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发言(共8篇)
1.人大调研发言 篇一
人大代表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研发言
×月×日,有幸参加了县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调研,总体感觉是: 我县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快速,规划起点高,投资规模大,项目实施好,建设里程长,工程质量高,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来看,县交通运输局和各乡镇在工作思路上超前谋化,在公路管理中强化措施,在项目工程中确保质量,加快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阡陌交通蜿蜒于我县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村公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对方便群众出行,保障信息流通,繁荣城乡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还存在;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与建设相结合,继续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公路建设项目。依托项目建设,整合交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建设与养护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后续建设和养护管理。对路肩、边沟不达标的通村公路要
继续整修,使其达到设计标准,以利于排水和通行。建养并重,采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效益。
2.人大调研发言 篇二
6月8日上午, 淮安市人大城乡环保委周平主任一行到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散装水泥工作, 就《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 (立法调研稿) 开展了座谈。在听取市散办尹家美主任关于本市散装水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后, 周平主任对本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淮安散装水泥工作发展速度快、亮点多且工作措施扎实有效。针对商品混凝土市场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和县 (区) 散办无专职人员等问题, 将积极向省人大反映, 争取在即将出台的《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 周平主任要求市住建局和市散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规律,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突出问题, 创新思路, 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大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 认真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各项优惠政策, 扩大推散量, 提高水泥散装率, 全面实现“禁现”, 为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保型城市和促进节能环保作出更大贡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徐子佳局长、陈步公副书记参加了上述调研活动。
3.全国人大内司委调研组来我省调研 篇三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率调研组来我省,就社会救助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开展调研。9月4日,调研组一行在长春清华宾馆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省相关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富民工程”,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把保障和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及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全省213万城乡低保对象、0.7万城市“三无”人员、12.8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及每年约300万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截至2011年底,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由制度建立之初的月人均130元和年人均625元,提高到月人均267元和年人均1582元;全省近7000名城市“三无”人员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月人均190元提高到450元;全省12.8万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已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我省出台了相关办法,依法依规完成了八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新型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听取汇报后,陈斯喜对我省社会救助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年来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各部门领导对社会救助工作也高度重视,制定了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社区作为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吉林省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居民民主自治制度稳步推进,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今后,要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4.人大调研汇报材料 篇四
常州市财政局(2011年7月20日)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
根据国家、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精神,我市在总结实施“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出台了《常州市“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和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与省提出的六大新兴产业相比增加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新兴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带动结构调整。上半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00亿,增长2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7.65%。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6亿,增长24%,占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8亿,增长72.4%。二是新兴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支撑全市税源。1-5月五大产业实现利税178.1亿,增长3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71.2%。1-6月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12户中五大产业10户,入库税收占12户的81.65%。三是新兴产业龙头企
— 1 — 业作用明显显现。天合光能、亿晶带动新能源产业,已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系统成、光伏应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形式完整产业链;新誉重工带动风电产业,已拥有风力发电整机和部件制造企业40家;西电、上上带动智能电网,已成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重要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戚研所带动轨道交通等等。四是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明显增加。今年新增上市企业8家全是新兴产业。
(二)发展新兴产业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今年是推进五大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新兴产业战略的第一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年”的决策部署,积极做好七大新兴产业和五大产业扶持政策的衔接,推进工作的顺利转换。
1.整合财政政策和资金,统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创新型园区(“一核八园”)建设要求,全面整合科技三项经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加强政策集成和创新,在调整、整合的基础上,报经政府同意,设立5亿元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3亿元“一核八园”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新兴产业(五大产业)政策兑现,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军型人才引进和撬动各类资本。1-6月市本级已下达各类财政扶持资金3.87亿元,其中:“一核八园”专项资金2000万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外向型经济等专项5013万元,创意产业2400万元,创新创业人才引进
— 2 — 和培育专项4686万元,创业投资引导资金1600万元,五大产业发展专项2.3亿元。
2.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面对信贷趋紧的紧迫形势,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争取金融资源就是争取有效投入和发展后劲的理念,五个方面促进企业用足、用好各方资源。一是补偿银行信贷风险。设立“常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放贷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1-6月,财政首期6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已经落实,55户企业贷款余额17.21亿元,开创了财、银、企合作新模式。二是创新支持担保方式。设立“常州市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注资8000万元,引导3家符合条件的民营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月3家担保公司在保责任余额达14亿元。三是吸引多方资本支持创投。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市创投领域,推动初创期企业成长。市财政下达7500万元引导资金,吸引民间投资2.99亿元,共同组建3家创投企业,已投资项目12个,投出金额1.36亿元。四是推动债务融资。利用财政贴息担保费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发行5亿中小企业集合债。五是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拨改投”,建立1000万元创意产业企业投资基金。六是积极向省政府争取与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合作。报经政府同意,成立了常州市省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联合引导基金——常州市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基
— 3 — 金;常州市本级、武进区、高新区合计申请省级引导基金4亿元。市本级财政安排1.5亿元,武进区财政安排1亿元,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安排1.5亿元。目前材料已经报省。
3.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
截止6月,我市已组织申报担保、物联网、淘汰落后产能、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商务发展平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包装行业专项等14个类别的专项,申报金额达30028万元。上半年,中央、省实际拨付我市专项资金到位5000万元。
4.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
财政部门会同国税、经贸委等部门联合推动增值税转型政策的贯彻落实,按月做好分析上报市领导。逐月分析固定资产投入抵扣税金的完成情况,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用足用好政策。2011年1—5月全市13288户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16.21亿元,列全省第三,占全省抵扣比重为9.64%。
(三)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技术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够。无论是装备制造、新材料还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在行业中、地区间差距都很大。
二是部分行业发展缓慢,规模不大。1-6月工业产值中电子信息241亿元、生物医药104亿元、节能环保72亿元、软件和服务外包70亿元、物联网55亿元。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三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创业企业培育力度尚需要加大。发展
— 4 — 新兴产业,一手是抓存量企业调整创新,一手是抓引进、孵化培育增量。近几年大力开展产学研,130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400多个海归创业团队落户。但如何留住企业和人才,尚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土地、资金、服务环境等方面有大量实际问题要解决,解决不好来了还会走。
四是载体建设滞后。尽管近几年注重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但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受制于土地、资金,满足不了需求,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五是金融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科技金融滞后。去年全市工业销售7260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多亿,银行贷款3000多亿。但创投、担保、直接债务融资等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困境。
六是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反映:在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服务态度方面常州做得很不错。但与先进地区比,城市国际化功能不够完善,例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新兴产业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研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的措施。苏州提出科技金融结合工程,明确提出到2015年,银行科技贷款金额达1000亿,创投管理资金达2000亿。无锡市今年提出确保新增信贷1000亿,债券融资100亿,股权融资50亿的目标。面对下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
— 5 —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务之急。建议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金融创新工作,要明确目标鼓励加快推进多品种科技金融业务,扩大科技贷款规模,大力开展债务融资步伐,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开展股权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要鼓励扩大创投规模,充分发挥省市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广泛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在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
二是破解瓶颈制约。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环境,土地问题是项目落地,企业扩张是最突出矛盾,必须实施“腾笼换鸟”,提高投入产出质量和水平,使有限的资源倾斜于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高水平。建立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建立重大项目审计制度。对新兴产业扶持资金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项目,应加强跟踪和推进工作,确保扶持资金的有效投入;在项目竣工验收同时,提交项目审计报告,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四是尽快建立新兴产业统计体系。今年是实施振兴五大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年,又是推进新兴产业战略的第一年,由于尚未建立我市七大新兴产业的统计数据体系,建议尽快做好我市新兴产业相关数据统计工作,以利于及时分析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二、上半年财政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财税部
— 6 — 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呈现“前高后平”态势,各项财政支出增长平稳、重点支出保障有力,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1-6月份,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43亿元,同比增收37.78亿元,增长28.48%,完成收入预算的53.19%,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税收收入146.99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86.3%,同比增收27.36亿元,增长22.87%;非税收入23.43亿元,增收10.42亿元,增长80.01%。
从全省的情况看,我市1-6月累计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增幅2.62个百分点,但高于苏南平均增幅1.58个百分点,在苏南仅低于镇江市。税收比重位列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4个百分点,高于苏南平均0.3个百分点。从辖市区的情况看,各辖市区均超过了序时进度,收入增幅新区、金坛、天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42.29%、40.85%、28.72%,其他地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从征收部门的情况来看,国税部门完成收入38.45亿元,增长25.84%,完成预算的50.93%;地税部门完成收入108.96亿元,增长21.13%,完成预算的52.64%;财政部门完成收入23.02亿元,增长89.58%,完成预算的60.74%,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带动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
— 7 — 主体税种占税收比重较同期略有下降,但支撑作用依旧明显。上半年主体税种完成112.62亿元,同比增收18.33亿元,占税收比重为76.61%,较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但依然拉动税收收入增长15.32个百分点,是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力量。其中,企所税、个所税占税收比重分别提高1.83、1.46个百分点;增值税较同期略降0.11个百分点;营业税、契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占税收比重分别下降0.93、4.45个百分点。其中:
增值税(25%):累计入库23.18亿元,同比增长22.87%。其中免抵调库增值税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35%,如剔除免抵调因素,增值税实际征收收入增幅为21.22%。
营业税:累计入库40.55亿元,同比增长18.85%。增幅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由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的低增长所致,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增幅分别为15.91%、15.53%,同期房地产业营业税高增长(90.72%)形成高基数因素也拉低了今年营业税增速。
企业所得税(40%):累计入库26.17亿元,同比增长36.96%。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产生的增量占到企业所得税增量的54.5%,增幅高达35.72%。从类型上看,外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高于内资企业,加上税收优惠逐步取消(同期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25%),其贡献加大,累计完成8.71亿元,同比增长54.43%,个人所得税(40%):累计入库12.49亿元,同比增长48.45%。
— 8 — 工薪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仍然是主要增长点,分别贡献增量1.68亿元、0.53亿元、1.5亿元,贡献率分别为41%、13%、37%,三项占整个增量的贡献率达91%。
契税:累计入库10.23亿元,同比下降25.03%。主要是同期基数高以及房地产市场低靡所致。
地方七税:合计入库33.52亿元,同比增长37.55%。其中:城建税入库9.49亿元,同比增长52.22%,主要是外资企业开始征收城建税,拉动增幅29.39%;土地增值税入库9.85亿元,同比增长54.59%,以上两税分别贡献地方七税增量的36%、38%。
(二)上半年支出执行情况
1-6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累计支出116.01亿元,同比增长32.78%,增支28.6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1.64%,支出进度基本与上年同期和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主要特点:一是一般预算支出增长较快,增幅超上年同期18.14个百分点,其中支持经济发展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大民生投入并举。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进度超过52%,节能环保支出进度超过47%,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进度均超过43%。
(三)我市经济运行及财政形势关注点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稳定向好、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如投资资金短缺、生产要素供给趋紧、物价持续
— 9 — 高位运行、工业发展的后续支撑能力弱等,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并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上半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良好,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使得下半年增收形势依然严峻。
1-6月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2.53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98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用电量129.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99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33亿元,同比增长17%。值得关注的是以上各指标均较同期、一季度出现回落。从目前的宏观形势看,尽管全年CPI增长4%的控制线或将上移至5%,但随之公布的创出年内新高的6月CPI数据以及年内的第三次加息,宏观调控以“稳定物价”为中轴、以收紧流动性为主的“外稳内紧”货币政策无松绑迹象。我市上半年信贷情况也不乐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19.77亿元,同比增长6.6%,较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64.59%,较同期下降0.54个百分点。年内的五次准备金上调、三次加息,已使我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压力骤增,加之用工荒以及有可能出现的用电荒,我市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财政收入增收情况不容乐观。
2.“转型升级”促使我市行业税源逐步转变,重点税源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但结构更趋优化。
上半年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
— 10 — 111.49亿元,同比增长17.35%,三行业占税收收入比重75.85%,较同期下降3.6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含契税)受长时间调控制约,在一季度出现零增长后,上半年累计增速依然缓慢(同比增长8.59%),占税收收入比重为32.02%,较同期下降4.24个百分点。虽然房地产业税收增收动力不足,但是制造业快速增长,成为我市财源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7.94亿元,同比增长23.91%,增速较同期上升9.02个百分点。建筑业完成税收收入16.49亿元,同比增长27.06%,增速较同期上升3.42个百分点,比重与同期基本持平。
2011年以来我市延续了对五大产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投入”态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81亿元,占整个五大产业投资的60.1%,同比增长19.4%。“高投入实现了高产出”,代表先进制造业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四行业延续同期高增长态势合计完成税收22.49亿元,同比增长23.53%,占制造业税收比重为46.92%,依然是制造业税收增收的主力。另外,受益于我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影响,服务业税源也出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1-6月三产中的交运、批零、住宿餐饮、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五行业累计完成收入24.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76%,占三产税收比重为30.91%,较同期上升了7.72个百分点。因此,我市相应职能部门要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制定配套措施,加大投资指导和投资激励,以期进
— 11 — 一步强化重点产业的资源集聚效应,加快做大做强的的步伐。
3.重点税源企业“量增质升”,引领全市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实力。
上半年全市入库税收超亿元的重点企业共有15户,较同期增加了3户(工业企业增加2户,服务业企业减少1户),合计完成销售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143.3%,入库税收28.36亿元、同比增长119.21% 入库税收超亿元的工业重点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光伏企业。受益于新兴产业政策引导及我市光伏产业积聚效应提升,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产销两旺、企业效益提升最为明显,入库税收分别为2.55亿元、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9.89%、61.8%。随着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两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走高、行业逐步复苏,中天钢铁、亚邦化工入库税收分别完成2.63亿元、2.02亿元,同比增长28.91%、36.14%。交通设备制造业在经历同期高速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新誉集团、南车戚墅堰机车公司入库税收分别完成1.99亿元、1.38亿元,同比增长-7.84%、24.58%。值得关注的是工程机械及输变电行业中的小松工程、上上电缆、东芝变压器已退出税金超亿元企业行列,反映出企业受到行业景气度下降、订单减少影响,企业完税能力不足、入库税收下滑明显。
入库税收超亿元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分别为新城集团、常高新集团、普灵仕集团。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压力,新城集团积极回
— 12 — 笼资金、加大土地储备,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6.46亿元,入库税收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54%、79.73%;常高新集团受益于高新区道路基础设施、安臵房、重大项目等建设任务实施,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26亿元,入库税收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3%、110.33%;普灵仕集团服装制造与商贸流通双业并举,企业效益迅速提升,一举跃入税金超亿元企业行列,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12亿元,入库税收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1%、78.84%。
(四)下半年经济财政走势初步研判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我市财政收入形势将受到以下三方面制约:一是我市企业效益增长受到通胀高企约束,企业面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等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二是高库存将成为下半年企业发展的隐忧,去年我市企业信心指数上升、积极扩大产能造成一定程度产品积压,加上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企业囤积原材料,而产品市场供应需要失衡和原料价格波动均会对企业库存产生减值影响;三是房地产市场变化对财政收入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开工少、成交降”的不利局面,面临土地供应、市场销售不确定等情况下,相关税收将出现增速继续回落甚至减收的风险。
从主要收入项目看,增值税:尽管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4%,但行业(如水泥)景气提高、再生资源退税政策到期等利好因素能否抵消输变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加
— 13 — 工业等增速下滑影响有待观察,加上免抵调库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增速将有所下滑,呈现低位增长态势。企业所得税:企业效益提升为企所税提供充足税源,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水平依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且较同期有所提高。因此,在通胀指标不继续走高、国际经济走势不出现大幅波动情况下,下半年我市企业利润能否稳定增长将成为企所税较高水平增长的关键。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带动上半年个所税高增长,其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本年财产转让所得一次性因素较高(限售股转让所得一次性增收因素上半年已达3.37亿元,拉动个人所得税增长16个百分点),加上9月1日后个税起征点提高、税基将进一步缩小,因此,下半年个人所得税高位运行态势将有所回落。营业税:房地产营业税增速不断下降且无明显企稳迹象。6月份的楼市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3.49%,同比下降29.82%。上半年销售备案面积与去年同比下降22%,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化压力巨大”、土地成交价格无明显下降加上“偏紧”的货币政策延续,营业税增速下半年将进一步回落。财政口收入:今年以来财政口收入在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及各县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入库进度双重因素下保持了高增长,同比增长80%。非税收入入库一方面影响我市一般预算收入质量,另一方面削减了下半年财政口调平补齐的能力。财政口要在去年年底高基数(63.59%)下保持今年上半年来同样增速几乎不可能,预计财政口收入增速将在下半年从高位
— 14 — 继续回落。
基于以上分析,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收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全年增幅为20%左右。
(五)确保完成全年收支目标工作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实质阶段的起始之年。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财政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确保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支目标。
1.加快综合治税平台建设,为提高税收征管执行质量和财政经济运行分析提供高效工作手段。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建立财、税、库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各成员单位信息入网进度,以便征管部门掌握充分的税源变动信息。逐步建立重点企业单位的动态税收管理系统,获取企业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和纳税情况;准确掌握本地区宏观、微观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情况,提高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把准确及时的经济情报转化为财源和税收的增长动力。
2.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支出任务。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度筹措资金,确保市委、市政府重点支出需要,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继续推进辖市区、预算单位支出执行进度考核,加快支出执行进度,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确保完成全年财
— 15 — 政支出任务。
3.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调结构”的积极作用。注重创新扶持方式,更多地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扶持“一核八园”创新园区建设。构建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创新投入体系,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同时,积极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加快装备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5.人大调研报告 篇五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搞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对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让人民广泛的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乡镇人大工作十余年,就如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正视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
(一)认识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并没有显现出来。普遍存在忽视人大工作的现象。在农村,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一般要退居二线的领导安排进人大工作:“年纪大了不要怕,把你安排进人大。”有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自身对人大的性质、权力、地位、作用认识不够,认为乡镇人大有其名无其实,只是开代表会举举手而已,而且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得到发挥,特别是在选举过程中,层层打箍做工作,要给组织安排的人员投票,少搞或不搞十人以上联名,真正体现不了代表的意志。以权带法,以言带法。因此,诸多的原因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更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二)体制有缺陷。乡镇人大主席一般没有做到专职专用。目前,乡镇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职,虽然设有人大专职副主席但不是班子成员,乡镇党委是乡镇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乡镇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中心。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一般较为繁忙,乡镇人大工作落在人大专职副主席的肩上。且专职副主席还分管有党委政府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大除召开一年一度的例会外。闭会期间的工作缺位。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时常难以到位。作为人大主席来讲他是党委书记兼的,他要考虑全盘的工作。在监督中有些事制约了发展,也是党委书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乡镇人大工作不能圆满做到位。
(三)代表素质不高。代表问题是个素质问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其政治觉悟、道德修养、认识能力、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宪法、法律法规、人大专业知识比较缺乏。代表能力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不出来。不能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有的代表把当人大代表当作是一种荣誉,而未当作是一种职务来履行代表职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观念淡化。
(四)经费有缺口。经费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后勤保障。《代表法》对代表经费问题有专门的规定,但由于乡镇财政不景气,无法足额预算代表工作经费和人大工作经费。这是制约乡镇人大做好人大工作的瓶颈。
(五)底气不够足。人大工作主要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有的从事人大工作的领导当好人,怕得罪人。你好我好全都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人大工作拿在手上抓。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就那么样得过且过,听之任之,没有打开乡镇人大工作的局面。
二、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乡镇人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乡镇人大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沿阵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乡镇级国家权力机关,是乡镇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乡镇人大在乡镇一级基层政权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乡镇人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宪法规定的一种制度,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它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做好乡镇人大工作首先必须解决认识问题。
(二)党委重视。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乡镇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作为党委总揽全局的重要内容,充分协调各方的作用,科学规范与人大的关系,支持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使人大真正发挥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作为权利机关的作用,乡镇人大要善于把党委的意图依法变成人民的意志和自觉行动,使党的民主和人民民主有机统一。
(三)保障经费。经费保障是做好各项工作必备的前提条件。勿论乡镇财政如何困难,要确保人大工作、代表工作经费的落实。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代表法有明确规定,乡镇财政在安排预算应重点考虑,不能忽视。有了经费保障,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完善体制。乡镇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的领导担任,设立人大专职副主席,配备人大专职干部、设立专门的人大办公室。人大主席不再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因为乡镇党委书记身兼多职。工作任务重,无法顾及其它工作,没有精力专抓人大工作。乡镇人大主席要实行专职配备,这样有利于抓好乡镇人大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有个这样的体制)。
(五)履职尽责。从事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履职尽责。乡镇人大代表是乡镇人大工作的主体,一是要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提高代表素质;二是要抓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组织代表视察,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协助政府推动工作;三是对政府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特别是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把监督予支持之中,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强力推动政府工作。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宪法等法律法规,为做好人大工作掌握必备的理论武器;五是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六是为州、县、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做好服务;七是完成上级人大交办的各项工作。八是认真履行《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组织法》赋予的权力。
(六)加强指导。上级人大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对乡镇的人大工作年初有安排部署,年终有检查总结。与此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乡镇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做好本级人大工作。其次是适时地组织乡镇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总之,做好乡镇人大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在实际工作中,依法依规,边实践边探索,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大胆地、认真地去做好乡镇人大工作。
6.人大调研通讯 篇六
创新教育理念打造全新教育
10月16日我县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马康到县教育系统进行深入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他要求教育部门要灵活机动,克服教育新形势的压力,冲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碍,用发展的眼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马康一行在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通过南北两条路线,对教育系统所管辖的12个基层单位代表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系统调研。随行委员们谈到,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是本着解决问题——调研中发现问题——再寻求解决途径的工作思路来的。所到之处,他们无不关切慰问,通过“听、看、问、谈”等方式细致展开调研,这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对我县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
马康强调,政府应一如既往的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全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导部门要加强德育建设。切实管理好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并做好义务教育结束后进入不了普高学生的疏导工作;各学校要与时俱进,应时代要求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就社会贡献层面,提出“三才”人才观,通过创新教育,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栋梁之才,让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的有为之才,让少数后进生成为适用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山西省浮山县教育局
7.人大调研发言 篇七
调研组一行先赴广东省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视察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果转化工厂———桑果汁加工生产线和蚕桑资源活性成分提取制备中试生产线,详细了解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方面的情况。视察完基地,调研组听取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副书记关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发展状况的汇报。向仲怀院士对新时期蚕桑产业现状也做了分析总结归纳。
调研组认为,国家各级政府对保护和建设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高度重视,科研及产业内人员积极开拓思路,创造新的产业发展点,各项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良好进展,但由于蚕桑是关系我国民生的一项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落后的生产条件以及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等条件限制,困难仍然很多,需要各方面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调研组表示,对我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
8.人大调研发言 篇八
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除贷款外,2009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2005年初,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在全国率先重视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06年,省政府又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了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收支计划、偿还机制、绩效评估、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根据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措施引发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的实际,省财政厅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对正确处理发展和财力保障的关系、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草拟了《关于浙江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2010年省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已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各地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义乌市从2008年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开始,将年度债务收支计划由市财政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制,统一安排,把债务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69个市县中已有62个市县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5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报政府审批或人大审议,65个市县设立了偿债准备金。
(二)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省委组织部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正式列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及市县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绍兴市财政部门向政府性投资重点举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确保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玉环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科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60个市县政府性债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所有市县政府性债务都将归口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审计部门为省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信息,开展了多领域的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列入日常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04年就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议,督促政府加快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报,对于政府项目建设和借款的必要性、可行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和把关,严控债务风险。
(三)融资平台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对我省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强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严格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贷款担保方式,密切监控项目还款来源,控制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工行省分行对2010年城市基建类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控制在45亿元内;农行省分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70%左右,高于其他各项贷款中的抵质押贷款比重;许多商业银行区别不同还款来源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监控。银监部门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平台“项目包”逐笔打开及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和
潜在风险,促进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运作。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每笔融资平台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发改委认真做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工作。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计发行13支企业债券,总额为157亿元,为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教育部门全面核实义务教育债务,制定化债计划,建立监控体系。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根据各地偿债进度同比例分年度到位。至2009年底,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9.29亿元,化解率为83.2%,预计2010年将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形成债务的化解工作。为做好高校债务的化解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债务管理的十项措施。省财政还安排58.01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省属高校的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94.6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68.7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降为47亿元,2018年可基本还清银行贷款。温州市根据项目贷款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偿债计划,实施债务的分类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舟山、金华等地建立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嵊泗、磐安、青田等县的乡镇债务已经全部得以化解。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债务规模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2009年全省政府性债务较2008年增长了64.01%,其中市县政府性债务增长比例高达71.22%。部分市县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超过预警线较多,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警戒线的有36个,债务率超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警戒线的有40个,三个指标都超警戒线的有29个。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偿债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从债务结构上看,银行贷款是我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十分有限。银行贷款有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同时,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且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到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从债务的还款来源上看,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模式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土地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在土地价格下行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偏多,投资范围和职能比较模糊,投资界限不清,对负债的规模、还款期限及还款来源等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融资计划性不强,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与融资脱节,融资与偿债脱节,形成了较多的沉淀闲置资金,加之资金使用缺少应有的监督,部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担保、超额担保、相互担保的情况,使得债务链不断延伸,一旦个别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将迅速蔓延。
四是部分地区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省政府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省政府规定政府性债务应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未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有些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借债主体呈现多元化,借款、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市县未按省政府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力可能,制定债务举借规划或债务收支计划,有的虽制定但未正式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对未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的单位和人员追究有关的责任的规定。已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机制大多流于形式,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此外,政府性债务管理上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各部门、各地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不统一;现行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尚未客观有效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项目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约束性;投融资机构融资成本较高;部分乡镇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任期政绩,轻长远发展,重项目建设,轻债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同财力可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后中央和省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加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地方政府财政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融资来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及干部考核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举债行为和政府性债务规模。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借债建设的政绩冲动,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政府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编制预算中,要把握项目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牢固树立综合平衡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政府举债的中长期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还本付息等债务收支计划,保持政府资源与政府投入的持续平衡。要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正确把握政府性债务利弊得失,做到举债有度,风险可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债务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调研发言】推荐阅读:
人大调研新闻09-12
乡镇人大调研报告09-07
人大代表工作调研汇报07-07
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08-04
东光街道人大调研报告10-06
人大代表调研的情况介绍08-07
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09-23
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10-09
市人大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