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24-06-23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12篇)

1.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一

一年级数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学生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第四小题,第七小题,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错的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第二大题的第七小题照样子接着画,大部分同学找不到规律,不知道怎么做。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最高分100 最低分 75平均分84

1、填空题部分

个别学生因为不认真出现错误

2、我会算

做完的学生出现个别错误。学生的口算能力一般,准确率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力求会的做全对。

3、我会想

2小题看图数图形错的比较多,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图形就不会数了。

三、存在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觉孩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书写不规范:拿起试卷,看起来孩子写的挺干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的书写不到位,例如,数字“ 6”,有的孩子写的6不象6,0不象0。还有,数字的大小书写不一。

2、学习习惯不太好:不认真倾听是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本不该错的题,因为没认真听老师读题而出错。马虎、大意、不认真思考是孩子考试不理想的又一原因,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第六题。

3、做题不灵活:数学源于生活,有的孩子学数学太脱离实际生活

4、疏忽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干任何工作、任何事都要注意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加强对孩子在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孩子书写的规范、爱动脑筋的习惯、说话完整的习惯。通过这次考试,从第六题填空可以看出,虽然孩子大部分都做对了,但做后没有按老师教的方法去检查,这也是我以后教学要注意的细节。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和多种信息。以后教学中,多编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索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2.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是关注全体学生,缩小学困生的面,让优生帮学困生,以优带中; 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在教学中不仅仅重视结论,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仔细检查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这次考试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学生做题不认真,粗心大意,不看题目要求,做完题不会检查,以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后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让学生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使他们能主动地思考。

4、对后进生原因分析与补进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进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太扎实,有几个孩子学习习惯还不好,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太差,还需要加大对个别后进生的辅导的强度,我现采用组长帮组员的学习方式,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多鼓励、多激励的手段,慢慢让小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的学生考试时不够仔细,很多题目都会做,但由于不细心,便做错了。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总之,通过这次的考试,使我看到了并了解了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够完满的一些事物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补足,在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生的学习品质),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与研究。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方位感,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使一年级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找数学,发现数学,学会运用数学,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2.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二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想!”“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绩很差。如果教师按照常规的要求来评价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所以,培养学习困难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遵循差异教学的理论,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适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学习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觉得他们是有能力完成的,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深不可测的,引导他们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鼓劲,给他们自信。及时总结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能行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有些薄弱,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有其优势,潜能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一概而论,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差异教学论》指出,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积极地发掘学习困难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他们中常有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绘画、书法、音乐能人,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中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树立他们的成功意识,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把聪明才智放到学习上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巧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上课时我经常给学生画一些水果、动物和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的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放了用红卡纸剪的8个大红苹果,用磁铁吸在黑板上,让孩子去分,孩子很乐于参与,分得很快,记忆也很深刻,学习兴趣很浓。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各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坏毛病。

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学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老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了7的组成,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告诉学生一共有几条“热带鱼”,左手有几条,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条。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应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3.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三

关键词:学习方法 研究 指导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4.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四

本次期末升级考试试题能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考查一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避免繁难偏旧试题出现。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所教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运用不够熟练。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

3、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王广博成绩没有上95分。

二、试题分析

这一份数学试卷共有八道大题,分别是填空,判断,选择题,计算,填时间,看图列式子和用数学。

我认为这一份数学试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1、知识面广

这份试卷涵盖了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大部分内容,这些章节的内容都有涉及,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点、难点突出

这份试卷编紧扣教材,又有所延伸,训练形式多样,题目难易适中,信息量较大,注重了对学生素质的考察。这份数学试卷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划分了重点和难点。

三、质量分析

1、学生优点:

从试卷完成的综合情况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掌握得扎实牢固。例如,第一大题的4、6、10小题,第五大题解决问题部分的第1、4小题学生做错比较多。问题中呈现了许多数字,如星期二到星期四放假几天,学生把星期二和星期四给丢了,有点只丢了星期二。从第10页到第20页,多数学生认为是一共10页,其实应该是11页等,许多数学信息的集中出现,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学生理解不来有些无用信息,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数学广角问题上,他们能自如运用课上所教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因为教学时注重了画图形数数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明白应该都写出来,数完后再标出单数,这样就减少了多数和漏数的机率。第一题大题的9小题学生能通过平时的实践积极动脑,最终能做对,但是还有学生粗心,忽略了导致出错。

2、典型错误分析:整张卷子错题最多的第六大题的1小题,学生读题审题不仔细,没有仔细看题题的要求,没按要求做题。看图形数正方体,结果好多的学生象形不出压在下面的正方体导致出错,这都说明学生的审题训练还不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个能力学得不好,对知识不理解而造成丢分。

钟表问题,尤其是半,30分出错的比较多,老师没有把一小时等于60分教给学生,从而导致出错比较多。

四、改进措施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8、期末考试虽然复习过,但是学生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

9、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0、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测试解答题时,认真审清题意,再做解答。

5.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五

本试卷从基础知识、能力测试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试卷与教材密切取系,关注学习的生活实际。题量、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前四道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最后一题是能力测试,有一定难度。

一、成绩分析: 一年级(1)班参加考试的有44人,平均分是92.6分,及格率为97.7%,优秀率为90.9%。

二、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半部分能力题,拉开了层次,有适当的提高。

三、答题情况分析:

前面四题大多数学生都做的非常好,只有个别几位同学由于粗心没有做对,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五题,用数学解决问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①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或是老师的读题对学生有误导,不会灵活解决问题。②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差,不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四、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个别小朋友有所落后。存在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6.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六

考试结果

总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率 及格率

62 64.1% 100%

原因分析

从答卷看,学生对于数数、数的组成、、序数、钟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

填空题错的多的原因在于填大小符号和填加减号混在一起,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清就做。

小动物爬格子的题目有些学生左右分的欠明确造成数错格子,另外就是说说米老鼠的走的路线学生表达不清容易出错。学生对于多少的意义理解起来容易。原因可能是生活中对于多少的比较常见。

对于有关人民币的应用学生缺少生活和活动的支撑错误较多。

思考改进措施

1、教育学生做题前先要把题目看完整,明了题目意思后再动笔解题。

2、教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

3、今后还必须一如既往地做好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良好计算习惯。

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加强实物、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解决分类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

7.如何开展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 篇七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 课前准备工作,我认为不仅仅是备课,更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序, 在课堂上走一遍. 而是提前了解课堂要教学的知识点,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带学生进入主题, 准备充分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面对学生的各种发问不至于乱了手脚.

现阶段,初中数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容易很多,网络媒体发达,有许多资料可供参考,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一定能搜集到不少的教学题材. 比如我们在进行整式的加减知识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前为教学准备一个题库,这部分知识无需要过多的理论讲解,只需要投入大量的练习即可. 当学生都能顺利掌握整式加减时, 我们做一次专项练习,开展小竞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取得一些成绩就容易沾沾自喜,碰到一些小挫折就一蹶不振,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不良心态. 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端正学习数学的心态,努力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 既要让他们明白初中数学的学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也绝非一蹴而就的,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数学最佳途径.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用欣赏和赞扬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种种表现,也许他们取得的进步微不足道,只要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姿态, 我们都应该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但是这种赞美也要适度,点到即止,不可大操大办. 初中一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无法准确的分辨教师对他夸奖的意义,容易沉浸在这种夸奖中不能抽身,导致出现自满的心态;二是注重教学中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不自觉的让 学生产生 了误会———老师偏心,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长期下去,容易让一些成绩靠后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最终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所以,我们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做数学小游戏、担任小组长的时候,尽量体现民主和平等,让学生自己来确定人选,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带来的平等,让他们消除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 三是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发现学生有犯错的苗头,不问原因就粗暴的打断他们的表达,这一过程其实非常重要,学生在这种被打断的环境下,是无法大胆的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更不用说能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我们在讲解多边形这一知识环节时,给学生讲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小明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 ”,相信不少的学生认为是3个,对于说3个角的学生,我们没有问其原因, 没有探寻他们思考的过程. 我们表扬那些给出答案是5个角的学生. 为什么不能是3个呢, 当我们沿着对角线砍去桌子的一个角,剩下的是3个角. 如果有学生给出这样的解释,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三、合理分配教与学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我们应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我们讲得过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我们讲得太少,学生学习缺乏例题性的指导,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 使二者恰到好处的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大局呢?

我认为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定,古人有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当我们讲解过程中,看到大部分学生有走神、 思想开小差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停下脚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题目练习;当我们看到学生做题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时,我们在给予充足的时间思考后,要及时把课堂引入到教师讲解的部分. 通常来说课堂上的例题讲解、 知识点传授所花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0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是同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违背, 要给“学”分配足够的时间.

初中一年级学生可塑性强, 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做好教学的课前准备,处理好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走出学习数学的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门道.

摘要: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开展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是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认真思考探讨的一个问题.

8.打造小学一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篇八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58-02

夷陵区教育局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掀起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这学年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内容看似简单,运用起来却需教师多动脑筋,要活用新教材,运用新教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集中能力时间较短。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我觉得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因此,本人就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一节成功的课学生会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3的分解时,形象地把它画成,并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3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1和2。”再让学生左手拿2根,右手拿1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2和1。”利用3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组成分解和3的加减法。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牙膏盒、茶叶筒、药盒、皮球等,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学生由于这堂课利用了直观教学,并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较大。

三、要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能真正深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处于导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思考教师的问题,遇到难题师生要相互讨论,同学们也要相互讨论。从而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上课后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遇到困难,可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要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手段

“今天的课堂黑板还需要吗?”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数学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学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9.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篇九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292人,总分:

均分:

优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我会数

看图数图形错的比较多,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图形就不会数了。

2、我会算

做完的学生出现个别错误。学生的口算能力一般,准确率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力求会的做全对。

3、我会填

3小题出错的比较多,红旗的面数跟五角星的个数分不清。

三、存在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觉孩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书写不规范:拿起试卷,看起来孩子写的挺干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的书写不到位,例如,数字“ 6”,有的孩子写的6不象6,0不象0。还有,数字的大小书写不一。

2、学习习惯不太好:不认真倾听是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本不该错的题,因为没认真听老师读题而出错。马虎、大意、不认真思考是孩子考试不理想的又一原因,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第二题和第三题。

3、做题不灵活:数学源于生活,有的孩子学数学太脱离实际生活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和多种信息。以后教学中,多编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索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2.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是关注全体学生,缩小学困生的面,让优生帮学困生,以优带中;

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在教学中不仅仅重视结论,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仔细检查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这次考试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学生做题不认真,粗心大意,不看题目要求,做完题不会检查,以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后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让学生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使他们能主动地思考。

4、对后进生原因分析与补进措施。

10.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

在本次的期中考试中,一年级的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也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选取了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从心里对考试没有了抵触的情绪,而是作为一次和自己交流的一种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一、成绩分析:

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7%。

二、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半部分应用题,稍有偏难。

三、考试情况分析:

1、计算题完成较好,正确率为98%以上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认知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

2、应用题上失分。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3、学生没有落题、丢题现象。

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11.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54-01

现在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但一定要注重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要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也要兼顾学生的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学好数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一个家庭的作息时间:孩子起床的时间是7:00、爸爸8:00上班、妈妈下午5:00回家做饭,让小组的其他同学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刻的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表演。这样,学生既能准确地认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能动手的活动孩子们特别积极,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主动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是学好数学的根本。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窗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如自己家的人、自己家的猪牛、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书等。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例如:解决妈妈买回来10个桃子,哥哥吃了3个,弟弟吃了2个,还剩多少个?当学生做出用总数减去哥哥吃的个数,又减去弟弟吃的个数等于剩下的个数时。我顺势问,还有其它解决方法吗?学生又参与到思考中。如果没有学生想出来,我引导,可不可以先求出哥哥和弟弟一共吃的个数呢?这样,学生在以后解决问题时,就会认真思考,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数学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践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亲身体会、亲自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学习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的现实生活中。

12.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之我见 篇十二

一、再现生活情境, 帮助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条件或问话中寓意深刻并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线索的词语。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理解“关键词语”将是问题解决中的头等大事。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凭借对生活的经验去想去做, 可另一部分学生, 明显就不知所措。这些情景他们没经历过, 那些话他们没说过, 又怎么会解决这里的问题呢?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对情景进行点拨或再创造, 让学生走进类似的生活情景。真正做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中有这样一道题, 做了24件上衣和35条裤子, 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图上一位阿姨正在做衣服, 很生动形象。可是现在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买现成的多, 这种生活情境谁经历过呢?提问时又发现学生对“配套”的意思也有些模糊。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试着去点拨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让学生明白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能配成一套衣服。接着进一步问:2件上衣与几条裤子正好配套?这样学生就知道裤子和上衣同样多时就可以配套了。这样不仅理解了其中“配套”的意思, 还把“配套”与数学语言中的“同样多”挂起钩来, 使学生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二、帮助建立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联系

数学问题中看似熟悉的生活语言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一大难点。问题中所使用的生活语言多种多样, 相同的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 学生很容易被问题中很熟悉的一些口头语言所迷惑, 认为很好理解也就不深入思考其内在含义了。由于使用语言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就不能进行模式性的教学, 因此教师就要做一番努力, 让学生找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落脚点,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不单独存在,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

例如,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小明:我写了23个字。小英:我写了26个字, 小明再写几个就和小英同样多?对于这个问题, 26与23很接近, 有些学生根本不用列式就知道答案是3个。但是, 我们学习数学不是只为了个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列出算式, 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来算, 这时有一部分学生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能力, 是数学课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从低年级起, 教师就应努力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让学生顺利通过。这座桥梁架得牢固, 那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否则, 就会推着学生向“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向走去, 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哑巴数学”, 这样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成了空话。为了让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所学数学知识, 通过再三考虑, 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已经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多少”用减法来做这个知识点, 因此就试着让学生向着“小明比小英少写几个字”这个问题去想。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要求小明比小英少写几个字那就要让小明再写几个字, 两人就同样多了, 这就是数学中的“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少几”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积累比较少, 在众多千变万化的生活语言中要分析出数量关系来, 并选择准确的数学方法来解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如果能找准切入口, 帮助学生在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牵好线搭好桥, 让一年级学生顺利地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 那学生就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初步建构起数学的模型, 解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引导深入思考生活语言的言外意

从教学材料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去挖掘实际数学问题, 使学生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建立起数学与其他领域的链接点, 丰富数学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让学生体会独特的数学文化, 感受多彩的数学世界。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完全来自生活:桌子已经有40张, 椅子才4把, 有48人来开会,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道应用题事例比较简单, 可是没有明显的数学特征的字眼, 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减法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凭借着生活经验可以列出减法算式48-40=8和48-4=44, 这时教师不能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就心满意足了。初看题目, 这48人与桌子、椅子好像没什么联系, 这与传统的应用题有明显的差异, 难点就在这48的理解上, 所以教师还得问:48, 40, 8分别表示什么?他们都回答:48表示48个人。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 还很难想到条件中“48个人”的言外意。但是教师不能错过引申, 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这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思考:48人来开会就需要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使原来的人数转化成了桌子的张数与椅子的把数了, 这样, 学生很快就会解释算式中48的含义了, 而且会发现学生特别高兴, 他们没想到数学题中的48人还会有别的意思, 真是大开眼界了。

解决数学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师要多花时间去引导学生搜集信息, 看懂“原型”中传递的数学成分, 发掘出每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 让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

上一篇:不可思议的课堂下一篇:读书为主题演讲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