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

2024-08-02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精选5篇)

1.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 篇一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小结

为有效促进我镇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制度施行,推进我镇慢病登记与上报规范化进程。2016年4月20日,田庄中心卫生院举办“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培训,此次培训乡医17人。

培训就心脑血管工作的组织管理、如何准确填写心脑血管报告项目及登记报告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报告病种、分类和编码、心脑血管登记报告的意义、登记规范的运用以及明确医务工作者易混淆的疾病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现场案例分析演练,确保乡医准确理解授课内容。

通过培训,加强了心脑血管登记工作的薄弱环节让大家对报病过程有了更深刻认识,希望能够通过实际工作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断夯实我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的创建基础。

田庄中心卫生院 2016年4月20日

2.清除心血管斑块 减少心血管事件 篇二

这些报道是否给你警醒,在繁忙的工作中,在应对“丰富”的日常生活琐事中,你是否也曾感觉到力不从心,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头胀、乏力、心慌、胸闷、失眠等症状?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亚健康状态呢?医学专家提醒你,请放慢一点工作节奏,减少一点应酬,保养一下身体,像喜欢你的车子一样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血管中的斑块是隐蔽杀手

所谓“心血管事件”,是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各靶器官损害,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事件,直至心力衰竭和死亡。众所周知,人体有着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近年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这与工作、生活等压力的增加,以及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因素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体血管中存在斑块,不能及时清理这些脂质垃圾斑块,当血管堵塞达70%时,就会出现症状。一旦斑块脱落,将会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肺血栓等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Tips: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低。

对心血管疾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只相信治疗,而忽视保健预防。

误区二: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事实并非如此。就动脉硬化而言,从儿童时期开始,在年龄为10岁儿童中约有10%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病变将会继续发展。当进入中老年时,症状就比较明显。

误区三:对调节血脂的认识不足。血脂调节不仅是长期的,有些甚至是终身的。预防保健也是长期的,要长期保持血脂在生理水平,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点滴做起,清除斑块是关键

秉承着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思想。那么,如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呢?既然血管内的斑块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只有将斑块彻底从血管中清理掉,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喝茶能延年益寿,常喝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科学家研究发现,茶中的多酚类最为关键,茶多酚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从而降低血脂,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同时,茶多酚还能增强毛细血管韧性、渗透性,增强大动脉、主动脉抵抗硬化的能力,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

几十年的高科技发展,茶多酚的应用也更为成熟,专业的配方去除了茶叶中咖啡因和刺激胃黏膜的物质,增强了安全性,通过高科技提取,让茶多酚的药用价值更高效、更安全,对预防斑块形成和保护心血管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 篇三

报告管理办法培训试卷

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

A、公众权益B、社会公众利益C、经济秩序D、社会秩序E、社会公众健康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传染病疫情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 E、医疗机构事故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医疗机构事故B、社会治安事件C、消防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公众安全事件B、矿山安全事件C、食物中毒事件D、医疗机构事故E、领导责任事件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消防安全事件E、领导责任事件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A、社会治安维护工作B、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C、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D、应急处理指挥部E、统一领导工作

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

A、应急处理指挥部B、调查控制领导小组C、医疗救治指挥部D、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E、信息通报制度

8、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

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

A、预防控制体系B、医疗救助方案C、日常监测D、应急演练E、技能培训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

A、医疗救助方案B、预防控制体系C、应急演练D、技能培训E、日常监测

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

A、日常监测B、应急演练C、技能培训D、预防控制体系E、医疗救助方案

12、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事件情形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 限要求是在发现()

A、6小时后B、4小时后C、3小时后D、2小时后E、2小时内

13、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应当()

A、采取应急技术指导B、采取卫生预防措施C、保证医疗器械供应D、及时供应药品E、及时治疗患者

14、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

A、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1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

A、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B、预防为主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

A、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B、制定行政区域应急预案C、预防控制体系D、检测和预警系统E、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

18、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9、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A、政府分管领导人 B、政府主要领导人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 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

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A、国务院 B、卫生部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3、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1小时C、2小时 D、12小时

24、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A、同级卫生部门 B、同级政府C、上级政府 D、下级政府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A、食物B、食物和水源C、水源D、交通

答案

1-5EAECA

6-10CDDAE

11-15 BEBDC

16-20 EABBD

4.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 篇四

声明:该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选

ABBADDABBBADABBACBCD

二、多选

1、ABCD

2、BCD3、ABD4、ABD5、ABC

6、ABCD

7、ABCD

8、ACD

9、ABCD10、BCD

三、判断

1-5√ × × √ √ 6-10√ × √ √ √ 11-15 √ × × √ √

四、简答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事件是指大范围的,群体性的,在社会在造成了广泛影响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定属于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却不一定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2)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 恐怖袭击事件; 刑事案件;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群体性事件;其他(新闻舆论事件、旅游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五、论述

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注重效率;有利协调;循序渐进。基本思路是加强和完善一个应急办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综合应急行政体制。

第一,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第二,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第三,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5.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试卷 篇五

一.判断

1.强势阶层占有较多社会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指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经济精英。T

2.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T

3.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三阶层之间要实现资源结盟,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F

4.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是指: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T

5.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资源的配置,呈现出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的态势。T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T

7.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T

8.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F

9.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公平、公正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所以不在公平问题。F

1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T

二、单选题(15 道)

1.我国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B)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A)①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②预警级别③起始时间④可能影响范围⑤警示事项⑥应采取的措施⑦发布机关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A)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4.以下事件中,不属于事故灾难的是(C)

A.交通运输事故

B.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C.生物灾害

D.环境污染

5.社会是否稳定、和谐,主要取决于(A)

A.干群关系

B.劳资关系

C.贫富关系

D.官商关系

6.(C)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A.国务院

B.当地人民政府

C.卫生部门

D.应急专家组

7.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C)2楼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8.(D)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政府

B.新闻发言人

C.专家、学者

D.新闻媒体

9.(B)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乡镇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10.国务院和(B)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乡镇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11.(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

B.本地政府

C.上级政府

D.专家组

1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A)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A.预防

B.应急

C.分类管理

D.分级负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C)施行

A.2008年1月1日起

B.2008年11月1日起

C.2007年11月1日起

D.2007年1月1日起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C)为重点。

A.完善管理B.扩大服务

C.改善民生

D.推进体制改革

15.以下对失意阶层说法错误的是(D)

A.社会地位下降

B.预期的利益、理想没有得到实现

C.应该得到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D.几乎不占有社会资源

三、多选题(10 道)

1.影响全国改变发展稳定大局的主要矛盾是(ABCD)

A.收入差距较大

B.就业形势严峻

C.社会保障不够

D.阶级关系失衡

2.“三退一失”人员是指(ABCD)

A.退休老干部

B.退伍军人

C.退休知识分子

D.失业大学生

3.(CD)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A.广大群众

B.领导干部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4.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是以(ABC)为依据编制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B.《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突发事件应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B.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C.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D.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6.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应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级负责

C.条块结合D.属地管理

7.以下地震灾害事件的分级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B.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C.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D.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8.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正经历“四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这四个深刻分别指(ABCD)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动

C.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

D.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9.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ABCD)

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10.以下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是(ABC)

A.恐怖袭击事件

B.经济安全事件

C.涉外突发事件

D.生态破坏事件

上一篇:社区服务的历程下一篇:2011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doc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