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2024-10-21

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精选7篇)

1.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一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是林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拉长林果产业链,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积极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达到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8%,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此文来源于:wmjy.net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万亩,逐步形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形成××优势。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五)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

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树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2.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二

关键词:学校文化,企业文化,文化融合

林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调整农村种植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意义重大。当前, 林业已进入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同发展的崭新阶段。发展林果产业既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 又是增收致富、惠及民生的朝阳产业, 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同步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1 经济林建设成效

近年来, 甘州区林业局按照“建基地、树品牌、抓龙头、拓市场”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思路和“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积极推广林果新品、新技术, 引导全区经济林示范大户和种植户大力调整林果产业结构, 培育特色优势林果业, 林果产业逐步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至目前, 全区共发展设施葡萄1700多棚, 优质梨0.06万hm2, 建成科技示范点23个, 建成优质红枣基地0.13万hm2, 沙棘基地333.3hm2, 枸杞100hm2。全区经济林面积达hm20.36万hm2, 林果业产值达2.27亿元, 农民林果收入达人均694元。

1.1 调整思路, 明确林业产业建设重点

甘州区地处北纬38°~39°之间, 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是发展葡萄、梨、红枣等果树的最佳适宜栽培区, 也是国家和省上确定的优质梨栽培示范县之一。为此, 甘州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林果产业发展思路大做文章, 重点引进推广设施葡萄、红枣、梨、枸杞等经济林名优新品种, 形成了以葡萄、红枣等为主的林果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积极指导乡镇农户发展设施葡萄, 全区设施葡萄发展到1700多座;二是优先发展优质梨产业。按照《甘肃省66.7万hm2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在全区指导完成新建和提质增效0.06万hm2;是稳步发展红枣产业。以沙井、明永、乌江、甘浚等乡镇和西片机关单位农林场为重点, 建成优质红枣基地0.13万hm2;四是加快发展沙棘产业。结合退耕还林工程, 在润星生物公司和沿山区的安阳、花寨巩固发展沙棘基地333.3hm2, 不断拓展经济林产业发展新途径;五是以九龙江林场等为主, 发展枸杞100hm2。

1.2 科技支撑, 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多年来, 林业局把科技服务培训与新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一是加强林业高新实用技术的培训。紧紧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充分利用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的有力时机, 围绕设施葡萄栽培、红梨栽培、红枣栽培为重点, 通过举办培训班、赴外考察学习、现场指导、进村入户讲解、印发培训教材、发放培训资料等形式, 对农民科技指导员、大棚种植户及各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培训, 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智力保障。采取电话、QQ、微信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咨询。将经济林栽培知识编写成三字经、谚语、歌诀等资料, 通过移动平台、农户直接电话咨询等传播方式, 发送到农户。据统计, 近年来, 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5场次以上, 参训人员达4000多人次;二是积极引进推广林果新技术、新品种。坚持把引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 优化树种品种结构作为实现林业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引进新西兰红梨、美旺大李、沙金红杏, 晚杏, 木亚格杏、树上干杏, 早晚红提, 黑蜜等30多个新品种;试验推广甘梨、黄金梨、红提葡萄、红贵族葡萄等10多个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设施葡萄沼液施肥、设施葡萄节地栽培技术示范、设施葡萄病害预防、梨树小枝单芽嫁接等10多项林业实用技术, 提高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林业科技推广率达80%。

1.3 突出重点, 加快林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近年来, 为全力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区林业部门结合全区林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安阳、党寨、大满、新墩等乡镇和国有林场等为重点, 先后建立了设施葡萄、优质梨、枸杞、红枣、肉苁蓉等林果产业科技示范点23个, 按照《甘肃省66.7万hm2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科学引导, 以梁家墩镇有年金龙公司、碱滩镇鸿丰公司、祥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永星村、甘浚镇速展村、沙井镇水磨湾村、西城驿林场、石岗墩植被管护站等为重点全区累计发展优质梨0.06万hm2。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点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推动了全区林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4 市场引导, 增强果品贮运能力

近年来, 本区把果品的贮藏、运输、加工、销售作为发展林果产业的重要环节来抓, 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积极发展果品贮藏、运输、加工、销售业, 并采取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 引进省内外果品加工企业, 从而带动了本区的果品加工业。截至目前, 全区从事果品运销的人员达1600多人, 年销售果品达6200多万kg。一是开拓市场, 狠抓运销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乡、村运销组织和发展个体运销户, 加大果品外销力度, 实现了果品快速增值;二是不断提高林果品和林副产品的生产、贮藏和保鲜水平。滨河集团1000t国风葡萄酒生产线等2个加工企业, 年加工果品120万kg;九龙江林场66.7hm2枸杞基地年产枸杞干果10万kg;西城驿林场1200t果品气调库及20多家普通中小型果窖, 总贮藏能力达300多万kg, 果品的贮、运、加、销能力进一步增强, 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果品基地的发展。

1.5 强化领导, 靠实责任抓落实

为抓好工作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科技在造林绿化中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作用。近年来, 区林业局与区林技推广站签订了含经济林产业发展任务的林业科技承包责任书。同时实行了实施单位负总责、技术人员具体承包的分级负责制,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 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 调动了林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为林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本区林果产业主要靠产量出效益, 而普遍存在果品质量一般, 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林果产业前期投入资金大, 生产周期长。但林果产业从栽培到销售全过程, 存在产业链条长、前期投资大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三是多年来, 本区林果生产还是千家万户的单打独斗模式, 各行其事, 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 产业化程度不高;四是品牌意识不强, 市场营销机制不健全、贮藏能力不足;五是生产管理粗放,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3 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今后我们将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 改善生态与产业富民协同推进,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 依托全省千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规划, 以葡萄、优质梨、山楂等优质果品为主, 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林果示范基地, 力争5年时间发展0.33万hm2以上, 为提高林业产值比重、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现代林果业发展之路。

3.1 推进布局区域化, 在示范基地科学规划上求突破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 进一步调整优化“东南梨、西片枣、沿山葡萄、城郊杂果”的林果产业布局, 促进优势主导树种向最佳适宜栽培区集中发展。以绿洲东部、南部的张掖农场、张掖试验场等优质梨主产区为依托, 辐射大满灌区、盈科灌区的小满、碱滩、三闸等乡镇, 建立以碱滩镇祥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永星村、鸿丰公司等种植大户为主的优质梨示范基地。以绿洲中部的长安、梁家墩等城郊乡镇设施农业主产区为依托, 辐射带动大满、安阳等高海拔冷凉区, 建立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示范基地。以绿洲西部沙井、乌江、明永、甘浚等乡镇红枣主产区为依托, 建立优质枣示范基地。以有年金龙公司、石岗墩植被站等单位农林场为依托, 建立桃、杏、山楂等地方特色林果示范基地;以九龙江林场千亩枸杞主产区为依托, 在碱滩、三闸等乡镇重盐碱地区建立枸杞示范基地。二是突出地域优势集中规划建设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公路沿线通道经济比较优势, 在312国道、227国道、张大公路、张靖公路、大满干渠、盈科干渠等沿线规划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基地。严格遵循不争地、少用水的原则, 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 在水资源承载范围内, 重点选择宜林地和开荒地、二类地、二阴地等低产低收入区域规划栽植经济林,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群众收入。积极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兴办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开展土地流转、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

3.2 推进种植良种化, 在适宜树种品种选择上求突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科学选择适宜树种品种, 突出发展葡萄、梨、红枣等优势树种, 适度发展山楂、杏、枸杞、核桃等传统树种, 积极发展软儿梨、柰子、楸子等地方特色树种, 不断壮大各具特色的经济林产业。建立经济林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 严格实行“两证一签”制度和原产地质检追溯制度, 大力推进种植良种化, 确保主栽树种品种的良种使用率达到85%以上、苗木合格率达到100%。优质梨示范基地以市场效益好、规模效应强的早酥梨为主, 适度发展红香酥、早酥红等优质品种。优质葡萄示范基地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为主, 适度发展巨峰、美人指等鲜食葡萄。优质红枣示范基地以临泽小枣为主, 适度发展骏枣、灰枣、圆枣等鲜食品种。枸杞以宁杞1号、宁杞5号等新品种为主。地方特色林果示范基地以长把梨、软儿梨、柰子、楸子等名优品种为主。坚持市场导向、群众自愿的原则, 引导种植大户多方论证、优化配置、理性发展, 做到重客观、重科学、不强制、不包揽、不搞盲目发展和被动发展。

3.3 推进产业市场化, 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上求突破

实施扶优扶强发展战略,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充分考虑比较效益, 尊重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 提升林业部门政策保障和服务职能, 为全区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建立稳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是加大林业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甘肃省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有关优惠政策, 加快制定出台《全区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 整合“三北”五期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防沙治沙示范造林、省级财政林果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 对集中连片新建的特色林果示范基地给予适度的项目资金扶持。通过优惠政策“促”、项目资金“带”、造林大户“引”、林果科技“撑”, 夯实全区林果业发展基础;二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对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林果示范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纳入全区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水利、电力、道路及果品储藏设施等基础设施纳入相应工程建设规划, 进一步加快林果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经济林林地确权颁证力度, 加强林权登记管理, 规范林地流转和交易行为, 依法保护林地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银林合作, 不断拓展林权抵押担保贷款业务, 促进银林共同发展。落实贷款贴息政策, 积极协助林业经营者申报贷款贴息项目, 及时拨付贴息资金, 激发林农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

3.4 推进服务社会化, 在科技兴林高效服务上求突破

坚持科技兴林战略, 紧紧围绕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建立多方位、高效率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整合科技资源, 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 聘请甘农大、河西学院、张掖试验场、张掖农场等大专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专家, 辐射乡镇林业站、种植大户等一线实用人才, 组建全区林果技术专家库和服务团队, 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砧木建园、高接换优、省力化栽培等现代种植模式及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果实套袋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全方位开展林果技术服务, 并探索推广专家热线、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为林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林业局网站建立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及时准确地向林农提供市场动态、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气象预报、灾害预警及生产资料供求等信息服务;二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下转第88页)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 加快建立特色经济林木良种壮苗生产基地, 保障特色经济林建设的优质种苗供应, 全面提升特色经济林良种化水平。坚持科学引种, 加大乡土优良品种选育力度, 做到引种栽培和选育推广乡土优良树种相结合, 在乡土经济林木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 建立种质基因库和收集圃;三是建立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以区林木病防站为主体,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 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严格检疫监管, 严防苹果蠹蛾等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和蔓延。组建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 开展梨小食心虫、红枣食心虫等经济林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治, 强化集中防治和综合防治, 为林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 全面提高基层防控能力。加强无公害防治, 降低农药污染和残留, 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效果, 确保实现林果安全生产、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3.2011林果产业建设的自查报告 篇三

**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林果产业建设的自查报告

县考核办:

2011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产业的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产业规模为重点,打造了一批以茶叶、板栗、核桃、柑橘为主导的,具有本镇特色的,具有地域优势的林果产业,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林果产业建设任务,现将我镇林果产业建设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果产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县林业局下达我镇造林面积4000亩,其中经济林1000亩。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扶持下,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共完成各类造林5840亩,其中荒山造林2486亩,以茶叶、核桃、板栗为主打品种的精品园1325亩,低产茶园改造2029亩,涉及9个村。在我镇林果产业形成以无性系茶园建设为主,核桃板栗等干果为辅的产业格局。通过建精品园的示范作用,广大群众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倍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夯实任务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产业的发展,年初镇政府便以漩政字(2011)31号文件,将产业建设任务下达到各村、各单位。责任任务明确到人,并召开了几次专题会议进行安排督促落实。并组织干部进行督促检查,尤其是对精品示范园的建设要求领导具体抓到点,干部负责帮扶到人。为加强林果产业建设,镇政府专门成立以分管林业的副镇长吴建平同志任组长,林业站、农技站、水利站、农经站、财政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林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站,负责日常办公。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技术、资金、项目劳力等方面的问题。

三、科学引种,栽管并重,合理布局

吸取前几年由于盲目引种而致使农户蒙受损失的教训,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我镇发展林果产业以茶叶为主,核桃、板栗、柑橘为辅,适地适树,合理布局。茶叶、核桃、板栗、柑橘在我镇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域优势,在汉江沿线发展柑橘,在中高山区域发展核桃,在立地条件好的浅山区域发展茶叶,在大量的荒山荒地中栽植板栗,我镇林果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科学布局。

四、我镇林果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重栽轻管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建园质量;二是林果产业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产业,项目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缺口大;三是严重缺乏林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严重脱节;四是林果产业发展的项目太少农户投入后劲不足。

林果产业的发展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又一渠道,也是我镇以后长期需要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强化措施,更新转变观念,为把我镇建成南区绿色经济强镇而努力。

附:

1、**镇2011年完成绿色造林情况统计表

2、**镇2011年绿化造林领导抓点完成情况统计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主题词:2011年林果产业自查报告

抄送:县林业局

镇有关领导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2011年12月18日印发

4.关于南疆林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四

南疆现代农业指导小组自4月16日成立以来,先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南疆五地州的24个县市、兵团四个师的9个团场紧紧围绕如何推动现代农业进程、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其中,重点是对林果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分析。总的来看,南疆林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由分散生产经营向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转变,由规模扩张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转变,由处于辅助地位的传统林果业向处于支柱地位的现代林果产业转变,整体发展势头强劲,效果明显。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一、南疆林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___林果业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经过南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目前,南疆各具特色的林果面积已达1300万亩(其中地方1194万亩,新疆兵团106万亩)。喀什地区加快建设500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目前,林果业累计面积达512万亩,比上年增加128万亩,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均两亩林果的发展目标。阿克苏地区狠抓以核桃、红枣、苹果为主的林果业生产,目前,林果业累计面积达342万亩,比上年增加59万亩,实现了农村人均接近3亩林果的发展目标。和田地区加速林果业发展,目前,林果业累计面积达181万亩,实现了农村人均1亩林果的发展目标。巴州加快香梨、葡萄、红枣、杏四大特色林果基地发展,目前,林果业累计面积达119万亩,实现了农村人均两亩林果的发展目标。即便是农区耕地面积较少的克州,农村人均林果面积也达到1亩多。综合分析预计,今后两年,仅南疆各地林果业面积将会突破1500万亩,为将新疆建成重要的林果产品基地和林果产业大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___林果业产品产量和品质都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由于南疆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丰富,同类果品如南疆红枣、核桃、苹果和葡萄等,无论是在果品的单产,还是品质上都优于内地。阿克苏地区果品总产达66.4万吨,红枣、核桃、苹果、葡萄等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类产品一、二等奖,特别是“冰糖心”苹果被奥运会评为指定产品。和田地区建成特色林果精品园59万亩,果品总产35万吨。另外,南疆特有的果品,如巴旦杏、开心果和库尔勒香梨,通过采取新的技术措施,产量与品质大幅提升,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不仅国内市场行情好,而且还出口创汇,极大地提升了南疆林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___林果业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7年,南疆林果总产值已达40多亿元。今年南疆各地进入结果期的面积已达460万亩,占林果总面积的35%。今后,随着进入结果期和盛果期面积的不断增加,林果业产值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具有典型意义的若羌县,地处偏远,全县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万人),2002年还在为争取贫困县的优惠政策而奔波,通过实施“一县一品”发展战略,加快“楼兰红枣”产业的发展,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了6000元,其中,红枣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占65%,成为南疆唯一进入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前十名的县。

___林果业综合效益更加凸现。南疆一千多万亩的林果地,有在现有农田上实行果粮间作和连片建园的模式,也有在戈壁荒滩或沙漠边缘定植建园的模式,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如温宿县城以北的生态园建设工程,已开发形成十几万亩经济林与防护林,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克州阿图什市北面山坡的万亩防护林、经济林,南面的生态林和万亩葡萄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英吉沙县人多地少,全县20万人口,只有30万亩耕地,人均占地仅1.5亩,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在戈壁荒滩上积极发展林果业,形成了林果全覆盖的县,目前,林果面积达到32.5万亩,其中杏子就有29.5万亩,占林果面积的90%以上,而且大部分刚刚进入结果期,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320元中已占25%,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又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农十四师224团已在沙漠开辟了15.7万亩的林果地,形成了一片小绿洲,对于防风固沙、改善自然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经验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南疆各地应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林果业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典型,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林果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矛盾,促进了林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推动林果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南疆农林牧结构仍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需要进行调整,坚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基于对上述形势的认识,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紧迫感比较强烈,能够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各地探索出多种有效途径,较好解决了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1、采用果粮间作的方式,促进农业内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南疆各地在核桃、红枣、杏子等果树下,种植小麦和复播玉米,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又确保了粮食生产,还解决了畜牧业饲草料的问题,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林果业和粮食生产提供了肥力支持,形成了农林牧良性循环发展的格局。和田地区从改变耕作制度入手,改善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在核桃和石榴树下间作小麦面积达64.78万亩,小麦亩产达250-300公斤,核桃和石榴的收入不断增加,出栏牲畜324万头(只),达到了人均两头牲畜的目标。加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又多了一层保障。轮台县3万亩杏粮间作田,鲜杏单产1200余公斤,冬小麦单产370公斤,复播玉米单产356公斤,亩纯收益达2745元,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

2、调减棉花面积,增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能力。南疆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新疆造林实行的特殊政策,抓住了退耕还林政策、放宽退耕还林林种比例、全面取消农林特产税的有利时机,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热情。巴楚、麦盖提、阿瓦提等一些植棉大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改棉田为果棉间作,小麦、玉米或豆类做到一年两熟,当年的效益就不低于棉花,随着进入结果期面积的不断增加,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农一师6团和10团把棉花工作重心放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上,积极发展苹果和红枣产业,着力建立了5万亩优质果园生产基地和4万亩红枣精品园,并妥善处理好团场与农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促进了农场职工收入的持续增长。

3、既大力发展林果业,又推动了其它方面的工作。林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较慢,这是客观事实,在大力发展林果业上,又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南疆各地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大力发展多种养殖业、加大推行设施农业建设和一年多熟制,以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凡此这些增收见效快的措施,为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这些方面工作水平的提升打开了新局面。如喀什地区仅2007年发展多熟高效作物78万亩,创造农业产值29亿元,今年种植面积较上年翻了一番,达到158万亩,有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可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林果业先进适用技术。南疆各地创造性地开展苗木培育、定植方式、修剪整枝定干成形、灌溉管理等先进适应技术,取得了明显突破。

1、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提升林果业发展水平。阿克苏红旗坡农场园艺十一分场占地40余亩的16个大棚引进科学营养钵工厂化育苗技术,节约成本105.6万元,而且成活率高,成园快,当年育苗,当年定植,提前半年至一年进入见效期。新和县实施水利信息监控系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4万亩,基本覆盖了全县耕地面积,水利化的雏形已初步显现。

2、采用间作套种、矮密早等多元化的种植方式,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今年,温宿县采用酸枣直播嫁接与棉花间作技术,完成红枣面积5万亩,成活率达95%以上。农一师阿拉尔市采取红枣矮密早的方式,新建精品园2.3万亩,第一年定植,第二年见效,亩收入就与棉花收入基本持平。

3、地下水开发和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保证。水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是影响南疆发展的关键之一。南疆总体缺水时空分布不均。这些年来,在加强控制性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地下水开发和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南疆各地从实际出发,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面积达300万亩,新打机井1231眼。巴州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6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占全州耕地面积307万亩的44%。阿克苏地区新打机井693眼,喀什地区新打机井316眼。南疆也有不少县市利用泵房和移动首部,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如莎车县2008年招标采购移动首部268架,推广移动首部果棉间作膜下滴灌10万亩,全部平均滴水10次以上,预计亩产籽棉400公斤,亩均收入2400元,实现了节水增效。

(三)坚持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1、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南疆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林果产品。目前,和田的核桃、皮雅曼石榴,克州的木纳格葡萄、巴仁杏,阿克苏的红枣、核桃、苹果,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红枣以及喀什的巴旦木、开心果、无花果等特色林果产品,已经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了声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07年,南疆各地果品总产达245万吨,基本以较好的价格销售到国内外市场。据测算,每年需外运瓜果蔬菜400万吨。喀什地区培育农产品出口基地59个,国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3个,国家命名的名优特果品之乡4个,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1个,2007年生产的105万吨果品以较好的价格销售一空。阿克苏地区成功申请注册了“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等12个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有许多经营商主动上门收购阿克苏的红枣,每公斤鲜枣收购价平均在15元以上。阿克苏市“狄夏特”公司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使苹果亩收益提高到0.8—1.2万元。

2、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林果产业体系建设。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南疆,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可喜局面,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各类龙头企业在布局上也更加趋于合理,不仅在城市周围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而且在靠近原料基地的偏远乡镇也开始建立。目前,南疆各地已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970家,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9家,带动农户45万户。巴州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方面起步较早,保鲜储运和深度加工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一批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前来落户,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有望成为巴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喀什地区的龙头企业也有自己的特点,通用的机械设备可以加工多种果品,延长了生产周期,使企业和农民都增加了选择权,达到了双赢目的。目前,有果蔬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30多万吨,建立5000吨以上保鲜库达14家,全部投入使用后保鲜能力超过10万吨。阿克苏地区果品保鲜、加工企业24家,年保鲜加工能力达19.44万吨,占果品总产量的29%。轮台县大德恒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杏子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安排就业岗位100个,季节性农民工和扶贫用工累计500人。冠农股份有限公司、中法合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皮雅曼石榴加工企业等一批区内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林果业产业链,增加林果产品附加值,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3、扶持和指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目前,南疆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625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4万人。喀什地区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80个,2007年,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瓜果蔬菜216万吨,销售额达68亿元。

(四)坚持行政领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强力推动措施,确保了林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1、南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许多地方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分工合作,明确责任目标。南疆各地都建立领导干部示范园,落实领导干部与技术员“捆绑式”管理目标,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建立的林果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园,真正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和田、喀什实行科技有偿服务创收制度,从山东、自治区农科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当地农林推广单位聘请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使林果业育苗、定植、嫁接改造等先进技术推广步伐加快。阿克苏地区从当地农林推广部门聘请三名首席专家,任命为科技副县长,采取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各地还采取县、乡技术人员入村包户的办法,把技术指导服务落实到了地块。

3、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南疆各地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以农村致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按照“实用、管用、够用”原则,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着力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和典型示范户。喀什、和田地区统一编制了果品管理工作历和关键技术措施,利用冬闲及林果业管理的关键时期,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召开现场会、制作科教专题片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了林果业科学管理、适用实效技术培训工作。

三、林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

当前,南疆林果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建立林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问题。针对当前南疆林果业存在多种果树、多样品种、多种种植模式的现状,以及冻害和病虫害也时有发生的问题。建议自治区建立林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1、总结南疆各地发展林果业的种植模式,借鉴内地经验,按照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尽快制定出核桃、红枣、苹果、葡萄、香梨、杏、巴旦木等不同果树、不同品种统一的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督体系,促进林果业生产基地上档次、上水平,逐步形成林果业集中连片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格局。

2、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推广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生产新技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面向大众消费者,以发展无公害果品为重点,大力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栽培管理新技术。同时,还要面向高层次消费者和国际市场,积极发展A级和AA级绿色果品以及有机果品,以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南疆林果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3、加快建立林果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防患于未然。及时成立林果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南疆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林果业病虫害预警预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设立林果有害生物监测点,健全种苗检验检疫制度,加强统防统治专业机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林果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网络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制定不同林果业病虫综合防治方略,利用植物源性、矿物源性、生物农药防治林果病虫害,降低果品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保证食品安全。

(二)关于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问题。长期以来,南疆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河水,农业用水高峰时,河道来水少,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南疆各地在抓好河水灌溉的同时,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也在按照自治区的部署顺利进行,关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问题,也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加大这些工作的力度,建议:

1、加快南疆现有农田渠系配套建设,实现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在发展林果业面积上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对南疆各地实行以滴灌、低压管道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自治区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力争每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

3、改革灌溉制度,实行引水总量和定额灌溉制度,制定鼓励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的奖励措施,对推广实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好的地州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推广较差的地州师给予相应的一些处罚和批评。

(三)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粮棉畜果生产结构的问题。目前,南疆农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棉花面积仍然过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正在发展的林果业缺乏肥力支持,具有潜力的农区畜牧业发展较慢。因此,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大调整优化粮棉畜果生产结构,促进农林牧发展的良性循环。

1、种植业要围绕林果业调整优化结构。坚决退出非宜棉区和次宜棉区,宜棉区也应防止结构过于单一,调整部分耕地发展果粮间作,既提高林果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又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2、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着力抓好优质高产林果基地建设。努力实现不同区域的不同特色,每个县市都应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积极引导优势树种向优势产区集中,避免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林果业结构趋同和同一块地方品种过多过杂的问题。

3、大力推广果粮间作技术。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大面积推广果粮间作技术,既能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又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关于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金融支持体系的问题。当前,南疆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生产周期短、加工能力弱,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迅速兴起的林果业需要有加工转化和贮运保鲜业的相应发展。另外,龙头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对林果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链的延伸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自治区构筑起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品牌支撑,产加销相互衔接的林果产业体系。

1、以市场为导向,以林果产品加工转化和贮运保鲜业为重点,加快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比较配套,条件较好的城市或郊区,建立高标准、高起点的林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林果产业集群。

2、充分利用区内外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大企业优势,着力开发深度加工的系列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对林果产品现有品牌适时进行必要的整合,把优势做大,品牌做强。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模式,并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强化对外营销网络建设,建立林果主产地和重要集散地的批发市场。

4、自治区金融机构要针对果品加工企业和农户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条件,简化手续,进一步扩大面向果品加工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额度。积极探索建立不同果树的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林果业保险业务,提高林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林果业抵御市场风险、病虫危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设施林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篇五

县委、政府:

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安排,由伊吾县人大副主任吕春景同志带领农业局、神农合作社、淖毛湖镇振鑫合作社、鹏程合作社负责人和吐葫芦乡分管领导及部分农民一行15人,于3月18日—20日,前往阜康市进行了为期2天的设施林果业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内容

考察组一行在阜康市委、人大、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先后深入阜康市水磨沟乡、城关镇、大西渠村、黄鸭坑村和九运街镇实地考察了设施林果业的发展与效益、栽培与管理技术、土地流转与设施建设、蔬菜储藏保鲜等多项内容。通过现场看、实地问,广泛交流,了解了阜康市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感触到了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林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二、学习考察体会与启示

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行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撞击,形成了较深刻的体会,得到了许多启发。

1、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设施农业是通过基础设施,规避寒冷、干旱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以增积温、增光照、增湿度为主要目标,创造出适合生产的、可控的、新的农业生态小气候,从而延长农业生产时限,拓展产品开发空间;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 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特点。

国家和自治区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把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我区农业现代化科技集成、集约化经营、运行机制创新的标志性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设施农业的优势产区。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2011年为“民生建设年”,提出实施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其中,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重要内容。

全疆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2010年年底,全疆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4万亩,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5万亩,伊犁州直、阿克苏、喀什地区均超过12万亩,和田地区超过10万亩,全区有37个县(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了万亩,其中鄯善县、吐鲁番市设施农业面积均超过了10万亩。许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集约化、产业化的格局。

阜康市是一个工业经济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市,农业比重较低,规模化设施农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对此,他们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010年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16338亩,以生产温室果菜和设施林果为主。

在我们这样生产环境条件恶劣、水资源极为缺少、土地瘠薄土质较差的地方(尤其是类同于吐鲁番的淖毛湖)发展设施 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也符合我县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势在必行。

2、发展设施农业,是确保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实现率先发展的前提,发展工业,需要水的保障。尽管我县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工业要有大的发展,现有水资源的使用结构就必须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减少农业用水,保证工业用水。

根据阜康设施农业技术人员介绍,设施农业栽培需水量较少,较常规农业种植节水30%-40%,尤其是设施林果业可节水50%左右。在我县尤其是沿伊吾河流域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实现耕地总量不减情况下的节水;同时设施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使更多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或从事三产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产业工人。通过设施农业,不但可以解决工业发展水的需求,而且还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3、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我县农民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径 设施农业能够有效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促进农业四季生产,实现农产品常年上市,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能够通过人为控制小气候,优化配置各种要素资源,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转化和推广运用,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全面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 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提 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快速实现农民增收。

据阜康市从事设施林果业生产的农民介绍,设施林果业管理时间短,提前上市的林果生产期为1—6月;一亩地的设施林果收入可达5-6万元,生产成本5000元左右(不计人工费),一个棚利润5万左右;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2—3个棚,一家两个劳动力至少可以管理3-4个棚,一家一年就可以收入10多万元。随同考察的淖毛湖西坎尔村的村民说:我们哈密瓜的种植一年辛辛苦苦,投入那么多,行情好的时候亩收入也就2000-3000元,一家种个一二十亩地,收入也赶不上他们种设施林果的农民,还要顶着高温酷暑,冒着那么大自然灾害和市场的风险,就是一个棚收入一两万,也比种哈密瓜好。

4、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最佳方案

自治区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推进全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提出发展设施农业不单纯是建设大棚的问题,而是事关我区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产业发展问题。在调优农业结构、丰富市场品种结构、实现农业高效种植、形成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等方面,设施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设施农业产业地位更加突出,设施农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成熟。

阜康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万亩规划,千亩建设,百亩启动,整村推进,创建基地生产、物流配送、贮藏保鲜一体化的设施生产”整体思路和“十二五”末设施农业新增6个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的目标,全力推进设施农业。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农业乡镇,除了淖毛湖的哈密瓜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外,其它乡耕地面积较少、土壤贫瘠、土质较差。而淖毛湖也存在着哈密瓜 长期重茬、病虫害日益严重的现实和大风制约的恶劣环境,对精品哈密瓜种植不利,对耕地保护性使用不利,更难以实现农民在土地上的快速增收。综合我县农业乡镇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权衡利弊,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方案。若利用我县神农合作社设施建设技术,即便是在牧业乡村,也可以实现设施农业的生产。

5、发展设施农业,需要政府的示范引导和大力扶持 设施农业在我县刚刚起步,尚属新生事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形成,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传统方式的变革。长期习惯性的生产方式、经营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些手段、一系列措施,在某种意义上讲,设施农业在我县的发展,是一场农业产业的“革命”。

自治区为发展设施农业,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阜康市为了发展设施农业,采取重点扶持、抓点带面、全力推进的方式,在2010年投入设施农业的财政资金就达2700万元,引导和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近两年,我县在发展设施农业中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做了一些尝试,但仍缺少较强的引力,难以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需要更多的扶持、更大的投入。需要在用足、用活、用好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综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科技兴新、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购置、兴边富民、河南援疆等项目资金,配套一定的财政资金,在重点扶持示范、试验点的同时,加大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的扶持,用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钱智同志的话讲:“发展设施农业就要采取高位推动的模式,为设施农业 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发展设施农业,要不拘一格,全力推进

在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未形成浓厚发展氛围时期,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发展设施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引导上游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发展很有必要。

在阜康市,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吸纳、引导企业、公司、社会团体、农场业主、合作社等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既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又解决了一家一户农民不好解决的问题。九运街镇的部分农民将耕地采取流转的方式承租给一个公司,用于连片开发设施农业,其土地承租期20年,第一年每亩承租费400元,每年递增50元。农民除获取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受雇于公司劳作,挣取劳务费,获取更多的收益。

结合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初始、尚未形成广大农民共识的现实,在同一目标之下,可以采取形式多样、方法不同、措施不一的发展模式,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7、发展设施农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设施农业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意义非常重大,需要广大农牧民提高认识,而各级领导和干部更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凡是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地方,都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放到突出位置,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精心组织安排,有计划地推动实施。

阜康市在领导层形成发展设施农业共识的同时,建立了“市、乡镇、基地、核心示范户四级联动”工作运行机制;成 立了市设施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也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村级设立设施农业管理小组,并派助理员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每一基地选任两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示范;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搭配、分片包干,带动了整个基地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

针对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认识不高等现实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措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尽快提升对设施农业发展的认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产生效果。

三、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营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浓厚思想、舆论氛围

采取电视专栏、办班培训、讲座、外出考察观摩等方式推动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

2、尽快制定符合县情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将设施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立县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精品哈密瓜的发展相结合,与林果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水的保障和生活副食品供应相结合,与农民快速增收相结合,制定符合县情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3、成立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成立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各有关乡镇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设施农业工作,保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的动员、组织、落实。

4、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奖惩考核 将设施农业的发展,纳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责任,采取激励和奖惩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我县设施农业的加速发展。

5、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要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在用地、用水、用电、建棚、农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储藏、保鲜、市场建设、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措施,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在建设资金、设施配套、贷款贴息、保险补助、产业网络构筑、良种补贴、融资协调、项目申请等多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通过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使之形成高标准、高收益、高效果的设施农业。

6、采取多种措施,提供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发挥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我县设站、建基地的优势和作用,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把加强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作为农技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调配技术力量,抽调专职人员,安排工作经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棚实地开展示范工作,推进技术转型;引进外地有技术的农民和区内园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选拔本地设施农业“土专家”和农民技术骨干,着力培养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大户,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尽快形成设施农业建设、管理、技术服务的人才队伍,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7、重点扶持,抓点带面,全面推广

采取扶持重点的方式,将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作为扶持重点,作为实验、示范基地,帮助他们解决建设、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促其尽快发展,产生效益,达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8、打造产品品牌,培育销售市场

结合品牌打造和疆外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转化、物流配送、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设施农产品直销市场环境建设,拓宽直销范围,使设施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形成高效快捷的直销网络,为设施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做好准备。

6.林果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 篇六

一、立足区情, 科学规划, 实现林果业规模发展

2000年以来,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立足实际, 科学决策, 确立了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全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大力推进。2005年和2008年先后召开特色林果业发展暨林果技能培训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 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 明确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提出要把特色林果业打造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努力实现林果业强区目标。

在多年的实践中, 全区各级党政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 把发展林果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坚持把发展林果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重点, 坚定不移地推进林果基地建设。突出发展香梨、红枣、核桃、葡萄等优势树种, 积极发展巴旦木、开心果、酸梅、小浆果等特色树种, 稳步发展石榴、苹果、杏、枸杞等传统树种。特色林果种植面积每年以百万亩的定植规模加速推进, 基地规模稳步扩大, 果品质量明显提高,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日益显著。截至2009年底, 全区提前实现了建设林果基地1 500万亩的规划目标。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建成了以核桃、红枣、杏、香梨、苹果等为主, 面积超过1 200万亩的特色林果主产区, 红枣、核桃、甜杏的种植面积均超过300万亩;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一带建成了若干个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高效林果生产基地, 筑起了区域化布局、科学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

二、政策拉动, 资金扶持, 推动林果业持续发展

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林果业发展, 坚持把特色林果业作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事关新疆发展大局的战略重点, 强力推动。2005年召开了特色林果业发展暨林果技能培训工作会议, 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优惠政策, 成立了组织机构, 强化了职责功能, 在全国开创了林果业统一协调管理的先河;2008年又召开了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 加大了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和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明确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建设特色林果业基地, 实现林果业由大区向强区转变的奋斗目标。2006~2009年自治区财政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共投入1.9亿元, 大力扶持发展林果业。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以林果业发展建设为主的资金整合模式, 共整合林果业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苗圃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地方财政资金1.5亿元, 按照自治区林果业发展规划和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安排, 确保了林果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首次安排500万元对全区九个地州二十六个县市的91 015亩林果优良树种先行进行良种补贴试点。

三、加强管理, 创新机制, 推进林果业科学发展

在抓好林果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结合新疆实际, 不断加强林果科学化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特色林果业健康发展。明确要求各地坚持把林果业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 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坚持把“科学发展, 提质增效”贯穿于林果业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推行林果首席专家制度, 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 大力扶植典型示范基地。加大果农技能培训, 创建良种繁育基地, 强化有效株数栽培与管理理念, 下大力气改造低产果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不断提高林果基地的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现在, 我区林果业的发展速度、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质量效益与科技创新体制结合得更加紧密, 1万多名农民技术骨干服务于田间地头, 一批标准化生产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开始应用于实践, 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贡献率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 我们着手建设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 有效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结合新疆实际, 制定了《特色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了监测预警预报网络。加紧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大力推广林果病虫害的物理、生物防治技术, 动员各族农民群众, 在自家房顶、地头筑巢引鸟, 繁殖天敌, 提高林果业防御有害生物的能力。大力开展技能培训, 让林果主产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熟知熟练各种防控技术;积极组建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技术队伍, 提升服务水平, 确保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四、多措并举, 拓宽渠道, 促进特色林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特色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林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始落户天山南北, 以中粮屯河、果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 积极介入林果业的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新疆的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从无到有, 迅速发展到168家, 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81万吨, 林果产业化经营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推动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新疆地区特色林果及其加工产品已进入内地各省区, 并出口中亚、独联体、东南亚、美国、西欧等国家。特色林果的优良品质和发展前景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 在连续3年的自治区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上, 我们与国内外客商签约项目365个, 总成交额达109亿元, 有力的推动了全区林果产业化发展。同时, 不断加强与区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合作, 通过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窗口, 与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省市的广播电台联通, 开展新疆林果产品广播大促销行动;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携手, 举办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高峰论坛, 探索更为先进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理念。鼓励各地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加快注册登记果园建设, 创建外向型林果业生产基地, 努力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提高新疆林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 今年我区又与国家林业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一同在广州成功举办了新疆林果产品博览会, 进一步开创了新疆林果产品的外销网络, 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的全力推动下, 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新疆尤其是南疆5地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县市来自特色林果业的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30%以上。如巴州若羌县大部分红枣地的亩均效益都在万元以上, 2009年全县农牧民仅红枣人均纯收入就达8 000余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农民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 成为新疆第一个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县, 当地很多农户靠种植红枣成了10万元户, 个别已成“百万富翁”, 住上了自建的小洋楼。新疆的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7.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篇七

人和三元家庭农场是青白江区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的典型代表,该生态鸡养殖场,位于人和乡三元村9组,租用14户林地,总面积80余亩,其推出的主要产品有“人和三元毛腿土鸡”和“人和三元毛腿土鸡蛋”。建有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容量125立方米,年处理鸡粪 100 吨、产沼气8000立方米;一批性肉鸡存栏1.8万只、蛋鸡0.4万只;配套安装发酵床9套,年处理鸡粪600吨,免费提供当地农户作果树肥料。带动养鸡户300 户,其中开展林下养殖的 20 户、户均养鸡300只以上、户均增收5000 元以上。林果业种养模式(林禽立体种养模式)的基本结构是“林果业+家禽业”。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林地,在林地中或果园农牧循环生产模式里建立禽舍,将家禽粪便直接排放林地或果园,从而形成了“林果(草)、家禽养殖单元”相互联系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牧草种在林间,利用林间空地生长,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杂树、杂草的生长。家禽在林间轮放或圈养,用草来饲喂,家禽在林间放养过程中,采食牧草的同时也将粪便施到了林间,基本结构是“畜禽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粮、菜、林、果)”。其基本做法是:在养畜或养禽业的基础上,建立沼气池,将养殖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沼气作为养殖场照明和加热的能源,沼液、沼渣直接作为肥料施用于周边农田。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来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实现农牧产品品质提升、节本增效。

上一篇:毕业晚会台本下一篇:平煤集团十一矿的简介