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专题学习材料

2024-07-19

四史专题学习材料(6篇)

1.四史专题学习材料 篇一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授课报告

(撒哈拉秀才精心拟制

2020.09.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多次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并要求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教育与研究应用。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今天,我主要从准确把握“四史”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四史”的重要价值、积极抓好“四史”的学习教育等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交流学习。

一、准确把握“四史”的科学内涵

说到学习“四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四史”。“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

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20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

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二、深刻理解“四史”的重要价值

历史与实践证明,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对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批判错误思潮,理清历史脉络;对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开展主题教育;对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更加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明晰中国共产党如何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使我们更加不忘初心使命,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一)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前提与基础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二)学习“四史”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理清历史脉络的必然要求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等。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三)学习“四史”是汲取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四)学习“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五)学习“四史”是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的应有之义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三、积极抓好“四史”的学习教育

(一)确立学习“四史”的基本目标

学习“四史”也不是无的放矢,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一是要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二是要从“四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三是要从“四史”中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

(二)掌握学习“四史”的方法手段

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的讲话精神,一是要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把“四史”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就是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党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学习制度、形式和方法,把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红色资源作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讲活历史故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党的革命基因在血脉中传承,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活在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全党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党员干部;三是要把“四史”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三)落实学习“四史”的核心要求

一是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二是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索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三是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

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是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特别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如果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抓好“十四五”规划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治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核心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谢谢大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四史专题学习材料 篇二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 以此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其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 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 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1.1 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

建立专题学习网站的目的是为学生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管理和帮助。因此, 专题学习网站应包括专题知识、专题资源库、专题学习应用工具和专题学习评价4部分。

1.2 专题学习网站的分类

专题学习网站根据网站主题和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某一学科的专题学习网站; (2) 某一知识点的专题学习网站; (3) 培养综合能力的专题学习网站; (4) 主题学习网站。

2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存在问题

目前, 建设最多、应用最广的专题学习网站是各学校和教师建立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2]。这些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2.1 对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认识模糊

在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过程中重知识呈现, 轻研究设计。许多教师对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认识较模糊, 以致其虽然利用了先进的网络教育技术, 但采取的却是“填鸭式”的落后教学方式。

2.2 专题资源匮乏

许多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较少, 有的只是简单地进行外部链接或将课本知识一成不变地发布在网上, 不足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其原因在于创建人员对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认识不足或专题资源建设方法存在问题。

2.3 缺乏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有些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没有任何形式的帮助功能, 而利用网站进行的学习往往是在师生、生生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因此, 有必要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使其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2.4 不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网络环境中, 评价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一般不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即使有评价, 也只是单一的标准化练习或测试。

3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策略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应向学生提供大量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项目, 并从中收集、分析、选择资料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科专题网站的设计应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做到操作简便, 学习导航清晰, 交互性及整体性强, 注意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 特别是内容的联系与一致性。笔者认为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要求

主题要求来源于课本, 又不拘泥于课本。若从课本内容入手,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可以有非常广泛的题材, 但若从课本题目入手,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就需要不断扩展。同时, 网站内容的选择需围绕特定专题进行, 从不同角度入手, 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 形成专题知识库, 让学习者对事物形成整体认识。

3.2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基本要求

网站设计要求简洁美观, 注重艺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首先, 选择的学习资源应具有艺术性。网络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教师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多收集资料, 筛选出最美的、最清晰的, 能带给学生美感的学习资源[3]。其次, 网站设计应具有艺术性, 但应避免过于花哨。

3.3 利用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要求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要求学习者带着任务自主学习, 网站设计一定要体现学习者思考—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 使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不仅成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 而且成为其学习助手和电子教师。

(1) 可以设计一个电子教师, 以电子教师的身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语言,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一个问题。这时电子教师就发挥了优势, 可以随时给学习者提供帮助。 (2)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不是简单地直接呈现结论, 而是给学习者提供可操作的实验, 使其通过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实验操作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感知和体验, 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并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有自己的理解, 进而有所创新。

3.4 建立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在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服务。假定学习者没有网络学习经验, 对教师或教师群体创建的专题学习网站也不熟悉, 那怎样才能让学习者熟悉专题学习网站, 并进行知识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应该提供哪些与网站使用相关的信息?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这些信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在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就构建了初步的技术性服务系统。 (2) 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服务。研究性学习活动支持服务包括指导学习者提出问题, 进行研究方法指导, 采用有效策略引导学习者讨论, 对学习者研究性活动提出建设性评价, 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组织学习者自评和互评等。 (3) 建立包括网站地图、概念图、站内检索等内容的完善的导航系统。 (4) 提供必要的学习及交互工具, 如学习笔记系统、BBS、论坛等。

3.5 构建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

(1) 对专题知识学习的评价。专题知识学习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习者的专题知识掌握情况。因此, 可以采取标准化测试形式, 测试结束后直接评分, 并就学习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补救性建议。值得注意的是, 题目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如可以游戏式测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2) 对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过程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结果评定, 而是在整个研究活动中不断进行的连续过程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者的发言, 教师应针对学习者在论坛中的发言情况, 以不同身份及时作出建设性评定。另外, 评价主体应该多样化, 如充分考虑学习同伴的评价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3) 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在学习前制订评价量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在量规中列出不同等级, 并详细说明每一等级的特征, 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便于学习者进行自评和互评。

关键词: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资源,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幼如, 尹睿.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10) :34~38.

[2]张艳红.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设计及相关案例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3) :51~53.

3.四史专题学习材料 篇三

A、曹无伤 B、项庄 C、樊哙 D、项羽

58.在鸿门宴上项羽是东向坐,刘邦北向坐。(√)

5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初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地形?(A)

A、剑门关 B、嘉峪关 C、函谷关 D、山海关

60.谁杀了秦降王子婴?(B)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韩信

61.以下哪件事情与项羽无关?(D)

A、火烧阿房宫 B、巨鹿之战 C、破釜沉舟 D、暗渡陈仓

62.项羽放弃关中之地是其重大的战略失误。(√)

6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谁的计谋?(B)

A、萧何 B、韩信 C、张良 D、樊哙

64.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没有把下面哪个地区分给刘邦?(A、巴 B、蜀 C、彭城 D、汉中

65.项羽分封天下后,首先发生叛乱的是刘邦。(×)

66.谁在荥阳城危机时顶替刘邦诈降助刘邦出逃?(D)

A、韩信 B、萧何 C、樊哙 D、纪信

67.刘邦曾成功地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关系。(√)

68.下列谁不是汉初三大名将?(D)

A、韩信 B、英布 C、彭越 D、张良

C)二十四史名篇导读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纪传体”中的体裁形式?(D)

A、本纪 B、传 C、书 D、志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 B、断代史 C、纪传体 D、国别体

3.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D)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吕氏春秋》

4.(B)评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周恩来 B、鲁迅 C、毛泽东 D、郭沫若

5.《史记》是中国二十四史第一部史书。(√)

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史记·太史公自传》。(×)注:出自司马谈与友人书信中。

7.古地名“会稽”即是今天的浙江(A)。

A、绍兴市 B、上海市 C、吴兴市 D、南通市

8.以下哪部书主要讲了自然阴阳变化和世事变迁?(C)A、《论语》 B、《孟子》 C、《周易》 D、《庄子》

9.《论六家要旨》是司马谈所著。(√)10.司马迁的父亲是(D)。

A、司马懿 B、司马光 C、司马炎 D、司马谈

11.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C)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12.以下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C)

A、《史记》 B、《诗经》 C、《尚书》 D、《周易》

13.《太史公自序》中提出了“且夫孝,始于事君,中于立身,终于事亲”的论点。(×)注:出自司马谈与司马迁的临终嘱托。

1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B)

A、《诗经》 B、《中庸》 C、《尚书》 D、《礼记》

15.秦朝总共存在了多少年?(D)A、21年 B、7年 C、28年 D、14年

16.《礼记》是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注:是

春秋

1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8.西汉名将李陵是哪位将军之后?(A)

A、李广 B、吴广 C、卫青 D、李青

19.司马迁曾经受到过哪种严酷刑罚?(C)

A、腰斩 B、凌迟 C、腐刑 D、流放

20.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1.汉武帝刘彻曾因攻打匈奴而身陷“白登之围”。(×)

注:是刘邦。

22.(D)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史记》 B、《春秋》 C、《诗经》 D、《国语》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A、《滕王阁序》 B、《兰亭集序》 C、《太史公自序》

D)D、《报任安书》

24.任安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著名将领。(×)

注:汉武帝刘彻时期

25.《史记》一共包含多少篇?(C)

A、70篇 B、100篇 C、130篇 D、150篇

26.《报任安书》中提到了以下哪位圣贤发愤作书的故事?(D)

A、孔子 B、左丘明 C、孙膑

D、以上都对

27.屈原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人?(C)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韩国

28.《史记》中的“世家”是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

29.《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为左丘明所著。(√)

30.以下哪一项不是秦朝末年发生的事件?(A)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六国复国运动 D、项羽起兵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是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31.以下哪一位没有参与秦末起义?(D)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张角

32.项羽的出生地在今天的什么地方?(B)

A、江苏南通 B、江苏宿迁 C、浙江绍兴 D、浙江丽水

33.项羽起兵反秦的时候只有24岁。(√)

34.项梁是项羽的亲生父亲。(×)

注:叔父

35.秦始皇驾崩于公元前(C)年。

A、247.0 B、220.0 C、210.0 D、201.0 36.以下哪一项不是对项羽的描述?(D)

A、长八尺余 B、力能扛鼎 C、才气过人 D、吴中子弟

37.秦二世即是太子扶苏。(×)

注:胡亥

38.下列哪一项是项梁用兵的特点?(D)

A、用人公正 B、组织能力强 C、观察力强 D、以上都对

39.以下哪位不是项羽帐下的五大将之一?(C)

A、龙且 B、英布 C、韩信 D、钟离昧

40.陈涉部下秦嘉立了谁为楚王?(A)

A、景驹 B、韩信 C、熊心 D、熊槐

41.上柱国是古代对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的一种称呼。(√)42.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为项羽的主要谋士是谁?(C)

A、项梁 B、项伯 C、范增 D、萧何

43.根据《史记》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A、楚怀王 B、楚南公 C、范增 D、项梁

4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出自《周易》。(√)

45.项梁是被秦军哪位将领所战败而死?(D)

A、白起 B、蒙恬 C、李由 D、章邯

46.项梁死后,楚怀王任命谁为上将军去北上救赵?(C)

A、刘邦 B、项羽 C、宋义

B)D、项伯

47.李斯之子李由最后投降了项羽。(×)

注:项梁所杀

48.以下哪位著名将领不是秦朝的将领?(D)

A、蒙恬 B、章邯 C、王离 D、韩非

49.下列哪个成语体现了《孙子兵法》当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C)

A、作壁上观 B、十面埋伏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

50.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51.曹无伤是谁的部下?(B)

A、项羽 B、刘邦 C、章邯 D、宋义

52.以下哪个成语与鸿门宴无关?(D)

A、秋毫无犯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劳苦功高 D、四面楚歌

53.以下哪个人物没有出现在鸿门宴之中?(A)

A、项梁 B、张良 C、范增 D、樊哙

54.《史记》里面出现的“山东”就是指今天的山东省地区。(×)注:函谷关以东

55.刘邦先于项羽攻破秦都咸阳。(√)

56.“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句话是谁说的?(A、项梁 B、项庄 C、范增 D、张良

57.成语“彘肩斗酒”形容的是谁?(C)

A、曹无伤 B、项庄 C、樊哙 D、项羽

58.在鸿门宴上项羽是东向坐,刘邦北向坐。(√)

5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初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地形?(A)C)

A、剑门关 B、嘉峪关 C、函谷关 D、山海关

60.谁杀了秦降王子婴?(B)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韩信

61.以下哪件事情与项羽无关?(D)

A、火烧阿房宫 B、巨鹿之战 C、破釜沉舟 D、暗渡陈仓

62.项羽放弃关中之地是其重大的战略失误。(√)

6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谁的计谋?(B)

A、萧何 B、韩信 C、张良 D、樊哙

64.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没有把下面哪个地区分给刘邦?(C)

A、巴 B、蜀 C、彭城 D、汉中

65.项羽分封天下后,首先发生叛乱的是刘邦。(×)

66.谁在荥阳城危机时顶替刘邦诈降助刘邦出逃?(D)

A、韩信 B、萧何 C、樊哙 D、纪信

67.刘邦曾成功地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关系。(√)

68.下列谁不是汉初三大名将?(D)

A、韩信 B、英布 C、彭越 D、张良

完整版答案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帮帮ING 并回复

二十四史

4.“四史”学习感悟体会 篇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广大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广大共青团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积极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动力,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奋力推动全体学生形成不忘初心跟党走,建功科大展宏图的强大合力。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四史”,不仅是贯彻习总书记的会议精神,更是学生党员完善自身党员素质,丰富理论知识的必修课,学习“四史”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展望未来的道路,能让广大青年党员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党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发展壮大,并一步步带领人民迈进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四史”不仅让广大学生重温了中国共产党99年的光辉历程、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纲领以及知识,也进一步通过“四史”学习提高了青年学生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学习“四史”也时刻提醒着党员特别是青年学生党员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要保持满怀热忱,走好新时代下的长征路。

5.四史专题学习材料 篇五

筑牢四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根基,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握正确方向、创新内容形式,把实字贯穿始终的指示要求,对标对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增强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筹划部署,以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确保学习教育扎实高效;紧贴实际、凸显特色,将四史学习教育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激昂山海铁火精气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找准结合点、发力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确保如期形成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严密组织、注重实效,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更好推动事业发展,依据市科技工作党委制定的四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工作安排,精心组织、科学统筹,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坚持求真务实,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成效,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新奇迹。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主要任务,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重要内容,结合习总书记提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6 周年等重要节点,利用丰富资源将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把握着力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把四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

要内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把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作为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根基的有力举措,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要突出实字要求,把四史学习教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此次学习教育与我校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内在逻辑是统一的,我们要以四史学习教育为牵引,将四史学习与大讨论同策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要深刻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 xx 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结合xx实际,制定xx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年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认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全体 xx 一定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彰显 xx 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要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校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作为我 x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让人民满意和人民骄傲的国际一流水平的 xx。

各基层党支部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按照 xx 党委统一部署,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审定工作方案,亲自部署重要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要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作为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根基的有力举措,作为全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区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永葆奋斗精神、为民情怀、担当本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交出逐梦新时代的满意答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 xx 贡献。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要聚焦当下正在做的事,立足自身实际,在大格局中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奉信、xx、奉献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起全区人民磅礴的改革动力,重点实施好开放战略、扩大内需战略、城市化战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 xx 高质量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城市功能完善再出新地标,让美丽健康产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让乡村振兴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城乡统筹新样式。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要强化组织领导,将其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推进,统筹好党群服务站、三校一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

6.专题学习网站中视频资源的设计 篇六

一、教学策略的设计

中小学学习网站的学习对象是中小学生, 他们的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 需要外控性的激发、辅助和教导, 如果网络教学视频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堆积, 学生很难感兴趣。因此, 教师在创作网络视频时, 应当积极地进行信息的加工、解释和综合, 使用各种策略传递信息,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游戏是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因此, 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如在讲解人体结构的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一个卡通人物, 卡通人物要到人体内进行一次神秘的旅行, 当然旅程线路和目的地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 伴随着探索式的“游戏”, 相关知识点如各个结构的名称和用途等一一展现。

故事也是一种吸引学生的有效形式。教学视频的创作人员要精心构思、寻找故事, 并在故事叙事的主题、结构、悬念、节奏等方面下大工夫。例如, 在教学视频节目中, 用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为线索组织结构, 一步步揭开科学的奥秘,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过程的故事化叙述中,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得到了具体、生动、自然的传播, 科学的魅

/李琦

力、科学家的人格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D i sc o v e r y中许多节目都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节, 对科学内容的探索过程被安排得像侦探片一样曲折离奇, 充满了悬念, 能够不断激起观众的好奇心,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 要处理好电视特性与知识本性的关系。不能单纯地为游戏而游戏, 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要在游戏中、故事中融入知识, 必要时可以从故事或游戏中跳出来, 寻找相关的知识链接, 延伸、升华主题, 增加节目的知识内涵, 否则就会显得娱乐性有余而知识含量不足。

二、呈现方式的设计

文本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 而视频节目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但如何形象化具体化, 也就是教学内容如何用镜头画面表现出来, 还需要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准确分析, 精心设计内容的呈现方式。

1. 合理的教学内容、结构方法和叙述顺序

视频节目创作时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 并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由已知到未知, 由形象到抽象, 由浅入深地演绎知识。如何开头、如何展开、怎样收尾, 要通盘考虑, 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和照应。像讲“昆虫构造”, 如果落入常规逻辑思维, 按头、胸、腹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讲昆虫身体的构造与功能, 逻辑清楚, 但缺乏新意, 中小学生不容易感兴趣。可以这样处理:节目一开头提出:“最弱小的动物却有最庞大的家族, 为什么?是因为它特殊的构造……”这一“大”一“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昆虫身体的主要特点一目了然。可见, 视频节目的创作要求教师对教材上知识点的挖掘要更深更透。

2. 创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电视图像直观易受, 对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 图像能更有效地传播信息。

拍摄画面时要从构图、光影色彩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被摄主体的造型、位置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以增强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在拍摄过程中, 还要充分运用感知规律吸引学生注意力, 加强感知效果。

3. 适当运用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不是指拍摄静止的画面, 而是指摄像机本身没有推、拉、摇、移等运动。使用固定镜头是由于视频节目片长较短, 内容紧凑, 而推拉摇移的镜头一般比较长, 镜头与内容的“对位”困难较大, 另外, 固定画面的框架起到了规范视野、指引视线、决定观看方式等重要作用。固定画面视点稳定, 不同于摇移所带来的“浏览”感受, 也不同于推拉所表现的视点前进或后退的感觉, 它符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停留观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要求, 使之更容易获取知识信息。

运动镜头具有视点不断变化的特点, 它连续并动态表现了被摄主体, 展示给学生一个真实、完整的空间, 有助于学生认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尤其是超越人的正常视点的运动镜头, 可以变化学生思考的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重视特写镜头的运用

特写是表现细节的有力武器, 它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节部位, 准确地呈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神态、动作等, 可以让学生仔细观看, 强化对事物的认识。在相当数量的教学视频节目中, 特写镜头占到7 0%以上。在拍摄特写, 特别是大特写镜头时应当加强光照, 使光圈收到F 4以上, 加大景深, 尽量提高成像质量;拍摄特写镜头时尽量使用三脚架, 不虚不抖, 是网络视频细节镜头尤其是特写的基本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呈现效果。

5. 使用多种特殊摄像手段展示细节

网络教学视频中, 微观和抽象的内容较多, 要想把表现对象更生动更直观地展现给观众, 必须动用内窥镜、显微镜、水箱等现代设备, 和定格、高速等摄像手段, 以提高被摄体的可视性。如自动吊杆可以通过遥控, 将摄像机悬到空中随意运动;利用降落伞助推器在空中同步拍摄飞鸟的活动;利用直升飞机、热气球等飞行器, 甚至利用无人驾驶的飞机模型去高空俯视世界;利用内窥镜将视线深入到人体内部……这些特殊的摄像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视频节目的镜头表现力, 使学生能立体地认识事物, 清晰地看到转瞬即逝的科学现象或平时无法看见的事物,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 极大地拓延了人类的视线。

三、语言编码方式的设计

教师、教科书的语言代码主要是一种精致型、精密型代码, 多关注事物的普遍性意义, 其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情境独立性和超越性, 语言明确, 表达精密, 多采用理性的、个体化的表述方式。而中小学生的语言代码与其相反, 主要是一种局限型、限制型代码, 他们更关注事物的特殊性意义, 其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情境依附、镶嵌的特性, 语意含糊、语言简缩, 多采用隐喻, 拘泥于个人身份团体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 在视频节目的语言设计时, 要改变教材、教师上课的语言编码方式。

网络视频节目的解说词设计要口语化, 多采用群众中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并进行必要的文学加工, 尽量把抽象的书面语言“翻译”成形象通俗的解说, 符合一般人讲话的语法结构, 多用短句和形象动词, 深入浅出地将教学知识讲明白, 避免虚华的形容, 讲究韵律、平仄, 读起来琅琅上口。对专业术语能避免则避免, 否则必须加以解释。

精彩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解说词形象化、趣味化, 更有说服力。解说词还要精炼, 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炼、浓缩, 可说可不说的, 就不要说, 可以概括点说的, 只用一两句话, 要“举其要者以概其余”, 不要在几分钟的短片里说个不停, 不给学生喘息的余地。

上一篇:难忘的初中运动会优秀作文下一篇:党员身边无事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