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2024-07-31

教育教学论坛体会(13篇)

1.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一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有感

开封市赵坟小学 王巧玲

有幸再次倾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王老师是从诗境中走出的人,他有着诗人的高雅,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但他又实实在在,让我们感到他如此的真实。走进王老师的课堂,尽管这是七年级的一篇课文,但大家的风范,名师的魅力很快就吸引了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六年级孩子们,以及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才能在短短两个课时里,将一篇长达3500字的小说由浅入深的讲解给小学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王老师以“插叙”为线,层层深入。在王老师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中,“插叙”这种写作方式已深深的植入到学生心中。基于文字插叙的特点,王老师抓住一条主要的线索,即‚今天‘我’参加毕业典礼‛,将文章串联起来,围绕这一件事带出另外三件‚我‛在参加毕业典礼时回忆的三件和爸爸有关的事情,即爸爸逼‚我‛去上学,爸爸临终叮嘱和爸爸教‚我‛去寄钱。

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诗句般的语言,萦绕耳际,滋润心田。几个场景片段教学,语言结构上显而易见的十分相似课堂上,没有字斟句酌的肢解剖析,有的是充满诗情的轻声叩问。情感上却层层递进,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方式,使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境。每当音乐声起时,王老师悠长而富有感召力的声音,让在场的每一个都不由自主的跟随着他走入的文章描绘的场景中,回味无穷。王老师的课,每个环节都如此的自然,不刻意、不矫情,文章的重难点都在那一咏三叹的复沓中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语文学习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感情,在此前提下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才会有情趣,见实效,才真正有语文味。语文味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语文性,也在于教学方式的语文性。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拥有爱的人,爱学生、爱语文教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来上每一堂课在一次次深情的阅读中,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深,情感不断得到升华。学生在一次次齐读爸爸的话中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沉浸在和‚我‛相处的每一件小事中,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可开在‚我‛心中的花儿却成为‚我‛成长的动力,一直陪伴着‚我‛……

王老师的一堂课,让我看到了一名好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受益,更是思想上的享受。课堂上,老师的深情最能打动人心,最能给学生心灵的洗涤。只有自己的底蕴深厚,才能给学生语文上的享受。正如他说的‚语文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教流淌着文化的语文;我们要成为文化底蕴丰富的老师。‛

希望能有一天,我也能成就拥有自己特色的诗意语文,诗意地栖居于课堂,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

2.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二

8月24日,由山东省科协主办,山东电子学会承办的泰山科技论坛第42期——创新创业方法与创客教育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来自南京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的专家,以及部分创服机构、企业代表,并创业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能力课程建设,丰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山东省学生人格培育体系与知识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山东省有关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机制和服务能力。论坛的主要内容为创新创业方法宣贯、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客空间建设与经验交流。同时,为促进全省双创活动开展,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业创新。

山东电子学会秘书长高暘致辞

3.微软全球教育论坛召开 篇三

微软全球教育论坛于3月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论坛上,微软向全球教育工作者强调了保护学生隐私的重要性,并重申了公司将致力于保护学生数据,确保其不被用于广告和营销目的承诺。微软在开幕式主题演讲中重点介绍了其旨在培养学生成功进入大学和社会的行业最佳端到端解决方案,来自近100个国家的1100位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和政府官员聆听了该主题演讲。

微软全球公共教育部门副总裁Anthony Salcito表示:“隐私问题是阻碍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帮助学生成功融入当今职场的一大障碍。与此同时,目前课堂上使用的很多解决方案将学生的数据置于潜在的危险之中。私营企业有责任提供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备切实影响力的工具和资源,同时确保隐私问题不阻碍创新技术引入课堂的过程。这也是微软致力于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全球范围内学生信息安全的原因所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攫取学生的数据。”

澳大利亚Hermit Park州立学校领导Clayton Carnes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微软公司是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可满足我们一切需求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了创新设备和受保护设备,展示了行业最高效率,体现了协作应用和综合管理能力。此外,微软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所需的培训和资源,以确保我们的技术投资能够取得成功。微软对保护学生隐私的坚定承诺意义重大,我们可以确信,学生的数据将不会被攫取并用于广告和营销目的,也正是这一承诺让微软在市场中真正做到了独树一帜。”(刘曦葳)

4.参加教学常规管理论坛心得体会 篇四

信庄小学

张永俊

5月24日在吴桥县参加了教学常规管理论坛会,中心校主要领导及各学校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

通过参加教学常规管理论坛会主任论坛我认识到:我们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要求,力争学有所得,主要收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常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们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新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新课改要求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践,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二、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1、实行常规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便没有长期一贯的坚持执行,没有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会落实到实处,如我校制订了客观公正的量化考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教职工都能自学的遵守从而形成自然有序的工作氛围。我认为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宏观上的要求,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教学常规的制度。

2、做到工作与考核离不开。工作到哪里考核就到哪里,考核是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工作质量如何的一种评价方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工作考核方案,就很难评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制定

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并做到全面细致。

三、教学常规管理的安排、落实、检查。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要经常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期落到具体、落到人、检查及时、检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果我们疏忽教学常规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学管理容易变成瘫痪,教学活动很难正常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根本谈不上。

四、各项校验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

2、认真组织安排有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头下开好每周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5.第二届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体会 篇五

泰山区省庄镇第一中学冯克旗

10月15日—18日我去诸城市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聆听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报告,观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当时就被他们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所吸引,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确实不虚此行。回到学校以后,反复的阅读自己所做的笔记,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确也有很多的感悟。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现就结合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努力提高语文教师自己的修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博”、“雅”。并分别从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四个方面对“博”字做了精确的阐释,令人耳目一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乐观通达的人,“胸中有锦绣,笔下有华章”,语文教师应具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我个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确实,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曹主任将语文教师的发展总结为四个阶段,即工、匠、师、家。工—有好的基本功,熟悉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熟悉教法;匠—有过硬的基本功,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师---不拘泥于知识,有个人风格,有标志性,又开创性;家---即是大师、名师,是语文教育流派的代表,是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几天的听课过程中,听了肖家芸老师的名师报告,感受到了“绿色作文”创始人赵谦翔老师的那种皓首穷经的精神,他们确实是语文教学的大师。有的人穷毕生精力也只能达到工和匠的水平,我想真能做个教书匠也很不错。教语文,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比较容易,但要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却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我们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我们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我们确实应把自己的事业好好规划一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深挖教材,精心备课,独到的精致的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又一必要条件。10月15日上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张江实验学校校长肖家芸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向生命鞠躬》一课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肖老师从问题出发,循 循善诱,充满激情的带领同学们走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浙江杭州文晖中学校长赵群筠为我们展示了《春酒》一课的教学,赵老师自然平静,不着

痕迹却又深切动人的将同学们的思维和感情带入了一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感受到了作者思乡之情背后的复杂、无奈与辛酸。另外,还有六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为我们提供了观摩课,在不同的演绎中,我感受到了不同的魅力与精彩也让我在比较中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肖家芸老师的报告中有一句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语文老师应从看书教书到看人教书再到看学生教书。我的理解是老师从看书教书到看人教书是一个对教材,对大纲,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充分熟悉的过程,而到看学生教书则是在此基础山对学生充分了解学情的过程。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要充分讲,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应该怎样突破,甚至对于不同的班级的教学设计与方法都要具体分析。以上课提问为例,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在课堂环节推进的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如何,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该提问谁,不该提问谁,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提问后达到怎样的效果,课前备课时都要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

赵谦翔老师是“绿色作文”创始人,他为我们展示了高二年级的《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赵老师08年从清华附中退休,已是年过花甲,课前他对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不敢说在中国教语文我是最好的,但我敢说在中国我是最爱教语文的,如果谁说他是最爱教语文的,我虽然63了,但我敢和36的PK。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敏捷。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整堂课赵老师激情四射,魅力十足,寓道于教,寓教于乐。他用真情诠释着一位语文教师对语文本真的追求,用学识诠释着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启迪,用希望点燃学生心中永远的人性明灯。最让人羡慕的的也最让人钦佩的是赵老师在他的名师报告《绿色诗歌鉴赏》中向我们展示的退休之前学生送他的一篇篇赠言,形式多样,有诗歌,有散文,有宋词,有元曲,每一篇都饱含真情,教这样的的学生,怎不令人艳羡,赵老师他付出了真情,也收获了真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都是软弱的,只有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若能高度重视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趣,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堂真情投入的课必定是高效的。

6.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六

土牧尔台第二小学 高燕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2013年3月30日这天,我有幸参加了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与羽泉区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专题论坛,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此次学习的时间安排是两天半的时间:30号全天是邱学华老师关于尝试教学法的专题讲座;31号上午是周卫老师所讲的《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下午是谢利民教授的专题报告《高效课堂教学改进策略》。4月1号上午听观摩课,我和李老师听的是许卫兵老师的数学课“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借鉴的东西,收获很多。

第一天天上午是尝试教学法创始人、77岁高龄的邱学华老师做《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的报告会。这天上午,邱教授讲了很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

课堂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应文该让学生学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1、为什么“以学生为主体”提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学生是“主”不起来。毛病出在哪里?归根揭底还是注入式教学法。

2、注入式教学法的特征——先讲后练。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被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

3、尝试教学法的特征——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即教师先不讲,让学生练,就是让学生先尝试一下,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①主动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②主动向别人请教;③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动主动的位置上,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尝试教学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意识及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定一堂课是否是尝试教学法的标准12345。‘一’个观点 ‘两’抓‘三’看‘四’个当堂‘五’个一定要。‘一’个观点是在课堂中是否是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二’抓是一抓尝试教学(课堂开始时),二手抓练习达标(课堂结束时);‘三’看是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个当堂是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个一定要是一定要用课本;二是一定要有时间交流,让学生开口;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要让学生提问,学生答或教师回答,不要教师问学生答;一定要有一半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一定要达标。下讲前10分钟做达标检测,当堂公布结果,当堂校对。

6、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精讲→第二次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7、尝试教学法的灵活模式。①增添式②调换式③结合式④超前式(指初中数学课堂,课堂容量大,把前面的尝试练习提到课前进行预习完成)。

8、尝试教学法的整合模式。①目标尝试教学法②情景尝试教学教学法③合作尝试教学法④分层尝试教学法。

9、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使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①学生要 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一般原始概念,公理等的课例不适用;②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邱教授又从尝试教学法的‘一’个观点 ‘两’抓‘三’看‘四’个当堂‘五’个一定要的角度给予了点评。发现问题不少,比如‘一’个中心,即一定要的尝试练习题,一定要问老师没有教你们会做吗?你们试试看,要突出哪道题是我们的尝试题。预习案预习的内容不能太多,一道二道足够了,要突出尝试问题。营造一个尝试的氛围。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或者抽查,然后评价,否则有些学生是要偷懒的,久而久之,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达标测试一定要有,达标题量要适当,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对于达标检测及尝试练习当堂一定进行校对。另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一定要让学生提问题,学生看过书后,一定要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你们还有哪些地方不会,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都回答不上来,老师再来回答。快下课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提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让老师来解答等。自主学习的最大表现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他还说,可以来个提问题比赛,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天的学习,觉得收益颇深,比如在一节下课前布置下一节课的尝试题。一节课必须有达标检测,可以给学生的达标检测打分表扬。在课堂上一定要把请你试一试挂在嘴边。让学生真正动力起来,让他们说,上他们提问,让他们合作,让他们探索,让他们总结。课下少留作业。

虽然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是我觉得老师并不轻松,用尝试教学法上课,上课前必须把达标测试题及下节课的尝试练习题精选出来,要把握这些题的难度及梯度。我想在下学期第一节课就把尝试教学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

第二天上午是周卫教授所讲的《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周教授从观点、理论和方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比较,辅以丰富的案例说明,信息量大,专业水平高,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校本教研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启示作用,使我们获益匪浅。

对照具体案例的分析,学到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

1、为什么做课例研究

周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

1、似乎很熟悉,却也挺陌生。

2、我们有认识,但可能模糊。

3、很常见,偏偏视而不见。

2、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课例”要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还要具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3、课例有哪些要素

(1)、主题与背景 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

(2)、情境与描述 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

(3)、问题与讨论 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让读者知道“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

(4)、诠释与研究 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

4、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很多经验教师和优秀教师经历过不少“磨课”的过程,在头脑中有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实例。如果能够把它们进行理性梳理和加工,凝炼出一个焦点主题,并赋予一定的背景意义,很可能就形成了一个课例。如何把这样的教学经验转化为一个课例呢?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重点确认以什么主题开展研究?选择哪节课作为研究载体?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课堂观察,围绕主题收集数据

第三阶段:思路梳理 通过对关键事情的发生前景进行描述或对关键事情发生之后系列决策和过程描述。

第四阶段:撰写提炼 写好初稿后,首先可以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看看是否具备课例的基本条件,缺什么补什么,累赘的可以删去。

赋予意义 考虑所写课例的类型,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主讲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讲座,谢教授的讲座真实而又生动,幽默而又风趣。在讲座中,谢教授深入浅出,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课堂教学艺术,特别是 ‚教师语言的艺术‛这部分使我感受颇深。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数学老师 ,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教学艺术。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语言具有教育功能。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

最后一天是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一节《常见的数量关系》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充分体现了修订后课标中所提到的建立模型思想,并且将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中所学的一乘二除与本节课中速度、时间、路程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课的开始,出示了一张老师和汽车合影的照片,许老师开着小汽车从家开到呼和浩市,在行驶的路上,看到一个路标: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个路标告诉了我没什么吗? 生1:不能超过80码。生2:这是一个限速标志。生3:还表示时速不能超过80。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可80的单位是什么呢?我们来观察汽车的仪表盘,看看可以知道什么。生1:每小时不超过80千米。

生2:从仪表盘上我知道了单位是:km/h。师追问:km是什么意思? 生:km是千米。

师:没错!Km就是kilometer的简写,表示千米的意思。那你再猜一猜h表示什么? 生:h是小时的意思。

师:你猜的太准了。小时hour的简写就是h。那/又表示什么呢? 有的孩子说相当于分数线。

许老师适时出示km/h的读法:千米每小时,以及它的意思: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板书:

Km / h Kilometer 1 hour

读作:千米每小时

学效果显著。可以说真的是一节“简约”之课

7.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篇七

本刊以“坚持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倡导争鸣、凝聚共识, 反映国内外基础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助推全国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办刊宗旨, 刊物内容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性, 欢迎基础教育界的各位同仁和关心基础教育的各界人士订阅和投稿。

为进一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提高杂志质量, 丰富杂志内容, 服务广大读者, 自2013年第1期起, 本刊每期页码增至80页, 定价改为10.00元, 全年定价120.00元。欢迎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专业发行人员组织集体订阅。

2013年主要栏目

高端论坛———从“教育之上看教育” (各级官员) 、“教育之外看教育” (名家名人) 、“教育大家看教育” (专家教授) 等多重视角, 直面基础教育现实, 着眼基础教育改革前沿。

百家争鸣——针对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为教育界内外提供争鸣的平台。

特别报道———宣传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经验, 推介小学教育界的品牌学校、领军校长和智慧教师, 报道小学教育界重要科研成果和重要活动。

现代管理———介绍现代教育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提供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评价等管理方略。

智慧课堂———关注课程改革, 关注教学一线, 提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智慧课堂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

德育实效———探讨构建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学校德育新格局、新举措、新效果, 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康处方———针对师生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供有的放矢的应对策略。

教育随笔———共同分享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启示和反思。

文化传承———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活动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反映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国际视野———介绍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进展, 为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佳作推介———推介国内外基础教育最新研究著作, 以及在小学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校长、教师的文集等。

教育资讯———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教育信息、热点快讯。

订阅与投稿方式

邮局汇款 (务必写清汇款人、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0号院75号楼613室《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

联系人:马艳飞联系电话: (010) 51889502 51889503邮编:100855

银行汇款

户名:北京中晓卓越文化交流中心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

银行账号:11006529572601

《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发行代理:北京中晓卓越文化交流中心

8.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八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并不是简单地将平面资源变成数字资源,而是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式学校形态和融合式的学习形态、学习模式。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研究员

核心素养的一端支撑是“健全的人”,另一端连接的是“真实世界”。一个人面对未来可能的真实情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核心素养很直观性的标志。这是一大启示,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强调任务驱动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强调课程内容与变化世界的密切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注重经历与体验,注重高层次认知能力与独立思考,注重批判性思考;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包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合作,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的尊严,以及个性与创造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导学生感兴趣地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的问题发现者,让他们理解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我们应当尊重青少年的个性,激发学生宽广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旧框框,勇于创造,改变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教授

在学习中要选择关键材料,确定学习计划,选择有效方法,该怎么学、怎么去做,通常有公认的好的学习方法,还有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找到了就事半功倍了。运用有效方法掌握所学内容,自我控制的方法和策略还要进一步,到适当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知识是力量,但是不使用也不会带来财富,所以不是教育带来财富,而是学习带来财富。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

教育现代化的最后归宿或者根本目标是人的现代化。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不是看很多数字有没有达到,而是看所培养的人是否是现代人,是否具有现代的精神气质。人的现代化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这是国民性的改造;再就是把“自然人”变成现代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褚宏启教授

创新中华新文明,这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因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是我们走向未来最重要的东西。

未来的本质是未知,未来的世界也是未知的,创建为未知世界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这是开创未来、走向未来的关键。创新教育驱动中国转型,必须以服务中国为核心,凡是照搬国外、效法古董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唯有创新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

从长远看,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和行政规制上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是从源头上解决我国民办学校法人属性不清、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的根本举措。

只有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尊重教育基本规律,同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调动、激发好举办者(办学者)的积极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才能稳步推进,民办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教授

现在很多的研究,包括宏观的研究,关注老师、关注教学管理、关注宏观政策的比较多,关注学生的学就比较少了。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丰富学生评价的内容,采取新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进行精准扶贫……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将我们的课堂抓好,构建全覆盖、细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调控和干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

9.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九

20xx.12.10应教育局的要求,我来到了z九中,悉心听取了每一个老师的视频跟报告。虽然是短短的一天,却让我感受颇深。上午的每一个特级教师的精彩视频,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大师上课,而且每一个视频还结合着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步骤该注意什么,怎么样能做到精彩,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这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无疑是一种雪中送炭,就像教师生涯的清晨投下的一缕金色的霞光。领会着,感悟着,思考着,想想自己在平时讲课中的不足,想想如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各种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感悟,且悟且行,上午的各种视频让我感受到了四个字,踏踏实实。自己应该而且更有责任踏踏实实的去对待自己的职业,踏踏实实的去践行教学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踏踏实实的去改进自己的每一个不足。

下午的各种汇报,虽然每位老师的执教专业不同,践行自己在工作中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让我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教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的确确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双边活动,教育培养的是真正的人,是幸福的人,教育更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他们对班级的各种形式的管理,跟孩子各种形式的沟通,与孩子一起经历过的每一个小故事,无不透漏着这么一个事实:教育是需要用心去浇灌的,用心灵写诗,用心灵铺路。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实小崔艳艳老师的很让我赞同的一个观点,她说,我们新教师在成长的路上要做到“两多”---多听,多思。而在每一个环节里,我们更应该注意细节,听什么,怎么思。听课不是手里拿着一本听课记录,把上课的环节面面俱到的记下,我们要重点去记老师的思路,去记人家是如何突破重难点地。反思感悟,我们貌似都知道要写教育手机,教育日志,可是比日思,周思,月思更重要的是日日思,周周思,月月思,也就是要“坚持”,每天思一点,坚持下去,定能有收获。

10.参加论坛的体会 篇十

学习体 会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谭伟

2007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创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专题论坛今天在杭城红星文化大厦23楼锦绣厅举行,参加专题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河南、浙江等省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课题实验区。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副教授主持,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马力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教授、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高级研究员在会上作学术报告,苏州大学鲍建生教授、上海浦东研修院顾志跃教授和我分别就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研修、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和跨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问题作了专题互动报告。

马力会长在讲话中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一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素质提高问题,把网上网下研修模式结合起来。课题立足于区、县,能够实现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师手拉手,农村与城市教师手拉手。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课题在教师教育方面实现了五个创新:㈠职前职后一体化;㈡以教师为本;㈢教

1师发展一定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出发点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目的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㈣以学校为本;㈤培训与教研紧密融合。三是客体具有时代特征,期望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

马力会长指出,通过课题调整了培训的策略,过去课题是输入式的,现在一是互动协作;二是专家引领、反思、协作、同侪互助;三是把教师的研修与教学结合,校本培训与集中培训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研修结合;四是把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教研、教科、电教馆结合起来,否则很难开展;五是把购买与研修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资源整合。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作了关于《构建网络时代的学习文化》的报告,从什么是文化、网络化时代的学习理论、信息化教育的文化原理、塑造网络时代的学习文化、新型学习文化中的教师角色展开了多维度的阐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领略了网络时代丰富的学习文化。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从07年所作的一例“25年间(82-07)教师观念走向能力为本”“17年间(90-07)学生能力测试”调研谈起,作了《教师学习:行动与文化的变革》的报告。以教学实例的形式,从教师的校本行动研究,讲到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的前景,即数字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网络作为学习资源和媒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助作用。

下午,我区与会人员参加了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教授主讲的《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需求与保障》分论坛的研讨。

顾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对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认识;二是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需求与功能区设置;三是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保障。

就第一个问题,顾教授从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功能作了详细介绍。关于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需求与功能区设置,建议设置教学资源区、远程培训区、互动论坛区、成果发布区、网络教研区等。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保障从组织制度、技术、研究、经费等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

来自上海、北京的教师就网络建设、组织制度管理、教师职业倦怠等方面给予了丰富的经验介绍。顾教授归纳总结,怎样让教师积极参与,要从任务驱动、示范带动(项目带动、榜样带动)、奖励促动等多管齐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1.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十一

陈赛娟在致辞中希望我国科技辅导员教师能通过本次论坛了解和进一步掌握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念、内涵,把握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动向和特点,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方法,推动我国科技教育向前发展。

论坛期间,共邀请了21位专家、学者分别在大会和分论坛作交流发言。在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顾建军教授向与会代表展示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的路径;来自美国的Hubert Dyasi教授详细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模样及评测方式;来自美国的Jacob Foster博士详细介绍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内容结构及其与以往标准的不同;来自英国的Joy Parvin女士分享了英国产业教育协作中心利用产业中的具体情境来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案例和经验;来自英国的Derek Bell教授揭示了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高质量教学资源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形成高质量资源的策略;来自加拿大的David Anderson教授分享了有效利用科技馆开展有效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来自美国的戴耘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介绍了美国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研究活动培养科学人才的经验。

9日上午的分论坛从“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资源支持”和“科学探究技能”3个方面,为与会的国内外科技教育专家、科技辅导员搭建一个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发展状况和新的研究成果的平台,大家在分论坛中对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充分探讨和经验交流。

9日下午,Hubert Dyasi教授和Derek BeU教授还围绕“探究式科学教育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和“形成高质量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支持资源的策略”跟与会代表一起进行了科学教育实践的workshop研习。

12.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篇十二

2015, 更佳质量, 更加好看!

2015,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立足义务教育·衔接学前教育·助推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65/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023, 邮发代号:8-315) , 是全国性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综合性期刊,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 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为本刊题写刊名, 中国教育功勋人物、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姚文俊先生担任本刊主编,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孙章存先生担任本刊常务副主编。目前, 本刊读者群已遍布全国各省 (区、市) 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

根据形势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 本刊以“立足义务教育, 衔接学前教育, 助推基础教育”为办刊方针, 刊物内容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性, 助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助推中小学校百花齐放, 助推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本刊为月刊, 定价10.00元, 全年定价120.00元。欢迎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专业发行人员组织集体订阅。

◆邮局汇款 (务必写清汇款人、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2号A座3层306室《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

联系人:邓丽娟联系电话: (010) 66537129 18511057673邮编:100035

◆银行汇款

户名: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普通合伙)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

银行账号:11006529572601

《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发行代理: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订单请发送至邮箱:jcjyltxxb@126.com

发行联系人:王静 (13810835957)

13.教师论坛体会 篇十三

——蒲城县第二期教师论坛心得体会

带着一份期待,3月2日早,我有幸参加了蒲城县第二期教师论坛会议。8时整,会议在桥山中学多功能厅召开。来自全县中小学的四百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持续1个半小时。

会上,有关负责人通报了2011—2012学第二学期期中小学期末考试成绩。对成绩优秀的学校和班级提出了表扬,并做了《2011—2012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本次期末考试在命题优点和不足,总结了得失;运用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各学科期中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系数情况,对各学科命题作出了定性评价;对相同层次班级各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异常情况结合三月月考和2010年高考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给任课教师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数据。要求全体老师认真分析期末考试各项数据,以质量为中心,调整教学思路,加强辅导,提高教学效率,为夺取进一步提升我县的教学质量而努力。大会结束后,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分坛由教研室陈静老师主持,会上,来自各校的老师各抒己见,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气氛热烈,总结了成绩,指出了不足。通过本次论坛,我受益匪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每想及此,我就会忐忑不安地暗问自己:“你是哪种老师呢?你应该成为一位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无愧于孩子们和自己?”听了这次课后

让我感触颇深。我打心底里感到惭愧,肩上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也更好的领悟到了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的一些问题。

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绝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案和几份参考资料,而是要自己更多钻研教材,要多的熟悉整个中学的教材。陈静老师在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后,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要加强学生对文史哲的积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自己还必须博览群书,有较渊博的语言学知识、文艺学知识、文章学知识,还要粗通一些边缘学科如哲学、历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总而言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几乎各方面的知识都得涉猎。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裕如;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对教学提出那么多精彩的评论。

第二,以预习课文为抓手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 预习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抓好这一教学环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它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电力学校党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前一周布置搜集信息,每课按四步预习法学习。

(一)、初读课文,合作学习,排除字词障碍。(注意:字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各部分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搜集与文本相关链的信息);

(三)、进一步读文,质疑探究,掌握文

章的脉络。(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理解)

(四)、发展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每次的课前预习中,她会在课前收集学生对作品的疑问,然后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重组,保留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学生的思路,将教学目标分解在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中,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教师还应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明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不会过分地把精力放在所谓“课堂教学艺术”上,关键还是在于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你是否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党睦中学 老师列举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好做法,老师非常重视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她在讲《享受生活》这篇课文时,就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享受生活这个题目的?就简单的几分钟让孩子们对学习本科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原来还可以像海伦那样享受生活。城关镇中 老师谈及写作教学说,其实写作就是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教学生作文、能否激发、点燃他们强烈、持久的兴趣之火,是教师有无办法的重要标志。学生对作文没兴趣,语文课至少失败一半。因为,如学生厌烦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提起来即“头疼”,写起来就“对付”,这反映了主体想像力、创造力的危险萎缩,其后果严重。这次论坛,老师的训练学生创作的方法,值得借鉴。

第四、开放语文课堂 注重课内外沟通

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它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同学们渴望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参与社会,进行开放式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建立“大语文观”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留心处处皆学习”的研究意识。会上,孝通中学冉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做法: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他目的地、有计划地引导同学们开展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搜集春联,看电视时搜集广告语,街头(作业)错别字800多个,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语文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第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的“奥秘”是不可能由教师传导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引路和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代替不了的。学生虽然能得到教师的指点,但要登堂入室,窥视宏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则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努力。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语文可以无师自通。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学生没有教师会学得更好。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引路人”,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哪些事呢?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治学方法,如“快速阅读法”、“精读法”、“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做卡片、编索引的方法”、“快速作文法”等等。其次,要优化课堂结构。这几堂

公开课,老师们尽可能地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在问题抛出以后才能有学生精彩的回答,才能让领导对孩子们有很高的评价。

上一篇:期货交易案例分析下一篇:酒店厨师辞职报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