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心理论文(共16篇)
1.迷信心理论文 篇一
论文之论大学生迷信心理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迷信心理 现状 原因 自我调适
[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迷信心理以及迷信行为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泛滥成灾,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生活、性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着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对迷信心理的自我调试的方法。由此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迷信心理现象的减少提供一点帮助。
一、迷信的定义
在《辞海》中将迷信解释为:“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鬼神。”从心理学上讲,它是指人们内心中认为对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例如有人遇到困难时,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
在我国低层次的迷信观念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四个系统:第一,鬼神系统,即天神、地狱人鬼;第二,人身迷信系统,其中有生辰的命运,通过生辰八字算命,通过面相、手相、测字预测一生或流年的宿命和运气;第三,环境的迷信系统,主要是阳宅、阴宅的风水;第四,信号迷信系统,主要有鸟语、声响、谐音语等意味的吉凶信号。
二、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两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1.病态文化是当代迷信兴起的根源
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形成发展的.迷信思想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积淀甚厚,不易一时清除。虽然从五四运动开始,我们就把德先生、赛先生从西方请来改造国民的思想,当作富强的希望,竭力宣传它们的伟大神奇,但到今天为止,仍有许多人其实并末真止弄懂科学的内涵,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手段科学精神,人们还所知甚少。多数人所相信的科学,其实是科学的功利和实用部分,是科学的外在形式。人们只相信科学能带给他们好处,但同时又相信非科学的力量也能做到。人们并未从本质上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尚未普及,以感性经验为本质特征的实用理性仍然发达,相信“能见为实”,甚至道听途说不注重实验检验,科学推理,使得许多迷信思想以讹传讹,久酿成灾;也使许多迷信思想死灰复燃。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变动的加剧,市场经济风险,加上我们社会体制、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使整个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迷信思想乘虚而入。
2.社会管理不力是当代迷信兴起的直接原因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地开发和塑造期,也因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但是至今社会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方式来有效抵制迷信思想的传播和迷信行为的发生。同时,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重学习轻思想,重成绩轻素质,重课堂轻课外,重批评轻引导。这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学生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迷恋。教师队伍应对封建迷信保持清醒的认识,但这方面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二)个体原因
1.操纵者察言观色,以假乱真
迷信操纵者善于察言观色,使得迷信行为以假乱真,甚至迷信借助科学,使得公众难以辨别真伪。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这是现代迷信的基本特点。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己经享有崇高的威望。传统的迷信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如果要想占领部分市场,就必须变换形式,进行科学的包装,些现代的占术师、算命先生,便精心策划,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方式为自己披上件“科学”的外衣,把占卜、算卦说成是科学预测,重拾封建糟粕说成是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大多数尚未掌握科学方法的人来说,听是某某预测学,便误以为是门与其它学科并立的科学,其实与真止的科学预测风马牛不相及。由于现代迷信以科学的借口出现,常使一些科学索养较低的人们真假难辩,从而把些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当成科学的东西加以信奉。
2.受骗者轻信、受骗、上当
迷信借助科学的外衣导致受骗者轻易相信,也是迷信泛滥成灾的一个因素。比如来自西方的星座占卜等高科技迷信,背后有一套星座理论做支撑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做铺垫,特别容易吸引大学生。再加上网络和许多青少年刊物的推波助澜,使高科技迷信在大学生中大有泛滥之势。再则,星座、占卜网站或书籍上的一些“预测篇言”利用大多数人的气质和个性都是混合体的特点,归纳出某些共同点,措辞模棱两可,有些大学生看到其中的预测与自己的某些特点相符,就认为书上说得很准,于是对星座占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会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当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巧合时,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深刻感到“预测很准”;反之,当出现不准的结果时,人们则常常表现出很容易就忘记这样的预测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预测得准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预测带给人的心理暗示并形成经验固定下来。从而导致对迷信越来越相信,最终走上受骗上当的结局。
3.模仿和从众心理
据观察,迷信者的许多迷信观念和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得来的,也是别人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而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比如看到有人发了财,他供奉了财神,自己马上也买了财神供奉起来。幸运车牌、电话号码、颜色或者占星、卜算、风水、命相和鬼神等迷信形式,一般都是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模仿而来的。
4.病态心理作祟
大学生们都受过高等的教育,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受了各种的挫折和困难,灰心失望,不能接受现实,满腔热血无处洒,英雄无用武之力,渐渐的却只剩下自鸣自怜。由此,外界环境的压力就很容易会导致一种病态心理的产生。事实上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由于病态心理的作祟往往会导致大学生通过迷信行为来逃避现实,而反过来这种迷信心理和迷信行为却又会导致一种病态心理的产生甚至精神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2]徐厚道: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林业出版社,
[3] Vyse, Believing in Magic,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New York: Oxford,
[4] Jahoda, 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s. Jason Arousou: New York, 1974
2.迷信心理论文 篇二
母亲不吃不喝已经两天两夜了, 她就那样无力地躺在那张睡了半辈子的木床上。医生每隔两个小时来检查一次。在母亲的木床前,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无限的悲痛。儿女们知道, 即便再怎么不舍, 亲爱的母亲还是要永远地离开他们了。
那天晚上, 居伊·雅里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母亲的病榻 (tà) 旁, 在摇曳 (yè) 的烛光中, 为母亲朗诵《圣经》。夜静极了, 窗外梧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 母亲的脸上漾 (yànɡ) 起了红光。突然, 窗外传来一声急促的鸟啼, 居伊·雅里竖起耳朵, 没错, 是乌鸦的叫声。他很奇怪, 乌鸦这种鸟是极少在夜间啼叫的。但令人费解的是, 窗外的乌鸦叫声却越来越响, 越来越嘈杂。刚开始是一只乌鸦叫, 后来竟然有一大群乌鸦, 就站在居伊·雅里家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嘶哑地叫喊着。
大概是这种叫声让人感觉到凄厉难忍, 因为在当地, 乌鸦被人当做一种不祥的动物来对待, 只要是乌鸦开口啼叫, 就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何况这次还是在母亲病重的夜里。居伊·雅里的父亲从屋里摸出老式气枪, 朝天空放了一枪, 乌鸦们才四散逃去。
这时, 居伊·雅里惊奇地发现, 母亲一直紧闭的双眼慢慢地张开了, 嘴角不断地抽动着, 脖子因为短促的喘气而不停地扭动。这是母亲留给居伊·雅里最后的印象。几分钟后, 母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安葬完母亲后, 居伊·雅里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巴黎自然博物馆, 继续着他热爱的鸟类研究工作。职业的敏感让他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母亲去世前, 那离奇的乌鸦叫声也许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于是他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深入了解乌鸦这种鸟。不久后, 他又找来其他动物学专家和当地一些退休的老医师、殡葬师, 让他们讲述人在去世之前的一些奇怪现象。
通过不断地对比和反复研究, 居伊·雅里终于发现, 人在弥 (mí) 留之际, 尤其是那些病入膏肓的人, 会发出一种非常微弱的腐尸般的味道。这种味道, 作为同类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闻不出来的, 但是乌鸦就有这种独特的能力。它们不但能够在5公里之内分辨出这种味道, 而且可以迅速地奔赴到气味源附近。乌鸦是一种群居食腐类动物, 一旦一只乌鸦发现哪里有腐尸的味道, 便会呼朋引伴, 将这个消息传播给附近的整个乌鸦家族。乌鸦的叫声并不是迷信的象征, 相反, 这叫声里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3.迷信与反迷信的狂热 篇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上世纪80年代,司马南苦下功夫,通过表演、演讲、著书等方式,执著地揭穿江湖骗子,痛陈伪科学之弊,模仿特异功能的生动的表演,严新、张宏堡、胡万林、沈昌、李洪志等众多著名神功大师纷纷败在他的马下。互联网兴盛起来后,司马南转型成为了“意见领袖”,并回应“气功大师”王林对其发出的“隔空发功能戳死他”的言论称这是“信口雌黄”。
方舟子
从行业名人李一、唐骏、乐嘉、李开复、韩寒到中医到气功到转基因、反式脂肪酸,方舟子涉猎的领域无所不包、无所不纳。
方舟子挑战的不仅是大师,伪科学,还有地方官员潜规则。他最近称“有几条崇拜王林‘大师’的蛀虫已经被揪出来了,例如江西省原统战部长宋晨光,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两人都已被判死缓。我相信在‘大师’的官员信徒中再揪揪,还能再揪出来一些。可以说,拜‘大师’的官员,必有鬼。”
4.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篇四
您好!最近您二位老人是不是还在继续烧香拜福,祈求上苍啊?其实有些话我早就想对您说。
我知道您二老没有念过很多书,但我们的社会日益发展,您们应该知道你们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相信科学,而不是整天祈求上苍的原谅。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的祖先只会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跟凶猛的野兽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当人们遇到一些不能战胜的自然灾害,像洪水、大火、地震、瘟疫等的时候,由于讲不清楚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就认为这一定有鬼怪在支配,于是什么山神、地神、火神、水神等鬼怪的想法就产生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宣传科学的同时,对封建迷信给予了狠狠的打击,封建迷信活动一度有所收敛。可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由于人们普遍遭到了厄运,精神没有寄托,封建迷信又沉渣泛起,旧风俗又死灰复燃。烧香的、供佛的、装神弄鬼的都冒出来了,有的乘机用所谓的“神功”、“仙药”诈骗钱财,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摧残了不少人的心灵,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封建迷信是我过解放后约定俗成的一个专用名词,专指人们相信星相、占卜、巫医、风水、命相、鬼神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东西有的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就产生了,但由于它们盛行于封建社会,因而人民称其为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活动,则是指在思想影响下,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以封建迷信思想和行为骗人钱财者及一般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所进行的有关活动,包括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对科学的追求也越来越普遍。凡是要讲科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同时一些迷信的东西也纷纷乔装打扮,以科学名词做装点,继续坑蒙拐骗群众。新“迷信”的主要特点是:打着“为人诊治疾病,消灾保安康,长生不老,练出神功异能”等招牌,采用超自然的、非科学的、非医学的、非法定的手段,以“心诚则灵、信则灵、各取所需”为前提,实现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目标,采取“首先从健康问题切入,投人所好,稳步发展”的策略,扯出科学词汇、名人庇护、养德休身等作伪装。其性质是伪科学、伪医学、反科学、反医学的最终发展到反社会、反政府。由于打着科学的旗号、批着科学外衣,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作包装,貌似科学,所以往往使人真假难辨,远离科学,不自觉地复归愚昧。
我希望,您二老以后多听一听科学故事,不再被封建迷信所误导,所受害。祝: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5.迷信的作文 篇五
今天是星期日,我和奶奶到公园里去散心,我们坐在石凳上,聊起天来……
奶奶说,我二太爷八,九岁时,他的妈妈得了重病,即将离开人世。一天,他在妈妈床前看到一个身穿红肚兜的小孩!而且还听到了铁链的声响!可当第二天时,我二太爷的.妈妈就走了。人们都说,那是阴曹地府的差人拿着铁链来带人!
奶奶还说,以前有个妇女,与丈夫吵了架,后来她就想上吊。可想想自己不能死。之后她就去做饭了!她切菜时,注意力没集中,一下子把手指头给剁流血了!然后,她将手往后一甩,把血甩到了身后鬼的身上,使那鬼现出了原形,只见那鬼龇牙咧嘴地在那边大笑。后来,她就叫人来了,那鬼又变成了一块棺材板。那些人就把棺材板那到锅里熬水喝了。就从那以后,那儿的人三年都没人得病,就连头晕,感冒都没有出现过!
6.迷信的奶奶作文 篇六
每年的假期我都要回家乡,今年的寒假又到了,让我不禁又想起了迷信奶奶。
有一年,我一如既往的回到了家乡,正好赶上奶奶生病,每天她都要吃药。
有一天,奶奶吃完药后,便吩咐我说:“妞妞!把药渣倒到院子大门那去吧!”
“臣遵旨(在这个时候我不想惹奶奶)”我笑着说,说罢,便大步流星地奔向院子大门。
嘿嘿!我跑步真是有进步,“刷”的一下我就到了。看着用木材做的古色古香的木门,我犹豫了:把药渣倒这里?不好吧?人家进来之后闻到一股浓厚的药渣味,还以为这里是贩卖药品呢!怎么办?我最终还是没有做下决定,而是一边挠着脑袋,一边走回屋子里。抱着一肚子疑惑,我问奶奶:“奶奶,我们的院子的门多精致,多精巧呀!干吗要到上药渣?如果我在玩的时候被熏倒了怎么办?”(奶奶喝的药相当苦涩)我有补充道:“倒上去也不见的有啥好的呀!”
奶奶笑道:“小百科,你这就要请教奶奶了吧!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哦!”
“额,好吧,好吧,废话一大堆。”我喃喃道,显然有点不耐烦。
“好吧!那我就告诉你啰!”奶奶看了看四周,凑到我的耳朵旁,轻声道:“傻孩子,奶奶在小时候听一个爷爷讲喝完的药渣只要让人踩几脚,病就会痊愈!”
“是吗?”我苦笑道,差点晕倒。
“当然啦,你不相信奶奶?”
“好吧”说罢,我便极不情愿的走向门去。
不一会,我就到了门口。说实在的,我不想倒的,要不然?我骗一下奶奶,反正奶奶还在床上,起来看不了,呵呵,我太聪明了!我毫不犹豫地把药渣倒进了垃圾桶,兴高彩烈地跑了回去!哈哈,我太有才了,奶奶果然没有发现!
过了几天,奶奶的病痊愈了,奶奶高兴地向我证实道:“哈哈!小百科,败给我了吧!我说过,这方法肯定有效!”
“是吗”我说完后,没有一种“失败者”的沮丧感,而是拉着奶奶走向院门,奶奶先前还不明白,过了一会后,我向一个垃圾桶里做了“请”的姿势,奶奶终于明白了,便说道:“看来,我以后还是要听小百科的了!做事要有科学根据的嘛!”
7.略谈迷信与俗信 篇七
陶思炎先生在《应用民俗学》一书中指出:所谓“迷信”, 指非理性、反科学, 对个人和社会有直接危害的极端信仰。它以迷狂为特征, 是巫术、宗教中有害成分的强化, 并往往诱发破财残身, 伤风败俗, 扰乱生活, 荒废生产等不良后果。所谓“俗信”, 指与巫术宗教相联系, 但在长期的传习中已融入风俗习惯的古代信仰, 它没有虔诚的仪式和敬畏的气氛, 松散随意, 作为下层生活与思想的一个侧面, 没有或较少有害成分, 相反因其特殊的文化功用而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剂与补充。
这是陶思炎先生给出的两个定义, 通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对迷信和俗信有个直观的区分意识, 并且这两个定义简单明晰的给我们指明什么是迷信, 什么是俗信。给下文的分析指明了方向。迷信和俗信是有联系的, 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迷信和俗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当然二者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在我的这篇小文章中, 我将结合我的家乡 (山东泰安) 的一些乡俗来谈谈迷信与俗信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一、迷信和俗信的不同之处
第一, 从危害性上来讲。迷信具有危害性, 危害社会, 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破坏社会的和谐, 是应该摒弃的对象。而俗信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俗信是广大群众的一种信仰, 这种信仰往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我的家乡山东泰安, 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泰山老奶奶是当地人的俗称, 就是我们所说的“碧霞元君”, 又被称为“泰山圣母”“泰山娘娘”“泰山老母”, 这是北方娘娘庙中常供奉的送子女神。每年的这个时候, 周围的乡民都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山上的庙里, 一般都为女性, 人们在这里烧香磕头, 为家人祈求平安, 也有很多香客是向“泰山娘娘”祈求孩子的, 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俗信, 对于普通的乡民来讲, 这种俗信未必不好, 他们大都很是善良, 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干坏事的话, 会受到泰山老奶奶的惩罚。在山东的一些乡村中还保留着很淳朴的礼俗制度, 比如, 过年过节, 大家要在一起热闹, 这种旧式宴席有着严格的座次, 一般晚辈小孩是绝对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个桌子上的, 就是长辈之间也是有顺序的, 尊长的座位是面朝南的, 并且以左边为尊贵,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俗信, 这种俗信不仅不具有危害性, 反而能使人们养成好的礼仪态度, 尊老爱幼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 更应该在行动上贯彻。然而迷信就大不相同了, 我们在报纸媒体上会经常看到很多破坏性的迷信活动。我有一个表妹, 本来是患了精神上的疾病, 而我三姨却请神婆来给她看病, 神婆说这是鬼附身, 结果表妹的病越看越厉害, 最后还是去医院治疗才好了, 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迷信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邪教组织, 提到法轮功, 我们会想到几年前发生的“天安门自焚事件”, 这种行为严重损坏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破坏社会的安定, 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是毋庸置疑的迷信, 应该坚决的给予抵制和取缔。
第二, 从功利性上来讲。迷信具有极强的功利目的, 比如骗取人民的钱财, 对人们进行恐吓, 而俗信就不具有这些缺陷。在我的家乡有个叫水牛埠的地方, 这里有个自命为是“神婆”的骗子, 专门骗取乡民的钱财, 看到有钱的人总是会说“你的寿命已经快到期限了”, 接着是来一套编词, 利用乡民的无知和善良行骗, 这种变相的敛财方式无疑就是迷信。而在我家中, 如果有孩子生病了, 会正常的打针吃药, 但是, 我的奶奶还有她自己专门的方法给孩子祈福, 老人家会弄一碗清水, 拿来一双筷子, 一只手把筷子竖在水上, 一只手往筷子上淋水, 嘴里还会有一些说词, 等到筷子站住了, 孩子的病也就快好了, 就是在现在, 农村的老人还经常会这样做, 这种行为的功利性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永远都生活在福禄中, 寄托了老人的美好的期望, 我认为这就应该是俗信, 而不能归为迷信。谈迷信与俗信的功利性也是应该以危害性为前提, 迷信的功利性就是它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有严重的破坏性。
第三, 从普泛性上来讲。迷信的操习者或者传承者只是某些人或者某些极端的集团, 这些人或者集团往往对社会有一些破坏性, 利用别人的善良谋财害命。俗信的信仰群体范围比较大, 是社会民众中的大部分或者众体。在民间自古就有崇左的俗信, 流传着“左福右祸”“左尊右卑”“左男右女”等观念, 这些俗信都是被多数人知道并且遵守的。就算是在农村, 有些地区有“神婆”, 但是相信她们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因为科学文化的普及让人们对迷信也有了一些认识。
二、迷信和俗信二者有相似的地方, 但是我们依然不可以否认迷信的危害性, 破坏性与盲目性
第一, 迷信和俗信的信仰者大多都在农村, 是些下层的劳动人民, 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少或者基本没有文化, 更能受到影响, 往往会借助某种信仰来指导他们的生活。比如我们的祖父祖母, 在他们的生活中或许更多的是类似的残存, 到了父亲母亲就相对少了一些。
第二, 迷信和俗信都是原始宗教以及远古信仰的遗存和变化, 没有事物是凭空而来的, 原始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定的障碍, 对一些正常的自然现象无法认识, 往往就会寄托给某些事物, 比如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 迷信和俗信都留有远古巫术、神话的神秘的色彩和显著的宗教气息。从广义上来看是原始文化的一种遗存。原始信仰是人类初始阶段认识世界, 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比如大自然信仰, 动物信仰, 图腾崇拜等等都属于原始信仰, 内容是十分丰富复杂的。
第三, 迷信与俗信都是民间的一些信仰, 只是迷信与陋俗有关系, 而俗信则与良俗有关系。以前在泰山地区有一种特别可怕的风俗, 叫做舍身。某户人家要是有了病人, 久治不愈, 他的亲人就会相信古传旧俗, 到泰山的极顶——玉皇顶观鲁台, 然后跳下深渊自杀, 认为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换取亲人的健康, 这是极可怕的, 是一种陋俗。舍身这种陋俗在明代的时候就给取缔了, 明代万历初年的时候山东巡抚何起鸣在舍身崖旁边就筑起了围墙, 并把舍身崖改名为“爱身崖”。清顺治年间的知州张锡择先是取缔这项陋俗, 进而还派人把守此处。俗信则是与良俗有关系的, 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也称为是“换衣裳”, 这一天碧霞祠内会唱大戏, 人们会来送袍布, 一般是黄颜色的, 称为“挂袍”。要是有人是为了祛病而来的, 往往会向庙里要一块袍布, 带回家给小孩或者有病的人做件衣服穿, 认为可以祛病, 有人还会在香案上拿点水果或者糕点带回家, 认为吃了也可以祛病。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良俗, 不具有社会破坏性, 这只能算是一
先秦说辩体战争散文简论
邹文贵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摘要:先秦说辩体战争散文主要产生在战国时代, 比较集中地汇集在《战国策》一书之中。其文体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说辩内容上崇谋尚智, 关注利害。二是言语策略上, 或耸人听闻, 或平实切用。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是先秦说辩体战争散文所呈现出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说辩体;利害;权谋;耸人听闻;平实切理;文化精神
本文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e052《先秦战争文学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
一、说辩体散文的文体界说
作为文章体式, 本文所谓的说辩体, 既不是以阐发性、解释性为主的议论文,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别嫌疑, 定犹豫, 指陈是非之文”。晋代陆机在《文赋》中, 曾将文体分为十类, 其中“炜晔而谲诳”的说体, 约略近之。但陆机议论说体, 概要而述, 言之未详, 所以, 在讨论说辩体战争散文之前, 有必要对说辩体散文加以进一步的说明。首先, 说辩体散文源于一种言说方式。先秦时期, 臣子进言, 谋士画策, 巧说善譬, 醒人心智, 这是说辩体散文产生的行为基础。如果把这样的言说内容作专门的记录, 凝成文字, 也就产生了说辩体散文。其次, 说辩体散文当然包括谋臣秀士一人主说的说辞, 也包括主宾之间言辞往返、甚至辩难反诘的对白。同时, 如果出于某种目的, 以说辩为主体, 前有说辩背景的约略交代, 后有说辩效果的简要记载, 那么, 这样的文字也属于我们所说的说辩体散文。再次, 先秦时期, 虽然事关国政的说辩行为时时皆有, 但是说辩行为演化成一种时代风气, 一种特出的历史现象, 则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载录李斯辞於荀卿之言, 其中有云:“斯闻得时无怠, 今万乘方争时, 今秦王欲吞天下, 称帝而治, 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刘向在《战国策叙录》中说:战国之时, “游说权谋之徒, 见贵于俗。”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讲:“暨战国争雄, 辨士云涌;从横参谋, 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 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
种美好的寄托, 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一种表现。
三、迷信与俗信是变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上甚至会转化
迷信、俗信是都是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迷信可能会被坚决的取缔, 俗信也会发生消失, 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新的迷信会出现, 俗信也会向迷信转移。比如“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丈夫”“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嫁条扁担抱着走”“嫁出去的女, 泼出去的水”, 这样的婚姻俗信, 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 以及婚姻法的保障,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这些俗信了。类似于“法轮功”, 韩国的“摄理教”这样的邪教组织, 就是新出现的迷信, 我们应该坚决的给予抵制, 必要的时候应该用法律手段对自己进行保护。对于一些好的俗信, 我们应该给予研究, 这应该作为科学的研究扬弃中国传统文化, 移风易俗,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很有封建性, 愚昧性, 消极颓废的迷信糟粕, 应该给予坚决的取缔和打击。“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是我们研究俗信与迷信重要的指导原则。
现阶段彻底的清除迷信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只有不断舌, 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 五都隐赈而封。”一方面是“辨士云涌”, “游者主事”, 另一方面又有侧重记录此一时段“游者”言辞的书策——《战国策》, 可以说战国时代是说辩体散文大盛的时代。因此, 我们所讨论的先秦说辩体战争散文自然要以《战国策》的说辩文本为中心。
二、说辩体战争散文的文体特征
《战国策》中说辩体战争散文的文体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1.重利害、尚权谋
有关战国之世攻伐兼并、动荡不安的时代特点, 文献之中多有载录《吕氏春秋·先己》篇云:“当今之世, 巧谋并行, 诈术递用, 攻战不休。”司马迁《六国年表序》中讲:自三国分晋, 田和灭齐, 历史进入战国时段之后, 各国“务在强兵并敌, 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也讲:孟子之所以所遇不合, 是因为“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 以攻伐为贤”。因为攻伐兼并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 所以在国与国之间复杂而又激烈的矛盾中, 如何进攻退守, 化解危机, 如何趋利避害, 运亡为存, 也就成了策士进言说辩的一大主题。与此相关, 说辩体战争散文也就水到渠成, 应运而生, 并且呈现出重利害、尚权谋的文体特征。
《孟子·告子章句下》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宋牼将之楚, 孟子遇于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 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 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以利说战或者以利止战当然不为孟子所认同, 但是, 这确是谋臣策士议兵议战的主流。在他们的说辩之词中, 几乎没有丝毫的道义关切, 讲究的是赤裸裸的利害取舍。择其大者, 张仪的散纵为衡的说辞是为了秦国的利益;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是为了秦国的利益;苏秦的合纵游说当然有为身谋的动机, 但更主要的还是顾及到了东方六国的利益关切。在“邦无定交, 士无定主”的时代里, 一般权臣、策士的纵横捭阖固然如此, 即使是“义不帝秦”的天下之士鲁仲连, 他在安赵却秦的论辩中, 也仍然是以帝秦之利害相关说。
的向民众贯彻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才能提高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增长民众的智慧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增强民众对不良文化的抵制能力。加强对俗信的研究, 有利于拓宽民俗学科的建设,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迷信与俗信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也存在着相似性, 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的转换。本文结合家乡的一些风俗来谈迷信与俗信, 结合了实际生活, 对我们认识这两个概念更有指导意义。迷信思想应该坚决的摒除, 俗信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发现其文化含义。
关键词:俗信,迷信,相同,不同,变化
参考文献
[1]陶思炎.《应用民俗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2]陶思炎.《风俗探幽》.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4月第1版.
[3]山曼主编.《泰山风俗》.济南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4]殷伟力.《中国保婚护育神》.中国文史出版社.
[5]沈泓.《天上神仙》.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
[6]马书田.《图说中国三百神》.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
8.不必迷信“食物相克” 篇八
笔者在图书大厦买书时发现,在生活类畅销书排行榜上“食物相克”类图书占到了四种。除了榜上有名的四种外,以食物相克为主题的图书有几十种之多,每本书所列出的“相克”搭配动辄有几百种,有的甚至有上千种。这类书大都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
所谓“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与食物功效发生冲突有害健康的民间说法。笔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此类有关食物相克的说法可谓五花八门,比如“蜂蜜和豆腐会引起耳聋”、“巧克力和牛奶会引起头发干枯、发育缓慢”、“茶叶和鸡蛋会刺激胃”、“肉和杨梅同食严重会死亡”,等等。除此之外,大蒜和狗肉、黄豆和猪肉、小葱和豆腐、豆腐和盐、番茄和黄瓜这些家常菜中常见的搭配无一例外地都在“相克”的行列,而书中对造成相克的原理却含糊不清。
调查显示,市面上销售的食物相克图书大都是以编纂名义出版的,并没有任何有关编者身份和专业资质的介绍,有的仅冠以本书编委会或某文化公司的名头,而书中的内容更是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说法。比如有的称猪肉和田螺同食会“伤肠胃”,有的却称会“脱眉毛,可吃绿豆防治”。据专家介绍,中医讲究饮食禁忌是根据季节、环境、个体的差异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并没有“食物相克”这一理论。
对此,营养专家表示,中国人的饮食是一个复合结构,两种食物搭在一起吃,要是发生化学反应,常常可能出现吸收率降低,或者给胃肠带来一些负担,这并非像有关食物相克图书中所讲的就是相克。
9.迷信的光辉诗歌 篇九
挚友英年亡于非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母一病不起
一个家庭的世界末日
她如何熬过那漫漫长夜
如何填平心上那巨大的缺口
巨痛之下,怎样的风蚀残年?
一年后,我去探视孤苦老人
各种悲惨的场景充斥脑海
心里一遍遍斟酌安慰问候语
不敢相信迎接我的是一张笑脸
乍暖还寒的风吹过她的.古稀之身
老人淡定地抹去眼角溢出的几粒咸湿
灾难烙下的悲伤、悲伤沉淀的荒凉
仿佛也被她抹去
“他就是这个命
一切都是注定。你不必过多悲伤
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他修的福……”
沧桑拥挤的老脸上话语里
大地安定
时空静阔
10.官员迷信现象值得深思 篇十
许道敏 周恩深
我国的迷信一词,相当于英语词汇Superstition,是指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等腐败官员形形色色腐败行为中,迷信活动也特别典型,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边腐败边拜佛型。一些落马官员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观世音等佛像。例如,刘志军、韩桂芝、丛福奎都信仰佛教,各自在住宅内设置佛堂烧香拜佛,其中,韩桂芝在所供的佛像边贴着条幅:“佛德我升大官,官大升我佛德”。而丛福奎在家里设了佛堂和道台,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烧香、念经、打坐、拜佛。为了得到神的“保佑”,他还在被褥下铺了五道佛令,在枕头下压了五道道符。
二是迷信风水堪舆型。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刘志军除了信佛教在家烧香拜佛外,还搞其他迷信活动。曾经红极一时的“风水大师”王林对刘志军说:“帮你在办公室弄一块靠山石,保证你一辈子不倒。”
三是择日选辰型。有的官员每逢上任、建房、购车等重大事情都要问问神灵,甚至连出行也要算日子。刘志军为求“平安”,在铁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之前,他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铁路工程往往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其间,其铺张浪费剪彩活动仍使人记忆犹新。刘志军等腐败官员信教搞迷信活动,分析其实质和动机是通过“贿赂”鬼神获得神秘力量相助。他和其他腐败官员一样不信马列信鬼神,其迷信的动机不单是“信仰缺失”,仔细分析推敲,还是因为他们欲望太多,希望通过信奉迷信贿赂鬼神,得到一种神秘力量相助,为自己过去的劣迹寻求庇佑,为未来的飞黄腾达升官发财借力。
国家行政学院程萍教授作过“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7.6%的县处级公务员表示不相信迷信现象。与2005年发布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有关数据相比,县处级公务员不相信迷信的比例仅比公众高出6.1个百分点,其中县处级公务员相信“相面”的比例甚至略高于公众,达到28.3%;自称相信“周公解梦”的比例排第二,为18.5%;自称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为13.7%;自称相信“求签”的比例为6.0%。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52.4%)的县处级公务员,不同程度地迷信。其中5.6%的人对4种迷信现象和“灾难预测”持“很相信”和“有些相信”的态度,也就是说,有5.6%的县处级公务员相当迷信。研究表明,影响官员职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变得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就会更加诱发官员信教和迷信。
11.骨折,别迷信药膏 篇十一
不过,小说终究是小说,这种灵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果贸然使用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得到的结果可能就事与愿违了。不久前,成都一名男子因交通事故造成小腿骨折。医生要求进行手术,但他却听说邻村一个“神医”那里有一种祖传药膏,只需敷在骨头断的地方,就能使其愈合。由于害怕手术,这名男子找到“神医”,并当郎在小腿上敷了药膏。然而,在换了十几次药后,用药的地方却开始慢慢变黑。最后经正规医院诊断,由于耽误了治疗,这名男子的骨折已经发展成骨髓炎。
实际上,要使已经断掉的骨头重新长好,就必须使骨折的断端对合良好,做到“严丝合缝”。所以,发生骨与关节损伤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如果骨折断端已经分离或错开,就一定要用手术的方法让其重新对合。然后辅以器械将其固定,这是骨折愈合的前提条件。
而中药膏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蜂蜡等物质而炼成的一种外用中药剂型。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强筋壮骨的药效。它主要用于治疗损筋伤肌以及骨折后期。早期骨折若无局部明显肿胀,在复位固定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应用。不过。外用药膏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是无能为力的。盲目轻信药膏接骨,很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留下残疾。此外,贴上膏药后,因多数药膏含重金属成分,x线不能穿透,还会给透视、拍片等检查带来不便,易造成误诊误治。所以,发生了骨折,应该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不要轻信所谓的祖传药膏。
12.从“爱和乐”看科学的迷信 篇十二
陈教授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所谓的宇宙波动。有人声称测到了一种能开启智慧的宇宙波动,频率为固定的7.5Hz。更令人费解的是,陈“教授”宣称其编辑出版的音乐竟然可以发出这种宇宙波动,如果说陈指的是物理上的波动,那么在其编辑的某些同一张CD中,我们看到既有速度最慢的最缓版,也有速度最快的急板,他们的波动频率是明显不同的,到底是哪一首乐曲发出了他所谓的频率为7.5赫兹的“宇宙波动”呢?
陈在宣称其编辑的音乐能发出宇宙波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说送给大家一个最新的教育法,叫睡眠后教育法。那就是在睡眠中听他的这套音乐,并说效果是白天的8倍。他的解释是睡眠中虽然听不到,但音乐的按摩作用能够更好地活化右脑。也就是说,人只要在睡眠中放他的音乐,就能开右脑,就能开智慧,这可这是人类世界自古以来最大的发现,不知道在睡觉的时候放音乐会不会影响到儿童的睡眠,不知道陈教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其他的一些理论我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只介绍这两个比较典型的理论。他的光碟卖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却成功地把我的那位长辈给忽悠了。没有办法,她们迷信科学。在这些长辈面前,无论笔者如何劝说,如何科普知识,在她们面前统统是无效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这是在电视台播放的,不可能跟你说的那样随笔骗人 ;第二,陈功雄是台湾著名教授,人家是权威,而笔者则什么都不是,不然也应该可以在电视台上讲 ;第三,这是科学,笔者不懂是因为没有理解,总而言之相信科学就可以了。在以上三条理由面前,笔者无计可施,这让笔者陷入了思考。不谈电视台的无良,也不谈商人的缺德。是什么让普通民族这样的迷信科学。这么多年来国家不断进行的科普,不断推进的教育是不是走进了另外一个歧路?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迷信就会不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无形。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我们偏偏看到算命先生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曰科学算命。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绝对值不知要提高多少,但今天的年轻一代所迷信的数字、血型和星座,正是当时的年轻人所不耻于言的。看看如今微信、微博、网络中流行的那些“理论”,往往打着科学的幌子迅速传播,无论这些段子多么荒诞,只要拉出几个专家出来站台,总是有人深信不疑。很多人以为,这些只是一些少数现象,但是看看朋友圈中流传的那些各种耸人听闻的传闻,看看占据我们屏幕上最多的是哪些消息,不得不让人沮丧。如此,则科学和迷信是否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可怀疑。
今天,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从理论上讲,科学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虽然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所谓的“伪科学”,但是不妨碍他们对科学的崇拜。这个是科学,成了口头禅。
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迷信的人很少认为自己在迷信着,而认为自己在相信。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薛定谔不相信薛定谔猫的存在,我母亲相信天上住着神仙。我们很难从心理上区分他们。同样是信念,哪个是迷信,哪个是科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离不开科学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坚持就没有科学,即使所宣称坚持的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 :理性,批判的态度,认识局限和条件,开放,以求真为目的。迷信则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无条件相信,无视逻辑和实证分析,封闭,抗拒一切纠错的可能。科学和迷信势不两立,“迷信科学”和科学无关,就像脑残粉丝和明星无关一样,该嘲笑的是粉丝的脑残,而不是明星。
摘要:本文从当前“爱和乐”现象泛滥的情况,探讨了一下科学与迷信的关系。科学与迷信未必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对科学的迷信也未必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13.迷信的作文300字 篇十三
由于村民的制止和老柳的吵闹,过了几个月,村里的火葬工作也没能顺利进行。村干部不知为此烦了多少晚,开了多少会议。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从老柳那里做起。老柳是村里比较有声望的人,在这条村几十年,和村民都混得熟,村民都很尊重他。可老柳是倔得很,村干部来来回回几十次也没得到个结果。
一天,老柳的妻子居然因为年老摔了一跤摔死了,老柳为此痛哭了几日,最后还是擦干眼泪,请人来做了法事。村民都想老柳这回肯定是会找块风水宝地安葬他的爱妻的,谁知,这天老柳竟然往村委会里跑,要求火葬。村长一拍桌子,惊叫;好的好的,放心啦,所有事我们都会妥善为你弄好的!之后,村民也陆续接受了火葬。村里火葬工作进行得顺利。
为了表扬老柳的功德,村委会决定召开个表彰大会,并授予老柳敢于破除迷信第一人的称号。
14.别迷信财务安全指标 篇十四
但事实的真相是,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来评价或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后续融资能力,过于简单、粗糙和表面。
关键在于现金流
一些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甚至还低于一些没出事的同行。例如DELL、格力电器一直表现良好,但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0%左右。
其实,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只是企业在某个历史条件下,一系列融资工具选择的总体结果,且只是一个时点值。何况,不同行业的企业、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现金流出与流入的期限分布不同,导致依据会计账面资产评估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也不同。因此,基于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只是静态指标,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的流动性和支付风险。例如,优秀公司由于经营现金流状况好,流动比率大多在1.0左右,甚至低于 1.0。而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应该以现金流产生能力及其稳定性为基础。
假设竞争性行业的两家企业A、B,账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和30%。但A公司能够给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竞争优势强,与经销商、供应商等谈判地位强,并且利益分配合理,现金流来源丰富、稳定性好,而B公司相反,那么A公司后续融资空间大、财务风险低;而B公司后续融资空间小,导致财务风险高。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现金流产生能力强,并且稳定,即使100%负债也是安全的。相反,即便负债率很低也不能保证财务安全。
从这个角度去看绿城地产的“危机”,便有另一种解读。房地产行业早期财务杠杆非常高,但有多项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财务风险很低。随着政策变化,房地产业的财务杠杆下降。绿城虽然负债率高,但其财务风险并不比其他负债率低的房地产企业高。因为绿城的产品品质,使其有比较强的现金流产生能力。
降低财务风险四要点
管理企业财务风险内涵丰富,绝不仅仅是两个指标、分设上下限那么简单。
要点1:关注匹配性 债权人和企业首先都应关注金融工具的期限要求与企业现金流产生能力、稳定性的匹配性。不能因为有抵押资产就采用成本低的债务融资,投入现金流不确定的业务。不少陷入财务危机的温州企业并非主业订单减少,而是依靠现有可抵押资产举债融资,从事现金流入高度不确定的业务—包括自身缺乏持续竞争能力的技术产业,或者受宏观调控影响大的产业。例如光伏太阳能、房地产。
要点2:关注交易结构设计 其次,企业和债权人都要关注债务融资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限制企业将债务资金投向高风险的业务等行为,不能因为企业有抵押就放松限制。例如,湖南浏阳市有花炮企业近1000家,租赁的集体土地,抵押贷款非常困难。于是,国家开发银行设计了“三台一会”的交易结构。筛选出50家左右烟花企业,根据“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参与和认购互助担保基金。每家出资金额30万元人民币以上,目前规模1500万元。出资企业可享受最高不超过出资金额10倍的融资担保,金信担保提供担保费减半收取的优惠政策以及基金出资的受益权。
要点3:重构商业模式 再者,可以重构商业模式、改变资产资源能力组合模式。竞争地位强,或者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可以把固定资产与技术、管理等软实力分离,采用融资租赁、投资基金等融资工具,这将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大为改观,从重资产转变成为轻资产,甚至无资产和负债。交易结构中的各方保留自己的核心资产、资源和能力,通过调整交易结构重构契约型组合。
创立于的美国太阳能电力供应商SunEdison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型超市需要大量电力,同时拥有大片闲置房顶,是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绝佳对象,但先期巨大投入。SunEdison创始人Jigar Shah设计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力购买协议。他利用电力购买协议中,划清项目拥有的资产和生产的电力后,卖方可以通过这个协议发起无追索权的融资这一点,提出免费安装和管理太阳能电池板。客户以事先约定的价格持续购买这些电池板生产出的电力以上,而SunEdison并不自己支付费用,而是将电力购买协议打包出售给投资者通过这样操作,太阳能设施的实际拥有者是投资者。SunEdison仅仅是提供给客户一个长期稳定的电力输出,其他的融资、设计、安装、管理和维修都不需要客户任何付出。投资者则获得了额外的收入(退税),且一部分将交给SunEdison作为实际开发项目的费用。
15.老外取名也迷信 篇十五
说到底,21世纪还不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还要讲与国际接轨,而与国际接轨就要从娃娃做起,除了“蝶”字以外,给孩子起名慎用以下汉字(包括其同音字):
星——拼音写出来是Xing,老外念不出来,勉强念出来也是“克星”。
列——拼音写出来是Lie,在英语中是“谎言”的意思。
鹤——拼音写出来是He,在英语中是“他”的意思,用“他”做名字男女都不合适。
舍——拼音写出来是She,在英语中是“她”的意思,用“她”做名字男女都不合适。
友——拼音Yu与You(你)发音相同,就变成了永远的“你”(you)。
曼——女孩常用,可是拼音写出来是Man,英语中是“男人”或“人”的意思。
16.哲理故事:不要迷信名家 篇十六
高士其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和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作品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1958年他在第六期《学习》杂志上发表《把我们的国家变成‘四无’国》,为除四害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当时的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文中列举麻雀的罪行:秋收时,它们成群结队地啄食谷粒,糟蹋粮食很凶。大约一只麻雀平均每天要吃二钱半谷子,一年至少消耗五斤。麻雀虽小,它的数量却很多,分布很广,所以危害很大这些小动物对于人类的害处是极其严重的。
后来,人们论及麻雀的害处时,大多引用高士其的权威数据和科学定论,麻雀的危害也就铁板钉钉子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