缴社会保险费问题,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准确核定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费率,对有缴费能力的单位,要加大征缴力度,确保足额征缴;对符合缓缴条件的困难企业,经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签定缓缴协议;对破产倒闭的企业,要按司法程序抓紧清算;对恶意欠缴、逃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要依法从严惩处。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扩大支出范围、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支出标准。对违规支出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对新发生的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能力

各级政府要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指导。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及管理纳入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目标责任制度,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组织机构和监督能力建设。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配备与基金管理业务相适应、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基金监督力量和队伍建设,培育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廉洁自律要求高、协调配合能力强的基金管理监督队伍,从组织上为基金安全提供坚实保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2.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二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举办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救命钱“保障基金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当前, 我国基金管理总体是安全的, 特别是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 经受住了考验。但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 主要是以往存在的各险种基金未专款专用、相互垫支, 或用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 支付本应是财政开支的项目等违规违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其中尤以媒体披露的某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财务人员贪污侵占百余万基金的案件触目惊心, 造成恶劣的影响。有研究表明, 近几年发生的危及社保基金安全的问题, 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性质, 与前几年没有多大的区别, 还是多种多样, 还是被“公用”、“被官用”占的比例大。

第一:保证基金安全, 就要注重预防。社保基金好动的原因, 分析个中原因, 这与当前各险种基金管理分散, 以及决策和监管责任不清有紧密联系。全国所有的县市都在管理基金, 都可以左右基金的命运, 风险点多、安全系数小。如何防范危及基金安全的各种风险, 有人认为最佳办法是提高统筹层次, 如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 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级经办机构统一管理, 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但也要看到省级统筹影响基金安全的风险虽然减少了, 但挪用、侵占基金的利益冲突还客观存在。要消除来自地方政府层面危及基金安全的因素, 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保证基金安全的理想之策, 应是以最小的投入, 换来保证基金安全的结果, 也就是注重预防, 防止任何危及基金安全的事情发生。实现这个目标, 预防措施要经常化、制度化。一个单位、一个地区, 一旦发生了侵蚀基金安全的问题, 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难以估计。仅从爱护干部的角度讲, 保障基金安全也应立足与预防第一的理想之策。况且有一些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支大于收, 需要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解决困难。这样的情况下, 若再出现危及基金安全的问题, 追究地方政府领导的责任不算冤枉。

第二:让基金成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如何让想动、能动基金的人不敢轻易动。探索理想之策, 办法就是让基金成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不管是谁, 职位多高、权力多大, 只要触碰, 轻者纪律处分, 重者丢官去职, 直至遭受法律制裁。“高压线”的实质是利益的约束, 通过触及个人的实际利益, 使人们对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付出足以悔不当初的代价, 以致在基金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例如, 明确对基金管理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谁碰了“高压线”, 即使换了领导岗位, 甚至退休了, 问题暴露出来也要追究责任。还有, “高压线”需要全天通电, 电力也不能时有时无, 时大时小, 必须一以贯之, 并不因省市县领导班子换届或主要领导变化而变化。建立这样的长效预防机制, 显然需要借助法律的威力, 用法制封堵乱动基金的空间, 建议正在制定的社会保险法作出相关规定。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加强内控建设, 不仅事关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社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强化系统安全, 才能较好地防范基金风险, 推进社保经办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内控工作。随着事业的发展, 社保基金收支规模越来越大, 经办机构管的钱越多风险自然也越大, 如果没有配套的基金安全防范措施和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必出问题。实践中, 内控缺失也是各类违规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内控也是提高经办工作质量, 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数据, 被称为经办机构的生命线。通过内控, 减少差错, 堵塞漏洞, 才能确保录入的每个基础数据准确可靠, 为整个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内控还是实现省级统筹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和软件控制, 做到全省各级经办机构的操作权限分配、政策参数设置由省局统一管理和设置;关键业务操作和基金运行。也就是说, 市、县经办机构可以适时联网监控下级经办机构的业务操作和基金运行。也就是说, 市、县经办机构无法操作地方的“土政策”, 从根本上杜绝市县擅开政策口子的行为, 保证了省级统筹全省政策统一目标的实现;不能越权办理特殊业务, 以此为手段也拦截“人情业务”的办理。建立内控制度, 就是经办机构自己给自己定规矩、定程序, 涉及每一个业务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 牵涉经办机构内部的职责分工、岗位设置和权力分配, 贯穿于业务经办的全过程。

第二:把握内控的“抓手”。内控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是寓内控于各项业务经办之中、业务经办各环节之中和信息系统落实之中, 真正建立起一个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监控有效、考评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全部业务。内控制度的重点是要做到“经办五必须”“操作五不准”。业务系统必须与财务系统关联, 各项业务必须有两个以上岗位经办, 财务会计、出纳必须分设, 财务必须与银行、财政及时对账, 经办网络必须与公共网络分离;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不准兼任财会岗位职责, 业务人员和基金财务人员不准直接接触现金, 财务岗位与业务岗位不准相互兼任, 财务印鉴不准由一人保管, 任何人员不准越权办理业务。通过有效手段, 把内控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全部业务和业务经办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内控要坚持科学、适用的原则, 强化业务环节、单元之间连续性和关联性, 形成信息流、资料流和岗位流的闭环系统, 做到业务操作层面内部控制严谨, 管理层面指导协调有序, 监督层面全程监管有效。借助重置信息系统再造养老保险经办工作流程, 需求内控最佳环节, 优化内控措施, 由经办的信息系统保证落实。要防止唯内控而内控, 随意增加工作环节或采取不切实际的措施, 也不能因内控而而不讲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本, 特别是不能因内控而牺牲服务效率或给服务对象增加“不便”。内控还要依靠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经办的手段和工具, 所有经办业务只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落实“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正常经办按程序、非常业务设开关”的内控措施, 做到“系统外不保留数据、银行外看不见资金”, 任何业务的经办和审批都在信息系统中记录和存档。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必须强化审计部门的作用

对社保基金的审计是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第一:建立社保基金每年必审制度。作为审计机关, 首先要牢固树立心中要有老百姓,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 切实抓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还要建立社保基金年度定审制度, 并且将社保基金审计结果, 纳入到每年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 加大审计结果公示力度,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目标。社保基金审计总体思路应以效益审计为总揽, 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 以社保资金的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在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同时, 还需要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使社保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第三:提高社保基金审计效果。一是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 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从业务数据入手, 解剖数据管理系统,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加以综合分析, 并有效地与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相结合。二是要推行系统化审计。社保基金无论是从征收或来源上, 还是在支出和管理方面, 涉及面广, 资金量大, 管理部门多。因此, 针对这一特点, 审计机关在实施社保基金审计时, 必须将此作为系统化审计项目来对待,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看问题, 不能就收论收、就支论支、就管论管, 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第四:提升社保基金审计层次。一是要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社保基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 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审查社保基金收支是否适度平衡, 基金结余或赤字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发挥了基金应有的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分配安排是否坚持公平效益原则, 既要关注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 也要关注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效益;审查各项社保基金使用是否节约, 是否真正做到以较小的投入办更多更大的事。二是要强化社保基金管理中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各项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管理方法是否科学, 管理政策执行是否严格, 有否存在因管理不善、失误和制度缺失, 而造成社保基金损失和浪费以及减收增支问题;审查社保基金流动环节是否存有漏洞, 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配套拨付, 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 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重点审查社保基金管理是否安全, 是否保值增值, 有无存在基金管理风险隐患等等。

摘要:社会保险基金是一项取之于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 靠财政担保和弥补不足, 用于对特定劳动对象提供物质补偿的专项基金。是国家为劳动者建立并保障其退休后基本生活的专项基金.体现国家“老有所养”的社会制度。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以较高的速度逐年增长.基金结余量也日益增多, 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社会保障能力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及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好用好这笔关乎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养命钱”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督, 是加速推进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下面笔者从提前防范、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审计监督三个方面谈谈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的问题。

3.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的思考 篇三

随着《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社会保障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养老金改革的原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依法参加,享受社会保障”。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实状况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来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开始触及到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敏感话题,一种长效机制正在一步步地构建起来。因此,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社会保障资金征缴、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在运营和

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1992年、1993年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说挪用层次高、挪用的金额大,1994年和1995年有所收敛但仍很严重,1999年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大量挤占挪用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但过去被挤占挪用的基金很难收回,部分形成损失,2001年某省对基本养老基金审计反映1999年以前被挤占挪用的基金,仅追回1261万元,占应收回基金的6.9%,仍有16911万元的基金被占用。

(二)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基金未纳入财政专户、以拨抵收、差额缴拨问题。目前这类问题在地市级已基本不存在,但在不少县一级这类问题还没有得到纠正,因为一些地方主要领导的认识还存有问题,加之地方财政困难,不愿给经办机构提供经费,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经办机构仍靠用基金来维持经费开支。

(三)地方财政投入少,甚至一点也不投入。往往是只列预算不兑现或列多支少,也有将上级对社保的补助款滞留、挪作他用。

(四)违规在非国有商业银行存储问题。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考虑,下文件强制要求社保基金存入地方信用社等非国有商业银行,因部分非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不景气,支付困难,甚至影响基金的使用,有可能造成基金的损失。

(五)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呈上升趋势,收入的弹性和支出的刚性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如截止2000年底,某市市直参加养老金统筹的单位143户,其中有98户欠缴养老保险费,欠缴面达68%,欠缴金额2088万元。由于企业欠费情况严重,造成基金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基金结余逐年减少,造成一些地方基金支付已非常困难。企业欠费问题严重的原因,从客观上讲,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差,个别企业濒临破产,无力缴纳,但缺乏强制约束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也存在个别社保部门和企业达成某种交易,难以采取强硬措施催交欠费。

(六)港澳台商与外商所投资的企业、私营企业参保率低,瞒报应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问题突出。某市2001年调查港澳台商与外商投资的企业、私营企业92户,2000年应参保职工人数为30460人,实际参保人数16504人,参保率为54%,2000年应缴养老保险费总额为6548万元,实际缴纳1667万元,欠缴4881万元。

(七)社保部门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审计发现有的社保部门对参保企业的职工人数、缴费基数等基础数据,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工作。有的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多付养老保险金、个人私自挪用等严重问题。有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规范,存在银行开户多、各项基金未按规定分开核算、往来账款长期不清理等问题。

二、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

验、做法可供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和发展中充实、完善社保审计体系,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结果,强化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

一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中,应组织专人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情况,掌握本级预算执行中对社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减变化情况,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资金的支撑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为深入开展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奠定基础。

二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方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审计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审计调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宏观性,不被固定的审计程序所拘束,简便易行,尤其是对涉及单位较多、范围较广、政策性较强的社保审计项目,更应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具体情况,以资金审计为主,辅之以审计调查,或者相反,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是“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同级审”的工作对象是本级劳动、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单位;“上审下”的对象是下级人民政府。这两种审计方式的同步进行,有利于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整体运行情况,全方位反映和揭示问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审计制约机制。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切实把摸清社保资金底子与揭露一般性问题及查处大要案结合起来。在违纪问题上,要把处理违纪与追究责任结合起来,通过依法审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

四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管理相结合。通过微观审计,着重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制定的社保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与效果,注意发现社会保障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和宏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及大要案线索,通过向上级审计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编发审计信息、审计通报及移交案件等方式反映社会保障资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同时将审计监督工作与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安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最佳结合点。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符合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标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应有作用。

三、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社保审计应突出四个环节

一是在资金征收环节。重点审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及征

收机构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社保资金,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擅自對企业减免基金;有无转移或隐瞒、截留资金收入或资金增值收入,私设“小金库”;有无隐瞒企业以实物抵缴的社会保障资金,造成挪用和私分等问题。同时要重点核实企业工资基数和缴费人数,核对缴费金额,注意发现上下差额等疑点,对欠缴数额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审计,检查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以鉴别企业是否有缴费能力而故意不缴,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行缴费。尤其是对破产重组企业,重点检查下岗待安置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是否足额计提,是否有破产财产在清偿债务前进行抵扣,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分析企业欠缴基金的原因。

二是在资金支出环节。重点检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个确保。重点检查离退休职工人数和养老金发放标准,如拒绝支付应由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的项目或承担不属于社会保障资金开支的项目。跟踪检查企业代表和社会化发放的银行,有无拖欠截留的问题,并对下岗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经济性的检查监督。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真实、合法性进行重点审核,检查有无虚报冒领、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及挤占挪用、私分等违纪问题。侧重检查当年特殊工种、病退人员提前退休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条件,程序是否合法。

三是在资金管理环节。重点检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安全有效,收到的财产物资的验收、领用、保管、调拨、登记等手续制度是否完备。同时重点核实资金的存放和运营情况。首先是检查社保经办机构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渠道安全存放基金,实行专户存储管理,做到保值增值;其次是检查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及管理情况,重点是检查暂存款、暂付款等往来账户,有无以各种形式将社会资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自行或委托金融机构放贷、参与房地产交易、弥补行政经费和平衡财政预算或为企业贷款担保抵押等问题。

四是在执行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环节。重点检查有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适用实效、范围与效果,分析有无政策不到位,制约机制不强,影响基金征收、管理、发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从宏观管理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探索计算机审计在社保领域的应用

社保部门数据量大、涉及面广,为了进一步提升审计的

深度、广度、将传统的审计手段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相结合,不断借鉴其他专业计算机审计经验,在社保领域开展计算机审计。针对目前社保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特点,审计组在审前调查时应对社保部门计算机使用情况予以重点关注,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中,要强调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针对社保部门计算机使用的特点,熟悉使用被审计单位软件,明确应对哪些内容采用计算机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的重点逐步消化,深入分析,发现线索,进行核实。针对社保部门征收、发放数据库的特点,可以在收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建立经验数据库,汇总计算机运用的好经验,形成一套社保计算机审计指南,有步骤地进行社保审计软件开发工作。

(三)增强社保审计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风险意识。二是社保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任务繁简程度,合理配置审计人员。三是审计过程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依法开展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加强和提高审计监督力度。四是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严格取证,确保审计结论正确;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严格实行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撰写审计报告必须严格、规范、依法操作。

(四)逐步推進社保审计信息公开化

社保资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

4.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报告 篇四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国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向社会成员及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通过财政拨款所集中起来,用于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所需的资金。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人缴费、企业收费和财政拨款。社保基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作为社会成员的“保命钱”

和“救命钱”,是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生存底线与社会稳定。因此,强化市区社保基金统筹和监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内容,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和资产上划移交工作顺利进行,我与学习联系点的同志,共同对新浦区、海州区和连云区(以下简称三区)劳动人事局,截止2008年12月31日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此次调查为社保基金市区统筹上划提供了依据。现将审计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8年三区社保基金情况

2008三区的劳动人事局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根据市区统筹方案,社保基金上划后,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管。截止去年12月末,三区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为31957人、38799人、33015人、20324人、17940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8%、9%、3%、0.5%—2%、0.8%;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的人数分别为8738人、1493人、34人和292人;五项基金社会发放率均为100%。

三区上年社保基金结余22694.48万元,当年收入27224.01万元,当年支出16771.8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33146.62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结余18295.58万元、失业保险结余1636.6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结余10638.08万元、工伤保险结余257.35万元、生育保险结余325.40万元、其他社会保险结余1993.54万元。

审计及调查结果表明:三区政府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监管,劳动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金管理安全,基本上实现了“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也符合市区统筹的要求。

二、2008年三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x区自收自支事业养老保险基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分账核算。该区自1993年以来自收自支养老保险的收支便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放在一起核算,征缴与发放分别按有关规定执行。截止2008年末参保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99人,退休153人,每月征收养老保险费约17万元、支付约22万元,每月赤字5万元,不符合社保基金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区社保处及医保处截止2008年12月末经费账面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计137.57万元,通过实地盘点,实际在用资产47.36万元、已报废待核销资产价值90.21万元。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三)往来款清理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2004年垫付应由市医保处报销的费用,至2008年底仍挂账未清理,不符合相关规定。

(四)基金收入入账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2008年预收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基金469.86万元挂暂收款未及时记入收入,直至2009年2月才将此款转记收入,不符合社保基金管理相关规定。

三、强化市区社保基金监管的建议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施市区统筹,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保险抵御风险能力、扩大筹资渠道、保障和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一)扩大基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收入。社保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大基金征缴力度。要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联系,及时勾通信息,做到应收尽收,收缴及时,不断扩大资金征缴来源。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二)加强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监盘,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各相关部门对基金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基金损失,切实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

5.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报告 篇五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内容,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和资产上划移交工作顺利进行,我与学习联系点的同志,共同对新浦区、海州区和连云区(以下简称三区)劳动人事局,截止12月31日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此次调查为社保基金市区统筹上划提供了依据。现将审计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三区社保基金情况

三区的劳动人事局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根据市区统筹方案,社保基金上划后,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管。截止去年12月末,三区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为31957人、38799人、33015人、20324人、17940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8%、9%、3%、0.5%—2%、0.8%;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的人数分别为8738人、1493人、34人和292人;五项基金社会发放率均为100%。

三区上年社保基金结余22694.48万元,当年收入27224.01万元,当年支出16771.8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33146.62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结余18295.58万元、失业保险结余1636.6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结余10638.08万元、工伤保险结余257.35万元、生育保险结余325.40万元、其他社会保险结余1993.54万元。

审计及调查结果表明:三区政府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监管,劳动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金管理安全,基本上实现了“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也符合市区统筹的要求。

二、年三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x区自收自支事业养老保险基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分账核算。

该区自1993年以来自收自支养老保险的收支便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放在一起核算,征缴与发放分别按有关规定执行。截止2008年末参保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99人,退休153人,每月征收养老保险费约17万元、支付约22万元,每月赤字5万元,不符合社保基金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二) 基金收入入账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2008年预收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基金469.86万元挂暂收款未及时记入收入,直至2月才将此款转记收入,不符合社保基金管理相关规定。

(三)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区社保处及医保处截止2008年12月末经费账面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计137.57万元,通过实地盘点,实际在用资产47.36万元、已报废待核销资产价值90.21万元。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四) 往来款清理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垫付应由市医保处报销的费用,至2008年底仍挂账未清理,不符合相关规定。

三、强化市区社保基金监管的建议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施市区统筹,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保险抵御风险能力、扩大筹资渠道、保障和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一)扩大基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收入。社保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大基金征缴力度。要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联系,及时勾通信息,做到应收尽收,收缴及时,不断扩大资金征缴来源。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二)加强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监盘,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各相关部门对基金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基金损失,切实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

6.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六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促进编报单位真实、完整、正确地编制社保基金决算,提高决算信息质量,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编报2003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制定工作流程。

第一条本岗位负责对全省范围内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编制及编制过程中所需原始材料、资金运营情况的监管,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再就业基金、城镇就业补助费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社会保险专项资金。

第二条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监督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依法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管:

(一)贯彻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主要包括: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情况和建立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统计、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社会保险基

金的安全可靠性和保值增值情况;参保对象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等。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

(三)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支出及节余情况。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核定、征收、支付、上解、下拨、存储、调剂是否按规定标准程序执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并入基金的情况和管理的效益情况。

(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其他事项。主要包括:基金管理程序上是否规范完善,有关手续资料是否完备;基金是否按规定划拨到位等情况。

第四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决算工作主要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报告决算审核和调查分析等环节。

第五条逐步构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基础工作,创造条件实现监督信息联网,为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奠定基础。

第六条执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监督应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共同进行。监督人员与被监督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条监督主管处室应当于每一终了后45日以内要求被监督单位提供或报送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的资料。

第八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方式包括现场监督与非先上监督。

第九条现场监督指对被监督单位进行实地检查而进行的监督,可分为定期监督,不定期监督和举报案件查处等方式。现场监督要求查阅被监督单位与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的资料。

第十条非现场监督是指检查分析被监督单位报送的有关数据而实施的监督,可分为常规监督和专项监督等方式。常规监督是通过要求被监督单位定期报送相关数据进行的监督;专项监督是通过被监督单位按要求报送专项数据进行的监督。在非现场监督过程中发现被监督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应实施现场监督。

第十一条对查出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应当要求被监督单位纠正、整改,并调整响应决算报表,要中违纪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政策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及时向财政部报告。

第十二条在监督过程中要围绕中央和社会关注的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现象分析深层次原因,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十三条、职能部门、岗位及联系方式

7.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七

按照市局《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在市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和局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规范业务操作行为为基础,以健全基金监督制度为保障,以强化内部审计为手段,通过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保障了劳动保险各项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现将我们的工作作自我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为加强我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领导工作小组。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我局基金监督工作设在工资保险科,主管局长担任小组长,全面主抓基金监督,牵头开展各项监督审查工作;由多年从事过社保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任行政总监督员,负责主持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工作,从政策和业务方面指导基金监督工作;局财务会计师任财务监督员,从财务专业方面提供业务保障;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事务。

各方面责任明确、分工到人、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围绕市局基金监督处的要求展开工作,对我区社会保险基金从征缴、管理、运营和支付方面定期、不定期的展开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机构的健全和职能的落实保证了我局基金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金监督采取的措施

(一)明确工作目标

基金监管的目标责任制作为我局“十一五”规划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局起草的.《**区“十一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及远景目标》中强调:“一是强化征收管理,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到位。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完善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和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体系,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和管理运营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督,切实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为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各相关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全力配合,层层落实,层层考核。要求所有审批岗、财务岗、基金业务岗工作人员从眼前工作着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人人树立基金安全意识,为基金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规范行政监督行为

8.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国家对于社保基金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使得地方的社保基金数额逐年增加,这就给社保基金的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虽然国家监管部门对于社保基金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监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本文在此背景下,详细分析了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保基金 监督管理 问题 思考

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的收入逐年增长,据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总支出为9677亿元,同比增长12.8%。在这样庞大的社保基金总量下,必然存在大量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步骤,使得社保基金的使用和保管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增加了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难度。同时我国时常发生的社保基金挪用案件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国家应该从各个地方抓起,切实做好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保证社保基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从社保基金监管的必要性入手,详细分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以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保工作起步较晚,监管工作也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容易出现各种管理问题。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加强和提高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水平迫在眉睫。下面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必要性。

(一)完善社保基金运作的需要

首先,财政拨款仍然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到社会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社保基金的收入将大大降低,影响到社保基金的征缴;其次,社保基金的征缴率也不是很高,这增加了社保基金征缴的不确定性,使征缴基数与实际基数存在较大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到了社保基金的正常运作,因此需要加大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同时,我国对于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也比较封闭,透明度不高,导致非法挪用、违规投资、虚报冒领的现象层出不穷,产生较多的基金流失,因此,要完善社保基金的运作流程,就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二)规范社保基金使用的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其有效运行需要社保基金的协调配合,因此,必须要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并实现其保值增值。社保基金监管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社保基金的使用风险,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进行规范化,保障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行,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二、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众所周知,有效的监管工作要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不可违抗性,监管工作如果能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持,将会使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响应了依法治国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针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法律规范还不是很完善,使得在进行社保基金监管时无法以法律为准绳,降低了监管的力度和权威性。

(二)社保基金的监管缺乏透明性

目前,我国对于社保基金监管信息的披露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对监管部门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得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出现信息不透明或者不对称的现象。一些监管部门中的个别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出现隐瞒重要信息,虚报基金数额等违法行为,这都使得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不利于我国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行,从而也不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三)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主要是行政监管,这种监管方法覆盖面较广,但是不够精细,使得社保基金往往在细节上出问题。目前,社保基金的使用主要有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由于这些运作方式具有较大的市场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自发性的优势,建立市场监督机制,提高对于社保基金细节处的监管力度,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提高社保基金的监管效率。

(四)社保基金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有待提高

社保基金的快速增长要求监管部门能够快速及时的对其问题作出准确反映,发现其运作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社保基金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工作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缺乏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逐渐增加的社保基金造成一定的限制。

三、关于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

严密的法律制度是进行监管工作的基础,可以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具有条理,同时增强其权威性。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切实提高社保基金的监管水平,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同时,政府也应该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使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比如可以建立关于税收和社保基金相联系的征缴制度和法律规范,为社保基金的征缴提供可靠来源,保证社保基金的充足性。

(二)提高监管信息的透明度

社保基金监管信息的低透明性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监管信息的公开性。首先,应该健全相关法律为监管信息披露提供法律基础,提高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和强制性,对于信息披露的各种程序进行规范化和具体化,使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对于违规现象要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降低各种违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保证信息披露制度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尽量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某些部门找准法律空子做出有损社会效益的行为。

(三)加强社保基金的市场监管力度

应该建立第三方的市场监管体系,增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灵活性。首先,应该引入更加专业的资深人士成立第三方监督管理小组,对于市场上涉及到社保基金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提高社保基金的监管水平;其次,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强化社保基金的披露制度,可以对社保基金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资产收益状况,现金流量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公众公开,对于可能发生风险的投资项目要及时发表公告。

(四)提高社保基金的信息化程度

针对社保基金快速增长的问题,如何组建一支融合财会,金融,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各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成为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原有的基金监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加大基金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做到科学管理。首先,监管部门应该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凭借各种现代化手段和计算机系统,结合各专业知识,实现对于社保基金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其次,应该完善社保基金运作的数据库,对于基金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基金运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再次,应该加强社保基金相关数据的维护力度,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随意更改数据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保基金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对社保基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有用性,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充分发挥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意义,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航.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财政监督,2016

[2]陆江华.浅议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J].新财经,2012

9.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九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县于xx月xx日,认真组织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自检自查工作,并留下了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四个月来,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整改,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现将自检自查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检自查出的突出问题

1.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会计因各社保经办机构人员财务专业人员稀缺的问题,部分已连续在同岗五年以上;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人员均已连续在岗五年以上;

3.xx县机关社保收入户没有及时清零;

4.工伤保险待遇审核业务系统不能生成,只能手工录入;

5.各经办机构台账、归档资料有待补充完整;

6.业务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剩余全文70.02%)

10.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十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各种侵害社会保险基金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5月份,我局联合区社保局制定出台了《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

该办法明确了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的具体内容、监督举报的方式、举报人的权利义务、奖励标准等,同时,对区民政人社局和区社保局的职责分工、领取举报奖励金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也作了明晰。根据该办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我区参保单位或参保人、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和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监督举报奖励金。

目前,我局正会同区社保局制定该办法操作指引,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该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更加有效地维护我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

11.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十一

陆高明(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时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这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审计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结合实际,主动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发挥审计职能,突出审计重点,扩大审计成果,努力开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在发挥审计职能中宣传审计。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实现审计成果的转化,是财政审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几年来,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揭示了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人大常委会经常利用审计成果和审计力量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交办各项任务,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一是重视《审计法》的宣传工作。为加大新修订的《审计法》宣传力度,市人大常委会经常深入审计部门,专题听取审计部门就《审计法》修订的意义、内容、精神实质和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宣传、贯彻、执行等方面情况汇报,对进一步宣传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提出新思路,明确新要求。各级新闻媒体也大篇幅进行报导,为宣传审计工作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

二是建立预算执行审计联系协调机制。市人大财经工委为加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指导,与审计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就预算审计监督重点事项进行安排部署。每年预算执行审计前,市人大都要把人大预算监督重点、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馈给审计部门,使其审计方案更为充实完善。

三是充分反映审计成果。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不仅是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跟踪监督,督办整改的重要依据。审计部门按照“维护财经秩序、规范财政管理、促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充分整理“大财政”审计成果,使审计监督在较高层次上发挥作用。

二、在审计监督中突出审计重点。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为适应人大加强预算监督的要求,审计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确定预算执行审计重点,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服务人大监督。为加强对市级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审计部门在进行审前调查时,时时把握每个阶段财政管理的重点,认真编制审计方案。针对人大提出的“过去提交的审计报告反映问题多、不敢把问题点到单位,导致部分单位‘年年审计年年犯’,说过撂过,整改效果较差”等问题。从2005年起,审计部门一改过去的做法,按

照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讲实情,报实账的原则,要把问题点到单位的要求,真实全面的反映审计情况。同时,市人大为审计撑腰壮胆,市人大分管领导主动与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减少审计部门的外在压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2005年审计工作报告中一针见血地点到“某单位违反规定,白条列支、超标准、超范围滥发钱物73.1万元”、“某单位一年召开各类会议18次,会议费支出18.2万元,90%用于招待费开支”、“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不高”、某单位长期吃“空额”等问题。市人大在审议工作报告时,各位委员发言积极,评价很高,认为这次审计报告是“历史性的进步”,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对各单位触动很大,不少单位主动将整改情况报送人大常委会和审计部门。

二是加强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支农、科技三项费、“双亿工程”、重点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直是十堰市党委政府及社会各届关注的重点、热点,同时也是市人大交办的重点审计任务。为此,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按照资金流向,跟踪到项目和资金使用单位,监督专项资金的综合效益。2005年,审计部门根据市人大的要求,重点对城建、技术改造、科技三项费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对主管部门及企业等25个用款单位的延伸审计,查实存在预算安排不科学,造成专项经费不专等问题,如“城维费”用于基本支出占预算的81.6%,用于城市建设投资、维护、购置支出仅占15.2%,其它支出占3.2%;科技三项费、技改资金支出项目多,资金使用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等诸类问题。提交的审计报告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后转市政府。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责成相关单位研究整改措施,并根据审计建议修改完善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支出效益审计,创新审计方法。为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审计部门以支出效益审计为切入点,运用查阅、对比、分析评价等方法对财政支出效益进行科学衡量和综合评价,使其财政预算公正、公开、细化、透明,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开展部门支出总量及行政运行成本审计,选择一部分单位,对其投入的人、财、物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通过审计分析,查找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人大审查批准部门预算提供依据。如2006年对招待费项目审计查明某单位招待费支出73.4万元,仅烟酒副食支出就高达26.97万元,存在损失浪费现象,审计综合分析提出了压缩某些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的建议并得到落实。开展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效益审计,最大限度的节约政府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综合效益。近几来通过对40个建设项目审计,查处违规资金3700万元,为政府节约资金800万余元。

四是加强部门预算监督,维护财经秩序。审计部门每年对一级预算单位按30%的比例、二级预算单位按25%的比例进行审计和延伸审计。针对有些单位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隐瞒收入、虚列支出、收支“两条线”执行不严等问题,审计部门从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审计部门还积极参与市直部门预算初审工作。每年财政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草案在提请人代会审议前,审计部门就安排专业人员参与财经工委的初审,对部门预算草案提出建议和意见,为逐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初审质

量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12.社会保险基金应加强审计监督 篇十二

第01章---社会保险基金 〖重点〗

01 社会保险,以国家为主体,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或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给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02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五个部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03 养老保险,就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法定年龄而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1889年德国《养老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04 医疗保险,指劳动者在患病期间,由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其医疗费和生活费的社会保险制度。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

05 生育保险,妇女劳动者因生育而暂时降低或失去正常工资收入来源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项目。1887德国

06 失业保险,因非本人自愿原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由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1905年法国 07 工伤保险,指对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致残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的劳动者,给予工资收入补偿、医疗护理、伤残重建及生活照顾等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1884年德国《工伤事故保险法》 08 社会保险的特点: 1)强制性。

2)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3)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4)作为一种社会政策,注重社会公平。5)共济性。

09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保险性质: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保险对象:社会保险对象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社会化程度高;商业保险的对象是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施方式: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一般采取自愿原则。

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建立保险关系;商业保险完全依赖于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5)保障水平: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其保障水平一般在贫困线以上,一般水平以下

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其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

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来源):社会保险费由劳、资、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保障基本,体现公平;

商业保险费完全由投保人负担,体现权利对等。

7)经营主体:社会保险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营利性的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10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1)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阶段。〖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最早产生于1883年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其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2)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3)社会保险制度的充分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

1948年英国成为第一个 “福利国家”。最典型的“福利国家”是瑞典,被誉为西方“福利橱窗”。4)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经过发展,问题很多。进入了改革阶段。

1.提高费率,扩大就业;2.改革制度,紧缩财政开支;3.建立多层次保险体系,减少财政压力,强调个人和企业的责任.11 我国城镇保险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社会保险制度初创阶段(1951--1957年)。2)社会保险的调整和发展阶段(1958—1965年)。3)社会保险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4)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阶段(1977年至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国务院颁布

1)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1年6月。

1986年,《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确定统帐、三方负担原则;部分积累筹资模式 2)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第二个时期是1991年6月至1995年3月。1991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3)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1995年3月至今。

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个人帐户,劳资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办法 2000年《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试点方案》。解决“空帐”,辽宁试点 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两江试点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三特:扩大参保范围(临、雇);工伤范围;延长认定期限。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1988年,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4年,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1999年,劳动保障部、国家计生委等联合下发《关于妥善解决城镇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用问题的通知》。14 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

改革前,农村普遍建立的合作医疗制度,被称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其资金来源于村集体每年提取的公益金。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出现了滑坡的局面。90年代,国家对合作医疗进行了恢复与重建。

1994年,国家在全国部分省县进行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省市开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15 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80年,农村养老模式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保障为辅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着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在全国推广。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农村社会保险管理职能划入新成立的劳动保障部,实行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失业、伤残、死亡等原因而中断劳动,或部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建立的专项基金。17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

1)社会保险基金是依据法律或国家政策规定设立的。

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机构,是政府某一部门或国家特别授权成立的专门机构。3)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18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

1)养老保险基金。2)医疗保险基金。3)失业保险基金。4)工伤保险基金。5)生育保险基金。19 社会保险基金制度

是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使用、投资、营运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遵循如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基金的征集与使用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2)适应性原则。就是指社会保险基金水平要与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3)规范性原则。就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的依据、标准及监督管理都要程序化、规范化。4)公平性原则。就是指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通过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分配使用,建立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环境;

社会公平是指通过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调节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收入分配,使之大体均衡、公平、合理。21 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

1)强制性: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社会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在全社会强制推行。

2)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基金所提供的经济补偿水平只能以一定时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既不保证

被保险人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其全面生活需求。

3)特定对象性: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工薪劳动者,而不是所有社会成员。

4)统筹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的消费基金,统一调剂使用,使社会劳动者共同承担社会风险。个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应。

22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

1)稳定社会的“减震器”。对遇到劳动风险的劳动者及其家庭提供社会保险基金补偿,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从而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减少社会的动荡。

2)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有了社会保险基金,劳动者在遇到疾病、伤残、失业等风险事故时,可获得必要的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使劳动力得以恢复。

3)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社会保险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集保险基金,再按公平原则分配给收入较低或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社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4)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险通过基金的筹集和发放,调节了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雄厚的社会保险基金,也有力地支撑着经济的发展。

5)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经济形式,体现了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思想,促进文明发展 23 社会保险基金,按社会保险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三个层次。

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来自国家、企业和被保险人三方。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同,因而其基金来源也有差异。失业保险基金应适度征集,避免带来过高的失业保障待遇。失业风险只涉及少数劳动者,其基金规模相对较小 工伤保险基金具有显著的赔偿性质,因而,保险金一般都由企业负担,劳动者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基金的来源有国家、企业和个人三种渠道,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分担方式。24 社会保险基金,按筹资模式分类 现收现付模式,按以支定收的原则筹资。

完全积累模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一方)缴纳保险费。部分积累模式,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筹资。25 社会保险基金,按基金所有权分类:

公共基金,为公共所有。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中属于社会“统筹”的部分。个人基金,归个人所有。如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基金。

机构基金,归集体,或部分归集体。如用人单位的福利基金。26 社会保险基金,按基金劳动管理方式分类:

财政性基金,来源有预算内管理资金和预算外管理资金。如社会保险各类保险基金中的社会统筹基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来源按契约或章程。如企业年金基金。

公积金基金,来源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指由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社会保险制度所规定的计征对象和方法,定期向劳动者所在单位或劳动者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行为。42 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七种形式:

1)企业全部缴纳。2)政府全部资助。3)个人全部缴纳。

4)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5)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6)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

7)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企业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这三种方式为主。43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包括征税制与征费制两种,工业化国家采用征税方式较为普遍。社会保险税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名称,如社会保障税、工薪税等。对社会保险制度而言,征费与征税均应当是依法进行的。44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比率:

================================ 养老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 生育保险基金

企业缴纳 20% 6% 2% 1% 0.5% 个人缴纳 8% 2% 1%------================================

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1)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国家财政资助。4)特别捐税补助。5)社会保险基金营运收入。6)滞纳金和罚金收入。

02 个人帐户指从职工参加工作起,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按照基金领取的条件,一次性领取或按月按用途领取。

第02章---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重点〗

01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展基金的筹集、待遇支付、基金投资的行为和过程。02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包括: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等。0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目标:

1)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其中保证基金安全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标。2)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 3)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发生支付危机; 4)保持高效率。

04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遵循的原则:

1)依法管理,规范运行。

2)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和支出适当分离。

3)实行预算管理,应根据社会保险的目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的与中、长期收支预算。4)严格监督,杜绝漏洞。

05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

1)财政集中型基金管理模式:即以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或直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方式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体现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最后责任。

2)多元分散型基金管理模式:即社会保险专门机构委托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托投资,并规定最低投资收益率的基金管理途径。

3)专门机构的集中基金管理模式:即由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社会保险银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会等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营运。我国采购财政总监督下的部门分管体制

06.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基金的安全营运,保值增值,有效监管,围绕社会政策目标这一核心内容 1)社会政策目的性,决定了投资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基本保障的社会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是第二位 2)法律监控性,决定了社保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均需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监控下,体现很强的依法管理。3)综合性,综合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应当同财政、银行、证券、保险、审计等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 07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类型:

1)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代表国家有美国、日本、瑞典、瑞士等。2)中央公积金集中管理模式。代表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3)以个人帐户为基础,私营化管理的基金模式。代表国家有智利、阿根廷、匈牙利、波兰等。08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新特点: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1)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致力于向市场化方向进行调整与改革。

(2)拉美、东欧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私营化的步伐,强调严格监控,限制的分散管理模式。(3)东南亚国家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集中管理的公积金模式仍在继续发展。(4)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直接作用在弱化。2)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备受重视。

随着社会保险模式向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的转变,以及发生了经济全球化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选择哪种具体运作方式和监管手段等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3)放松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

受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趋势的影响,欧美国家、拉美国家和一些东欧国家,均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

4)重视社会保险基金同金融市场的互动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同金融市场的互动发展,受到异常重视。社会保险基金不仅规模在扩大,并且卷入金融市场的

程度也在逐步深化,而稳健有序的金融市场则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营运和保值增值进行基本约束。5)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向海外延伸。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谋求社会保险基金向海外进行投资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综合性的资产组合,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基金投资回报的机会。

09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概况: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制度开始建立〗

1951年,国家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该条例规定,各参保单位均按其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基金实行分级管理,全国统一调剂使用的管理模式。此制度1969年中断。

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制度进行恢复〗

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制度开始全面改革与发展〗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建立“统帐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为止,全国均已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2004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总规模首次超过一万亿元。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框架: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为两个层次,即中央经办机构和省级以下(含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3)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管理:是强化规范基金管理制度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终了前,编制下的基金预算草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全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编制基金财务报告。

4)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两种:即国家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监督等环节。

1)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首要环节,其内容为: 1)征收范围和对象; 2)征收的比例和基数; 3)征收机构和征收程序 4)征收的监督和处罚。

社会保险基金是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只有将基金按时足额征集起来,才能保证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 征收原则:实现征收与支付的财务平衡

2)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管理内容为:1)支付条件;2)支付标准;3)支付方式。

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的具体体现。保险金的支付,既要使受保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又必须使支付水平和支付金额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分开,及时准确地反映基金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有利开展基金的预算决算管理。1)按照规定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集中、统一征收。

2)将征收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3)明确和规范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基金提取比例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城镇企业职工的赡养率(人数)

2.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替代率(人均工资)

现收现付制:基金提取比例=赡养率*替代率;部分积累制:基金提取比例=赡养率*替代率+积累率 养老金提取比例受以下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财政能力,企业承受力

第03章---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上)〖重点〗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演变历程:现收现付模式---> 完全积累模式---> 部分积累模式

01 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要求先做出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实际会有一定余额)。

现收现付模式优点:

1)管理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

2)根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保证收支平衡。3)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共济。4)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5)可以避免长期积累基金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现收现付模式缺点:

1)若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或者经济持续衰退,采用此模式则会使在职劳动者不堪重负。2)现在各国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采用此模式将会使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03 完全积累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其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首先,由政府基金管理部门对有关人口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作宏观预测,然后,预测劳动者退休之后所需的保险费用支出,将其平均分摊到劳动者的整个就业期间和投保期间。

完全积累模式优点:

1)退休费用由自己在工作期间积累,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成正相关,可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2)基金提取比例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基金的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

3)费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相对稳定,不会有很大的起伏波动,具有较强的抗人口老龄化能力。4)形成的储备基金短期内不会支用,可以为经济增长积累资金,促成资本形成。完全积累模式缺点:

1)制度设计过于强调效率,没有再分配和互济功能,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2)个人之间的退休待遇差别大,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性原则。3)储备的基金要抵制通货膨胀的影响,确保保值增值。

4)基金制需要建立个人帐户,要求获得大量的个人信息,管理和运营的成本高。

05 部分积累模式是对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的整合,是一种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中,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则采取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

优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避免了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又可缓解现收现付模式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缺点: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在各种比率的掌握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有可能导致管理成本的大幅度提高。10 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各国都是使用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资金的,人们已认识到其缺陷(虽然满足了当时的基本需要,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已经面临了巨大的财务挑战,而在实践中,该制度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引起很多相关问题),不过目前来说,这种筹资方式在全世界已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仍占主导地位。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以及福利国家的普遍危机,人们不断加深了对积累制的认识。此时,一种新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完全积累模式就应运而生了,而智利和新加坡就采纳了完全积累的模式。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不仅现收现付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且完全积累模式由于不具有再分配的特征,不能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也不能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种既有部分现收现付,又有部分完全积累的被称之为部分积累的新模式,拥有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并避免了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缺陷,就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就是对新模式的实践。3)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分析〖以养老保险筹资为例〗:

我国现行的“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指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向企业和职工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同时由社会保险机构为参保职工建立个人帐户,记录相关信息,作为职工退休时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可见,我国现行的这种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就是对部分积累新模式的一种实践,就是在维持现收现付模式来保证当前开支需要的基础上,引进个人帐户基金制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这样既保持了社会保障统筹互济功能,又具备个人帐户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来自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二是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三是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四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17 我国保险基金的征缴范围:

基本养老保险费: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2 基本医疗保险费: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国家机关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3 失业保险费: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机构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委托代为收缴的各级税务部门。截至2003年,我国共有15个省市的社会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16个省市的社会保险基金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逾期仍不缴纳,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不同险种的统筹范围分别建立,分别单独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缴费记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规定记录个人帐户。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至少每年向缴费个人发送一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通知单。24 缴费单位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07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1)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产生了保障自身安全的需求。2)国家物质财富和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为现代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08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直接诱因: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09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由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政府最早建立的。

德国早期的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该项制度的实施已有百年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社会保障普遍采取了现收现付的财务制度。02 用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分析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源的拓展

1)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1)养老保险基金。(2)医疗保险基金。(3)失业保险基金。(4)工伤保险基金。(5)生育保险基金。03 违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规定的处罚 1)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规定:

(1)缴费单位,必须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

(2)缴费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缴费单位依法终止的,缴费单位,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3)缴费单位应按月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2)违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规定的处罚:

(1)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或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者,情节严重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3)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者,迟延缴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每日2‰加收滞纳金,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04章---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下)〖重点〗

01 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分担情况分为四种模式:

国家统筹模式:国家承担劳动者的全部养老责任,劳动者老年保险所需的全部资金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如前苏联。投保资助模式:由劳动者个人参保,企业也须缴费,国家提供一定的资助。起源于德国,后为美国和日本效仿 强制储蓄模式: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实现自我保障。如新加坡。福利国家模式:强调普遍性和人道主义,定额制(北欧和英国);工资收入所得比例制(德国)。

普惠制养老金的基金来源于税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纳或只缴纳少部分保险费。

06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基金筹集模式的变革:

1)企业保险走向社会保险:1986年开始变革,逐步进行退休费用的市、县统筹及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2)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1993年提出并建立了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

3)统帐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1995年国家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基金筹集模式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企业和职工均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被分为两部分,分别纳入社会统筹

基金帐户和个人帐户,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个人帐户部分完全积累。

07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

1)基本养老保险(统帐结合)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更名为企业年金,完全积累)。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自愿参加)11 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

1)工作不稳定。2)收入低。

3)没有正式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高:由市、县、行业统筹向省级统筹提高。

省级统筹能够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并可以减轻负担过重地区的企业负担,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是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扩大:不仅要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而且要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会越来越多,而且下岗职工和被征地者有相当一部分会进入灵活就业的行列。可见,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关键。14 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1)国家卫生服务模式。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代表国家:美国。4)储蓄性医疗保险模式。代表国家:新加坡。15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

1)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福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对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规定的伤病免费医疗及预防疾病医疗的保险。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自愿参加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合作医疗”、“保健站”、“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16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

1)自发性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8年,一些企业与地方对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进行了自发改革。2)政府主导改革阶段。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医改方向和原则,确定了建立“统帐结合”的改革目标。3)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合作医疗的恢复和重建被称为“二次合作医疗时期”。17 统帐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18 统帐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筹集:

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19 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这次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实行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金。2)建立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制度,发挥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3)将原公费和劳保医疗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时间表。从2003年起,各省市先行试点,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新特点。(1)自愿参加,多方筹资。(2)以支定收,保障适度。(3)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3)新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国际上工伤保险存在雇主责任制和社会保险制两种方式,其筹集方式也不相同。

1)雇主责任制下的基金筹集。

(1)企业自保。

(2)企业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3)政府征收工伤赔偿准备基金。2)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基金筹集。

(1)工伤社会保险统筹。

(2)政府规定标准,企业自行支付。23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

01 统一费率制指根据某一地区或行业内预测的工伤保险费用额和该地区或行业内职工工资总额相比较,就可以确定该地区或行业的费率水平,所有企业按照统一的费率缴纳保险费。

02 差别费率制指按照各行业和企业的工伤事故风险和损失水平,对某一行业或单个企业确定不同的费率水平,各行业和企业分别按照各自的费率标准缴纳保险费。

03 浮动费率制指在差别费率制的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由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费率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各行业和企业按照调整后的费率标准缴纳保险费 24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依据: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25 失业保险的制度模式:

1)强制性失业保险。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代表国家:丹麦、冰岛。

3)失业救济。代表国家: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

4)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代表国家:法国、英国、德国。5)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代表国家:瑞典、芬兰。26 失业保险基金的三个来源:雇主、雇员及政府。

按照失业保险金的承担者分类,各国失业保险基本存在以下六种费用承担方式: 1)国家承担。代表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2)国家和企业分担。

3)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分担。代表国家:德国、英国、丹麦、加拿大。4)企业和个人分担。代表国家:法国、荷兰、以色列。

5)个人全部负担。代表国家:南斯拉夫。6)全部由企业负担。代表国家:加纳。27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

1)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3)财政补贴。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主要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征收的滞纳金等。28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特点:

1)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2)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3)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29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来源:

1)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

2)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

3)生育保险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

01 用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分析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问题

1)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会越来越多,而且下岗职工和被征地者有相当一部分会进入灵活就业的行列。将灵活就业者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2)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为其制定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

灵活就业人员具有不同于正式就业人员的特殊情况,需要根据其工作不稳定、收入低、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特点来制定关于灵活就业者的统一政策,合理确定他们的缴费比例,并为其提供方便的管理和服务。

(1)灵活就业人员组织结构松散,流动性强,经常换岗位。针对这种不稳定的特点,为其制定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时,应考虑到:当动地点变更后,可随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转移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2)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固定,薪酬畸高畸低,总体水平较低。针对这种收入低特点,为其制定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时,应考虑到: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自主选择缴费基数、自愿选择缴费方式,降低缴费率适应收入水平。

(3)灵活就业人员劳动组织松散、劳动关系不固定、基本不签劳动合同。针对这种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特点,为其制定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时,应考虑到: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业务代办机构,为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代缴保费。02 用社会保险基金的三种筹集模式的优缺点来解释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

1)社会保险基金有三种筹集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部分积累模式。这三种筹集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收现付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完全积累模式也无法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模式。

2)部分积累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能够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因而是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2)我国实践表明,现行的“统帐结合”模式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方向。

(1)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革前,旧有的企业职工退休制度,属于企业保险,是现收现付模式。其优点:1)管理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2)强调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共济;3)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没有保值增值压力。这些优点,保证了当时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受到人们的好评。

其缺点:1)若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采用此模式则会使在职劳动者不堪重负。2)当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时,采用此模式将会使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2)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时,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保险走向社会保险,没有选择完全积累模式。

虽然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以及福利国家的普遍危机,一些国家采纳了完全积累的模式,但是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来说,完全积累模式的不具有再分配的特征、不能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等缺点远远大于其具有的提取比例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基金储备功能等优点。因此,既有部分现收现付,又有部分完全积累的被称之为部分积累的模式,就成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的必然

(3)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帐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部分积累的模式。

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就是在维持现收现付模式来保证当前开支需要的基础上,引进个人帐户基金制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这样既保持了社会保障统筹互济功能,又具备个人帐户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可见,现行的“统帐结合”模式,具备部分积累模式的优点,可以避免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可以缓解现收现付模式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

03 用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覆盖面问题来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 1)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可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

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由市、县、行业统筹向省级统筹提高,能够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并可以减轻负担过重地区的企业负担。

2)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会越来越多,而且下岗职工和被征地者有相当一部分会进入灵活就业的行列。将灵活就业者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04 用工伤保险的筹资原则来解释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是符合国际通行的工伤保险基金筹集原则的。1)雇主缴费原则。---工伤保险基金全部由雇主缴费,雇员不需缴费。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规定,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按风险程度征收保险费的原则。---通常将各行业的风险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实行差别费率。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3)以支定收,留有储备的原则。---在保证支出的前提下,往往留用一定的储备。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等费用支付,并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支付。

第05章---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 〖重点〗

01 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内涵:

1)支付的条件。2)支付的方式。3)支付的标准。4)支付的记录。5)支付的效果。6)支付的监督。02 国际上的社会保险支出范围,通常集中在五个方面:

1)养老、残障、死亡。2)疾病、生育、医疗护理。3)失业。4)家庭津贴。5)工伤及其他。03 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支出一般划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而转移支出以社会保险支出为主。

2)从经济影响看:社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有着重要地位,全面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分配,并间接影响着资源的配置。3)从数额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已超过其他支出项目而占据首位。4)从结构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财政开支中的比重也是呈上升趋势。

04 福利国家危机:1)财政陷入困境。2)失业严重。3)行政低效率,结构不合理。4)社会危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和高温等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15 “新人”:建立新制度后参加工作的城镇从业人员。

0 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16 “中人”:建立新制度前已经工作但不到退休年龄的城镇从业人员。

个人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17 “老人”:建立新制度以前退休的城镇从业人员。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基础养老金的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有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 的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从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支付。过渡性养老金大多是根据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按视同缴费年限长短计发,也是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19 国际上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1)按项目付费方式。弊端:无法降低医疗费用。---属于后付制类型

2)按服务单元付费方式。弊端:过量服务费用增多。---属于预付制和后付制结合类型 3)按人头付费方式。利处: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属于预付制类型 4)按病种付费方式。利处:费用制约力度较强。---属于预付制类型 5)总额预算付费方式。利处:医疗保险成本下降。20 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

1)定额自付。被保险人每发生一次门诊或住院费用,都自付一定数量的医疗费用。

2)扣除保险。保险人在就医时先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其余费用全部或部分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3)共付保险。要求参保人在第三方为其支付医疗费用的同时,本人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4)限额保险。保险机构设立最高支付限额,超出这一限额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己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应当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以及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参保人发生医疗费用后,首先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用,超过此额度标准的医疗费用才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这个自付额度标准就是“起付线”。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23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支付医疗费用达到一个规定额度,就不再支付了,这个规定的最高额度就是“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4 门诊、急诊等这些小额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

住院治疗等这些大额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25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2)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26 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期限:

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按月发放,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28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且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金。29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30 工伤保险支付项目:

1)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2)工伤职工在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

3)工伤职工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安装假肢、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费用。

4)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有需要的,可以按月领取生活护理费。5)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某些待遇。6)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某些待遇。7)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某些待遇。8)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按照规定领取的补助金。31 女职工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享受生育保险:

1)连续工龄满一年以上。2)结婚、生育符合《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32 生育保险的支付项目和标准:

1)正常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社会保险机构按女职工所在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给女职工所在单位,单位再按生育女职工产假前月工资标准支付给本人。剩余部分留给企业,不足的由企业补齐。

2)分娩前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治疗费和医疗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给每个生育女职工。其中产前检查费100元,正常接生费300元。超出上述标准的医疗费及药费,由单位报销。

02 社会保险水平指标一般把社会保险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险水平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程度。而具体进行衡量时,还应考虑人均的社

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会保险覆盖面与社会保险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

01 社会保险水平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一般把社会保险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险水平的主要指标。社会保险水平的适度标准

1)社会保险水平适度是指社会保险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既保障公民基本经济生活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能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良性运行。2)适度的社会保险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既保障公民的基本经济生活水平,又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3)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4)既提高公民素质,又促进社会进步。

(5)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周期平衡,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转。

08 社会保险水平“不适度”有两种情况:

1)社会保险水平过低。反映社会保险程度不足,不能很好地实现社会保险应有的功能。2)社会保险水平超度。反映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过快,超过了国民经济能承受的水平。02 高比例的社会保险金支出带来的问题

1)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险的财务危机,危及社会保险制度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保险支付危机必然带来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3)社会保险水平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险税费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4)社会保险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社会保险福利水平,会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险待遇,这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也损害了社会公平。

03 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险制度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和核心。效率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下降,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困难。

2)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人们逐渐形成依附社会保险的惰性,宁愿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过高的社会保险支付水平,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只能通过高税收来弥补社会保险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

3)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4)合理确定支付水平,能使社会保险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既要坚持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养老金待遇给付的类型: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各自的优缺点 待遇确定型(DB):指根据预先设定的养老金领取水平决定缴费率,即“以支定收”。

优点:职工退休时,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会保持与原有工资的一定比例(替代率)。

缺点:参保者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相当的条件;因未来支付数额不确定,养老金的支付方也存在一定风险。13 缴费确定型(DC):

参保人按一定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优点: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职工不必担心其缴费得不到回报;个人账户随工作转移,有利于劳动力流动。

缺点:职工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数额是不确定的。33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我国社会保险支出水平总体偏低。

与发达国家的支出水平有较大差距。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

社会保障体系只覆盖了城镇居民,不仅农民未被纳入社险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在城镇的覆盖范围也相当有限。3)社会保险水平结构性不合理。

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社会保险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资金匮乏。

“统账结合”社保体系因统筹账户入不敷出,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巨大。虽然近来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收缴率不断提高,但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仍然很大

5)我国社会保险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临时性政策。

在改革阶段,政府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巨变,经常出台临时性政策(物价补贴、退休费上调、工资水平提高等),使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迅猛,大幅度突破预算。6)支付环节的行为缺乏规范。

社会保险支付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隐性就业、冒领养老金)加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

第06章---社会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难点〗

01 投资,就是指单位或个人用其所持有的资金购买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或取得这些资产的权利,以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与风险成比例的适当收益和本金增值,或只是为了保持原有资金价值的一种资金运营行为。

0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就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

06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07 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

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各类贷款、投资基金、不动产、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国外投资。08 各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工具比较:

1)银行存款。(1)银行存款特点:操作简单;几乎没有风险;流动性好。

(2)银行存款缺点:收益率低,难以抵制通货膨胀。2)政府债券。(1)政府债券特点:流动性高;风险小。

(2)政府债券缺点:收益率低,难以抵制通货膨胀。3)企业债券。(1)企业债券特点:较低风险;较高收益。

4)金融债券。(1)金融债券特点:风险及收益介于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之间。

5)公司股票。(1)公司股票特点:高收益;在一级市场中申购和配售新股,收益大。

(2)公司股票缺点:风险较高。

6)可转换债券(1)可转换债券特点:收益较高;安全性较高。7)基金证券。(1)基金证券特点:交易风险与收益均呈中性。8)房地产投资(1)房地产投资特点:抗通货膨胀能力强。

(2)房地产投资缺点:变现难,流动性差;回收期长,资金占用量大。9)抵押贷款。(1)抵押贷款特点:风险小;收益稳定。

(2)抵押贷款缺点:无二级市场,流动性差,风险高。

09 多元化投资组合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一个趋势,赢得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成功。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11 资本市场在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

1)为扩大再生产投资提供资金来源。2)提高现有储蓄和投资的配置效率。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作用: 1)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作用。

(1)资本市场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运营场所,提供安全有效的投资环境)

(2)发达的资本市场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提高投资运营的效率。资本市场竞争带来更低管理费用,更佳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会加大资本市场的风险。刺激大公司短期行为,损害小公司利益 03 为什么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1)作为长期的储蓄计划,能够有效地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总供给,促进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2)可以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社保基金规模较大,催生大量机构投资者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创新。创造新型金融工具和替代性投资选择

4)社会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能够降低对国外投资的依赖。避免过度所有权国际化。

5)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特定的投资者,影响到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及分布,改善资本市场的结构。

有利于各种证券资产比例,动态调整趋于合理。全球养老基金资产总额,美国居世界第一,日本第二,英国第三。全球主要国家的养老基金,都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之一。16 我国资本市场自1991年成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我国进入法制时代,与投资活动相关的各种立法纷纷出台并实施,如《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01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01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可能性:

1)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

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

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后,社险基金有了一定的规模,为投资运营奠定了资金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

1)从基金筹集模式看,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必要的。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积累式基金筹集(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的客观要求,保证基金保值增值。2)从人口老龄化看,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必要的。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赡养人数增加,享受保障待遇的期限延长,都将导致基金的支出增加,而缓解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压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尽快增值。3)从通货膨胀看,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必要的。

通货膨胀既会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本身的贬值,也会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增加,可能引发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财务危机。为不增加基金来源方的负担,就必须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使其保值增值。4)从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增长看,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必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呈迅速上升态势。为不增加基金来源方的负担,就必须使积存的社会保险基金不断创造出新价值。

5)从社会保险待遇调整原则看,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必要的。

社会保险待遇遵循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与物价挂钩这两个基本原则而调整,导致基金支出增加。为不增加基金来源方的负担,更好的方法就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使其保值增值。

0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

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通过投资运营可获得收益,收益又被充实到社会保险基金中去,当投资收益率超过通货膨胀时,便可实现 2)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可以减轻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负担。

当社险面临财政危机时,政府可能采取增加社险支出或提高劳资的缴费率来补充资金不足。这样就增加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负担。有效的投资运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受益人的利益。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并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由此就可以带来社会总生产的增长,从而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07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次重点〗

01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指社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分配、支付及其财务进行管理的总称。02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内容: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3)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决算制度。03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04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前提: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是一个与其他主体相对独立的会计单位,界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清算、破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进行下去。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界定。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工作中使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尺度。人民币

05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07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核算预算,基金筹集,基金划转,基金支出,基金决算)1)按社会保险基金构成项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包括五个方面:

(1)养老保险基金核算。(2)医疗保险基金核算。3)失业保险基金核算。

(4)工伤保险基金核算。(5)生育保险基金核算。

2)按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过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包括六个过程: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社会保险基金筹集。(3)社会保险基金划转。(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社会保险基金运营。(6)社会保险基金决算。

09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

1)在某一时点上,表示为资产、负债、基金余额。资产=负债+基金余额

(1)资产。是基金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归基金主体拥有和控制的资源,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社会保险基金资产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银行存款、债券投资、暂付款项等。(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务形成的现时的义务,会导致利润流出主体。社会保险基金负债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借入款项和暂收款项等。(3)基金余额。剩余利益归提供者(单位,劳动者,政府三方)所有

社会保险基金余额由历年基金的累积余额和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后的余额两部分组成。2)在一段时期内,表现为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余额变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社会保险费、利息、财政补贴、转移收入、上级补助、下级上解、其他收入。(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11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实务(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项目核算。从其管理方式看: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核算。从其内容构成看: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和由于保险关系的转移、上下级之间调剂资金等原因而发生的支出两大部分,具体是基本养老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丧葬抚恤补助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核算。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以前滚存结余+当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当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就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实施社会保险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对预算期内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所做出的,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得到法律认可的财务计划。1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原则:

1)政策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要求: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内容。收支的预算编制说明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说明。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程序和要求。

(1)编制程序。先对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再对社会保险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实和预测。

(2)编制要求。依据本预算执行情况和下收支预测,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15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审批:1)社保经办机构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核;

2)劳动保障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3)同级财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实施。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就是指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专门存储社会保险基金的计息专户,是实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专用账户。17 财政专户的设立要遵循的原则:

1)财政专户是计息专户,按照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

2)财政专户应在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协商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3)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应在统一银行系统开设,有利于提高缴拨效率。

4)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在同一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各有一个银行帐户,以加强基金的监督和管理。18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

1)财务情况说明书。对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收支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是了解和考核基金运行情况的重要资料。

2)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有关付表,其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可以据以考核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

3)财务报告审批程序。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告,经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过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告便为决算,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决算。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包括参保对象稽核和内部监督等内容,主要是对基金管理情况和基金资产质量进行监督,也就是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基金收支、基金管理的全部过程,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监督的对象是基金管理者,即对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和管理人员运营基金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完成各个险种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各类、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21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是把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的会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是重要环节。22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

1)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者清楚各项基金的运营状况。2)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23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则:

1)公开性原则。指要通过各种渠道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向社会公开,以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客观性原则。指披露的基金财务信息必须是可靠的,必须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状况和成果的客观反映。3)充分性原则。指应全面、完整地披露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财务信息,不能遗漏或隐瞒某一方面的会计信息。4)成本效益原则。指要在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提供会计信息所产生的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使成本低于效益。5)重要性原则。指要在繁杂的会计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披露时,将对基金整体运营情况影响甚微的信息省略。24 社会保险基金统计指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社会保险活动统计资料的活动,是关于认识社会保险统计活动中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工作。25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要素:

1)指标的概念。2)指标数值。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分类:

1)按照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社会保险数量指标和社会保险质量指标。2)按照所反映社会保险现象的性质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社会保险基金统计报表,是通过整理社会保险统计实践得到的统计资料而形成的报表形式的资料,其将有联系的社会保险基金统计数据等资料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份报表上,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情况。27 社会保险基金统计分析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关键词:指标数量对比。2)分组分析法。---关键词:按标志分组。3)平均分析法。---关键词:利用平均数。4)比率分析法。---关键词:指标比率关联。28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法律制度建设回顾: 1)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1)1951年发布,195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内容进行系统规定。

(2)1978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1)1984年,在一些省市进行了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财务体制试点工作。(2)1993年,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3)1994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等实施监督。

(4)1996年,颁发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范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办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

(5)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个人帐户、记帐利率、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计发办法等。

(6)199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对基金的筹集、支付等诸多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第08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次重点〗

01 2000年,我国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属国务院领导。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受国务院委托,管理中央集中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03 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特征:

1)替代率风险。指养老金的最终积累额在假定寿命条件下达不到预定替代率,而影响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风险

2)投资风险。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造成的投资收益率不确定的风险。3)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造成贬值。

4)偿付能力风险。指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陷入财务危机而不能偿付委托人的债权的风险。04 造成替代率风险的原因:

1)个人可能由于失业、收入水平降低等原因导致缴费不足。

2)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导致实际收益率低于设定水平。

3)若其他假设不变,当实际利率从原来的高水平趋低接近于实际工资增长率时,替代率会下降。05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主要原则:

1)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安全和可靠。

2)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要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

3)盈利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当前的通货膨胀率。4)公益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用于对经济和社会有益的项目。06 在国际上,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存在着两种模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1)集中垄断运营模式。(美国、新加坡)

就是指由政府系统或政府授权的公营机构集中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高度集中并具有垄断性 特点,就是社会保障基金高度集中并具有垄断性。优点,就是政府可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且公开透明。缺点,就是可能衍生新的官僚系统并影响效率。

2)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智利、香港特区)

通常由政府根据法律规范确定多家符合条件的私营机构来运营社会保障基金,允许各机构开展竞争。特点,就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分散且具有竞争性。优点,就是效率至上。

缺点,政府与参保人均无法控制风险,并因私营机构对利润的追逐与运行的隐蔽性而埋下隐患。08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监控体系:

1)资产分离。---关键词:各方资产分离,便于监管。2)信息披露。---关键词:进行双重监督,防止违规。3)外部审计。---关键词:过程独立客观,监管手段。4)投资限制。---关键词:规定工具比例,趋利避害。5)风险评级。---关键词:评估风险等级,衡量工具。6)收益担保。---关键词:担保投资收益,动态调节。

09 国际养老金管理运作的成功经验: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采取委托投资模式 10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银行存款和一级市场国债承销直接运作,对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等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11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政策和风险控制;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不能冒大的风险,适宜进行长期投资,以取得较高的收益率。

2)基金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小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比例小于40%)3)未来5年的投资收益目标为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风险控制目标为5年内平均年收益不出现亏损。4)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先评估)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后决策)。1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人帐户基金被挪用,出现“空帐”问题。2)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投资收益水平低。

3)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监管和监督体系。

4)资本市场处于发育阶段,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问题突出。13 各种投资工具的特点及选择:

1)银行储蓄(1)工具特点: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小,但收益低。

(2)选择要点: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不宜过高。养老金的主要投资工具。2)国家债券。(1)工具特点:安全性强,流动性较强,可获较高收益。(2)选择要点:较为理想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3)委托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1)工具特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安全性高,贷款利率较高。(2)选择要点:一种较好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4)企业债券。(1)工具特点:利息率较高,流动性强,风险较大。

(2)选择要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不宜涉足。5)股票(1)工具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2)选择要点:养老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调整。6)证券投资基金(1)工具特点:回避非系统风险程度较高,流动性很好。

(2)选择要点:可以成为养老金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开放式基金,更加适合养老金投资。7)建立社会保险银行直接对外投资。(1)工具特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盈利纳入保险基金。

(2)选择要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扩展渠道。

8)直接投资生产或流通领域(1)工具特点:增值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存在投资风险。

(2)选择要点:养老金投资可选择流通好、变现快或者效益好、稳定安全的项目。9)不动产投资。(1)工具特点:抗通货膨胀能力强,流动性差,资金占用量大。

(2)选择要点:可以作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一种渠道。15 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体制的思路: 1)制定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法规。

2)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定量研究和投资预测的分析。4)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独立核算制度。5)建立安全、可靠的监督体系。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体制中,应建立安全、可靠的监督体系:

1)建立一个独立的、强有力的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专门负责对社保基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管。2)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保基金运营的透明度。3)建立社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4)进一步强化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中介机构监督机制。企业年金(补充养老金)是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自愿参加,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意义):

1)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扩大。

2)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3)企业年金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

4)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年金运行模式主要有:1)待遇确定型(DB)。2)缴费确定型(DC)。3)混合型养老金模式。20 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

1)父爱主义理论。个人并不是充分理性的,而通常是短视的,预见不到自己未来的境况,或即便是预见到了,也不愿意以牺牲当前的消费为代价而为以后做出事先的准备或适当的安排。

2)人力折旧理论。将雇员的人力资本价值看作同厂房或机器的成本一样,长期雇员也会因为长期从事劳动而变得年老体迈,劳动能力丧失,需要雇主给予相当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一定的养老金。

3)延期支付理论。雇员在增加当前的货币工资和养老金之间具有选择权,如果选择增加养老金以满足年老时的生活,那么养老金就可以视为雇主支付给雇员的一种延期工资。21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回顾及其制度建设:

1)1991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到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2000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3)2003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

4)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发布。

5)2004年5月1日这两个《试行办法》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基本建立。22 美国是最早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1875年美国运通公司为其雇员建立的养老金计划

当今美国企业年金计划主要分为两大类:待遇确定型年金计划和缴费确定型年金计划。23 英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欧洲最为完善,也是最有争议的。

通常由雇主具体组织,除公共部分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年金计划要求雇员缴纳一定数额的分摊款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民营企业普遍实行了“一次性退休金”制度。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次性退休金”制度就演变为企业年金制度了。日本企业年金计划有三类: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和混合模式。25 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

1)安全性。安全性原则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最基本原则。

2)流动性。企业年金基金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以规避风险和满足临时支付需求。3)收益性。企业年金基金的目的是保值增值,因而需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在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信托法则和“审慎人”原则来确保年金基金投资分散化和年金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但在发展中国家,就需要针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活动制定严格而详尽的投资限制,而这些限制条件也应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而有计划的放松。27 世界各国对企业年金基金的监管主要有两种模式:

审慎性监管模式。就是根据审慎性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

适用于经济发展成熟,金融体制完善,法制健全国家(英,美,加拿大)发达国家。

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基金既达到审慎性监管的最低要求,又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方面进行限制性规定。适用于独立性强,权力大,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02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设计

1)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模式(1)坚持分散化、多元化投资原则。(2)股票在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3)既有国内市场投资工具,也有国际市场投资工具。

2)在宏观方向上,应根据社保基金特征和资本市场环境,确定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模式。

(1)应当具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如国债、银行存款等。

(2)应当具有浮动收益的投资品种,如股票、金融债券等。(3)应当具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的一些投资品种。

3)在具体层面上,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保基金特点来设计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1)例如,将个人帐户基金进行投资操作时,应构建的投资组合为稳健型组合:

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基金绝大部分应投资有固定收益的国债、银行等,剩余部分投资于有浮动收益的股票、金融债券。(2)例如,将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操作时,应构建的投资组合为增长型组合:

对收益性要求较高,基金多半部分应投资于有高浮动收益的股票,其余少半部分分散于有固定收益的国债、银行等投资品种和具有浮动收益的金融债券、不动产等投资品种。

(3)例如,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操作时,应构建的投资组合为平衡型组合:

对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都比较高,少半部分应投资于具有高浮动收益的股票这个投资品种,其余多半部分则分散投资于具有固定收益的国债、银行存款等投资品种和具有浮动收益的金融债券、不动产等品种。

第09章---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重点〗

01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指由国家授权专门机构(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管部门)为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管理的各分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安全运营、基金保值增值等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评审、认证和鉴定,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正常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02 劳动保障部是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

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具体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03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

1)法制性监管和政府行政性监管并立原则。2)公正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风险防范、注重保值增值的基金运营原则。

5)科学性原则。

04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2)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需要。4)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05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理论依据:

1)公共经济学理论。

2)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3)委托代理理论。4)边际经济理论。

06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任务目标:

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体系。3)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4)实现基金保值增值。5)维护社会稳定。

6)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反欺诈机制。07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风险的监管:

1)基金征缴监管。(1)对参保单位的监管。如,是否少报参保人数、少报工资总额。

(2)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管。如,是否及时审核参保单位上报的缴费基数。

(3)对征缴机构的监管。如,是否擅自提高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2)基金支付监管。如,受益人有无骗取保险金行为。

3)结余基金监管。如,有无挤占挪用基金、动用基金的行为。

4)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监管。如,对基金预算、收缴、存储、运营、支付等环节进行监督。08 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风险的监管:

1)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资格审定。(准入制)

对从事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机构所需要资格条件进行审定,是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准入管理制度的实施。2)基金运营风险的动态监管。(日常过程)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的大量风险,事实上是在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积累和引发的,因而非常有必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风险实行过程动态监管。3)规范的退出程序。(退出机制)

当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违规而无法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收益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将依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让违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处理善后事宜,有序地退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

09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1)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2)财政监督。3)审计监督。4)税务监督。5)银行监督。6)内部控制。7)社会监督。监管人员的权利:

(1)要求被监单位提供或报送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的资料(社险基金预算或财务计划,预算、决算及其他)(2)查阅被监管单位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资料(3)就监管事项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向监督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4)对被监管单位转移、隐若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的行为予以纠正或制止

(5)对被监管单位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予以纠正和制止。

8、监管人员的义务:

⑴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立。⑵保守在监管工作中获悉的缴费单位商业秘密。⑶为举报人保守秘密。监管人员的培训: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监管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上一篇:开题报告范文医学下一篇:浅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