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2024-11-05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共9篇)

1.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篇一

如何打造魅力的历史课堂教育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自觉学习的动力,就有为之奋斗的激情,就会有某种无形的神奇的力量驱赶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是广大教育者们经常探讨的课题。高中历史课“难、繁、偏、旧”的学科特点更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常常与枯燥无味的课、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挂上号。

从我们从教者的角度出发,究竟我们的高中历史应该怎么上才能改变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充满魅力的历史课呢?根据我近几年来的从教经验和学习,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教师连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结构都不熟悉的话,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曾经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没备好课,决不马马虎虎地去上课。”如若课前能积极钻研教材教法,了解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结构,掌握好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精心组织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胸有成竹,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而灵活地变更教法,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你贴心的交流对象。现在改革后的课程综合性强,与现实联系亦较为紧密,如历史课的学习常常要用到政治经济学原理、地理知识、军事知识、自然科学等各科知识,许多历史现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教学发展需要。

二、有磁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巧设疑问,是课堂教学的保鲜剂。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强的探索史。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当融入不同的情感,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奋进,在学生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探索的创新能力。为了迎合学生的胃口,可以结合学科知识配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巧设疑问,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教材内容的新鲜感。

三、直观明了的板书,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目标的重要载体

一般情况下,讲授新课宜用要点式的主题板书,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思路的展开,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单元复习或高三专题复习课,宜采用提纲携领式的、线索式的或者比较归纳式的板书,以明确显示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如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板书应能清楚地显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脉络。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时需要设置一些辅助性的`板书,如画表格绘制简单的地图、圈点关键性或易产生歧义的词句等等。 课堂教学切忌一贯采用单一的、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让每一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嚼之有味、兴趣盎然,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2课因文言文较多,观点较为抽象,就宜讲析法为主,对比归纳法为辅,讲清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评析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作比较。第3、4、5课可探讨法为主,讲解为辅,多设疑、多提问,要紧密联系必修一、二的相关内容,探讨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第6课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自制表格,教师点拨、督检为辅。如果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书艺长廊,可以带一些书画作品,或用多媒体显示作品让学生鉴赏,或朗诵诗歌,或表演舞蹈,采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四、生动形象的比喻,学法技巧的点拨,是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历史课教学中许多历史现象、历史规律都可以通过贴切的比喻使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既让学生通俗易懂,又可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使学生易学、乐学、爱学。比如讲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发展的过程,可以把它比作人的幼儿、少年、成年的过程,就容易解释为什么文艺复兴要借振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宗教改革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为什么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反复(因为资产阶级年幼、弱小)。为什么要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出路?是因为清政府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了(意喻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不堪)。

五、紧密联系现实,贴近生活,关注时政热点问题。

历史课教学的内容大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思考,容易给学生形成“偏、旧”的感觉,觉得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常有一些学生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呢?”故此,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外,还应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现实问题,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评析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总之,教师应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调动尽可多的教学手段与各种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三尺讲台虽小,但要相信“心有多大,讲台就有多大”。教师在讲台上可随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扮演学者、诗人、艺术家、说书人、演员等多种角色,尽可能将历史课堂教学演绎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哪有学生不喜欢一幅凝重而不窒息、古典而又不失浪漫、声情并茂的历史画卷呢。

2.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篇二

一、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增强自身魅力, 才会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1.爱心———给学生阳光和雨露

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 我们必须投入感情, 投入关爱, 这些花一般的孩子, 在师爱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滋润下, 一定会竞相绽放!

2.激情———给学生感染和活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情绪低落, 学生也会闷闷不乐;教师情绪激昂, 学生也会精神振奋。

教师要做到激情饱满, 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无论什么烦恼忧愁, 都要抛开, 面带微笑进课堂;其次要全身心投入。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捣蛋学生传来不和谐的声音, 但一定要用平常心去对待, 切忌生气、发火。根据经验, 对个别的学生来说, 在你还没有完全征服他以前, 你越生气, 他们反而越看你的笑话。或者, 干脆与你死磕, 斗争到底, 最终让我们教师下不来台。

3.幽默———给学生愉悦和启迪

幽默的教师, 是学生最喜欢的类型。教师的幽默, 可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尤其是在间接教育、旁敲侧击时, 产生的教育效果会更显著。

有一段时间, 为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每天课前要求课代表和组长督促大家交回一大组学生的摘抄本, 坚持了一个礼拜下来, 就有人不积极交本了。那一次, 20名学生只交回来13本, 当时我很生气, 但我没有明确点名批评, 而是即兴赋诗:“大江东去浪淘沙, 沙里澄金。今天能够交回摘抄本的同学, 全都是金子。”然后, 就开始点名表扬。有学生就开始附和, 比如, 点到张宇, 他们就说张金子, 点到王君, 他们就说王金子, 当时的课堂气氛很热烈。在点名表扬的过程中, 有几个学生又交回了本子, 还有两位走上讲台说:“老师, 我明天一定交。”这就是幽默教学产生的教育效果。

二、增强课堂教学魅力

职高学生思想活跃, 性格外向的居多。在语文课堂如果能够投其所好, 比如播放与教材相关的流行歌曲, 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 我做过多次尝试, 收到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1.发挥音乐功能

在学习爱情诗《致橡树》和《我愿是急流》时, 我还让学生进行了对比阅读, 播放了周杰伦的《青花瓷》。学生在欣赏优美乐曲的同时, 重点关注了歌词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学生们很兴奋, 欣赏完之后, 纷纷表达了对歌词的理解, 还有的学生对歌词的风格也作了精彩点评:说《青花瓷》写得朦胧、缠绵、飘逸, 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准确的。

2.播放朗读视频

在诗词教学中, 学生对诗词的情感把握有时不很到位。在学完诗词之后,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重新朗诵诗词, 必要时, 播放名家的示范朗读, 引领学生重新走进诗的意境中, 去深入理解诗意, 理解作者的情感。

3.通过故事激趣

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 要让学生知人论世, 如果单纯地给学生概述一下李白的基本情况与代表作品, 学生会认为很没意思, 记住文字性的文学常识, 纯粹是为了应试。于是, 我打破常规, 给学生观看《唐之韵》第七、八集《一代诗仙》, 在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手段中, 学生的兴致很高, 以听故事的方式轻松了解了一代诗仙的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对本课《将进酒》的情感与风格的把握就很容易了。

4.利用戏剧电影

在学习窦娥冤时, 我让学生看了蒲剧《窦娥冤》片段, 在学习《雷雨》时, 让学生看了电影《雷雨》的精彩片段。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3.如何巧妙施教打造魅力课堂? 篇三

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少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那么,在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改变这种“闷课”现象,打造魅力课堂?

一、把握时机——打造魅力课堂“节拍器”

1.课堂导入要有“磁力度”

俗话说:“万事贵乎始。”新课伊始,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铁石”般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浪花”,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例如,在学习“土地荒漠化”时,听着低沉优美的马头琴声,看着清清的河水、肥美的绿草、洁白的羊群,随着满怀激情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朗诵,学生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这时,教师展示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图片景观,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教学过程要有“参与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准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可以设计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提供实验器材——地球仪一个,红墨水、蓝墨水各一瓶;第二步,动手操作观察——当地球仪静止时,在北半球从高纬度地区、南半球从低纬度地区各滴一滴红墨水,沿墨水流向观察红墨水的轨迹,转动地球仪,在同样地点滴一滴蓝墨水,沿墨水流向观察蓝墨水的轨迹;第三步,分析实验现象——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右侧,在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左侧;第四步,得出实验结论——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则向左偏。

3.归纳小结要有“高浓度”

一个系统完整的课堂“豹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掌握知识要点,提高思维能力,进入“课虽尽,思犹存”的境界。例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将知识内容串联起来,使之网络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如下图所示),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合理导学——打造魅力课堂“遥控器”

1.学生“厌学”时应适时“诱导”

有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繁杂多样,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设计虚拟角色,适时诱导,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情境中,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设计“体验老总篇”的决策活动情境,适时诱导,开启思维。决策活动情境如下:如果你是甘蔗加工厂(用9吨甘蔗可加工成1吨糖)、苹果汁加工厂(用1吨苹果可生产出普通苹果汁5吨)、电解铝厂(生产1吨铝,需要耗电17 000度)、普通服装加工厂(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支出约占30%、工资占63%)、精密仪器厂(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支出约占10%、技术开发投入费用占80%)的老总,你可能最关注哪项投资成本?为什么?

2.学生“难学”时应及时“引导”

有的教学内容要求理解能力高,分析能力强,学生容易遇到思维受阻或偏差。此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产生顿悟和顿解,从而获取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习“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时,先请学生自主阅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示意图,找出地轴、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获得“一轴”、“两面”、“三角”的感性知识。然后围绕“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理性知识,让学生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如下问题:地球公转运动时,有哪些要素是不变的?二分二至日时,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里?冬至日到夏至日,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夏至日到次年冬至日,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三、关注生成——打造魅力课堂“加速器”

1.预设错误资源,精心营造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是,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准备地“预设”错误,“逼着”学生主动生疑,让课堂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画面。例如,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可“预设”一个重要结论:“从南向北的洋流,从低纬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叫作暖流;从北向南的洋流,从高纬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作寒流。”有同学马上提出生成的质疑问题:“老师,巴西暖流是从北向南流的,秘鲁寒流是从南向北流的,您说得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即沸腾起来。学生通过比对分析,得出结论:用南北方向判断寒暖流要分南北半球,用纬度位置判断寒暖流则不分南北半球。

2.设置弹性留白,精心酿造生成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的、动态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的、一成不变的“教”案。当教学活动中与预设出现差异时,假如预设留有余地,便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事先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以免陷入僵局。换句话说,弹性预设,为课堂实施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和空白地带,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余地。例如,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时,师生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农民工进城”。突然,有位思维活跃的学生冒出一句:“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已出现‘民工荒’。”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紧扣生活实际的“生成”问题,布置拓展教材内容的讨论题(从农民工面临的生活现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从农民工从事的产业特点,分析“民工荒”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学效果极佳。

3.利用课堂契机,精心处理生成

4.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魅力英语课堂 篇四

内容提要: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优化学生思维”、“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合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就一定能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打造魅力英语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形象生动 魅力课堂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科目,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教师讲解和听录音上,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英语课堂教学资源严重匮乏造成语言环境与生活环境脱节,于是产生了聋哑英语。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打造魅力英语课堂教学,综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英语课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

一.运用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我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讲有关星座知识时,先用多媒体放映星座图,并介绍学生所熟悉的明星的星座,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些图片逐渐变化而深思,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些星座以及每个星座所代表的人的特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尤其是说到自己的星座和特性时,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课堂教学结构与过程,优化学生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能系统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使得他们的认知活动从文字走向图象、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运用这一技术,形成了程序性教学,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除了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11-20之间的数字时,就把这些数字根据它们的读音规律让学生进行归类,然后利用我们前面所学的0—10以内的数及句型What’s…and…?围绕一个数字,四人一组讨论,说一说这个数字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同一个数字有了这么多精彩的答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抒己见,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不断探索中迸发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渗透语言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他们脑子里的感性知识多于理性知识,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一过程的实现,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枯燥字母的“形”用生动的画面显示出来、将抽象的语言材料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领会语言知识,让他们的语言与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更加具有立体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我在“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教学时,用ppt呈现了大量的图片,而且这些图片都呈动态状态出现在学生眼前,像“鸟儿正在飞,学生正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等图片,这些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忙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 now?”在讲“过去进行时的时态”教学时,运用动画Flash的形式,展示了昨天晚上班级某个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和看电视以及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景。当学生们看到这个学生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我紧接着问:“Tom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home at 8 yesterday evening.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大家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变得很活泼,语法难点迎刃而解。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讲解知识点尤其是大家感觉枯燥的语法,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无味的东西变得有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收效甚佳。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英语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英语,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英语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英语。如:我在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讲有关购物、就餐等这些贴近大家生活的对话时,除了拍摄与课文有关的对话录像,还可以自编学生去超市购物,饭馆就餐的对话小品。在具体教课前,先播放这段会话小品表演,学生们看到由自己熟悉的同学饰演的反映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小品,极为兴奋。重播时,可将有关画面定格,让学生一一说出与画面有关的句子,等第三次重播时只放画面,不放声音,由学生们一一说出录像中的句子。最后请同学们模仿表演。用这种电教手段,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加工成为动态的视听小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对课文的机械记忆、半机械记忆过渡到知识的活用。另外,我在教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时,发现中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注重英语表达习惯的同时,往往还得求助于母语。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显示生活中的几幅图画或照片,先让学生将从图画中获取的信息编成内容完整、意思连贯且容易用英语表达的小故事,互相表达、交流,明确具体内容和要点、具体事项和时间顺序,选择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语,按照文体和篇章要求组织完整的语篇,提高看图会意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感到英语写作和中文写作是一样的,都是写生活。

五、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好气心,以 问题 为导向,在老师精心设计下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

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育 媒体并把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通过采用自主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多种意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归纳、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这既体现了“以学生的 发展 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我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讲环境污染时,通过对天气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了这一方面的知识,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有关天气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结合学生实际,我从地理教材中通过扫描仪获取了两幅图片:酸雨图和沙尘暴图。两幅图都配有动画,展示它们出现的过程。课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研究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办法,试图用英语写成短文,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运用信息技术,查找学习资料。

英语的教学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获取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为课堂的学习储备学科资料,以此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内容上的局限性,从而达到课内外学科知识互补性的积极作用。如:我在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讲有关节日这一单元中,中西方国家的节日有很多,对于中国的一些节日同学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同学们仅对圣诞节比较了解,所以当我提到西方的万圣节(俗称鬼节)这个节日时,学生们充满好奇,于是课前我要求学生们上网查找关于万圣节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们带来了自己查阅的网络学习资料,“万圣节是在10月31日…”“人们在那一天会带着鬼的面具,穿上鬼的戏服,举行化妆晚会,用南瓜做成鬼的头部,里面放上蜡烛,微弱的烛光透过南瓜的眼睛孔,鼻孔,嘴巴,形成令人惊恐的鬼光。”“小孩子们带着面具挨家挨户要糖果,或做恶作剧…晚上,人们讲鬼的故事,算命…”学生们对万圣节已有充分的了解,也满怀兴致,在课堂中,通过大家踊跃地发言,整个课堂仿佛也置于其境中一般,营造了真实的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词汇如Halloween(万圣节),Happy Halloween!(万圣节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精心打造魅力四溢的语文课堂 篇五

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它能够激励、鼓舞学生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力量,不断向新知识殿堂奋发进取。特别是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周40分钟课堂。曾经看过《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把理想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境界: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因为“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二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目标;三是魅力的课堂教学,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动、内聚力和爆发力。

追求有魅力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共同愿望。长期以来,教师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因此,教学在相当范围内涛声依旧,还是那样机械沉闷,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本该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语文教学就变得如此平庸无奇,甚至令人生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困惑于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语文课好似只是给一小部分学生上的课。教师往往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中,一个又一个地抛出无懈可击的问题。而许多学生却是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学生被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教师也往往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中,一个又一个地抛出那看似华美的问题。一节课就在这样看似“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而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思想、个性受到抑制。

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合理性。这也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让语文课堂在愉悦宽松的交流中变得真实,在自主投入的合作中变得生动,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变得精彩。

一、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变“热闹”为“真实”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只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新课标强调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各种活动来,而不要让语文课变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学好语文的。

教古诗《静女》时,我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想象。学生们非常兴奋,因为这是让他们每个人坐在位子上不受拘束地创造!接着,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学生们先是吃惊,但又觉得很新鲜,因为他们都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虽然有的学生的想象水平并不高,但听到他们那绘声绘色的描述,足以弥补他们理解上的不足;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上课不大发言,叙述时表现得兴高采烈。诗画交融,虽然语言不是那么流畅,但却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相信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正是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自信,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语文课不再是热热闹闹的几个学生的“表演”课,而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真实自然的课堂。

二、构建自主活泼的课堂,变“乏味”为“生动”

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在教学设计中,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深入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地纳入学生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中去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生活、生长;不是等待、观望,而是生动的参与。这就强调了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体验者、参与者、实践者。

《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蕴含着富有哲理的话语,而有的又很难理解。于是在课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展开小组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话语的意思,然后在班中交流。这也正符合了合作式学习,也就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们不断修整他人的答案,也不断补充自己的看法。在看到他们面红耳赤的争辩的同时,也让教师看到教室内那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这一次次的讨论中,他们终于明白:母亲是爱的源泉,它珍藏于儿女的心底,永不枯竭。这水到渠成的答案并不是教师“灌”给他们的而是学生们自己领会来的。正是由于教师允许他们在小组里讨论,还可以站起来争论,甚至可以请来教师为小组争论做裁判。

给学生以自主权,甚至是“不拘一格”的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害怕,他们觉得课堂变得如此自由而生动。这样的语文课焕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与喋喋争论,也让每个学生愿意走进语文的世界,去领略那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

三、打造探索创造的课堂,变“单一”为“精彩”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开拓创新。

在教《故乡的榕树》这一课时,自然要让人回想起童年的一些往事。起先还自以为要引导学生去回忆童年的趣事,可谁知还没等我讲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讲述:“老师我家附近就有一颗很古老的树,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以前我们也经常在那玩……。”我先是一愣,但没有阻止学生的讲述,而是和颜悦色地问:“那还有谁家的附近还有类似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呢?”“对,老师,我们家附近有小河……”学生们纷纷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有时候课堂上教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看法。作为教师也不禁感到欣喜: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再唯教材是从,不再唯教师是从。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已经敢于在课堂上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已经了创新的“胆识”。

当然,要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创造力,非一日之功可成,更非来自教师天花乱坠的灌输,应该是朱熹所说的“涵育熏陶,俟其自化”,是韩愈所说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灵”。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作品的境界,在对作品含英咀华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他们与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力求新的发现,做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到那时,我们会惊讶于学生在探索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彩纷呈的“真知灼见”。

要让孩子们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享受语文,那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把课堂还给学生,变“热闹、乏味、单一”为“真实、生动、精彩”,这样才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溢。

6.如何让语文课堂展现魅力 篇六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或是一件东西感兴趣,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它,甚至想拥有它。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便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反之,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厌烦它,排斥它,学习效果固然就差。因此,让语文课堂展现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学

学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让语文课堂精彩万分,展现魅力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精彩往往从导语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甚至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创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十分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音乐导入法,根据学生爱唱爱跳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欣赏他们熟悉的儿歌《小雨沙沙》,设置悬念,让他们想象下雨时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想去了解课文内容。在上《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盘古是谁吗?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盘古醒来后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然后引出课题。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充满了神奇色彩,学生听后立刻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自己寻找答案了。此外我还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如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课文内容,又可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还有诵读导入法,画图导入法等等。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好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课堂氛围。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 展各种竞赛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与愿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正如卡耐基说过“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影响人,就是激起他的需要,并让他知道怎样去获得”。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知情绪,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教学法。如游戏法。从而引入一些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活动起来:如竞赛、猜谜、画画、表演展示、配乐朗诵等等。比如,在《爬天都峰》这一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要学生自编自演,先在小组内角色表演,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展示,并给表演最精彩的小组颁发一些奖品。在整个环节,学生们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主动、兴奋。不时听到一些笑声,讨论声,争辩声。这个设计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的组织、演讲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把语文的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利用教学演示,为课堂增添色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踏浪》,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西沙群岛的图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感受西沙群岛美景。见同学们被西沙群岛的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我国的南大门,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海上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西沙群岛丰富物产的图片、资料,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西沙群岛,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美丽的西沙群岛,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演示的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用赞美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我经常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完《陶罐和铁罐》一课,在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同时,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完《听听,秋的声音》、《望天门山》等课文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诗歌诵读出来大家共赏,并表现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看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而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另外,我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好极了!”“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会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7.打造高效课堂彰显音乐魅力 篇七

一、精心提问——高效课堂的基础

仔细阅读《标准》, 笔者体会到: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 而它的使命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 使得他们都能在音乐中受益。学段不同, 导致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差异,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 鉴于此, 课堂提问的范围要广, 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 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地尤其好动、好奇、有个性, 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 课力求课堂提问的设计灵活新颖, 同一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或者变革一下方式, 别开生面的场景可能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一首新歌, 少不了有初听范唱感受歌曲这一环节, 笔者以往的做法是, 学生听完, “歌曲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的情绪?你是否喜欢?”等这样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但笔者慢慢感觉到, 面对一次一次的老调重弹, 学生表现出厌烦淡漠的情绪和态度, 于是, 笔者开始根据年级学生特征及歌曲内容的不同, 开始学着精心策划提问。

如笔者在教学歌曲《美丽的村庄》一课时, 先让学生把旋律听了一遍, 接着这样设问:“听着这首歌, 你觉得它向我们的呈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通过引导, 他们纷纷用语言表达了旋律带来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由此可见, 同样一个问题, 我们采用新的问法, 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非常有利,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二、创设情境, 高效课堂的源泉

众所周之,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学习方法如果一味地单一化, 必然会让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笔者以为, 情境的创设, 可以为音乐课堂开辟一番新天地。它可以集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为一体, 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 将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起来,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收益, 从而达成陶冶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人格的终极目标。

如笔者在教学《到小熊家里去》一课时, 根据教学目标, 设置了这样的两个场景:一是“爬楼梯比赛”的场景,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摩拳擦掌, 兴致高涨。为了化解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sol—do的每级音的阶梯上都安排了一个动物。二是展现了小猫、小狗、小鸡一边唱着歌一边兴致勃勃地前往小熊家去做客的动画场景, 并配上了音乐。生动有趣的情境一下子把小朋友们吸引住了, 他们积极参与了到教学中来, 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果说“情境是只船”, 学生不能仅仅是只是一个船客, 教师更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学习如何“划船”, 师生“同舟共济”, 迈向预定的目标, 抵达希望的彼岸, 这是情境教学的一贯追求。

三、过程评价——高效课堂的土壤

音乐可以是属于每个人的美好。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音乐, 那么生活是不完整的, 是没有颜色的。一个对音乐充满着热爱的人才算是爱着生活的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学好音乐, 引导他们欣赏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 让音乐植根于他们的生活。我们的评价就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 要体现它的价值。笔者过程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注学生的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个性, 不做太多硬性的规定, 多提一些富有弹性的要求, 因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速度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老师的客观评价下, 品尝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音乐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笔者为了激励学生课上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 笔者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打分, 课上积极发言一次或者发言有创新都能有相应的得分, 最后计入期末总评。渐渐发现, 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迎来了一个又有个教学契机, 在平凡和智慧中使音乐教学在学生中建立了良性循环, 他们必定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如, 在每一单结束的时候, 笔者会安排一次学生间的自评、互评和他评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慢慢学会了欣赏别人, 客观地评价别人;再如, 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 “成长档案袋”不失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方法。它可以拥有宽泛的选择, 记录着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8.打造魅力课堂,成就魅力教师 篇八

一、更新观念,准确定位课堂

林华民老师认为,教学改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改革,二是课堂改革,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课堂在教学中的地位何等重要。林华民老师认为,课堂应该成为五种地方: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息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总而言之,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天地,不是教师的一亩三分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一名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这才是对课堂的准确定位。

二、身体力行,打造魅力课堂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配合、积极互动的过程,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保持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状态。不唱独角戏,人人都参与,这是打造魅力课堂的最低要求。

2.灵活多变,生动有趣

每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不断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课定法、因生定法、因师定法、因材定法”,有了灵活多样的教法,才能常教常新,才能有高效有趣的课堂。

3.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标准之一是“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形象点说就是能否集中优势兵力攻克难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课堂,无法让学生获取最主要的知识与情感。

4.先学后教,当堂练习

这也是江苏省洋思中学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学生先学,可以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听课,解决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后教,可以根据学生中学情况做到重点突出,节约时间,而当堂练习室巩固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手段和途径。

5.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一个人只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产生自信心。作为教师,就是要做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人。作者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增长智慧、感悟人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树立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是教师的第一责任。

6.德智并育,感悟人生

课堂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感悟人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最有价值的课堂是感悟人生道理的课堂。想要成为优秀教师,课堂上既要传道,又要授业,德智并育,才能实现自己和社会的教育理想。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自身具备基本专业素质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对课堂准确定位,并且努力打造魅力课堂,才能成为优秀教师、魅力教师。

9.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篇九

摘要 高效课堂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千方百计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尽可能掌握知识,课余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训练更开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关键词 培养兴趣 创新思维 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思维活跃,将来会更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高效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数学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数学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数学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数学场景,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怎样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长为上圆的周长,宽为铁桶的高,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一个桶就大功告成。数学思维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了起来,从而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所以教师在讲数学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一剂强心针。

二、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但近一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数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数学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时,设计动画直观地展示两个图形通过旋转而得,同时找出对应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设计动画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一起,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找出全等的条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直观的印象;又比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动画设计使直线与圆相离、相交、相切,并且归纳总结它们的条件,效果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新课程的设置使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增加,很多数学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自制教具可弥补高效课堂的不足。

众所周知,数学课的很多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易理解,尤其表现在数学立体空间概念这一方面。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更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内容。比如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教师自制的教具,能给学生形象地展示这些图形的特点,即正方体有六个面,并且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而长方体也有六个面,各个面的特征就不相同了,也就是说,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也能用自制教具来演示,一个木制长方形,如果四个顶点能活动,可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很快能回答上来,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很显然他们的移动在一个平面,而正方体或长方体他们的各个顶点移动的话,就不会在一个平面,这样一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自制教具经济实用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动脑去开发的话,定能解决一些疑惑,可见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数学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说白了就是一题能不能多解,考虑问题能不能多项化。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六、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数学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因为平时不善于独立做一些生题,数学思维在平时没有得到训练,思维品质没有提高。一个学生不善于独立处理生题,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就没有足够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没有很好的思维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设置,多表扬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比如一些章节,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讲,然后布置练习题,遇到不会的让他们自己多思考,然后讨论,讨论以后再让他们做。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会更自信,从而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生题。如果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再加上一些场景,会不断刺激学生思维神经,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应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创新的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七、教师应了解一些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好一节数学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竭尽全力,而且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是教会学生去学会学习,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一下子进行沟通,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沉住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和做法应该是合理的,不要动不动说学生真笨,这么容易就不会做等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不要把我们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时刻为学生着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上一篇:久违的《作文素材》与《满分阅读》下一篇:2016锦州中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