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2024-07-28

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精选9篇)

1.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篇一

此次的学习培训考察,内容丰富、全面、具体。自己也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感觉到收获很大,感触很深。通过盟委党校的学习,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净化和升华,政治觉悟有了新的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迅速发展,内外资一起上,共同发展,以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起家,一点一点做大做强,而且以小商品为主,小中见大,逐步壮大形成产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树立“就业只能脱贫,创业才能致富”的观念,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让民间资金充分转化资本,使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到半壁江山。

2.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篇二

一、立意求“新”

文稿的立意之新,新在观点、新在角度、新在文稿的思想内容和思路、措施、办法。换言之,就是要能够反映和传递发展所需、党政所望、群众所盼、职能所及、自身所能的种种最新之“意”,使文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指导性、启发性或警示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选好题,其次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动笔前再对所获取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反复筛选、分析比较、综合提炼,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认真细致加工,抓准事物的本质,找出其内在的规律,选择新的角度,挖掘新的主题。如此,才能保证所写的文稿既有思想又有内容,有的放矢,有点睛之笔、提升之笔和创新之笔,达到“言别人之所未言,见别人之所未见,发别人之所未发”的境界,收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效果,产生新颖独特之美感,给人启迪。

二、选材求“精”

文稿要使人信服,就必须紧扣主题,笔力集中,突出中心,运用典型材料对观点进行充分阐述。即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论证、用“经典”烘托、用数据反衬,而不能只做简单的材料罗列和空洞的说教,这就必须选择或提炼好各种材料,在“精”上下功夫。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的调研文稿虽然主题观点鲜明,但表述重复啰嗦、繁琐冗长,影响了文稿的表现力。这主要是由于选材不精、提炼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们在撰写文稿之前就要注意把能够有力表现主题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要重施笔墨,对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则要毫不吝啬地舍去。这样才能达到详略得当、简明扼要的效果。

三、挖掘求“深”

求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整体,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稿求深,就是深在思想内涵、深在对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办法的深刻见解。一是要有针对性。问题是文稿的基础和灵魂,调研文稿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否真正抓住了问题,是否针对普通存在的问题去写。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反之影响就小。因此,必须注意抓住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来确立文稿的主题思想。二是要有概括性。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方法来分析提炼和升华主题,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就是文稿思想的精华和灵魂,也是调研文稿写作的特征和价值所在。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决定文稿的思想内容。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能满足于抓住表面的、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能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而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能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而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四是要有独创性。调研文稿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报刊文章的剪辑等。要提高文稿的质量,就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做深入挖掘和思考。五是要有说理性。调研文稿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这就决定了调研文稿必须能够透彻地讲清道理。做到了这一点,思想性也就寓于其中了。所以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有经验的同志,经常采用“寓事于理”的办法,即用典型事例来说明一些道理,把深刻融化在浅显之中,这常常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内容求“实”

一是讲实话。即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得出来的既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又能够指导具体工作的富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话。具体来说,就是文稿中所提供的情况、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有来源、靠得住;所提出的观点、展开的论述必须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度;所涉及的事项要符合逻辑、切实可行。二是重实效。实效,就是有用、有利、有所值,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普遍欢迎。实效的本质在发展,核心在效益,表现在创新,成果在为民。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存于效。只有树立求“效”的理念,文稿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三是务实。即在写作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包括个人思想感情、学识素养及时间精力的投入,等等。

五、布局求“序”

谋篇布局是写好调研文稿的前提。如果结构不顺,思路不畅,层次不清,文稿就很难“立”起来。因此,写作时应按一定的思路或逻辑关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有条不紊,不能颠三倒四,应做到让人读一遍就知道文章要讲的意思。有的调研文章,不注意谋篇布局,习惯于想到哪写到哪,写完后不仔细推敲、认真修改,致使文章布局欠合理,逻辑较混乱,使人读后理不出头绪。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前拟列一份写作提纲。对综合文稿或专门的调查报告来讲,一般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大部分,要说清调查的目的、由来、对象、范围和结论,尤其是结论要具备正确性、科学性、创造性,反映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倾向性、代表性,建议要有可行性、预见性和适度的超前性。

六、体式求“准”

在实际应用中,调研文稿与经验总结容易混淆,不易区别。特别是专题性的经验总结与典型经验的调研文稿更为相近。它们都要求迅速反映改革发展与稳定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事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指导当前的工作;都以叙述事实为主,通过典型的材料阐明某种观点。但总结与调查报告又是有区别的:总结的对象和内容一般是自身、本单位、本部门前阶段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事后行为;调研文稿的对象和内容则比较广泛,可以是本单位的,也可以是外单位的,甚至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可以调查现实的材料,也可以调查历史的状况。从写作目的看,总结侧重于对自己所做的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下一步工作,是对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的目的在于侧重对事物现状进行反映、探讨和了解、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以点上的经验来推动面上的工作,对全局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写作方法上,总结通过具体做法和事例,着重说明所获得的成绩、收获和经验;调研则以具体的材料来说明典型经验的性质、意义和作用。这一点,在撰写时也要加以注意和区分。

七、表述求“简”

首先是简短。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突破,击中要害;要开门见山,不刻意追求形式,做到“不兜圈子,不绕弯子,不穿靴子,不带帽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奔主题,干脆利索。其次是简洁。语言表述要简洁,避免说“多余话”、“题外话”和“重复话”,体现“多一字则长、少一字则短”的境界,做到严谨严密、言简意赅。再次是简明。调研源于实践,因此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行业特点。要注意吸收基层群众的语言风格特点,多选择简洁明快而又意蕴深厚的群众口语、地方“民言”或部门“行话”,以及鲜明生动的比喻和事例。这样有利于把抽象的概念平易表述,深奥的道理通俗阐述,复杂的事物简要说明,严肃的问题轻松道破。

3.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篇三

关键词:甘肃;苹果;产业;发展;启示

2011年9月山西省果业总站组团赴甘肃考察苹果产业发展,先后在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坳心村、飞云乡七冢坳“双千亩”果园、飞云乡元朝村标准化果园;庄浪县万泉镇北川标准园、万泉镇整流域山地沙田苹果生产基地;静宁县李店河流域6667hm2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治平马川农业规范认证基地及天水市麦积区花牛村元帅系苹果出口基地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甘肃苹果产业规模之大、管理水平之高、发展势头之强、经济效益之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作者的一些感受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山西省的苹果发展有所帮助。

1对甘肃苹果发展的几点认识

1.1甘肃发展苹果思路清晰、速度快

甘肃的各级政府从上到下对果业发展都颇为重视,把发展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中之重。按照“扩规模、促管理、提质量、增效益、拓市场、创品牌”的基本思路做大、做强、做优果品产业。全省做法是“确定一个产业、出台一个办法、整合一批资金、落实一个单位”。甘肃省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2011年扶持资金由原来每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了1亿元;启动实施了“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整合扶持资金1.285亿元,全年用于苹果产业发展资金达2.85亿元。产业政策出炉,发展资金到位,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相关企业及广大果农的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苹果产业发展。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格局。近两年发展速度惊人,各级政府全力打造果业这一富民产业,以大规模建设大产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苹果适宜区全覆盖。泾川县每年以3334~6667hm2的速度递增,整村、整乡、整区域地发展苹果产业,2~3年实现适宜区全覆盖。静宁县按照持续发展南部、规模发展中部、适度发展北部的方针,抓住机遇,瞄准市场,扩量、提质、增效、创牌,把果品产业打造成静宁的标志性产业,把静宁建成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目前甘肃省苹果面积27万hm2,位居全国第2位。

1.2甘肃苹果管理水平高,技术落实到位

甘肃苹果产业在上规模的同时,还突出质量管理。甘肃果业能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产业效益的关系,准确把握面积增长与提高质量的内涵,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重视果园基础条件改善,把果园机械化、简约化、标准化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优质”上。

考察区苹果的管理水平高,不只体现在我们参观考察的示范园树形整齐,树势强健,配套的技术措施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好;还体现在沿途经过的果园也是整齐划一,在发展面积规模化的同时,实现了管理规模化,达到整体果业的高水平。考察区的果园管理能抓住主要矛盾,贯彻一整套的技术措施,我们参观考察的果品产业区,基本上都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左右,为解决果园缺水这一主要问题,他们推广了覆黑地膜、覆沙保墒等措施。覆盖黑地膜不仅可以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还可以提高产量。据了解,覆盖黑地膜是当地果园推广的基本技术,树形改良、测土配方、保肥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治、铺反光膜、单果管理等提质增效技术也做到了全面落实。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注重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规程建设“国家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示范基地”,并取得有关部门认证,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果品质量提高,得益于技术服务体系的健全,甘肃省培训果农在精管理、细服务上大做文章。泾川县每村都配备了农民技术员,每个技术员县财:政每年补助3000元,全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补助农民技术员,切实把各项技术落实到园到户。村技术员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深入田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从苗圃育苗抓安全质量,到幼园管理抓拉枝造形,盛果期果园抓投入抓管理。注重将典型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抓点示范,集成技术、资金、力量,创建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高标准、高水平且有引领作用的标准果园。在建好标准园的基础上,建设一大批苹果产业“万亩乡”、“千亩村”,全力打造面积大、标准高的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

1.3甘肃苹果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完善

我们考察的这几个县、区,管理水平高,果品质量好,产量高,大部分果园667m2产量3000~4000kg,收益2~3万元。质量优势体现价格优势,考察区像泾川、静宁、天水等地苹果平均价格在7.4元/kg左右,我们参观的庄浪县万泉镇北川标准化果园果品卖到9元/kg。在一定程度上,甘肃果品的收购价格引领着全国果品的价格走势,连续多年都是全国苹果产地收购价最高的省份。

高效益无疑来源于高质量、高产出,但与完善的链条也是密不可分的。贮藏、加工、信息服务、合作化经营、品牌建设等环节畅通,确保了甘肃苹果好果子卖到了好价钱。2010年甘肃全省的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50万t,占到果品产量的50%。全省有7家大型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年果汁生产能力达15万t,原料处理能力80万t以上。品牌创建方面甘肃省主打“花牛苹果”、“平凉金果”两大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上市,靠品牌占领国际、国内市场,靠品牌赢得消费者喜爱,靠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2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2.1必须坚定不移发展果业

甘肃考察区与临汾市地理条件极为相似,同属黄土高原地貌,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山川、丘陵、沟垣齐全,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我们的干部和果农也要抓住这天然的优势,大力发展苹果,这是我们实现“十二五”末全市农民收入翻番的科学之举。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把果业作为一项骨干产业来培育,全力加快产业富民进程。

2.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我们要充分借鉴甘肃省发展果业的经验,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全力加快临汾市果业建设步伐。一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把好产业放在好地方,向优势区集中发展。二要大力推广树形改造、增施有机肥、生物覆盖、单果管理等技术,认真借鉴考察区覆沙、覆膜、生物覆盖等节水保墒的好经验、好做法,立足水保措施,积极推广果园旱作栽培技术,进一步发挥山区果业的优势,解决果园干旱缺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靠科学技术支撑产业健康发展。三要坚持典型带动、效益驱动,把培养典型作为推动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批果业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用身边的典型引领果业发展,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目标。

2.3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是要优化布局,扩张规模。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建设“一村一品”为重点,推动果业面积迅速扩张。二是要健全体系,优化服务。要尽快建立和健全技术服务体系、苗木繁育体系、贮藏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建成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促进果业健康发展。三是要扶持龙头,延伸链条。要积极扶持建立一批与果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产业效益和附加值。四是要加强营销,打造品牌。要充分借助尧庙华门、洪洞大槐树、吉县壶口、乡宁云丘山等人文旅游资源,发挥“壶口”苹果、“隰州”梨等品牌的龙头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品牌赢得市场。

2.4必须坚持强有力的行政推动

任何一项产业发展都离不开行政强有力的推动。甘肃省果业发展到全国领先行列,行政推动是其获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我市果业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的果业规划目标完成需要全市上下把果业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切实强化行政推动各项措施,出台政策、整合资金、全民动员,共同致力于果业这项富民产业,推动果业又好又快发展。

(收稿日期:2012-02-28)

4.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篇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门市最近组成专题学习考察组,先后赴江苏昆山、浙江兰溪、江西上饶等地学习考察组织工作。此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明晰了思路,我感到这些地方的组织工作勇于创新、争先创优,有五点体会特别深刻。

一、组织工作必须与市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时刻服从服务于这一大局。无论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都必须放到党的整个工作中去、放到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中去谋划考虑,努力提高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发展的实践中检验组织工作的成效。只有牢牢把握这样的指导思想,组织工作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促进组织工作出生产力。昆山市围绕发展配班子、选人才,把“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推到发展一线,坚持在发展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考察人才、使用人才。江西婺源县在抓机关效能建设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县党政机关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考察的意见》、《关于对机关干部考核继续实行排位制的意见》,形成了一整套详尽的措施规定,还有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一抓到底,敢于动真碰硬,有效提升了机关服务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浙江兰溪市为引导和推进农村创业和农民增收,在全市646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组织创业承诺,所有村干部年初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承诺范围涵盖村级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露天粪坑迁移、果树种植等“便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实事并印成小册子,人手一本,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底逐项考核,与村干部报酬待遇挂钩,实现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相适应。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组工干部要多下基层调研掌握实情,经常开门纳谏征求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组织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能符合基层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体现组工干部的自我价值。江西上饶县建立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服务制度,开展“七联七助”主题活动,下派500名县级和科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每人联系一个村党组织助农村发展,联系一家农村龙头企业或一户农村发展致富户助龙头致富,联系一名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助返乡创业,联系一名农村党代表助作用发挥,联系一名农村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助参政议政,联系一户农村贫困户助农户脱贫,联系一名农村困难学生助帮困就学。同时,设立了考核手册,一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并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浙江兰溪市建立了乡镇街道干部夜学夜访议事制度,利用夜晚时间广

泛走户访民,江西婺源县开展了“有话对我说,和谐在乡村”活动,着力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这些举措都为当地群众称赞。

三、组织工作必须善于培育典型,典型引路推进各项工作。实践证明,典型示范是推动创新的科学方法。这些地方都能拿出典型,让人看后印象深刻,觉得学有方向,做有样板,给我们很好的启发。组织工作要上新台阶,必须加强示范点和示范基地的建设,重视典型人物的培育和典型经验的推广,以典型示范带动面上工作,推进组织部门的工作不断创新。江西上饶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参学人员的特点,分类开展了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分别推出了党政机关、非公企业、农村一线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在培育党员示范户上,全面推行了农村党员户“十示范”挂牌管理活动,从十个方面把农村党员示范作用具体化,身边的先进人物看得见、摸得着、赶得上,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架设了一个良好严台。

四、组织工作必须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要根据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确立各项工作目标、措施和制度,使组织工作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又切合党员队伍实际,能够充分体现时代性,具有现实针对性。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挖掘、提炼和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当前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调研,抓好试点,努力在探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尤其在中央的一些大的动作或会议召开以后,这些地方都是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创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了“人(下转第15页)(上接第18页)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安徽绩溪县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启动了乡镇领导体制改革,采取主官合一、交叉任职等办法,减少了领导职数,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浙江兰溪市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仅今年就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破格提拔暂行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文件,促进了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为激活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活力,解决“机关肠梗阻”现象,该市还强力推进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工作,公开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中层干部,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落到了实处,社会反晌良好。

五、组工干部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到“真懂全局、善管本行”。能力决定作为,干部履行职责的成效,关键取决于其能力。每位组工干部都要按照中组部“五种能力”的要求,精通岗位业务,炼好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功。同时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多接触组织工作以外的领域,多学习组织工作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和服务发展,为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浙江兰溪市委组织部编印了《组织工作手册》,细化了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使大家有章可循,按

章办事;同时分类编印了基层组织建设文件汇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汇编,全方位规范了组织工作的每个领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统战支部多种形式纪念“七一”

7月1日下午,统战联合支部和区老干部局机关

党支部全体党员,联合开展了“庆祝建党87周年暨创全国文明城市座谈会”活动。会议首先由统战联合支部书记李小萍传达区委“七一”表彰大会的主要内容,并带领大家学习了吴书记的讲话精神。区老干部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张怡组织大家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座谈。并通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竞答”将气氛推向了高潮。然后,广大党员纷纷引吭高歌,为党祝寿,为党祝福。活动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中结束。

为庆祝建党87周年,统战联合支部还开展了“慰问老党员”活动。统战联合支部十分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深刻认识到激励出动力,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更好地为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服务。

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之情做好统战对象的工作。要从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利益出发,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情感要求。尽最大可能满足统战对象的各方面情感需求,积极主动、认真而不敷衍地解决好统战对象反映的意愿诉求,消除离心倾向,增强情感认同,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增强凝聚力。

5.人大调研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篇五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研活动,为常委会正确行使职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调研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选准工作切入点,确定好调研题目

在调研题目的确立上,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区人大常委会的工

作重点开展,使我们的调研活动与常委会的工作合拍。

二是将调研工作与形势发展紧密结合。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我们首先进行认真学习,掌握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熟悉相关法律条文。在确立调研题目时,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

三是把一段时期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作为我们调研工作的重点。如今年2月份,我们及时对区政府非典防治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请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治非典工作情况的汇报。

四是坚持调研工作与促进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使调研工作有的放矢。

此外,我们还利用每年集中走访代表的机会,了解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使我们确立的调研题目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实可行。

二、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调研活动,进一步促进政府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对诸多法律法规在**区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在调研活动中,我们本着求真、求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听汇报、查看材料、查阅案卷、问卷调查、现场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占有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如今年2月份,在对区政府贯彻药品管理法情况进行调研时,我们组织调查人员到药监**分局的相关职能科室了解情况,查阅卷宗并召开有医疗机构负责人、药品批发零售企业法人代表、市区两级药品监督员等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还就执法单位的“执法形象”、“工作效率”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在物价、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和部分管理相对人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时发现了我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和药品管理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掌握了许多汇报材料中没有的内容。

二是邀请不驻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调研。为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作用,近年来,比较重大的课题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比如,2001年在对县政府贯彻食品卫生法情况进行调研时,我们邀请了几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共同查市场、听汇报、查阅案卷材料。由于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常委会会议上,参加调研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在调研中注意增强职能部门的法律意识,促进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在对有关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或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时,为了了解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运用情况,我们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内容除了本部门直接执行的法律外,一般还要增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每次考试前,有关部门都会出现一次学法高潮。通过考试,不但了解了执法人员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对执法人员学法、用法也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搞好调研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调研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为此,在每次开展调研活动时,我们都积极主动地向领导汇报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支持。

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好工作重点是调研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好调研题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才能发现问题存在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是实事求是、细致严谨是调研工作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搞好调研工作,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深入实际,要一竿子插到底,“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行。其次,要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领导提供确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是抓好落实是确保调研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督促政府部门落实常委会决议、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我们把调研工作与监督权的行使及支持政府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强有力地促进了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

6.考察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篇六

今天,考察学习空港新城阳光和谐、泾河新城乐华城及西咸北环线泾阳试验段等几个项目在建设过程及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经验,总体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理念新”。新城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被过去所束缚,不被固定模式所束缚,结合新城实际推陈出新,空港新城的阳光征迁模式理念新、工作实,开创了西咸新区和咸阳市的先河;二是“换位思考到位”。在新城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中,换位思考,切实站在群众角度考虑和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问题,空港新城的征迁模式正确处理了民生改善与维护社会稳定、群众当前和区域长远发展、利益引导和情理兼顾等三方面关系;三是“注重亲民”。在制定拆迁政策时,首先站在群众立场,注重务实,充分尊重群众感情和未来发展权。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发改局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主管部门,在今后的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改进工作方法。从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建成后三个阶段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包装和向上争取,以壮大延伸产业链、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加快引进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生态环保、改善民生-1-

和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政策支撑,切实保障项目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及时办理,细化项目建设推进考核奖惩办法,加大节点考核,保障每个落地建设项目在改善民生、强化基础、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大项目建设现场督导,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问题。严格按节点召开重点项目协调督办会并加强节点考核;有效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和现场办公;及时召集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为大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项目建设考核,将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7.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 篇七

一、及时批改, 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我觉得很多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写作的热情, 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一般来说, 学生完成作文后, 都迫切希望老师及时批改或组织学生互改, 更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 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 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 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 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 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 对学生作文水平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会力争在一周内批阅完, 迅速发下去, 以满足学生渴望得知教师批语的心理。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 我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法, 给出恰当的批语, 使学生得到及时正面的反馈,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激发写好下次作文的兴趣。

二、以批为主, 尽量少改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批无非问学生几句提示的话, 引导他们去思考, 谈怎么样才对, 该怎样写才好。所谓改, 无非给学生示范, 那样写不妥当, 一定要这样写才对头。既然是示范, 自然希望他们逐渐辨别哪里不合适不妥当, 逐渐能够确定该怎样想怎样写才对。”教师批改时, 应尊重学生原意, 理顺即可。我在批改作文时尽量采取启发式批改, 多批少改, 多就少改。以多批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多就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以少改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批”指多运用眉批, 启发引导学生正视自己习作中的具体优缺点。比如, 对习作中用词不当的地方, 可以在词下面画一条线, 写上眉批, 指导学生自己去动脑筋修改, 只有经过自己思考, 自己动手修改, 印象才会深刻。下次写作中才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少改”是可不改处不改, 可小改处不大改, 可大改处不全删。这种修改的原则是改动的尽可能少些。这样, 学生容易在原有基础上, 经过教师指引逐步提高,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容易调动起来。

三、因人而异, 因材施评

学习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当学生的作文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 他们就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高效率地学习。综观现在的作文教学, 重批评、轻表扬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种批改致力于发现问题, 给予批评, 在教师看来“十分客观”, 对学生则是无情的鞭鞑, 他们将有可能从此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习作水平, 是逐步练习提高的, 理应多看优点, 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 教师也应倍加爱护, 分享喜悦, 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 我从不吝啬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 从“建议”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信心倍增, 读了批评的话也受到鼓励。对作文水平一般或暂时落后的学生, 我在批改中常一遍遍地从他们的习作中寻找可贵之处, 哪怕是誊写得一清二楚, 一个词特别精彩, 某句话十分生动等, 我都要在评语中大加赞许。记得初二下学期, 我班一个男同学的作文《爸爸其实并不坏》只有四百来字, 词句重复不少, 一些词用得牛头不对马嘴。但是我注意到了这么一句话:“现在每当想到爸爸独自躲在房间哭泣的情景, 我的心里总是湿湿的。我知道其实爸爸心里还是爱我的!”我被触动了, 在眉批中表达了我的感动与期望, 并要求他把提到的别的方面再写得具体些。这位语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受到了鼓舞, 经过反复修改, 终于写出了一篇比较好的作文。我便在下周的作文评讲课上认真读了一遍并大大赞扬了一番。此后, 他的学习兴趣高涨, 每次作文都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变化呀!如果我当时单是给个“写得不具体”的批评, 或挑出他文中的所有毛病, 或把它改得面目全非, 他可能因此丧失修改的热情, 那又怎么能改好作文呢?

四、学生参与, 自评互评

叶圣陶早就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学生互评就是学生参与评改的很好的方式。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批改作示范,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交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它, 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 学生明确了要求, 学有方向, 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 最终达到以评促进写作的目的。

8.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紧抓环保问题“不含糊”,生活必须带点“绿”。“先人留下浓荫树,后辈儿孙好乘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近几年,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绿色中国”的行动已在华夏大地上悄然蔓延,克拉玛依肆虐千年的“狂沙猛兽”正在被驯服;渭水河畔,多年未见的白鹤现如今已稀松常见;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这一幕幕场景为经济发展保留了“生态家底”,更为地球带去了独特而宝贵的“一抹绿”。作为党员干部,要有“破”的勇气和“立”的底气,“破”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固化思维和破除生态环境的顽瘴痼疾,“立”就是要建立制度、定立公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改善环境守底线,实现绿水青山遍大地、金山银山滚滚来。

摆正工作作风“不松懈”,干事创业要务“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近些年,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字样逐渐浮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较大程度地对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扭曲的政绩观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错误思想,养成了一些党员干部铺张浪费、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严重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身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工作作风,把“立马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杜绝“装样子”“打太极”“走过场”的工作作风,着眼长效、立足当下,切合实际找准城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量力而行推动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把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到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助力加油。

9.考察调研的几点体会 篇九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2004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2004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2004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二氧化硫、COD及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2004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靖宇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人人议经济、人人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3、要注重环境建设。苏州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治安环境,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以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要想发展必须有好的环境,在环境建设方面,既要抓好硬环境,也要抓好软环境,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整建:一是舆论环境,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都知道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人人都为改善环境做贡献。二是政策环境。除制定优惠政策以外,要坚决清理对外企和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或文件,集中力量对现有政府审批项目和条块间的各种收费、设卡事项进行整治,能免的免,能减的减。要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把为客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硬指标,建立举报制度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消极腐败行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四是人居环境。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行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污染治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上一篇:在幸福中成长初二作文600字下一篇:麦德龙笔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