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培训知识

2024-11-02

食品安全培训知识(10篇)

1.食品安全培训知识 篇一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一、判断题

1、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严格分开(√)

2、备餐间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

5、餐饮业中用于原料加工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可不用区分、相互混用(×)

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60度(×)

7、留样食品需要留存100克,保存48小时(√)

8、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

9、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0、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1、食品经营人员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1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13、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1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5、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16、食品生产经营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7、餐饮业可以先营业,经试营业生意好的再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18、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应向所在县级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19、餐饮服务单位未按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0、餐饮业的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棚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21、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防绳纱网或设置空气幕(√)

22、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23、食品经营者贮存和经营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和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持期、生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24、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包装标签上必须有中文标识(√)

25、食品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或有上述信息的标据(√)

二、选择题

1、餐用具煮沸、蒸汽消毒应(A)

A、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 B、保持100度5分钟以上 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方式哪种是正确的(B)

A、任何方式均可以 B、离地2米悬挂 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D)

A、痢疾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D、以上都是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5、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D)

A、5cm以上 B、10cm以上 C、15cm以上 D、20cm以上

6、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B)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A、分别 B、分池 C、分时 D、分人

7、下列有利于防止病菌污染食品的途径是(B)

A、食品加工人员不良的卫生习惯 B、生熟案板分开

C、食品加工人员携带病菌 D、食品容器、工用具污染了病菌

8、需烧熟煮透,否则极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是下列哪组食品(A)A、豆浆、四季豆 B、豆腐干 C、榨菜、酱菜 D、虾、牛肉

9、食品加工场所应距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B)A、15米以上 B、25米以上 C、35米以上 D、100米以上

10、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饮餐业经营活动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可处以下哪些行政处罚(D)

A、没收违法所得 B、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C、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以上都是

1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D)

A、戴戒指、手表 B、不戴口罩 C、抽烟 D、以上都是

12、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C)后方可参加工作。

A、厨师证 B、餐饮服务资格证 C、健康合格证明 D、餐饮服务许可证

13、餐饮业原料采购的安全包括(D)

A、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B、采购时应索取购物凭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并做好采购登记 C、入库前应进行验收,有入库应登记,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D、以上都是

14、餐饮业烹调安全要求(D)

A、发现有腐败变质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B、回收的食品或辅料不得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C、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D、以上都是

15、餐用具的食品安全要求(D)

A、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B、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 C、消毒后的餐用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D、以上都是

16、食品贮存的安全要求包括(D)A、食品贮存场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B、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 C、要定期检查食品质量,不得使用过期和变质食品 D、以上都是

17、消毒过的餐具,其感官卫生要求应达到(A)

A、光洁干涩 B、表面有残渣 C、可以有水迹和油腻 D、以上都不是

18、餐饮单位不得设置明沟的功能间的有(B)A、备餐间 B、烹调间 C、凉菜间 D、以上都是

19、根据相应餐饮操作规范要求,餐饮店应配备哪些卫生设施(D)A、食品冷藏设施、餐具消毒、保洁设施 B、封闭不漏水的垃圾收集设施 C、防蝇防尘设施 D、以上都是

20、《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由(D)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查处(A)A、擅自改变餐饮服务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的 B、《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但不从事餐饮服务的 C、不使用以其他形式非法取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 D、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受处罚的

22、长期使用铝制品作为食品容器会引发下列哪种疾病(A)A、老年痴呆症 B、甲状腺肿大 C、肠胃疾病 D、癌症

2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C)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A、加工场所 B、食物储存间 C、就餐场所醒目位置 D、收银台内

24、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C)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25、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要求下列哪种物品使用前必须消毒(D)A、餐具 B、饮具 C、熟食品容器 D、以上都是

2.食品安全培训知识 篇二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逐渐制定了与自身发展状况相符合的安全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 其中安全法律和法规占据了安全培训内容的半壁江山, 而可以在第一时间挽救员工生命的应急知识却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不仅没有将其纳入安全教学工作的重点, 而且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单一枯燥, 致使应急救援知识在企业员工中普及程度偏低, 员工在面对危险和紧急状况时, 无法熟练正确地运用急救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 错失了有效的救护时间,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2]。

2应急救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安全学科。应急救援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 尽可能地控制事故的发展态势, 以保护现场和场外人员的安全, 从而降低因突发事故对人员和社会造成的损失[3]。当发生生产事故时, 处于第一现场的员工能否沉着应对灾害事故, 通过自救和互救最大限度地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说明, 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程度越高, 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就越强。

实践证明, 当事故和灾害来临时, 个体所采取的救急措施是否正确决定着他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据统计, 2014年我国发生安全事故29万起, 死亡人数为6.6万人, 其中因急救措施采取不当或未及时采取救援措施而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为死亡总人数的20%。从发达国家的企业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来看, 有效地应急救援措施可以将事故损失降低到6%[4]。

3安全培训中应急知识教学模式的理性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大生产给我国的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隐藏着安全隐患, 特别是化工生产装置的日益复杂化, 当发生火灾、气体爆炸等重大事故时, 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对血的教训,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和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尤其是生产事故中自救和互救的急救常识势在必行, 而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授课则是直接影响该项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效果较为良好的教学模式[5,6]。真实的事故现场是教学工作最好的案例, 它可以使学员感同身受, 汲取教训, 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而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的好坏, 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 选择的案例尽量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或相近, 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能够反映该行业的生产规律和生产特点, 进而加强学员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对从事化学品生产的学员进行授课时,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以该生产领域的典型事故进行教学, 这样才可以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第二, 案例要与学员的自身情况密切结合。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是按照不同的工种进行的, 每个工种的员工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 生产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员工所面临的突发状况也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保证所选案例与学员的工作环境相近。比如学员所从事的行业为电力行业,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就要以该行业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例。第三, 案例选择范围尽量以本地区为主。一般来讲, 将本地区或本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时, 更加具有真实性, 对学员有更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尤其是将近期出现的较大安全事故救援现场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2) 讲授与互动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与学员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多数情况下以教师为主, 学员则处于从属地位, 进而阻碍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的有效互动。由于应急救援知识涉及面广、可变性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自主分配教学时间, 将授课过程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用于教师讲解应急救援知识, 第二环节用于学员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第二环节中学员之间可就所学内容进行探讨, 也可以向教师请教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事故现场伤情评估时, 有些学员无法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该知识点, 学员就可以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而不是把疑问带到生产中去。教师与学员之间进行的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而且也为学员进行自我思考提供了平台, 促进了学员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员真正掌握了应急救援知识, 从而达到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真正目的。

3) 课内与课外交叉式教学法。安全培训工作时间短, 除了要对学员进行知识理论的传授之外, 还要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学方式, 在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员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所以, 教师在对学员进行应急救援教育时, 要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既要强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又要利用实习基地等场所对学员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演习。现如今, 科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现代光电和网络控制技术, 设置安全事故仿真实验室, 让学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亲临事故现场, 使其在事故模拟操作中做出判断, 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进而获得安全经验和感受, 当员工在现实中处于生产事故中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自救与互救, 为挽救生命争取最多的时间。

总之, 科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推进企业普及员工应急救援知识工作的进程,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维护了员工生命安全, 从而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权利, 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应急处置基础知识与实战技能[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2]李志.案例教学法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应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7) :23-25.

[3]刘健.应急救护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4]张丽娜.农民工意外伤害与急救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5]苗今明.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6]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9) :12-13.

3.食品安全培训知识 篇三

周来拴同志强调,所有参训人员和单位,一要认清形势,根据各自监管职责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拖延情绪,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道德感保障食品安全。二要加强学习,提高专项业务技能。要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全面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餐饮食品操作规程,依法做好日常监管切实树立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三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确保全县餐饮食品安全。食安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农村宴席和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做到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尽快使全县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良好局面。

培训由县政府食安办主办,县检察院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业务骨干作了专题讲解。检察院重点讲解了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和执法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等内容,进一步加大了打击食品犯罪的震慑力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起到了极大地警示作用。药品监督局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及农村宴席备案管理等内容,规范明确了餐饮服务人员的操作规程,提高了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针对当前时令变化和食品安全形势,会议还同时印发了《渑池县食品安全百日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春夏季节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4.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篇四

一、填空题

1.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3.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5.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6.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7.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

10、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十)倍的赔偿金。

二、单选题

1.《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的包装材料、餐具应(B)。

A.干净、卫生 B.无毒、清洁C.完好、有用

2.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B)的许可。A.食品生产 B.食品流通C.食品生产和流通 D.餐饮服务 3.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C)。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4.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B)必须健康检查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四年 5.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三、多选题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ABD)。

A.取得相应资质许可

B.建立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C.对监管部门食品抽检要付相应检验费

D.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2、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ABCD)。

A、立即停止生产B、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D、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3、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ABCD)A、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B、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

C、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 D、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四、判断题

1、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2、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X)

3、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4、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5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五、问答题

1、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的标签应当标明的事项有哪些?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2、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食品经营者必须查验供货者的哪些文件?

5.食品安全培训知识 篇五

一、选择题(每题 6分,共 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日期(A、2009年 2月 28日 B、2009年 6月 1日

2、国家对食餐饮服务实行什么制度(A、许可制度 B、管理制度

3、餐饮服务人员健康体验几年一次(A、一年一次 B、二年一次

4、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食品药品监督部 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 并给予警告, 该申请人在几年内不得再次 申请餐饮服务许可(A、一年内 B、二年内

5、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 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一年 B、二年

二、填空题(每空 4分,共 32分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相 关产品 制度。

2、个人卫生四勤有、、、。

3、发生食吕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

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在 小时之内 向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报告, 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 取控制措施。

4、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餐饮服 务经营活动, 没收违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和原料等物 品,违法经营的食品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 罚款,货值金 额一万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 罚款。

三、简答题(每题 19分,共 38分

1、从事餐饮服务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 有哪几种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 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品食品的 工作?

6.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篇六

一、个人卫生

1、员工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的身体健康检查。

2、员工必须先取得健康证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康检查的“五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为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员工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工作中途离开岗位再上岗,休息后再次返回岗位必须坚持洗净手再工作的原则。

5、员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6、员工如发生原因不明腹泻,发烧,咳嗽和皮肤伤口感染时,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病愈后方可上班,不能边上班边看病。

7、员工的工作服必须定期清洗,并不得穿戴工作服出入非工作场所。

8、员工开始工作前必须坚持洗手消毒。

二、食品包装及容器卫生

1、食品的容器要用国家允许的材料制成,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无毒无害。

2、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必须有中文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等。

3、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三、食品贮藏卫生

1、贮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

2、贮藏食品应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尘,防蝇,防鼠,防潮。

3、食品库房在门上安置防鼠铁皮的高度至少应达60厘米。

4、食品贮藏库房要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并按入库时间做到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5、存放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离地,离墙均应要求在10厘米以上距离。

6、烹饪后至食用前的食品放置时间需要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8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在温度低于60度,高于8度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需要再一次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前还需要确认食品未变质。

7、冰柜不能塞满食品,食品之间应有空隙,剩余熟食存入冰柜内必须彻底加热才可再次食用,冰柜不能长期保存食物,冰柜内的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复冻。

8、贮存食品,若热藏,温度应保持在大于等于60度,若冷藏,温度应控制在8度以下。

四、食品采购加工销售卫生

1、采购人员在采购各种食品、食品原辅料时,必须向供货方索取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

2、按照国家规定,禁止销售死黄鳝,死甲鱼,死河蟹,死青蟹等水产品。

3、食品加工应使用专用工具,工作区吸烟。

4、生熟分开是指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分开,生熟食品存放应分开。

5、为防止食品交叉污染,食品用菜板,刀具,抹布,盆,碗等工具和容器必须生熟分开使用。

6、加热食品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度以上。

7、初步鉴别食品好坏可以采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方法进行。

8、四季豆,土豆在加工制作时必须煮熟煮透,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五、食品加工场所卫生

1、墙壁、天花板、门窗保持清洁,无蜘蛛网、霉斑及明显积垢。

2、厨房地面无油污、污渍、下水道排水通畅无残渣。

3、保洁柜、操作台、冰箱表面、油烟机等加工设施设备与加工用具、器皿、容器、货架等清洁无积垢、油污。

4、垃圾容器、餐厨废弃物回收桶应加盖。

5、加工区域按功能划分并有责任人,区域有明显标识,各类容器、工用具清洁油污、积垢、分类摆放整齐。

六、预防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种类,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可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3、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4、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

5、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多数由海(水)产品引起。

6、甲醛(主要成分福尔马林)是一种化学物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人体呼吸道吸入和食入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严禁在食品的加工和保存中使用,以及在居家装修和家具中过量使用。

7、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花生,玉米,干果类等。

8、大豆中含有有毒物质抗胰蛋白酶和凝血素,生食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9、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有机磷农药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等。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还必须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报告。

10、大豆中含红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因此豆浆一定要煮沸10分钟以上,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11、食品从业人员发现有食物中毒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销售可疑食物,通知120抢救病人,保留可疑食物,然后报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七、餐具消毒

1、餐具物理消毒的程序是: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

2、餐具化学消毒的程序是:一洗,二清,三消毒,四清洗,五保洁。

3、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餐具消毒,有效氯浓度及浸泡时间分别是250MG/L,10分钟。

4、配制含氯消毒剂必须使用冷水,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7.企业知识型员工内部培训问题 篇七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内部培训,对策

一、内部培训必要性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创新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拥有知识型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而作为企业特殊群体的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具有较强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能力, 凭借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群体, 其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蔑视权威且成就动机强烈, 创新过程无法度量等特征。但受知识生命周期、个体知识存量有限以及专业错位等因素影响, 企业需要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自身质量。

同时, 由于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 在内外部培训工作中, 企业内部培训无疑显现着比外部培训更加重要的地位。内部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员工培训专业需求, 依据需求做针对性的培训项目选择, 提高其专业能力, 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型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创建良好的创新文化奠定基础。

二、企业知识型员工内部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层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

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知识型员工内部培训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认为本企业知识型员工质量已经很高, 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培训;第二, 认为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没有任何差异, 按照培训普通员工的方式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即可;第三, 认为成本太高, 投入产出比较低。高层重视程度不足自然导致知识型员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2、企业缺乏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保证培训内容与知识型员工需求一致, 进而提高知识型员工培训参与程度和培训效果。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以及培训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 但很少企业对培训进行科学、合理、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即使有的企业做了需求分析, 但不能坚持长久, 只是应急分析, 最终会导致培训内容与知识型员工期望存在较大落差, 这样不仅浪费了相关资源, 而且也达不到企业期望, 难以转化为企业绩效。

3、培训方式落后, 缺乏灵活性。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引入时间较晚, 受传统员工培训影响, 很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培训依然重视知识和技能, 而对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缺乏关注。培训方式往往以课堂口头传授为主, 形式较为单一, 手段落后。虽然这种方式适合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 但忽视了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差异, 不利于培养知识型员工合适的工作行为, 缺乏实践机会。

4、缺少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

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有利于企业随时收集培训效果信息以及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企业培训评估机制, 从而导致企业培训与实际脱节, 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使企业在培训上投入巨大而难以收到预期的回报, 因此培训也只能变成一种形式, 难以对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积极的作用, 最终造成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5、存在较高的培训风险。

在当前人力资本效应明显上升的情况下, 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已成为很多员工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对具有较强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而言, 这种因素的影响力尤为突出。但是, 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 员工离职率较高, 加上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较低, 使得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面临较高的风险。因此, 培训成了企业即热衷又害怕的“心病”。

三、企业知识型员工内部培训管理对策

1、高层管理者转变思想, 建立并完善培训制度。

高层管理者拥有对企业各项资源决断与支配的权力, 任何活动的展开均需要得到高层的支持与认可。当高层充分认识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内训的必要性后, 高层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 建立完善的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制度。同时, 企业的培训制度也体现了高层领导的培训理念, 决定了培训在本企业的地位。企业培训不是一种随意性、权宜性或一次性的活动, 而是一种计划性、战略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是一种制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要有前瞻性, 培训的内涵既包括完成目前工作任务和提高目前绩效所需的培训, 更要看到未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 通过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2、明确培训需求,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是确定培训需求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 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 是进行培训评估工作的基础, 对企业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因此, 在企业进行培训之前, 需要在掌握知识型员工个人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弄清楚谁最需要培训、培训目的以及培训内容等培训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包括确定项目、开发培训内容、设计实施过程、选择评估手段、筹备资源、成本核算等内容。一份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后续的实际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为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3、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 直入培训主题。

培训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要与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紧密相关, 不同的培训内容适用于不同的培训方法, 在实际培训工作中, 应依据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培训专业内容差异,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同时, 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训方法, 如模拟训练、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方法, 或者根据本企业自身特点自行设计培训手段和方法。同时, 由于知识型员工专业认同感较强, 在培训时直接进入专业知识培训, 要比使用大量的图片、游戏等更加有效, 吸引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兴趣。

4、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

完善的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程序, 将培训的相关信息和培训需求、目的有机地联系起来, 衡量培训项目有效性的一种手段和策略。首先, 企业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培训目标, 为跟踪监督和效果评估制定准则。其次, 知识型员工成就动机强烈,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兴趣。再次, 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监督和检查。最后, 实时收集培训效果信息, 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估, 并对评估效果进行组织认定和奖励。

5、降低培训风险, 提高知识的专用性。

知识型员工离职会给企业培训带来较大的资源浪费, 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为降低培训风险, 企业可以与知识型员工签订培训协议, 在协议中强调企业知识技术的保密性、培训投资比例承担问题以及培训结束后服务年限问题等, 通过一些硬性规定来限制知识型员工的跳槽等人员流失现象的出现, 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个性化职业设计, 提高培训知识的专用性。当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在其他企业无法应用时, 知识型员工就缺少了离职资本。同时, 企业还可以对知识型员工进行专业化的职业规划设计, 为其安排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并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专业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参考文献

[1]杜宝苍, 李朝明.组织间知识员工协同工作绩效可拓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 2009.28.11.

[2]黄宇.浅析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12.6.

8.培训教学中知识的巩固方法探讨 篇八

关键词:培训知识巩固 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4-01

现代培训教学中,教学方式已从传统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生动形象,学员更易接受,培训效果更好。在使用多媒体培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是课件授课,面对大量新信息,学员对所学知识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有印象但记不住,或者,注重了多媒体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对重点知识的讲解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注重讲述,而忽视了学员的接受度、巩固度及互动性,非常不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培训学员只有得到巩固的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定向作用。

1 加强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所谓知识的巩固是指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所学材料的持久记忆,它是通过人类的记忆系统实现的。知识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并不需要学员完全记住,即使需要记住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学员从同等的牢固程度和精确程度记住它们,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根据本堂的课培训大纲要求,明确地确定本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然后按照记忆的管理去组织教学培训工作,以达到最优的记忆效果。

要提高课堂的记忆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适时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向学员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便于学员掌握重点内容,是授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员知道应识记什么,识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是必要的,但提出这种任务要注意适时。不要在一上课就强调记忆的要求,过早的提出记忆任务,会使学员在听课是吧记忆提到首位,从而妨碍它们积极思考和理解主要内容,结果反而不利于识记。

1.2 要充分利用情景记忆去组织教学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当时的场面和情况历历在目,或者新颖的提出、令人发生兴趣的东西,激动人心的生动形象事件,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而易被记住,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员在无意识中记住很多的东西,即要充分利用情景记忆去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艺术上升到一种很高境界,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特别在讲授一些单调、抽象、枯燥专业课时,学员不易产生兴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比如:我在讲油气在油层的储集方式时,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水充满在海绵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家都见过,那么油气储集方式也是一样。这样掌握了储集方式,也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产生的原因,这节课授课效果特别好,学员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掌握了知识。

1.3 灵活复述达到长时间记忆效果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复述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必要的,受培学员培训往往是为了参加技能鉴定、各类取证,长时记忆会使学员终生受益,为了使学习内容长期地保持在学员的记忆中,并灵活运用知识,不能满足于单纯复述教师所讲词句,应该让学员通过思考进行精细的加工,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内容,这样才能收到更有效的长期记忆的效果。每节课在总结所学内容时,先由学员总结,然后有老师补充,这样效果最佳。

1.4 使学员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在学员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指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如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系统化,或者是对材料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材料提纲,对材料提出问题等加工方法都可以增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由于学生对材料进行了较深入的意义加工,也能提高保持与回忆的效率,有益于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尽可能把所学内容归类并把它系统化。在给技能鉴定学员讲述题库题目时,我就经常用一主线把零散的试题穿起来,给它系统归类,这样,学员理解了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

1.5 充分利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和肢体语言教学

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比之言语、抽象的东西更易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动用生动的形象和肢体语言帮助学员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例如,我在讲游梁式抽油机时,把培训学员带到现场,现场观摩抽油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观了后,培训学员就能够记住一个个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即是形象记忆。

2 有效组织复习

要使学员获得巩固的知识,复习这个环节尤为重要,许多人认为就是让学员自己看,这是片面的,搞好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重视复习环节

在培训教学中,學员年龄明显高于学历教育学生,学员的理解能力远大于记忆能力,所以,即便是理解的材料,依然会遗忘,必需安排复习,使学生有不断重复学习的机会。复习一定要注意方式,复习并不是过多地布置作业或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盲目地增加复习量,致使学员负担过重,这种方法得不偿失,而是使学生在新课中复习旧课有更多的计划去应用知识,就会使他们在短期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安排并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复习学过的知识。

2.2 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

对于必须熟记或记不牢就难以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教师在要求学员过度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号过度的量,过度并非愈多愈好。倘若超额学习的次数太多,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并可能有报酬递减的效应。因此,真正使知识得以巩固的关键还在于对记忆方法的指导及合理地安排复习。

2.3 复习方式要多样并给以指导

复习不等于机械的重复,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方式,这样,科避免枯燥,可使学习内容与其他有关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使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灵活,其次,采用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复习,这对知识的巩固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Z].

9.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篇九

成绩:

单位: 姓名: 年龄: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1.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2.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A.二 B.三 C.四 D.五

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4.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A.可以 B.不可以

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实施免检。A.可以 B.不可以 C.有权

7.食品检验由食品()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A.行政机构 B.监督机构 C.政府机构 D.检验机构

8.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9.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 B.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 C.渗出性皮肤病

10.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物品一同运输; A.安全 B.有毒 C.无害 D.有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1.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2.食品检验实行食品监督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3.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记录保存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7.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8.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采购或者使用接近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

9.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10.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三、问答题:(每题5分)

1、个人卫生应做到哪“四勤”? 答:

2、生产经营场所的“四防”措施是什么? 答:

3、食品存放应做到哪“四隔离”? 答:

4、食品的卫生要求包括哪三项 ? 答: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C)4(A)5(ABCD)6(B)7(D)8(A)9(ABC)10(AC)(BD)

二、判断题(√)2(×)3(×)4(√)5(√)6(×)7(√)8(×)9(√)10(√)

三、问答题

1、答: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头发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和毛巾。

2、答:“四防”措施:防蝇、防鼠、防蟑螂、防尘。

3、答: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10.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篇十

1、目的

为使公司食品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知识,规范管理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保证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车间生产操作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每年公司相关人员及新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3.2质量管理部负责食品安全知识的授课并提供培训考核试题。3.3各车间、部门负责定期对本部门、车间员工进行相关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宣贯。

4、内容

4.1人力资源部要对公司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进行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并考核,新参加工作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2人力资源部要将对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车间员工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培训后进行考评。4.3质量管理部要安排专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授课,授课人员要根据培训人员岗位要求认真准备培训内容及资料,按规定课时要求授课。

4.4各相关部门、车间定期组织本部门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及与本岗位相关的卫生要求、操作标准,使从业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应知应会内容。

4.5人力资源部要建立完整的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学时数、培训地点、主要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考试试题、考试成绩等,以备查验。

4.6人力资源部对无故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安排上岗,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维护广大食客和全体职工生命安全,保障本店运营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本店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安全应急预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本店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黑板报,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物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物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四)预防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到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五)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

1、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

2、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3、紧急处理

(1)后勤保障部负责与调度,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2)及时报本单店有关负责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事务。

4、原因调查

(1)保护现场严防破坏,要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标封存。(2)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证。(3)分析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凉菜间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

一、人员要求: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

2、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3、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

二、环境要求:

1、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2、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它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刷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

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5、凉菜间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行高于25℃。

三、凉菜制作要求:

1、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5、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在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6、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

7、凉菜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8、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

9、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

10、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11、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上一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题下一篇:预备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清除寝室门上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